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范文1
【关键词】 阅读 环节 创造性思维
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但实践教学中,很少有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长期定式的阅读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教材之内,不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以下笔者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 Unit 5 The band that wasn’t阐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一、热身环节
在热身环节,通常教师会采取学生熟悉的、较容易的话题导入文章主题,因此在处理Unit5The band that wasn’t时,会选用以下问题如:Do you know any famous band?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Monkees? 这当然有可取之处。但依据高中生的知识和能力特点,这些问题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充分利用学生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及思维能力。可用以下问题导入: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to show the influence of music on you? Can you lis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ands? 这些问题既与阅读话题相关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答案是不定的和开放性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看问题的新视角,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二、读前环节
很多教师在读前环节会利用文章的标题,插图或结构让学生去预测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 事实上,这样的预测活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本环节:The title is not complete. Can you guess the omitted words? Give your reasons. 这是具有开放性的推测任务,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学生需发挥创造性思维去预测文中信息,调动了学习热情。在鼓励学生大胆预测的同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活动兼顾到生生与师生的互动及不同观点的碰撞,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他们想检测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读中环节
常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略读、查读及精读等阅读策略,设计一些选择题、判断是非题、问答题、图表题,引导学生去获取文章信息、掌握文章结构、了解作者意图,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但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慢慢的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可以设计一些非常规的问题,让学生保持兴趣的同时拓展了思维方式。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段落有着自己的中心思想,作者依据一定的逻辑安排段落的顺序。通常,教师只会要求学生总结段落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特点,这样做只是让学生按照作者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把文章的四个段落即Para 1 Many people want to be famous as singers or musicians. Para 2 How most bands start? Para 3 The Monkees started in a different way. Para 4 How the Monkees became popular and how they developed as a real band. 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重新组建,并阐明自己的意图。这打破了传统,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意见肯定是不统一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有价值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有了观点的碰撞才促使了创新思维的产生。
四、读后环节
读后的语言输出环节主要用于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并能使用所学知识。多数情况下,教师采用的活动形式有课文复述,情景对话等。其实对于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文章续写或改写的活动形式,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The band that wasn’t,可以要求学生以乐队成员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去改写文章,这既紧扣教材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五、结束语
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然而这不是一件易事,需要长期不懈的训练。一方面要求教师驾驭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的、以阅读材料为核心的具有思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任务。另一方面,学生们应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展开互动,促进思想的碰撞及新观点的产生,从而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2] 张明时.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0(4).
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范文2
1. 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出发
(1)心理学家认为:三至六岁的幼儿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与神秘。这时孩子的好奇心开始萌发,想弄懂一切问题,无数的“为什么”就挂在了嘴边。正是这种好奇心唤起了孩子的创新意识。一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爱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并强化这种好奇心,使他们逐步养成敢问、善问的思维品质。此外,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认真解答,还要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思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想象力。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正如爱因斯担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
(2)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才是对世纪迫切需要的人才,那么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记得成都某小学教师出了一道习题问学生,“雪化了变成什么?”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变成水。”教师都-一给了满分,只有一名学生写的是“变成春天”。教师却给打了零分。无独有偶,有一年考试题目是要求学生用“时间”造句,大部分学生写了“时间是金钱,时间如流水”。评卷教师都给了满分,一位学生写了“时间就像一列火车,载着我们经过人生的无数小站,最后抵达死亡。”结果评卷教师以人生观灰暗为由判为0分。试想,上面这些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会有创新精神吗?因此,创造性的人才要有创造型的老师。
(3)创造适度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强,他们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产生求知的兴趣,因此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对有兴趣的现象;奇怪的事情和今后的发展等产生的好奇心,主动地进行探索实验。
2.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创造性思维
(1)在语言教育中提高创造新思维。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好这个时期,努力培养引导幼儿的语言,使他们在进入小学前具备足够而顺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由此可见,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2)通过解难练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有着一定难度的任务或问题,使幼儿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又须付出力气进行思考或操作。幼儿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活动的过程,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向幼儿提出,在我们生活中哪里有空气?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幼儿顿时十分活跃,列举了生活需要空气的东西,如口琴、风琴、气球、吹肥皂泡、吹喇叭、救生圈、吹塑玩具、气垫船、动物生活等等。这样的问题启发了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
(3)重视在游戏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鼓励,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允许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并刺激同伴的思考。利用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思维的创新。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范文3
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的主要因素在于过于陈旧的传统式教学模式,它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抑制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至今那种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纯技术“人才”,还大有人在,这就是我们基础教育的一大通病。陈旧的教育观念培养教育出来的人才的创造力普遍低下,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我们缺少的正是引领世界的原创力。所以,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式的教学,更多地强调和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只能被动接受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这就大大抹煞了学生们创造性思维和创作欲望。
在数字化的今天,传媒的多样化发展,公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种多样的艺术新思潮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随着美术流派纷呈,各种主义的出现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美术教学必然受到各种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的冲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能进行教学创新,为自己的学科注入新鲜血液,使教学真正像一位教育学家所言:“在美术教学中,教学教法只是用来达到目的的工具。其本身不是目的,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创造性程序使人们更富有创造性。”我们应该将这种观念加以前瞻性的发展,使之更加符合当代教学理念,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日常美术欣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以下,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其美术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面对信息传媒高速、全方位的包围,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都较前卫、新潮。从这一方面来讲,是比较有利于美术学习的。但由于他们在生活经验、审美经验、文化素养、个性心理等多方面的稚嫩,甚至每个学生在上述各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面对这样的被教育群,身为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分层次地制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提高其对美术的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
其次,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负载着太多有价值的艺术信息,也包含创造力。要引导学生打破以前传统单一的思维习惯,力求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多元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软性思考的习惯,向学生介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各种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分析各国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和创作方法,拓展学生视野。例如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在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家的兴趣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的表现,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达达、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在艺术实践中的强调艺术发现和创造的价值,在创作中忘却了凡世,释放自我的乐趣,拓展思路,创造出了众多惊世骇俗的作品,使现代艺术呈现出纷繁多姿的崭新面貌,可见艺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所以,要教育学生做个学艺上的有心人,要勇于创新。
当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由的学习氛围意味着给学生尝试的权利。学生可以以已有知识和认知经验为基础,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尝试新方法、新创意,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彼此的互动,教师更多的时候是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对作品要遵循从感觉到理解,从主观到客观,从风格到形式的欣赏程式。在这样大的方向指引下,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理解可以是完全自我的,采用的手法可以是交流、合作、讨论、调查、综合、比较、探究、想象、创造、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打破常规等。因为美术作品欣赏本身正是不同的欣赏者用迥然不同的身世和经历去填补优秀的绘画作品留下的大片空白,用不同的灵魂与同一作品进行精神对话,产生出风格迥异的艺术批评来完成对作品的再创造,构成了伟大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在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同时,通过作品创作背景所折射出的艺术家真挚的情怀,也感染了学生们,丰富和升华着他们的精神境界。学生就在对作品内涵和作者情感的洞悉中体味着求知的乐趣。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应该注意培养他们主动性的学习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授课的思维定势,学会充分利用现代各种信息资源,主动走入艺术的世界。要使学生明确认识艺术,要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要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主动性是一种学习状态,一种会自觉寻求各种方式获得知识、能力的方法,要珍惜利用书店、图书馆、网络、美术馆、博物馆等学习资源,要积极自修,勤于动脑,放眼世界,要会主动地对各种信息进行知识分类,归纳、评判、取舍。在多元中不迷失自己,在前进中不断学习。例如,在分析朱耷的《荷花水鸟图》这幅作品之前,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充分利用周围的信息资源,先自行了解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绘画风格等。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相关背景资料;有的是利用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开展参观、调查活动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经过这样的前期准备,已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他们也在合作性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分别以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对这幅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而且对作品的理解非常之深刻和全面。他们从画家的个人经历,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着手,谈到了朱耷本是明朝宗室,1644年(甲申年)清兵入关,明朝覆亡,这给他带来了国破家亡之痛。《荷花水鸟图》就是反映了作者的一种悲愤凄凉心境,画中的水鸟造型生动,一只脚收回,一只脚弯曲地站在孤石上,头缩回体内,神态孤寂凄清。它既像是在休息,又像在冷眼观望这冰凉的世界。画面上两枝荷叶杆,有曲有直地向上挺起,右上角的荷叶,用枯笔表现出干枯的形态,而另一枝荷叶低垂着,衬托了画面清旷、孤寂的气氛。朱耷所处的时代和他的遭遇,造成了他的艺术是“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情调。这个教学实例,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根据各自潜能更多更好地学习知识,发挥他们的审美个性,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另外,还要使课时的安排具有个性化及互动的特点,力求每个阶段的课堂练习都给学生发挥个人独特创意的自由空间。因为,面对相同的事物,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艺术个性也不同,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要通过多元的、因人而异的鼓励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更善于发现和点拨每位学生的灵感火花,培养他们独特的创造力,使美术欣赏的教学真正符合人认识自然规律的基本特征,符合由低到高,由感知到认知的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
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范文4
一、给学生欣赏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也曾了解到,许多音乐教师教授欣赏课,从来不提及主题、动机、发展、曲式结构等问题,而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音乐在干什么,有的老师甚至对每一句音乐的内容都事先给予了说明。这样,老师虽然能说会道,但学生的思维就被界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味地接受老师给予的观点,全然被剥夺了思考的机会。我们应该给学生主动欣赏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对几部作品的欣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会分析作品,理解作品,从而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是充分运用配器手法描绘地中海岸清晨太阳升起的自然风光的。在欣赏之前我做了个尝试,选择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色彩及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最后小组讨论汇报:小号――金黄色――嘹亮又有贵族气质或英雄形象;双簧管――幽雅甜美的淑女形象;大提琴――深沉醇厚的绅士形象……从而知道不同乐器的音色所塑造出的不同音乐形象。
三、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并充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之后欣赏了大型交响乐现场演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教学中又加入了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的影片片段。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感染,有的随着音乐小声哼起了化蝶的主旋律,有的轻声吹着口哨随着音乐走,有的同学做拉提琴状……充分了解了作品表达的内容后,通过对直观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再引导到对乐曲的感受上,能带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结合艺术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应重视对作品的演唱实践。声乐作品的表现是通过词曲作者谱曲,再由歌唱者投入情感演唱再创造的过程,对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歌唱是一种创造,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尤其是在合唱作品的练习中,要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给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声音的和谐之美。例如在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欣赏中,选取学生最熟悉的《保卫黄河》等乐章实践演唱,并根据学生情况分声部练习,待两个声部基本唱会后,选个别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担任领唱或学唱第三个声部,使学生陶醉在自己营造的艺术氛围里,他们的心在他们自己创造的美中滋养、散步、飞扬。
五、通过即兴创编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欣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彩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和表演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所以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例如在歌剧《卡门》的欣赏中,我给学生准备了几部影视中的场景,如激烈的战斗场面、和谐温馨的生活场面、幽默滑稽的逗笑场面、热烈欢腾的节日场面等,让学生从提供的音乐片段中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音乐。
六、运用学科整合的优势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一个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但它们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全都离不开想象。音乐的想象能使科学的幻想插上翅膀,使科学家得以发挥聪明才智,把幻想变成现实。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音乐与美术也是相关学科,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看到“画外之景”,同样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听到“弦外之音”。如歌曲《弯弯的月亮》就刻画了一个美丽夜景的画面。这种视觉与感觉的联想,能够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领悟音乐作品。
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66-02
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当思维在某一方面受阻时,立即转到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求解,就可能产生新的思路,就能实现思维的变通性。
现试举几例,大家共讨之。
1.注重平时培养,突破思维定势
数学教学本来就很枯燥无味,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重要,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分析思考一些趣味题是有必要的。
例:一只纸箱中杂乱地放着10只红袜子和10只黑袜子,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他都一样,而箱内一片漆黑,室内也一片漆黑。现在你需要取出几只袜子,才能保证有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
分析:此题若不注意则很容易落入思维的圈套,进入定势的怪圈。有学生会思考为:假设第一次取出的是红袜子,就需要再取一支红袜子与之配对,但第二次取出的可能是黑袜子,一直到第十一次都有可能是黑袜子,只有到第十二次才能保证一定是红袜子,如果这样思考就错了。因为题目并没有限定是一双红(黑)袜子,它只要求取出两只颜色相同的袜子,因此,只需取出第一、二次中任一次的颜色配对的袜子即可,所以答案是只取三次。
2.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联想,培养创新思维
有部分题目开始审题,无法找到突破口。这类题目须精读题目,然后仔细分析,对题目本身进行整体的分析后,就不妨进行合理的猜测和联想。
例:1+2+22+23+……2n= -。
这是数列求和的问题,此类题目只能先观察分析,先行计算前面n项的和,从中寻找规律。先计算:1+2=3=22 -1,1+2+22 =7=23 -1,1+2+22+23 =15=24 -1,…….由此计算3 到5次便可找出规律,然后进行大胆猜想,1+2+22+23+……+2n =2n+1-1。但此类证得出结果后,由于是猜测的须验证。如本题证明:
2(1+2+22+……+2n)=2+22+23+……+2n+1,
于是设S=1+2+22+23+……+2n,
2S=2+22+23+……+2n+1,
S=2S-S=2n+1 -1。
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知识的重点是会用于实际生活,而不是仅仅只会算。因此启迪性问题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
例: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0公里的甲、乙两地沿直线同时相向而行,在他们起步的瞬间,甲地有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飞去,它一到另一辆车时立即调头回飞,就这样来回的飞,直到两车相遇时止。如果两辆车都是以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苍蝇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飞行,问在这个过程中苍蝇共飞行了多少公里?
分析:此题很有启迪性,一看题目这是一个无穷级数求和的问题,是很难的,但仔细一分析,其实不难,因为每辆车都是每小时10公里,而两地相距20公里,那么1小时后两车恰好相遇于两地的正中点,则车行1小时,而苍蝇也只飞了1小时,因此苍蝇飞行的路程为15公里。此题若不仔细分析,仔细审题则会走入思维的误区,有人则会考虑苍蝇的飞行一次比一次短,然后来求这段飞行的路程和,当然这样也是能算出来的,但是就显得多余了。
3.转换思路,挖掘隐含信息
许多数学试题若不认真审题,则会审漏许多隐含在原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且这些信息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若不注意这些信息则思维受阻,认真审题找到隐含在题中的条件。则问题将迎刃而解。
例:已知实数х、у,且у=(x2 -9-9-x2+1)/(х-3),则5х+6у=_____。
分析:本题若不认真读题,则思维受阻,一筹莫展。若细一审题,则得来全不费工夫。题中有x2 -9和9-x2两式,在加上作为分母的(х-3),题中就隐含有二次根式的定义和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这两个条件,于是本题有:х2-9≥Ο且9-х2≥Ο,х2=9,х=±3,又х-3≠0,х≠3,х=-3,将х=-3代入上述表达式得у=-16 , 于是5х+6у=-16。
4.优化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参与
在课堂上,应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只有学生参与,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有教师以四边形为例让学生自主探讨,结果得出无数种求法,这里以篇幅三例:(如图)
如图(1):在四边形的边AD上取一点P,连接PB、PC可得三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和为3180°=540°, 而∠APB+∠BPC+∠CPD=∠APD ,不是四边形ABCD的内角, 应减去 ∠APD=180°,从而得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540°-180°=360°。
如图(2)、在四边形内任取一点,连接PA、PB、PC、PD,四个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和为4x180°=720°,而∠APB、∠APD、∠BPC、∠CPD不是四边形的内角,应减去它们的和360°,从而得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720°-360°=360°。
如图(3)、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连接PB、PC,可得到三个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的和为3x180°=540°,而 ∠1、∠2、∠P不是四边形的内角, 应减去它们的度数和180°,从而得四边形的内角和为540°-180°=360°。(求证本法时还用到对顶角相等这一知识点。)
以上几种方法并非完全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还有无数更方便、简洁的方法。
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针对小学生来说,这些孩子急需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知道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伟大的发明或创造,而是日常生活中行动和思想上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举个例子来说,学习时巧妙地运用公式就是创新;对于普通的题型能够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另辟蹊径也是创新。作为小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这就需要教师同样要努力创新,并且积极鼓励学生 自己独立思考来锻炼创新思维。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小学生身心的个体差异,师生关系是整的教学活动中最基本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用合作、商讨的口气与他们进行交流,例如:“同学们谁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回答的都很好,谁还有什么补充的”等等。当我们在听完孩子们的不同想法后,可以这样说“我真高兴,能和某某同学的看法一样。”这些言语虽然很简单,但可以看出我们已经把自己看成孩子们中的一份子。这样使我们的师生关系显得更加和谐。此外,我们还要怀着一颗关爱、尊敬、真诚和热爱之心去关怀每一个孩子,需要我们和孩子们真诚地交朋友,使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上一新台阶。
二、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这一点在课堂导人环节中尤其重要,教师要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引导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认识分数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进行导人:中秋佳节,承相诸葛亮给张飞出几道数学题:现在有6个月饼,你要平均分给你们弟兄三个人,该如何分?如果有3个月饼,如何分?如果有2个月饼,如何分?如果只有1个月饼,如何分?张飞很快回答出前两题的答案,但后面的两题却不会。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张飞分月饼吗?学生的思维热情被点燃,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再引人分数的概念,用此来引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十分理想。
三、交流互动,激活思维
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运用多向交流策略,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 、教学民主、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学生在求异探究、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展示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现代教学观。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四、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学习是一个体验与发现的过程,告诉学生答案,显然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效果更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使获得知识成为学生内在的要求。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一主题版块时,结合生活实际,我让学生计算自己的“生活成本”,随着物价上涨,每天生活需要多少钱呢?然后让学生利用周末去自己调查,学生可以询问家长,也可以去超市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基本算出了自己一天的生活成本,有些学生生活成本 比较高。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又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散 ,提高了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子肯定或纠正。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水平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进步。
六、实施多元评价,增强学生创新动力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适当的评价会保护学生创新的激情,增强学生创新的动力,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动力与热情参与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来。相反,如果评价不当则会打击学生创新的激情,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现代教学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赏识与批评的有机统一。单纯的赏识与批评都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无法让学生客观看待,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坚持适度的赏识与批评,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要让学生看到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当然,不管是赏识还是批评,教师都要切忌假大空,要发自内心、要真实且真诚。这样才能起到评价的最大功用,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今后的创新活动中来。
总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不竭的动力。我们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要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将创新的教材、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灶清.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3).
[2]黄勇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神州(中旬刊),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