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范文1

关键词:逻辑性;思想政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42-1

中学政治课堂如何更加有效?如何使每节课都能使学生有所收益?在教学中,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关注于导入、情境创设、设问、素材资源、多媒体手段、师生互动等方面,希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喜欢,有创新。所有这些努力使得今天的政治教学逐渐走入学生心中。

第一,教学设计是否合乎逻辑。

现行教材淡化了学科的逻辑结构,更加突出政治课的生活逻辑,让思想政治课更加贴近生活,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抛弃学科逻辑。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学科概念和概念间关系,心中有主线,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运用自如,才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核。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个点,而应该是一条条逻辑主线贯穿起来的知识树;知识不是教师给予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所以教学设计的重点不是让学生知道、掌握多少学科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每一次学习都是学生知识不断重构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完整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知识,掌握了相应的能力,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去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如在《税收及其种类》的教学设计中,如果将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相结合,以生活逻辑为起点,以学科逻辑的完整建构为终点。用“你纳过税吗?”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找到学生的困惑点,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学科逻辑如下图:

通过图表分析和问题链推进教学,问题链指向明确,逻辑构成清晰,课堂节奏感强,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通过教学内容逻辑性的解构、现象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静下来去思考一些未曾深入思考过的问题,引导他们真正地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而这种思考和认识如果能在一堂堂课中叠加和推进,或许今天无法看到成效,但一定会产生延时效应,对学生的品格的形成和人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第二,问题链的设计是否合乎逻辑。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政治课堂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所以在创设“问题链”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按照学生探究思维的逻辑顺序出发,注重核心知识的逻辑呈现,创设一系列探究式问题体系,使学生能拾阶而上。在这个过程中,前面问题所得的知识和经验应该能为后继问题的解决,指引出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来。

用问题链教学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教师设计的问题链应由简单至复杂,将学生由线性思维推向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起到恰到好处的课堂组织与推进作用。而要使设计的问题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必须注意:①无思维容量和一定难度的,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回答出的问题意义不大。②答案是既定的,太过狭隘的问题意义不大。③同一能力梯度上的,超出了强化必要的问题意义也不大。问题链的设计必须切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心理状态,始终处于“跃跃欲试”的时候,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自己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

第三,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否合乎逻辑。

良好的思维品质应该是一种“淘金式”的思维,它强调知识的互动,强调学生与教师思想的对话,强调思维推理的逻辑性。它要求学习者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鉴别,对知识的把握更深刻,这一思维过程或许艰辛、痛苦,但也会为学习者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因为学习者通过自己理解和评估从不同观点中选择出来的,是自己的思想,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种成就感,将成为他们继续思考的动力。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单向思维发展到多向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遵循思维培养的特有规律,以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为依托,有意识地将这一思维方式运用于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创造的思想品质。例如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一课中。教师给出这样一个结论: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得以解决。

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学生需要提出以下问题:

结论真实吗?――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否快速发展?需要提供哪些资料来支持你的结论?到哪里查找资料?

GDP的增速提高的原因是什么?能够完全说明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吗?

产业转移――GDP量的发展不等同于质的发展,产业转移带来西部经济发展,就业率提升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西部环境的破坏,这一问题不解决的话,还是会影响民族关系。

接下来,我们还要思考推理合乎逻辑吗?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范文2

一、善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如何在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思维深刻性的另一方面,也可在多项选择题的解答中体现出来,高考第二大题单项与多项选择混和,其目的是增加试题难度,降低随机猜测得分率。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经常有意识地漏选选项,有利于帮助学生分析复杂的比较隐蔽的或带假象的选项,能去伪存真,正确选择,以达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之目的。

二、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逻辑思维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令人无懈可击。解题时,运用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奇妙效果。

三、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高考试题大多是灵活性很强的题目,只有善于应变,触类旁通,方能越关夺隘,攻克难题。

四、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的其它品质高度发展的结果,它表现在能迅速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高考化学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全面扎实地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取头脑中贮存的有关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思维的敏捷性还表现在善于抓住时机,加快对信息的吸收、筛选和运用。巧用守恒(如质量守恒、体积守恒、浓度守恒、电荷守恒等)出奇制胜,是提高解题速度的重要捷径。教师日常教学中必须定时定量训练,并鼓励学生解题时敢于打破常规,锐意创新,使学生在多变、多解、多思中把握问题的本质,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五、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可以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有利于培养并选拔创造型人才。在复习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现场自学”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计算题教学中若把计算为主,推理为辅、转化为推理为主、计算为辅,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如果在解题中多留神各种解法,多启发诱导,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简捷明快的解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思维是一种特点的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将数学形象化。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应用数学逻辑思维,进行空间想象,从而归纳、总结、推理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教育培养工作呢?

一、开展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思维情景,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例如在小学一年级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难以理解,而如果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际的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及球体,那么学生通过实际的演示,让学生进行看图形图案或根据记忆进行摆图案等,这样就可以培B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多向性,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数形结合,深化学生的思维深度

数学有着抽象性的一面,仅仅从概念及具体含义的讲解上面学习数学很难被小学生所理解和接收。而数形结合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形象的图案很容易快速而直观的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公式时,如果死记硬背公式很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通过数形结合,就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了解周长公式的来由,学生在进行解题过程中也可以边画图边求解,根据学生自己的思维喜好来选择计算方法。

三、注重语言表达,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要想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等数学能力,不可缺少的是语言表达的清晰、逻辑。如果语言表述不清,表明学生在思维上没有完全掌握数学知识和理论及思维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述的条理性、准确性和严密性,从而实现教学思维的目的。在具体的解题上让学生说出具体的解题过程、计算过程及分析过程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让思维更加清晰、明确,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春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6(Z1).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范文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 注重习题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化学的必备素质。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集中表现为进行思维活动时能抓住其本质和规律,深入思考问题,进而圆满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关于喷泉实验的习题,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1直接给学生原喷泉实验装置,让学生思考如何引发。这是比较简单的考查,只能检查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识记情况;2对喷泉装置进行改造,去除胶头滴管,让学生思考如何引发喷泉实验。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实验原理,还要知道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还要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3变换进行喷泉实验的气体,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气体可以进行喷泉实验 , 如换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否进行喷泉实验,如何进行,等等。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思考难免不够全面甚至出错,笔者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答案。在一错一对之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 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以便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高中阶段,有很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机会。比如:学生对于硫酸的学习是分时段完成的,先熟悉稀硫酸、然后了解浓硫酸。笔者在学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后,用这样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这个问题的答案所涉及到的知识包含浓硫酸、稀硫酸的所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所以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思维发散开去,不仅要能回忆起相关知识,还要能够把思维集中起来,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很难一下子得到比较完整的答案。笔者让学生一一进行补充,把他们的答案集中起来就相对完整了,学生实在想不到时,教师就进行引导,最终攻克难题,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训练。

    3. 注重实验设计改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运用创造性思维,才能推动知识发展。从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中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最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诚然,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但并没有“超纲”,而是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不需要花大力气、耗费过多时间去补充“超纲内容”,只要在平时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思维的独创性,就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4. 注重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逻辑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无懈可击。教学时,笔者注重逆向性思维训练,以此为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重要途径。

    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例如对于原电池的教学,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知识教学的重点,我们往往借助于铜锌原电池来分析得到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一份电解质溶液;(2)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构成闭合回路;(3)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间存在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我们要借助于这个内容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可以在知识讲授完毕,给学生一个能够用来构建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然后让学生构建出一个原电池。借助于这种逆向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范文5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非常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知识网络的构建,建立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加强学科内各知识的综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以后高中、大学,甚至终身的学习都有非常大的用处。但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不善于在学习中构建知识网络,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运用得更少。而实际上,在初中阶段,特别在九年级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必要的。本文就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为例,从两方面探讨知识网络的构建逻辑。

1.根据知识的逻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课本的知识很多是有逻辑关系的,但是为了更好地介绍知识点,课本编排把这些知识点分成了一课时、一框题或一目题的内容来讲解,从而把内在的逻辑关系隐藏起来了,而学生在刚接触时很难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时,学生初学政治常识,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再加上课本的知识点较细,陌生的概念又多,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不明就里。这一课的内容在整本书中却起着统领的作用,所以学好这一课非常重要。此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我让学生根据我国的成就和差距两方面着手,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如下:

在学习了后面的知识后,再让学生从基本国情和具体国情两个角度出发,总结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这样学生找到了书本知识的脉络,弄清了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达到了融会贯通。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将相关的知识补充进这个知识网络里,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学习效果良好。

2.根据知识的认识逻辑思维过程构建知识网络。思想品德课程介绍知识点都是根据学生认识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方面来讲解。因此,在讲解很多知识点时,都可以从这种认识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来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的内容。例如,在讲授三大基本国策的时候,我对第一框题“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就让学生从“是什么”(对外开放的内涵)、“为什么”(为什么要对外开放)、“怎么样”(如何对外开放)这三大方面去思考和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再举一反三,如“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点,更应该从这三方面去和学生一起分析。如在讲授“投身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课时,学生普遍对这一课的内容感觉陌生、抽象,于是我让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去分析课本的这两个框题。首先“是什么”:先进文化的含义是什么?内容包括什么?根本任务是什么?第二“为什么”: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为什么要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第三“怎么样”:如何建设先进文化?我们日常生活需要什么行动?

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分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对该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理解,抓住了主干知识,然后在这个知识框架下再和学生一起分析更细的知识点。这样,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根据主干知识,从知识网络中提取相关知识点,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直觉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54-03

数学作为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著称。由于数学抽象的特点,思维的培养对数学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从思维方式上看,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只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直觉思维是对思维的对象全方位整体的考察,它需要调动思维者所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猜想与假设做出敏锐而迅速的判断,它不是一步步的分析推理,而是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要求在瞬间快速对空间结构关系作出判断,利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很短暂,它需要的是直接领悟、反应灵敏,其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当然,直觉思维的判断结果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其原因在于加工组块工程及其连接上的模糊性。但是,直觉思维提供了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其豁然开昂的可能性。直觉思维的或然性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契机,为创造力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因此,直觉思维具有快速性、跳跃性、坚信性、或然性,它在数学解题应用中具有潜逻辑性、整体性、随机性及创造性的特点。

正如伊思˙斯图尔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数学的全部力量就在于直觉和严格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灵感的逻辑。”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灵感的逻辑的完美结合,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学教育者应该努力的方向。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话题。本文讨论了在数学课堂中培养直觉思维的途径。

一、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积累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快速跳跃性的数学直觉思维有时候需要激发,需要启示,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猜想,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有效地建立起坚实的知识基础与活跃的数学直觉思维。传统教学中僵化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新一代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的责任已经刻不容缓了。“没有任何一个创新能离开直觉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1. 利用科学的猜想,发展学生数学直觉思维

猜想对于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猜想本身就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又为直觉思维所牵引,归于试验验证。而数学猜想则是指人们依据某些已知的数学事实和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做出一种似真的判断,其本身要遵循科学性和推测性。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往往先要对结果和解题作出猜测或估计,这就是数学直觉思维过程。教师可以在此环节中,对知识结构深加工,对自己的言语进行规范,如可以使用“请你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此题可不可以有其它的解决方法?”“若改变其中……条件为……又会得到什么结论”,等等。通过这样的语言,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猜想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进而培养数学直觉思维。

2. 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发展数学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并不能全部靠机遇,知觉的产生具有偶然性,但它并不是凭空猜想,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在进行较大的思维组块时,具有娴熟的数学的基本定理、基本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师能在一看到问题时,就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该问题的大致框架、大体思路。在教师的头脑中,贮存着比一般人更多的知识组块、数学模型和直观表象。因此,在解答问题时,快速跳跃性的直觉思维才会应运而生,灵感的突现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基本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解题技巧,而这些技巧的产生源于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本心理字典,记录着各种模型,各种定理,各种技巧。教师在此处的作用就是丰富学生心中的心理字典。学生的心理字典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积累,数学直觉思维才会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

3. 鼓励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发展数学直觉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创造发明过程中,问题往往比答案更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起点。为此,如何设计教学课题、教学步骤显得尤为重要。一味的、僵硬的刻板教学模式,只会阻碍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开放型”课堂教学已经刻不容缓。开放型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思维发散,大胆发问。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模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进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手段出发,创设新情境,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教学手段可以多样化。例如:模型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其中模型重在几何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与探索问题。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主动学习的能力,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从而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直觉思维。

二、深化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能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个体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从而成为发展智力、培养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关键。深化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有助于对数学本质概念的认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是数学中比较常用的三种思想方法。本文从这三种思想方法入手,探究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1. 从数形结合思想入手,大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行缺数时难入微。”通过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由行思数,由数思行,数形结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数形结合是数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能加强对数学的直观认识。以数到行,以行论数,以行到数,以数论行,数形结合,相互转化,相互贯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使学生养成善于把数与形结合在一起考虑的好习惯。既注重几何意义,又注重数量关系,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进而加快直觉思维的培养。重视数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和应用,已形成并丰富数学知识组块。

2. 从化归思想入手,大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

化归是转化和归结的简称,其基本思想是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将待解决的问题A,通过某种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个问题B,而问题B是相对较易解决或已有固定解决程序的问题,且通过对问题B的解决可得到原问题A的解答。化归是在直觉思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同时它又为直觉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途径。直觉思维是在大量的资料、知识体系下形成的对问题的快速理解与领悟。而数学化归思想将增加学生在问题反应角度、反应速度上的多维化与立体化,提高直觉思维反应速度。化归思想在数学上应用广泛,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对命题所做的巧妙选择,中国古代数学巨著《九章算术》中的数学模型,笛卡尔创立的解析几何等,都是最有力的佐证。因此,加强学生化归思想的培养,有利于使他们更熟悉数学基本概念,数学模型,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增强解题能力,最终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3. 从抽象思想入手,大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

数学科学是以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抽象为基础的科学,数学一切理论都离不开抽象思维活动。抽象思维作为数学学习与研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正以其独特性引导着人们对数学的探索。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宽视野,透过表面来看待本质问题,它是一种整体性思想,是舍弃个别部分,从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的思想。数学直觉思维的一个特点就是整体性较强。因此,抽象思维对于数学直觉思维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抽象思维的应用在几何上更为广泛,如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正是瑞士科学家欧拉通过抽象思维成功解决的。

直觉思维的培养对于数学的感知、理解具有重要影响,它影响着数学解题的速度、技巧以及创造性思路。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而且要加强直觉思维的培养。只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才能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直觉思维的重要性,才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觉地重视数学直觉思维,才能有助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云章,马复.数学的直觉和发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