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44-01

第一,用开放式、层进式的提问推动课堂进程,让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只有师生全情投入,才有语文的高效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早一分钟进入状态就多一分学习成效,而技巧就在于让学生去思考。魏老师的课堂脉络,一般都是由一个个充满逻辑的问题串联而成的,通过这些层层深入的课堂提问推动课堂进程,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达成课堂目标。在《雷雨》课堂上,魏老师从“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出发,通过周朴园对鲁侍萍既然有感情为何会选择背叛?背叛之后为何念念不忘?念念不忘为何又不愿相见?等问题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最终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这些疑问的时候,不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同时课堂进程尽在掌握,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效率自然不同寻常。

第二,通过不断否定课堂上达成的阶段性结论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辩证性。学生思维能动性的开发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方面,高效课堂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还要让学生有回答的意愿,并在其间充分地开动思维。很多学生总是在自己的答案遭受别人否定的时候才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出于对自己结论正确性的本能维护,学生会想方设法寻找新的理由证明自己,这个过程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老师用不断的否定来提醒学生关注课文中那些被他们忽略的细节,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全面理智,从而使最终得出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在《雷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地评价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魏老师就对学生的答案不断否定。既否定了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感情的观点又否定了周朴园对鲁侍萍没有感情的观点。魏老师对学生答案的不断质疑和否定,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当中,学生为了得出更合理的答案持续深入地思考,这种由否定带来的积极思考在有效锻炼学生辩证思维的同时,也火热了课堂的整个气氛。

第三,从人物矛盾性入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从简单的是非判断到复杂的矛盾分析,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学生思维的不断成熟。成熟就意味着全面,当学生发现,不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为一个人物定性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谨慎严密起来。老师通过对人物矛盾性分析引导学生寻找矛盾背后的合理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矛盾眼光,还可以在复杂的人性分析中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雷雨》课堂中,魏老师通过鲁侍萍自相矛盾的行为引发了学生对一个人物复杂性的思考。人之所以复杂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鲁侍萍深受周朴园的巨大伤害,她对周朴园是充满恨意的,按常理来说,她应该是避周朴园唯恐不及的人,然而在客厅中,面对周朴园的不相认,她却久久不愿离开,反而反复暗示提醒周朴园,渴望相认。鲁侍萍的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心理可以理解吗?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发现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感情本来就是爱恨交织的矛盾体,爱之深才会恨之切,正是因为鲁侍萍内心对周朴园充满了爱,才会受到如此大的伤害,到再相见时依然无法释怀。于是鲁侍萍再见周朴园时的反常规表现便很好理解了,这样探究人物矛盾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洗礼,不断走向成熟。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笔者就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型。

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和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们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比较大小,用“<”号连接下列各数15/16、11/12、91/96、29/32,大部分同学都根据以往经验,利用通分,化为同分母进行比较,因而使计算量大,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已看出分母96分别是16、12、32的整数倍,只要使分子相同就可作比较。对这种同学应该赞扬与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的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例:K是什么数时,方程kx²-(2k+1)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同学只注意由=[-(2k+1)]²-4k•k=4k²+4k+1-4k²=4k+1>0,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k=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k>-1/4还得把K=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k<0或k>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在复习时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3

思维能力是五大能力的核心及基础。思维能力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和综合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于不同化学题型之中。

一、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称辐散思维,即思维的迁移和创造性

例如:1985年发现的一种新分子,化学式为C6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它是一种单质;B、在O2中燃烧的产物是CO2;C、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原子;D、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解析]本题乍看较难,C60平时难以见到,但静心一想。C60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或题目中又给出是“一种”新分子,所以它符合单质的定义。故“A”正确。我们又知道“碳”具有可然性,故“B”中的C60+ O2点燃CO2是正确的。“C”中说C60中含有60个原子,而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表示该分子中所含该元素原子的个数,故“C”正确。“D”中说C60是一种化合物,不符合化合物的定义,所以本题应选“D”。

做此题就是利用思维的迁移能力,把难题转化为易题,实质是利用了发散思维。

二、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即把多种信息输入大脑再由大脑经过处理输出一条简单的信息。这就是繁题简解。

例如:在CO和CO2混合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64%,将5克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气体再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本题涉及的反应关系繁杂,按常规逐一列式计算,十分繁琐,若运用聚合思维求解则显得简便。纵观整个反应不难发现,原混合气体中C元素,转化到CaCO3中,故生成的CaCO3中碳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中所含碳的质量相等。设最终得到CaCO3沉淀的质量为X,则5克×(1-64%)=X×C/ CaCO3×100%,即5×36%=X・12% X=15克。

解本题可以看出一个较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是几个小问题的组合,若逐一解决,则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便利用聚合思维把各种信息归并,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即由未知推己知。

例如:把15克锌粒放入74.2 克稀硫酸中,至反应停止,锌粒尚有剩余,取出锌粒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8.5克,计算反应后所生成硫酸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本题叙述较多,已知数据较杂。但我们只要抓住本题要求Zn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这个未知量,从而再考虑已知量。我们知道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故本题应从求溶质和溶液两个量展开。反应后ZnSO4溶液的溶质质量根据方程式来求。

即 解:设生成ZnSO4的质量为X,H2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15g-8.5g X y

65/161=15g-8.5g/x x=16.1g 65/2= 15g-8.5g/y=0.2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溶液质量为15+74.2-8.5-0.2-8.5=80.5g

即Zn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1/80.5×100%=20%

这样从未知推向已知,再根据未知的两条线索来组织已知条件,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因此,化学教学中逆向思维异常重要。

四、综合思维

即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适当安排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来培养此能力。近几年的中考中,这样的题目有所加强,值得重视。

例如: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据图回答:t1℃时A、B、C三种

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t2℃时,三种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解析]解此题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看出t1℃时A、B、C三物质的溶解度为B>C>A,再根据溶解度的定义,100g溶液中最多溶解的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多少顺序为B>C>A然后运用平移法,先假设三种溶液中

的溶质不变升温t2℃如图:由图可以看出,

平移后O、Q两点在曲线B、A的下方,所以

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A溶液中的溶质

溶剂不变,故B%、A%不变,P点在曲线C的上方,所以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大析出晶体,故C溶液中溶质减少到P1点,但仍比Q点多,所以C%减少但仍大于A%,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4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明显标志。以前,传统的教学论把教师的基本任务仅仅看作是教学现成的知识成果,而不是着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损害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其目的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英语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跳出教材框架,学活课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更具创造力就成为我们新世纪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建议。

一、创设自主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上谁自主”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我们知道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即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形成终身学习能力、习惯的学习者,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以学生为中心来研究课堂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要形成自主课堂就必须创建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并非我们以往没有关注这个问题,而是我们总是以自己的设想来界定这个概念,但是我们的想法毕竟会受到来自以往经验、社会需求、学校要求的影响,却忽视了最根本的问题——学生的需求。

我们教育的服务对象——学生,他们有自己特殊的需要和态度,这些应该得到我们教师的重视和理解。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积极的课堂环境有诸如以下的要求:集体的归属感和同学间的依恋感;与教师之间积极的人际关系;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自信;创造性的学习;个人目标的实现;学习过程的乐趣;自己的努力和成功得到公认;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免于难堪的安全感;对教师教学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的理解;所学知识与课外生活的联系;在需要时愿意提供额外帮助的教师;最小的课堂竞争;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高,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等等。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关注最多的并不都是教学,而是在课堂中的良好的情感关系,积极的心理状态。

人的个性、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要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健康发展。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的甚至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要抓住一切机会组织无拘束的开放式讨论和辩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萌发自己独特见解。例如,在教学JEFC II B Unit 21 Lesson 83时,教师就可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利用其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并展开讨论:Can money bring us everything? Why? 通过讨论和辩论,使学生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有了钱不等于有了一切。再如,在用英语回答对方感谢的话时可说“That’s nothing.”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扩展和补充:Not at all. You’re welcome. That’s all right/OK. It’s my pleasure.等。通过情境对话等练习,使他们明白在同一情境里可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能提出问题就没有思维的火花,就不能做第一流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疑”字,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人深思。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并且要充分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力,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教师在设疑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展现教材内部之间的矛盾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以及学习中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从而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帮助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适当给以暗示,启发学生思考。总之,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所具有的好动性和表现欲,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意识。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直接、最可靠的途径之一。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考,充分利用英语丰富的词汇和多变句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I’ll be a…”这一句型时,笔者让学生试着畅谈自己的理想,并积极幻想实现理想首先要做的三件事,并试着用英语表达,如果表达不了,就用动作来展现,让其他同学或教师帮着说出来。如有一名男同学说:“I’ll be a builder. I’ll do three things. The first one is looking for a piece of ground. Then build a beautiful house. Then欢迎你们参观。”由于他最后一句不会说,笔者就发动同学们一起帮助他来想,最后得到了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答案:“welcome to my new house.”许多同学都想象着自己的将来,很多人的回答都出乎笔者的意料,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所产生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开启创新思维,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疑问、设想和创新意识,开发智力潜能。如在教“问路”这一课时,可把教室的桌子拉开距离,变成一条条的“街道”,再在桌子上贴上银行、商店、学校、医院、交通红绿灯之类的图片。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室就成了一个“小城镇”。为了增加趣味性,再请学生扮演警察来指挥交通、指路,这样便于学生将自己融入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会问路时使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另外,讲故事、情景对话、小品表演、即兴发表见解等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创造型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

三、注重评价,培养创新精神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理解。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6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除了交流师生思想,掌握知识外,还在于教师恰当而巧妙的提出各种问题,诱导学生作答,引爆其思想的小火花,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要特别注意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能力。启迪思维的提问有以下几种:

1 比较法

用在词语品析, 语句理解,课与课比较,单元比较,人物分析,主题比较等多方面。例如《愚公移山》分析愚公妻与智叟对愚公的不同态度时,就可引导学生从两人对愚公的称谓(一称君,一称汝),语气(一为规劝,一为讽刺)神态(一献疑,二是笑)三个方面比较,开启学生思维。又如:《故乡》对少年闰土,成年闰土,外貌语言动作上的进行对比,概括出闰土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前后闰土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联想,由此到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提问法

如教《捕蛇者说》,为了加深对标题中这个“说”字的理解,让学生联想学过的课题有“说”的文章, 像《爱莲说》《马说》,从而掌握“说”这种文体的特征,是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又如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让学生联想所学的关于写春天的诗句。

3 推想性提问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诸多角度去发挥想像,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若干内容,以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划,主题表现与写作手法运用的领悟,这类提问,有的是引发学生换角度思考,如《最后一堂课》结尾,韩麦尔先生想说却说不下去了,教师提问:“根据小说前半部主人公表现的性格和文章主题,你想像韩麦尔先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愚公移山》“如果你是愚公,面对大山惩山北之塞,如果你是愚公,你怎么做”,《孔乙己》“假如你是店小二,你会怎样对待孔乙己,为什么?”

邓丽萍老师设计《假如人类会有尾巴》想象人类有翅膀会有什么功用。刘洁老师设计《勇气》法国妇女说“我,当然了”会想些什么?

4 质疑性提问

学贵有疑,质疑性提问是挖掘课文中引资质疑的材料,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全文基础上,认真思考,审视,得出结论。例1,孔乙己姓什么?叫什么?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绰号,没有名字,这说明什么?

例2,《社戏》结尾“再也没有吃过那夜的好豆,再也没看过那夜的好戏了,为什么这样说,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肯定有吃过很多的美食,看过很多的好戏,为什么这样说?”

例3,《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夏洛克有无值得同情之处?”、“鲍西娅的胜诉有无狡辩的成分?,作者让鲍西娅胜诉的目的何在?”

5 发散性提问

(1)教师先提出思考解答某一个问题的几种思路,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情节,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理解从多方面(如侧向逆向,多向等)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2)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一、教《雪》之前,导入设计,问学生“雪”这个题目,你会怎么写,立意。可能会有这样的立意:1、赞美雪纯洁美丽。2、雪的无情冷酷。3、雪将丑恶掩藏,虚伪性。

例二、讨论《猫》的主题可发问“《猫》这篇课文的寓意颇深,耐人咀嚼,不妨从作者多种写作意图,比如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慨,从待人处事的警示,对弱者的深切关注等方面去思考理解”。

例三、《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分析,请站在菲利普夫妇的角度,反映社会现实角度,设计“我”的角度分析,得出:1、同情说、(小人物的辛酸),“虚荣说”。2、金钱关系说3、对未泯灭的善良之心的肯定。

例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三种主题放在一起比较选择。

6 延伸性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脱”出来、在时间上作些拓展性延伸,注重联系现实来谈认识,说看法。

例如《狼》,如果碰到像狼一样坏人,你该如何作。

7 求异性提问

求异性提问,就是和学生提出不满足课文中现成的结论和观点,用突破课文束缚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与课文不同见解。

例如《荔枝蜜》问:“文章热情赞美了蜜蜂高尚和可贵的牺牲精神,然而,它是否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答:(1)蜜蜂不敢按劳分酬,整天忙忙碌碌,到头来自己的劳动成果却被人占有,这不是现代人应持有的生活态度。(2)蜜蜂太保守,世世代代只会埋头苦干一种事,缺乏开拓创新精神。(3)蜜蜂爱憎不明,竟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刺伤人。这些观点也许有失偏颇,但富有新意。

例作文题“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反面思考是否正确?

8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例《童趣》导入,有两幅画先欣赏一下,一幅是有一个小孩在蚊帐中对着蚊子慢慢地喷烟,看蚊子在烟火中怎么办;另一幅画面中,一个小孩对着墙角的乱砖头乱草愣愣地看了一个多小时,让学生对这两幅画有想问的,想说的,就自由问吧,最后总结概括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文。

9 设计抢答激活思维

在上复习课时,利用中学生较强的好胜竞争心理,精心设计抢答竞赛题。

例1:谁能在两分钟之间将1500字的课文阅读完,并找出文章的“文眼”,他将获得“阅读高手称号”,例2: 作文以《砖头》为题,提问“请同学们根据砖头的特征进行联想,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谁能最先说出三种以上立意的便获得“联想高手”的称号。

(1)砖头由泥巴经过烈火烧烤而成的,联想人在逆境中可锻炼自己的意志,炼就一副钢筋铁骨。

(2)一块砖头用来垫基,铺路,筑亭,建楼,由此可联想到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工作的人。

(3)砖块是方方正正的,有棱有角的,一点也不圆滑,由此联想到不世故,不圆滑,能坚持原则,敢与不正之风斗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