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范文1
一、重培养,求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要把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目标,我们授课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只完成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注重三个维度的结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体现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及培养能力的统一。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发展的眼光。比如:小学一年级便有图画应用题,一种是减法应用题,一种是加法应用题。就减法应用题而言,如果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加法来计算,我们教师是不应给予否定的,因为这类应用题与高年级的方程恰恰是吻合的。如果轻易地否定,无疑会挫伤孩子探究的积极性。要适当引导,从生活经验入手,肯定学生顺势思维的方法,同时引导到减法的思维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从长远目标看,在数学思维的角度上,学生恰恰拥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这种潜意识的方程解法教师是不易盲目扼杀的,也就是说教师要统观小学的数学体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往往来源于生活,是典型的形象思维,从发展的横向看更是应该保护的。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看,都要具有发展的眼光,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登高方能望远。
二、重参与,求创新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是触类旁通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数学不仅仅是象牙塔中的学问,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情境,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典型化,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触动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如何使学生主体发展上,在数学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参与的机会,有良好的民主气氛,多鼓励少批评,树立学生信心,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能就情境而提出自己要问的数学问题。教师适时地引导让学生的问题合理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动手操作的由学生自己参与操作而得出结论。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而不是教师强加于他们的。当然学生探索中发现的错误,教师要引起重视,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我们曾经的教法研究就应转变到学法研究上。学生只有学会了学习,才会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将自己的个性显现出来。从数学的角度说,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创新从何谈起呢?条条大路通罗马,目标只有一个,但能向目标的路途可以有多条。数学答案往往是唯一的,但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研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突出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与学生一起认真而小心地求证。不要完全追求答案的完美,关键在于学生探索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学生能够在学习情境中积极研究,使过程尽量充实,即使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也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数学学习实践。
三、重思维,讲合作
笔者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饱受批判的题海战术,从思维的角度上说,无非是以重复的过程,让学生重复解题的思维过程,使思维在反复中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只是这种方法过于机械化、形式化。且称为“海”,明显是用之偏颇,过犹不及。应当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讲一步计算的除法应用题时,就应让学生说列式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让求份数和每份数应该用除法计算,在学生的头脑中有抽象的印象。从而能更进一步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由求份数演变而来的,能够举一反三。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实际过程,看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是否思维,思维的路数。交流合作往往会有所发明创造,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充分体现生与生、师与生多向交流,虽然主张合作但必须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之后再合作,让合作交流有目的性,通过同学之间讨论,做到资源共享,培养合作精神。
四、重兴趣,讲探究
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范文2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已念了七、八年书,阅读似乎不成问题,其实不然。初三学生只可以说能读书,还远远达不到会读书。因为化学学科一是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二是还有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因为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重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如初三课本绪言中属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共有110个字,约占3%,这堂课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观察实验,共同得出两种变化的不同,推广到两种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画线标记下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做,学生可集中精力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这比教师按照课本摘要板书,然后要求学生记下来效果会更好些。
二、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 ,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如先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眼),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带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产生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1-2人一套仪器最好)让学生独立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好形式。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操作规范化。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这是受益终身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范文3
关键词:数学思想;高中数学;建议
一、将数学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运用数学思想进行高中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数学与哲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重大的数学思想一般是哲学思想在数量方面的反映。例如三角函数的思想将数学从孤立静止的研究变化为对运动关系的数、形研究,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树立唯物的、辩证的世界观。
第二,运用数学思想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学生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失败,不断地挑战,才能解决难题获得最终的解答。学生的积极创新、不断探索的过程恰恰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三,运用数学数学思想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观。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上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例如在研究数列排列的规律时,在研究立体几何角与线、线与空间的关系时,都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对数字和数字之间、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逻辑分析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具备知识性,而且还具备艺术性。数学学科最大的美体现在其简洁、科学、理性的美学思想上,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受其影响,潜移默化地使自身的审美观得以建立。
二、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建议
(一)将数学思想渗透到教学目标的制定中
教学目标制定方案正确与否、具体与否将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时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其中,数学思想应当与教学大纲相匹配,教师应该清晰透彻地了解课本中哪些内容可以运用数学思想,各种数学思想对学生提出怎样的要求,在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教学后能达到怎样的成效。通过透彻挖掘课本的内涵,明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数学思想的教学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教学之中。例如: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例,初中的数学教学,为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在高中阶段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首先通过函数数列的学习让学生对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有初步的概念,在学习解析几何时要求学生了解数与形相互转换规律,尝试着用这一思路进行解题,在后期立体几何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运用这一数学思路,拓展解题思维,达到应用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将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
数学知识的教学,主要包括概念如何形成、结论如何推导、问题如何发现、方法如何总结、规律怎样产生这一系列的过程。数学方法常常隐藏于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把握机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在对某些数学概念进行介绍时,按照书本上的定义一带而过,学生常常难以运用抽象思维,理解概念背后的深层含义。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该促进学生领会概念形成的原因,概念中包含的思想,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水平。在数学定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进行推导。例如,类比思想是众多数学思想之一,它通过观察已知事物的相似点,去猜想其背后代表的规律。高中数学中许多的公式定律都是在类比思想的指导下推理得出的。
(三)将数学思想运用到重难点教育中
例如:已知三个方程,x2+4ax-4a+3=0,x2+(a-1)x+a2=0,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如果按照常规的解题模式,就需要分别判定三个判别式的具体情况,分六组每组三个进行讨论,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容易产生错误。面对这一难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进行解题,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这一问题,x2+4ax-4a+3=0,x2+(a-1)x+a2=0,x2+2ax-2a=0这三个方程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的反向思维即为;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那么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原有的六组判别式简化为唯一的一组,即:
16a2-4(-4a+3)
a-12-4a2
4a2+8a
由此,不难确定,当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时,a的范围在-32
(四)将数学思想运用到总结复习中
每一堂课,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是在为知识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学生在每日的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较为零散,即使是学过的知识也很难在需要的时候正确使用,这主要还是由于知识系统建立不完善造成的,而通过在复习和小结课程时运用数学思想,就能够挖掘教材章节与章节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复习和小结课是锻炼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最好时机。
例如,在对三角函数的运算公式进行总结时,教师可以将方程与函数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融入与总结课堂中,通过归纳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α-β)Sin(α+β)Sin2α
Cos(α-β)Cos(α+β)Cos2α
Tan(α-β)Tan(α+β)Tan2α
三、总结语:
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着重知识、轻思想的情况,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从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观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将数学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达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静.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时代教育,2013(02).
[2]龚继辉.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数学思想的渗透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08).
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范文4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事实上,学生学会物理,到自己会用物理差距还非常大。从我多年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已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满堂灌”教学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
在跨越初高中“台阶”的过程中,有的人越往上攀登越感吃力,不乏落伍者。而落伍者中,有不少是女生。理科是女生弱项的舆论和事例常压得女生不敢放胆去学习物理,造成心理负担,使学习信心不足。例如近几年各省高考实行“3+X”以来,其中“X”科选读物理的女生较少,在理科重点班的女生则更少。女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明显低于男生,学习的劲头也不如男生,对自己不敢高要求,做题时,也不够男生灵活。在大部分人认为女生学习物理至少在某方面比男生困难的情况下,女生的心理压力实在不小。科学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在高中偏向逻辑推理的学习中,女生喜欢记忆的方法已不适用了,从而在成绩上出现退步现象,但特色的差异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开始的适应程度的不同,使有的女生心理上产生障碍,缺乏信心,畏缩不前。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介绍一些打破心理障碍的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束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给他们开阔眼界的机会。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兴趣萌发出来了,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其次,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在物理研究、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的新课改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加重了,高中物理更抽象,而学生的自我意识又增强了,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演示实验可以使他们“眼见为实”,学生实验更使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课外小实验又有趣,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可见,实验确实是受学生欢迎的,良好的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可以给学生亲切感,消除对物理学的畏难情绪。
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引导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初等数学的教育实践中,需要着重通过找寻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集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为未来中高等数学的教授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论断一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因而,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采取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疑问点和兴趣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创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一、教学应立足于大纲和教材
在教学指导中,教师首先应该立足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清楚把握教学的基本方向,深入了解教学的基本目的和培养思路。
由教育部修订的教学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目的中,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三方面提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指明了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性,使教学目的更为完整、全面,更好地体现了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另外,大纲还就教学目的的每一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学生应获得的基础知识的范围,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标准提出具体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不仅是课程内容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教师完善自身素养的读本。现在通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的反复推敲考究的一套权威教材,因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作用,成为了教学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详细剖析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心里特点,详细制定教学计划,并对教学进度进行实时跟踪考察,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消化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在使用教材上,一定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过度依赖教材,教学内容死板,完全照搬照抄课本上的内容,教学没有创新性和灵活性,这样不但降低教学质量,还会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二是过分脱离教材,为了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创新,大量搜集各种素材,大规模的修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这样会使得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加重,而且还可能使得学生因为知识太过杂乱而“吃不消”。
因而作为小学基础课程的教师,更应该意识到教材的重要性,认真解读教材,精准地把握知识脉络,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形象思维
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诱导和引发,由于小学教学对象一般为7周岁至13周岁的青少年,其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引导,加强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动静结合,从而从感官上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不可少一样。”脑科学研究表明,视觉神经的发展,是从简单的、复杂的和超复杂的这样一种层次加工的顺序进行的,加工不断提取形状的精细特征。这就说: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对所接触的新知识有最初的了解,才能对新知进行学习、判断、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利用观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比较持久的知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在数学几何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通过结合实际物件配合讲解,再通过抛开实体单纯利用语言描述为学生呈现想象中的虚拟立体空间,这样通过从现实物品抽象出来的立体想象,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架构能力,从而为几何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基础。
同时,在国家心的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在安排数学的教学内容时,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只有在观察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中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地通过观察提高知识补充的能力,从而学习好数学。
三、培养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际上是一门应用学科的基础课程,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只有能够为实际生活提供解决方法和手段的数学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
近几年,已经有多位教育专家和学者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提出,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中心是策略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即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比较信息——做出决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于知识融会贯通,完善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解决问题策略的产生,必须以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想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过程为载体。这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启发下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独立进行转化,在获得对具体图形转化方法清晰认识的同时,感受转化的价值。在解题后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应用策略的过程,并对采用的策略进行分析、提炼、整合,能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对策略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维能力 智能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培养计算能力,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这说明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呢?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以下几点认识,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概念理解素质教育
根据近代一些教育家的看法,概括地说:“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灵活的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各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全方位地说,素质教育具有六个特征:强制性、平等性、全面性、社会性、未来性、创造性。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达到以下素质标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素质教育本身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高水平的,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教师应该具有崇高的献身科学精神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一切科学技术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要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没有一种献身科学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甘做“蜡烛”甘为“人梯”能用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给人光明,助人攀登,引导青少年走向未来,使之成为“四有”新人,合格的接班人,
2.数学教师应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文化修养
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但要有培养下一代的强烈责任感,将毕生精力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强决心,更应有系统的数学专业知识、有努力学习钻研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和积极实践的顽强意志。因为无“能”的教师决不可能带出有“能”的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对自己所教的知识必须融汇贯通,得心应手,同时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数学教师只精通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的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开阔视野、勇于创新不断改革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要求,才能不断地给学生注入新的“营养”,使其素质不断提高。
3.数学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与实验操作技能
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主要在于教师是否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实验操作技能。这种能力要求教师:首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种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板书、板图和动手操作几个方面。数学教师必须学会普通话、语言必须条理清晰,有启发性、引人人胜。教师的板书、板图必须条理清楚、脉络准确分明,规范精炼。其次,数学教师还应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即具有一定的实现教学素质,这种素质包括实验技能方面的素质和实验教学方面的素质,二者缺一不可。
三、选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智能素质
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含义以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仅有一定的了解是不行的,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还需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能逐步学会并正确掌握概念,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去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推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首先,应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注意训练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次最重要的还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训练方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通过“师生谈话”“设问”展开学生思维
谈话法是课堂上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当中与学生的谈话要能启发学生思维使教与学的双方以谈话的形式进行思维的交锋,这样的谈话才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课堂上应给学生多的发言机会,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说话的机会,不仅使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是同问题相伴随的,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靠教师按认知顺序设计的问题逐步形成。课堂上的提问必须目的鲜明,要求明确,富有启发性,以促进学生思维为目的,一般应在知识关键处设问,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在探求规律中设问,实际教学中三种设问方法要交替使用。例如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10.25÷125后过渡到计算10.25;12.5,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
①今天学的小数除法与以前学的小数除法不同点在哪里?(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
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还没学过,你能把它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吗?(在关键处设问)
③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变成整数,被除数不变,能不能得到原来的商?为什么?(在探求规律寻求算法上设问) 总之,各类提问都必须贯穿“诱发思维,诱导思维”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说出思维的结果,还要求学生讲述思维的过程,通过合理的设问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