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范文1

[关键词]数学;活动;学习;策略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和严谨性,容易导致学生单纯地听讲、模仿、记忆、练习。如何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实现从单一枯燥的计算、做题,变为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已是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交流问题、认识世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数学调查

数学调查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做出决策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利息》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到附近银行调查本地区有关存储方面的信息,了解存款的意义,什么叫本金、利息,存款有哪几种方式,利率分别是多少等,记录的方式可以是银行的存款单据或工作人员的录音、记录的文本、资料等。调查以后,课堂上我再因势利导,实现信息的多方交换、碰撞,从而深化学生对利息的全面理解。

二、数学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把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自玩、亲自做中学习、反思、内化。例如《左右》教学片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站,举右手。师: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学生可能会判断错误)师:老师的右手在这边,而你的右手在那边,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有感而发:老师的右手和我们的右手是相反的,老师转过去,或者我们转过去,举的手就一样了。我们面对面站的,因为方向相反,所以举的右手刚好相反。师:我们上下楼梯要靠自己的哪边走?生:右边。师:是靠谁的右边?(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们看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意见不统一)(课件出示主题图右边的一半)师: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没关系,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举起你的右手来,假设你就是图中的同学,想想他们是靠右边走的吗?生:是!(再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左边的一半)师:同学们举起右手来,转过身去,想想这些同学也是靠右边走的吗?生:是的,他们也是靠右边走的。(老师再次用课件完整地把整幅图呈现出来)师:那么现在你认为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有位学生说:他们都是右手靠着楼梯的,他们是面对面的,虽然方向不一样,但都是靠右走的。全班同学都不由自主地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鼓掌……

三、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着眼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不是机械的套路,而是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它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空间和平台;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合作精神、崇尚真理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旅游费用》时,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解答单个生活问题的能力、比较两个事物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心智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诸方面的影响,缺乏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意识,对生活中的问题不能主动与数学对接,更不能主动选择较好的实施方案。因此,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了交流的空间,让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他们最后准确地找到了最佳方案。教学片断如下:

师:(课件出示)长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A:景园一日游,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B:景园一日游,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看到两种优惠方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A方案对小孩比较优惠,B方案对大人比较优惠。

师:现在有两个旅游团来旅游,第一个旅游团4个大人,1个小孩,第二个旅游团2大人,4小孩。他们该怎样买票省钱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能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A:160×4+40=680(元) B:4+1=5(人),100×5=500(元),因为680元>500元,所以第一个旅游团应选择B方案买票省钱。

生2:A:160×2+40×4=480(元) B:2+4=6(人),100×6=600(元),因为480元>600元,所以第二个旅游团应选择A 方案买票省钱。

师:如果改为1个大人4个小孩,我们又应选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选A方案。

生2:小孩多时,选择A方案优惠;大人多时,选择B方案优惠。

师:大家不仅通过计算、比较、选择,为旅游团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判断,还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发现了其中的规律,真了不起!不过,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同样是来旅游的人,为什么选择的方案却不同呢?

生1:因为两旅游团中大人和小孩人数不同。

生2:因为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计算。

师:如果去6个大人和3个孩子,他们又该怎样买票省钱呢?请动笔算一算吧。

生1:A:160×6+40×3=1080(元) B:6+3=9(人),100×9=900(元),因为1080元>900元,所以第二个旅游团应选择B 方案买票省钱。

生2:我有一种方法。我是大人买团体票,小孩买小孩每位40元的票,即100×6+40×3=720(元)。我这样算比刚才的A、B两种方案都省钱。

师:他的方法非常好。刚才我们只考虑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案,而没有考虑两种方案同时使用,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对我们更适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还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方案。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运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发现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最佳的方法来解决。

对于A、B两种方案交叉使用的情形,教学参考中不作要求。课前我打算不讲,主要是担心学生掌握的方法多,不好消化,但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却又把这个问题给挖了出来。出乎意料的是,这个问题在课堂上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既关注了优秀生的发展,又拓展了其他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除了以上方式,还有数学制作及实验、数学竞赛实践活动、实际测量实践活动等,本文中不再一一赘述。

参考文献:

[1]《活动学习教学策略》.潘洪建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范文2

关键词:理智 理性 数学教育 语文教育

梁漱溟先生认为古人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古代生活重心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养成了理性的思维模式,而理智不足;在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上也有一定的“承袭”古人的意味。但小学数学教育是一门理智的学科,它是理智教育的起点,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后期高等理智学科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小学数学要抓好理智教育。[1]

一、何谓理智与理性

生物的进化,与其生活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依靠自身本能就足够生活,是最低层次的生活方法的运用者;本能不足够使其生活下去,就得依赖于后天的学习,这种生活便是理智的生活;当人类在理智生活的进程中,他在满足了基本层次的生存需求后, 便会产生高层次的情感需求,这便有了理性。因此,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是有心思作用的。理智和理性为心思作用的两面:知的一面为理智,情的一面为理性。[2]

二、理性教育与理智教育之别

1.小学语文教育:理性教育之起点

人之出生,到受教育之前,是依本能而生活,是最低层次的生活;而后随着年龄增长,本能已不足以使其生活,于是小孩被父母送到了学校学习。所以如何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成为了小学教育的起点。而语言的最原始的功能便是沟通与记录,因此语文教育必然深深的烙上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烙印。传统文化是真善美的积累,而不会仅仅是历史性的的记录,它必然包含着“理性”。此外,在入学之前,父母们已经向小孩灌输“是非善恶”观念。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必然是关于理性教育的一门学科。

从课程体系设置来说,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标,“识字”与“知理”。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生活的倚仗,因此小学语文教育首先教会学生识字,在此基础上,才试图让学生“明理”。种种语文课外读物为了就是让学生长出理性: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3]

在思维模式上,小学语文教育也是以人具有记忆性和社会性为基点,利用记忆的天性,让学生记住书本内容,而让社会生活对小学生进行再教育,使其在生活中理解他在课本里记忆的真善美。

2.小学数学教育:理智教育之起点

小学数学却完全不同于语文教育,它的教育是单刀直入式,而无生活的铺垫,因其离小学生生活还是比较远的一门学科。 它要求学生一开始死记数字,硬背乘法口诀表。老师无法解释为什么“一竖”这个符号就是1,学生也无法理解,这在生活上无原形,因此这门学科一开始对学生而言完全就是一门陌生的全新的学科。它所教会学生的是不带情感因素的一些客观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无国度限制,帮助学生为了生活而生活,让其不致与缺乏基本的客观生活技能而被社会淘汰。与之相反,语文教育教会学生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活的更好。因此,小学数学教育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它是理智教育的起点也是理智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4]

三、小学数学教育误区:理性式授课方式

“读书明理”,光明“理性”是不够的,还得有“理智”。“理智”是我们的短处,但是很多老师在作为理智教育起点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却往往采用记忆与背诵式的方法教学,认为学生最能接受的授课方式便是记忆,在认识数字后,便进行加减运算教育,在加减教育阶段还可以运用生活道具来形象化数学教育;但到了乘除,老师们便比较难使其形象化了,大部分老师采用乘法口诀表方式进行乘法教育,然后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除法教育。一环都没理解透,下一环又铺面而来。所以很多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教育后,面对混合运算、应用题、几何等内容时显得无可奈何,“实在太难”。[5]

“理性”式的教学方式,虽一时能让具有记忆能力强的特点的小学生们获得好成绩,但是却把其“理智”的思维能力扼杀在了摇篮,不利于学生的长远教育。数学只是基础,提供一种思维模式,后期高等教育的物理、化学教育必须建立在理智思维的基础上,因此把好“理智教育”这一关关键在于小学数学教育。[6]

如何走出教学误区,培养学生的“理智”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有两个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1.理性的描述现象,理智地阐述原理

既然小学数学需要抽象能力,而小学生又不擅长抽象只擅长于接受与理解贴近生活的事物,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以贴近生活实例的方法描述现象,然后从中归纳数学原理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门理智的、需要抽象能力的课程,最忌讳“纸上谈兵”。所以小学数学教育的最好方式还是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自理解数学的原理。

“理智”教育从小抓起,小学数学教育作为“理智”教育的入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孩子的理智之门开启,是每个数学老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李志红.全球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特质和目标[J].淄博师专学报,2006(04)

[3]王维花、王永红.对小学数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程教法.2002(07)

[4]黄峰.农村小学教育软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

引 言

如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有一段时间了,而“以学生发展为动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已经在部分教师脑海中得到逐步的确立与巩固,众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健全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基础环节,一直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中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并进一步实现教学创新是当前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新课程教学教学中,其重点就是通过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从整体上逐步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主学生的能力,最终获得创新成果。故如何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广大教师展开教学的重点。

1.当前小学生特点及其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的逐渐提高,小学生与以前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如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据相关调查显示,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无暇照看小孩,故将孩子早早的送入学校接受教育,而部分家长考虑小孩后期的发展,希望其早点上大学,故也早早的将孩子送入学校,从而导致目前小学教育普遍出现学生低龄化的情况[1]。同时,小学生更加活跃了。现在的小孩,由于父母与家里长辈的过分溺爱,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普遍表现出比较好动,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就时常出校学生打闹、上课做小动作等情况出现,相对的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此外,“两级分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如今,部分家长多是只有一个小孩,故对小孩的教育十分的重视,对于还没有上过的新课,家长也会提早教会小孩,甚至有的小孩“提前选修”了高年级的课程,故这类小孩成绩相对来说比较靠前,在数学课程上也主动的发言、回答问题;而有的家长由于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从而致使小孩仅仅只能依靠教师的传授,加上本身的贪玩心性,故学习成绩普遍不太好,主要表现在上课不认真、爱做小动作等。

2.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实现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与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还关系到小学生的基础学习,因此,要想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创新,就需严格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尊重教师个人的教学自,二严格依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合理的展开教学。下面,我们就对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进行具体的分析。

2.1创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简单知识的传授,并一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相对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要想实现教学创新,就需从教师教学理念改变入手,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师实践中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在讲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概念时,教师不能直接将自己想法写在黑板上,而是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并鼓励学生做出大胆的假设,自主思考以推导出三角形的所有内角和是否为180°,然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将自己的演算过程写下来,而教师则与其它同学一起进行点评。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氛围都被带动了,师生之间也有了很好的互动,且学生顺理成章地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了主动的思考探索知识,最终全面的掌握了知识点。

2.2创新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指的就是将课程实践中的相关要素,如教学方式、内容、时间等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整体,在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有着不同的功能,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实时动态的更新教学组织,并在保证其整体性的同时考虑到其差异性与灵活性,以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2]。如在讲到“圆柱体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材上主要是通过观看立体图与透视图的形式揭示出圆柱体的相关特征,而这些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抽象。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就可先引导学生动手观察一些圆柱体模型,观察其表面的形状,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制作一个圆柱体。通过动手操作,可让学生切实的认识到圆柱体的具体构造与特点,将抽象的概念讲解转变成了具象的动手操作,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创新的实现,要求教师能够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特点与当前教学现状以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全面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本着创新的精神对待数学教学,进而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新型教学方法,以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廷艳.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4):20.

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范文4

一、注重师生的平等对话

和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对话、合作沟通的关系。“对话”意味着“合作”“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和谐课堂教师必须要尊重儿童的人格,放下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指导者的架子,改变“发问”的习惯,搭建对话的平台,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相互的“倾听”,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的“交流”,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的“尊重”。陶行知说:“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若教师都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和小孩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像主持人一样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有“向师性”。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差距,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思想,倡导师生人格平等。教师应越来越多地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的学习伙伴。

听过特级教师翟裕康校长的一节课,其中的一段师生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同学们很聪明,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了这么多和我相关的信息,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分析呢?例如我的家庭情况,我有几个孩子?你能分析出来吗?

生:不能。

师:我提供两个信息,你们再猜一猜:①当时国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②当时国家经济不好,多了也养不活。

生1:2个。

生2:3个。

……

师:你们猜对了,但是3个孩子是几男几女,有几种情况呢?男孩用“嘣”表示,女孩用“嚓”表示,3个男孩就是“嘣嘣嘣”,明白吗?你们再来猜一猜。(孩子们立刻兴奋了,纷纷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要发言。)

生1:嘣嚓嚓。

生2:嘣嘣嘣。

生3:嚓嘣嘣。

……

在这里教师通过猜几男几女的活动创设了一个类似游戏的数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师生通过一次一次互动交流,创设了和谐、民主,有趣的课堂氛围。在互动交流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师生平等,而且还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感受到了认真学好数学的指导和鼓励。翟校长虽是一名特级教师,但在课堂上我们丝毫看不出他的“权威”,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个充满热情的“大孩子”。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趣的体验奉献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亮学生的心智之灯,将被动的学习要求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动力,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和谐课堂。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学生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这是大家都熟悉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显而易见,“自主探索”这种学习方式是符合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是深层次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要重视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在艰辛的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上过一节数学教研课《年、月、日》,备课时我引导学生从日历入手,探索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第一次试教时提问:“观察你所带的日历,看看一年一共有几个月?”

生:一年有12个月。

师:每个月有多少天?

……

师生一问一答,孩子被老师的提问牵着走,学生一数即知,毫无意义。课堂气氛也显得非常沉闷,显然这样的探索空间太小。

第二次试教时我这样修改了提问:“观察日历,互相说一说你在日历上发现了哪些知识,看谁发现的多。”

生: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

生2:我发现有的是30天,有的是31天。

生3:我发现一月份是31天,二月份是28天,三月份是31天,四月份是30天。

……

虽然只有一个问题,可是这样开放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一个个思维火花争先绽放。显然这样的探索空间较为适宜,这样的自主探索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更和谐。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爱因斯坦曾说过:“要是没有那些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前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而数学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思维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渠道,要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带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大胆交流,解疑释难,增强自信。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授方法,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表面积,算完后让学生比一比,看谁的解题方法最新、最好。“6×5×2=60(平方厘米),6×4×2=48(平方厘米),5×4×2=40(平方厘米)、60+48+40=148(平方厘米)”把6个面的面积分开算后再加起来,这是学生的普遍性的解题思路。但通过教师的指点,鼓励学生斗胜、竞争后,先后得到如下两种解法:①6×5×2+6×4×2+5×4×2=148(平方厘米);②(6×5+6×4+5×4)×2 =148(平方厘米)。显然,这两种解法都具有创造性成分,特别是第二种解法新颖、独特。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考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方式学生们更加主动,看到孩子们看见自己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而兴奋的样子,我的心里也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

四、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

儿童的发展必须有操作的东西。陶行知提出四种:玩具、学具、用具、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主动建构完善认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的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主动进行意义建构是必要的。

如在教学“元、角、分”时,虽然元、角、分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到过,但元、角、分的换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抽象、枯燥乏味的,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个环节我把课堂变成了“小小超市”,学生成了“小售货员”、“小收款员”、“小采购员”、“小评判员”,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买卖东西的过程中,积极思维,用心想着自己买这样物品应该付多少钱,应该找回多少钱,并想出了多种付款的方法。当有人付款或收款错误时,“小评判员”会一本正经地纠正着,给他们讲述正确的方法。就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生熟悉的交流中,他们掌握了元、角、分的换算方法,同时也感悟到一种数学文化。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在经历着、体验着元、角、分的换算,学生掌握的技能,远比教师的讲授要深刻得多,学生不但能感悟到数学来自生活,而且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注重学生的动态生成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传统的课堂多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但是教学时我们的学生是现实的、生动的、具有创意性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我们无法预见的因素,现实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面对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我们的教学目标如何具体化?教学内容怎样呈现?教学流程如何设计?

我校“同课异教”数学教研活动中,同样的教案由不同的老师来上,研究老师们该如何处理课堂上灵活的动态生成。有个片段两位老师分别是这样处理的:

片段一:

师:过段时间就是元旦了,我们要开一个元旦联欢会,你想做什么准备?

生1:我想买些蛋糕。

生2:我想买气球。

生3:我想买些玩具。

……

师:我们再买些水果好不好啊?

对于学生想到的五花八门的物品,教师没有做出任何评价,说了好长时间都没有说到老师预设的答案,最后老师不能不自己来圆场“我们再买些水果好不好。”

片段二:

师:过段时间就是元旦了,我们要开一个元旦联欢会,你想做什么准备?

生:我想买气球。

师:装饰教室,不错的想法。

生:我想买些蛋糕。

师:对需要买些吃的。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

生1:苹果。

生2:香蕉

生3:橙子

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出示图片)喜欢吗?

……

准备元旦联欢会的物品是个开放性较大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各种答案,教师把握本质逐步缩小话题,引导学生又回归到数学课堂。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直面真实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根据师生、生生交往互动,时时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情况。教师要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没有预设到的情况,及时调整、整合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

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时代的发展

一、培养数学创新思维是时展变更的要求

新课标的要求迫使教育理念发生改变,明确了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中指出,在教学中,老师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也关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创新能、独立思考个性发展,在这样教学理念下培育出来的学生,才不会被时展而淘汰。其中以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主要培养目标,时代的变更和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对同一事物应该有着不同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和发展的核心,创新带动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带动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孩子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让孩子从内心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每个学小孩都有自己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他们的心中都种有创新的种子,只是现期的教学方法压抑了他们的成长。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老师作为课堂中心,只着重于课本知识的讲解,而缺乏了对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在新时代提出的教育要求中,着重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至高地位。新课标的实施为我国现代教育开启全新的价值取向与工作方法指导,提出创新教育是时展的要求和我国教育现在所处的状况所决定的。

二、小学数学对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小孩子天性好动、强大的好奇心既是从教者的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数学这一学科逻辑性强、趣味十足、解题思路广,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思维方法。一个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应该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能从事物的多种层面、联系、发展变化中去了解事物的本质,探求事物的变化规律。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时,应该也从这些方面给予方法上的指点。首先教学中老师应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特殊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是不可缺少的,经常进行这两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纵横思维可以将各种知识点联系起来相互影响、启发。帮助学生塑造新的想法与思路。

三、利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教师应创设富有创新性气氛的课堂。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思、多问,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多多表扬学生有独创精神。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答数学题目,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鸡兔同笼这一应用题既可以用方程法,又可以使用算数法,还可以进行推算。在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到多种解题方式。任何发现和发明,应首先确立思路,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性,在通过发散思维对已有思路进行扩充,最后实现创新。注意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任意发表意见,再进行比较,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优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创新性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改革创新,我们提出了这个严峻的课题,数学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工程,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四、时展与创新思维相辅相成

教育是知识经济的中枢,小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社会的发展所要求的一流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具有创新的思维。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为重任,重视小学数学方式创新,全面提高人才的思维方式是适应时展的最终抉择,也是为我国输送新型人才的最终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具有新的教学思路,创设新的教学体系。在小学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特殊而又重要意义。老师不能被传统教育的方式和理念捆绑住手脚,应该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利用各种教学优势,培养和引导学生拥有独立思考、与众不同的习惯,为新时期输送优秀人才,为时代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远林.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学术期刊.科学导报,2013年12.

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范文6

关键词:职业高中数学;自主创新;思维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48-01

1.职业高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学生固有的思维障碍

对于职业高中学生来说,经历了三年的初中学习之后升入高中,其学习状态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性,再加上职业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数学的知识讲授有非常大的差异,不管是从知识含量上还是从试题难度,都让学生感觉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其以前固有的思维障碍就会出现,数学难学,数学抽象,数学没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护障碍,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正面的准确的积极的感性认识,教会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等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其创新能力。那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做来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呢?首先,教师一定要对新讲授的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按照具体班级学生的认知意识进行针对性地传授,而且教师要自始至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数学思维方式的传授,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的思想意识,提升其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这种精耕细作地方式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职业高中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持之以恒

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所有的教学实践都证明,职业高中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才会更好地获取知识,并自主地去运用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职业高中数学教师一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在突破其思维障碍之余,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以往的教师只是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记笔记的局面,教师要多设置一些场景,授课贴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奋区,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都有很明显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以游戏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授课切入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之余,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善思、善想、善问的数学品质,提高质疑能力

就研究性学习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 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大多表现在记 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

如我在讲授《数学归纳法》一课时,有意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问题1:今天,据观察第一 个到学校的是男同学,第二个到学校的也是男同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男同学,于是,我 得出: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男同学。(学生:窃窃私语,哄堂大笑——以偏概全)。问题 2: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5n+5)2,计算得a1=1,a2=1,a3=1, 可以猜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此时,绝大部分学生不作声——默认,有一学生 突然说:当n=5时,an=25,a 5≠1,这时一位平时非常谨慎的女生说:"老师今天你第 二次说错了")。问题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2*180°,五边形的内 角和为3*180°,……,显然有: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说到这里,我说: "这次老师没有讲错吧?")上述三个问题思维方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问题1、2得到的结 论是错的,那么问题3是否也错误?为什么?(学生茫然,不敢质疑)。合理地利用材料, 提出好的问题,引出课题,揭示了本 节知识的必要性。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 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爱置疑、乐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不仅使学 生理解了归纳法,而且掌握了分析、判断、研究一般问题的方法。

4.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地延伸出相关性,相似性的新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往往其解题涉及到的知识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长此以往,不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题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要墨守陈规,应该敢想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乐于新的探索,善于独辟蹊径,注意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解题达到简化、优化。

5.以"构造"为载体,通过建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数学应用,不能仅看作是一种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要站在数学建模的高度来认识,并按数学建模的过程来实施和操作,要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具有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如:在一条笔直的大街上,有座房子,每座房子里有一个或更多的小孩,问:他们应在什么地方会面,走的路程之和才能尽可能地少?

分析:如何表示房子的位置?构造数轴,用数轴表示笔直的大街,几座房子分别位于,不妨设,又设各座房子中分别有个小孩,则问题就成为求实数,使最小。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地观察,精心的设计,可以把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通过现象除去非本质的因素,从中构造出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回到已知的数学知识领域,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郁凤芝. 职业高中数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