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车辆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车辆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节约型高校后勤;车辆管理;节能减排
一、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的内涵
教育部于 2006 年1月 28 日印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学校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据统计,高校后勤支出约占各高校财政总支出的12―19%,而能源方面如水、电、气总支出则占到后勤费用的绝大比例,能源消耗总量不断被刷新,加上物价上涨、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建设节约型后勤已经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就是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高校后勤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构建后勤节约文化,参与培养包括具有节约品行在内的高素质的合格的专门人才。
二、充分认识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的必要性
(一)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思想,高校作为在科学、文明方面负有引领社会责任的单位,必须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做出表率。高校在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树立起节能减排的确观念,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思想落实到建设当中,让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不断地探索出节能减排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学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此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后勤管理与服务之中。为此,车辆中心针对工作实际提出了 “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节能降耗”为宗旨的工作目标。
(二)高校后勤建设节能减排型的内涵及制度保证。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后勤是指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后勤保障以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节约文化,培育节约意识。节约意识是人们关于节约的认识、观念、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高校后勤工作是很实在的工作,厉行节约渗透到高校后勤的每项工作中,其中包括做好校园建设规划,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技术措施,搞好资源共享。
(三)高校后勤在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工作中示范作用。高校后勤是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的保障系统,学校日常运行的大部分支出在后勤系统,后勤系统的节约直接关系学校的经济效益。学校的资源消耗及管理基本在后勤,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约型社会建设措施的落实在后勤。后勤服务涉及每位师生员工,学校后勤员工的节约意识、日常服务中的节约行为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学校后勤管理系统确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制订科学、严格的节约原则是后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我校后勤管理处在车辆管理中节能减排的实践探索
研究如何降低车辆维修保养费用、车辆油耗问题,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笔者参与大学后勤车辆管理工作近十年,现联系本校后勤在实际车辆管理中是如何实施节能减排实践的。
(一)建立百公里耗油每月通报制度,强化节能检查管理,促进节能降耗增效。制定各类车辆百公里标准耗油指标,每月根据派车单、公里数、油料消耗、维修材料等费用做好详细记录并进行差费核算。定期统计公布,比较检查分析原因,积极引导 员工节约每一滴油的意识,切实将“节能降耗”活动落到实处,充分调动了员工车辆运行速度节油最大化和运行速度安全化。大部分员工均能通过节油降耗获得一定的奖励,驾驶人员在工作中增强了热爱集体、爱护车辆、勤俭持家的思想,努力争当“节能降耗”标兵。
(二)制定车辆维修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车辆的大、中、小修的计划性和规范性,保证车辆修理的质量和费用的可控性,在车辆维修(指正常维修,突发事件修车除外)应事先认真填写维修申请单,经中心安全检查生产小组检查,提出维修方案,由主任批准,方可到指定的维修单位修车,如擅自修车、擅自选择修车单位,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个人自负,通过管理办法规范和实施,使维修成本降低了10%。
(三)实行单车核算办法,建立单车核算制度。我校机关车辆所需材料采取集体询价、统一采购、集中保管,杜绝了材料的流失和降低了经费开支。加强成本管理,厉行勤俭节约,一车一本帐,以数据为依据进行核算,建立季度经营情况分析通报会。通过分析比较,使每一位员工都参与成本管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
(四)建立车辆加油卡管理规定。设立一车一卡制度,驾驶员用加油卡在规定的加油站加油,在市内不允许用现金加油。执行任务在500公里以内往返的也不允许在外用卡或用现金加油,如有特殊情况,电话汇报主任后进行解决。
(五)积极稳妥推进车辆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车辆管理上改“分散”为“集中”,实行车辆集中入库管理,实行派车单出入库制度,杜绝和控制了私驾公车、公车私用、公车满校园跑的现象,确保公私严明,领导不用车,无出车任务时,驾驶员们均骑起电瓶车、自行车在二校区之间办理业务,节约了能耗,赢得了领导师生们的好评。
(六)规范公务用车使用及运费结算规定。学校各机关、学院凡是公务出差用车,均有车辆管理中心进行派车,开具派车单,任务执行完成。有用车人在派车单上签字确认,运费在学校内部进行资金结算。这一规定的实施,基本上杜绝了私车公用,使国家的资产(车辆)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资产(车辆)的闲置,降低了运行成本,学校的资金在学校内部进行结算周转,提高了学校内部资金的利用率,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通过以上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等办法和措施的实施,我校机关车辆在维修总成本上节约了10%的费用;通过百公里油耗和用车公里数的限定,节约了油耗的消耗量,为中心和个人带来了经济效益;通过量化考核、节能降耗等指标为考核分配依据, 打破了正式员工与聘用员工的分配框架,建立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办法, 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高等教育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越来越突出的情形下,一味的靠争取更多的资源已不太现实!只有依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确保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约型后勤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后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厉行节约,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道德行为,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后勤员工队伍更新思想,摈弃一些陈腐、模糊的错误观念,建立起新的资源观念、效益观念和责任观念,把高校后勤建设成为“学习型后勤、创新型后勤、改革型后勤、廉洁型后勤”。
参考文献:
校园车辆管理办法范文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机动车的数量也呈爆炸性增长。以北京市为例,2010年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50万辆,是2000年的4倍之多。机动车数量的剧增不仅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原本宁静的历史街区,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校园向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加及社会活动向校园的不断渗透,进入校园的机动车数量也逐年增多,不仅增加了校园内部交通的压力,影响了校园正常的教学与生活,还给校园师生带来了安全隐患。
一、高校校园的交通管理问题
综合来看,我国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体现在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个方面:动态交通方面,目前我国众多高校校园道路上人车矛盾日益严重,机动车穿越教学区影响了校园正常的教学生活;静态交通方面,校园的机动车和自行车停放空间不足给校园交通组织带来了很大困难,也对校园景观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校园内机动车的诸多负面影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何炳泉认为校园的总体布局和道路网结构方面缺乏人性化考虑是引发校园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指出由于传统的棋盘式道路网只注重交通功能,不注意避免教学区内部的车行交通,不仅带来噪声影响,而且给师生的生活和上下课造成不安全因素[1];张涛结合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实例指出,道路线形、断面设计不当是产生校园交通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认为道路过宽、线形笔直、交叉口设计不合理会带来校园交通安全隐患[2];周菊林认为校园交通管理不善导致了校园交通的诸多问题,并将严重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指出有必要将校园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进行统一管理,严格规范[3]。作为校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道路交通组织成为校园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我国的相关研究来看,多集中在对校园土地利用、道路网结构进行研究,比较典型的有:张涛借鉴城市设计的方法,提出通过对校园路网采用内外环设计或设计非直线化道路等手法,实现校园交通流的“人车分离”或“步行者优先”[2];陶郅、龚岳结合西南交通大学郫县新校区和南京河海大学江宁校区的规划实例,从局部步行道、步行道系统、步行区域三个层面对大学校园的步行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4];孙建军、颜昌文在分析了同济大学的校园道路交通组织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校园的静态交通提出了配建路外停车场、结合地形建设半地下停车场和优化停车排列方式的解决办法[5]。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关于校园交通问题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规划和建设层面,对校园交通管理的关注较少。交通管理对于解决校园交通问题同样有效。
二、我国高校校园交通需求管理制度探索
诚然,合理的校园规划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机动车对校园环境的冲击,然而,与其相比,有效的校园交通管理措施对于解决校园交通问题、维护校园环境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面对增长迅速的校园交通压力,若是没有合适的管理措施相配合,校园规划将很难发挥其对于校园交通和环境的改善作用。校园交通管理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好保护校园环境与满足人们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若放松管理,会导致机动车交通对校园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若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的办法,虽然可以改善校园交通环境,但会给校园师生的出行带来不便。因此在降低校园内交通压力的同时保持校园的开放性是校园交通管理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机动车限行制度
机动车限行是我国高校较为常见的一种校园交通管理办法,这项制度在采用时应充分考虑校园的特点,若处理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2005年就因限行管理不当,给教职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6];相反,因地制宜地制定与实施限行制度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南京大学为例,该校对进入校园的车辆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规定“严禁出租车、私家车进入校园,特殊情况(接送病人、搬运重物等)需经保卫处同意方可进入”。通过对规定的严格执行,正本清源地保证了南大校园环境的安宁。在严格限制的同时,学校还注重管理的灵活性,比如管理办法中规定:“来校执行公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抢险车等特种车辆可直接进入校园。”“……若有院系、单位主办或承办大型活动,凡涉及车辆通行和交通管理问题,应事先书面报告保卫处,由保卫处根据其规模和校内交通状况,统筹安排。”这些条例保证了学校各项教学和交流活动可以正常的开展,减少了由于限行所带来的不便。学校还针对南园生活区居住教职工较多的情况,对整个校区的南园、北园做了区别化管理,对南园的车辆管理稍微宽松,向在南园居住的教职工颁发“南园停车证”。这样南京大学在保障校园环境的同时,又不失灵活地满足了校园的交通需求[7]。
(二)校园公交制度
根据行人出行所能承受的步行距离,适宜的步行区域的活动半径约为400m,面积约50ha[8]。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规模有着逐步增大的趋势,这种大分区、大构图导致了校园中在步行区尺度过大,也从某种意义上助增了校园内机动车的使用。校园公交制度就是针对这一情况,采取慢行交通配合公共交通的方式,将校园各个功能区以公交车串联,使人们在小范围内选择步行作为主要交通方式,在校园内的长距离交通则可以通过校园公交解决,从而降低了校园中对机动车使用的需求。清华大学校园面积达335公顷,为了解决校内通行问题,清华大学开通了校内公交,在校内主要的节点设站,公交在校园限速行驶,针对校内师生免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在规划中也针对不同的出行需求,规划了包括直达教室线、来访观光线、快速换乘线、紫竹穿梭线、校内需求Bus、校际班车在内的6条校内公交线路[9],用公共交通替代小汽车成为校园内主要的交通工具,减轻了校园内交通的压力。
(三)自行车租赁制度
自行车以其机动、灵活、可达性好、经济适用等特点,成为了我国高校校园中最基本的交通工具。由此带来的自行车停车场地不足的问题也受到了高校普遍的重视,纷纷建设地下、半地下自行车停车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自行车停车需求。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高校中学生使用自行车的时间并不集中,而学生自有的自行车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静态停放状态。根据这一特点,高校校园通过设计实施自行车租赁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自己购买自行车的意愿,从需求上解决校园自行车停放问题。在这方面我国的清华大学进行了尝试。清华大学分别在校园主要入口处和校内宿舍、食堂、图书馆,及清华校园周边写字楼、社区、繁华的商业街区和公交枢纽设立多个自行车租赁服务站。校内师生每年只需缴纳50元年费就可以自由使用(针对特困生免费),校外人员则按次收费。这项制度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校内自行车停放、丢失等问题,还方便了校外人员在校园内的出行。#p#分页标题#e#
(四)校园停车动态管理制度
校园停车资源严重不足与校园内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之间的矛盾给校园的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简单的依靠增加校内停车空间、扩建新建停车场虽可缓解这一矛盾,但也会引发更多的停车需求。而对校园停车实施动态管理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所谓动态管理就是通过研究校园和周边机构、居住区等车辆停放的规律,通过与机构、居住区等共用停车场以最大效率的利用现有的停车资源,来解决校园静态交通问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尝试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学院通过对学校机动车停车规律进行分析和调查,发现居住在校内的教职工和居住在校外的教职工在校园停放车辆分别呈现出“早出晚归”和“早进晚出”的规律。校园保卫处根据这一规律,将校内和周边职工家属区的停车位进行统一的动态管理,开发利用了家属区工作日中白天的空余车位,提高了车位的使用率[6],也减轻了校园内的停车压力。
校园车辆管理办法范文3
为了全面直观的了解大学生电动车使用情况,文章从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强弱、高校电动车来源、高校对电动车监管等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回收分析,发现高校校园电动车使用与管理中存在如下现象:(一)电动车购买来源。校园电动车数量庞大,规模较大。从调查数据上看,通过实体店购买电动车的比例较高,另外是校内的二手车交易,说明学生对于电动车购买持有较好的安全意识,对售后服务保障提出要求。对校园二手车交易平台的建设需求,学生均认为学校可以搭建一个二手车交易平台。因为二手车价格比新车低,满足学生的消费水平。同时学生在校时间短,电动车交易频繁,缺乏车辆质量的检测,如果出现质量损耗,学生往往弃之不管,造成校园废旧车辆积压成灾,不但阻碍校园交通还污染环境,建立校园二手车交易平台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具有建设的迫切性。(二)电动车安全驾驶。在电动车安全驾驶调查问题上,学生普遍认为电动车会给行人带来安全隐患,仅有少数的学生表示曾有过酒后驾驶、逆向行驶等违章现象,并出现过交通事故,但对于骑行载人和电动车改装,调查显示校园电动车此类现象较高,甚至出现搭载多人、改装速度、电摩数量剧增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认为校园交通环境比较简单,不需要遵守校外交通规则,却忽视了校园交通路窄、人流集中、缺少指示灯有关因素,导致近年来各地高校电动车事故频发。(三)校园电动车管理。此外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今年的《新国标》的知情率低于30%,而关心程度也甚低。对于电动车的保养与定期维护的人仅有五成。目前校园内电动车停放点普遍出现私自拉线、多头超负荷充电等现象,建议学校加强充电点的秩序维护,增设校园电动车充电站,对充电站进行定时维修。教学楼下、寝室楼前、食堂下等几个常用的停放点电动车数量较多,由于学生着急上下课和吃饭,电动车停放时位置拥挤,乱停、违停现象非常明显,影响教学楼和食堂的正常进出,人车混行严重,容易出现碰擦事故。建议学校划分一条非机动车道,以方便师生出行,降低交通安全隐患。
二、高校电动车使用管理问题分析
(一)怠惰心理及安全意识薄弱。高校校园占地较广,出行自由度较高,电动车在速度、便捷、价位上都较好的满足了高校学生的需求,校园内的电动车数量急剧增大。但由于校园内交通环境简单,没有标准的红绿灯等信号标志,学生对交通规则的意识淡薄,超速、逆行、超载等现象大量存在,怠惰心理引发诸多安全问题。如2015年9月22日,深圳大学两名骑电动车的学生出校门时与一辆机动车相撞,导致一伤一死。对于问卷中“逆行、超载问题”等基础交通安全知识,在校学生都了解此行为的不妥,但由于时间、麻烦等问题,并没有采取正当的解决方法。(二)缺乏安全的购买与维修保障。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大品牌一线厂商的电动车,因为其售后以及车辆的上路情况较好;其次会考虑一些二线或三线厂商的车,因为其车辆便宜,性价比很高,因此大学校园中比较常见的电动车品牌多是二线或三线厂商的车。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校园电动车电瓶的寿命不超过两年,很多电瓶在一年后实用性能明显大大下降。因为学生在购买二手车时没有检测意识也缺乏检测渠道,对电动车性能的检查只是在交易现场的骑行和外观的简单判断;同时学生认为毕业后车辆就要转手,对车辆的日常维护不重视,转手交易频繁,车辆损耗非常严重。当学生发现车辆出现严重问题影响到正常骑行后,卖方已经离校,无法索赔。大多数学生认为进行深化维修不如重新购置二手车方便,便会舍弃废旧电动车,这将引发新的校园问题———无主车辆处置。高校对于无主车辆的处置非常无奈,对校园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三)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国内某师范高校因电线乱接,私接电线等原因发生电动车火灾燃烧,经学校调查发现因为电动车充电桩远远不够在校学生使用,所以才会出现此类乱状。调查发现高校由于高校提供的充电桩数量无法满足电动车需求,且充电桩位置与停车需求不匹配,导致校园内电动车扎堆充电,电线乱接,排放乱序等问题较为严重,火灾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单一的禁电禁摩短期内可能对校园电动车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的禁止势必会带来负面效果,所以电动车管理最好采用“堵不如疏”的原则,从制度上、标准上、规范性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让电动车使用“有理可依,有责可罚,有障可修,有平台可转”,校园电动车将改变目前的乱象,排除隐患,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道风景线。
三、高校电动车使用管理建议
为了进一步规范与加强校园电动车的使用与管理,维护校园道路安全与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师生们的人身安全与交通秩序,建议高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各自校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管理方法。(一)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高校学生在校园交通安全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认为校园不用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或者认为交通等是机动车驾驶者的事情,与己无关等。这些认识误区直接导致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乱走路、乱停车现象随处可见。大学生应通过学习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了解新国标的政策规定,购买正规途径的电动车。校园骑行遵守校园纪律,人车混行尤其要注意让行和减速。(二)促进校园二手车交易平台建设,健全车辆管理。高校二手交易平台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二手电动车交易平台建设也亟待发展,它不仅能方便新生的购车需求,也能很好的缓解毕业生的卖车压力,以第三方的角色较好的保障买卖双方的利益归属。在车辆检测、日常保养、售后服务方面都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保障,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三)学校应加强宣传,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学校应加大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通过事故警示图片展览、网络宣传、标语宣传、交通安全月等途径宣传交通安全法规、交通管理知识、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新电动车规定条例,对校园违规电动车的现象开展有效处置。规范与加强校园电动车的使用与管理并设定有力度的处罚措施,使同学们能够更方便安全地出行,保障师生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对于学生对学校的电动车相关管理提出的建议,学校应进行积极的取证调查,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各自校园的实际情况,结合各自校园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对标国家新标规定,对校园内的电动车进行标准排查,及时淘汰非标车辆。对符合新标要求的电动车登记备案,实行校园车牌和交通车牌“双车牌”制,制定校园电动车交通规则,对违反校园交通的车辆进行有关处罚。拒绝校外车、改装车辆、电摩等车辆入校,保证校园人车安全。足够的充电设备可以杜绝电瓶车无处可放、乱拉乱扯电线等违规的现象,还具有充满自停、短路保护、功率实时监控等功能,能够有效的预防电动车充电起火事故的发生。校方可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学生电动车聚集点设置适当的专业安全的充电桩,保证学生充电需求,并对充电现场进行监控,防止出现私自接线的情况,并对不良现象进行严格处罚。对校园二手车交易平台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可以利用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校内学生创业,借助公众号进行宣传,将校园二手车交易常态化,促进资源共享,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培养学生在网站运营、市场营销、车辆检修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促进高职学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黎,曹蕊.高校学生社区电动车治理初探———以清华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08).
[2]范许云,沈凯佳.高校校园电动车安全与管理调查研究[J].职工法律天地,2017(02).
[3]王健,杨付莹.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9).
校园车辆管理办法范文4
一、目前的现状
全市现有中小学187所,在校中小学生61313人,其中市区7所,15081人,不含职教中心和市一中,乡镇180所,50232人;幼儿园、学前班156所,不含私立幼儿园、小饭桌,在园在册幼儿27159名,其中市区4所,2822人,乡镇152所,24337人。到目前为止,全市对需要接送的学生及幼儿,因没有明确的政策和统一的管理模式,暂无专门用于接送的校车。自去年60辆公交车划归交通局接管后,分流出一部分,增加流经学校附近的公交线路,因不是专用车,受车上其他乘客的影响,公交车很难保证按时到达,造成有的学生改乘其它车辆,了了无几的客源,使公交车效益甚微,久而久之,此线路公交车也就名存实亡了。所以,接送学生的车辆除自家车、极少数公交车外,大多是无牌无证无保险、假牌假证、套牌套证的面包车、小货车、三轮车、农用车、报废车或拖拉机等。这些车辆车况较差、安全系数很低,有的车主为了图方便和经济效益,擅自对车厢进行改造,增加座位和摆上小凳子,不按限载的数量分趟接送,常常把车厢塞满为止,严重超员。上下学时段在校园门口接送学生的车辆蜂拥而至,乱停乱放、随意行驶,秩序十分混乱,交通堵塞严重,只能靠交警临时疏通,孩子家长对安全问题有的熟视无睹,有的心存侥幸心理,有的无可奈何,学生及幼儿出行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存在的问题
(一)车辆及驾驶人状况堪忧
从调查的情况看,接送学生的车辆大部分是政府禁止营运的报废车或带“病”车,安全性能很低,且车主又没有购买交强险,令人十分担忧。驾驶人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偏低,安全意识不强,又因接送学生不同于一般乘客,所以根本没有具备从业资格的,个别驾驶人甚至连驾驶证都没有。
(二)超员现象严重
从对接送学生车辆的专项调查来看,超员现象十分严重。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车主及驾驶人为了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能上多少上多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特别是幼儿园的接送车,认为学生所占空间小,超载不会影响安全,如定员七人的面包车挤十几个人甚至更多。二是学生乘车时间集中。学生上、下学的时间都是在规定的一个时段内,搭乘车辆的学生只要看到有车,就会争着上车,而驾驶人也不拒载;三是时间紧。接送学生的车辆,由于接送时间的特殊性要求,在实际接送中几乎是“一次到位”,增加了超载现象发生的概率,每逢星期五下午学生放学和星期日下午学生返校时间,超员现象更为突出。
(三)综合管理不够
接送学生车辆的交通安全究竟怎么管理,大多数人认为只是交警部门的事。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虽多次明确学生上下学不乘坐“病”车,但效果不明显,对接送学生的车辆存在超员等违法行为,受职权范围所限,无法管理,即使管车主也不听。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校、幼儿园比较分散,学生出行乘坐不合格车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交警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单靠交警部门来管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交警曾查扣一些不合格接送学生的车辆,但学生按时到校、准时回家受到影响,所以对此类车辆可能出现的交通危害也无可奈何。还有些车辆采取“游击战”刻意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管,形成了“教育部门管不了,职能部门抓不着”的局面。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四)安全设施缺乏
保证学生乘车安全不仅要做好学生乘车途中安全管理工作,也要做好学生候车时的安全工作,这就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安全设施保障学生候车时的安全。城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周边交通标志、标线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安全设施,如候车亭、警示标志、人行横道线、振荡减速标线及停车泊位等,这些安全设施的缺少,不仅给学生候车带来不便,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在乡镇农村,虽然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修建了相当规模的水泥路或砖路,但是,交通安全设施也不健全,很多道路缺少、甚至全段路无任何交通标志、标线,路面较窄,路况较差,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确保学生出行安全的建议
(一)明确职责,综合管理治就能解决的,而要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出行的安全隐患,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防控体系,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政府:主要是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进行责任划分,加强对各部门落实管理措施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单位和领导进行惩戒,保证管理措施倒位。安监部门:要做好与有关部门关于学生乘车安全的协调和督查工作,严格督促各部门、各校学生接送安全管理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对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经常性地检查和监督。交通部门:要在稳定原有运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交系统的主力军作用,会同政府周密、合理地安排接送线路,建好相关接送点上的安全设施,同时,做好接送车辆驾驶员的管理工作,使其努力做到认真负责、热情服务、按时准点、安全行驶,全力以赴做好学生的接送工作。公安交警部门:要认真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的检测工作,严禁不合格车辆接送学生。定期组织接送学生车辆的驾驶员集中学习和培训,对学习和培训情况做好记录整理存档。促使驾驶员限速、低速行驶,加强对接送过程的检查,及时查处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在学生上、下学等重要时段和路段科学部署警力,加大查处力度,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及学校的联系和协调,督促各校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工作,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制定相关的考核方案。公安部门:要按照公安部《关于农村派出所参加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的精神。组织全市各派出所切实担负起辖区内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工作,对接送学生车辆存在的交通违法行为,决不能手软,更不能姑息迁就,坚决从严从重处罚。城管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建设,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路段均要设置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使校园及周边交通环境明显好转。
(二)严格审批,规范管理。一是实行审批制度。凡是接送学生的车辆,在接送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取得道路运输许可证,且仅限于在规定的道路或相应的行政区域范围内接送学生。并通过调查交警部门的事故记录、保险公司的理赔情况和安全驾驶情况以及现实表现,对驾驶员进行审核,确保接送车辆和驾驶员符合相关规定;二是健全检查制度。成立由城管、安监、教育、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集中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逐校、逐车、逐个驾驶员检查。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掌握接送学生车辆的基本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当即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人,实行跟踪督查,直到整改到位;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市政府与有关部门要分别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并与各学校、车主之间也要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到实处,特别是对因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工作措施不落实、安全隐患不及时消除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对符合条件的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专门用于接送学生、幼儿的车辆核发“校车准运证”或“临时校车准运证”,并在车身粘贴统一的校车专用标识。
校园车辆管理办法范文5
1.修订下发《XX市教育局工作规则》,组织各科室和全体机关人员认真学习,抓好贯彻执行。与有关科室共同抓好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规则落到实处,对不按工作规则运行的,不予受理或办理,进一步推动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加强公务车辆管理。坚持车辆使用审批、外出登记、维修保养审批、定点维修保养、集中加油、夜间和节假日停车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车辆外出的管理,进行合理统筹与科学安排,确保车辆运行安全、节约。
3.严格接待管理。认真落实公务接待书面请示审批制度,严格接待标准和范围,努力减少支出。
4.加强办公用品采购和发放管理。严格执行办公用品申请、审批、采购、登记、领取等工作程序,杜绝不必要的用品采购和使用。在机关倡导一物多用、多次利用等资源节约型观念,努力提高办公用品使用效益,减少浪费。
5.完善科室讲坛制度。扩大科室讲坛主讲人范围,将范围扩大到局机关工作人员、市直学校教师、区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干教师以及其他市直部门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将每周五下午作为科室讲坛固定时间,各科室合理安排工作,无特殊情况每周五下午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科室讲坛或局机关其他集体活动。
6.严格考勤。抓好考勤管理,做到日常考勤一周一通报,会议和活动考勤一次一通报。组织各科室建立并认真执行内部考勤制度,将考勤情况与工作人员评优树先、年度考核挂钩。
7.加强科室内部管理。组织各科室制定本科室内部管理制度,从学习调研、考勤、工作纪律、工作落实、改革创新、廉洁自律、卫生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并加强检查指导。工作人员执行管理制度情况有记录、有结果,结果作为个人评优树先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8.抓好检查评比验收项目的管理。对科室拟规划开展的各类检查评比验收项目予以汇总,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的以文件形式下发,既发挥好指导基层开展工作的作用,又努力减轻基层负担。
二、加强工作督查
1.加强对局机关重点工作项目的督查。建立季度督查通报制度,每季度末对全局重点工作组织专项督查,调度各重点工作进度情况,并形成内部通报。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对科室的年度考核体系。
2.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通过分解落实责任、撰写答复材料、征求代表委员意见、召开面办会等,确保按要求完成今年的办理工作。
3.抓好市委、市政府批示件和局领导安排的重要工作的落实。加强调度督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落实。
三、加强信息宣传工作
1.加强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督促指导区县和基层学校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的要求,尽快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建立健全宣传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工作人员。
2.提升媒体宣传工作水平。不断完善并充分发挥日照教育记者QQ群的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与协调合作。今年将围绕城乡社区幼儿园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普通高中优质化建设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工程等“建设工程”,以及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入实施新教育实验、实施城区初中教育综合改革、实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普通高中名校带动策略、深化德育改革、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等“七大改革项目”,主动策划,定期组织新闻会或专题采访,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舆论阵地进行全方位展示,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
3.加强政策解读和舆情监控。出台全市教育系统舆情应对管理办法,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全面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完善全市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确保对网络舆情能够及时了解、研究、处置、掌控,引导走向。对与师生、群众密切相关的教育政策和热点问题,借助市内主流媒体传播平台,利用市教育局门户网站和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和进行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4.抓好官方微博运营。出台全市教育系统官方微博管理办法,组织各区县教育局、市直各学校全面开通官方微博,建立全市教育系统官方微博集群。以加入全国教育系统官方微博联盟为契机,密切与教育部新闻中心、省教育厅新闻中心及兄弟城市教育宣传工作部门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市教育局官方微博运营水平。
5.加强门户网站建设管理。适应工作形势的新发展,适时对市教育局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版,充分发挥市教育局门户网站作为政策平台、对外宣传阵地、服务群众窗口和教育资源分配枢纽的作用。加强对网站各类资源的统筹与管理,发挥好网站的指导性、性。
四、加强机关文秘工作
1.提高综合材料撰写和审核水平。一是提高文秘人员文字基本功。组织文秘人员抓好学习,通过实现将上级政策、外地经验、领导要求、工作实际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综合材料撰写水平。二是完善重要文稿“研讨会审”、“进度管理”机制,力求文稿起草工作质量高、速度快。
2.做好收发文工作。对收到的办理文件,做好从登记、批办、批示、复印、办理、督查、备案、存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对下发的公文,在格式、文字、政策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核把关,保证公文的高质量。严格实行日照市教育系统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开展教育系统保密工作专项检查,发现、整改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指导基层进一步做好保密工作,确保上网信息不泄密、秘密信息不上网。
五、做好迎查创建工作
1.做好机关创新奖争创工作。初步拟定将教师队伍建设、实行督导责任区制度、城区初中教育综合改革作为今年机关工作创新奖的备选题材,多渠道丰富证明材料,着力进行打造,努力争创机关创新奖。
2.抓好市委目标绩效考核迎查和省级文明单位复查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组织协调和牵头职能,制定机关争创工作规划,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有关科室认真落实考核标准,积极丰富各类档案资料,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争创活动,确保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取得理想成绩,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查。
六、做好办公室其他工作
(一)抓好会务工作。做好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会务服务工作,周密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逐项抓细抓实,确保会议和活动顺利进行。
(二)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包括领导内务、印刷复印、接听电话、下发通知、分发办公用品、书籍阅览等,力求为局领导和机关各科室、全体同志营造顺畅的工作环境。
校园车辆管理办法范文6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和改善我校后勤管理,建立后勤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食品卫生法、卫生防疫法、会计法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学校财务、卫生、校园、基建修缮工程等管理要求和规定制定。
第三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为教育、教学、科研、生产和师生生活服务,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在管理和服务中发挥育人的功能。
第二章校园管理
第四条校园管理
1.校园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校园绿化建设及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学生宿舍区管理等。
校园管理的目标是建设安全、整洁、文明、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2.校园绿化建设及管理
(1)校园绿化建设应有规划,突出重点,形成风格。校园绿化中要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合理地配置景点、小品,将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融为一体,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
(2)学校应配备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负责绿化和养护。
(3)总务处应建立学校绿化管理制度和绿化档案。档案包括绿化现状图、规划图、小品设计效果图、施工图及地块绿化统计表、各类合同等。
3.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的任务是环境的清扫保洁,消灭蚊蝇孳生地及保持排水排污系统管道畅通等。
(1)学校各部门应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学生劳动服务活动的作用。
(2)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和专职清洁工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3)加强宣传教育,在师生中形成自觉维护整洁、优美环境的文明习惯和良好风气。
4.学生宿舍区的管理
学校要制定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应确保宿舍安全、文明、卫生。
(1)加强对开水炉校园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的管理。食品超市的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持证上岗。学校应对超市物品的价格、质量、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2)定期进行宿舍区生活设施及水、电维护、检查,保证宿舍各项设施的完好,使用安全。
(3)学生宿舍人均面积要达标,宿舍内应设置必备的生活设施和消防设施。
第三章资产管理
第五条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指后勤部门对学校全部资产的管理活动,包括房地产管理,水、电、锅炉管理,车辆管理和其他物资管理等。
第六条房地产管理
房地产管理主要是指房地产产权与档案管理、公用房屋的分配与使用管理、房屋及附属设备的维修管理等。
1.房地产产权管理
学校要根据国家规定及时进行房地产产权登记,领取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取得法律保护。
2.房地产档案管理
房地产档案管理包括房地产产权档案和房屋及附属设备技术档案。
(1)房地产产权档案指房地产地理位置、平面图、登记表、产权归属的原始资料、沿革变更登记表等。
(2)房屋及附属设备技术档案指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总体规划设计、勘测资料、施工图和竣工图、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备说明书、出厂合格证,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如房屋改造记录及图纸、大修记录等。
(3)房地产档案由后勤部门收集、整理,由学校档案室统一管理。
3.公用房的使用管理
(1)公用房的分配,由后勤部门按校长室研究的意见统一安排。
(2)公共用房和专用房屋,如食堂、礼堂、电化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实训场所、阅览室、室内活动室、体育场馆、会议室、汽车库、仓库、书库、配电房、锅炉房等,由使用部门负责管理。
(3)群众活动的公共用房,由使用部门制定制度,并负责管理。
(4)教职工集体宿舍由后勤部门管理。入住教职工应遵守学校有关制度,保证宿舍的安全、卫生、文明。
4.公用房屋及附属设备的维修
(1)应加强对公用房屋的巡视,发现破损或接到用户报修,应及时维修。
(2)整幢房屋的常规维修保养,由管理部门提出方案,经校长室研究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3)维修费用较大的项目,要通过公开招标或议标确定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并组织实施,项目款的结算必须通过审计。
5.做好闲置房产及门面房的开发与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七条水电管理
1.水电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爱护设施、保证安全、注意节约、改善服务。
水电工必须持证上岗,熟悉学校的供电、广播、电话、电视、网络线路、给排水管线和消防管线等。
2.水电设施的常规管理
对校内的水电系统要建立档案资料和巡视维修制度,保证用电安全,防止水质污染和管道破裂。
3.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法,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完好有效。
4.供电设备的检查、维护
学校应按供电部门规定,在变电所(配电房)门前设立警示标志,定期检修、保养,避免发生事故。自备发电机要有专人负责管理,按规定检修保养,并做好记录。
第八条物资管理
学校物资包括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三类。学校的物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专人负责,做好物资采购、验收、入库、建账、发放、核算及更新报废等管理工作。物资采购工作应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1.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指一般设备单位价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单位价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量同类物资,也应视作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购置
学校各部门所需物资由后勤部门统一采购。各部门应在学期末提出下一学期的物资需求计划,经分管校级领导签署意见后,交后勤部门汇总,报校长室审批,后勤部门按审批后的项目内容组织采购。特殊设备或科技含量高的专业设备,有关专业办(专业部或系)派员协助采购。
凡纳入政府采购要求的物资项目,由后勤部门负责向政府采购机构申报采购。
(2)固定资产由后勤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分类账、分户账;使用部门建立相应的账卡,并有专(兼)职人员管理;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总账,统管固定资产的价格核算。规模较大的学校,应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网络化三级管理(即校、专业办、室),选用适合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后勤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每年对账一次,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3)固定资产的增减和校内调拨,应办理手续。固定资产的报损、报废应填写《固定资产报损报废单》,批准后办理销账手续。
2.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低值易耗品主要包括:办公用品、清洁卫生用品、劳保用品、劳动工具等。
低值易耗品实行计划采购,定额供应。由后勤部门征求使用部门意见后编制计划,经分管后勤校级领导审批后,由后勤部门采购,各科室专人负责领用。物品的采购、验收、入库、管理与材料管理相同。
3.家具、办公、生活用具及一般设备管理
一般设备指桌、椅、凳、橱柜、床、沙发、电扇、体育器械等,实行统一管理,由使用部门或个人负责。学校制订配备标准、管理及赔偿制度,后勤部门负责购置,按标准发放,建立账卡,每年核对一次,办理报损报废手续,做到账物相符。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教职工调进调出,均应办理领用物品归还手续,遗失、损坏按制度赔偿。
第四章膳食管理
第十一条膳食管理
膳食管理是指后勤部门对膳食事务的管理活动,包括食品安全、营养卫生、食品成本和膳食服务等内容。
1.食品安全卫生管理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卫生部、教育部的有关规定。
(2)制订并执行食品采购、加工、贮存、销售过程的安全卫生要求和环境、个人、餐具的卫生制度,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台账,杜绝食品中毒及食品投毒事故发生。
2.食品营养管理
(1)膳食部门负责人、管理员应掌握常用主副食品中主要营养成份含量与烹饪制作要求,按周编制主副食品表,逐步实现营养配餐;
(2)提高炊管人员的营养卫生观念,每学期进行1~2次营养卫生知识讲座,有条件的要进行系统的营养卫生基础知识的培训。
3.食品成本管理
(1)建立成本核算制度,按成本内涵加强成本核算,按月公布账目,严格控制盈利率。
(2)建立食品采购、验收、领用制度。
(3)使用智能卡消费的学校,食堂每天对电脑生成数据进行备份,以防电脑故障造成数据丢失。
4.膳食服务管理
(1)炊管人员对就餐人员一视同仁,不卖变质霉烂食物,不以次充好。
(2)食堂营业时间要考虑就餐者的实际情况;高中低档菜搭配合理;冬天要供应热饭热菜。
(3)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改进工作。
5.膳食会计管理
(1)会计人员须持证上岗,出纳会计和记账会计分工明确。内部制度健全,条目设置合理,原始凭证内容完整,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
(2)膳食会计在业务上接受学校财务部门的指导监督。
6.库房管理
库房有专人管理,物品入库、验收和领用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账物相符;每月盘库一次,防止食物霉变。有灭鼠、灭蟑螂设备和措施。备有冷库或冷冻冷藏柜。
第十二条膳食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膳食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食堂,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把各项管理要求列入承包合同,明确学校对食堂服务的质量、价格、经营范围和食品卫生安全等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对不执行制度和规定酿成事故者,要追究其责任,取消其经营资格并赔偿一切损失。
学校要成立由分管后勤的校级领导为组长的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立即启动预警系统。
第五章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是组织学校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基本任务是:
(1)财务计划管理。及时编制财务预算,按照“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合理分配和执行预算。
(2)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在遵守国家财经制度和法令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工作实际,制定财务收支的具体实施细则,做到用款有计划、收支有标准、管理有定额、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
(3)按照会计法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认真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对账工作,做到凭证合法,手续完备,账目健全,核算准确,按时编送报表。
(4)配合和支持学校开展各项创收活动,对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等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2.学校收入管理。学校所有收入由财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不得设立小金库。学校应使用印有财政监章的收费票据,不得自印或自行购买不合格的收据。财务部门应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建立票据台账,严格票据购入、领用、核销手续。定期公开财务。
3.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收费规定。所有预算外收入均应进入财政专户。代办性收费要专款专用,按实结算。对已纳入地方行政结算中心的学校,要按结算中心规定,做好工资奖金、医保、公积金、所得税等报表编制上报工作和各项支出票据的核对、结账、支付工作。同时要做好每月经费开支的计划申报工作。
第十四条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及会计人员的配备,应符合国家会计法和财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所有会计人员均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
第六章基建工程管理
第十五条学校基建工程管理是指编制基建工程总体规划,编写基建工程项目建议书,拟定计划任务书,委托设计,建设准备,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
基建是百年大计,要保证工程质量,加强质量监督,把好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关。基建工程耗资大,节约的潜力也大,需要配备与建设工程规模相适应的熟悉业务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第十六条基建工程总体规划
1.编制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是学校主管部门批准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学制、编制及国家教育部和发改委颁发的有关文件。
规划包括学校的改扩建和新校建设。建筑设计方案要公开招标并有专家评估确定。
2.学校的改扩建规划要结合区域现状进行。除规划房屋的布局外,应同时规划道路、供电、给排水、网络管线和校园绿化等。规划应尽可能使功能分区合理,水电容量应满足发展要求。
第十七条基建工程过程管理
1.按有关部门的要求,做好施工前期准备,领取规划许可证和建设许可证并进行招标。
2.凡需实行监理制的基建项目应在施工招标前确定监理单位,委托全过程、全方位监理。
3.基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及与基建相关的设备和大宗材料的供货单位,应严格按有关部门规定的程序公开进行招标,择优选择并分别签订合同。
4.凡采取学校供应材料,后勤部门应配备专(兼)职材料员,保证材料供应。若由施工方供材,后勤部门应有专人负责对材料的数量规格质量进行验收监督。
5.要组织勘测设计、质监、监理、消防、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对施工图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会审情况应做好详细记录,作为技术资料存档。
6.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证。
7.基建项目竣工后,及时组织设计、规划、质监、消防、环保等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