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1

老年妇女多发骨质疏松

像邹阿姨这样弯腰、驼背、罗圈腿的老人并不少见,人们通常将其归结为“人老了”的正常现象。其实,这是骨质疏松的“疾病表现”。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是高发人群。这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直接导致骨骼吸收速度加快,骨钙丢失加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就大大增加了。同时,做过卵巢摘除手术,以及过早绝经的女性,都会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再加上很多女性在孕期就没有注意钙的充分供给,孕育新生命消耗了体内大量的储存钙,在产后就可能因缺钙发生骨软化,这就更增加了绝经后骨骼变形,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

除了老年女性,膳食营养不均衡、吸烟酗酒、大量喝浓茶咖啡、较少锻炼的人群,以及因服用药物引起内分泌紊乱者均有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看起来,骨质疏松似乎就潜伏在我们身边,然而人们对它的“攻击”往往无法察觉。这是因为骨质疏松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缓慢发生的身高变矮、驼背、腰背部疼痛等。这些症状太容易被忽略,或和其他疾病症状混淆。直到发生骨折,呼吸受限、憋闷等症状时,才惊觉这个“窃骨大恶魔”早已向我们发动攻击。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有着令人恐惧的一些特点。譬如常发生在腰椎、手腕部、髋部等很难固定或手术的位置,只能靠静养来恢复。这就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治愈率低、致残率高。而卧床静养带来的并发症,也令患者生活质量很差。

补钙同时,配角不可少

为了和这个大恶魔斗争,很多中老年人都和邹阿姨一样坚持补钙,却发现收效甚微。因为,和骨骼健康相关的营养素远不止钙一个,均衡饮食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黄金大道。

1.确保足够钙摄入

钙是骨骼最主要的原料。遗憾的是,我国老百姓钙摄入量远不达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800毫克钙,大约相当于两袋鲜奶加1块200克北豆腐的钙含量。奶类和大豆是钙的很好来源,大豆中的异黄酮还能够起到类似雌激素的作用,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当然,芝麻酱、虾皮、菌类及一些绿叶菜,如芥蓝、西兰花的钙含量也不低。

2.维生素D是补钙助手

维生素D能调节钙吸收和代谢,并促进骨胶原合成。可惜它的食物来源太少,一般只能依靠晒太阳来让人体自然合成。秋冬天阳光较少时,也可以采取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每天5~10微克)来提供。

3.磷、镁摄入要恰当

磷和钙一样,是构成骨骼最重要的矿物质之一。不^一般我们并不担心磷摄入不足,而是预防摄入过多。膳食中钙、磷比例在0.5∶1到3∶1之间时,钙的吸收利用率可大大增加,如牛奶和母乳中的钙磷比例就非常适合人体吸收利用。

镁是构成骨细胞并维持其功能必需的元素,还能增强维生素D的活性。摄入充足的镁可以提高人体骨密度,膳食中镁的来源很丰富,一般不会缺乏。

4.蛋白质摄入要适量

蛋白质是构成骨胶原纤维的重要成分,让我们的骨骼具有韧性和弹性。适量摄入蛋白质,如每日100克红肉加1个鸡蛋,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但如果摄入过多蛋白质(尤其是红肉中的蛋白质),则会促进钙排出,对骨骼健康不利。

5.应补充其他维生素

维生素C和K也是骨骼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前者在钙吸收、沉积以及促进骨胶原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后者可促进骨骼钙化,让骨骼具有硬度不易变形。每天吃500克蔬菜加300克水果,不仅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其中的膳食纤维还是肠道菌群的食物,能够帮助它们合成维生素K。

6.口味清淡也重要

众所周知,过量摄入钠盐会直接增加钙流失。想要预防骨质疏松,请尽量将每日钠盐摄入量保持在5克以下,更要警惕酱油、鸡精、酱菜、挂面、甜点等中的隐形盐。提倡以高钾低钠盐来替代钠盐,或在膳食中增加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如绿叶菜、粗杂粮和菌藻类。

全面防护,不止食补

人体骨量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这之后骨骼破坏和吸收速度增加,合成速度减缓。如果我们能在35岁前让骨骼更强健、骨量更高,此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将大大降低。要想提高骨量,并非只改善饮食营养就可以,以生活方式为主的全面调整和防护更加重要。

1.预防和检查

成年人在年度体检时进行“骨密度筛查”可以初步测量骨量,对骨质疏松起到预警作用。当然,想要确诊骨质疏松则需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来检测。在骨密度筛查中发现“骨量减少”的中老年人,可以通过这项检查来进行诊断。

2.合理运动

适度且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促进骨钙的吸收、沉积和利用,还能通过改善身体协调性来防止雨雪天滑倒骨折。快走、慢跑、太极拳、跳舞,以及一定程度的负重运动(如背包行走)都有利于锻炼骨骼的强韧度。

3.常晒太阳

阳光照射,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一个重要且主要的途径。而维生素D是钙吸收利用的关键助手,缺乏维生素D时补钙效果大大降低。有条件晒太阳的朋友可以这样做:夏季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冬季每天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合成人体每日所需维生素D。

4.注意防护

主动防护,也是预防骨质疏松引发骨折的方法之一。譬如雨雪天尽量少出门,出门可要求家人陪伴搀扶;拿取重物时先下蹲再拿取,是预防腰椎骨折的好办法;运动锻炼注意强度和频率,不超负荷运动等。

5.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骨骼健康。如戒烟限酒,避免大量饮用浓茶、咖啡,尽量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减少非必要的激素用药,规律作息等。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2

I危险的沉默杀手I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高达6900万人。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有骨质疏松的人高达40%-50%,而约有25%的患者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但是大多数人却往往忽视对这一疾病的防范和治疗。关于这个“沉默的杀手”,有以下三大特征足见其危害:

1.早期不易发现:骨质疏松症是“沉默”的疾病,只有在骨量丢失30%时才表现出症状。腰疼腿酸、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的特征性表现,但是很多骨质疏松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有的人身高变矮了,背也驼了,这其实就是脊柱骨折。所以,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目前,我国40岁以下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约占15.2%,而60-70岁的女性约有1/3患有骨质疏松症。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人也明显增加。

2.有严重的危险性: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骨质疏松好像与死亡是互不挂钩。可是,在医生看来,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危险。因为患了骨质疏松后,老年人行动不便,肩膀翻身痛,还特别容易摔倒,引起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就得住院治疗,而如果长期卧床,患褥疮、肺炎、肺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死亡率甚高。

3.不易治疗:严重的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而且手术及愈后难度较大,医生在稀松的骨质里打入钢钉,就好像在一盘沙土中打桩,稳固性低。另外,骨折手术后老人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栓塞、心梗、脑梗、下肢静脉血栓等。而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的病人,骨质变脆,即使做完手术也很可能再次发生骨折。

I预防比治疗更重要I

骨质疏松一旦发现,往往就标志着体内30%-40%的钙已经流失,所以预防更重要。补钙、晒太阳、多运动,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增加骨量的方法,而这些科学的防范骨质疏松的方法,还需要全方位地及早做起。

饮食:要想预防骨质疏松,补钙尤为重要,而从食物中补钙,无疑是最天然和安全的方法。其中,牛奶是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非常高的首选补钙食物,牛奶中的乳糖、合适的钙磷比例也都有助于钙的吸收。另外,像鱼类、虾皮、豆类等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也都能很好地补充钙质。

运动:有研究显示,骨骼必须在负重状态下才能使钙质有效地吸收于骨组织中。因此,保持一定强度和频度的锻炼,增强骨骼承受负荷及肌肉牵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补钙的效果,防治骨质疏松。每天走路30分钟、打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锻炼方法。

晒太阳:我们很难从饮食里摄取大量维生素D,因为直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只有鲑鱼、鲭鱼、金枪鱼等高脂肪鱼类、牛奶以及动物的肝脏和蛋黄中含有。其实,维生素D最有效的来源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如果一个人在户外穿着泳衣晒20分钟日光浴,那么他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比喝200杯牛奶吸收的维生素D还要多。

测骨: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是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最直接方法。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速人体内钙质的流失,而酒精则会弱化您的骨骼,它会过滤掉骨骼中的钙、镁和其他矿物质,饮酒越多,后果也越严重。戒烟限酒会让身体有机会休养生息,让骨骼重塑健康。

及早预防:年龄小于40岁的人,应想方设法积极强健骨骼,如多吃乳制品、多做跑、跳等高冲力锻炼等。而对于年龄大于40岁的人来说,除注意饮食营养外,还要摄入足够的钙、镁、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并做一些力量练习,如仰卧起坐、抬哑铃、引体向上等。

I骨质疏松的易发人群I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有10种人的钙质流失要比常人更严重。如果您符合以下10条中的3条,那您遭遇骨折的风险会更大。

1.天生小骨架:骨架小的人,骨骼的总重量自然不高,这意味着他们更易得骨质疏松。

2.喝牛奶少或者吃高钙食品少的人:牛奶含有丰富的钙质,也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有调查显示,与不喝牛奶的人相比,每天喝牛奶超过300毫升的人,腰椎骨密度要高6%左右,髋部骨密度高7%左右。

3.烟民:研究发现,女烟民每吸烟10年,骨密度就会下降2.3%-3.3%。在绝经女性中,因吸烟带来的骨头变脆风险更大。吸烟时间越长,骨骼受损的程度越大。

4.酗酒者:酒精的危害如前所述,女性在这方面遭受的风险更大,这可能与她们对酒精更敏感有关。此外,开始饮酒的年龄越小,所受危害越大。在青春期和刚刚成年时酗酒,将严重影响骨骼健康,增加日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5.饮食紊乱者:厌食症和食欲过盛都会加大骨质疏松的风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内分泌学家伊丽莎白·沙恩解释说:“这是因为过于节食会造成人体激素水平下降,而任何降低雌激素的行为都会干扰骨骼构建。”

6.月经不调者:女性的骨骼健康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女性在绝经后失去雌激素的保护,骨密度流失速度大于男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另一方面,未绝经的女性如果有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少等问题,很可能是因雌激素水平低引起的,她们的骨质疏松风险也更高。而雌激素水平低,也可能是由饮食紊乱、过度运动、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造成的。

7.两年内骨折过的人:如果在两年内,您走路时不小心崴了脚,并因此引发骨折,说明您的骨骼已经出了问题。

8.有家族病史的人:研究人员发现,决定骨密度的高低,75%取决于遗传,25%取决于其他因素。如果家里的老人有骨折史、弯腰驼背、身高下降等问题,那么家族成员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更高。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3

【关键词】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63-01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困扰老年人疾病的增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生存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和加强健康意识,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护理中的一项令人瞩目的课题。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前后,雌激素的下降,内分泌代谢紊乱直接影响着和女性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1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折是本病的严重并发症,可致残、致死,耗资大,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三大类:①原发性分两种类型: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多在45~60岁),为高转换型。快速的骨丢失主要为小梁骨,特别是脊椎和桡骨远端;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0岁以后发生,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与高龄、慢性钙丢失、骨形成不足有关。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血液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③为特发性,多见于8~17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本篇讨论以原发性1型为主的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闭经后的女性,病因不明,但与雌激素减少有关。绝经后的第一个5~10年中,每年骨丢失为3%~5%,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补偿,将会丢失骨髓质和骨皮质的10%~30%,常引起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和COLLES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11型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或患慢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卧床的病人,每年骨质丢失在1%左右。同时,钙和维生素D的缺乏也是导致大量骨质丢失的原因。以椎体骨折和髋骨骨折最为常见,危害最大。

2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表现

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发生的疾病,很多人都是突发骨折才认识到骨质疏松发生了。其实在骨折发生之前已经有了相应表现。主要有:疼痛。腰酸背痛坐后疼痛加剧,白天轻夜晚重。医学研究证明:当骨量丢失12%时,疼痛才会发生。

变矮椎骨是身体躯干和支柱,当椎骨骨质疏松时,负重的椎骨容易压缩变形。身长平均就会缩短3~6厘米,严重者可变矮20厘米。

驼背椎体压缩变形,脊椎前倾,后背弯曲,形成驼背。

骨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表现就是骨折。易发生在上肢、桡骨、腰椎骨和股骨上端,骨折发生率占骨质疏松的30%左右,当骨量丢失20%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骨质增生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称为骨迁徙。很多老年人被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折磨,成天与疼痛相依。

3 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学改变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骨小梁得减少或退化而致。正常成人骨代谢的主要形式是骨重建,在破骨细胞作用下不断吸收旧骨,而在成骨细胞的作用下又再合成新骨。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改变,就会形成骨质疏松症。一些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骨小梁位于骨中央,占骨的20%,对代谢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骨皮质占80%,骨的生长大约在17岁已经完成,骨终身不断地吸收和形成,叫骨代谢,当代谢发生紊乱时,就发生了骨质疏松。

4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与诊断

闭经期雌激素缺乏是引起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因素,雌激素主要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缺乏可造成骨的吸收增强,从而导致过快骨丢失。卵巢摘除术或过早闭经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较易导致发生骨质松疏症。严重贫血,压力过大,过量负重,厌食和一些代谢性病症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骨质疏松症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等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早期常不被重视,当病人出现骨折、乏力、骨骼疼痛、身高降低、驼背、凸腹、腰背疼痛时才被重视。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直接方法。在我国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定为低于骨峰值或成年人均值2.0个标准差,但需进一步论证调查,以制定适合我国的科学的实用诊断标准。

5 骨质疏松的防治

大量临床实践,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雌激素是健康女性不可缺少的内分泌激素。确定了性激素补充疗法在预防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起重要作用。性激素替代疗法的原则是进行性生理补充,保持妇女健康的生理状况,并应个体化治疗,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激素的种类、用药、剂量和途径。常用的有结合激素0.625Mg/D,17B雌乙醇1Mg/D,长期服用会引起癌症复发,出血不止,恶心呕吐,精神抑郁等副作用。联合用药是每日合并应用雌孕激素。合用雌孕激素适用于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的妇女;加用性激素可促进蛋白合成,增强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2]另外钙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适度锻炼、有规律饮食、开朗心情、适度户外活动和休息都对预防骨质疏松起着重要的作用。

6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4

骨质疏松要早认识早预防

“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全身疼痛、变矮驼背以及容易骨折。”王健介绍说,骨质疏松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流行病”,发展缓慢,所以不太容易引起重视,然而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昂贵的。

就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言,有些因素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家族史(父母以前也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性别(女性更多见,尤其是绝经后)、种族、年龄(肯定是年纪越大骨质疏松越严重)等等。但他也表示,充足的钙摄入量、适度的运动量、对烟酒的控制,对预防骨质疏松有较大帮助。

足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

“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的改善有多个方面的作用,运动量少的人骨骼的生长比运动多的人差一点,而运动员的骨骼则更强健。”王健介绍说,年轻时足量的运动可以获得更高的骨量储备,有效避免年老后的骨量丢失速度。对于老年人来讲,运动虽然起不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但可以减少受力部位骨量流失的速度。

现代研究还发现,健身和运动后的老人,可以检测出雌/雄激素均有所升高,而这些激素是维持骨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强度的运动反而会降低激素水平,因此老人比较适合轻、中度的运动。再次,户外运动让老人经常接触到阳光,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补钙好不好,受各种因素影响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疾病,多数情况下,只要是摄入到肠道的钙,通过消化系统大部分可以吸收。如果有相关的疾病,比如患有慢性胃病,则会导致吸收功能变差,从而出现钙的吸收不足,即使吃了大量的高钙食物,体内的钙还是不够。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干预治疗。

吃了钙片就能治疗骨质疏松吗?王健表示,这是个常见的误区。钙的肠道吸收主要依靠维生素D的作用,尤其是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来促进。而平时我们吃的鱼肝油里只是普通的维生素D,老年人还需要经常晒太阳,让紫外线照射皮肤,才能让普通的维生素D变成活性维生素D。

除此之外,体内有关钙、磷代谢平衡的失调,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王健表示,这跟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几个激素有关系,属于内分泌问题。所以,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由专业的骨科医生在评估老人骨质疏松程度的基础上,进行药物的联合治疗,切不要相信一些补钙的广告宣传。

吃得少,容易骨质疏松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5

56岁的王女士最近总是腰疼,朋友还打趣说她变矮了,王女士脑中浮出一个想法,自己是不是骨质疏松了?于是她来到了骨科就诊。骨科医生检查后确诊为骨质疏松,建议王女士去内分泌科看看。王女士很纳闷,骨质疏松,去内分泌科看啥?

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董玉梅说:骨质疏松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它是人体骨新陈代谢过程中由于钙营养长期缺乏造成骨循环不平衡,导致骨质有机成分不足、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的结果。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它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所以应在内分泌科就诊。

瘦女人更易骨质疏松

董玉梅主任说: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几方面有关。

?茺内分泌因素: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瘦型妇女较胖型妇女更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并易骨折。当然,与年龄相仿的正常女性相比,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雌激素水平未见有明显差异,这说明雌激素减少并非是引起骨质疏松的惟一因素。而对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存在肾功能生理性减退,血钙降低,进而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血中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常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所以一般认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茺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骨密度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其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茺营养因素:已发现青少年时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相关。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茺废用因素:肌肉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骨骼强壮,则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较易摔跤,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活动,因废用因素导致骨量丢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茺药物及疾病: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以及卡马西平,引起治疗相关的维生素D缺乏,及肠道钙的吸收障碍,且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度使用包括铝制剂在内的制酸剂,能抑制磷酸盐的吸收以及导致骨矿物质的分解。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抑制骨形成,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继发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及性激素的产生。长期使用肝素会出现骨质疏松。化疗药,如环孢素A,已证明能增加啮齿类动物的骨更新。

肿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的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激活破骨细胞。胃肠道疾病,如炎性肠病导致吸收不良和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导致快速的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并与无月经有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源于骨髓过度增生以及骨小梁连接处变薄。

?茺其他因素:酗酒对骨有直接毒性作用。吸烟能增加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以及对骨的直接作用,另外还能造成体重下降并致提前绝经。长期的大强度运动可导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日间疼痛轻,夜间加重

董主任说: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老年骨质疏松症时,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

“变矮”是骨质疏松的另一大明显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第三,易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

第四,呼吸功能下降。老年人多数有一定程度的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骨质疏松须从娃娃抓起

董主任说:对于骨质疏松还没有完全有效的方法治疗,因此预防很重要。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饮食,多吃含钙高的食品,如鱼、虾皮、海带、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适量补钙、补雌激素。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6

骨质疏松症是一组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发生率居常见病的第6位,全球约有2亿人患此病。这种全身代谢障碍疾病所引起的骨痛、骨折等继发性症状或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广泛关注的问题。现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有关临床诊治近况综述如下:

1 诊断

1.1 临床诊断标准 目前,WHO以“骨质疏松的病史和体检包括脆性骨折史、疼痛、身高减少、驼背、呼吸困难、胃肠道症状、精神抑郁和长期残疾”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把骨密度(BMD)测值法中“T≤-2.5 SD”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1],并多以此值指标治疗并判断预后。但是已有研究认为[2],此T值反映的只是受试者与受试者所在地区群体峰值骨量相关的参数,即至少必然受到测试地域及人种(或种族)的影响,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根据白人绝经后妇女人群数据制定的,而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于1999年1月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以骨密度作为诊断和分级标准,即“所有病例应排除内分泌疾病及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病,肝肾功能正常,未服用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钙素及二膦酸盐类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根据国人体质,参照WHO的标准,制定了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由于人种差异,中国人比美国白人、黑人的骨峰值普遍低,因而将BMD≥-1SD为正常,BMD在-(1~2)SD之间诊断为骨量减少,BMD

1.2 生化诊断指标 治疗中的骨生化指标的检测是判断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常见的应用指标有以下几种:

1.2.1 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

1.2.1.1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ALP和BALP是最常用的评价骨形成和骨转换的指标[4]。ALP最主要的来源是骨和肝脏,由于它是同工酶,因此它对骨组织而言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ALP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与骨钙素的变化呈正相关,与骨矿含量变化呈负相关。BALP由成骨细胞分泌,主要作用是通过水解磷脂释放出无机磷,增加局部磷浓度,促进基质矿化,是反映骨形成的重要标志。当体内钙营养缺乏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导致成骨细胞增生活跃;或由于钙摄入不足,生成的内骨组织不能钙化,成骨细胞不能转化为骨细胞,成骨细胞反馈性增生活跃,这些情况导致成骨细胞分泌大量的BALP入血,造成血中BALP的活性增高,此时,测定血中BALP可准确反映骨改变的早期结果。

1.2.1.2 骨钙素 亦称骨钙蛋白(BGP),BGP在维持骨的正常矿化速率、抑制异常的羟磷灰石结晶、抑制软骨矿化速率中起作用,而且BGP与腰椎BMD成负相关。朱欢丽等[5]认为血清骨钙素是反映骨形成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1.2.1.3 血清Ⅰ型前胶原羟基端前肽(PICP)和氨基端前肽(PIMP) PICP和PIMP在血循环中的含量主要反映Ⅰ型胶原的合成速率及骨转换情况,升高提示Ⅰ型胶原的合成速率加快,骨转换活跃。朱震等[6]研究认为,PICP对于评价绝经后妇女的骨形成及药物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而BGP和PICP相比,PICP是骨形成更为特异和敏感的指标。

1.2.2 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

1.2.2.1 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 TRAP主要存在于骨、前列腺、溶酶体、红细胞、血小板和脾脏中,免疫组化方法证明,骨TRAP存在于重吸收小囊泡中,从破骨细胞(OC)分泌入血。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7],破骨细胞来源的TRAP-5b具有酶活性,通过测定血清中具有酶活性TRAP-5b含量,可准确反映骨吸收率。国外的临床实验[8]也表明:血清中TRAP-5b水平是一个较好的抗吸收治疗检测指标。

1.2.2.2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carboxy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 of type Ⅰcollagen,ICTP) 在骨的有机质中,90%以上为骨Ⅰ型胶原。骨吸收增加时,释放到血中的骨Ⅰ型胶原降解产物增加,ICTP即为骨Ⅰ型胶原降解产物中的一种。血清ICTP是含有3种氨基酸序列的交联,在Ⅰ型胶原降解时以完整的免疫性蛋白形式进入血中,血中ICTP主要经肾排泄。血中ICTP的值可直观反映骨吸收情况,有利于早期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判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经治疗后骨吸收情况是否减缓。Garnero等[9]研究认为,ICTP来自于骨吸收和疏松结缔组织降解,是反映骨吸收高度敏感的特异性指标。Charles等[10]测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ICTP浓度,结果显示ICTP与骨吸收率明显相关,并认为ICTP在其他结缔组织中含量很少,可特异性地反映骨病变。Zhang 等[11]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52例中老年志愿者血清ICTP,发现实验中骨质疏松组的ICTP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故认为血清中ICTP浓度的增高与骨溶解有关,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增加。

1.2.2.3 NTX和CTX 结合肽末端的胶原产物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被认为是更特异的反映骨吸收状态的指标。在受试患者的尿样中,NTX和CTX的含量较游离的吡啶啉(Pyr)和脱氧吡啶啉(D-Pyr)增加更明显,而在双磷酸盐等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后,NTX和CTX的含量显著降低,游离型的则无太大变化。多项研究证实[12]NTX/Cr和CTX/Cr与BMD呈显著负相关,因此NTX和CTX也是反映骨吸收的特异指标。

1.3 影像学测量诊断 BMD测量是利用X线和其他技术对人体骨矿含量(BMC)、BMD和全身体质成分进行无创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定量超声(QUS)和定量CT(QCT)等,以DXA应用最广。利用DXA可测量脊柱和髋部等中轴骨部位,前臂和全身的BMD并可做全身体质成分分析。以往的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用药都使用的是DXA,有很充分的数据、体外实验证实:DXA测量的BMD与骨强度密切相关。目前BMD测量是判断骨质疏松治疗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是治疗骨质疏松新药临床观察的主要指标之一。现在使用最多的还是QCT法(即用CT机进行BMC的定量检查称为定量CT[13,14]即QCT技术),它的原理是由于骨内矿物质对X线的高衰减率,CT图像中骨组织的CT值较高,但不同的骨CT值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相同体积内骨组织内矿物质含量不同造成的。

2 治疗

2.1 西药应用 钙和维生素D3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无论应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保证每天1000mg钙和400~800IU维生素D3的摄入。依作用机制,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一般分为下面四类:①骨吸收抑制剂:雌激素、抗雌激素剂、降钙素、双膦酸盐;②刺激骨形成药物:雄激素,促蛋白合成激素,维生素K,微量元素,他汀类调血脂药;③兼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药物:植物性雌激素药物,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④其他:甲状旁腺激素,噻嗪类药物。还有一种序贯疗法(又称ADFR疗法)是由Frost[15]于1979年首先提出的,即激活(activation)-抑制(depress)-停药(free)-重复(repeat),包括骨吸收与骨形成这两个过程“即在激发骨重建启动后,及时抑制骨吸收,进而促进骨形成,对骨重建各阶段使用有针对性的药物,使骨重建始终处于正性骨平衡状态”的用药方案。

2.2 中药应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充满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均体现了整体观念,总结出中老年人随年龄渐增,肾精衰、天癸竭而成衰退之虚象。肝肾亏虚,脾胃失健,气虚血瘀,充养乏源,故而筋骨失养致骨枯痿软,无以作强,故见腰背疼痛,胫酸膝软。治法上强调整体论治,以“治病必求其本”的指导原则,宗补肝肾,强筋骨之大法,并调脾胃,畅气血,先后天共补,气血阴阳共调,以求虚弱得补,瘀滞得通,使精充血活,骨正筋柔,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如彭支莲等[16]对脾气虚型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阴虚型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亏虚型用黄芪、白术、茯苓、杜仲、续断、枸杞和千年健等药加减;肝肾亏虚型用杜仲散、健步虎潜丸加减。徐超英等[17] 在西药基础上,配合自拟补肾健脾通络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一定程度上增高骨钙量,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针灸疗法

2.3.1 针刺 本病以肾虚为主,故多用毫针补法。欧阳钢等[18]将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艾灸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或艾灸足三里、关元、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和艾灸均能提高腰椎部的骨密度(P

2.3.2 针药结合 欧阳钢等[21]在服用钙尔奇-D基础上,将6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补肾组和补脾组,分别针刺补肾穴和补脾穴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补肾组和补脾组均能明显地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的骨密度,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就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而言,在服用西药的同时,既可以选用补肾腧穴也可以选用补脾胃的腧穴进行治疗。韩晶等[22]运用电针华佗夹脊穴配合口服珍牡肾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并与单纯电针、单纯口服药物进行随机对照观察,同时作血清雌二醇、孕酮、钙、磷、ALP进行检测分析,并对骨痛及衰老症状进行评分观察,结果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综合疗效以及血钙、磷、ALP、雌二醇、孕酮检测结果的恢复明显优于针刺组或药物组的治疗。

2.3.3 艾灸 林伟春等[23]用艾灸肾俞、脾俞、肝俞等穴位和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5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值都有提高,但尚未达到正常骨密度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表明艾灸等康复疗法达到雌激素替代治疗作用,相当于具有内源性激素作用。

2.4 运动疗法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负重锻炼,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和跳舞有助于减少骨丢失和保持晚年的骨量,坚持每次45min,每周3次或4次的负重锻炼可通过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来增加骨密度,预防跌倒。40岁后长期中等强度锻炼有助于阻止老龄化过程中的身高降低。汪利合[24]采用ADFR方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本病86例,临床症状改善率:自发性腰背痛改善率为100%,改变性腰背痛改善率为100%,步行时腰背痛为96.50%;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性。

2.5 饮食疗法 钙是形成骨组织的主要成分,只有摄入足量的钙才能有效促进骨形成,每日钙的需要量:青春发育期1000~1200mg/d,哺乳期1000~2000mg/d,成人400~500mg/d,绝经期妇女1200~1500mg/d,老年人1000~1200mg/d。其中多数专家认为成年人应为800mg/d,钙摄入2000mg/d以内对大多数个体都是安全的。含钙丰富的食品主要有乳制品、鱼、虾、虾皮、豆类、海藻类、鸡蛋、骨头汤、粗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乳制品中牛奶含钙量最高(100ml牛奶中含钙100~120mg),而且易吸收,我国人群平均食物摄钙量约为每人400~500mg/d,属于低钙膳食,食物中钙含量不够应通过钙剂补足。适量的维生素D摄入对钙的吸收是很重要的,不能充分得到日照的老年人每日应补充维生素D 400~800IU,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有鱼肝油、奶等。

3 结语

由于目前国内外在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定义、概念和方法等理论方面的不统一,导致目前国内“标准”多、方法杂,不利于对急需及时进行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的老年人群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预防,这是与当前的新医学模式相违背的。所以改变上述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更科学且适合我国人群的、统一的、新的骨质疏松系列诊断标准已势在必行。骨质疏松的治疗多种多样,近年来又有巨大的进展,随着此疾病在日趋老龄化的社会中的日益增加,其何时开始治疗,如何选择各种药物和治疗手段、剂量及疗程等对各科医生都非常重要。骨质疏松的预防对老年社会的到来显得尤其重要,可从4个方面着手:①发现所有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的人群并给予干预措施;②教育并提高临床医师和大众对骨质疏松的警觉性;③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骨质疏松风险,确保其得到不同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服务;④监控并评估人群与社区的骨骼保健状况。通过提高临床医师和大众对骨质疏松认知,早期干预,发挥中西药、针灸推拿传统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的优势,提升大众骨骼健康。

参考文献

[1] YU W.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one mineral content [J].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2006,34(7):7-11.

[2] 程晓光.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诊断[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5):308-309.

[3]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52-433.

[4] Lee YH, Rho YH, Choi SJ, et al. Predictor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attending a rheumatology outpatient clinic [J]. Rheumatol Int,2003,23(2):67-69 .

[5] 朱欢丽,张十红,刘晓晴.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6):2401-2406.

[6] 朱震,程梅芳,贺凤凤.46例绝经后骨质琉松症妇女骨密度及尿吡啶啉血清I型前胶原肽的初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2):123-124.

[7] Nakasato YR, Janckila AJ, Halleen JM, 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mmunoassays for type 5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J]. Clin Chem,1999,445(12):2150-2157.

[8] Hallen JM, Alatalo SL, Ivaska KK, et al. Serum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 is a useful marker for monitoring alendronate therapy [J]. J Bone Miner Res,2001,16(suppl):S534.

[9] Garnero P, Ferreras M, Karsdal MA, et al. The type Ⅰ collagenfragments ICTP and CTX reveal distinct enzymatic pathways of bonecollagen degradation [J]. J Bone Miner Res,2003,18(5):859-867.

[10] Charles P, Mosekilde L, Risteli L, et al. Assessment of boneremodeling using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type Ⅰcollagen synthesisand degradation: relation to calcium kinetics [J]. Bone Miner,1994,24(2):81-94.

[11] Zhang J, Deng JL, Ouyang QH,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one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metabolic markers in primary osteoporosi [J].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2005,11(3):319-324.

[12] Bonade M, Qvist P, Fledelius C, et al. Immunoassay for quantifying type I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urine evaluation [J]. Clin Chem,1994,40(11 Pt1):2022-2029.

[13] 肖越勇,张金山,华伯勋,等.定量CT骨密度测量预测椎体压缩骨折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2):625-627.

[14] 黄敬,王胜林,赵亮,等.应用QCT探索骨质疏松症诊断及分级诊断标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37-39.

[15] Frost HM. Treatment of osteoporoses by manipulation of coherent bone cell populations [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79(143):227-244.

[16] 彭支莲,黄剑.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辨治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3):169.

[17] 徐超英,李保双,辛本忠.自拟补肾健脾通络汤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98-6699.

[18] 欧阳钢,王玲玲,卓铁军,等.不同刺激方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1):49-50.

[19] 周晓莉,鲍圣涌,王华.“双固一通”针灸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6):49-50.

[20] 周亚娜,向楠,李家康,等.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96例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12(4):82-83.

[21] 欧阳钢,王玲玲,卓铁军,等.针刺不同穴位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3,20(3):35-36.

[22] 韩晶,唐强,朱文曾.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5,33(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