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训练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篮球运球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篮球运球训练方法

篮球运球训练方法范文1

关键词:篮球运动发展史、意义、训练方法

1.篮球运动的发展史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对抗性,集体性,多变性与综合性的特点,经常参加篮球运动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增进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人的生理机能,特别是内脏器官与感受器官的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参与篮球运动能理解球类运动的锻炼价值,从而积极参加各项球类运动,掌握基本的篮球运动的技术,并能欣赏球类的比赛。篮球运动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1891年发明的,起初是将两只篮子分别钉在健身房距地面约10英尺高的墙壁上,以足球作为器材进攻守对抗的游戏比赛,因为这种活动游戏性和趣味性较强,所以在此基础上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制定了一定的规则,不断改革比赛方式,从而逐步形成了现代篮球运动。

2.篮球运动的意义

2.1促进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限制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但篮球场给人们提供了机遇。篮球活动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调整及维护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篮球作为集体项目的杰出代表,在增加交流和友谊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的体育道德,帮助参与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

2.2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完善:通过练习和比赛的过程,能使参与者的个性、自信心、情绪控制、意志力、进取心、自我控制与约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以及培养团结拼搏、努力协作、文明自律、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等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2.3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篮球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所有技、战术都既有原理和规格,又包含着个人的不同表现风格,没有固定的、僵死的模式,每个人、每个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篮球的理解。也正是由于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参与者必须根据当时情况随机应变,及时、果断、快速地做出应答行动。通过观察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参与者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去应对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

2.4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篮圈在空中,而球可能处在任何位置,所以,篮球场上要展开地面与空间的全方位立体对抗。而且,所有的行动都要受到不同对手的制约,要求参与者依据自身实力,结合不同对手进行分析比较,斗智斗勇、扬长避短、克敌制胜。这能有效地促进参与者的心理(智力、意志力、个性等)、技能、观察、应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锻炼和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培养团队意识:可以培养团队意识,相互默契的配合,培养思考能力以及个人的球场阅读能力。强健体魄,锻炼人的意志与品格。

3.篮球比赛简要规则

1999年12月国际篮球联合会决定,再2000奥运会后实行新规则,即比赛分为4次犯规,对以后发生所有犯规均要处以2次罚球;两节比赛后中场休息15分钟;首节与第2节:第3节与第4节之间休息2分钟;首节,第2节,第3节每队可暂停一次,第4节可暂停2次;球队每次进攻时间为24秒;球进入前场的时限为秒;奥运会和实际锦标赛可实行三裁判制度等。

4.篮球的训练方法主要分为两部分

4.1篮球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战术

4.11移动。移动技术是通过快速而多变的脚步移动,达到进攻时摆脱防守,防守时盯住对手,从而争取主动一种手段。准备姿势(基本站立姿势),动作要点:两脚前后或左右看立,距约与肩同宽,两腿微屈,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略微收腹合胸,两手放与体侧前方,防守时站立姿势稍有不同,两脚平立略比肩宽,屈膝降低重心,合胸,两臂张开。起动。动作要点;从基本姿势开始,上体迅速前侧或侧转,向跑动方向移动重心,同时以后脚或异侧脚的前脚掌短促有力地蹬地,起动后的前两三步,要求步频快,步幅小,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速度。

4.12接,传球。接,传球是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和进行战术配合的关键和基础。在传,接球时,我们可以分为双手胸前传,接球,其中最重要的是传,接球的练习方法:两人相距5m相对站立,做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反弹传接球和单手肩上传接球的练习。两人相对站立,在移动中做传接球练习接球后做前后转身练习。

4.13投篮。投篮是篮球比赛取胜的直接手段,多与突破,传接球与技术相配合,投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原地肩上单手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高手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和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这些投篮也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主要的方法有:分组列练习,传接球行进间低手,高手上篮练习。

4.14运球。运球是篮球比赛中一项重要的进攻技术,它是个人进攻手段,也是组织进攻的桥梁,运球主要包括原地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背后运球,运球急停急起和运球转身。

4.2篮球基本战术。

篮球运动的战术是全队为了争取比赛的主动权有计划,有组织的合理统一的组织形式,篮球战术分为进攻防守两个方面。

4.21进攻战术:第一步是传切配合,传切配合是两三名队员利用传球和切人组成简单配合。第二步是掩护配合,即是进攻队员选择正确的位置,运用合理的技术,以身体挡住同伴的防守队员的移动路线,给同伴创造摆脱防守,获得进攻机会的一种配合方法。第三步是突分配合,突分配合是持球队员运用突破打乱防守布署或者吸引防守,并及时将球传给同伴,使同伴获得进攻机会的配合方法。第四步是策立配合,即指进攻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并以他为枢纽,与同伴相互配合而形成的里应外合的进攻方法。

4.22防守战术:挤过配合,穿过配合,交换防守配合“关门”配合和夹击配合,这些都是打篮球的要决。

4.23快攻与防守快攻:快攻是获得球权由守转攻时,在对方立足未稳。还没有形成防守阵行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在人数上造成以多打少的一种战术组织形式,发动快攻的时机,抢到防守篮板球,防守中抢断球,掷界外球,跑球。阵守快攻是在进行转入防守的瞬间,快速而有组织的制约对方快攻速度,破坏对方快攻配合路线的一中防守战术。

4.24人盯人防守:人盯人防守是防守队员每个队员固定看守对方的一个队员。采用半场人盯人防守时,要迅速退回后场看守自己的对手。

4.25区域联防:区域联防是指在防守时,队员各守一定区域并与同伴同防守的一种集体防守战术,采用区域联防时,要求合理分配队员的防守区域在明确每个队员防守区域的同时,要家强协同防守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家宏主编.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篮球运球训练方法范文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比法等,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的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篮球运动的基本功及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 青少年 运动员 篮球 基本功 方法

一、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能开发智力,增强体质,培养吃苦耐劳,乐观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集体体育项目。它不受年龄的所限,世界上很多国家就开始对青少年进行篮球训练了,而青少年时期的训练主要还是篮球的基础训练。教练员对基本功的训练应当采取何种方法,对青少年今后的发展与成长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此问题的研究对教练员从事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与专业书籍。

2.观察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观察。

3.对比法。对很多教练员的训练方法进行了对比。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技术训练方法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年龄一般都很小,他们一般都存在着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很多事物都感到好奇、容易忘记但模仿能力比较强等特点。篮球运动是由很多的技术动作组合而成的,技术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运动员能否向高水平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最基本的训练要从手、脚、腰胯、视野这四个方面着手。

1.手上技术的基础训练方法

(1)游戏或比赛。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式使运动员进行各种方式的玩球、熟悉球性的练习,既能增加队员的兴趣,又能使队员对球的特性以及手如何去驾驭球体会得更透彻。

(2)示范动作。通过示范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球、传球、投篮技术动作,严格要求左右手都要学习、练习,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原地到行进间逐渐过渡,使运动员手对球的控制更加规范、准确、灵活、恰当。

2.脚下技术的基础训练方法

脚下的技术可以说是篮球技术的基础,任何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脚的支撑和移动,通过腿和脚的蹬、跨、转及行进间的急停、起动或变向的灵活步伐才能摆脱或看住对手。

3.腰胯技术的基础训练方法

完成任何篮球技术动作,腰胯使必然参与工作的,只不过它不直接作用于球,动作幅度也小,人们不太注意,其实腰胯的弯、转、侧,还有腹、背、胸等部位的含、挺、收、顶等动作对控制和转移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平衡以及协调用力、保护球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视野技术的基础训练方法

篮球场上瞬息万变,队员们要想挣取主动,就要有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场上的每一个变化,再采取相应的活动。因此视野也是基本功的一部分,它保证了技术与战术的顺利联系。所以在训练中始终贯穿多看、多观察的指导思想。

(二)身体素质基础训练方法

身体素质是掌握和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基础,而全面身体素质水平又是提高专项身体素质的前提。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他们不太适合耐力和力量方面的练习。主要进行弹跳、反应灵敏性、速度方面的联系。

1.弹跳素质的基础训练方法

弹跳在篮球身体素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进行弹跳方面的身体素质训练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利用跳绳,不仅能增加弹跳,还能使手脚协调;利用深蹲起,练习腿部力量,也能增加弹跳;利用悬挂实物或无实物进行练习向上摸高跳来增加弹跳;通过游戏和比赛,如单脚和双脚跳比赛,以方便增加弹跳,另一方面可增加队员的兴趣。

2.反应灵敏性素质的基础训练方法

反应灵敏性主要使培养判断、分析、灵敏、反应能力,提高动作的灵活、多变、准确性。主要在训练中多利用手势、哨音、语言来让队员完成规定动作或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

3.速度素质的基础训练方法

速度只要是指篮球场上的速度,如:急停、启动、突然变向、转身、弹跳的速度及动作的速率。方法有:通过学习和改进正确的跑步姿势;通过练习小步跑、高抬腿来曾加步伐的频率;进行移动练习,如冲刺跑等进一步体会;进行比赛,通过激发队员的求胜欲望,来提高速度。

(三)意识基础训练方法

在篮球比赛中,篮球意识贯穿始终,它不仅支配和决定有球运动员的运、传、投意识,还支配着无球运动员的跑位、接球、掩护等意识。术是员的武器,意识则是灵魂,作风是球员的生命力,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高度团结才是一名真正的优秀球员。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重视加强篮球意识的培养。

四、结论

通过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身体素质及意识基础训练三个方面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为教练员进行青少年时期的篮球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青少年时期的训练要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从培养兴趣方面入手,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 张双燕,李清华.青少年篮球基本功训练方法[J].少年体育训练.2005(6):34.

[2] 吕望山,曹春英.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3):17.

篮球运球训练方法范文3

关键词: 核心力量 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 训练方法 训练手段

在高职院校篮球运动队训练中,四肢力量是许多技术结构中重要的基础素质,因此教练员们平时更多地关注四肢力量的发展和训练。但是对于高职篮球运动员而言,不仅要有强健的四肢,更要有一个强有力而稳定的躯干核心力量支撑技术动作。对于各技术动作的完成,核心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认识,许多高职院校篮球教练只停留在初步的概念和零散的手段上,不能真正领会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实质和要点。笔者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论述其概念,阐明其重要性。

1.核心力量

核心通常指我们所说的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核心肌群包括腹直肌、腹横机、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群肌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

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该环节包括32对或块肌肉,这些肌肉可分为局部稳定肌和整体原动肌,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的特点

笔者所指的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是指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普通全日制在校生,对篮球运动充满热情,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进行篮球训练的业余篮球运动员,年龄处在18-21岁之间,各项身体机能逐渐发育成熟,但距成人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体能和力量方面。而高职篮球教练员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容易受到传统体能训练的影响,偏向四肢力量和腹直肌的训练,忽视核心区力量的训练。核心力量是主导平衡与控制的,针对高职学生的生理特点,在日常训练时安排一些适当的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可以促进高职篮球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还可以有效增强体能和力量,增强技术的稳定性和对抗性,从而保障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较好地完成技术动作,促进其全面发展。

3.核心力量训练对于高职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意义

篮球运动属于同场对抗的技能类项目,运动技术的完善程度对于比赛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许多教练员在训练中对于技术动作的训练比较重视,随着如今篮球运动员的高大化和力量化的特点,对于身体素质的练习就显得更重要。

3.1稳定身体作用。

盆骨、髋关节和躯干部位的肌肉并不像四肢肌肉那样,直接完成人体运动,但他们稳定性的收缩可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创建支点,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在运动中起着桥梁的作用,是连接上下半身的纽带,有调控全身姿势正确的使命,如果核心力量训练缺乏可能会导致运动员全身发力不连贯,上下肢动作配合不协调,稳定性差,从而限制某些篮球技术的应用和发挥。

3.2提高机体效率。

当四肢肌肉发力时,核心肌群积蓄的能量从身体中心向运动的每一个环节传导。核心部位拥有的肌群最大,产能和储能也最多,无论是变向运球突破,下肢向地面作用,使人体改变位置,实际动力来自腰部肌群,向下肢形成有效地力量传递。还是急停跳投技术,下肢蹬地发力,通过腰髋部将力量传导至上肢,完成投篮,核心力量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核心力量的改善可以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加强不同肌肉之间的协作,加大总体能量的输出力度,提高力的传递速度,提高技术动作的功效。

3.3改善身体灵敏度,提高身体控制力和平衡性。

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迅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强大的核心力量能够帮助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效控制身体使用各项进攻和防守技术。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再做大部分技术动作和配合时都是在跑动中,甚至是在身体扭转中完成的,下肢产生一个向前的转动力矩,必然在其他部位产生相反的转动力矩,这样才能达到平衡。要使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就要尽量使人体总重心保持在身体的纵轴位置,只有通过加强核心区域力量控制力的训练,才能使运动员的这种能力增强,使运动员更灵活。

3.4预防受伤

高职篮球运动员在做技术动作时,动作速度较快,但是动作力量较薄弱,深层小肌群力量较弱,在高速运动中一旦受到外力的对抗,较容易发生受伤的情况,这些损伤会影响训练结果。而有力量的核心肌群能够使运动员的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正常的位置,防止运动中急性损伤的发生,如腰腹部扭伤、下背痛等。

4.高职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

由于躯干两侧的肌群多属于小肌肉群,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实际训练中很难把握,尤其是对动作技术具有关键意义的小肌肉群,更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练习。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不同,是使核心区域的整体原动肌和局部稳定肌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发展和提高,采用不负重的训练形式,以克服自身重量的形式进行。而且篮球项目核心力量训练既要既要增强肌肉力量又要保证肌有充分的伸展和放松的能力,以保证运动员对篮球技术的应用更协调放松和准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练习。

4.1躯干动力性练习

仰卧直腿收腹:臀部着地,双腿上仰30°至60°,双臂抱头起卧;仰卧收腹:双腿上举,双臂抱头左右起卧;侧身顶髋:身体侧卧成一条直线,屈臂肘支撑,髋关节上下运动[4]侧身抬腿:身体侧卧成一条直线、屈臂肘支撑、非支撑腿上举。

4.2躯干静力性练习

俯卧肘支撑:用双臂屈肘,双脚支撑身体呈俯卧状,身体保持一条直线,坚持一段时间;仰卧肘支撑:用双臂屈肘,双脚支撑身体呈仰卧状,髋关节向上顶出,身体保持一条直线,坚持一段时间;侧向肘支撑:身体侧卧成一条直线,单脚、单臂屈肘支撑。

4.3利用器械进行练习

单足或双足站立于平衡球上,上肢可以持轻器械进行举、推、拉、下蹲,扭转身体等动作;也可坐在瑞士球上做各种形式的练习,使身体在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器械上调整身体的状态,达到稳定身体的目的,形成训练神经、肌肉的平衡和控制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

5.结语

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进行研究的时间还不长,具体的手段和方法还不多,我们要结合高职学生的身体特点,进行核心力量练习,提高高职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这样不仅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高难度技术和复杂的动作,提高防守质量,还可以增强信心,激发取得比赛胜利的渴望。采用科学的、细腻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对高职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旭.论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分析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VOL2(7).

[2]邱俊俊,宗斌.试论篮球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因素[J].群文天地,2011.1.

篮球运球训练方法范文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奉化市居敬小学男子篮球队的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总结出自我意识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意志品质训练、赛前心理训练等一些符合小学篮球运动员心理特征的心理训练方法。

关键词 小学篮球运动员 心理训练 方法

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几乎都离不开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由于小学篮球运动员心理状态起伏变化较大,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常常影响正常的训练任务和导致比赛失常。通过良好的心理训练,能促进小学篮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发展和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以此使其情绪调控能力得到提高,养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完善运动技能,有效消除运动产生的身心疲劳,达到理想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鉴于此,有必要对小学篮球运动员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研究。

以下是结合本人多年带队经验,谈谈本人在平时对小学篮球运动员进行的心理训练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自我意识训练

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让运动员更加全面的认识事物。这里指自我意识训练主要是对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信心的训练。

(一)自我感觉训练,教练员在进行日常训练中时,让运动员体会动作对身体改变,自我感知技术整个动作的重难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动作。例如练习投篮时,先让运动员闭眼想象投篮时的身体状态,技术的重难点,然后睁开眼,迅速把篮球投出去。

(二)自我评价训练,每次做完一个技术动作后,教练员要求运动员进行自我评价,刚才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缺点,使运动员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动作。例如练习三步上篮时,到运动员做完动作后,教练员可以让运动员从助跑的速度,每步幅度,起跳的高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动作的优缺点。

(三)自信心训练,教练员在进行有难度的动作训练和参加比赛前,可让运动员在心里默念“我行,我一定行”“我们是最强的”等激励性语言,为完成动作和完成比赛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在日常训练中,对取得进步或完成高难度动作的运动员,进行及时的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在篮球比赛中,打出好的进攻或防守时,教练员可以对场上的运动员进行肯定的表扬。

二、注意力集中训练

持久而集中的注意力,能使运动员的兴奋度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更加有效的完成训练任务和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因为,小学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所致,比较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注意力分散,使得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不理想。所以,要想取得高效的训练水平和优异的比赛成绩,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非常必要。注意力集中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如:

(一)视觉守点法,即选择一个固定的物作为视觉体进行观察,先观察几秒,然后闭眼回忆,再观察,再回忆,直到完全记住该物体的形象。

(二)逆向指令法,即教练员发出指令,运动员做出与教练员指令相反的动作。

(三)听声辩位法,即教练员在不同的方位发出声音,让运动员闭眼倾听,辨别声音来源的方位。

(四)看物做动作法,即教练员让物体来代替指令,让运动员通过看物体来完成动作。

(五)抗噪音练习法,即教练员在运动员时,发出很大声响,让运动员完成动作。

三、意志品质训练

意志品质训练是小学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只技战术水平相当的球队进行比赛时,最后决定胜负的往往是意志品质。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要合理安排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训练,用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的方法有:

(一)学习一些篮球巨星的成长经历,感受他们为成功付出的艰辛,从而激发运动员对篮球的兴趣,培养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作风。

(二)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明确训练目标,训练中逐步加大训练困难,激发运动员的进取心。

(三)对运动员加强管理和道德情感教育,巩固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要求运动员坚持长年训练,每次训练积极完成动作,以发展持久的意志力。

(五)训练中采取一些对抗性训练,如一对一、一对二的训练,对失败的一方进行一些惩罚性措施,增强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

四、赛前心理训练

小学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受比赛本身和赛场环境的影响,出现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其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失常,严重影响了比赛成绩。因此,赛前心理训练非常重要,具体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控制情绪训练

由于小学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加上比赛对其的心理刺激,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如赛前过早兴奋、赛前情绪低落、盲目自信等不良等,导致比赛时发挥失常。对赛前过早兴奋、赛前情绪低落的运动员,可以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使运动员的心理得到放松,如赛前听放松的音乐,看喜剧电影等。对盲目自信的运动员,教练员安排能力比他强的运动员和他进行对抗性比赛,让他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摆正自己的心态。

(二)模拟训练

教练员根据赛程安排,分析比赛对手的情况,安排模拟实战的对手,尽可能的选择和比赛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场地,进行比赛。教练员通过分析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告诉他们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提高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能力。另外,教练员可以让运动员观看有关篮球比赛的录像,对比赛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提高运动员应付各种突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捷.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J].教育技术研究.2012(2).

[2] 刘伟.浅析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3] 张茂添.浅谈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

篮球运球训练方法范文5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弹跳力”为切入点,依据篮球运动弹跳的特点,对篮球运动弹跳力概念、训练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篮球 弹跳力 训练 方法

篮球比赛中的弹跳力是一项综合性的专项素质,弹跳力的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以往的训练中,采用传统的发展下肢力量和弹跳力的方法,比较注重绝对肌肉力量的增加,往往忽视篮球运动员弹跳中对下肢关节和肌肉在起动速度和完成大幅度快速收缩能力的训练。因此,本文以“弹跳力”为切入点,依据篮球运动弹跳的特点,对篮球运动弹跳力的训练方法等进行探讨和论述,以求为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一、篮球运动弹跳力的定义

孙民治认为弹跳素质是指通过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迅速跳起腾空的能力;弹跳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训练时必需抓住力量、速度和协调性这几个重要因素,还要与技术训练相结合[1]。胡亦海认为弹跳素质是指人对地面施加力后克服引力而腾空的能力,又谓之弹跳力;弹跳力是一种复合素质;其中,速度与力量是弹跳力的核心素质[2]。上述概念虽各有差异,但都认同弹跳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力量、速度(主要指肌肉收缩的速度)、技术及其它素质的合理组合。在此我们运用逻辑学中的“属加种差定义法”尝试对“弹跳力”进行如下定义:弹跳力是人体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工作,克服引力和自身重力,使人体迅速产生弹起腾跃,以使身体重心达到更大的高度或远度的能力。弹跳力与基本力量素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弹跳力本身就是一种快速力量或反应力量。

二、篮球运动弹跳力的训练方法

(一)最大轻负荷组合训练法

是指在重负荷阻力训练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至几次与重负荷阻力练习动作结构尽量一致的轻负荷快速练习。大负荷力量训练虽优于中小负荷和徒手练习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采用大负荷力量就能很好地发展弹跳力。笔者认为只有最大负荷练习与轻负荷最快速度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才能满足以上要求。在一组最大负荷力量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一至几次最轻负荷、最快速度练习,会使人产生一种非常轻快的感觉。并在轻负荷练习中获得比一般徒手练习快得多的动作速度。根据爆发力的生理机制,“最大负荷+轻负荷最快速度”的爆发力组合练习会产生最佳效果。

(二)最大动量训练法

“在力量训练中,用肌肉力输出冲量极值点所对应的载荷训练肌肉力量,能更有效的发展肌肉的爆发力。将这种方法称为最大动量训练法[3]。”最大动量训练法主要用于发展肌肉的爆发性力量,其作用原理是在合适的外加载荷条件下让肌肉产生较大的输出冲量。“经过这样反复的刺激,使肌肉内部产生适应性变化,达到较快提高肌肉爆发力的目的。既要保证每一次动作达到较大的输出冲继,又要尽可能完成较多的刺激量,使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每一组练习动作重复6次,连续完成多组练习,每组练习间隔5—8分钟。因此,可以认为安排练习的组数以不超过5—6组为宜。

(三)超等长训练法

超等长训练的实质就是通过某种具体的训练手段(从高处跳下停止在某一膝关节角度;跳深——从某一高度凳子上跳下即刻跳起至另一等高或略低的凳子上),来增加被动缓冲(离心收缩)过程中肌肉弹性能的储备及其运用。篮球运动员的起跳一般有2种形式:即单脚起跳和双脚起跳。而跳深练习方法是发展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有效方法,跳深练习方法是一种肌肉先进行快速的离心收缩,紧接着爆发性地完成向心收缩,对提高运动员的支撑能力、快速力量,尤其是爆发力,有着其它练习方法无法相比的独特训练效果。

(四)大幅度训练法

增加篮球运动员练习动作的用力距离,在训练中可通过改进动作技术和发展其身体各部位关节的柔韧性来实现。但是一个好的力量训练计划必须要考虑到增加技术动作的加速距离,同时又要能提高技术动作的力量。如果只用中等幅度的动作进行练习,那么既不会提高关节的柔韧性,也不会增加肌肉处于伸展状态时的爆发力。我们认为,在进行负重训练时,要把超过最大动作幅度的练习包括在内。如要在几个类似的练习中进行选择,应该选择一个用力距离较大的那种练习。篮球运动员在反复作几次正确的动作之后,在肌肉处于充分收缩姿势时暂短地停留一下,使肌肉处于等长(静力性)收缩状态,肌肉的最大力量就可以得到充分增加。

(五)反应训练法

反应训练法主要是通过动力性练习的速度冲击性负荷,刺激肌肉的本体感受器——肌梭,强化牵张反射的效应,提高肌肉的反射性收缩力量。该形式可通过各处练习动作表现出来,一是以大强度跳跃为主的弹跳反应力,另一是以击打、鞭打、踢踹为主的击打反应力。如立定三级跳和多级跳,连续的单脚跳和跨步跳、蛙跳、跳远、跳高、台阶跳、障碍跳等等。

三、篮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方法的注意事项

篮球运动弹跳力训练时,既要发展主动肌力量,又要注意发展其对抗肌群和协同肌的力量。正确合理的发展弹跳力训练顺序可以是:大力量练习——快速力量练习——适宜负荷超等长力量练习的循环过程。加强专项技术训练,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发力前的伸展放松能力。在发展篮球运动弹跳力的训练中必须遵循“专项性原则”,即练习的动作幅度、动作方向、肌群的工作性质、弹跳力的发挥速率,必须与完成篮球运动专项技术动作相符合、一致。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62.

篮球运球训练方法范文6

【关键词】中学生;训练方法;篮球

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对抗能力应该从提高身体素质、加强防守、进攻和争抢篮板球对抗能力等方面训练做起,特别是力量素质尤为重要[1]。本文通过淄博市3所中学篮球训练中的力量训练方法进行调查,总结了现阶段中学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淄博实验中学、淄博六中、淄博十七中等3所中学的40名篮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一学生15人,年龄16.16±0.36岁;高二学生11人,年龄17.11±0.41岁;高三学生14人,年龄18.27±0.45岁;训练年限均在2-5年。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淄博中学的40名篮球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过程中,就问卷的信度请有关专家指导并进行了检验,经过多次修订后达到研究要求。

1.2.2 观察法

通过观察淄博中学篮球队力量训练,以及力量训练的方法和在力量训练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对力量训练的认识

通过表1可知,针对力量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方面,40名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中,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分别有30人和10人,占调查人数的75%和25%。表明所有的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认为力量训练很重要,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深刻。

针对力量训练的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方面,40名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中,比较了解的仅占10%,表明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对力量训练的知识体系了解程度较差,需要加强。

针对力量素质跟其他素质的关系的理解方面,40名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中,有9人认为联系密切,占22.5%;有4人认为有联系,占10%;有10人不清楚,占25%;有13人和4人认为联系不大或没联系,占32.5%和10%。表明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对力量素质和其他素质的关系的认识欠明确。

针对学生对教练的训练满意度方面,40名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中,有4人非常满意,占10%;有5人比较满意,占10%;有11人无所谓,占调查学生人数的27.5%。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力量训练方式不是很满意,满意的学生是因为不了解力量训练的理论体系,对教师的训练方法默认。

针对教师制定的训练计划对成绩提高的看法方面,40名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中,有4人认为有很大提高,占10%,有6人认为有提高,占15%,有19人觉得一般,占调查学生人数的47.5%,有11人觉得提高不大,占调查学生人数的27.5%。说明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存在问题,训练计划不够完善,教师应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来提高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的力量。

2.2 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现状

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下肢力量训练时,基本采用抗杠铃深蹲或半蹲,负荷重量为自己体重±10kg。对各部位的专项力量训练没有进行进一步细化,腰腹肌背肌训练上采用仰卧起坐和背起练习,训练方法单一。现在淄博市中学篮球队力量训练为一周2次,大多采用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而且在力量训练时都会以下肢力量为主。在训练器材方面基本采用杠铃来训练,所以运动员在第一年力量训练会有较好的效果,可是在后两年就很难再会有进步。

2.3 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解决方案

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是指运动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做功能力的体现。常见力量训练方法可以参考表2。

3 结论

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对力量训练没有深刻的理性认识,淄博市中学篮球队在力量训练方法上过与传统,基本以杠铃为主,已经跟不上现在篮球的发展形式。淄博市中学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视程度大不如从前,特别是教练员的水平,以及器材都有待提高。因此,教练员应该多接触一些新知识,力量训练应该更注重科学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