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2-02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中,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性激素逐渐减少和生理性退行性变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表现为骨骼疼痛、伸长缩短、驼背、呼吸功能下降,易于骨折为特征。有资料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骨质疏松引起最大的问题是骨折,骨折的治疗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加重了WTO经济负担。此外骨质疏松还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由于骨折导致病人长期疼痛与活动不便,容易出现残疾或并发症。沈汝枫等最近所做的一项针对北京地区2520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的调查发现,围绝经期妇女OP患病率为37.83%,55~59岁患病率75.31%,而60~65岁患病率为89.59%[2]。有资料显示男性患者OP患病率较女性要低,但OP性骨折所带来的生活能力丧失或死亡和女性相差不多。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OP临床表现以及检查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认知,提高人们对OP的预防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OP防治意识、OP知识、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等。

1.4统计方法

基线调查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2份,通过3个月教育后,发送270份问卷,全部收回。通过对比两次合格问卷,计算合格率。对研究获得问卷资料进行编号,并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及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如下表1所示。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认知改变情况如下表2所示。通过实验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 、健康信念、自我效能、OP预防意识水平具有差别统计学意义即P

3结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还增加社会保健系统的经济负担。近些年来我国骨折疏松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有效的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因此对骨质疏松的教育迫在眉睫[3]。本次研究调查了OP资源,包括OP资源的针对性、利用情况、可承担性。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术研究对象都有医疗保险,但很多中老年人不清楚去看病的医院是否有OP教育人员或BMD测量设备。这个结果说明虽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得到极大的普及,但在OP资源普及性和宣传力度上仍然存在不足。 本次调查还发现,中老年人获取OP防治知识最主要的媒介是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今后对OP知识的教育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开展下去。此外医生/护士也是提供OP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素养对提高OP 的预防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应注重医务人员的理论培训。

表1、两组教育干预后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

注:*p

表2两组研究对象教育前后对OP认知情况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饮食习惯上做的较好,在运动感知上存在着误区,认为自身承受不了较高的运动。因此在OP防治工作中,应该重点放在为不同健康状况的中老年人设计相应的安全、有效的运动计划。研究中老年人对OP预防意识低,而导致这个原因是中老年人对OP 知识了解不足以及对OP易感性认识。通过教育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OP预防意识、自我效能水平、健康信念都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患者提高的较为明显。这说明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中老年人认知骨质疏松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涛.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评估[J].广州医学,2009,40(3):67―68.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 骨质疏松患病率;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随之增加并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以脊柱、髋部及腕部骨折多见。但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环境及遗传背景不同,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也是不同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口地区老年人群骨密度(BMD)的测定及骨折发生的问卷调查,得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1年内因摔倒致骨折发生率的状况,为海口地区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60岁以上长期居住海口地区的人群,均除外心、肝、肺、肾、慢性疾患,以及内分泌代谢疾病和卵巢切除者,1年内未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和/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28,卧床3个月以上(如偏瘫等)以及特殊职业人群(如运动员)。随机抽取531人,其中男223人,女308人。

1.2 方法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骨密度仪,仪器精确度1%,重复测量误差

1.3 诊断标准

WHO(1994年)提出的BMD诊断标准即BMD峰值减去2.5个标准差,定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参考值,这个标准主要是用于白人妇女。本研究参考WHO标准,即腰椎及髋部任何一个部位的BMD T值低于-2.5诊断为骨质疏松,而-2.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用x±s表示。

2 结果

2.1 海口地区老年人不同性别各年龄段腰椎正位L2~4和髋部BMD测定 随着年龄增加,BMD逐渐下降,但男性65~69岁组略有增加,以腰椎为明显。男性BMD均大于同年龄女性BMD,且有统计学意义(P

2.2 海口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

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以女性组明显,65~69岁及75~79岁男性组略有下降,随后又逐渐上升。见表3。表3 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略)

2.3 海口地区老年人因摔伤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情况

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增加,女性组明显,75~79岁组发生率最高,但80岁以上骨折的发生率反而下降。同龄男性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女性组,髋部骨折总发生率为6.6%,脊柱及腕部骨折总发生率均为1.5%。 见表4。表4 海口地区老年人因摔伤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情况(略)

3 讨论

海口地区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各部位的BMD逐渐下降,在女性中更为明显,女性BMD低于男性与国内报道基本相同〔2〕。主要与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造成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强,骨转换明显增加,骨丢失加速,形成骨的快速丢失期有关。笔者认为绝经后无雌激素禁忌证妇女,应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或应用双膦酸盐类的药物治疗,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避免骨的快速丢失,能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男性骨量的逐渐丢失主要与运动减少或增龄有关。而雄激素水平降低较缓慢,不起主要作用。在65~69岁男性组的腰椎和髋部BMD反而比60~64岁组增加,以腰椎为明显,可能与男性此年龄组人群伴有骨质增生或软组织钙化有关。此与国内其他报道在70岁或80岁以上男女组L2~4的BMD有上升表现稍有不同〔2,3〕。因此当海口地区男性65~69岁人群测定的BMD与临床不相符时,应以髋部的BMD为主,必要时结合前臂BMD或跟骨超声BMD进行诊断,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加,以女性组为明显,但在男性65~69岁及75~79岁组略有降低,考虑与骨质增生或软组织钙化有关。海口地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佛山等地区〔4,5〕。笔者认为可能与海口地区人群的身体瘦小,经济文化也较落后,群众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不够,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的干预措施缺乏等因素有关。

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调查显示,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增加,以女性组明显,但80岁以上组骨折发生率反而下降。骨折发生部位以髋部为主。海口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上海、泉州地区〔6,7〕。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反而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骨折是由摔倒所致,而海南地区无下雪季节,摔伤致骨折发生的几率较低。80岁以上组患者骨折发生率下降可能与超龄老人户外活动量较少,自己也较注意防跌倒,因摔伤致骨折的几率也减少。海口地区老年人的骨折部位主要是髋部,脊柱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泉州、成都等地区〔7,8〕,这与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1年内因摔伤致骨折的发生率,而脊柱骨折多数是由于长期重力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诊断需结合X片检查,因此必要时应同时行形态计量法和半定量法研究以减少脊柱骨折漏诊的可能。

本研究在进行BMD测定的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海口地区老年人对骨质疏的防治知识普遍缺乏,认为补钙或喝骨头汤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因此应加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防治健康宣传教育,对骨质疏松患者及高危人群应选用雌激素、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维生素D3等药物综合治疗,同时加强锻炼预防摔倒,从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 寿,陈文远,周业渊,等.海口地区一般人群的骨峰值研究〔J〕.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2003;2(4):2325.

2 王志文,马锦富,杨定焯,等.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403.

3 王和鸣,汪宝军,王竹风,等.福建省中老年人骨密度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4):5357.

4 李宁华,杨定焯,区品中,等.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5):2758.

5 张盘德,冯彦林,张自茂,等.佛山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8):5679.

6 朱汉民,张 韵,朱晓颖,等.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及8年间患病率变化〔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2):8992.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护理体会

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老年全身代谢性疾病,以骨含量减低和骨微观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可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的发生,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笔者总结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坪医院3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诊治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已行X线摄片及骨密度测定确诊。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62~82岁,平均76.8岁。主要临床表现:腰背痛、全身性骨痛。骨折患者18例,不同程度活动障碍患者8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6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

1.2  治疗原则:主要以促进骨钙形成药、抑制骨钙吸收药、促进骨细胞形成药为主。另外,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方法治疗。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护理、骨痛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2 护理要点

2.1  饮食护理:①饮食适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饮食要适量,暴饮、暴食会损害胃肠道,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对于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一次性进食过量营养物质,身体不能有效吸收,只能排出体外,不宜于纠正骨质疏松;②钙及Vit D:钙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要求补充足够的钙,尤其是饮食钙的摄入,才能平衡体内钙的代谢。正常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50 mg,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则每天应增加至1 000~1 200 mg为宜,且钙磷比例高于2:1,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另外,Vit D能与甲状旁腺素协同作用,从而维持体内血钙浓度,促进肠道钙的吸收[3]。含钙高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花生酱等;富含Vit D的食物有蛋黄、动物肝脏等;③蛋白质与Vit C:研究表明,进食高蛋白和富含Vit C的食物可有效增加机体钙的吸收[4]。而体内蛋白质或Vit C缺乏均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推荐富含蛋白质(鱼、虾、奶制品、豆类等)和Vit C(蔬菜、水果)的饮食,保证患者每天至少摄入优质蛋白60~70 g,Vit C 300 mg。

2.2  日光、运动: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导致光照不足,影响了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及皮肤Vit D的合成。另外,适量运动能有效刺激骨组织对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利用[5]。适合老年人参与的运动项目包括散步、慢跑、健身体操及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以上午10点或傍晚为宜,30 min/次左右,运动量不宜过大,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若出现严重心痛、胸闷等情况时,应立即终止活动,并报告医生处理[6]。

2.3  骨痛的护理: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腰背痛。对于轻症患者可给予以轻柔按摩或热敷,症状较重者应嘱其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垫软枕,保持膝关节处于功能位。对于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可适量给予口服镇痛药。

2.4  健康指导:健康指导是患者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能提高患者预防疾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7]。避免饮用过量咖浓、茶啡、戒烟、限酒、忌刺激性食物等,有利于提高患者骨峰值。增强患者防跌倒意识,鼓励其在户外活动时使用手杖,以增加其身体稳定性,避免跌倒、摔伤。

3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出院,随访1~2年,无一例再发骨折。

4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常见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常常以为腰背酸痛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未能进行及时、规律的检查和治疗,最终导致全身骨痛、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认为,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活动减少、日晒不足、钙、Vit D、Vit C、微量元素等缺乏[2]。本研究针对引起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38例老年患者均好转出院,随访1~2年,无一例再发骨折。提示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安全防护意识,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物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5 参考文献

[1] 金志兰.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多因素干预[J].当代护士,2010,1(1):55.

[2] 谢冬梅,张雪梅,岳冀蓉.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护理[J].四川医学,2010,31(4):545.

[3] 刘  臻,王  茵.钙、Vit A、Vit D等与骨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3):215.

[4] 唐丽琴.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7(32):126.

[5] 张萌萌,梁斌斌,张  波.长春市4086例男性骨密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7):476.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4

董宇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严重骨与关节创伤的诊治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脊柱微创手术。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多次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学习。长期从事外科植入物生物相容性及植入物表面处理相关研究,近年来作为负责人顺利完成市级课题4项,研究中的市科委课题2项,在专业核心期刊近30篇。目前拥有专利3项,担任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创伤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康复委员会委员。

从一位老人的惨痛经历说起

我们医院曾经收治过这样一位老奶奶,她的亲身经历让我们听后也不胜唏嘘。这位老人姓吴,已经81岁高龄了,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来我院就诊,经过仔细的体检、化验及X线片检查后,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左股骨颈骨折。更令我们惊讶的是,在此之前,这位老人已经有过两次骨折了。一次是在2002年,由于不小心摔了一跤,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结果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而就在去年,同样是由于一次意外的摔跤,她把自己的右腿摔断了,并做了手术,而这次已经是她第三次骨折了。当我们问她是否知道自己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并接受过相应治疗时,她竟然对我们说:“医生,我平时身体很好啊,平时也没吃什么药。”幸运的是,经过手术,她又可以下床行走了,然而,由于缺乏对骨质疏松疾病的认识,没有在骨折发生前接受正规治疗,她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什么是骨质疏松

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呢?

这要从人骨的结构说起。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骨的表面;骨质有骨密质(也称皮质骨)和骨松质两种,前者质地坚硬致密,布于骨的表层;后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布于骨的内部;骨髓则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骨膜和骨髓各有其生理功能,我们这里主要谈论的是骨质的问题。

我们人身上的骨头和人体一样,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就是说每天都在发生新骨替代旧骨的过程。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骨的丢失大于骨的生成,就是骨量丢失。而这个过程是无声无息的,自己是感觉不到的,往往等到骨量丢失到一定程度,发生了骨痛或者骨折的时候才被发现,这个时候骨质疏松症已经很严重了。对于很多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骨质疏松,可是自己却浑然不知,等到出现症状时病情就很难挽回了。可以说,骨质疏松是一个危害老年人的静悄悄的健康杀手。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很多人对此还不是很在意,从而受到了更多的伤害。那么,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是其发病率高,老年人发病率更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1/3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而且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总人数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我国。

其次,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如下表现。

疼痛。受害于骨质疏松,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酸痛,同时可感到全身无力。疼痛部位广泛,可有变化,与坐、卧、站立或翻身等无关,症状时轻时重。

骨折。因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轻微暴力、跌跤,甚至坐车颠簸、咳嗽,都可以引起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脊柱和下肢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起,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尿路结石、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

骨骼变形。由于骨小梁(骨小梁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骨小梁与皮质骨相连接,在骨髓腔中呈不规则立体网状结构)变细、减少,骨骼易发生断裂。人的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骨小梁断裂时,整体外观并无裂缝,X线照片或CT图片也难以发现。但日久天长,积少成多,一些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材变矮,弓腰曲背。可继发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骨质疏松的诊断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为:患者骨密度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2.5个标准差以上,或减少30%以上,即骨密度(BMD):T-Score≤-2.5SD者为骨质疏松。或者曾经发生脆性骨折者可直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国内也有研究者以BMDT-Score小于-2.0SD为诊断标准,结合以骨代谢生化指标,认为能全面合理评价骨转换。

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

我们认为,目前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如下

5种。

1.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骨髓吸收的载体,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吸收更好。

2.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有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顺便说,破骨细胞是人体骨细胞的一种,行使骨吸收的功能。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在功能上相对应,二者协同,在骨骼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降钙素(calcitonin)。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使骨胳释放钙减少等作用,抑制骨质的流失。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有效。

4.荷尔蒙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

5.其他治疗方法。一项中老年人保健针灸的科研成果发现,艾灸可以提高健康老年人血清中雌激素的含量。受此启发,研究人员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成果,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是“肾虚”,再加上后天失调等原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治疗以补肾为主,结合健脾法。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年人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善。而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认识到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性,并充分配合医生给予的指导是最最重要的。下面就来看看面对骨质疏松,在生活起居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合理饮食:

多摄取富含钙质(强化骨骼)及维生素D(促进钙质的吸收)的食物,如:花椰菜、栗子、蛤、深绿色蔬菜、燕麦、芝麻籽、虾、含骨沙丁鱼、黄豆、豆腐及小麦胚

芽等。

全谷类食物和钙不宜同时摄取,因为全谷类食物含有一种会和钙产生化学作用的物质,影响钙质的吸收。

在饮食中加入蒜头及洋葱,因为它们含有硫,能够增强骨骼。

限量摄取杏仁、芦笋、甜菜、腰果及菠菜等含有大量草酸的食物,草酸会抑制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避免摄取发酵食品,因为酵母当中的磷含量很高,进入人体后,磷会与钙“竞争”,抢着被人体吸收。

(2)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适当晒太阳。晒太阳有助于补钙,因为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是有益,钙的吸收依赖于足够的维生素D。维生素D在人体来讲有两个吸收途径,一个是从食物中,一般在鱼肝油里面,某些菌类植物里面。但是80%~90%的维生素D还是需要人体自身合成,这样就需要晒太阳。因为太阳里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以后,使皮肤中的维生素D前体转化为维生素D,再经过肝脏、肾脏,然后变成活性的维生素D,才能发挥它的效用。所以人要注意多晒太阳,大概平均每天晒20分钟就可以了,晒多了会受到紫外线伤害。

(5)防止缺钙,还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行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脊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患病率;中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065-02

骨质疏松症以低骨量及骨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 伴有骨强度降低, 脆性增加,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也称脆性骨折,是指在无外伤或轻微外伤情况下引起的骨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为椎体、髋部和腕部[1]。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7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对贵阳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流患病情况、发病部位流行病学调查,为防治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门诊体检的50岁以上、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男357例,女465例。纳入标准:均为居住本地,具有长住户口的男女人群,排除骨密度正常,病理性或外伤性脊椎压缩骨折等情况。上述患者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4组。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的对象均采用X射线机机摄胸椎和腰椎侧位片,焦距为100 cm。详细记录每位受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饮食生活习惯等资料。

1.3 椎体压缩的测量方法

测量椎体的前高(AH)、中高(MH)和后高(PH)。椎体压缩楔形指数用百分数计算法,压缩%=[PH-AH(或MH)]/PH×100%。椎体被压缩的楔形指数≥20%分即可诊断为压缩性骨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进行统计分析,按性别和年龄分组输入数据,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人群脊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率

来该院门诊的822例患者的X线胸、腰椎侧位片中,有148例发生椎体压缩骨折,总患病率为18.0%,脊椎压缩骨折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5),见表2。

2.2 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分布

所调查的148例脊椎压缩骨折中有262个椎体发生压缩骨折,平为每个患者有1.77个椎体发生骨折,椎体压缩分布最多在胸腰交界部,发生骨折最多的5个椎体依次是L1、T12、L2、T11、T10,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是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相比国外而言,长期以来我国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一方面因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不需要多少外力,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有的患者感觉腰背痛,而有的患者甚至疼痛不明显,只是身高逐渐变矮,逐渐驼背,在拍片时才发现椎体楔形变,而另一方面进行放射摄片法普查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难以进行多地区、大规模的流行病学普调[1]。

在欧洲,西班牙瓦伦西亚2006―2007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5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的总发病率是21.4%,重度椎体骨折发生率是9.7%。而75岁以上妇女椎体骨折的总发病率是46.3%,重度骨折发生率是23.9%。在这些人群中,仅仅1.5%的椎体骨折妇女自觉有症状。2004年针对克罗地亚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3],在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是9.6%,椎体骨折的总发病率是11.8%,其中男15.8%,女9.7%。

在美洲,波多黎各50岁以上人群椎体骨折的总发病率是11.2%,其中50~59岁年龄区间占 5.4%,60~69岁年龄区间占8.3%,70~79岁年龄区间占16.2%,80岁以上占22.4%,将近94%的妇女无任何症状[4]。而在美国65岁以上妇女中,黑种人的椎体骨折总发病率是10.6%,白种人的椎体骨折总发病率是19.1%[5]。在亚洲,日本人在65~74岁和75岁以上2个年龄段,椎体骨折发生率男性分别是36.6% 和 37.6%,女性分别是18.8% 和 28.7%,远远高于香港、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区[6]。

在我国,徐苓等[7]1995年在国内首次进行关于脊椎骨折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 在北京四个城区随机抽样选出402名50岁以上妇女,应用胸腰椎侧位X片形态计量法研究显示,椎体骨折总患病率为15%,呈增龄性增高,80岁以上为36.6%,经年龄标准化后相比美国白人妇女低5.5%。2002年针对武汉1 081例50岁以中老年人调查显示,总患病率为16.19%,男女患病率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中城市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为13.3%,明显低于农村的19.0%,可能与城市平均个人收入高,营养较农村好,进行体力劳动少,椎体负荷低于农村有关[8]。对泉州市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脊柱骨折总患病率14.16%,男性发病率为7.10%,女性发病率为19.15%,80岁以上总发病率为25%~54%[9]。

在该研究中,该院对贵阳地区822名骨质疏松性患者进行胸、腰椎侧位片检查,发现有148例发生椎体压缩骨折,总患病率为18.0%,较高于北京、武汉和泉州地区[7-9],这可能跟贵阳地区日照较少,人群骨密度较其他地区较低,更容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该研究中脊椎压缩骨折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50岁组患病率为8.9%,而≥80岁组患病率为38.5%,增加了将近30%。椎体压缩以分布在胸腰段为主,T11~L2水平段椎体压缩骨折占总数的66.8%,这可能与胸腰段处于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过度地带,脊椎活动较多,椎体受力较大,当发生骨质疏松时容易导致椎体压缩。

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据我国的调查资料,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总数的37.18%,住院费和直接经济负担最高的是80~岁年龄段,可能是由于年龄增大,病情恢复较慢,住院时间延长所致[10]。因此,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将具有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 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 3(3):148-154.

[2] Sanfélix-Genovés J, Reig-Molla B, Sanfélix-Gimeno G, et al. The population-based prevalence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 and densitometric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over 50 in Valencia, Spain (the FRAVO study)[J]. Bone,2010, 47(3):610-616.

[3] Grazio S, Korsi M, Jaji I. Prevalence of vertebral fractures in an urban population in Croatia aged fifty and older[J]. Wien Klin Wochenschr, 2005, 117(1-2):42-47.

[4] Haddock L, Pérez CM, Marrero E,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vertebral fractures in San Juan, Puerto Rico: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among females aged 50 years and over[J]. P R Health Sci J,2010,29(4):377-384.

[5] Cauley JA, Palermo L, Vogt M, et al. Prevalent vertebral fractures in black women and white women[J]. J Bone Miner Res,2008,23(9):1458-1467.

[6] Kwok AW, Leung JC, Chan AY,et al. Prevalence of vertebral fracture in Asian men and women: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Thailand, Indonesia and Japan[J]. Public Health, 2012,126(6):523-31.

[7] 徐苓,Curmmings SR,秦明伟,等.北京老年妇女脊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81-84.

[8] 安珍,杨定焯,张祖君,等.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82-83.

[9] 张建新, 王和鸣, 张生,等.泉州市农村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7, 13(12):860-886.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骨质疏松;预防;症状;诊疗难点

随着老年人口的明显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6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该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由于合并脑卒中等躯体疾病往往患者行走不便,易摔倒,很容易出现骨折。老年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具有外伤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愈合慢、致畸率高等特点。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及组织愈合能力差导致骨折后预后慢且差,再加上骨折的刺激及患者长期卧床易并发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患肢深静脉炎等[1]。因此,对于如何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尽管早在上一世纪就被提出,但对其病因病机的明确认识也是近几年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深入研究的结果,其研究结果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上,尚未看到特别的效果。由于骨质疏松起病的隐匿性,治疗起效的缓慢性和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对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难题。

1 骨质疏松症预防难

1.1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坚持适当的运动,多从事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促进体内活性维生素D3的形成,有利于维生素D的转化和钙质的吸收,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元素,使骨矿含量增加。因此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相当重要,如蛋黄、鱼肝油等。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体能锻炼,如老人体操、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量循序渐进,以无不适为宜,使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骨骼肌收缩,增加其骨内血流量,有利于促进骨形成,减少骨量丢失,指导患者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以减少骨钙的溶出,导致骨矿含量减少[2];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把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1.2 减缓骨量丢失

对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中年妇女,在绝经后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防止摔倒、服用维生素D、钙剂等,对于绝经后期妇女,可予补肾中药或中成药,可起到雌激素替代治疗作用,缓解因雌激素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不适及骨量的快速丢失;对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

2 制定适合国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难

国内现在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WHO标准,由于地区、种族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其标准可能只适用于西方人而不适合于国人,有效诊断骨质疏松是治疗及判断疗效的前提。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骨密度的测定应成为最直接、最明确以及最终的判定手段,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广性能先进、价值昂贵的双能骨密度仪尚有困难,因此,制定适合我们自己的诊断标准很有必要。

2.1 生理年龄预诊法

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理论及骨骼生长发育衰老规律,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年龄预诊法,可以从患者的生理年龄及个体状况对骨质疏松症做出初步诊断。

2.2 综合诊断法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2000年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 :必须具备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轻微外伤可致骨折;或脊柱后凸畸形;或骨密度减少两个标准差(2SD)以上[3],认为是适合国人的诊断方法。

3 骨质疏松症止痛难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多因骨转换过快或骨折所致,以腰背痛最为多见。有限而快速的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及进一步的治疗具有现实的意义。采用局部和整体兼顾的综合治疗措施,必要时可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服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加用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三七、蜈蚣、乌梢蛇等活血、通络、止痛之品,临床研究发现此类药大多数有镇静、镇痛、催眠作用;威灵仙、防己、秦艽、乌梢蛇、独活等祛风通络类有抗炎、镇痛作用,能够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与关节疼痛。土鳖虫、苏木、自然铜、骨碎补、续断、丹参等能够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作用。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灵活运用,有效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中医的推拿手法、理疗、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都有效,但以降钙素的起效较快,鲑鱼降钙素有鼻吸剂,使用简单、方便,其他如扶他林、芬必得等止痛药亦可以选择使用[4]。

4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难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发生时将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又会进一步加速骨丢失,严重者会并发危及生命的重症合并症。对骨质疏松的患者,首先做好心理上的治疗,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外固定采用夹板或石膏托为主,这有利于复位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需长期牵引的骨折病人,条件许可的尽快作内固定治疗,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预防内科并发症及减少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只要针对其致病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或恢复体能,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 讨论

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是进行性且不可逆的,一旦发生便不能再恢复正常结构,发病机制是骨形成速度小于骨吸收速度,骨形成减少,骨量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不能控制其发生和痊愈,只能从提高骨量峰值及减缓骨量丢失方面来减少发生几率和缩短进程,缓解症状。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概括为内分泌因素、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异常,以及与某些药物因素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可为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肠对钙的吸收减少;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回吸收减少;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强,溶骨过程占优势,或是引起骨细胞的活性减弱,骨基质形成减少。另外因各种原因导致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而老年妇女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骨中矿物质含量丢失而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并较男性为多的首要原因[5]。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由于骨量减少,钙化过程基本正常,使骨变脆而易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宁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03:33

[2]王启群.关于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及康复指导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第九卷第一期中,2011.12:93.

[3]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4]邓晋丰等主编.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 422-424.

[5]李新建.筋伤内伤与骨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3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