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的文化生活范文1
1、当前存在的问题
a、在我这次调查石塘下村中,有近42%的村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村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应尽快阻止。
b、石塘下村中有近2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在该村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常向村民传扬一些迷信思想,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
c、部分村民将之前在农村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带入到新小区中,给其他居民带来不便。
2、几点建议
1加强建设。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如:图书馆、健身器材、电影院等。
2重视教育。上级部门应针对村民需求,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农村的文化生活范文2
小时候,我们偌大的一个村子里只有一户人家有一台收音机,也就是这台小房子似的收音机,陪伴我们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童年时日。
每当收音机的声音响起时,我们这些个孩童便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那里,你挤我,我挤你,非要靠近这座小房子不可。听大人说,那小房子里的人很小很聪明,会说话会唱歌会跳舞。我们总想看个究竟,可大人只是说里面有人却总不肯把房子打开给我们看看,且大人的那种神态显得很神秘,好象一把房子打开,里面的人就会跑掉似的。他们越是这样我们便越想看个究竟。终有一天,一个较调皮的同伴把收音机后合盖的纸板给抽出来了,大家霎时就像饥渴许久的群鸭看到主人撒食时个个把脖子都争相伸了过去,可里面空荡荡的,除了几根短电线和集成板之外,什么也没有。盼了多久大家都想一睹为快的急切心情骤然失落,那种失望的神态,让我们个个都象霜打的茄子,把大人们笑得不亦乐乎。虽然这次在小房子里没有看到人,但我们的希望并没有消失。因为里面有人说话唱歌跳舞,总有一天,我们还是能看到的。甚至有时候在朦胧的意识中偶然也会产生一个幻想:要是那一天我家也能拥有这样一座小房子该有多好啊!
带着这种希望和幻想我们背着书包走进了小学校。就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某一天,我们村子又装了一个喇叭(那时需要村村通喇叭)。记得那天放学,我们听到喇叭响,大家飞也似地奔向那棵装有喇叭的大树下,个个都仰着头象看天外来客,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几乎要把喇叭声覆盖。当时我们越听越感奇怪,这里面发出的声音不是和那座小房子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难道喇叭里面也有小人不成?我们把这些问题带到了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说,里面没有人。但至于为何没有人还会发出声音来,那时的老师恐怕也难说出个所以然,当然我们这些孩子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里面确实没有人。在好奇之余,偶然也会突发奇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在里面讲讲话该有多好啊!为此奇想,在我身上还曾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时候的生产队要求户户通广播,因此各家各户都装有一个微型喇叭,早晨六点唱响《东方红》开始一天的节目,晚上九点高唱《国际歌》结束一天的广播。因为天天听,所以这二首歌也成了我一生中永远都磨灭不了的记忆。当然这些都是人民公社广播站转播的节目。在我们生产队也可以直播声音,那就是通过那台神奇的留声机的传输而发生的作用。
有一天,在生产队的广播室,生产队长对着话筒在对村民喊话。我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话筒,所以对此事感到很奇怪。因为在平时,生产队开会都是村民们坐在台下听,队长在台上讲,可今天一个村民也没有,他怎么就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呢?而且还是大声地在喊叫。当我纳闷地走出广播室时,奇了怪了,怎么喇叭里传出了队长的声音啦?此时,我感到队长的形象很伟大,他竟然还能在广播里讲话。我兴高彩烈地跑到父亲身边告诉说:“爸,喇叭里怎么有队长爷爷讲话的声音呢?”老爸告诉我,那是通过麦克风传输出队长的声音的。什么是麦克风?我云里雾里,当然更不想去追究它。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什么时候也能对着麦克风在喇叭里讲一次话。
终于等到一个机会来了。一天,广播室里的人都临时出去办事了,而门却没有锁,我偷偷地钻了进去,对着麦克风吼道:“喂,我是××,听到我的声音了吗?”接连大喊了三声,完后即跑出广播室,那高兴劲真没法说,心情万分激动。心想,这下大家都能在喇叭里听到我的讲话声音了。实际上事后才知道,当时吼的三声根本就没有输出来,因为既没有给留声机插上电源,也没有把麦克风插入留声机中,声音如何能输得出来呢?不过此遗憾在高中阶段作为三好学生发言时终于得到弥补,那时站在讲台上,对着麦克风真正潇洒了一回,那也是我第一次在喇叭中真正地传出了自己的声音。
参加工作后,社会仍在飞速地发展,留声机也逐渐地被收藏起来了,代之而起的是录音机(三用机)。
八十年代初,能拥有一台录音机,那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因为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元,而要购置一台录音机需要几百元,可谓是奢侈品。但当时的结婚男女若无一台录音机那就不叫结婚,至少是没有结婚的喜庆气氛。你想,在婚宴中把录音机一开,“嘣嚓嘣嚓嘣嘣嚓”,那才叫爽,才叫喜庆。所以,尤其是作为当时的年轻人能拥有一台此玩艺,那是他们生活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省吃俭用也非得拥有它不可。此玩艺也还真可人,既能放磁带听音乐,又能把自己的声音录下后立即又可放出来听自己的声音,真是很神奇。
农村的文化生活范文3
1 农村文化滞后
1.1 文化的概念
我们可以理解农村文化的概念范畴。首先,需要从地域上做区分,它是产生于农村区域的;内容上,是在农村社区人为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成果。对比于城市区域文化,农村文化有一定的边缘性,由于地理位置分布出于城市或其他文化中心的边缘,接受信息时间较滞后,接受信息量减少。它主要是由农民创造产生,带有农民的群体性和劳动互动性特点也具有实效性。
1.2 农村文化滞后概念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在研究文化变迁的特性时提出了“文化滞后”概念,也被称为“文化堕距”。它指的是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因而导致各部分之间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引起各种社会问题。一般而言,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变化发展。
我国目前的农村文化滞后现象也符合这一规律,农村的物质文化进步快于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体的整体精神文化水平没有明显的进步,受限于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等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滞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阻碍。
2 农村文化滞后的表现
2.1 农村精神文化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农村社区中,大部分群众和干部对于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比较滞后,对精神文化发展的不足认识不到位,没有发展文化的意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只强调经济发展,认为只要生活富足就行。由于长期以来的小农思想影响,目光集中在当下,没有长远思考。虽然我国目前居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仍然有大量农村学龄儿童弃学、退学。
根据有关材料分析:全国农村7~15岁儿童入学率仅为94.4%,有一半省在90%到95%之间,云南、青海、西藏在90%以下。这种落后的文化意识明显是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不相协调的。
2.2 文化建设不足
目前农村精神文化的经济投入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都略显薄弱。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农村的国家经费投入约占全国文化经费投入的四分之一,远远低于对城市的文化经费投入。与城市相比,农村各方面条件都较落后,社区和人口规模都远远逊色于城市,因而城市文化的建设花费必然是多于农村社区。但是,目前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已经出现明显的落后和薄弱问题,所以,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
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也较为滞后,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等文化服务设施大部分名存实亡,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运转困难,工作环境差。大量的文化设施需要扩建甚至重建。有数据显示,在2004年,全国的县级图书馆缺少购书经费的约有720个,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4%。部分的县级文化单位工作难展开,面临各种问题,更不用提乡镇级的文化服务设施工作。由于经费、人才等因素制约,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跟上发展的要求。
2.3 文化产品和文化生活单一
我国目前的文化发展状况是十分良好的,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能够一定程度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然而面向农村社区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缺较为滞后。根据有关统计数据,1964年,文艺团体到农村演出多达82万场,而在2004年只有23.4万场,远远低于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
农村文化生活由于缺乏优秀的文化产品供给,呈现出单一,甚至落后退步的现象。同时,农村文化本身也具有边缘性的特点,文化活动单一,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在广大农民的业余生活中,他们的文化活动只能局限在看电视和极其少的文艺表演中,没有条件读书看报,参加和观看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由于文化生活的贫瘠,农村社会中经常出现赌博或开展迷信活动的现象。长期单一的文化生活和低俗文化的传播,腐蚀着整体的农村文化氛围,影响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提高,进一步阻碍着农村的社会进步。
3 农村文化滞后的解决路径
3.1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的小康农村,关键在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最重要的是在于教育。需要在广大的农民群体中深入宣传教育的重要性,确保学龄农村儿童接受教育,同时号召农民学习科技文化,学习生产经营知识,培养有文化、懂生产、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群体。
继续坚持“三下乡”活动,在农村配置一定的文化设施,组织农民学习。同时组织乡镇干部带头,深入农村领导文化宣传和科技教育,明确职责权限,充分调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懂得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彻底改变农民落后的文化观念。
3.2 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
对农村的文化建设投入,主要还是财政投入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开展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应做好财务规划,根据现实要求有计划地提高县乡镇的文化建设投入,保证一定数量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文化建设,并确定中央、省、市三级的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的比例。
对于农村社区的各类文化服务设施要加强组织和管理,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的服务。建设好文化馆和图书馆,配备专职的人员。保证经费,提供图书阅读、广播宣传、演出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3.3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目前仍然有偏远落后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没有实现一定范围的覆盖,仍然需要坚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加强建设,使广播电视和信息传播能够大范围覆盖农村社区,保证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
针对农村文化生活单一的现象,要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开展文化活动,组织比赛获文艺演出等健康的文化活动。日常生活中,结合农民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学生产技术和文化,普及一定的文化常识、科学知识和卫生保健信息。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摒弃迷信,抵制腐朽文化。
农村的文化生活范文4
农村电影的放映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文化建设不能像经济建设一样看到科技腾飞的发展,工厂林立的壮观;也不能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和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但是要把文化建设搞好就必须要下功夫丰富农村业务文化生活更是要下功夫以前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业余的文化生活只能是看看电影听听广播,随着社会进步我们的信息情况和收到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而对于偏远一些的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还是只能通过看看电影来丰富,在农村电影放映中,要与农村的环境相结合,放映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影片,现代军事题材片,主要是多放映一些能够反映农村生活以及新鲜事物的故事影片,以及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能够引导农民致富的科学教育片以及科幻片,主要是要结合当地的文化,以及当地的民生,民情,乡土文化,选择适合的影片,让农民能够有足够的积极性,快速的融入当中来,达到电影放映工作的目标。只要是于当地文化相融化在一起,也会对电影工作的放映起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对农村电影放映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加强农村当地电影文化的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国家在对三农工作中的工作重点,更是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文化素质是我们国家在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落实和建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重内要容,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方面多方位,精神文化需求的更有效的途径,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党的执行能力,促进社会发展和农村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从而实现三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平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对农村的文化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农村电影的放映更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走好这一步,就会对未来农村文化的建设,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和发展意义。在农村电影的放映中尽量去结合现实中的人物,去感染和熏陶农民,如果是农业区,一定要多放一些关于科学种植业的影片,让农民去学会怎么样实现科学种田,实现产量的最大化,对于养殖地区的农民,多放一些科学养殖技术的普及,让农民能再业余文化中感受,业余文化所带来的启发和实惠。对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地理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来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
积极发展当地农村电影的放映
为了能让“2131”工程继续延续和发展,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的放映,加大专项资金的注入,因为也许对于发达一点的农村来说,放映电影可能说已经没有什么了,但是对于偏远一些的农村,农民还是会把电影的放映来当做信息传播的渠道,要做到多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及时更新新的文化影片和信息,丰富农村电影片源,采取流动,定时,定点电影放映的多种形式,增加电影放映点,探索和研究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模式和新的方法,促进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规模化发展,逐步实现农村电影放映由流动向固定、由室外向室内的过渡。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鼓励公平竞争,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发展国有、民营、集体、个体等各类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主体。使农民收到的信息可以更种类繁多,知识文化的提高更全面。加快电影放映工作的发展,最终能够让电影文化,广告和电视广告一样能为我们的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社会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
加快当地农村电影放映服务
加快农村电影放映的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令人堪忧。给农村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来自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理念极力要用都市文化来取代农村文化。能够及时传播给农民最迅速,可靠,真实的信息,让农民在其中受益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很多影片或者是信息在发达一些的地方,或许已经没有人看了,而偏远一些的地方,根本还收不到信息,不知道信息的情况,所以加快农村电影放映,及时传播最新的信息是现在所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达到与发达地区一样,同样可以及时准确的接收最新资讯,是我们当前的任务。所以必须尽快发展农村电影放映服务。达到城乡一体的信息产业结构。让农民朋友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电影,看好电影,及时接收和传播一些有意义的信息。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伴随着经济的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日渐高涨,文化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喜人局面,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农村的文化生活范文5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意义;任务;改革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而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民持续增收最有效的途径,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所谓现代农业,就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所谓市场经济规律,首先是产生的产品要适合市场的需要。第二,市场经济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具有契约经济和法律经济的特点。第三,市场经济有严格的市场运行规则。所有这些,对刚刚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且从总体上看文化水平还不高的广大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时,农村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还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努力培养与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农民。从目前农村的一些地方和农民来看,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有些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度不高,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不浓,文明意识、健康意识不强,一些传统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新风尚、建设乡风文明要求格格不入。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民不仅要富,农民还要有乐。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我们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农村文化建设还是相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任务艰巨
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环境和条件来看,任务繁重而艰巨。
(一)文化人才匮乏
不论是专业人才、管理人才,还是经营人才,都严重不足。乡村文艺人才更是缺乏,人员是进不来出不去。这些状况不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就难以顺利完成。
(二)文化产品严重不足
据调查,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文学书籍,四是文化娱乐。从现有的文化产品来看,是严重的供给不足。
(三)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低
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明显改善后,对精神文化生活十分渴求。但从他们生活消费支出的安排来看,首先是盖房子、看病、保子女读书及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余的钱。农民不是不需要文化而是没有钱去享受。
三、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没有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即使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未必就高,社会状况未必美好。因此,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基层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发展总体规划。要围绕强基固本,构建公益文化体系。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盘活行政村文化资源,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资源,利用校舍、村部作为村民文体活动室,拓展农民文化生活空间,逐步改变农民休闲娱乐空间狭小、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
2、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文化人才的稳定是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重要条件。应依靠强有力的政策保证,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着力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干部实际困难,让他们思想稳定,安心工作,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当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通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当代农村文化新氛围。
农村的文化生活范文6
【关键词】农村思想文化乡风文明 农民素质 文化下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发展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党的十又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共同发展、五个新(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缺一不可,从而达到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那么,作为县级群众文化工作者如何围绕这一目标,把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在这一重大工程中,在新农村建设中担当起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重任呢?笔者通过对本县各乡镇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调查了解,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湟源县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现状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1、现状做法
针对湟源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实行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四个关键、加快四项建设、完善四项机制的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从而使两个市定试点村、两个县定试点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村风村貌得到了较大改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除了理想、思想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乡风文明教育整顿等方面外,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应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在国家的扶持下,村小学校舍更新改造,校园硬化美化、设施设备配套更新;村文化室设立并添置设备、图书杂志和活动器材,文化中心户,示范户等得到了扶持和发展,修建了篮球场,健身广场,广播电视户户通等。
2、存在的问题
但是,由于农村、农民的现实现状所限,加之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所限,要让农村面貌马上得到改观,人们的思想观念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这是一个较为长远的过程。因此,目前该县农村的现实状况中,除了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落后外,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面存在着基础设施设备不全,简陋、落后甚至空白;文艺人才短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文化娱乐活动缺少、单一甚至常年无有等。这种状况直接或简接地导致了农村中黄、赌、偷、坑、蒙、拐、骗、算卦算命看风水、建坟修庙宇,进庙求婚求子求发财,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现象死灰复燃,甚至愈演愈烈。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素质,是广大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面貌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
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先是要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次是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这一点在优化民风、提高农民素质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2、乡风文明是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乡风文明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近年来,虽然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这与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这些不适应因素的存在,主要结症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做好乡风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建设。
1、要坚持文化下乡,大力宣传“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容易出现的陈规陋习,都要在具体的文化宣传活动中进行正面引导或教育,在农村重视文化图书室建设、电视网络建设、农民学校建设等,这些举措最能贴近广大农民的生活,也最能使农民得到先进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同时通过文化下乡,提高对农村文艺活动的示范、指导作用,使农村文艺活动项目健康、规范、有序、生动地开展下去。
2、是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要在做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目的地培养农村文艺人才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建立农村文化中心,结合实际,每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组织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健康有益的、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体育活动。举办文化节、艺术节、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