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创新;措施

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它是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软实力,是企业潜在的生机与灵魂。随着“文化强企”呼声的渐高,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成为当下石油工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石油企业必须透析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功能作用,并知晓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开辟蹊径。

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功能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的生命之本,其对于石油企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作用:一是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员工思想价值观起到导向功能,它能引导企业经营管理沿着正确的发展轨道进行,并对企业员工的个人思想和价值起到导向规范作用,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二是约束功能。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员工的思想和起到约束功能,使员工摆脱社会恶俗趣味影响,提升自控能力。三是凝聚与激励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提升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同时也能鼓舞与激励员工摒除万难,直达成功,为企业发展再创佳绩。四是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形成品牌效应,提升石油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意识相对淡薄

在当下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思想较以前有了一些变化,如爱岗敬业意识不再强烈,懒散意识慢慢滋生等。从企业方面来讲,主要是因为石油企业管理部门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文化建设意识相对淡薄。毋庸置疑,由于企业重视度不够,文化建设工作人员未能完全发挥效用,例如宣传工作效率有待提升,工作实施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改善。

(二)文化建设内容与方式稍有落后

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化建设能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化创新。但就目前来看,石油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文化建设内容与方式稍有落后的问题。从内容上来,教育内容在与时俱进方面有所欠缺,如很多内容难免枯燥,实用性逐渐削弱,故应基于当下石油企业员工的发展需求进行革新。从方式上来看,文化建设工作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建设,但就目前来看,略显落后,新意不足,员工的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

(三)文化建设中人才与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逐渐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批强有力的人才建设队伍作支撑,而目前很多是由企业文化建设人才不能满足文化建设,素质有待加强。其次,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推动文化建设发展,如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激励制度等等,这些制度能对领导者与员工起到一定的约束与激励作用,同时这也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良好企业文化的绝佳途径,各石油企业要在此方面下功夫,真正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三、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措施

(一)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制度创新

石油企业的管理制度主要是由企业组织、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岗位职责、企业管理规范等一系列内容组成,而企业管理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特色一定程度上在企业管理中反映出来,优良的企业文化能有效促使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优化更新。企业要首先要强化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大资金与人才支撑。其次,企业要与时俱进,更新文化建设内容。注重内容的时代性与实用性。最后,运用多样化的建设方式激发员工兴趣,如多媒体信息技术方式。

(二)创新石油企业管理制度强化文化建设

毋庸置疑,在石油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市场弥漫着文化气息,而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运用与实施过程中,企业文化理念也逐步提升。因此,借助石油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很有必要。首先,管理者在管理制度实施与创新中,应注重引导员工进行顺利正确的价值观,还要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发挥榜样作用推进文化建设。其次,石油企业应强化岗位培训制度。促进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友好沟通,在此过程不仅为员工个体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也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最后,设立激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配合管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将文化建设渗透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去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具有密切联系,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将文化建设渗透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去,并使其扎根于管理制度中。诚然,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规范企业管理、推行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而石油企业内部管理与交流过程时刻渗透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经营理念。在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可开展一些企业日常生活、日常管理相关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建设。如可通过开展多姿文体活动、建设绿色石油小区等实现该目标。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品牌功能等多种功能作用,石油企业领导者应充分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透析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以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促进文化发展、将文化建设渗透企业日常管理中等途径实现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使二者互相促进、相互借鉴,共同提升,推动石油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茜淋. 石油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制度范文2

摘 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为了树立企业的形象和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了企业的门户网站,煤炭企业门户网站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门户网站 煤炭企业 企业文化

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市场也逐渐成熟,继煤炭企业内部信息化之后,互联网已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又一强劲推力,煤炭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的营销销售,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网上会展、网上拍卖、网上人才招聘、网上招商等,网络越来越展示出强大的媒体优势。

企业门户网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在网络世界中建立的永久据点,用以宣传企业形象、企业与产品信息、维护合作者关系,开展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主要平台。为了在新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煤炭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这就涉及到深层次的方面,企业管理理念化,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深处,创新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家制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大公司大集团的建立,建设企业文化,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煤炭企业保证安全生产,建设和谐矿山的内在要求。这对新时期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到出了新的挑战。

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煤炭企业文化,是现阶段实施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新型煤炭基地、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的战略要求。煤炭企业确立的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愿景等渗透到员工的心灵深处,变为企业及员工的精神风貌,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一个艰苦细致的过程。

二、当前利用门户网站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几乎90%以上的煤炭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煤炭企业对网站建设认识不深,对煤炭企业网站建设的定位不准等诸多因素,使相当一部分网站建成后没有发挥其应用的功能和作用,企业拥有的网站形如虚设。就目前情况来看,煤炭企业利用网站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栏目设置缺乏科学性

当前很多煤炭企业网站建设仍缺乏科学规划,部分栏目设置不合理、栏目关联缺乏逻辑性、内容重复交叉、缺乏更新等管理性问题突出,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网络平台建设体系和机制。

(二)网站日常管理维护缺乏长效性

目前,很多煤炭企业网站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相对滞后,缺乏高素质的网络文化骨干队伍,导致网站企业文化宣传建设内容陈旧、缺乏新意,氛围不浓、没有活力。

(三)网站平台功能单一缺乏整合性

目前很多企业网站的平台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文化宣传网页、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缺乏有序的组织与管理。随着网络“虚拟空间”的飞速发展,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载体的网络平台,由于功能单一、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自己的特色、内容缺少现实针对性等局限性十分突出,迫切需要整合,以形成整体合力。

三、有效发挥门户网站功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在煤炭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煤炭行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门户网站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打造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利用门户网站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宣传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建设煤炭企业文化,强化企业意识,创造企业文化氛围,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并要始终坚持把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企业网站为思想政治宣传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可以通过设置领导信息、职工心声等栏目,及时了解基层职工思想动态,强化日常宣传思想工作。

(二)利用门户网站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素质的重要内容,用企业文化统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既具特色,又具有共同价值取向,把企业文化的精髓溶入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之中。企业网站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提供了信息公开平台,充分发挥网站开放性优势,建立网上企务公开栏目,及时通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信息,为重大事项透明化、公开化提供一个平台,为深入企业民主管理提供最快捷的渠道,维护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

(三)利用门户网站提高企业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制度范文3

一、民航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对接现状

校企文化共融是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相吸纳、融合贯通、协调发展的过程。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有机整体,它注重教育人,P注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管理风格等的总和,它关注利润,注重产品质量品牌。以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为代表的民航企业文化强调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对接的基本载体。近年来,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民航行业高职院校与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建立了“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校中企”、“企中校”、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顶岗实习、招生就业、科研培训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但当前的校企合作关注点集中在生产技术层面,校企合作针对校园文化与民航企业文化的融通对接的举措不多,校企文化对接多停留在物质层面,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文化融合层次浅

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九元航空有限公司、广州宏城通用飞机维修公司在学校实训基地放置直升机、设立公司文化宣传栏,仅仅是在高职院校建立了民航企业产品、文化展示区,实现了校企文化在物质层面的融合,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基本上没有渗透进校园。

2.在校学生缺乏感知企业文化的机会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行为规范条例等制度文化的建设,都是围绕着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构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系中,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素质,高职院校学生很少机会感知民航企业文化,不了解民航企业员工的职业需求。

3.缺乏系统的顶岗实习考评机制

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之一,是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考核,注重教导学生如何学习企业生产技术,没有建立系统的考评机制去约束学生遵守企业管理制度,激励学生去了解民航企业文化,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二、在校高职学生对民航企业文化的认知现状

为了解民航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对民航企业文化的认知现状,笔者对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工程学院的500名在校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大一学生170人、大二学生170人、大三学生160人,主要调查学生对民航企业文化的概念、特色认知现状,了解他们学习企业文化的意识和学习途径。

学生对民航企业文化概念特色是比较了解的。当学生被问到你是否了解民航文化,企业文化是什么时,只有12.58%学生选择不了解,绝大部分学生熟悉民航企业文化的安全、准点和服务特色。但学生主动学习民航企业文化的意识非常薄弱。当学生被问到邀请企业专家入校进行企业文化和技术讲座,你会怎么做时(A.学校安排了我去听,就去听;B.学校安排了我去听,有其他事就请假不去;C.自己主动申请参加讲座)?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选择B答案占该年级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5.38%,36.56%和15.47%,选择C答案占该年级人数比例分别为13.29%,25.35%,68.23%。这表明大部分低年级学生没意识到民航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不重视民航企业文化的学习,而高年级学生会主动寻求机会学习民航企业文化。

为了解学生学习民航企业文化的途径,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民航企业文化的(A.新生入学专业教育;B.任课教师介绍;C.自己上网了解;D.师兄或企业朋友)?学生选择A、B、C、D的比例分别为20.19%,18.63%,32.75%,29.43%。(2)对于南方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飞机维修有限公司、白云国际机场地勤服务公司等这些民航企业之间关系,有多少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课时上给你们介绍过(A.50%以上专业教师;B.10%的专业教师;C.1~2个专业教师;D.专业教师从未提过),学生选择A、B、C、D答案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8.27%,42.35%,19.26%,1.12%。可见,大部分高职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不注重给学生讲解民航企业生产体制,管理理念等企业文化之类的知识,在课堂给学生介绍民航企业文化的教师不到三分之一。

三、民航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策略

民航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要实现融通对接,高职院校必须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从校园环境规划、实训室建设、课程教学、学生管理和顶岗实习等各方面搭建校企文化对接平台,促进企业元素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各个层面的融通渗透。

1.在校园建立企业产品、生产和文化展示区

目前,校企共建集“生产、实训、培训”功能的产业园区,企业在校园内建立企业产品展示区、企业文化展示区是当前校企合作的一种主要模式。在校园放置企业产品、生产设备,设立企业文化展示区,可实现校企文化在物质层面的融合。如九元航空有限公司、广州宏城通用飞机维修公司已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实训基地放置直升机,设立公司文化宣传栏。同时,学校还可将建立优秀学生宣传栏区,介绍学生从毕业后转变成企业技术管理骨干的历程,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辐射效应。

2.营造具有企业氛围的实训教学环境

民航企业生产场景是行业文化进驻校园的重要物质载体,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是渗透企业文化的重要场所。将校园实训环境企业化,参照飞机维修车间的布置风格悬挂、张贴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利用图片、警句、标语等努力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一走进实训基地,就能受到浓郁的职业环境的熏陶,从而缩短高职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向标准企业员工转变的过渡期。

3.实施企业化的实训教学流程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是提升学生实操技术的关键教学环节。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学习民航维修实操技能,也必须要求学生熟悉民航行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安全规范,在飞机维修实训过程中养成严格按工作单操作、工量具正确使用、清点归还、安全维护的习惯。学生进入实训场所要穿工装、实训教学过程模拟企业上班一样。学生实训操作达到一定水平后可生产企业真实的产品,力求学生的职业素养达到企业员工的标准。

4.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定势,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校企文化要实现良好融通对接,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定势,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课教学,理论教师只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不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的教育,校企文化要融通对接,理论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穿插讲解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文化。同时,高职院校应采纳各种有利于企业元素渗透到校园的教学模式:如学校可定期邀请优秀企业专家入校作培训,给教师和学生介绍企业生产管理、民航文化特色和最新生产技术;在新生专业教育中邀请已在民航企业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回校做专业介绍;增加一周的专业认知实习,该课程可组织新生参观校中厂和外部相关民航企业,让学生刚入校就对民航企业的最新生产技术和民航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5.构建基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学生管理制度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学生日常管理主要由辅导员负责。要将民航企业员工管理理念引入到学生管理中来,民航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必须走出去,鼓励辅导员进入民航企业实践,学习民航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进而在企业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高职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构建学生管理制度,实施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管理。

6.建立以企业文化和生产技术为中心的顶岗实习评价机制

学生实习内容重点在企业设备操作、生产工艺熟悉上,校企双方未能有意识地教导学生去认知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和企业核心理念。民航高职院校应与民航实习单位联合起来,共同探讨构建以企业文化和生产技术为核心的顶岗实习评价机制,激励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熟悉民航企业生产技术、感知体验民航企业文化。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文化制度化 潜能制度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事业为共同追求,以职业道德、相关法令、制度和政策为导向的全体职工和企业领导的长期共识。一个企业的文化变革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企业的价值观是否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是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其次,取决于企业的文化理念包括价值观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同和严格遵循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后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那么,如何将企业的价值观、核心理念和企业宗旨等文化因素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呢?答案是制度化。所谓制度化,就是将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企业文化为指导不断修正和完善管理制度,以不断创新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文化的践行。

1 企业文化制度化的意义

1.1 文化制度化是践行企业文化的关键

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可归结为企业文化与制度脱节而造成的。首先,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员工对企业文化本身不够敏感,对本企业的价值观、核心理念、企业宗旨等文化元素一知半解,不能够深切体验到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情况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者忽视了文化的作用,没有用制度来彰现、推行一种主流文化,也就不可能用缺乏文化底蕴的制度来团结、凝聚和激励员工。文化在制度上的模糊性使文化和制度都流于形式,文化得不到执行,制度得不到认可。

其次,有些企业缺乏对文化管理方式方法及工具的了解与掌握,造成制度创新滞后于文化创新,以至于企业文化无法进行到底。如果不及时进行企业文化制度化建设,企业是不可能保持持久的活力与生命力的。这正如拉里·博西迪与拉姆·查兰所指出的:“执行应当是一个组织文化中的核心要素,集中于执行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应当是确保建立有意义的文化变革的一种方式。”而依笔者之见,执行企业文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将文化制度化。

2 文化制度化是形成企业文化力的关键

企业文化具有人性化的成分,它将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为管理的着眼点,追求物质管理与精神管理的有机融合,注重引导培育企业职工在价值取向上与企业达成共识,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和道德纽带。企业文化的这种追求实质上是培育企业的文化竞争力。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凸现为文化之间的竞争,文化力也日益成为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企业界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青岛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企业文化力是价值观制度化与制度文化化的内在统一。价值观制度化也即文化制度化,是将价值观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管理制度的过程,制度文化化是将制度内化为员工的传统和文化。价值观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地调整。企业家首先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或企业治理理念并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然后通过员工的认同继而化为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最后实现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的统一,形成企业的“集体性格”,也即企业文化。在这个统一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环就是实现企业价值观制度化。价值观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管理制度的变化,二者只有同步协调、互相融合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的文化力。如果价值观不是用来指导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如果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不能体现出价值观的创新,那么,新的价值观很可能是一种摆设。不仅管理者无法通过制度来检验价值观的落实情况,而且员工也不可能清晰地领悟企业文化战略和发展战略,当然也就不可能认同价值观。所以说,只有实现价值观与管理制度的双向调整变革,实现价值观制度化与制度文化化的互动结合才能真正打造企业的文化力。

3 潜能制度——企业文化制度化的手段

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以价值观为指导,各个企业所追求的不同价值观造就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因而企业的具体管理制度的设计针对性很强,各具特色。但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追求文化制度化也好、制度文化化也好,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通过设计一种“潜能制度”来宣扬、践行企业价值观,使员工认同遵循制度,并自发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创新的文化氛围,最终挖掘员工的最大潜能,突破各种极限,在成就员工人生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这是文化制度化的目的,而“潜能制度”既是文化制度化的结果也是文化制度化的手段,它应该蕴涵以下五个方面的激励因素: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的作用来自于员工对生存的基本需要,企业必须保证员工得到与其生产效率一致的报酬的机会。在医疗、保险等制度设计中,要体现对员工身体、生命的关爱与尊重,坚决禁止随意开除解雇员工、克扣工资等现象的出现。

(2)精神激励。精神激励的作用来自于员工对生存发展的较高级需要。要想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就要不断让员工体会到精神上的“归属感”、“胜任感”和“成就感”。企业在指定管理制度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设计考核指标、工作定额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自信心、自爱心;在设计精神鼓励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期望值、荣誉感等。首先,平等待人,力求在制度目前人人平等。其次,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关怀员工的内心需求。如果员工作为个体受到了应有的尊重,精神需求等到重视和满足,员工反过来也会尊重企业目标,实现自我与企业价值观的统一。再者,注重交流。良好的沟通就是让所有员工能够分享企业的一切信息,每个人都能就此发表意见,通过交流、自省进而能一起面对组织制定的计划。  (3)公平激励。公平激励来自员工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与认同。企业中的公平问题主要有三种: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是指在制度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员工在机会的选择上是公平;过程公平是指员工的竞争过程是公平的,这个过程公平要受到岗位设置和岗位性质的影响;结果公平是指无论员工的贡献大小,在收入分配中都要坚持收入均等。后二者实质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企业只有实现了机会公平才有可能实现过程和结果的公平。笔者认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应该在机会公平的前提下讲究效率优先。首先,企业首先应该实现合理的岗位流动,给员工一段自由的时间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并擅长的工作岗位,然后竞争上岗。 其次,由于受到大锅饭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更容易接受结果公平。除了一般的岗位考核和定量考核外,在设计奖惩、激励制度时,要以机会公平为前提,以效率为核心。效率是决定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界定企业结果公平与否的唯一准则。因此,制定倾斜的激励政策,确保“能人”得到比较高的回报并用制度加以贯彻保障。同时,也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员工转变观念,认同机会公平的前提下效率优先结果。

(4)竞争激励。企业不仅要在员工之间开展横向的竞争,用合理的制度来引导这种竞争向有利于员工和企业双向进步的方向发展,用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来鼓励这种竞争的持续开展,更重要的是要为员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创造条件。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学习和培训,在企业内,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可能的贡献要决定于员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是否与其所在岗位的要求相一致。所以企业的培训要具有针对性,覆盖面广而且合理。企业内部要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培训机制,将成员与工作持续地结合起来,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企业要利用竞争来带动创新,当然企业要主动承担创新风险。因为企业内的许多创新性工作风险很大,如果对失败惩罚过重,人们就不敢去创新。所以企业要从机制上解决员工不敢创新的问题,在企业内创造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文化环境。

(5)发展激励。发展激励来自于员工实现自身“增值”的需要,企业的学习与培训是为了提升员工的竞争力,为员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但这仅仅是基础。要真正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同,自己的人生前景是与企业的发展同步的,企业必须实现价值分流。价值分流也就是价值多元化,指企业对员工的价值取向建立多种评价体系。也就是要使每个人都乐意去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真正作到人尽其才。在很多国有企业,官本位思想依然十分严重,许多优秀的人才为了获得较高的地位和收入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专业工作,从而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所以,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科学地岗位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比如实行学历津贴、评定技术专家、技能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和学者工程师等等,使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前途,都有一个奋斗目标并将企业作为实现人生目标、价值实现的舞台。

潜能制度并不是文化制度化的目的,它是将文化与制度结合践行、企业价值观保障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最终的目的也是文化制度化的目的,是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能够在以上五个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就标志着它的制度体系已近于“潜能制度”,企业文化制度化的调整与变革已日趋成熟,文化与制度的紧密结合必定使双方都得到员工的认可,从而挖掘出员工的最大潜能,不断创新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企业文化制度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一些其他的因素如企业家、强有力的执行型管理人员、执行的力度、员工制度意识的培养等都会影响制度化的进程。要实现文化与制度的双赢,必须循序渐进。当企业倡导的价值观或理念经由制度化过程已经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当遵守制度已经变成员工的“习惯”和企业的“文化”时,企业的员工必定会带着无限的精力、积极的心态、强烈的发展意识投入到不断的创新中去,为企业通过创新赢得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阎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制度范文5

一抓兵器文化核心理念的全员宣贯,不断增强员工向心力。把兵器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愿景等核心理念作为宣传内容,在各所属企业制作宣传墙、主干道旗和生产区、车间、班组宣传专版等进行宣传。借助研讨会、座谈会、推广会、歌舞会、班前会等形式,利用集团内刊、短信等内部通讯加强宣贯传播,使兵器文化真正内化于心。以党建工作检查为平台,对效果进行检查考核,提高集团各层级人员核心理念知晓率,促进文化理念向员工行为转化,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抓文化理念、文化故事的征集,使各类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在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步伐的同时,把职工参与文化理念征集、文化案例征集作为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径,抓紧抓实。向干部员工征集适合企业的创新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等理念,并以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深入阐释为主题开展文化案例征集活动,围绕经营管理、质量安全、科技创新、市场营销、社会责任等内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情着手,撰写小故事,有效促进了“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促进了“心”和“行”的结合,缩短了“说”和“做”的距离,真正实现了“创新就在你身边、人人都可以创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等看得见、摸得着、在身边、人人做的优秀兵器文化。

三抓集团办公、生活环境的建设,增强企业品牌的影响力。集团以人为本,加强总部办公环境、兵工新城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进一步优化员工生活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工作氛围,塑造统一的对外宣传形象。并结合《VIS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手册,及时对所属企业的规范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与指导,统一制作总部名片、各部门门牌、员工工作服等,形成具有豫西特色的企业文化风景线。

四抓集团各项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推进管理精细化。集团总部搬迁南阳后,以创新制度文化为载体,立足于集团的战略实施,围绕集团战略管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科技创新、党建工作等,制定下发了基本制度40项,各类管理制度113项。通过各项制度的制订和落实,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主营业务和全方位管理中,带入到各单位的生产过程中,落实到一线员工岗位实践中,为集团打造优质产品和培育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工业企业 战略成本管理 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新的发展情势下,工业企业对企业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但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大多追求短期利益,对企业的长期利益并不重视,结果导致企业最终丧失发展机遇。因此,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真正做好战略成本管理工作。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即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成本的构成与控制。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以战略眼光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将企业的日常事务决策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企业会将成本管理融入到各个价值链中,从诸多方面着手,寻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二、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成本管理已经成为工业企业控制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我国工业企业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就目前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员工成本意识较弱,没有意识到控制成本的重要性。企业职工是进行生产活动的主体,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生产成本。如果员工成本意识较强,就会在生产过程中主动控制生产成本,并且会注意节约成本;反之,如果员工成本意识较差,就很容易造成生产浪费,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成本,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我国很多工业企业职工素质不强,缺少成本意识,企业成本管理成效不大。其次,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起步较晚,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管理工作就很难取得良好成效。目前,我国很多工业企业还缺少成本管理的意识,各项管理制度也不健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完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考

(一)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职工是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员工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生产成本,因此,要想做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从基础着手,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员工的生产技能,加强对职工技术水平的培养,提高职工的生产水准,尽量减少生产中出现的废品、次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其次,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向职工宣传成本管理的好处,让职工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二)建立健全战略成本管理制度

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是控制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为此,企业要想真正做好战略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首先,是成本报告制度。在汇报产品成本时,不能只报告产品生产成本,还要将各个生产环节的支出罗列出来,计算产品的最终成本。其次,是产品质量控制制度。在生产中要以零缺陷为生产目标,严格控制产品的生产质量,如果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要立即处理,不能让存在缺陷的产品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最后,是产品问责制度。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要追溯其责任人,对其进行处罚。

(三)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可以引导企业职工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如果在企业文化中融入成本管理文化,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将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四)实施正确的品牌战略

当今世界,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品牌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实施正确的品牌战略,打造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途径。而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也有关联。我国很多企业品牌众多,但都没有代表性,没有自己的独特品牌,市场定位模糊,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品牌战略,结合自身的优势,形成具有企业独特特色的品牌,找准企业的市场定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从生产源头抓起,做好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控制工作

就目前来说,要想做好企业战略成本控制工作,还要与材料供应商做好协调工作,形成两者之间的战略联盟。企业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和配套采购等多种措施,降低采购成本,进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企业还可以对供应商进行整合,最终实现资源共享,此外,还要减少原材料在运输、储存、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支出。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成本管理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由于起步较晚、管理制度不完善 ,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成本管理的效果,导致成本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为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必须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必须建立健全战略成本管理制度、必须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实施正确的品牌战略、必须做好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控制工作,只有做到这些,企业战略成本控制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才能取得应用的效果,企业的竞争力、经济效益才能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夏登梅.对工业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考[J].财务会计,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