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范文1
她是台湾电视台、广播电台资深主持人,她也是郜妈,如今儿子家石在上海做建筑设计师,女儿沈妮赴美国纽约深造。她说做妈妈,永远不要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
说故事给孩子听,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品格、大能力……这些“好处”哪个妈妈不知道?但若我们换位思考,这种被“故事洗脑”长大的孩子,应该不可能期待他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丰富的创意吧?
上海女友的女儿乐乐去参加小学入学考,其中有一个项目是“说故事”――老师给孩子几个故事人物后,让孩子自己去编,说出一个故事。小乐乐根据老师布置的人物,说了一个“小白兔过生日”的故事:小白兔过生日,小松鼠、小鸟和浣熊都带着礼物来帮他庆祝生日。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吃生日蛋糕,好开心地过了一天。他们都很乖,帮小白兔把碗洗干净了才回去。
小乐乐很得意,因为她看到有不少小朋友愣在那里说不出来,或说得结结巴巴巴的……但小乐乐的娘却气急败坏批评她故事结尾没说好:“干吗还要在结尾添上句‘很乖,把碗洗干净了’这种教训人的话呀?”
小乐乐觉得妈妈生气得莫名其妙,因为妈妈每次讲故事的结尾,不都也是会加上一些像是“不要像小猪一样,只会吃东西不会帮忙做事。”“如果像小狐狸一样,老是骗人,是交不到朋友的。”她也只不过是学着妈妈,在做故事结尾时,一定会添上一句“教训话”罢了。
我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也曾犯下乐乐娘的这个“毛病”――总是希望能借着跟孩子说故事时,能“顺便”教导他们一些“人生大道理”。但孩子真的能从我们“说教式的说故事”中,得到“教训”吗?
说故事给孩子听,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品格、大能力……这些“好处”哪个妈妈不知道?但妈妈们为什么还是“不放心”地要去强调这些明明自己已经了然于心的事?因为我们希望孩子给我们做承诺让我们安心。但若我们换位思考,这种被“故事洗脑”长大的孩子,应该不可能期待他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丰富的创意吧?
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范文2
xxx家庭多年来相互关心,和睦共处,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呵护着浓浓的亲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社会尽上自己应尽的义务。
一、遵纪守法,民主理家。
该家庭有着相同的生活信念,那就是爱国守法。并对社会公益事业保持着一份热情。相敬如宾、相互尊重是他们家庭幸福的源泉,相互理解、细微体贴是家庭矛盾的融化剂。每当发生生活中的摩擦时,他们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从而达到和风细雨般到解决。当家庭成员心情或身体不好时,他们能细心照顾,体贴入微,经常相互提醒,要遵纪守法,工作中,既要尽责尽力,又要坚持原则,同时能灵活运用,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多次受到单位的表彰和认同。
该家庭注重民主作风,家庭事情商量着办。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允许并鼓励他对有关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分析和明辨是非能力;注重家庭卫生,每天下班基本上都要打扫,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热心公益,同情弱者。
该家庭能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配合社区开展相关工作,热心公益事业,对社区的贫困家庭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大街上举办的各种募捐活动经常参加,对乞讨的老人或孩子,该家庭会让儿子拿些零钱给他们,教育孩子对社会弱势人群要具有爱心。
该家庭能保持良好融洽的邻里关系,尊重邻居,能带头做好社区要求的有关事项。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团结居民,相互帮助。
三、尊老爱幼,重视学习。
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他们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有加,不管工作多忙,孩子学习紧张,总会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们。对兄妹的子女,他们均视如己出。在外面,也能做到尊老爱幼。车上,经常给老人或病人让座;街上或公园内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并经常教育儿子,要尊重老人,礼让别人。
该家庭的思想较为开明,对一些不文明的陋习非常反感,遇到婚嫁丧事基本能做到移风易俗,不铺张浪费。同时,该家庭有着勤俭持家的传统,不会因为追求时尚而乱花钱。该家庭的开支重点是孩子的教育投入。
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范文3
那是一个有轻度智障的孩子,叫“奇奇”。来到我们班时已经九岁了。正常的孩子在这个年龄已经坐在小学的课堂上,可是因为他只有三四岁的智商,因此只能与比他小的孩子一起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那时,我班的孩子大都已经六岁,具有了一定判断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而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情感态度与认知水平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于这个新来的孩子,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奇奇与他们之间的不同,并且悄悄的议论:我们班来了一个“傻子”。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我告诉他们说:“奇奇是有轻度智障,可是,他也和我们小朋友们一样是一个让爸爸、妈妈和老师疼爱的孩子呀。我们应该像对待其他小朋友们一样对待奇奇。而且对他还要比对别的孩子多一些关心与爱护。”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似乎对奇奇不再有异样的眼光。而且,也习惯了和他在一起生活活动。但是,孩子们生活现象中的一些细节却引发了我的注意。
现象一:孩子们在玩转盘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有人用力地转动转盘,其他的人才能坐在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而飞舞。然而,当所有的幼儿都已经在转盘上玩耍过了,而转转盘的始终是奇奇一个人……
现象二:在小跑步练习时,奇奇的鞋子不小心掉了。由于他的动手能力很差,因此,穿了好半天也没有把鞋子穿好。这时,其他的孩子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引来了他们的一阵嘲笑:“太笨了,连鞋都穿不好!”“傻子就是笨哪!”……
这些现象的发生不得不让人思考:孩子的同情心哪儿去了?为什么他们在充分享受家庭呵护与社会关爱的同时,反倒失去对他人的爱心与关心?这是教育的失误吗?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心中有爱更重要的了,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孩子求知、求美的动力和源泉。看来,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应当成为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发生在奇奇和孩子们身上的一些事,我觉得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播撒爱的种子。如何去做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一,借助艺术作品和媒介引导孩子把爱向周围世界扩散。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和故事书,对于孩子的爱心培养来说,移情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比如奇奇的事情,就是一部很好的活教材,于是我把发生在奇奇和孩子们身上的事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以此来熏陶和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二,让孩子学会分享、与人交往不忘感恩。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养成与别人分享的习惯,如经常鼓励他把自己的食物、玩具分给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做可以慢慢削弱孩子的自私心理,使他在做事情的时候,在与同伙伴交往的时侯,不以“我”为中心。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真正的去爱别人。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大家分享,来培养感恩之心。
第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随时把握机会,让孩子帮助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街上遇到残疾人过马路,可以教育孩子在大人的协助下把残疾人送过去;平时鼓励他多帮助比他小的或是能力弱的孩子。通过这些事情,使孩子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心是大有裨益的。
第四,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事,随时对幼儿进行爱的教有。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孩子知道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可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同时通过与幼儿交流,使幼儿知道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如捐献骨髓、扶贫助学、无偿鲜血、领养孤儿等一系列的动人事迹,让幼儿知道,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拥有爱。
第五,注重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在家长园地上让父母利用身边的人,眼前的事儿适时、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如乘车时,可教孩子给老年人或比自己小的孩子让座;拾到东西时,一起寻找失主或交给警察叔叔;还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帮助残疾人或孤寡老人,献爱心支援贫困地区或灾区群众等);看到周围有困难的人,及时给予热情帮助……孩子的爱心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范文4
一、教会孩子说“请”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仁、义、礼、智、信”的教诲犹如一瓶陈年老酒,放置愈久,香醇愈远,在今天仍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土皇帝”“娇公主”,讲个性、耍脾气,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全凭自己的喜好情感,容易忽略周围人的感受,谦恭礼让的教育对他们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教会孩子尊重别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坚决纠正“我对他怎样,他应该对我怎样”的等价交换思想,教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从小培养孩子为人处事的能力、宽以待人的胸怀、知错就该的品质,树立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家长要有意识地灌输感恩、宽容、明辨是非的思想,播下一种思想,培养一种美德,从而收获一种命运。
二、引导孩子说“爱”
这里所说的“爱”,是一种内在情感的直接表露,是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人和物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感恩的直接体现。中国人生性含蓄、内敛,把荣辱不惊的平静心态作为自己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外面狂风暴雨,内心风平浪静。受此影响,我们的孩子也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感,对朝夕相处的亲人、培育自己的老师、和平共处的朋友,尽管内心感情如炽,却羞于启齿,不敢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淹没了真实,失去了自我。作为家长,要善于打破父母至上的尊严,主动创造机会,首先对孩子说“我爱你!”“我为你骄傲!”等,让孩子在爱的语言中感受到亲情的博大与无私,也敢敞开心扉,对自己心存感恩的人说一声:“我爱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肯定孩子的成长,因此,孩子性格外向,常常在我们为他做一些事情后,大声说道:“爸爸妈妈,你们真好!”“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甚至会用拥抱或亲吻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家庭的互助之爱与天伦之乐在那一刻融化了全家。
三、鼓励孩子说“不”
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范文5
据某报报道,最近在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二年级(5)班发生了一件稀奇事:全班42名学生各个都当上了班干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官衔”,其中中队长就有12名,负责收作业的小组长25名,还有专门负责关门的“门长”,负责关灯的“灯长”。
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二年级(5)班的班主任告诉记者,班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非常渴望在班里“掌权”,无论是中队长、班长,还是小队长、小组长、课代表或各类委员,甚至课外讨论的四人小组长等芝麻绿豆大的小“官”,都有学生愿意当。
据说,新的班干部制度实行以后,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可有关人士对于这种现象却表示忧虑:从小培养孩子的当官意识,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观点
关键是要做好引导工作
多数家长对这一做法持肯定态度。既是家长又是教育者的洪流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小孩成绩不是很好,但特别要强,自从如愿当上小队长后,尽管“官职”不大,但对自己的要求明显严格了,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
但在一片认同声中也有人提出异议。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认为,学校此举很有创意,锻炼学生能力非常好,但不应提倡“人人有官当”,这样做容易使学生从小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而且学生心知肚明“官职”肯定会有大小之分,会不自觉地产生等级观念,从而扭曲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不起平凡的工作岗位,不利于爱岗敬业意识的形成。
江苏省教育厅孙曙平处长说:“既然‘当官’不可避免,我们就要正面地、健康地教育孩子,为什么要当官,怎么样当官。”现代社会的“官”,需要服务社会的精神,需要淡化权力意识。瑞金北村小学二年级(5)班的做法,只要引导妥当,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服务精神”。为了节省资源,有学生专门负责关灯,为了班级的安全,有学生专门负责关门,这就是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陆志平处长认为,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人不一定都要当“官”,但每个人都应该有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培养孩子的“领导意识”,也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大局观念、宏观意识。它能使人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站得高、望得远”。
所以说,问题不在于学生当不当“官”,而a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当好“官”,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或是社会,怎样给学生灌输这种“领导意识”和“服务精神”才是关键。(光明日报)
激励孩子可有不同方式
一名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以“做官”来激励孩子的积极性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但是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产生倦怠心理。最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习惯了做“官”,一旦“下岗”,心里必然会有失落感。所以,激励孩子的积极性可以选择其他方式。
浙江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后顾平认为,班级可以多组织一些和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活动,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组织管理能力。另外,班干部选举可以先实行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一轮当选后,最后再进行一次民主评选,选出最适合的几个学生,组成班委会负责班级管理工作。这样一来,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当班委的体验,学生们会换位思考,更好地配合班委的工作。(现代快报)
“官衔制”不符合教育理念
不能否认,一定的“官衔”与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门长”负责关门,“灯长”要负责关灯。但笔者认为,北村小学这一做法的负面作用要远远大于正面作用。
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范文6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着眼于学习氛围营造的指导和设计
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学习的核心氛围。对校园学习氛围的营造,学校全体教师应担当起指导和设计的责任。这个指导和设计可以从构成氛围的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声像的宣扬和传导,二是情调的建立和深化。
宣传壁廊的布设、亭台的布局、阅读场所的设计等,都是景象的营建内容。在景象营建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分年级开辟栏目;要着力于有关知识信息的传递和好人好事信息的传递;要充分体现前沿性、典型性、启迪性和鼓励性。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整体的协调,充分发挥景象之间的互动和共振作用;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和校风。在学习氛围的景象营建中,我们要注重集体智慧的发挥,集思广益,体现全校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还要注意反馈,及时检测景象的气氛效果,创新景象的营建方式。
对阅读、实践(作业)、研究等活动,我们要是没有强烈的求知探索情趣、奋进向上的情怀,是不可想象的。氛围之所以会有渲染的作用,就是因为它能使人动情。所以,情调与景象,都是氛围营造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景象要通过情调才能发挥作用。在氛围营造的指导和设计中,对学习情调的渲染,首先体现在指导和设计者的情怀上,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上:一要设法加深师生感情、同学感情;二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集合个性组建共性,将一个个勤奋刻苦学习的气氛营造成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气氛,然后通过集体气氛的情调拉动个体上进;三要不断优化氛围的整体情调,防止少数人疲懒情调的扩散,及时制止或消除破坏良好学习气氛的行为。
景象和情调,相互作用。作为氛围营造的指导者和设计者,我们要重视和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寻觅众多鲜活的例子进行诠释和解读,从中悟到提高氛围营造效果的路径和方法。
二、伙伴圈的组建和讨论气氛的营造
一个人的日常状态可以分为与人相处的状态和独处的状态,从相处中增长见识,在独处中感悟新知。与人相处时,总会产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交流,从中获得知识和信息;在独处时,人或多或少会思考一些问题,产生新的体会或感悟。这都说明了伙伴圈这个小氛围的营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伙伴圈的组建的意义在于交流知识和信息,便于讨论问题,从而受到感染和激励,提高学习效率。
组建伙伴圈要注意几点:一要以感情为基础,最好是伙伴之间能实现性格互补。二要有辅导者和学习骨干。学习伙伴圈,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愿组成的联系比较紧密的学习小组。有个热心的有一定解惑能力的辅导员是很关键的。当然,这个辅导员不一定是专职的,可兼辅多个学习小组,也可让一些家长担当。三要有适当的规模。伙伴圈过大不便于交流和讨论,过小则交流的知识和信息量太少,一般以5~6人为宜。
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是研究式学习的一种常用方式。讨论气氛也是学习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学生进行讨论应着眼于讨论的方式,最基本的讨论方式有3个:一是解读式讨论,也可称为定义式讨论,其应用面很广,可用于词义、词句的解读,可用于数学应用题的解读,可用于解读新事物。我们要鼓励学生探讨多种表达方式,营造讨论的气氛,养成严谨的习惯。定义,既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定义不清,往往无法讨论或者只能是一种没有结果的争吵。解读式讨论,就是对事物意义的解读,只有读懂了其意义指向或内涵,才能理解和认识事物。这种讨论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二是评价式讨论,也称判断归纳式讨论。这种讨论,可以培养孩子的批判精神和评价能力。评价式讨论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可以是对校内外的人和事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书本的人和事的评价。学习的引领者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典型性、综合性和启迪性较强的讨论活动,鼓励伙伴圈的成员一起讨论;关注和提醒孩子,不要把评价式讨论异化为说别人的坏话或诋毁别人的行为;培养孩子客观公正的评价思维。三是逆向式讨论,也叫反诘式讨论。这种方式的讨论,往往是先怀疑或否定原命题,然后证明这是个伪命题或真命题,重新定义原命题。逆向式讨论,可以培养孩子的换位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在逆向式讨论中,我们可以从设问、反问入手,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我们可先鼓励孩子献计献策,然后点评、比较,反复进行。如果孩子的判断成立,新办法更好,新方案更完善,新途径更可行,那么,引领者就要在点评中肯定;反之,就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或进行分析、比较,让孩子自己评。在逆向式讨论中,引领者要注意提醒孩子服从真理,以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无论是上述的3种讨论方式还是其他讨论方式,我们都应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营造讨论的氛围,争取达到较满意的讨论效果。
三、适时到位的解惑及其方式的多样化
解惑也是学习氛围的组成部分,在某些情形下还是氛围的关键部分。“惑”的本义是“不明白”,由“不明白”而延伸为“不相信”,进而派生出“迷乱”“蒙骗”等义项。在学习氛围中,如果没有解惑的功能和角色,这个学习氛围就谈不上是良好的。解惑就是把人不明白的东西解释清楚,让人明白。所以,在一个学习氛围中,有了解惑的功能和角色,才能促使孩子学习,而这才是个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