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施工行业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施工行业研究范文1
一、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
(一)企业人才需求特征
为了更好地研究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目前的供需状况,我们对重庆长安汽车、中国嘉陵集团等十几家有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大型企业进行了调研,共调查工业工程专业相关人员300余名,归纳总结调研信息,得出目前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逐年上升
为适应当前迅速变化的大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性。作为一门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核心的学科,工业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这部分企业的重视,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为当前社会所急需。笔者根据对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调查结果,得出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仍将大幅度提升,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在未来的市场中还是有很强竞争力的。
2.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我国接受世界先进生产管理知识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广泛,各种先进的制造、管理技术涌入我国,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掌握该专业的相关知识,而是扩展到了对多学科知识的把握上。据调查,主管目前希望工业工程专业人员应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的有51.61%,法学的有25.81%,另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哲学、文学、理学等知识。除了掌握这些传统的学科知识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制造理论模式的逐步确立,对工业工程专业人员掌握各种先进工具及知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利用计算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控制,利用成组技术等先进制造理论指导生产等[5-6]。
3.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创造力、技术及素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仅要求员工具备单方面能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尤其是对于工业工程专业人员,从最初将其定义为单一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或管理人员,发展到要求其是集管理、研究、技术于一身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应全面把握生产管理技术的各个方面,涉及运行机制、生产线、机构的重组与优化等。另外,工业工程专业人员作为通过改善企业不合理的管理、技术,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必然要求他们能够打破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具有创新的头脑,而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在工业工程专业被引入我国后,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现在,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他们不断要求工业工程专业人员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中国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高校渠道。目前,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国内高校有一百多所,其中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办学处于国内比较领先的水平。为了更好地研究当前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几所大学进行研究。
1.培养目标研究
培养目标的制订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一个好的培养目标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鉴于工业工程是从国外引入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对国内外几所知名工业工程高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研究。发现国内高校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高校的培养目标比较细化,具体到要求学生掌握哪方面的知识,懂得哪方面的技术,最终归结到拥有何种能力上去。学生通过培养目标能够对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领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明确学习任务,这些是国外一些著名高校的培养方案中所不具备的。
(2)在对于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系统培养等方面,国外的培养方案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而国内大学的培养目标中却没有相关的规定,这就弱化了高校在这方面课程的设置及师资的配置,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提升也就受到了限制。
2.能力培养研究
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国内高校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研发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有所欠缺,而这正是当今国内企业所急需的。美国作为工业工程的发源地,对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因此,我们选取了工业工程专业办学水平较高的普渡大学作为比较对象,在国内选取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大学来进行比较研究,二者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对比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管理以及工作方面的能力,重庆大学和普渡大学都是非常重视的,每个方面的能力都有几门课程作为支撑,但是对于当前我国企业非常需要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重庆大学的培养力度还比较薄弱。在开设课程这个方面,涉及团队合作能力的课程仅是普渡大学的一半,而涉及交流能力的课程不足普渡大学的1/3。不难看出,在我国的培养模式中,能力的培养是不足的。
(三)素质培养研究
在素质培养这一模块中,重庆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都非常注重创新能力、外部与内部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但在对世界、社会、智慧与技术的责任感、工作热情及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方面,重庆大学的培养方式有所欠缺;在工作热情的培养方面,重庆大学几乎没有相关课程涉及,而普渡大学却有6门课程在相关方面有要求;在责任感的培养方面,普渡大学也有6门课程,而重庆大学的课程培养目标中对这方面素质的培养也没有体现,尽管有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责任感的树立方面可能会有所涉及,但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也仅限于部分教师的课堂。因此,国内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通常会感到难以适应,这与平时接受这方面的素质锻炼比较少是有很大关系的,而普渡大学设置了两门课程来加强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二、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在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人员的能力及素质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知识储备方面也是不够的。为此,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点改革措施,并在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进行试点,期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一)完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企业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笔者对重庆大学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方面鉴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信息方面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培养,从算法到网络技术,新开设统计方法与软件应用、算法导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应加强对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养,因此,新开设了机械CAD/CAE/CAM、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国际经济学等课程。为了解决学生对法律知识,尤其是经济类法律知识的欠缺,新开设经济法来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制宣传教育。为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新开设创业管理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创业,开启学生的创造力,启迪学生的创新能力。2.学科划分方面除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大类、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外,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专业方向模块课,其中专业方向模块课由两个方向组成,即管理技术和工程经济。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模块课来进行选修,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3.课程要求方面为了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对项目管理概论等课程要求其为全英文授课,对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质量管理等课程要求其为双语授课。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很多专业词汇的英文名称,在阅读国外专业书刊时就会更容易。
(二)壮大师资力量
社会迅速变化,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时刻把握知识的前沿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既要不断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先进专业知识,又要不断引进具有国外知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学习经历的教师。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这种培养模式,使教师能够与国际社会的大环境接轨,时刻把握国际前沿知识,掌握领域最新动态,从而为学生传播新鲜知识,导入新的理念,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至于跟社会需求脱节,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三)转变教学方式
在我国,“一堂灌”的授课方式一直以来为大多数教师所采用,这种授课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只是一直苦于找不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替代,很多教学研究人员也尝试过一些新的方法,但最终多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应结合国内教学的大环境,吸取国外教育的精华,改变原有的“一堂灌”的授课思维,改变原来只看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来使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过程。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采用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方式授课,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学生组织讲课,学生完成某项课题,学生组织材料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开展辩论等;而在考核方式上,可采用学生递交探究报告、进行理解测试、开展团队技术演讲、提交团队技术报告等形式。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可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决断能力等。
(四)改变培养模式
为了达到因材施教、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的,应从如下两方面对培养模式进行突破:
1.重点培养优异生,通过优异生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在大学二年级选取成绩优异、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由专家对其进行专门指导,让他们参与实验室的项目工作,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再由他们在业余时间带领那些掌握知识比较慢的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整体效果最优。
2.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创造学生锻炼的机会一方面,学校应不断与企业接洽,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赢得更多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邀请企业工业工程专家到学校授课或作专题报告,介绍工业工程专业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实践,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上述改革措施在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2007级学生的培养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在培养方案方面,能更加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经与美国普渡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多所学校建立了师资培养关系,互动式教学的授课方式已经在部分课程中运用;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在长安汽车、嘉陵摩托、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通过学生毕业设计的表现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学生们在专业基础知识和实战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工程施工行业研究范文2
【关键词】职业成功 职业成功标准 职业满意度 知识型员工
职业成功又叫做职业生涯成功。它不仅是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所追求的职业生涯结果,也反应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对组织和社会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职业成功受到了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关于职业成功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34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预测职业成功》一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提升,西方学者逐步对职业成功这一概念展开深入研究。近年来,职业成功开始被国内学者重视,主要研究包括职业成功的定义和内涵、职业成功的评价标准和测量方法、职业成功的影响因素以及职业成功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1.职业成功概念及评价指标
对职业成功内涵和评价指标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到目前为止,职业成功通常被定义为:“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所累积起来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是与工作相关的成果或成就”,在学术领域,职业成功被分为客观职业成功和主观职业成功。主观职业成功指的是个体对职业生涯不同方面做出的积极的认识和评价,可以明显看出,主观职业成功来源于个体的内部感受;客观职业成功一般认为是从外部的视角采用描述个体职业生涯状况,这种描述往往来自与外界的标准。
起初,人们将客观职业成功的评判标准总结为一些可观察的、具体的指标,例如薪水、职位、声望等,这些指标显而易见,易于收集和分层,能够从员工档案或介绍中获得,也能避免主观偏差带来的影响,所以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采纳。随着职业环境的改变,组织日益趋于扁平化,管理和职位的层级减少、薪酬提升空间有限且组织的流动性增强,个人的职业成功与否更大程度的体现在个人市场化竞争的高低,就是说,有市场竞争力的人,其职业成功水平也就相对较高。因此,Eby等人提出了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衡量客观职业成功的新标准:所感知的内部市场竞争力和外部市场竞争力。学者们逐渐使用动态的“竞争力”指标评判客观职业成功。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对主观职业成功的研究非常少见。早期,Thorndike把职业成功操作化定义为工作满意度,描述员工对于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但工作满意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主观职业成功,存在很大局限性。例如有些员工虽然对目前的工作满意,但由于缺乏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促进作用,仍会使主观职业成功收到影响。经历过多次的实践研究,学者们提出了“职业满意度”这个指标,Greenhaus等人认为主观职业成功应包括对于实际的和期望的与职业有关的成就的反应,它是一个时期内的感受,而不是某一点的工作满意度,因此引入了职业满意度的概念用来衡量主观职业成功,并编制了“职业满意度量表”,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职业满意度量表。
2.研究概述
笔者对北京市三所院校的MBA学员发放匿名问卷202份,收回有效问卷179份。问卷主要涉及调查对象的背景变量和职业成功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收益等相关信息,本文仅针对职业成功在不同背景变量的影响下做差异性分析。
所调查样本中,男性98人,女性81人;30岁以上81人,30岁以下98人;已婚108人,未婚71人;工作年限五年以上107人,五年以下71人;在单位的职位普通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107人,中高层管理人员71人;样本所在单位为行政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72人,私企或外企107人;单位规模在500人以上有86人,500人以下93人。
3.数据分析及讨论
首先,运用SPSS软件对人口统计变量及组织特征变量与职业成功各维度的相关性进行初步判断,结果得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单位规模与职业成功无显著相关性。而工作年限、职位、单位性质分别对职业成功的不同维度显著相关,下面将着重分析这些变量对职业成功的影响。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目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3.1工作年限与内外部竞争力维度的P值小于0.05,存在差异。工作年限较长组比工作年限较短组在组织内竞争力方面稍有优势,这可能是因为工作年限长的员工在经验上有较大优势,但年轻的员工更容易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所以体现在组织内竞争力上的差异并不明显。在组织外竞争力方面,工作年限长的一组有较强优势,这是由于用人市场更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阅历丰富的人更容易获得其他组织的青睐。
3.2从表中可以看出,普通员工和基层管理者的职业满意度和组织内竞争力明显低于中高层管理者,而在组织外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层面,两组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中高层管理者在组织内有更多职权,更加不可替代,使得其组织内竞争力较高;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人们评判成功的标准不同,所以职业满意度,即主观职业成功方面没有收到职位高低的显著影响。
3.3在单位性质层面,行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组在组织外竞争力方面相对私企和外企组表现较弱,而在职业满意度方面稍强。组织内竞争力没有显著差异。由于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行政机关及国有单位更容易给员工安全、稳定的职业体验,使得职业满意度较高;同样是因为体制和文化的迥异,私企、外企会给员工带来更多压力,迫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从而组织外竞争力也会更强。
4.总结
对职业成功标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对职业成功价值观的探讨。我们研究职业成功的目的,并不在于给所有人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出路,而是分析不同的人成功的体验标准,从而发现这种标准在个人的行为、绩效中有着怎样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在我国,人们对于成功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定义,这更需要我们寻找一套适应我国社会文化环境的衡量标准,深化有关职业成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Eby,L..T.,Butts,M.,Lockwood,A..Predictors of Success in the Era of Boundaryless Career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3,24(5):670-710.
[2]Greenhaus J H,Callanan G.,Godshalk V.Career Management,Dryden Press,New York,NY,2000.
[3]周文霞.职业成功标准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J].经济与故那里研究,2006(5):59-62.
[4]王忠军,龙立荣.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资本与职业生涯成功关系探讨[J].外国紧急与管理,2005,27(2):18-23.
工程施工行业研究范文3
关键词: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信托合约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87-01
1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股权集中在地方政府或是大企业法人手中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控制的需要,地方政府或是国有大企业法人对中小商业银行参与过度,股权往往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大股东之手,而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不大。地方政府作为银行实际控制人,难免会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扭曲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形成政策性不良资产。
1.2 国有产权主体缺位造成内部人控制
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的实际控制人是政府或是国有企业,他们派出高级管理人员对银行进行管理,这就使得国有产权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产权主体,产权虚置问题严重。既然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主体来行使完整意义上的所有权,也就不会有足够的激励来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合格经理层选择、监督与评估,也就难以建立对经理层的有效激励与约束。这样,经理层就必然获得事实上的资源支配权,即形成所谓的内部人控制。而在事实上内部人控制的条件下,董事会作用的充分发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许多银行虽设立了董事会,但董事会成员大部分是其经营班子成员,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缺乏监督;有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职责不清,决策权与经营权难以分离;而有的银行董事会形同虚设,银行经营管理中“人治”现象非常突出。
1.3 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
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无论是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都由政府委派,所以就很难找到真正的、责权利对等的银行经营主体。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非常突出,往往为了任期内的业绩表现,不顾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变相高价吸收存款,违规发放贷款,风险准备金提取不足等行为非常普遍,这不仅危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培育,甚至会造成金融风险扩大。
2 优化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主要对策
针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2.1 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在这方面,不仅要积极探索引进持股稳定、不干涉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管理的机构投资者,还要积极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增强资本实力、改善资本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方法,促进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接轨。与此同时,为了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地方政府还要充分利用各种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探索建立中小商业银行股权流动机制,这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克服国有商业银行委托链条中所有者缺位缺陷,强化金融交易过程中的产权约束,完善市场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的监督机制,使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国有股权(特别是地方政府股权)的退出,还为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2.2 按照巴赛尔委员会标准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要求,努力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之间,既分立又制衡的内部治理机制
首先,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三会一层”,建立完整规范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其次,要通过各个专业委员会建立、董事会办公室与行长办公室分立、董事会议事规则完善等,规范董事会建设工作;再者,要按照相关法规要求,积极引进代表存款人利益、小股东利益的独立董事,充分发挥他们在银行治理中的作用;再有,要加强监事会建设,要由股东选任监事,监事会向股东负责,代表股东对董事、高级管理层及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最后,要主动按照银监会要求,规范财务信息披露,严格按照最新会计准则,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并严格遵照有关规定,计提风险准备金。
3 利用信托机制优化小股东持股模式
小股东股东数量庞大,但是人均持股数量微小,不仅造成这部分股东很少关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同时也有悖于中小商业银行服务社区居民的发展初衷,更难以在公司治理中,对其利益进行有效保护。笔者利用信托机制,设计了一种通过信托合约优化小股东持股的机制,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有所贡献。
3.1 “壳”公司持股等形式与现行法规相冲突
顾名思义,“壳”公司持股就是员工出资成立专门用于持股的“壳”,通过“壳”来达到间接持股商业银行的目的。但是《公司法》规定,除了国务院特许的一些投资公司外,其他公司对外投资额不得超过净资产50%,也就是说,即使能够顺利注册“壳”公司,其净资产也必须是所持股权代表净资产的2倍以上,这显然是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
工程施工行业研究范文4
关键词: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系统;行业比较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2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与成长的失衡现象引起企业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大多数学者认为,环境的动态性和制度的制约性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直接原因(吕一博等,2008),尤其是近年来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对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中小企业生存与成长受到了客观环境的严峻挑战。而对于中小上市公司而言,除了宏观制度环境,行业发展环境的结构性失衡也是制约其成长的重要因素(林汉川等,2005)。从行业结构来看,在2009年底中小上市公司涉及的13项行业门类中,制造业中小上市公司297家,占总体比例的68.59%,其余12门类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数目仅占32.41%。面对严重失衡的行业发展状况,如何依据行业环境与企业成长之间的理论机制,分析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差异状况和各种影响要素的作用机理,对完善行业发展政策、提升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设计
借鉴已有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的优势和不足,本文从绝对成长和相对成长两个方面构建中小上市公司行业成长性评价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评价工具。
(一)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系统
选取我国学者高频使用的盈利能力(李宝仁等,2003;陈晓红等,2006)、运营能力(慕静等2005;陈晓红等,2006)和组织规模(唐跃军等,2008;Yasuda等2005)3个一级指标评价绝对成长性分目标;对于相对成长性分目标评价指标的选取,由于已有相关文献较少将行业属性嵌入企业成长性评价之中,本文根据Porter(1980)、Delmar等(2003)对行业竞争的理论描述,以及Shanmugam(2002)、林汉川(2005)等的相关实证检验成果,选取成长潜力和生存状态2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各二级具体评价指标的设置也大多借鉴上述文献的研究进行选取。根据指标体系属于多指标系统评价的特点和评价目标要求,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二)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样本数据
1.样本选取标准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涉及的中小上市公司是指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中小规模公司为研究对象。其中,样本的筛选时间要求界定为2009年12月31日前的上市公司。对于在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中小规模上市公司的筛选,严格遵循《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按照时间点顺序,截止至2009年12月31日,在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327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36家,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中小规模上市公司有86家,剔除部分已ST、*ST的亏损公司,中小上市公司总计433家。本文涉及样本的所有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上市公司在其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所公布的年报和公告以及招股说明书,部分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2.行业分类标准与样本的行业分布状况
样本中小上市公司行业类型共有22类,其中制造业占其中10个席位;中小上市公司433家,其中制造业中小企业297家,占总体的68.59%,各次类的比例分别为食品、饮料3.23 %,纺织、服装、皮毛5.31 %,木材、家具0.69 %,造纸、印刷3.46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10.62%,电子8.31 %,金属、非金属8.31 %,机械、设备、仪表19.63 %,医药、生物制品6.24%,其他制造业2.77 %; 其它行业类型中小企业的数量总值为136家,所占比例为31.41%,其中农、林、牧、渔业1.62%,采掘业1.15%,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9%,建筑业2.31%,交通运输、仓储业2.08%,信息技术业9.24%,批发和零售贸易2.77%,金融、保险业0.46%,房地产业3.23%,社会服务业5.08%,传播与文化产业0.69%,综合类1.39%。
三、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绝对成长性评价
根据企业成长与行业发展的微观作用机制,中小上市公司的绝对成长性是指:中小上市公司在与行业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从而实现自身获利能力提升和功能结构优化的能力。本文主要从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组织规模三个方面衡量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绝对成长性。
本文选取总资产利润率(储一昀等,2000)、净资产收益率(储一昀等,2000;李宝仁等,2003;陈晓红等,2006)和净利润增长率三个具体指标对盈利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数在34到39之间,彼此之间差异不大。批发和零售贸易、采掘业、信息技术业、房地产业、造纸印刷业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数在37以上,排在前5位;而木材家具、金融保险业、食品饮料、社会服务业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数在35以下,分别排在第22到19位;其它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在36左右,排在中间位置。
尽管在相关的研究中,关于评价和判断公司运营能力的财务指标选择有所差异,但净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我国学者最为常用的几个指标(慕静等2005;陈晓红等,2006)。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运营能力指数位于10到32之间,呈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批发零售、传播/文化、建筑业、运输/仓储、房地产业、社会服务、水电煤气、综合类、食品/饮料行业中小上市公司运营能力指数较高,均在在20以上,依次排在前9位;第二,其他制造业、农/林/牧/渔、医药/生物制品、电子、木材/家具业运营能力指数较低,均在14左右,排名分列第17至21位;第三,采掘业、信息技术业运营能力指数处于中间位置,均在18分左右,分列第11至12位。
根据评价指标设计遵循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本文择了定量的组织规模测量方式,即采用员工人数、营业收入、总资产三项指标。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得出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组织规模评价指数。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组织规模指数在14至46之间,呈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综合类、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批发零售、采掘业、社会服务、建筑业中小上市公司组织规模指数较高,均在30以上,排在前7位;第二,传播/文化、其他制造业、木材/家具、农/林/牧/渔、电子、医药/生物制品、石化塑胶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指数较低,均在20以下,分列第22至16位;第三,组织规模指数位于中间档位的行业中,纺织/服装/皮毛、水电煤气、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仪表行业资产总额排名前10之内,金属/非金属、食品/饮料、运输/仓储行业的销售收入指数较高,排名在前10之内,除此之外,这些行业的其它维度排名均在后12位。
四、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相对成长性评价
中小上市公司的相对成长性即是指在动态稳定性的行业环境中,中小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优越环境资源的能力。本文用成长潜力和生存状态两个方面衡量中小上市公司的行业相对成长性。
本文采用销售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两个定量财务指标,以及技术水平和行业类型两个定性判断指标对成长潜力进行衡量(Porter,1980;陈海声,2001)。其中对技术水平的测量,主要根据公司专利数目、科研资金投入增长率、科技人员比重等分指标的测量值,经主成分分析求的总得分,以该总得分作为技术水平的测量值;对行业类型的测量,高新技术产业赋值0.6,其他赋值0.4。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潜力指数在26与50之间,呈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信息技术业、医药/生物制品、电子、机械/设备/仪表、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和石化塑胶业成长潜力指数均在40之上,排在前7位;第二,金融/保险、综合类与运输/仓储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潜力指数在30以下,排在22类行业的末尾;第三,其它行业成长潜力指数位于36与40之间,排在第15至第8位。
分析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旨在说明其成长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及其发展变化,以及这些发展变化可能对其成长造成的影响,本文选取生存年限、成长阶段和费用净利比三个测量指标。其中生存年限通过是否亏损加以赋值,近三年出现亏损,0.2;近三年未出现亏损,0.8。是否出现亏损的依据,即在近三年是否出现净利润为负值(年末的净利润数据),如果任意一年为负,即认为出现亏损。成长阶段的赋值标准为近三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之和与近三年筹资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之和,如果投资为正,筹资为负,为成熟期,0.35;投资为负,筹资为正,为成长期,0.65。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得出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评价指数。
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指数在47至60之间,呈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采掘业、批发零售、信息技术、建筑业、农/林/牧/渔、造纸/印刷、房地产业、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指数在50至60之间,排在前8位;第二,金融/保险、木材/家具、传播/文化、水电煤气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指数在50以下,分列第22至19位;第三,其它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指数50至55之间,排名分列18至9位。
五、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综合成长性评价及对策建议
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依据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模型,得出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数(表1)。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数在30至40之间,呈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在22类不同行业中,信息技术、批发零售、采掘业、医药/生物制品、建筑业、造纸/印刷、房地产业、机械/设备/仪表行业的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数较高,在37以上,依次排在前8位;第二,金融/保险、木材/家具、水电煤气、运输/仓储、农/林/牧/渔、传播/文化以及综合类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数较低,在36以下,分列第22至第16位;第三,电子、食品/饮料、金属/非金属、其他制造业、纺织/服装/皮毛、石化塑胶及社会服务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处于中间档位,成长性指数在36左右,分列第9至第15位。
由于中小上市公司行业成长性指数存在显著差距,因此对22个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按照盈利能力、成长潜力、运营能力、生存状态和组织规模5个维度的指数进行系统聚类Q型聚类分析。其中个体距离采取平方欧式距离,类间距离分别采用重心法、最短距离法和最长距离法和ward法,并对相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最长距离法和ward法的分类较为一致,结合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方法间的共性加以取舍,最终确定分为7个类别。根据分类状况、行业发展特征及表1中的相关数据,提出相应的提升中小上市公司行业成长性的对策建议。
(1)电子、医药/生物制品、信息技术行业内中小上市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潜力,三个行业的成长潜力排名占据22类行业中的前3位。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生命周期较短,在信用环境较差的外部环境下拖欠问题严重,导致以各种资源能力尤其是融资和资本运作能力反映的中期成长能力不高,企业生存状态较差。因此,要提升该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重点在于构造诚信的市场环境,减少企业间拖欠,加速资金流动速度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2)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毛、造纸/印刷、金属/非金属行业中小上市公司均属于制造业的轻工业范畴,要提升轻工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应注意增强其人力资源能力,吸收较高学历人员加入。因为轻工业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相对不大,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行业进入障碍小,竞争激烈,赢利水平下降迅速,企业对员工培训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
(3)机械、化工类中小企业平均规模较大,得到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较多,短期获利水平较高刺激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对外资金需求较大;而且在规模扩张过程中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导致长期发展潜力不高,产品竞争力不足,获利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提高上述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不能一味地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必须要从企业内部调整发展战略,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
(4)木材/家具、水电煤气、运输/仓储行业的产品是居民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因此行业内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均较为居中和稳定。但限于产品所使用资源的限制,行业长期发展潜力明显不足。因此,要提升该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就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水平,同时要在节约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产品或者寻找新的生产要素替代品。
(5)采掘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但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虽然具备规模支撑和运营能力的保障,盈利能力仍然不高,而建筑业则受原材料的价格所左右。因此,要提高建筑业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就要提高组织结构的灵活性,更加快速地获取市场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从而提高生产计划的弹性,避免因为信息不充分而带来的损失。
(6)批发零售、金融/保险、综合类行业从属于商业服务业,长期发展潜力明显不足,主要由于人力资源能力不足,员工中高素质人才占比较低。我国商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中于简单贸易经营,而提供知识的企业数量很少,需要全社会加强知识文化教育,不断提升知识服务水平,才能带动商业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
(7)传播/文化行业是性质特殊的国民服务业之一,由于行业内企业规模较小,导致融资和盈利能力有限,加之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建设不完善,企业间的竞争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因此要提升传播/文化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就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通过改革不断破除制约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瓶颈和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提高市场化程度,培育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参考文献:
[1]Carroll, G. R., M. T. Hannan. Organizations in Industry: Strategy, Structure, and Selec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1995.
[2]Delmar, F., Davidsson, P., Gartner, W.B. Arriving at the High-Growth Firm[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18 (02):189- 216.
[3]Malerba, F. Innovation and the Dynamics and Evolution of Industries: Progress and Challen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7, 25 (04): 675- 699.
[4]Shanmugam, K.R., &Bhaduri, S.N. Size, Age and Firm Growth in the Indian Manufacturing Sector[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02,9,(09): 607- 613.
[5]Yasuda, T. Firm Growth, Size, Age and Behavior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5,24(01):1- 15.
[6]陈晓红,佘坚,邹湘娟.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6(01):145- 151.
[7]李宝仁,王振蓉.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04):150- 153.
[8]林汉川,管鸿禧.中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03):48-58.
[9]吕一博,苏敬勤,傅宇.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01):14-23.
[10]慕静,韩文秀,李全生.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14(04):369-371.
工程施工行业研究范文5
摘 要:本文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以一个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设计与配置为背景,结合我们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从实验教学的层次、内容、要求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合理地设计并有效地开展网络工程实验。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验设计;综合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在信息系统集成领域,网络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十分重要,网络平台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平台,它的建设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TCP/IP协议、网络互联设备、网络服务与网络应用系统等。
网络工程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而网络工程综合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性的动手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熟练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网络设备、网络服务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初步具有网络工程组网方案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为学生毕业之后尽快适应网络工程建设工作的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们分析研究了大量网络工程项目的组成和特点,根据普遍存在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项目,涵盖了典型的网络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从层次上看,包括验证类实验(如协议包捕获与分析实验)、操作配置类实验(如网络服务安装配置实验、网络应用系统安装配置实验、网络设备安装配置实验)、设计类实验(如网络编程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其中综合性实验属于整个过程的最高层次,也是其他各层实验的归结,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下面在简单介绍低层次实验设计的基础上,重点讨论综合性实验设计的理念与经验。
2 验证性实验设计
验证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基本原理、基本算法、基本工具在其功能、数据格式、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验证,适合在计算机网络原理或TCP/IP协议原理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并为进行其他后续实验打好基础。我们称这些实验为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
RS232C串行通信直联和交叉电缆制作实验;
EIA/TIA568以太网通信直联和交叉电缆制作实验;
网卡及驱动程序的安装和网络参数的设置实验;
网络实用程序的使用实验,实用程序包括ping、tracert、ipconfig/ifconfig、arp、netstat、nbtstat、route、telnet、nslookup、网络文件共享等;
网络数据包捕获与协议分析类实验,分析的协议包括802.3、ARP、IP、ICMP、TCP/UDP、FTP/ TELNET/HTTP/SMTP/POP3等。实验时建议先采用具有C/C++源代码的抓包工具如pktdump/ipdump进行抓包实验,让学生进行协议分析的同时,掌握网络协议包捕获系统的原理和相关技术,然后再采用面向GUI界面的协议分析工具(如Ethereal等)进行协议包修改、协议流跟踪等高级分析实验。
通过上述实验,消除学生对网络协议理解上的抽象性和神秘感,同时从硬件和软件上初步感受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掌握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
3 操作配置类实验设计
在一个典型的企事业单位网络系统中,除了用户的业务系统外,还包括公共的网络服务系统(如WEB服务等)、专用的网络应用系统(如网络管理系统等)和网络互联设备(如交换机等),它们是业务系统的支撑平台。各单位的业务系统的功能及安装与配置可能互不相同,但支撑平台的功能及其安装与配置却是基本相同的。为此我们针对支撑平台中的系统,设计了相应的操作配置类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这些系统的原理、功能及安装与基本配置方法,为将来从事网络工程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1 网络服务安装与配置实验设计
根据企事业单位网络系统中普遍包含的公共网络服务类型及采用的系统名称和技术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组相应的网络服务操作配置实验,称之为基本网络服务实验,如下。
(1) WEB服务。采用Linux操作系统下Apache 服务器系统,实验内容和要求包括:
掌握从源代码级对Apache服务器系统进行安装与设置的方法;
掌握虚拟主机、个人网页空间配置方法;
掌握简单的网页设计方法。
(2) PROXY服务。采用Linux操作系统下Squid服务系统,实验内容和要求包括:
掌握从源代码级对Squid服务器系统进行安装与设置方法;
通过定义高级用户组、普通用户组、黑名单用户组、黑名单网站和工作时间等访问控制列表,掌握Squid服务器的访问控制配置方法;
掌握客户端用户通过访问上网的配置与使用方法。
(3) EMAIL服务。采用Linux操作系统下的sendmail和qpopper分别作为SMTP和POP3服务器系统,实验内容和要求包括:
掌握从源代码级对SMTP服务器和POP3服务器进行安装与配置的方法;
掌握通过telnet进行邮件收发的协议交互工作过程和和邮件客户端系统(如outlook)的使用方法。
(4) DNS服务。采用Linux操作系统下的BIND域名服务器系统,实验要求包括:
假定某企业的应用环境包括:企业使用的网段地址、企业域名和主、辅域名服务器地址、企业的 WWW、MAIL、DATABASE等服务器IP地址和域名;
掌握从源代码级对BIND域名服务器进行安装并根据上述设定的环境进行服务
配置的方法。
此外,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对一些简单的服务如DHCP、TELNET、FTP等进行安装配置实验。
3.2 网络设备安装与配置实验设计
虽然网络设备的生产厂家有许多,每类设备又有多种型号,但不同厂家同种档次设备的功能和安装配置方法却大同小异,如果掌握了某个主流厂家的常规设备的安装配置方法,对其他厂家的设备就能触类旁通。因此我们根据企事业单位网络系统中普遍采用的设备型号和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组网络设备操作配置实验,称之为基本网络设备实验,这些实验包括:
(1) 交换机配置实验:掌握交换机的安装、基本参数配置、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三层路由配置、冗余链路与生成树协议配置等技术。
(2) 路由器配置实验:掌握路由器的安装、基本参数配置、静态路由配置、RIP路由协议配置、OSPF路由协议配置等技术。
(3) 防火墙配置实验:掌握防火墙系统的安装、基本参数配置、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包过滤、静态地址转换、动态地址转换、端口影射等安全规则配置等技术。
通过上述基本网络服务和基本网络设备安装与配置实验,使学生将所学的网络原理与网络系统和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初步掌握未来网络工程中将遇到的网络服务和网络设备的功能及安装与配置方法,既增强了他们就业的信心,同时也缩短了从事网络工程工作前的上岗培训或见习时间,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3.3 网络应用系统安装配置实验
为了提高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管理上的方便性,在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系统中还普遍存在一组相应的网络应用系统,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组相应的网络应用系统操作配置实验,我们称之为扩展性实验,这些实验包括:
网络管理系统安装与配置实验;
双机热备系统安装与配置实验;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与配置实验;
漏洞扫描系统安装与配置实验;
网络数据备份系统安装与配置实验。
通过上述实验的锻炼,使学生未来从事网络工程项目的能力未来更上一个台阶。
4 设计类实验设计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C/S和B/S网络应用模型和网络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掌握使用Socket编程接口进行基本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的方法,掌握使用其他开发环境进行网络相关的程序设计方法,满足未来网络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应用系统间网络通信与互联、数据库访问和动态网页设计等应用系统集成需求,我们设计了一组相应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类实验,称之为高级编程类实验,这些实验包括:
(1) 基于C/S模式和面向连接的流机制SOCKET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实验;
(2) 基于C/S模式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机制SOCKET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实验;
(3) 基于B/S模式或三层构架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实验,其中开发环境包括:
编程;
PHP编程;
J2EE构架编程;
COM+组件编程。
为了使学生快速熟悉开发环境,实验时采用提供部分源程序代码的方法。例如在进行C/S模式编程时,提供Client端或Server端的代码,让学生参考后写出对应的Server端或Client端的代码。也可提供一个简单的通信代码,让学生完善后提供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应用系统,如文件传送、交互聊天、消息留言等。在B/S模式编程时,提供一个基本的程序模板,让学生参考完善。
通过编程设计类实验的锻炼,使学生初步了解较大型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思路,掌握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提升自己的网络应用技术水平。
5 综合性实验设计
经历了上述单个实验的实践锻炼,学生对各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或者说对组成网络工程项目的各个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网络工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非设备与系统简单的堆积,在某个系统的配置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必须综合考虑来自于应用领域的整体需求,应具有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例如,在路由器配置时必须考虑到与三层交换的关系,在防火墙的安全规则配置时必须考虑到交换机、路由器的连接关系等等。此外,从事网络工程不仅需要懂得设备或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技术,更重要的是,还应具有根据用户对网络系统的整体需求进行网络拓扑设计、VLAN划分、IP地址分配、网络服务部署、网络性能(如可靠性、安全性、带宽与速率等)优化等方面能力。
为此我们以中小型企业网络服务平台的设计为目标设计了综合性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具有外部网络模拟接入功能:通过路由器模拟与外部网络的相连;
具有内部Web 服务功能:包括虚拟主机服务和个人网页服务;
具有外部网络访问功能:能将局域网用户分组且授予不同的权限,并进行访问控制(如访问目标、访问时间等);
具有邮件收发功能:包括SMTP邮件发送服务和POP3邮件接收服务;
具有域名解析功能:能对内部网络中的主要服务系统进行域名解析;
具有对核心网络和关键业务单点故障防范功能:包括核心交换机冗余备份和主要服务系统(如数据库系统)双机热备份功能;
将内部网络划分成多个虚拟局域网:根据应用需求,将网络按部门划分成多个VLAN并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
具有对内部核心子网安全防护功能:通过防火墙系统的包过滤和NAT机制实现对内部网络按策略访问;
具有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功能:能对内部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扫描并报告,对入侵行为进行实时检测;
具有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能对网络拓扑进行自动发现,对故障进行告警,对主要端口的网络流量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网方案(如图1所示),完成网络设备的连接、安装与配置、网络服务与网络应用系统的部署、网络的规划和系统联调与功能测试等工作,并书写实验报告。其中实验报告要求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网络设计方案、工程实施步骤、系统测试报告和心得体会等内容。
图1 实验网络拓扑图
不难发现,前面各实验都是综合性实验的分解动作,而综合性实验则是前述各实验的有机合成,是一个典型的企事业单位网络工程的原型。
在实施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如8人一组)进行,并将课程设计内容按WEB服务、邮件服务、域名服务、入侵检测、漏洞扫描、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防火墙配置和网络规划等划分为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计划2~4个小时,每两人一起分工负责两到三个子项目的实施,最后根据需求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并根据测试通过的时间先后和实验报告书写情况评定成绩。
6结束语
通过综合性实验的演练,使学生对网络工程的实质与内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不仅巩固学生对单个设备和系统安装配置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从一个更高的高度理解各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关联与配合以及实验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协调与配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工程的全局观念、整体意识和综合能力,做到将来不管遇到什么需求、环境与设备都能触类旁通,构建一个符合应用目标的高性价比网络系统,为将来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馥娟.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工程施工行业研究范文6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工业;环境;脱钩;金昌
中图分类号:17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3-0162-04
DOI:10.13483/ki.kfyj.2015.03.03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旧有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以及一系列经济结构失衡,比如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过度依赖,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巨大等。改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则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很好的模式。要低碳与发展共同前行,打破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以及环境恶化之间的连接势在必行。这个打破连接的过程就是脱钩(Decoupling),也叫解耦,即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对资源以及资源产业过分依赖,重工业比重大,劳动就业结构单一,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单位产品耗能大,空气与水体污染严重,生态失衡。另外由于建市时往往只考虑了资源优势,较少考虑自然条件与地理区位,多数城市位于偏远地区甚至沙漠里,又制约了城市进一步发展。这类城市若不及时转变发展模式,将会随着资源开采殆尽、环境严重污染而走向消亡。资源型城市建设低碳社会面临的困难是所有城市里面最多、最复杂的,若能成功转型,无疑将在我国建设低碳社会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甘肃省金昌市是典型的以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必然与能源的高消耗紧密相连。2012年金昌市工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为75.8%,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3.61%,工业用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7%,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市总能耗的88.23%。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物排放,有色冶金业作为金昌的支柱产业,向来是污染大户。同时金昌地处戈壁,生态承载力低,自然净化力差,高污染产出与低污染处理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金昌实现生态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工业发展对资源利用、环境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应用Tapio弹性脱钩模型定性定量地研究了金昌市2002--2012年间工业发展与能源消耗、污物排放的关系,以探索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发展之路。
(一)方法和数据
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污染,“脱钩”则是断开这种关联,即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与造成的污染。本文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统称为环境成本,代表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脱钩”又被细分为“相对脱钩”与“绝对脱钩”。前者指环境成本与经济同时增长,但环境成本的增速小于经济增速,后者指经济增长而环境成本下降。自从“脱钩”被引入到资源环境领域,这一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评估各地区的环境政策、发展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已有研究对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土地利用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为主,判断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是否出现脱钩等现象以及脱钩的程度等。
在诸多脱钩研究方法中,以OECD的脱钩指数法与Tapio的弹性因子法应用最为广泛。弹性因子法不受统计量纲变化的影响,能够清晰界定和说明各种环境成本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数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政策方案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文采用Tapio的弹性因子法,公式如下:
其中e为弹性脱钩指数,EC为环境成本,DF为驱动力,代表经济活动产生的效益。根据e与1的大小关系以及EC与ADF的正负情况,可以将脱钩状态分为强脱钩、弱脱钩、衰退性脱钩、强负脱钩、弱负脱钩、扩张性负脱钩6个类型。由于传统上以e=1来界定脱钩还是负脱钩容易过分高估一些较弱的变化,于是Tapio法将该分界点向两边各扩充了0.2,定义0.8
本文全面分析了金昌市工业发展与环境成本的动态变化,利用弹性因子法计算了金昌市2002--2012年间工业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废水排放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脱钩关系。
本文从2002―2013年《中国环境年鉴》、《金昌市统计年鉴》与《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获取相关统计数据,具体包括金昌市历年工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耗水量等。由于工业增加值反映的是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和转移价值,较之工业总产值可以更确切地反映生产的规模、速度和效益,所以选用工业增加值作为驱动力。
工业发展产生的环境成本有两种形式,前一种是资源索取,表现为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完成生产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后一种是污染物排放,表现为向自然环境排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前一种用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工业用水量来分析。由于工业增加值能耗数据缺失,故只能分析至2006―2012年。对于后一种,由于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物)中废水以及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烟粉尘对环境有较直接、严重的影响,故选其历年排放量计算相对工业增加值脱钩指数。
二、结果
2002―2012年间,金昌市的工业高速发展,除却2008年受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使得该年工业增长率仅有5.4%,剩余年份工业增加值都是两位数的增长率,即%ΔDF一直为正,所以脱钩指数总是位于第一、四象限,只会出现强脱钩、弱脱钩、扩张性耦合与扩张负脱钩四种情况。但由于金昌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能耗,重点耗能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举措,提高了行业加工转换效率,使能耗增长速度慢于工业增长速度,从图2中可见,2006―2012年间工业能耗总量一直在增加,同时脱钩指数小于0.8,为弱脱钩,能耗增长率小于经济增长率。2008年金融危机时,工业增长率只有5%,能耗总量几乎没有增长,可见这一年脱钩状态虽好,却是由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
金昌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毗邻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稀缺,社会节水意识较强,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高。2002―2004年,工业用水增长量为正,同时脱钩指数小于0.8,因此为弱脱钩。2005―2006年实现了强脱钩。2007―2012年用水增加量都为正,2007年脱钩指数开始反弹,2008年达到了4.45的高值。2008年金融危机时工业增长率只有5%,而工业用水却大幅增加了24%,为扩张负脱钩。2009年为扩张耦合,2010年又小幅反弹,扩张负脱钩,随后两年脱钩情况逐渐变好,变为相对脱钩。
金昌市的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来源于硫化镍铜矿的冶炼过程,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核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有极大破坏力。由于早期污染较大,近年来金昌比较注重污染物的控制,二氧化硫排放与工业增加值的脱钩水平持续改善,2002、2004―2009年间二氧化硫排放量都实现了负增长,因此为强脱钩。但2011年出现较大的反弹,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了29%,使得指数一度达到1.72,污染物增加量超过了经济发展。
烟(粉)尘主要是工业燃烧、冶炼、金属焊接产生的颗粒物,是大气环境恶化的另一元凶,对人类健康有着严重威胁。金昌地处戈壁,沙尘天气较多,自然状态下维持空气中颗粒物的正常水平已经不易,控制工业产生的烟(粉)尘则更艰难。从图中看出,脱钩指数波动较大,但除了2004、2006年为扩张负脱钩,2009年为弱脱钩,剩下年份都实现了强脱钩。总体来说烟(粉)尘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
金昌作为工业城市,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排放得不到控制将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2002―2006年、2010―2012年废水排放脱钩指数与二氧化硫趋势相近,2006―2010年间,工业废水脱钩指数经历了一次反弹。另外,在研究年份中,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以3~4年为周期波动。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全面分析了金昌市工业发展与环境成本的动态关系,利用弹性因子法分析了金昌市2002―2012年间工业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废水排放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脱钩关系。
研究发现:金昌市工业产值增长与环境成本之间基本呈现出弱脱钩状态,有少数年份呈现出扩张性耦合与扩张负脱钩状态。2002―2012年间,金昌市的工业产值高速增长,造成能源消耗不断增多。但由于产值的增长速度高于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因此能耗一直都呈现弱脱钩。但在2011年工业用水量、二氧化硫排放、废水排放脱钩指数出现了反弹,可能是由于:(1)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有色金属价格迅速下跌,金昌市工业产值受到影响,同时工业产品产量没有减少,对金昌市工业增长形成了一定压力;(2)2011年同时也是金昌火力发电、电石、炼铁等高耗能生产快速增长的一年,随着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逐步实施,减排空间正逐步压缩。总体来看,金昌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已经开始减缓,但各个分压力的减缓幅度并不相同,有的已经实现强脱钩,有的还是弱脱钩。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就资源型城市的工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看待脱钩过程中的波动
一方面,资源型城市过度依赖向外输出资源,极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影响,一旦外部需求减少,就会极大影响当地的生产活动,造成滞销以致减产。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对有色金属需求大幅减少,由于各个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量不一样,对金昌市不同的环境成本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减排容易受到政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如新颁布的环境政策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新近投入使用的污染处理设备等。因此脱钩过程并不会是一路平坦,而是有波动的,甚至有可能出现倒退的情况。对此,政府和监督机构应该理性看待城市脱钩过程中的波动,坚持贯彻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因为暂时的波动而失去信心。
(二)灵活探索转型道路
资源型城市的职能是不断地开发资源和输出资源及其加工产品,其分工定位是造成现阶段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型的主要原因。而产业转型恰恰是我国降低能耗的重要方式,故而资源型城市目前只能靠技术改造与淘汰高耗能来节能降耗。由于这种方式节能空间有限,能耗不可能大幅降低,因此对于这类城市应结合其特殊性,不应生搬硬套其他城市的指标,实行综合治理,维持污染排放在较低的水平。虽然尚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型,但城市仍可以进行多元化有益尝试,利用自身优势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