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1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椎弓根固定治疗;临床疗效

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外科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生率约占脊柱骨折的50%,好发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常伴有前脊柱、中脊柱,甚至后脊柱的破坏,可能导致脊柱的不稳定,以及椎体的压缩、椎管的变形,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2]。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创伤相对较轻,并且固定、复位效果相对较好,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并得到了普遍认可。本研究中,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3.0~74.0岁。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等临床表现,但是没有明显的脊髓和神经压迫等临床体征,经过药物、物理治疗等综合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改善,疗效不佳,通过X线片、CT等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1.2治疗方法患者采取俯卧位,适当垫高髂前、肩部,使患者的腹部和胸下部保持悬空状态。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待准确定位后,以病变节段为中心,采取后正中切口,充分暴露患椎及邻近的上、下椎体关节突和椎板。根据Roy-Camille椎弓根定位法,植入椎弓根钉系统,在C形臂X线引导下,分别植入4枚AF钉至患椎上、下椎体部位。对于存在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给予单侧椎板,或者全椎板减压术,并对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的情况进行探查,安装连接棒和横杆。待椎板间或横突间凿粗糙后,植入自体髂骨,并放置引流管,进行有效引流,关闭切口,逐层缝合。患者术后卧床休息4~6周,常规给予抗感染、 治疗,期间注意进行钙剂的补充,术后7 d在支具保护作用下,开始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一般情况下,术后2周可以拆线出院,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可以脱离支具,逐渐进行负重活动。

2结果

3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后,平均随访12个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腰背疼痛症状消失,脊柱融合好,没有活动障碍,矢状位生理曲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X线检查显示固定物没有出现松动、脱落,以及脊柱侧弯等严重术后并发症。

3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多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所以,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脆性大大增加。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退化因素,导致了老年患者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所以,相对较容易出现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症相对比较常见的并发症[3]。近年来,随着我国年龄区域老年化,所以,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国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

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患椎的生理弯曲和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彻底消除对神经的压迫,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正常椎体由纵横交错的小梁骨构成,当脊柱遭受强大外力作用时,通过椎间盘,将压缩力传至椎体终板,当作用于脊柱的强大外力超过小梁骨的承受负荷,小梁骨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椎体骨折[4]。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痛,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以及失眠等症状。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适用于椎体严重压缩,或者严重椎弓根破坏的患者;伴有椎间盘突出症,并且已经出现椎管狭窄、脊髓神经根受压等症状的患者;伴有脊柱不稳的患者[5]。由于老年患者除了骨质疏松外,还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术前要做好各项检查,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操作细致,尽可能减少出血,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给予患者适量的钙剂补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本研究中,3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后,平均随访12个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腰背疼痛症状消失,脊柱融合好,没有活动障碍,矢状位生理曲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X线检查显示固定物没有出现松动、脱落,以及脊柱侧弯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总而言之,对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铁民. 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体会.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 10(6):100-101.

[2]安伟鹏. 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 51-52.

[3]陈志文.椎弓根钉固定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3): 205-206.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2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病特点;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1(c)-00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and effect.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non-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5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20 case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compared. Results The cobb angle of patients after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was (17.4±9.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non-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31.4±10.9)°and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27.4±12.5)°, the comparison of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treatment in the non-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0.0%, 70.0% and 83.3%, and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of them was the highest,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 the comparison of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

[Key words] Osteoporosi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treatment

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病,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脆性增加,弹性降低,骨代谢减少,骨密度降低,很容易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1]。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分析其发病特点,有利于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而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可以避免其发展为后凸畸形,治疗难度相对较小。该研究以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扫描(如X线摄片、CT、MRI扫描灯)检查确诊。排除患者中因肿瘤致脊椎继发性骨折的情况[2]。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可见,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的年龄在62~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5±3.7)岁,病程在7 d~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2.3±1.0)个月。其中,72例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包括扭伤20例、跌伤52例,8例患者无明确外伤史,患者的症状轻微。患者的骨折位置是T4~L5。其中,单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双锥体或者两处以上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20例(椎体前缘的长缩超过1/3的情况视为压缩[3])。根据L3骨小梁变化情况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进行分级可见,I度、II度、III度的患者分别有30例、40例和10例。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非手术治疗组(30例)和手术治疗组(50例),手术组患者组内又分为开放式手术治疗组(20例)和微创治疗组(30例)。非手术治疗组和开放式手术治疗组、微创治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诊断结果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和脊柱活动受限的临床症状,且负重时症状加重,查体可见伤椎与棘旁肌肉压痛或叩击痛,其中74例患者未见明显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情况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4例患者在伴有轻度下肢神经刺激症状,2例患者伴有排便失控,Frankel分级为D级。

观察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可见,胸椎过度后凸畸形(T4~T10)的患者20例,占25.0%,后凸角度为(52.1±15.3)°;胸腰椎过度后凸畸形(T11~L1)的患者46例,占57.5%,后凸角度为(34.4±12.1)°;腰椎过度后凸畸形的患者14例,占17.5%,后凸角度为(25.4±11.3)°,所有患者脊柱平均后凸角度为(38.3±12.5)°。

1.2.2 治疗方法 80例患者中行非手术治疗的有30例,病房中均配备卧硬板床,在腰下垫以软枕,给予骨松宝胶囊进行治疗的同时,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行拱腰训练法,从5点支撑到4点支撑、3点支撑逐步恢复。其中8例患者有手术治疗指征,但因不耐受手术继续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

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证,即:身体条件良好,能够耐受手术;伴有神经功能损伤或者无神经功能损伤,但Cobb角在20°以上,椎管占位情况超过椎管矢状位的一半以上,椎体高度压缩程度超过50%。做好积极的术前准备,对患者合并的慢性内科疾病进行治疗,纠正其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情况。其中,20例患者选择开放手术进行脊柱矫正,均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矫正胡椎板间植骨融合术。其余30例患者行经皮椎体形成术或者经皮后凸形成术微创治疗。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测量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患椎的上位椎体的上终板到下位椎体的下终板的夹角度数)。

1.4 疗效评价标准

以Nkai分级标准为依据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生命体征完全消失、正常生活不受影响的情况记为优秀;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生命体征基本消失、正常生活受影响较小,劳累后偶有腰背酸痛的情况记为良好;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生命体征有明显改善,但仍伴有轻度的腰背酸痛症状,正常生活受影响的情况记为尚可;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生命体征完全无改善甚至加重的情况记为差[4]。

1.5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Cobb角的比较

观察采用不同方式治疗的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可见,治疗前3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缩小。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效果

非手术治疗组、开放手术治疗组和微创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40.0%、70.0%和83.3%,以微创手术组的患者优良率最高,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不同于中青年外伤致骨折的情况,其与老年患者的机体机构有关,单位体积内骨骼微结构发生变化、骨量减少,脆性增加、强度降低,造成骨折的发生率与复发率高双高的情况[5]。

观察患者的发病特点,可见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负重时症状加重,较少伴发神经根传导功能受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程度可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式,本文比较了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式、开放手术方式、微创手术方式等不同情况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可见,开放手术的患者Cobb角的改善程度最大,治疗前后的Cobb角差值达到(30.5±7.5)°,但总的治疗优良率的比较上则微创手术效果更佳,达到83.3%。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是以卧床休息、镇痛治疗、功能训练以及壮骨药物联合应用为主,治疗不当可能引发骨质进一步脱钙的情况,还可能造成压疮、褥疮、肺感染的情况[6],而开放性手术则会对患者的创伤大,出现手术不耐受的几率更高。而经皮椎体形成术或经皮后凸形成术等微创治疗的方式,临床效果最好,不仅可以快速缓解疼痛,矫正畸形,促进复脊柱序列复位并改善相关功能,提高脊柱稳定性,而且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有效性好,与开放手术比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张建华等[7]的研究对比了保守治疗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情况,其主要是从治疗后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远期复发率的角度进行了比较,这是本文研究未涉及的方面,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的情况,这主要得益于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且恢复快的优势,其既能促进压缩椎体强度与刚度的恢复,而且可以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使骨水泥的注入更加安全,是十分理想的一种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当然,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还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条件等确定。另一方面,从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是骨代谢疾病的一种特殊转归[8],对其的预防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结合早期干预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并通过医患合作,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

[参考文献]

[1] 韩玉东,童安,胡芳宁.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J].吉林医学,2015,36(9):1812-1813.

[2] 郭岱琦,杨欣建,顾洪生,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1):69-70.

[3] 黎新宪,肖筱武,谢军,等.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2734-2738.

[4] 张华东,姚子峰,丁晓勇.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4,35(12):1699-1700.

[5] 唐汉武,林一峰,孙丽.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1):7-9.

[6] 江永发,陈孝银,李嵩柏,等.骨松宝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144-147.

[7] 张建华,李玉前,王晓东.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1):23-24.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3

江苏宜兴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宜兴 214200

[摘要]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双侧入路PKP治疗的实际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应用单侧、双侧入路PKP治疗,比较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更佳,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9.63±5.63)min、术后VAS评分为(26.3±1.32)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双侧入路PKP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各级医院应用。

[

关键词 ] 双侧入路;PKP;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016-02

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多数老年人正饱受骨质疏松症的困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为老年人群常见骨折,该病症可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为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双侧入路PKP治疗的实际效果,该研究2012年6月—2014年1月间该院为2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双侧入路PKP治疗,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9∶16,年龄62~76岁不等,平均(71.2±2.5)岁,病程10~100 d不等,平均(25.2±2.5)d;对照组:男女比例9∶16,年龄63~77岁不等,平均(71.6±2.6)岁,病程10~100 d不等,平均(25.2±2.5)d。

1.2 一般方法

为明显患者骨折部位及病理情况,术前为全部患者行MRI、X射线、CT以及全身核素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具体手术治疗方案。

1.2.1 对照组 仰卧位,垫高骼骨部及上胸部,全麻或局部麻醉,选择病变椎体横突根部上缘旁4~7 cm处作为穿刺点,点状切开穿刺点皮肤,进针(与椎矢状面呈45°),插导管并置入球囊式椎体成型器,缓慢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后复位椎体,将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术毕,手术全工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1.2.2 实验组 仰卧位,垫高骼骨部及上胸部,全麻或局部麻醉,选择病变椎体横突根部上缘作为穿刺 点,点状切口椎体两侧皮肤,进针(与椎矢状面呈30°),推针,保证其到达椎体的前中1/3处,后操作方法同对照组。

1.3 疗效评定

统计两组骨水泥灌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VAS评分、术后48 h伤椎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1]。

1.4 统计方法

借助统计软件spss11.0处理相关资料,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住院时间比较

比较两组骨水泥灌注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9.63±5.6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VAS评分及伤椎高度比较

比较术前VAS评分、术后伤椎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后VAS评分为(26.3±1.3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未见并发症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0%,对照组2个椎体骨水泥渗漏入椎间隙,2个椎体前缘及侧方有少量骨水泥渗漏,并发症发生率为16.0%,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χ2=5.627)。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为老年常见病,是老年腰痛的重要原因,早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大量研究证实[2-3],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9.63±5.63)min、术后VAS评分为(26.3±1.32)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证实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PV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灌注剂较稀少,需加压才能顺利完成,该手术方法虽然能改善骨质患者疼痛症状,但不能将患者伤椎恢复至正常水平,椎弓根入路PKP使用的骨水泥较为黏稠,骨水泥注入压力较低,渗透的可能性较小,临床安全性较高。

椎弓旁入路穿刺分为双侧和单侧,单侧治疗能摆脱椎弓生理结构的限制,获取准确的穿刺角度及穿刺位置,效果较为理想,大量研究证实[4-6],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且单侧治疗在手术时间上短于双侧治疗,但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优越性(P<0.05),认为与入选病例较少相关。

综上所述,为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不但能加固伤椎,还能恢复伤椎高度,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 易小波,高迪.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8(7):586-588.

[2] 李大刚,苏培基,陈敢峰,等. 单侧与双侧入路脊柱行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3(43):8104-8107.

[3] 陈建常,梁景灏,马在松. PKP和PVP单侧入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8(8):692-695.

[4] 冯晶,郑启新,肖少雄, 等. 单双侧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11(10):26-29.

[5] 冯杰,戴维享,王栋, 等.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2013,8(34):60-64.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4

【关键词】 DSA机;椎体骨折;骨质疏松;经皮椎体成形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骨质疏松症逐年增多。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其可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如失眠、沮丧、意志消沉, 甚至自杀倾向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具有创伤小, 见效快等优点, 目前逐渐成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4, 5]。而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采取DSA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更具有操作时间短的优点,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本院2009年8月-2012年12月58例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30例, 年龄56~85岁, 平均(64.8±15.7)岁, 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T10椎体3个,T11椎体9个,T12椎体22个,L1椎体18个,L2椎体4个,L3椎体2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29例。治疗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和MRI检查, 报告显示:病变椎体有不同程度压缩骨折, 椎体后缘骨质完整, 椎管无狭窄。排除标准为:1.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2.中枢神经疾病导致意识障碍以及精神系统疾病患者;3.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4.术前患恶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治疗组采用DSA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 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

1. 2 方法

1. 2.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下经皮椎体成形术 患者做好术前常规检查, 调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 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心功能、肝肾功能是否正常。入介入室后, 患者取俯卧位, 开放静脉通路, 连接心电监护。DSA机定位骨折椎体以及椎弓根的位置, 使病椎位于显示屏中央位置。手术采用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皮肤穿刺点至椎板, DSA机透视下用专用骨穿针穿刺, 进入皮肤、沿椎弓根方向与矢状面适当夹角的进针方向进针, 穿刺针沿椎弓根达到椎体前中1/3处, 再次用DSA透视病变椎体正侧位, 确定位置无误后, 将调制好的填充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放入骨水泥注射器里。当骨水泥聚合变得粘稠(呈牙膏状)时, 将穿刺针的针芯拔出, 将骨水泥注射器与穿刺针相接, 在DSA机透视监控下双侧同时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 注射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当骨水泥充填满意或当骨水泥有渗漏迹象, 停止推注。灌注完毕后插入针芯, 旋转穿刺针, 等骨水泥凝固后拔出穿刺针, 可防止骨水泥进入穿刺针道。记录骨水泥注射量, 压迫止血, 包扎, 平卧返回病房。术后第2d在腰围保护下下地行走, 术后常规进行CT扫描以观察骨水泥灌注情况及有无渗漏。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次, 术后2~5d出院。

1. 2. 2 保守治疗 主要包括复位、卧硬板床休息、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物理治疗、镇痛药物、激素替代疗法、腰背肌功能锻炼、支具外固定等。

1. 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随访2~12个月, 于术前、治疗后2 d、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数据变化。VAS评分范围0~10分, 0分表示不疼痛, 10分表示剧烈疼痛, ODI评分范围0~45分。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两组间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体重、年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见表1。

2. 2 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的比较 治疗组的29例患者全部成功定位穿针, 每节椎体注射骨水泥量为2~5 ml, 平均3.1ml。不良反应:骨水泥渗漏, 至前方或侧方共4例, 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静脉丛共1例, 渗漏者均为初期手术者, 可能与开展手术初期, 骨水泥过早注入有关, 骨水泥渗漏患者均无不适症状出现, 15例术后出现恶心, 其中8例出现呕吐, 经过用胃复安肌注后好转, 考虑为单体吸收所致反应。与对照组相比, 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老年患者逐渐增多, 此类患者因发生骨质疏松, 以骨质减少, 以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化或损伤, 从而增加骨的脆性以及骨折的危险性。此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一般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性病变, 如碎骨片明显压迫脊髓神经造成瘫痪或不全瘫痪, 轻则可导致患者慢性腰背疼痛、失眠, 重则意志消沉, 以致导致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6]。目前, 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最常用保守治疗方法:卧床8~12周, 但疗效往往不佳,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危险非常大, 可以加重骨质疏松, 导致褥疮,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甚至死亡。PVP具有安全, 手术创伤小, 操作时间短的优点, 已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常用的方法[7]。

DSA机具有图像清晰, 分辨率高, 操作灵活等特点, 为各种介入治疗提供了真实的立体图像, 为各种介入治疗提供了必备条件。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 DSA机较传统的C/G型臂X线机, 具有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操作灵活、定位准确、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本文选择本院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比较术前、治疗后2 d、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进行VAS和ODI以及术后并发症。研究结果显示, 与术前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2d、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VAS及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本文结果显示, DSA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且能够较快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俞国成, 李坚, 谢垒.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部疼痛疗效分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32(5):4-6.

[2] 徐宝山, 胡永成, 闫广辉.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突成形术的相关问题探讨. 中华骨科杂志, 2009,29(5):430-435.

[3] Schwarz P.Diphosponat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nd risk of atypical femoral fractures. Ugeskr Laeger,2012,174(1-2):30.

[4] 杨丰建, 林讳龙, 朱炯, 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21(1):50-54.

[5] He SC,Teng GJ,Fang W,et al.Value of intraosseous venography i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vertebral hemangiomas.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0 Dec 7;90(45):3188-3192.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5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MRI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MRI表现。结果 常见于胸腰椎,共95个椎体表现为压缩变形,其中凹陷形及楔形变多见,以压缩椎体后缘骨皮质向前折迭成角且骨片向椎管内突出为其特征性MRI表现,T1WI及T2WI椎体信号大多接近邻近正常椎体信号。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是临床诊断的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能准确地与恶性肿瘤所致的椎体病理性骨折鉴别。

【关键词】 MRI;脊柱骨折;压缩性;骨质疏松;鉴别诊断

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尤以绝经后妇女多见,单纯性脊柱骨质疏松通常可经X线平片明确诊断,但当椎体出现压缩改变时常需与病理性骨折相鉴别。由于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椎体压缩其治疗方法完全不同,所以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收集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例,分析其MRI表现,探讨MRI检查在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共71例,男25例,女46例,年龄57~83岁,平均67.3岁。临床表现以腰痛、背痛、腰腿痛或轻微活动后腰部不适感就诊,病程数日至数月,多以疼痛持续且不能缓解为特点。否认明确腰部外伤史,无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史,无骨结核、炎症、强直性脊柱炎、肿瘤等相关病史。其中13例进行随访复查。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确诊。

2.扫描方法

MRI检查采用XGY 0.3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体部线圈。自旋回波成像,常规脊柱T1WI、T2WI矢状位,T2WI横断位;T1WI:TR/TE=450/18 ms;T2WI:TR/TE =4500/130 ms;成像矩阵256×256,层厚4~5 mm,间距4.5~5.5 mm;IRFSE(脂肪抑制)。

结果

1.压缩椎体部位、数目

胸椎体43个,腰椎体52个,受累椎体分布于胸7~腰4椎体,呈多椎体发病61例。

2.压缩椎体形态改变

“楔形”改变45个椎体,“凹镜”状即椎体上缘下凹或上下缘双凹即“鱼椎”改变31个椎体,其中凹陷变形21个椎体后上角骨皮质向前折迭成角,且骨片向椎管内突出(如图1);“扁平状”19个椎体。

3.压缩椎体信号改变

信号无明显改变31个椎体;信号接近邻近椎体29个椎体;信号异常35个椎体:T2WI:T1WI为等信号的11个椎体仍为等信号,余21个中13个伴有平行于终板的高信号带状影(图2),8个表现为中央高信号、周围低信号。 T1WI:35个病变椎体中,等信号11个,余21个多数呈均匀低信号,但总见有保持与邻近正常椎体信号一致的等信号区,这些正常信号区位于终板下,呈带状横行排列,或位于椎体后部,呈垂直方向排列(图3)。

4.伴随征象

7个椎体椎弓根信号异常,但形态未改变;11个椎体旁软组织呈薄环状改变,所有椎体旁未见瘤样软组织肿块形成;57例合并椎管狭窄。

5.MR诊断结果

正确诊断64例,疑似诊断5例,其中2例随访后确诊,误诊2例。

讨论

1.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重要临床并发症是发生骨折。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在50岁以后呈持续上升趋势,50岁时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女性约为3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大多数无明显外伤史,症状不典型,但此类椎骨骨折发生后数年中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身长短缩和背部中曲(圆背),从而引起日常活动障碍,也可影响预后和寿命[1]。因此,正确认识及准确诊断本病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2.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MRI特点

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诊断X线平片是传统的诊断方法,但其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进行任选方位扫描,对脊柱压缩骨折的诊断有了相当大的突破,MRI可根据椎体的形态,特别是骨髓的信号变化等改变来推断良性急性或慢性压缩骨折,并能够与恶性压缩骨折相鉴别。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椎体的变形可表现为楔形和扁平形。本组骨质疏松脊椎受累的椎体以双凹改变多见,表现为“鱼嘴”外观,此种表现是由于椎间盘扩大导致强度减弱的椎体上缘和下缘弓样凹陷,在部分“凹陷形”椎体,陷入其内的椎间盘压迫椎体,使椎体后上角向后翘起,呈尖突样突入椎管,越是陈旧性这种表现越明显,这为其它原因的骨折所少见,认为是其特异性表现并可做为诊断依据。 压缩椎体保持正常椎体的MRI信号为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而脊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椎体信号异常,以T1WI椎体终板下带状低信号,或除椎体后部外,椎体大部分呈低信号最为常见,低信号区位于骨折部位的最近处。其原因是急性骨折时骨折周围充血水肿,故呈低信号,相反,远离骨折的区域无明显的骨折反应,或充血水肿已基本恢复,故呈正常信号,这些正常信号区位于终板下,呈带状横行排列,或位于椎体后部,呈垂直方向排列。文献报道压缩椎体的低信号区在1~3个月内逐步恢复至正常信号,故慢性椎体压缩与邻近椎体完全等信号[2]。本组有2例是经过随诊60天后复查骨髓水肿部分恢复出现了正常骨髓信号,则提示为良性压缩骨折而确诊的。

3.鉴别诊断

老年人中骨质疏松、转移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是多发性椎体压缩的最常见原因[3],因此正确诊断脊椎原发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很重要,特别是与转移瘤所致椎体骨折鉴别,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椎体压缩以压缩椎体前缘宽,后缘窄为特点的“倒楔形”压缩为恶性转移瘤所特有。恶性肿瘤的“扁形”压缩多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椎体平坦或略凹,前后径加长,即呈膨胀性盘状[4]。②压缩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及T1WI增强为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为转移瘤的典型表现。T1WI多表现为弥漫性低信号、无残余带状排列的正常信号区域,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整个椎体,正常骨髓组织不完全取代或肿瘤的供血不均匀、或肿瘤局部有坏死所致。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病理改变在骨小梁而骨髓信号多为正常。③椎弓根破坏和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是鉴别转移瘤的重要征象。④压缩椎体邻近椎体的表现:在鉴别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时,除了要研究椎体本身的改变外,还应参考其邻近椎体的表现,对鉴别诊断常能够有所帮助。良性骨折常伴有邻近椎体的骨质疏松或同时伴有其他椎体的陈旧性压缩改变。病理性骨折中转移性肿瘤、淋巴瘤及骨髓瘤等常伴有邻近椎体的转移灶[5]。如多发性骨髓瘤所致椎体压缩可为鱼尾状或哑铃状,但单凭压缩椎体的形态改变难以鉴别。但如在同一病例中,其他未压缩的病变椎体内见到圆形或类圆形长T1WI及长T2WI骨质破坏区时,则要考虑骨髓瘤的可能。此外也需与外伤性压缩骨折鉴别,首先有明确的外伤史,发现骨折线或碎裂骨块,有时合并椎间盘碎裂、脊髓损伤等结合病史、X线平片等不难鉴别。

总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不仅能显示骨折椎体大体形态和信号的改变,对椎体的轻微骨折水肿敏感性高,更可由椎体内骨髓的信号变化得知骨折的急慢性及愈合程度,对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诊断及其与转移性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价值,是临床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顾维正.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和临床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分类与诊断[J].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5, 28(5): 1-3.

[2]Charles A, Jean L, Sylvie C,et al.Acute vertebral collapse due toosteoporosis or malignancy: appearance on unenhanced and gadolinium-enhanced MR imaging[J].Radiology,1996,199: 541-549.

[3]沈比先,周顺科,张可建.老年人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的MRI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3):235-238.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6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胸椎;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6)20-190-04

Discussion of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in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YAN Song MENG Fansheng DONG Wei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Shiyan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Shen zhen 5181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in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Methods 200 cases of OVCF elderly patients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choic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PVP group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group) and PKP group with 100 cases in eac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degree before surgery, vertebral height restoration rate after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rate of vertebral height loss, bone cement leakage incidence of adjacent vertebral bodies and then fracture incidenc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disability index (ODI)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2 cases with nerve root symptoms, and 1 case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in PVP group. There were no spinal cord injury, infe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in both group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39 months [(17.6 ± 5.7) month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cal significa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and bone cement injection amount (P> 0.05). Vertebral compression and restore vertebral height of PK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PVP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ithin each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VAS, ODI,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Thoracic; Lumbar; Osteoporotic fractures

老年人骨|疏松常会出现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慢性腰背部疼痛等,由此产生的脊柱塌陷与疼痛等临床症状,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的极大威胁[1]。因此,科学、有效、合理的治疗方式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患者至关重要。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卧床休息、口服止痛剂及钙剂等方法,但长期卧床可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褥疮等并发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良好疗效和极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该手术创伤小,局麻下进行,手术时间短,绝大多数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均可耐受[2]。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们对2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整体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00例老年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均行 MRI 及 CT 检查确诊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排除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其中PVP组100例患者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 62~80 岁,平均(68.7±10.3)岁;单一椎体骨折76例,两节及以上椎体骨折34例;病程 2~100 d;有跌倒史58例,有扭伤及咳嗽病史38例,无外伤史4例;PKP组100例患者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 65~79岁,平均(68.5±10.1)岁;单一椎体骨折80例,两节及以上椎体骨折20例;病程 2~100 d;有跌倒史61例,有扭伤及咳嗽病史31例,无外伤史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胸腰椎损伤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X线片和MRI示椎体楔形压缩性改变,椎体信号改变,且节段与临床症状符合;(2)发生于T6~L5,的椎体骨折;(3)随访时间均需>6个月;(4)获得完整随访。

1.3 排除标准

(1)各种良、恶性肿瘤(如转移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血管瘤等)所致椎体骨折;(2)合并脊髓损伤症状而进行开放手术结合内固定的患者。

1.4 手术方法

1.4.1 PKP组 手术均在局部麻醉加强化下完成,患者取俯卧位。使用双台C型臂X线机定位骨折椎体节段的正侧位,常规消毒与铺单后,依次于椎体双侧椎弓根处穿刺达椎体,透视示位置良好后,沿导针打人工作套管。沿工作套管置入球囊扩张系统,透视检测下扩张球囊,适度撑开骨折椎体。透视下在骨水泥处于“拉丝”期时开始推注,根据骨水泥在椎体内扩散速度,不断调整推注速度。根据骨水泥扩散范围,不断调整针尖位置、方向及推注压力,以期获得骨水泥的均匀分布。当骨水泥到达椎体后方或椎体外(椎问盘或椎旁静脉)时,停止注射,记录各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多椎体治疗则重复上述手术步骤。

1.4.2 PVP组 在局部麻醉下,在前后C型臂的指引下,采用经椎弓根进针方法进针,即于椎弓根的最外缘呈外向角100°~150°(头向或尾向角则视椎体具体情况而定)进针。在正位透视下尽量使穿刺针进到中线,侧位片上位于椎体的后1/3处,置入工作套管,使之位于上述正侧位的点上[4]。扩孔致椎体前缘0.5cm处,用导针探查是否在椎体范围内。如发现已穿破椎体前缘,需立即更换到另一侧手术。在C型臂的指引下注入骨水泥约3~6mL,侧位充填约椎体50%,正位透视见越过中线即可[5]。

1.5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平卧6h后开始行腰背肌功能训练,术后1~2 d后下床活动,支具保护6~8周,住院期间继续抗凝治疗,同时治疗基础疾病,术后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水泥量,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情况。根据Guan等[6]的方法,收集并评价如下数据:(1)椎体参考高度(EH):EH=(c+d+e+f)/4,其中c为骨折上位椎体前缘高度,d为骨折上位椎体中部高度,e为骨折下位椎体前缘高度,f为骨折下位椎体中部高度;(2)椎体高度(FVH):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最严重部位的椎体高度,即a或b中较小者,其中a为骨折椎体前缘高度,b为骨折椎体中部高度;(3)椎体恢复高度(RVH):压缩程度最严重部位术后恢复高度,即与a或b相对应的g或h;其中g为术后一周骨折椎体前缘高度,h为术后一周骨折椎体中部高度;(4)椎体压缩程度(CR):CR=(EH-FVH/EH)×100%;(5)椎体高度恢复率(RR):RR=(RVH-FVH/EH)×100%。

1.7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发生率比较采用校正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水泥量比较

PVP组2例出现神经根症状加重,发生肺栓塞1例。两组均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39个月[(17.6±5.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患者椎体压缩程度和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优于PVP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疼痛改善与ODI比较

两组间术前、术后时VAS与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各术前与术后VAS、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椎体因外力介入或病理改变导致被压迫变形的一种脊柱骨折,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脊柱骨折类型[7-8]。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因有两大类,一是外力介入,患者胸腰椎遭受纵向压迫力后所导致椎体变形骨折。二是患者机体功能病变,如骨质疏松、退行性改变以及自身感染和肿瘤等都会引发胸腰椎椎体的压缩性骨折[9-13]。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脊柱外科治疗上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经皮通过椎弓根向患者椎体内注人骨水泥,起到增强椎体强度以及稳定性的作用。而椎体成形术长期用于临床脊柱外科的治疗上.但其根本上是一种开放性手术,对于某些老年病理,开放性手术风险太大,所以不支持椎体成形术治疗[14]。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椎体,可恢复病椎的高度,增加椎体内空腔的体积,注入相对较多的骨水泥,以减少后期的高度丢失。对于新鲜的压缩性骨折复位效果较好,但对于陈旧性的压缩骨折复位效果欠佳[1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PVP组2例出现神经根症状加重,发生肺栓塞1例。两组均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39个月[(17.6±5.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患者椎体压缩程度和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优于PVP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各术前与术后VAS、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集成了椎体成形术的优点并且在X线的引导下创伤性小,无开放性手术的相关并发症,且恢复时间短,对于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的影响较小,所以开始用于临床治疗上,最早是用于椎体肿瘤的治疗,同时取得了相当垃著地效果,继而在肿瘤方面发展显著。包括对于椎体血管瘤、骨髓瘤、椎体原发以及转移性恶性肿瘤、部分椎体两性肿瘤,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6-19]。综上所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轻,且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安全、可靠,是临床上微创脊柱外科的新型治疗技术,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惠林,李茂,王根林,等.勿忽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后病椎再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11):961-962.

[2] 杨惠林,李茂,王根林,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相关问题[J].中华创伤杂志,2015,20(5):377-378.

[3] 王静成,刘振东,杨建东,等.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3):216-219.

[4] 王德鑫,孙方贵,,等.改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工作通道控制球囊扩张方向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4):338-343.

[5] Guan H,Yang H,Mei X,et al.Early or delayed operation,which is more optimal for kyphoplasty?A retrospective study 011 cement leakage during kyphoplasty[J].Injury,2012,43(10):1698-1703.

[6] Guan H,Yang H,Mei X,et al.Early or delayed operation,which is more optimal for kyphoplasty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cement leakage kyphoplasty[J].Injury,2012,43(10):1698-1703.

[7] 孟斌,张洪涛,杨惠林,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Genant IV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11):966-971.

[8] 王洪,易小波,陈晓东,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75 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27(7):589-591.

[9] 孙彦鹏,史相钦,马虎升,等. 手法复位配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1(15):97-99.

[10] 金志辉,张贵林.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10(15):321-323.

[11] 陈文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PVP 术后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13(20):522-524.

[12]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专家共识 . 中华创伤杂志,2013,29(12):1186-1189.

[13] 唐盛辉,李斯明,周子强,等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高位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6):1601-1606.

[14] Asenjo JF, Rossel F.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new evidence adds heat to the debate[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12,25(5):577-583.

[15] 杨光远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中上部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3(2): 217-219.

[16] 李菊根,廖盐模范子文,等.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13(6):531-533.

[17] 张洪涛,关家文,孙海涛,等. CT 联合 C 臂机引导下椎体成形术在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7):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