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44-01

第一,用开放式、层进式的提问推动课堂进程,让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只有师生全情投入,才有语文的高效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早一分钟进入状态就多一分学习成效,而技巧就在于让学生去思考。魏老师的课堂脉络,一般都是由一个个充满逻辑的问题串联而成的,通过这些层层深入的课堂提问推动课堂进程,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达成课堂目标。在《雷雨》课堂上,魏老师从“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出发,通过周朴园对鲁侍萍既然有感情为何会选择背叛?背叛之后为何念念不忘?念念不忘为何又不愿相见?等问题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最终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这些疑问的时候,不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同时课堂进程尽在掌握,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效率自然不同寻常。

第二,通过不断否定课堂上达成的阶段性结论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辩证性。学生思维能动性的开发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方面,高效课堂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还要让学生有回答的意愿,并在其间充分地开动思维。很多学生总是在自己的答案遭受别人否定的时候才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出于对自己结论正确性的本能维护,学生会想方设法寻找新的理由证明自己,这个过程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老师用不断的否定来提醒学生关注课文中那些被他们忽略的细节,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全面理智,从而使最终得出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在《雷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地评价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魏老师就对学生的答案不断否定。既否定了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感情的观点又否定了周朴园对鲁侍萍没有感情的观点。魏老师对学生答案的不断质疑和否定,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当中,学生为了得出更合理的答案持续深入地思考,这种由否定带来的积极思考在有效锻炼学生辩证思维的同时,也火热了课堂的整个气氛。

第三,从人物矛盾性入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从简单的是非判断到复杂的矛盾分析,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学生思维的不断成熟。成熟就意味着全面,当学生发现,不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为一个人物定性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谨慎严密起来。老师通过对人物矛盾性分析引导学生寻找矛盾背后的合理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矛盾眼光,还可以在复杂的人性分析中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雷雨》课堂中,魏老师通过鲁侍萍自相矛盾的行为引发了学生对一个人物复杂性的思考。人之所以复杂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鲁侍萍深受周朴园的巨大伤害,她对周朴园是充满恨意的,按常理来说,她应该是避周朴园唯恐不及的人,然而在客厅中,面对周朴园的不相认,她却久久不愿离开,反而反复暗示提醒周朴园,渴望相认。鲁侍萍的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心理可以理解吗?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发现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感情本来就是爱恨交织的矛盾体,爱之深才会恨之切,正是因为鲁侍萍内心对周朴园充满了爱,才会受到如此大的伤害,到再相见时依然无法释怀。于是鲁侍萍再见周朴园时的反常规表现便很好理解了,这样探究人物矛盾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洗礼,不断走向成熟。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现代数学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让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数学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在结构认识上进行探索,内化成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学生各自的认识结构,这就需要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

首先我们要来认识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

(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

(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

(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看问题比较浅,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时,主动思维较少,大多是被动思维,也就是思考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其次就要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做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二、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是智力活动的创造水平。教学中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小学生探究求新,激发他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从而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形成。

1、克服思维惰性,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人们创新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克服思维惰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2、打破思维定势,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从事大量重复性的活动与练习,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呆板,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所以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

1、趣味导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怎样导入课堂教学,是一节数学课非常关键的一步。课堂导入得好,学生的兴趣就高,进入课堂的角色就快,思维就集中,求知欲就强。学生提高了兴趣,积极思考,很快进入教学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3、巧妙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4、巧设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3

一、消除数学思维定式

由于高校学生已经有一些数学知识结构和解题的经验,而且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解题经验深信不疑,所以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经验,致使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作出更合理有效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思维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 勇于开拓,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概念、命题进行推广,对数学公式和定理进行变形引申,还可以对命题的结论和条件进行替换,形成新的命题。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仍是采用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采取“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开放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有余,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讨论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激发他们自主探索、勇于质疑、勤于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深层次参与中,通过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让他们在学习中再不会感到数学是枯燥和死板的,而是生动和有趣的。

三、尊重并认可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也称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学生因认知存在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这种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知识快,而有的学生思维局限、易受无关条件的影响,接受知识慢。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定导致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掌握不好知识而破罐子破摔,丧失学习的信心;部分学生因“补不足营养”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且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教学中尊重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水平。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导入、展开、练习的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并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思维水平,不断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会创造与学会应用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问题解决”引入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非常规模式而对启迪智慧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创造和应用。教师还应把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同时,也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线性规划”时,可向学生介绍数学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军方为了调度庞大的军事和后勤系统,求解了一个几百万个变量的线性规划,在较短时间内将大批人员和物资调用到位,仅一个月就结束了战争。也可适当地插入介绍针对技术、管理、工业、农业、经济等学科中的实际问题发展起来的一批新的应用数学学科(如运筹科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系统科学、金融科学)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只要一旦能应用数学加以讨论和解决,就会不同程度地起到实质性的变化。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4

一、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已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此外,因小学生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所以创设情境时,要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活其思维。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解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时,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思考,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80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3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280÷4×3+280=490(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280÷4×(4+3)=490(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280×2-280÷4=490(千米)。其中,280×2,表示行驶8小时的千米数,280÷4,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8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7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了比以后,让学生对于含有比的句子尽可能从多方面联想,如从"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4,你能联想到什么?"(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125%);(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80%);(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0%);(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25%);(5)女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5:9);(6)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这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提出不同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小学生的思维缓慢而不敏捷。计算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因此,进行提高计算速度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口算、心算、抢答、接龙、限时、限量竞赛等形式进行。同时要注意教给学生简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计算中熟练运用。 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以数字迷宫,填数游戏、猜数游戏等形式,这样通过长期的训练,能提高大脑转数,促进思维发展。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理解。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6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除了交流师生思想,掌握知识外,还在于教师恰当而巧妙的提出各种问题,诱导学生作答,引爆其思想的小火花,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要特别注意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能力。启迪思维的提问有以下几种:

1 比较法

用在词语品析, 语句理解,课与课比较,单元比较,人物分析,主题比较等多方面。例如《愚公移山》分析愚公妻与智叟对愚公的不同态度时,就可引导学生从两人对愚公的称谓(一称君,一称汝),语气(一为规劝,一为讽刺)神态(一献疑,二是笑)三个方面比较,开启学生思维。又如:《故乡》对少年闰土,成年闰土,外貌语言动作上的进行对比,概括出闰土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前后闰土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联想,由此到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提问法

如教《捕蛇者说》,为了加深对标题中这个“说”字的理解,让学生联想学过的课题有“说”的文章, 像《爱莲说》《马说》,从而掌握“说”这种文体的特征,是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又如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让学生联想所学的关于写春天的诗句。

3 推想性提问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诸多角度去发挥想像,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若干内容,以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划,主题表现与写作手法运用的领悟,这类提问,有的是引发学生换角度思考,如《最后一堂课》结尾,韩麦尔先生想说却说不下去了,教师提问:“根据小说前半部主人公表现的性格和文章主题,你想像韩麦尔先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愚公移山》“如果你是愚公,面对大山惩山北之塞,如果你是愚公,你怎么做”,《孔乙己》“假如你是店小二,你会怎样对待孔乙己,为什么?”

邓丽萍老师设计《假如人类会有尾巴》想象人类有翅膀会有什么功用。刘洁老师设计《勇气》法国妇女说“我,当然了”会想些什么?

4 质疑性提问

学贵有疑,质疑性提问是挖掘课文中引资质疑的材料,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全文基础上,认真思考,审视,得出结论。例1,孔乙己姓什么?叫什么?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绰号,没有名字,这说明什么?

例2,《社戏》结尾“再也没有吃过那夜的好豆,再也没看过那夜的好戏了,为什么这样说,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肯定有吃过很多的美食,看过很多的好戏,为什么这样说?”

例3,《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夏洛克有无值得同情之处?”、“鲍西娅的胜诉有无狡辩的成分?,作者让鲍西娅胜诉的目的何在?”

5 发散性提问

(1)教师先提出思考解答某一个问题的几种思路,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情节,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理解从多方面(如侧向逆向,多向等)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2)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一、教《雪》之前,导入设计,问学生“雪”这个题目,你会怎么写,立意。可能会有这样的立意:1、赞美雪纯洁美丽。2、雪的无情冷酷。3、雪将丑恶掩藏,虚伪性。

例二、讨论《猫》的主题可发问“《猫》这篇课文的寓意颇深,耐人咀嚼,不妨从作者多种写作意图,比如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慨,从待人处事的警示,对弱者的深切关注等方面去思考理解”。

例三、《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分析,请站在菲利普夫妇的角度,反映社会现实角度,设计“我”的角度分析,得出:1、同情说、(小人物的辛酸),“虚荣说”。2、金钱关系说3、对未泯灭的善良之心的肯定。

例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三种主题放在一起比较选择。

6 延伸性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脱”出来、在时间上作些拓展性延伸,注重联系现实来谈认识,说看法。

例如《狼》,如果碰到像狼一样坏人,你该如何作。

7 求异性提问

求异性提问,就是和学生提出不满足课文中现成的结论和观点,用突破课文束缚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与课文不同见解。

例如《荔枝蜜》问:“文章热情赞美了蜜蜂高尚和可贵的牺牲精神,然而,它是否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答:(1)蜜蜂不敢按劳分酬,整天忙忙碌碌,到头来自己的劳动成果却被人占有,这不是现代人应持有的生活态度。(2)蜜蜂太保守,世世代代只会埋头苦干一种事,缺乏开拓创新精神。(3)蜜蜂爱憎不明,竟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刺伤人。这些观点也许有失偏颇,但富有新意。

例作文题“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反面思考是否正确?

8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例《童趣》导入,有两幅画先欣赏一下,一幅是有一个小孩在蚊帐中对着蚊子慢慢地喷烟,看蚊子在烟火中怎么办;另一幅画面中,一个小孩对着墙角的乱砖头乱草愣愣地看了一个多小时,让学生对这两幅画有想问的,想说的,就自由问吧,最后总结概括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文。

9 设计抢答激活思维

在上复习课时,利用中学生较强的好胜竞争心理,精心设计抢答竞赛题。

例1:谁能在两分钟之间将1500字的课文阅读完,并找出文章的“文眼”,他将获得“阅读高手称号”,例2: 作文以《砖头》为题,提问“请同学们根据砖头的特征进行联想,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谁能最先说出三种以上立意的便获得“联想高手”的称号。

(1)砖头由泥巴经过烈火烧烤而成的,联想人在逆境中可锻炼自己的意志,炼就一副钢筋铁骨。

(2)一块砖头用来垫基,铺路,筑亭,建楼,由此可联想到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工作的人。

(3)砖块是方方正正的,有棱有角的,一点也不圆滑,由此联想到不世故,不圆滑,能坚持原则,敢与不正之风斗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