创建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建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建绿色学校管理体制

创建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1

*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思想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发展、加大“普九”力度,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依法治教、落实教育职能。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高中和幼儿阶段教育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初中升入高中的入学率,办好优质教育,满足社会需求。深化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育人才的激励和完善机制。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难点、热点问题,促进全县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年全县教育重点工作安排

(一)做好“两基”迎国检后的各项工作,大力宣传、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继续抓依法治教工作,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程度,提高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效益。

(二)大力加快高中学校建设,扩大高中办学规模,除建好*一中新校区外,全力推进世纪学校建设,并保证07年秋季按时招生。

(三)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整合颍城教育资源,创办优质学校。落实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建设好实小北校、扩建*三中、城关二小,做强*一中原校的初中部。

(四)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予以倾斜,逐步消除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正常的教育人才引进机制。落实好教师招聘计划,解决农村教师缺编的问题。

(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完成县教育局机关机构改革基础上,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师的竞争上岗制度,定期交流制度,试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

(七)继续开展好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管理,开展好三年一次的教师节表彰工作。

(八)全面加强教育管理和学校常规管理,促进学校管理上台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开展学校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示范学校、平安学校、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用示范和典型引路,促进管理水平上台阶。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遵纪守法教育。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九)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新课程改革等重点工作。

(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普及,充分利用农远工程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挖掘教育潜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研,提高教育的品位和档次。

(十一)全面深化职教改革,大力推进成人教育发展。改革职教办学模式、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瞄准我县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两大煤矿”“生态旅游”等方面培训各类型专门人才,开办各类成人教育短训班,提高全县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十二)争取上级项目,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好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项目建设,力争改造D级危房20000平方米,新校舍21000平方米,争取上级经费30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学校项目建设,提高初中阶段的办学效益。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完善农村中小学配套建设,配备和添置一大批教育图书和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十三)进一步规范招生考试工作,强化考风考纪建设,做好高考和中考的招生考试等工作。

(十四)继续加强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加强教育的收费管理,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树立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

创建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2

一、小学管理中运用“人本理论”的必要性

(一)人本理论基本内容

人本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后期发展,发展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人本理论认为:管理要重视人的因素,一切管理均应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是完成管理任务的根本,即“以人为本”。概言之,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1、人的问题始终是管理的根本问题。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要强调以人为本,显示人的自觉价值。那种把人视为机器的附属物的强制性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特别是高科技生产管理的需要而必将逐渐被淘汰。

2、管理者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管理活动的全部要素和整体过程都需要人去掌握和推动,没有人在整体上对其他管理对象的合理使用,就不可能实现管理目标。

3、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能动性发挥程度与管理的效应成正比,人的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高,管理的效应就越大;人的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低,管理的效应就越差。对人的管理,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管理目标。

4、管理必须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必须按人的行为规律(即行为科学)进行管理。要以人为管理工作的根本,使全体人员明确整体目标、自己的责任、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等,从而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最终促使组织总体任务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二)小学管理中运用“人本理论”的必要性

1、提高小学管理水平的必要。小学管理,就其管理对象(人、财、物)和管理目标(教书育人)而言,并非象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低于大学和中学层次的“小学”层次管理。甚至从某种角度而言一一诸如小学生较之大中学生要缺乏理性和自觉性;小学的教职员工较之大中学的教职员工其素质一般也低一个层次,因此小学管理其难度更大,因而就更需要科学的管理理论作为做好管理工作的指导,人本理论虽是发源、发展于西方国家,但由于其具有科学理论的普遍适应性特征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共性,对改进和提高我国小学管理的水平,同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尤其考虑到小学的教职员工较之大中学校的教职员工来说,还有一个较显著的特点,即是女性教职员工多。一般而言,从表面上看,女性教职员工比较听话,容易管理。其实并非如此,实际情况是:女性教职工整体而言比较敏感乃至多疑,即常言所说的“心眼小,疑心重”,且女性教职工较之男性教职工更争强好胜,更具自尊心,更想自我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管理如果仅采取简单、生硬、甚至粗暴的“硬”办法,肯定难以奏效,甚至会激化矛盾,适得其反,而采用人本理论的方法进行“软”管理,即主要是通过让被管理者在满足展现“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欲望的同时,于不露管理的“痕迹”中,去达成管理者目标任务的实现,这才是寓管于不管,寓治于不治的最好管理方法。近几年来,我校的管理工作之所以能保持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领先地位,获得省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国家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究其原因,是同我们在管理工作中较多较好地运用了人本理论作指导分不开的。

2、是提高小学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必要。众所周知,小学的教学环境及条件较之大中学要差,小学教职工的工资待遇较之大中学要低,而小学教职工担负的工作较之大中学还要琐碎、繁重。在这些客观不利的条件下,要把小学各方面工作做好,达到党和人民期望的要求,就必须在人的主观方面多下功夫,讲究管理艺术,靠卓有成效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去弥补小学物质条件方面的不足。一般而言,在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往往注重“物质出精神”,所谓“嘴巴说起泡,不如一张大钞票”,还有更多的人强调“管理出效益”,所谓“严字当头,效益就在其中”。当然我们承认这些说法,确有其一定的适应性或正确性,但若把它们当成普遍性,尤其是绝对性的“管理教条”,那就肯定错了。实践中我们常可以发现,有的单位“物质”(工资或奖金)发了不少,但人的“精神”(工作积极性)未必就增长了多少,甚至由于盲目攀比,反而人的积极性还下降了;相反,我们也常可看到“精神转化成了物质”,如“铁人精神”打出了石油,“雷锋精神”孕育出了千千万万个活雷锋。即使是“管理出效益”也只是相对的,因为管理并非万能,管理也有死角或盲区。如果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管理,什么时候都要管理,那么承担管理的管理者就一定会“累死”。更何况实际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事项”,是无法都用管理“条文”去明确规定的,这也就是说,许许多多的“事项”是在管理的“辖区”之外的,因而管理的“失灵”区域就必须靠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弥补或取代。人本理论认为:人不仅是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人”,而且更是追求精神满足和自身成就实现的“社会人”,光靠以强制服从为特征的“x理论”去管人,往往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性”的日益觉醒,管理者若侧重于用“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的“y理论”去管理,则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收到管理即是协调一群人去达成“组织目标”的本来效果。笔者认为“人本理论”是有事实依据的。如我校刚创办时条件十分简陋艰苦,但由于学校领导充分尊重、依靠教职工,想方设法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教职工在学校的本职岗位上感到“有想头,有奔头”,因而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强。学校的许多工作并非一定要靠领导去“推”才“动”,而是人人找事故,个个为学校分忧,学校领导的管理工作真正感到了“无为而治”,学校的各项荣誉也一个接一个的获得。由此,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的“硬件建设”也随之大为改观,成为了全市乃至全省小学中环境设施条件最好的学校。实践证明人本理论的运用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小学管理上台阶,学校各项工作出成效的得力工具和有效武器,确有必要在学校管理中强化运用之。

二、小学管理中运用“人本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人本理论的有效性使不少小学校长乐于接受,并在管理工作中实施运用。但总体来看,目前,接受和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发展不平衡,主要还存在有如下问题:

(一)重物不重人

有的校长认为学校要办出名气和上档次,只有靠充裕的物质条件才能搞出“名堂”来,因而过分地追求硬件建设,过多强调客观条件,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搞硬件,而忽视对“人”这个软件的培养和开发。结果“硬件”是出来了,但“软件”不配套,“硬件”的效率就大打折扣,甚至成了一堆“摆设”,学校不但没有成名上档次,反而负债累累,形象受损,若不堪言。

(二)靠权力不靠人

目前,很多小学都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为特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校长拥有了比较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集决策、指挥、人事、财经等诸权力于一身。为此有的校长借此机会权力独揽,权力滥用,搞官僚作风,忽视提高管理科学水平,忽视做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结果干群关系恶化,办学效益降低。

(三)见钱不见人

目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少学校的管理者特别注重发挥金钱的作用,他们采用以奖代管,以罚代管,对工作做得好的教职工进行重奖,对工作中出现失误者则进行重罚。但金钱不是万能的,这种管理方法对某些人或某个时候可能行之有效,但对相当一部分人或大多数时候却行不通,甚至有的教职工还对此产生逆反心理。

(四)靠制度不靠人。

有的学校目前还是坚持按“x”理论的管理观念来对待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把制度订得细、订得多、管得严、卡得死,使教师的自主性少之又少,而不考虑多给下属一些主动权,使他们发挥积极性,得以显示自己的才干。结果是把时间空间管死了,把教职工的积极性管掉了。这种做法实际上只能适得其反,制度再细,总有漏洞,人的主动性越少,管理效果就越差。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据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薄弱。目前有不少的学校校长由于过分忙于一般性的事务,学习理论和研究理论不够,因此,在学校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只能是凭个人经验管理。

2、认识误区。由于某些校长缺乏系统理论学习,因此对管理中很多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譬如前面所说的有的校长目前仍然坚持用“x”理论的思想观念来看待教职工,认为管理越严越好。

3、制度不全。我们反对过分强调用制度管理人,并不是不要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规范学校管理,必须的制度是不可少的。但遗憾的是,我们有的学校,管人的制度很俱全,但如何去调动教职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制度却少而又少,如教职工如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多数学校就没有,即使有,也没有真正落实。

4、机制欠活。机制是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制约及由此产生的功能。小学的管理要效果好,必须要靠管理内部各方面的有机配合,相互支持,如学校党政工青妇组织的共同协调配合。但现在不少学校是行政领导说了算,其他好比是“配像”。而行政领导往往重视行政命令,人格示范少,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难以充分展开和发挥。结果必然是x理论行为(强制)多,y理论行为(激励)少。

三、小学管理中运用“人本理论”的主要对策

坚持用人本理论做好现代小学管理工作,总的原则是必须根据各自小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运用“人本理论”。根据我校的实际运作,其主要对策有如下几点:

(一)完善管理机制,全员参与管理

管理机制的好坏是决定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任何一个组织内部都存在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任务和权力机制,即管理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把各方面的人员按照一定的联系组织起来,才有了组织的属性和功能。因此要把学校办好,必须运用人本理论根据学校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科学地确立好管理机制。具体就我校而言,在完善管理机制上即是采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方法组建行政领导班子、年级组、教研组,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并根据学校办学总目标制定出各项工作的分目标,即《德育目标》、《教学目标》、《教务目标》、《领导职责目标》、《教师职责目标》等。然后在管理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大力强化“全员参与”的实施。所谓“全员参与”,其最主要特征就是精简管理层次,将能够下放到基层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最大限度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让教职工全方面参与民主管理。从学校计划的构思、制订,到实施检查、总结,每一个环节都让部属积极参与。这种方法在小学管理中很实用,尤其适应小学女教师多,好胜心强,更需要尊重的特点。正是由于校长对她们的信任并不断地征求她们的意见,她们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就会大大发挥。因此我们要把学校办好,就一定要发挥全员参与学校管理的功能,校长在制定计划、执行制度及进行学校的重大决策时,让教职工广泛地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要做到这一点,一是校长要充分依靠和相信教职工,把一些重大决策项目交与他们讨论,经过他们的审议通过后再执行。二是校长要深入“民间”,体察民意民情,尤其是特别注重听取教职工的反面意见,能够把反面意见视为决策的“另一方案”。这样由于学校的计划、制度是大家亲自参与制定的,因此,无论学校遇到任何风险,都可以得到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理解。相反,如果还是实行传统的控制型管理方式,校长用权单干,采用个人说了算的方法,那么当学校遇到风险时,校长会变得孤立无援。

(二)知人善任,用其所长

要发挥小学每一个教职工的积极性,还必须察其人,识其才,用其长。为此,校长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学校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状况和个体素质,要有“伯乐相马”的高超识人本领,即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德才,全面的观点析长短,发展的目光看潜力。在正确识人的基础上,校长再根据学校工作特点巧用人,用好人;具体而言,一是量才录用,职能相称,各尽所能。要善于根据教职工的“长”与“短”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如果某人的短处足已抑制其长处的发挥,或与他本职工作要求相冲突,那就不能迁就容忍,而应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二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用人不仅要“扬长避短”,还要善于把各种不同类型的专才和偏才组织成互补结构,利用群体结构的优势,来弥补个体素地质的不足。如我校在组建行政班子时,就是采用此方法进行的。教导主任擅长教学、教研;总务主任擅长财务;学生处主任擅长做思想工作,外交关系好,协调各种关系能力强;辅导员擅长活动设计,能唱会跳等,各个部门的成员各有自己的专长,各就其位,各尽其能,充分发挥了整体的效益。三是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校长要用人不疑,要充分相信人才,依靠人才,让他们多担重任,鼓励他们大胆负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关心爱护,坚持原则。校长要关心每一个教职工的学习和生活,把他们的痛痒时刻记在心上,特别是对个性有缺陷的教职工,更要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朋友,同时要讲原则,要敢表扬,也要勇于批评,两手都要硬,相互配合好。

(三)健全体制,科学实施

要发挥好人的积极性,不仅要知人善任,用其所长,还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运行体制去组织落实。就我校而言,即是建立了校长室、各处室和年级组相互配和制约的“三级管理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模式既有利于达到管理的高效率,又较好体现了管理“人本”性特点要求。它从纵向看,是一级管理一级的“条条”,从横向看,则是各履其责的“块块”。具体而言,校长负责组织制定全校管理工作目标。为了确保各项目标的落实,而年级组则具体负责实施目标。为了确保各项目标的落实,我们特别赋予年级组长相当大的权力,包括优化组合权、考核评定权、民主监督权等。年级组对本年级的各项工作负责,对每位成员的思想、行为、表现负责。这种管理权能的适当下放,强化了年级组长的权威性,从而确保了学校各项管理目标能得到高效率的实现。此外,在“三级管理”体制模式的组织动作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合作精神和淡化金钱意识。实践证明:教职工是否有合作精神是“三级管理”体制运行的关键,也是实现学校总目标,执行各项制度的关键。而培养教职工的合作精神,又必须淡化金钱意识,如我校教职工接受临时性突击任务和参加义务劳动等都不以金钱论酬,遇有老师生病,同年级老师主动代课,不计报酬,而是以多做工作,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为最大满足。通过健全体制模式和科学组织实施,目前我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被动制约已为超越的主动行为所取代,各项工作由过去的“要”变为了“我要干”,教职工从被管理者成为了自觉行动者和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热心参与者。

(四)营造和谐环境,激发职工潜能

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学术民主,整体进取的和谐人际环境,能使一个组织的成员相互激励而乐意为集体出力,从而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因为:一方面,在和谐的内外部人际环境中,“人”的潜能能充分激发,创造力也可以大大提高。所以,营造“理解、尊重、信任”的内外部人际环境是学校管理达到高效益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领导与领导之间,做到互相尊重信任,采用分权型领导方式,集思广益,分工合作,既做到思想活跃,又能够行动一致:领导与教师之间,领导对教师发扬民主,关心尊重教师,知人善任,公平公正,鼓励教师对领导开诚布公,直言不讳;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爱字当头,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最后在领导、教师与家长和社会之间,要不断加深对家长和社会的了解,实行承诺制,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家长、社会。另一方面,在和谐的内外部人际环境中,“人”才能强烈地感受到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趣,从而形成做好工作巨大动力。为此,我校为放大教师提供了优雅的工作条件,如办公室都配有矿泉壶,为教师免费提供饮用水,节日旅游,发放纪念品,统一制作校服,规范着装等。这几年由于我们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使得教职工思想上无包袱,凡事开诚布公;工作上无后顾之忧,可以大刀阔斧、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学校工作也由此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总之,在小学管理中运用人本理论,对我们而言,尚属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的初步探讨,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关心这一问题的学界同仁予以更深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宏主编《人的成功管理》解放军出版社;

2、唐子晨编著《行为科学概论》湖南大学出版社;

3、欧阳仑编著《管理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创建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3

一、措施实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6.28亿元,年均增长25.7%,其中,实施建设项目143个,总建筑面积75 250平方米,总投资8 504万元。特别是2008年至2010年,县委、县政府整合全县中小学“希望工程”、“西发项目”、“世行贷款”、“危房改造”、“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筹集资金6 788.4万元,新建校舍面积66 142平方米。一是投资2 140万元,实施“8・30”地震恢复重建项目18个,新建校舍18 368平方米,确保灾区师生在地震一周年前夕顺利迁入新校舍。二是优选整合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34个,涉及28所学校,投入资金1 959.4万元,新建校舍19 594平方米;利用社会各界捐赠款改善办学条件。三是2008年以来,全县接受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资金1 897万元,实施红塔、红十字会、明德、昆钢、青基会、香港“两地一心”等学校捐赠建设项目17个,新建校舍21 580平方米。四是实施2010年第二批教师周转房建设,共投资792万元,建筑面积6 600平方米。通过这些工程和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元谋县办学条件,为全县学校布局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生宿舍和食堂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安全得到保障。2010年,全县有寄宿制、半寄宿制小学49所,寄宿学生6 981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42.37%,其中6 605人享受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每生每年500元;寄宿制初中12所,农村寄宿制学生9 380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99%,其中有7 306人享受每生每年750元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有力推进,为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保障。

(三)落实经费机制,维护学生权益。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控辍保学”机制,健全完善学生资助制度,切实让家庭困难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2010年,发放农村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878.2万元,补助义务教育农村贫困家庭寄宿学生13 912人;发放价值261.38万元的免费教科书,26 31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得到享受。同时,通过州县“寒窗助学”和香港“两地一心”、香港爱德基金会、国家体育彩票公益金救助、西部开发资助、云南省青少年基金会救助等社会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71.12万元、价值38.67万元的物资1 910件、价值14.31万元的图书5 229册,救助中小学贫困学生2 724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救助机制的不断完善,解决了学校布局调整后贫困寄宿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四)完善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发展。自2003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管理以来,全面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县乡村各级的教育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10个乡镇中心校管理有序,25所法人学校治理加强,为促进全县义务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

(五)加强对口支援,确保均衡发展。为推动全县各学校均衡发展,按照“建立机制、完善制度、扩大交流、共同提高”的原则,制定实施了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制度:坝区学校对口支援山区学校,各对口支援学校每学年派出1至2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优秀教师和中层干部到对口学校任教,支持和帮助受援学校全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组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切实解决受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实际困难,提高受援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局党委还将全县中小学对口支援工作列入学校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对口支援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把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评价、校长任免、教师履职晋级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在为受援学校大力提供物质支持和技术援助的同时,全面的智力援助,有效增强了受援学校的“造血”功能,促进了学校间的交流,推动了结对学校的共同发展。

(六)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全县中小学校始终把规范学校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注重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落实教学管理环节,积极完善履职考核制度,搭建公平竞争平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小考综合成绩大幅上升,中考总体成绩连续保持全州前列,高考成绩逐年提高,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不断显现。

(七)改革人事制度,确保教育稳定。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为让教师安心、乐于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县教育主管部门在人动、评优推先、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实行新招考教师根据学校工作岗位的需要统一安排到农村、山区中小学任教。2001年以来,全县中小学新补充的422名教师全部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为农村中小学源源不断地提供活力;二是实施教师岗位聘任制,全县中小学校根据岗位需要确定教师招聘,每个岗位都实行公开招考;三是在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必须具备在农村、山区工作3年的经历;四是对长期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表现突出的,适当放宽学历和履职年限,对民族山区中小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数额相应给予照顾;对其子女在高中(中专)招生入学时按照规定享受照顾加分;五是对在农村、山区中小学任教教师给予绩效工资倾斜。

(八)加快发展现代教育,缩小城乡差距。一是投入460万元(中央和省州补助423万元,自筹37万元),实施“云南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工程”、“安康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模式Ⅱ的学校10所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县”项目工程学校57所。通过一系列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村完小以上学校联通了中国远程教育卫星网,中心完小和初级中学接通了互联网,现代远程教育基本覆盖所有学校,使元谋县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前近10年;二是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全县共投入近50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采购1 000台计算机。目前,小学有计算机528台,38所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占67.9%,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的人机比达31∶1;全县初级中学有计算机474台,12所学校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的人机比为20∶1。

二、见成效

(一)办学条件大幅改善。集中办学,高度整合了教育资源。集中使用资金进行学校建设,不仅节约了建设资金,而且加速了改善办学条件的进程,在短期内大幅改善了办学条件,改变了以往农村中小学规模小、布点多、条件差、效益低,投入相对分散,资金浪费,办学条件改善难以到位的局面。四川会理“8・30”地震后,撤并21个校点集中新建的江边小学,投入1 380万元,建成了设计合理、设施齐备、功能齐全,学生舒适、家长满意的新学校。集中办学后,标准运动场、篮球场、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食堂、实验室、音乐室、报告厅、微机室等已全部配置完善。各种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提高了使用效益。

(二)办学效益日益凸现。集中办学,优化了师资结构,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实行集中办学,减少了管理层级,降低了教育成本,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便于开展教师业务培训,使农村小学教师走出“万金油”的角色。如江边小学,集中前的一师一校点大部分为二级复式教学,并实行隔年招生的办法,最多的曾出现四级复式教学。8所完小中除中心完小外,其他的完小也只有六七名教师,每位教师要负责一个年级的所有教学和管理工作。“民转公”教师和代课教师大部分第一学历仅是初中毕业,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上岗培训。集中前,全乡共有60个班,现在仅有21个教学班,且学校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英语课都已实现了专任教师授课,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集中前江边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在全县山区片排名已连续多年倒数,集中第一年,江边小学一年级综合成绩跃居全县山区片第一,2010至2011学年,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在全县山区片乡镇中已上升至第三名。

(三)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全县累计创建省一级学校4所、二级学校22所,创建省州县文明单位33个、文明学校68所,创建省州绿色学校24所。以青少年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元马小学、以勤工俭学为特色的阿郎小学、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特色的能禹小学、以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为特色的星火中学、以发扬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凉山小学、以素质教育为特色的老城小学、以寄宿管理为特色的黄瓜园小学、以集中办学模式为特色的江边小学、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为特色的元马镇中学等一批“三优”学校正在形成。

(四)两基成果巩固逐年提升。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普九”巩固提高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全县广大干部、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县的“两基”得到了巩固提高,2010年,小学入学率99.93%,辍学率0.83%,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93%,文盲率为零;初中毛入学率达118.46%以上,辍学率0.6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59%;7至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3.4%,15至24周岁人口非文盲率为100%,其他“普九”指标也稳中有升。

(五)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随着全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逐年提升,群众对教育满意度逐步提高,城乡之间教育差距逐步缩小,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显现。

三、经验和启示

(一)一定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相信群众的觉悟,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媒体,采取召开会议、举办座谈会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规模化、特色化办学的优势,深入细致地宣传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认同度。要认真履行教育职能,进村入户,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提前征求学生家长意见,认真解答疑问,争取理解和支持。要做好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争取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在实施布局调整前,以适当的方式将调整方案向社会通报和公示,为布局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一定要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事关千家万户的利益,不仅要考虑社会效益,而且要充分考虑群众、家长、学生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只有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的规划和决策。才能避免不切实际的轻率决策,造成盲目撤并。

(三)一定要先忧后顾,确保稳定。一定要解决好在集中办学中群众最为担心的事。要加大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名额和金额,确保学生在校基本生活费,减少家庭经济负担。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降低伙食成本,提高生活质量。要重视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要科学安排教学作息时间,减少家长接送子女上下学的次数。要加强寄宿学生管理,培养寄宿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创建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4

=、进一步完善“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城乡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加大对中心学校的考核力度,拟将出台《郊区中心学校管理职责》;加强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定了《郊区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对企业剥离和区划调整学校的管理。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局认真做好企业剥离和区划调整的学校接受工作,及时完成了铜山等四校教师工资核算工作,妥善解决碎石岭等三校落聘教师入编工作。

=、加大中小学校园基础建设的投入。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向市计委申报立项,千方百计为学校、为群众办实事。加大对薄弱学校的基建改造力度,截止目前已投入约===万元,先后完成大通中小学的台阶和护栏改造、五洲小学的厕所翻新、新建小学的围墙重建、和悦小学的危房撤除、铜山小学的教学楼维修、古松学校与八一学校的运动场新建、金华小学的道路拓宽等工程,马鞍小学教学楼正在紧张施工;同时我局加大对学校教学及办公设施的置换与更新,全年累计共投入==余万元,先后完成望江亭小学的微机室改造、店门口小学的多媒体教室建设、八一与天峰学校的实验室器材配置等项目,还为所有学校配置了一台办公电脑,使我区学校基础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今年秋季,完成杨村小学六年级和碎石岭学校整建制撤并,同时对全区中小学校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结合资源整合,优化布局等,初步规划出====---====年撤并、新建、保留学校计划。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今年秋季投入==万元,为天峰学校建起微机室。至此,全区所有中心学校与初中的现代教育设施均达到省Ⅱ级标准。区直属初中、各中心学校及部分完小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同时我局在郊区网站上建成“区域教育”网页,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提高教育系统的工作效率。

=、落实安全教育,全面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做到了责任、制度、机构“三落实”,无任何重特大事故。加强反、禁毒、法制教育,组织“四五”普法验收,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组织第三轮法制副校长聘任工作,成立了郊区青少年法制教育教研组;中小学法制教育开课率达===,在校生犯罪率为=。

=、全面引深新课程改革。以教科研工作为龙头,推动我区新课程实验工作蓬勃向上、健康地发展。在新课程全面启动的第四年,把握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研讨,把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关键——新课程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探索校本教研,不断引深新课程改革。

=、继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德育工程建设。全区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师生违法犯罪率控制为零,师生法制教育普及率达===,中小学 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开课率达===。望江亭小学获得省“绿色学校”的光荣称号。

=、依法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改善薄弱学校的面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农村学校设备配备达二类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流失率为=;初中在校生入学率达==、巩固率达===、流失率控制在=以内;残疾儿童入学率达==以上。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工作。全面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农村和薄弱地区为重点,开全开好课程。中小学体育开课率达===,学校达标合格率==以上。全区艺术教育开课率分别达==以上,健康教育开课率达==以上。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科学历分别达==、==;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

==、完成治理中小学乱收费责任目标。严格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成立郊区学校收费监督委员会,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加强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制止违反省教育厅《中小学用书目录》购买和使用各种教辅资料的行为,严格执行“减负”规定,抓好素质教育导向、评价和社会环境建设。

==、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切实加强对贫困学校的扶助工作。今年以来,我区共投入=.=万元,使====名贫困学校先后享受了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政策;各校也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力度,全年共减免学杂费约=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明确思路,突出重点,狠抓基础教育工作

基础教育工作是我区科教兴区战略的基础工作,是全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明确发展思路,全面推动基础教育。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针对我区教育布局点多线广、无品牌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确立了“抓好中心学校,推进均衡发展”为主线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落实《关于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上划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构建教育网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在区关工委的指导下,全区各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充实完善了组织机构,定期举办讲座,举办了家长学校经验交流会,实现了德育管理规范化。店门口小学、大通幼儿园获省级“家教名校”称号,古松小学获市级“家教名校”称号;八一学校和古松小学关工委获市级“五好关工委”称号。

(=)拓宽德育渠道,引深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纪念日开展了“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在全区开展了小学生中华美文朗诵和中学生演讲竞赛、关爱女孩活动月、纪念胜利==周年(请这个网址文章====)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月=日,铜陵长江大桥正式成为我区第一个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地。==月==日,全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经验交流会议顺利召开,我局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并作经验交流。我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月=日我局组织全区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六月底,我局通过考评,决定授予章琴等=名教师为区级“优秀班主任”、陶顺发等=名教师为区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储芙蓉等=名教师为区级“优秀德育课教师”称号;其中董应爱等=名教师被推荐为市级优秀班主任(或优秀德育课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月==日组织“安全在我心中”师德演讲比赛,同时推荐两名选手参加区工会“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分获一、二等奖。==月份将举办“第二届校长论坛”,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狠抓中小学毕业班工作。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主题。为全面了解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对小学三、四、六年级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调研检测。四月份,以全员考评和教学大奖赛为契机,从中选送==名优秀教师参加了铜陵市教学大奖赛,成绩喜人:在全市教学大奖赛中=人获一等奖(并获得“教学能手”称号),=人获二等奖,==人获三等奖;在全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人获一等奖,==人获二等奖,==人获三等奖;在全市教学设计比赛中=人获一等奖,==人获二等奖,==人获三等奖。

(=)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月==日在店门口小学,举办全区小学生中华美文朗诵和中学生演讲比赛;=月==日在望江亭小学,组织召开郊区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促进了全区体育教育的蓬勃开展。==月==日,在全市首届文化艺术节青少年文艺专场调演中,我区有三个学校的节目参加表演,其中大通小学的武术《中国功夫》和望江亭小学的器乐联奏《三门峡畅想曲》获二等奖,铜山小学的戏曲歌舞《谁说女子不如男》获三等奖,区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

=、规范办学行为,保证九年义务教育顺利实施。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二月中旬,在全区校长工作会议上布置了====年工作计划,为我区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贯彻 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学籍管理,依法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还对全区中小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就学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摸底统计,为教育局今后更好的掌握农民工子女就学情况,实行“一费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法制教育,全面推动依法治教。

认真贯彻落实区四五普法计划。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组织教师学法用法考试,全区===名教师顺利通过考试;组织第三轮法制副校长聘任工作,进一步发挥法制副校长与法制教育教研组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普法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自觉学法、守法的意识;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调研与交流,不断探讨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方法。

=、落实安全教育,全面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本着“管教结合、教育先行、明确责任、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是在本学期开学初建立了安全工作月报制度,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严格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定期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汛、防电、防盗、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各类安全教育。二是在全区学校中进行了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并对学校的汛期安全等进行了专项检查。三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确保学生的交通与饮食安全。四是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征文与演讲活动中,我区有=人获二等奖,=人获三等奖。

(二)加快改革,创新理念,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区教育局以教科研课题为载体,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坚持教育创新,扎实教研,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教科研工作为龙头,推动我区新课程实验工作蓬勃向上、健康发展。加强教育课题研究,截止目前我区共有=项省级、=项市级课题结题,=项省级、==项市级课题立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狠抓教学教研工作,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听课计==人次,组织中心备课组在古松学校举办研讨课,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望江亭小学上好观摩课,组织全区“教学开放日”活动。为了了解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组织开展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和监督。今年中考,我区四所中学共有=名学生考入市一中公费班,==名学生考入市三中公费班,=名学生考入市三中体育班。

(三)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强化两支队伍建设

落实责任,严格治理学校乱收费。一是认真执行省、市的收费政策,规范了收费项目,严格执行提供服务、及时结算、多退少补的原则,未发生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二是严格收费管理。学校的各项收费,严格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全部上缴区教育核算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严格收费公示制度和许可证制度。各学校严格执行省、市规定的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按规定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并自觉接受物价、教育部门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大治理学校乱收费工作的检查力度,今年秋季成立了郊区学校收费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收费与免费教科书发放工作的监督;同时教育局在春、秋季开学工作检查的基础上,对各校(园)进行专项检查,使学校收费工作进一步规范。

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我局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主持的通识与学科培训,一方面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暑期有===名中小学教师参训)。加强校(园)领导班子建设。为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一方面加强校长培训力度,先后派出==名校长参加岗位任职和提高培训班;一方面加强学校和校长双目标考核,加强校(园)领导班子建设,暑期调整了=所学校的领导班子。

(四)加强综治、*等工作,确保学校稳定发展。

建立健全综治工作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宣传教育活动:三月份开展“反”警示教育活动,六月份配合区综治委完成*人员转化工作,八月份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调研,十一月份积极参加区综治委组织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确保我区校园的稳定,有力地支持了全区创建“综治模范区”工作。

创建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5

刚才,局长传达了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会儿,叶明义常委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就做好2012年我区教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加快发展教育工作的信心

年,全区教育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全区发展大局,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㈠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年,我区有效整合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校安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继续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全年投入4000万元,建设龙文中学学生宿舍楼与综合楼,中学宿舍楼、区二实小、郭坑中心小学、公办幼儿园等教育民生工程项目,建成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并于去年9月投入使用,正式招生。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如市二实小原部队营房营区用地征用为教育用地、龙文中学校门口道路拓宽等,也得到较好解决。

㈡学前教育加快推进。一是实现我区公办幼儿园零的突破,年,区政府投入597万元,完成步文中心幼儿园建设;投入442万元,建设郭坑中心幼儿园,这2所幼儿园在今年秋季可投入使用;中心幼儿园、中心幼儿园建设工作也已积极推进。二是进一步扶持和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补贴政策。年,全区下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贴59万元,共有5900名幼儿受惠。同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年我区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3所幼儿园,予以撤销停办。

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去年,我区撤并了下洲小学、梧桥小学、檀林小学等3所完小校,学生分别并入市二实小和开发区实验小学集中就读,有效整合学生资源。二是提高边远农村教师补贴。继续对郭坑镇中小学校、镇西洋中心小学在编在职教师实行边远农村补贴,补贴标准从前年的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今年还要继续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三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我区面向全市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小学语文、数学与英语教师15人;今年春季,我区向全市公开遴选优秀小学教师33人,下阶段将通过省招考平台,面向全市招考小学教师12名、中学教师4名,面向本区招考小学教师4名。

㈣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创建教育强区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多举措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一是抓好校长队伍建设。年,我们以较大力度调整了中小学校班子成员,一批长期为我区教育事业努力工作、做出贡献的学校领导退到二线岗位,一些年轻的、成绩突出、群众评价较好的同志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教育部门加强对全区中小学校级领导的跟踪与考核,规范了校长队伍管理,促进了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高尚师德、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做好表率”为主题,举办了3次专题讲座。在市实验中学举办师恩难忘专场晚会,开展向身边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在龙文报宣传了阮文发、吴碧霞、欧阳标、蔡梅英等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以吴碧霞老师当选“年人物”为契机,引导广大教师用爱和责任,努力当好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是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年教师节,我区表彰了22名区优秀教师、8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个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7名师德标兵。四是重视教师业务成长。全年选送54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举办了4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共培训中小学教师706人次;有1人入选市研究型名师,6人入选市学科带头人。

㈤惠民政策有效落实。一是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服务管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按就近入学的原则,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为外来务工人员在我区安心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年秋季,全区公办学校接受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人数达4134人。二是教育经费落实到位。去年,全区教育支出8547万元,实现了财政对教育投入持续增长;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737.1万元,教科书费55.5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1.99万元。三是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实行城乡低保家庭入园幼儿保教费补助,按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予以补助;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现“应贷尽贷”。年,全区共有19人次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同志们,去年我区教育工作成效是明显的,这是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以及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奋斗形成合力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向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突出重点,扎实抓好今年教育各项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教育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随着市区中心东移和同城化的加快推进以及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教育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考验,主要有:一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以及各阶段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小学教师缺编、师资队伍老龄化、教育教学装备落后问题突出,学前教育发展比较滞后,公办幼儿园尚未投入使用。二是优质教育资源偏少,与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市二实小、区实小办学规模均超过办学规划的容量,平均班生规模60人以上,“超大班额”矛盾突出。三是教学质量亟需提高。近几年高考质量没有大的突破,4所中学的中考综合比在全市排名靠后,小学教学质量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依然明显。四是个别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关键环节推进较慢,导致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影响了全区教育布局调整进程。以上问题是教育工作在不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得以解决。总体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创新工作方式,狠抓工作落实,力求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新突破,在解决教育难点热点问题上有新进展,确保今年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㈠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要认真落实加大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21%,落实法定“三个增长”的要求。乡镇一级政府也要相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体现对教育的重视与责任。要继续加快学校基础建设步伐,尤其是加快区二实小、区实小二期工程、郭坑中心小学新校区项目与公办幼儿园建设。要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取得较好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个别边远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一步,要坚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尽量让1-3年级学生就近入学;确需撤并的,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先建后撤、先办后撤。要着力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以片区内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学校之间、教师之间互学互助,实现师资互派、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学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㈡要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2012年,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涉及到教育的有7大项,涵盖基础建设、学前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校车安全工程、边远农村教师补贴等具体项目。各级各部门要把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切入点,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让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㈢要继续深化教育管理。要积极推动管理创新,改进学校管理方式。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学校评估标准,细化评分办法,切实促进学校管理,向管理要成效;要加强对学校班子工作的跟踪,了解工作情况,促进工作水平提升。要充分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支持教育发展。要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与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努力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学校要开展班子成员访谈教职员工,教师访谈所有学生以及开展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的“两访两创”活动,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愿景传达到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每个家长,让大家参与、支持学校管理。各中小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委员会、村委会、法制副校长、片区干警的联系,形成管理合力。

㈣要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要始终把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抓实干,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升。要加强教育质量监控,坚决落实教育质量校长责任制和教育质量全员责任制。学校要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的方针,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高中校要加强教学研究,提升办学内涵,确保高考成绩有新突破,提高本科上线质量,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初中教育质量要强化管理,认真分析、学习区外先进学校、本区一些优秀学科的成功经验,力争上游;小学要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方面,要特别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吴碧霞同志先进事迹活动,让广大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广泛开展以“学习雷锋、为人师表”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注重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水平,打造名师队伍;关心教师生活,落实好教师绩效工资、医疗养老、住房货币化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㈥要持续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危,事关全区社会稳定大局。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抓好学校的安全稳定,依法妥善处置各种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确保师生安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强化“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积极建立、完善各项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机制。要完善安全教育制度,采取办好安全宣传栏、张贴安全标语、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等办法,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能力。要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积极配合公安、卫生、文化等职能部门,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网吧等专项整治,净化学生成长空间。要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强化对后勤从业人员的教育与管理。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校车安全管理,着力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工程,将蓝星学校和民办幼儿园的12辆非专用校车更换为国标标准校车。要完善安全排查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排查活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把安全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全年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齐抓共管,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教育工作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主要工作,也是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所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把这件民生大事抓好抓实。

㈠要加强领导。各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教育的领导,切实履行职责,多渠道、全方位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有效推动辖区内各项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主要领导重视支持、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配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关心教育的热度不减,支持教育的力度不变,力争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努力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㈡要强化责任。教育主管部门要全力抓好教育发展任务的落实,主动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切实履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职责区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完善配套政策,制定落实措施,主动服务教育,为教育发展开辟“绿色通道”。要关注教育事业,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加强监督。各镇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强化责任,认真履行好教育工作职责,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划拨、征地拆迁、校园安全等方面要积极作为,确保教育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创建绿色学校管理体制范文6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制度互补性;缺失;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1-0036-04

一、制度互补性缺失:我国现代学徒制构建面临的障碍

(一)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制度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1.现代学徒制构建的法律制度环境缺失

一是在法律层面缺乏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明确规定,制度构建处于法律依据不足的状态。当前,我国的《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也未就学徒身份、资金来源、管理机构及职能、校企和行业协会的责权利等做出指导性的规定,导致现代学徒制的构建缺乏有力与充分的法律保障。二是以政府政策文件代替法律推进现代学徒制,强制性和长效性不足。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依据主要来自政策文件,如《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但是政策并不具有法律所特有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有关的政策规定在实践中常常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或容易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同时,由于政策常常随着政府官员的偏好而发生改变,所以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以保持其持续效力,使现代学徒制构建的保障力度大打折扣。

2.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宏观管理体制仍不完善

一是政府尚未建立统筹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处于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之下,在实践中就造成功能交叉、各自为政和管理分散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系统构建与长远发展。二是政府未建立起行业协会参与现代学徒制构建的有效机制。多年来,我国职业学校一直未能形成与行业协会协同合作的政策与生态环境,职业学校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呈松散状态。同时,由于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对行业协会参与管理给予财政补贴和必要的权力,导致当下行业协会不愿意参与和支持现代学徒制发展,进而影响企业参与构建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3.现代学徒制构建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尚不健全

新制度主义认为,任何制度变迁都需要耗费巨大的经济成本,现代学徒制的构建亦不例外。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还不能为现代学徒制发展提供充足经济支持。一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仍然偏低,无法满足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在整个国家教育经费中的比重始终在11%~13%之间,远低于国际惯例25%的标准。同时,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企业与社会投入比重太小(不足2%),而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德国、瑞士的企业承担本国职业培训经费总额的60%,这不可避免地导致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面临经费短缺的状况[2]。二是我国缺乏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经费激励与补偿机制。现代学徒制强调“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厂”,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能真正实施,但我国长期以来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都缺乏明确的经费支持与补偿(如对占用企业场地、工人作为师傅所造成的误工等进行补偿),更未制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可以获得政府补助或税收减免等配套政策,势必抑制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

(二)现代学徒制构建的相关互补性制度改革滞后

1.现行招生与就业制度阻碍了现代学徒制的广泛实施

一是现行的招生制度存在学历与户籍限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招生群体是应往届初中、高中(中职)毕业生,而许多有实践经验但缺乏相应学历(学力)的企业员工无法报考。同时,我国招生政策还对户籍进行严格要求(自主招生只能招收本省户籍的企业员工),给一些外来人口流入多的省市( 如深圳这样户籍与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的城市) 推行现代学徒制带来诸多限制。二是现行的劳动就业制度对“招生即招工”造成一定限制。我国提出要开展中职层次现代学徒制试点,但作为招收对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大多没有超过 16岁,必然与《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规定相抵触。同时,即便高职学院招收的高中毕业生(多数在 16~18 周岁之间)也属于未成年工范围,《劳动法》对未成年工在工种、劳动强度等方面都有许多限制性要求,不可避免地会限制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范围与效率[3]。

2.现行的人才培养机制难以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一是课程教学体系偏重学历教育,难以适应现代学徒制“以能力为本”的培养要求。我国职业教育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多参照普通教育的模式进行,虽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文化知识却无法提供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同时,在教学结果评价上把学历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偏重学科体系下知识的掌握,很少顾及学习者实践能力的形成[4]。二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效果不佳,难以达到现代学徒制“校企一体化”的育人要求。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责任义务没有得到较为明确的规范,二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导致学校仍然主要承担育人责任,企业则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随意性大且教学效果不理想。三是现行的固定学制不符合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要求。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职业学校还是实行固定学制,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很短,无法实现课堂学习与企业现场学习的工学交替,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推行。

3.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仍不完善

学校和企业“双导师”专兼职师资队伍严重匮乏,是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的一大障碍。一是职业学校教师实践能力缺乏。我国对于职业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企业经验等还缺乏详细要求,许多高校毕业生没有经过相关训练就进入中高职学校任教。同时,许多职业学校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很难有时间进行企业实践以提高实践能力[5]。二是企业兼职教师(师傅)队伍建设乏力。一方面,实行现代学徒制要求企业组织师傅对学徒身份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进度造成影响,也将增加企业的人工和设备损耗等成本,直接影响企业建设师傅队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师傅大多数来自于生产一线,基本上都没有从事过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难以短时间内很好地承担起“师傅”的角色。

(三)与现代学徒制相冲突的非正式制度还普遍存在

新制度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制度结构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构成。其中,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基础,包括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等。当前,我国还存在一些与现代学徒制相冲突的非正式制度,束缚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具体来讲:一是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在社会大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长期影响着人们对于教育类型的选择――职业教育常常是人们在选择普通教育失败之后的无奈选择。二是我国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宣传还远不到位,没有能够形成深厚的民意基础。目前,家长和学生对于现代学徒制还缺乏正确认识,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学校就是要在课堂上课,到企业工作是学校不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职业学校将学生“卖给”企业做廉价劳动力、合作企业不能有效保护学徒合法权益的现象,使得家长、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产生抵触情绪。

二、制度互补性构建:我国现代学徒制构建的路径

(一)完善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制度环境

1.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构建的法律基础

我国应该借鉴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特别是现代学徒制)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是国家应加快《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明确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相关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相应的经费投入责任等。同时,尽快出台专门针对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法规条例,详细规定各级政府在构建现代学徒制方面的政策支持、经费来源、组织管理等,具体规定职业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权责利关系,以及人才培养、招生就业、教学管理等制度安排。二是中央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研究出台地方性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例,逐步将地方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法规,进而为国家修订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有益经验。

2.健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专门机构(如设立国家职业教育总局),统筹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的相关资源,实现人力资源培养和使用的综合配置、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中央、省、市县分级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管理和服务现代学徒制的部门,明确其权利和责任,为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指导与监管[6]。二是政府要建立健全行业协会、企业、职业学校共同参与现代学徒制管理的有效机制。政府要赋予行业协会参与制定校企合作教学标准、监督校企合作开展等方面的权利和职责;同时,应赋予企业与学校联合建设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和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权利与责任,从而形成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运行机制。

3.完善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经费投入机制

一是政府应进一步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企业、社会团体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经费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占国家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并将职业教育投入水平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硬性指标,从而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其增长落实到位。同时,政府还应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引导等措施明确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收益回报,使企业愿意承担相应的经费投入责任。二是政府应该通过建立明确的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制度,以及建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为现代学徒制提供资金支持。对于企业,政府可以根据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投入经费的额度按比例提供税收优惠,也可以根据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程度和水平(如提供的师傅队伍质量及其培训水平)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以及给予企业师傅必要的培训与指导经费等。对于职业学校,政府可以给予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职业学校一定的专项扶持资金,以及给予学生在企业实习经费补贴等。

(二)加快互补性正式制度的配套改革与创新

1.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的自主招生权,逐步取消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的户籍限制,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同等接受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权利。同时,对现代学徒制的招生范围进行拓展,破除入学瓶颈,为有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开辟“绿色通道”,允许在企业工作2年及以上且具有相当学力的熟练技术工人、复员退伍军人报名,从而让企业技术工人有学历提升和技术发展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具有一定工龄、有较强实践操作经验的企业员工,根据其工作岗位及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探索实行加分、免试入学等政策[7]。

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建立政府、职业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行业协会则在政府、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搭起一个沟通的桥梁,辅助政府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协助企业和职业学校制订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等。二是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在校企合作“双主体”的教育模式下,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专职教师等人员的作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并设计课程体系。同时,课程体系要科学确定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训和岗位实践三类课时的比例,充分考虑工学交替、分段实施等特点,体现层次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8]。三是建立健全工学交替的弹性学制。职业学校应该建立灵活的排课机制,如设立企业学习月、学习周,或者将学期分为2个小学期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课程学分认定制度,校企双方联合制定考核标准和认定要求;建立企业课程学分与校内课程学分互换机制,允许企业和校内课程学分进行置换[9]。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允许学生选择提前或者延迟毕业,从而使弹性学制真正落到实处。

3.构建“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打造学校和企业“双导师”专兼职师资队伍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学校的“学生”导师机制。学校要建立学生导师制度,为每个学生配备导师(一名导师可以带多名学生),明确学校导师的工作职责并制定专门的工作量认定办法,以及相应的津贴标准。同时,职业学校还可以探索将导师的企业实践、技术服务等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以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建设中。二是建立企业的“学徒”导师机制。企业要制定导师(师傅)的职业标准,选择有责任心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担任学徒的导师,同时明确师傅的责任与待遇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等。三是建立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大学校与企业导师之间的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力度和深度,形成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培养与培训体系,保证每位学生在技术技能训练、职业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中有专业化的导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10]。

(三)创建与现代学徒制相融合的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融合是正式制度创新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推动现代学徒非正式制度的建设。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对现代学徒制的广泛宣传,引导企业决策层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现代学徒制,充分意识到现代学徒制对于企业建设高水平员工队伍和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承担起企业应尽的责任,把开展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纳入企业的日常工作之中。二是各级教育部门要在职业学校中加强现代学徒制宣传学习,更新职业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从更大范围上充分认识到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各级教育和人力资源部门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对高素质技术人才有关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引导全社会树立起尊重劳动、尊重技术的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工人(学徒)在职业领域的身份地位,进而逐步破除“学而优则仕”、歧视工人(学徒)的陈旧观念。

参 考 文 献

[1]向丽,章颂军.我国职业教育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探索[J].职教通讯,2014(34):19-22.

[2]李梦玲.中西现代学徒制比较研究――基于政府职责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5(7):29-34.

[3][8]刘阳.现代学徒制实施障碍与对策思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2-14.

[4]李艳.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23-28.

[5]施晶晖,余沫汐.现代学徒制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3(11):151.

[6]张斌.英澳德三国现代学徒制比较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3):30-34.

[7]王婷婷.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