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高低运球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篮球高低运球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篮球高低运球教学

篮球高低运球教学范文1

教材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时的主要载体,在有限的课时中,要利用辅助教材帮助主教材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就必然存在一个辅助教材与主教材合理搭配的问题。篮球是高中体育教材中主要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练习项目,根据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经验。在此,谈谈我在进行《篮球运球急停、急起》实践教学时对辅助教材选择与应用的感受。这堂课的辅助教材我选用了“慢跑中看红灯绿灯”游戏和“复习高低运球”“运球追逐互拍球”游戏,最后是教师领做放松操“给球充气”。在本堂教学实践后,我觉得在主教材对辅助教材选择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辅助教材为主教材重难点服务

一节课中,在教材搭配上,要注意辅助教材对主教材学习具有辅助较果,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与巩固。

二、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新课程理念中,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 们要完成的动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在体育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对抗难度,让他们经过努力来获得成功感。不过对那些过分抽象、枯躁无味,与他们的感知较远的教材,则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保持稳定的注意力。鉴于上述心理特点,我们教师应注意在辅助教材选择时,要选择生动活泼的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从而能自觉努力地去学习,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高中生《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是一节比较枯燥的基本技术练习课。所以,我先用“慢跑中看红灯绿灯急停急起”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地进入主教材的学练。在主教材学练后,我选择“运球追逐互拍球”游戏为辅助教材。它从实际应用出发,加深对抗难度,巩固主教材的重难点练习,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在体育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对抗难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学生在进行大量的运动之后既可以放松心情,也使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之间相互弥补、相互调剂。既关注了学生心理健康,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动量要科学安排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篮球课的运动负荷相对来说是较大的,科学的安排一节《篮球运球急停、急起》课的运动负荷,应该是让学生的心率曲线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为了遵循这一规律,我在本节课的辅助教材选择上注意运动量大小的搭配合理以及恰当安排强度出现的时机。在课开始阶段我安排运动量较小的“慢跑中看红灯绿灯”为准备活动,然后复习篮球的高低运球,再进入主教材《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学习,在学练完主教材内容后,为了巩固主教材的重难点练习和稳定心率曲线,我安排了“运球追逐互拍球游戏”为辅助教材。游戏可以使学生在运动时候不感到疲惫。在课结束阶段则安排了给“气球”打气的放松练习内容,从而确保学生在整堂课中的生理负荷有一个正常曲线变化。

四、主辅教材的有机结合

要想一堂体育实践课整体自然,流淌,就要使主教材与辅教材有机结合。在这节《篮球运球急停、急起》中,我选用“慢跑中看红灯绿灯”的游戏。它来自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项活动,几乎每人每天都会有急走或慢跑时的急停、急起动作,动作容易简单。而它的动作要点与本课《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脚步动作要点是一致的,既起到了准备热身活效果,又预练了本课的重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就用看红绿灯急停急起,既起到了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也预先提示学生运球时不要低头。在准备活动后,先复习篮球的高低运球。高低运球这动作在初中已经学过,但是,对提高本课主教材的手控制球能力有很大的关联,它是本课新老知识的连结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练习了脚步的急停急起和手上的控制球能力之后,再把这两者组合到一起练习,就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本课的主教材《篮球运球急停、急起》。

五、美中不足之处

这堂《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实践课上完后,我觉的美中不足之处在“运球追逐互拍球”游戏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一开始没有进行分层教学。该班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运球好的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球,这部分学生进行“运球追逐互拍球”游戏是最好最适当的。但是,还有小部分运球控制能力不好的学生,他们进行该游戏就非常有困难了。我在第一时间发现这问题后,马上组织这部分学生进行“看谁学的更像”的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向前慢跑并随意做各种急停急起运作,后面一人运球跟着学做急停急起动作),最后这堂课算是完美成功。

六、辅助教材对主教材的利与弊

选用辅助教材也是有利有弊的,在本堂课中,我选用了过多的辅助教材,它们对主教材的重难点学习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强化训练,但是,选用过多的辅助教材练习,它压缩了主教材的学练时间,冲淡了学生对主教材的学习与理解。在这堂45分钟的课上,我安排主教材的学练时间只用到了十来分钟,而辅助教材却用了二十多分钟,最后学生还以为是一堂篮球游戏课,一部分学生还说不清《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所以,我建议在辅助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它的利与弊,最大的发挥辅助教材对主教材有利的一面,摒弃它的弊端。

总之,要合理选择教材进行搭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中学体育实践课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我们在认真学纲,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 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前精心设计好辅助教材在体育实践中对主教材的作用,让辅助教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主教材重难点服务。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搞好本专业的同时,还要捕捉多方面体育信息,加强多方面的学习,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王皋华.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0.5,

[2]寇振声.篮球教学与训练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

[3]阿.亚戈麦尔斯基.篮球队的持导工作[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6,

篮球高低运球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篮球;行进间运球;菱形;游戏

篮球是学生非常喜爱的球类项目,参加篮球运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身手灵巧、思维敏捷,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但是初中生篮球技术水平却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连最基本的运球技术都没有掌握好,只会一群人围在一起乱抢、乱投,这个普遍现象引发了我对篮球运球教学的思考,同时,我也专门研究了篮球技术各个教学模块,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比对,并进行了实践课尝试,多思多想,尽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事半功倍

每一堂好的课,都需要一个精彩的导入,导入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练习手段。语言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开始,譬如是学生喜欢的球星,也可以是最近球坛发生的事情,可以一下子把学生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来。也可以通过练习手段,看似单个的练习,但是贯穿整节课,回顾起来发现是环环相扣的。

1.热身慢跑

传统方法:绕圈慢跑热身

个人思考:菱形慢跑热身

设计思路:菱形慢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练习队形是菱形。

2.徒手操

传统方法:活动各个关节4×8拍

个人思考:融入熟悉球性练习

设计思路:先通过教师专业动作的展示,再降低球性练习的难度迎合学生现有的技术水平,让学生在新鲜感中尝试并提高手对球的掌控能力。

3.拿器材

传统方法:学生分批去拿球

个人思考:《呼拉圈抢球》游戏

设计思路:这是一个由菱形慢跑,直接过渡到圆圈跑的抢球游戏,流畅的去解决了篮球课中拿球单调枯燥的情况,同时带动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本课的欲望。

上面是开始部分的三个环节,如果用传统的方式,学生会感觉到很平常,没有兴奋点,同时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了。通过《呼啦圈抢球》游戏,完全改变了传统拿器材时的单一,让拿器材也变得那么有趣。这样的精心设计的导入过程,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节篮球课呢?

二、专项性的游戏是课堂活力的催化剂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又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专项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复习原地运球练习

传统方法:在原有队形的基础上,进行原地运球。

个人思考:

(1)原地运球报数游戏。设计思路:通过老师的手势以及手打出来的数字,让学生改善低头盯球看的错误动作,此方法很好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师生互动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又提高原地运球技术,一举两得。

(2)原地高运球、低运球。传统方法:在原有队形的基础上,进行原地高运球和原地低运球的切换。

个人思考:“照镜子”原地高低运球游戏

设计思路:分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观察,互相纠错,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并且这个练习分为相同姿势和相反姿势两种练习方法,相反姿势的练习,从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临场应变能力,以及提高了高运球和低运球切换时,手对球的掌控能力。

(3)原地运球拓展。传统方法:在篮球场内,自主进行原地运球,并尝试着行进间运球。

个人思考:抢拍球游戏

设计思路:抢拍球游戏是原地运球的一个拓展游戏,也可以说是原地运球向行进间运球的一个过渡游戏,需要学生反应快,视野宽,保护球,并且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这个游戏的气氛和练习效果不错,并且在游戏中,也初步运用了一些行进间运球的技巧,虽然移动距离非常短,但是学生还是可以体会到按拍球的后上方这一个技术要领。

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组织了“原地运球报数”、“照镜子”和“抢拍球”三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了原地运球技术,加强了原地高、低运球变换的技术,同时也完成了从原地运球向行进间运球的有效过渡,过程流畅,每个教学细节,环环相扣。学生乐于接受,勤于练习。

三、循序渐进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一般来讲,教学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过去我们理解的循序渐进的“序”即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通过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特定问题的思考,在研究课程标视虢滩谋嗯胖信嘌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意识,通过精心设计练习方法,来落实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学生尝试行进间运球

传统方法:在篮球场内,自主尝试行进间运球。

个人思考:沿着菱形尝试着做行进间运球

设计思路: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熟悉运球路线,并且带着问题去尝试行进间的运球,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对下面的讲解示范,解决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2.行进间运球

传统方法:四列横队,一组一组有序进行运球

个人思考:菱形运球

设计思路:通过图板的讲解,老师的示范,解决学生在尝试运球时出现的疑惑和不足,正式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

3.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方法:给每个小组划分一块场地,互相帮助,完成练习。

个人思考:充分利用篮球场的边线,以及菱形组成的三角形,有引导性的让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设计思路:让学生在不同于平时的练习队形和方式下进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的新颖和不同之处,让学生在高密度的学习中,不感觉到疲劳和单一,刺激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在基本部分的中 间阶段,从尝试行进间运球练习开始,到正式的行进间运球练习,最后进入小组合作的学习环节,每一个练习都是循序渐进的,逐步提高运球技术的难度,一个练习周期下来,运球技术就完成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不会突然感觉到压力,无所适从,很自然的掌握了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四、有效突破难点是实现教学目标首要问题

体育课堂教学的难点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定的,难点突破是为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确定难点及突破?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归纳。

行进间运球的难点:运球时将球控制在身体的侧前方

个人思考:隔标志线运球练习

设计思路:在运球过程中,让球和身体隔着一条线,主要解决球与身置的关系,通过标志线的引导,建立直接的感官空间,着重去突破本课的难点――运球时将球控制在身体的侧前方。

基本部分的最后阶段,采用隔标志线运球的练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了直观的感官空间,清醒的意识到球和身体的关系位置,有效的解决了将球控制在身体侧前方的问题,有效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个练习的设置,比反复的讲解,强调动作要领更直观、更有效。

以上是我对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的几点思考,也是改变自己教学方式上的第一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多学习,多思考,研究在其他项目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篮球高低运球教学范文3

关键词:中考体育 篮球 训练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中考体育考试改革不断,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程度不高,中考体育考试监管不力,学校和家庭教育认同的不一致等。2016 年 1 月 ,郑州市教育局召开新闻会,郑重宣布自2018 年起,郑州市初中应届毕业生中招体育考试项目由原来的“必考项目+考生自选项目”,改为“必考项目+摇号统考项目+考生自选项目”的新型考试规则。并且从2016年起,中考体育总分值提升至70分。在所考项目中,篮球专项考试所占分值与素质类项目所占分值一致,篮球项目在郑州市各个中学又掀起了热潮。本文结合运动训练学、篮球教学和体育心理学等学科从多方面阐述提高中考篮球专项的训练水平与考试水平,望对广大初中毕业考生提供借鉴。

一、了解考试规则

中考篮球考试的规则与方法是采用“八”字运球绕标志物的形式来进行。考试时总共有有10个标志物,前后标志物相距三米,左右两个标志物相距1米,起点距离第一排标志物5米,每个标杆的高度不低于1.5米。受试者须绕过每排标杆,在最后一排标志物折返、冲刺。如图1所示。

二、日常球性熟悉

篮球运动风靡全球,篮球运动在我国是最为普及的一项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想打好篮球必须有良好的球感、手感以及判断力,中考篮球也不例外。考生要想在训练和考试过程中有着良好而稳定的发挥,日常熟悉球性的练习必不可少。熟悉球性的方法主要有: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高低运球、手指拨球与点球以及原地体前变向和行进间提前变向等。熟悉球性练习主要是增强对手指灵敏度的刺激,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以便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应对所有紧急情况。

三、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一)身体素质训练

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需要体能做保障,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中考篮球专项考试虽然只有短短的20米的距离,但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特别高。日常训练中要着重提高腿部肌肉爆发力、脚蹬地力量、腿部和腰部力量、手臂力量以及核心力量和灵敏度。训练的方法主要采用短跑、负重深蹲、蛙跳、收腹跳、俯卧收腹等来进行。

(二)分解练习与连贯练习穿插

中考篮球专项考试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起跑――绕桩――转弯――绕桩――冲刺。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模块的训练质量。训练时可想徒手绕桩,再结合着球来完成。具体训练方法如下:一是起步(从右边):如果支撑脚是左脚,用4、6或8步(偶数步)跑到第二组杆旁;如果支撑脚是右脚,用3、5、7步(奇数步)跑到第二组杆旁,然后直线运球用立掌往远推(手触球的侧后上部),3次运球就可以到第二组杆,第三次球的落点在第二组杆斜侧后方约30厘米处。二是从第二组杆开始,两组杆之间用2或3步,(此时球已弹起并在杆的斜前方,正好用侧掌向下一组杆的斜侧后约30厘米处推。三是到中点转弯用2步,用侧掌搂住球,在杆的左右各运球一次。四是重复上述动作往回返。五是回来过第二组杆后,用立掌向远处推球,脚下全力冲刺。

这个环节由身体姿势、手按拍与迎球的动作和脚步动作三个主要环节组成。运球技术的关键,在于手控制球、支配球的能力和脚步动作的熟练程度,以及手、脚、身体三者的紧密配合。

一是身体姿势:运球时应保持两脚前后开立,约与肩宽,两膝弯曲,身体重心落于两脚间,略偏前脚;运球时自然弯曲,肘关节靠近身体,以肩、肘关节为轴随球上下摆动,另一臂屈肘,自然抬起;上体稍前倾,抬头目视前方。

二是手的动作:运球主要是靠手指、手腕动作对球的控制与支配。所以说指腕动作是运球技术的重要环节。手按拍的动作:运球时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和指根以上部位控制球(掌心不触球)。运球时以肩为轴,用大臂带动肘关节和小臂,最后通过手腕、手指用力向下按拍球,并随球有一短暂伴送动作,当球从地面弹起时,用手由下向上迎引球,并自然屈伸小臂,以缓冲球的反弹力量,控制球的反弹方向、高度和速度。按拍球的部位和用力:运球时,球从地面反弹的方向是由按拍球的部位决定的。如按拍球的后侧上方,作用力与的纵轴有一定角度时,球向前上方反弹。球从地面反弹的高度和速度,是由往球上加力的大小决定的。因此运球中指、腕动作的速度和幅度,是调节运球力量的关键。球的落点:运球时要控制球的落点,首先应使球完全保持在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如:直线运球向前推进时,球的落点应控制在身体的侧前方,并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脚踢球。

三是脚步动作:运球时一般是脚尖正对运球方向,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弯曲,身体重心控制在两脚间,略偏向前脚掌上,以保持身体既平稳又能及时快速用力蹬地向不同方向移动。

四、适合自身的装备与器械

篮球专项训练与考试必须有适合的装备和器械,才能在日常训练和考试过程中发挥正常水平,保障自身安全。考生自身需要准备专业的篮球鞋和舒适宽松的运动服,因为训练和考试一般在篮球场,球场的防滑能力不一致,一般的运动鞋的包裹性、防滑性能不如专业的篮球鞋。考生还应自备篮球,一般使用标准的男女用球,球的质感和弹性要有保障。最后是训练方和考方准备的器械,包括标志物和标杆,需要准备牢稳、安全环保的材料,保证每位考生的训练和考试安全。

五、过硬的心理素质

考生在训练和考试过程中必须要求过硬的心理素质,因为篮球专项考试需要身心脑共同参与,受试者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多次练习,保证失误减少和技术动作的连贯性。这样才能在考试过程中减少失误,保证训练水平的正常发挥。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中考考生在篮球专项的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技术动作的完善,还应重视身体素质以及体能的保障作用,不能为考而练,要把篮球专项训练与考试作为终身体育技能学习的良好心态,另外在训练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些都要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提高认识程度,尤其是专项技能的学习和纠正。

建议考生在日常训练与考试中要配备专业的运动装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训练和考试水平,保证篮球专项成绩的提升。尤其是篮球鞋服和篮球的准备,必须按照教育有关部门的要求准备,不能忽视这些细节。篮球专项考试不仅仅是技术的考核,更是对日常训练状况的检验,以平常心去看待,以全身心去准备,这样才能发挥真实水平。

参考文献

[1] 金建成.中学篮球运球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3年34期.

[2] 陈高峰.篮球运球需要提高学生身体对球的感觉[J].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11期.

[3] 龚朝晖,嵇向阳,张振峰.对篮球往返绕杆运球项目的技术分析与教学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13年03期.

篮球高低运球教学范文4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71-02

一、在投篮教学中的运用

作用:缓解篮球场地不足,提高练习密度,特别适合投篮教学的初学者。

1.固定篮圈

制作:先将两条约35m的长绳摆成相距与呼啦圈直径等长的平行线,然后将呼啦圈间隔约2m分别固定在两条长绳中间,长绳两端各留5.5m用于固定。最后将一条绳子两端分别穿过篮圈后拉紧固定,另一条两端分别直接拉紧固定在篮架立柱上,即形成垂直状组合篮圈。也可将两端的线头分别抛穿过球圈两侧,多抛绕几圈,然后拉紧固定在篮架立柱上,就形成水平状组合篮圈。

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限定相应的投篮线,学生需在投篮线后完成投篮,可进行投篮比赛,或运球(传球)+投篮比赛等(图1)。

建议: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高,自主地调整篮圈的高度。

图1

2.移动篮圈

制作:截取直径16mmPVC线管约25cm作为固定插管,使其与呼啦圈成切线状,用胶带缠绕牢固,留出约10cm不缠胶带作为插管用,然后将插管插入约2m直径20mmPVC线管(作套管),即做成一个移动篮圈。

方法:使用时,一人两手扶住套管,投篮者站在规定的投篮线后完成投篮(图2)。

建议:根据需要可随时升高或降低篮圈的高度。

图2

3.活动篮圈

方法:在半场两条边线中间向场地内各画一个半径约2m的半圆。将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4-8人),每队指定一人站于半圈内手握呼啦圈作“活动篮圈”。游戏开始从中间跳球开始,双方像篮球比赛那样进行攻守对抗,获球队通过传球,设法将球投进本方的“活动篮圈”,呼啦圈可任意变动,每投中一球得1分,防守队设法获得球权转入反攻,游戏反复进行,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得分多的队胜出(图3)。

规则:①进攻队员只准传球,不准运球;②出现违例和犯规时,均由对方发界外球;③做“篮筐”的队员,呼啦圈不得离手,不准离开圆圈,防守队员不得进入圆圈。

建议:可男女混合游戏,女生每次投中得3分,或同性异质分组,水平差的投中得2分。

图3

4.扣篮篮圈

方法: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指定一名高个子作篮圈(一手或双手上举呼啦圈),其他队员持球依次进行尝试先原地扣篮、后行进间扣篮练习,体验扣篮的(图4)。

建议:可进行单、双手的正手扣篮,或反手扣篮等练习;一定次数后,作篮圈的人与组内身高相近的队员互换。

图4

二、在传球教学中的运用

作用:发展传球的准确性,培养合作意识。

1.固定目标物

制作:准备两条约1m的长绳子,将一条绳子的两端采用丁香结固定在呼啦圈上,两个绳结相距约20cm,即成一个绳拉环,同样将另一条绳子系在呼啦圈的对称面上即可。

方法:四人一组,两人面对面拉住绳拉环处,将呼啦圈置于传球者的胸腹之间,另两人分别正对着站在呼啦圈两边(一人持一个篮球),限定适当的传球距离。发令后,传接球两人来回做传接球,每次传球须通过呼啦圈为一次有效传球,当两人均完成有效传球5-10次后,迅速与拉呼啦圈两人交换角色,直到原拉呼啦圈的两人同样完成规定的传球次数为止,看哪组最先完成(图5)。

建议:①呼啦圈由低到高,慢慢升高,或由高至低;②可双手或单手传球,也可传球前先完成几次运球;③传球者可采用坐、蹲的方式传接球,体验下肢发力。

图5

2.移动目标物

方法:四人一组,两人面对面站立做移动目标物(一人持一个呼啦圈),另两人分别站在移动目标物两侧做传接球,限定适当的传球距离。发令后,手持呼啦圈的人将圈滚给对面的队友,在呼啦圈离手到接住之间,持球队员将球传出并通过呼啦圈为一次有效传球,当两人均完成有效传球5-10次后,迅速与作移动目标物的两人交换角色,直到原移动目标物两人同样完成规定的传球次数为止,看哪组最先完成(图6)。

建议:①呼啦圈由地面滚动,接着相互低平抛,然后慢慢升高为抛物线抛出,也可反之;②可用“固定目标物”方法,两人手拉呼啦圈两边的绳环,作水平来回或垂直上下移动来完成传球练习;③可双手或单手传球,也可传球前先完成n次运球。

图6

三、在运球教学中的运用

作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控制运球的能力。

1.区域限制

方法:将5-10个呼啦圈间隔1-2m摆成之字形,练习者手持一个篮球在起点线准备。发令后,练习者向前运球到第一个呼拉圈,然后在呼啦圈内完成10次运球,接着到第2、3、4个……呼啦圈,同样各完成10次运球,直到最后一个呼啦圈完成运球为止,看谁最快完成即为胜出(图7)。

建议:①可以采用接力的方式进行;②也可运球结束后接投篮。

图7

2.高度限制

方法:甲乙两人一组,甲右手持球做原地低运球准备,乙持一个呼啦圈平放于甲的右膝边。开始后,甲用右手在呼啦圈内进行低运球10-20次,要求每次反弹球的最高点在呼啦圈平面处,完成规定运球后,乙将呼啦圈移到甲的左膝边,甲换左手同样完成规定的运球次数,然后两人交换角色。同理,将呼啦圈放于腰腹之间进行原地高运球练习(图8)。

建议:可进行原地高低运球交换练习。

D8

3.障碍限制

方法:将若干个呼啦圈间隔适宜距离摆成直线或之字状,让学生依次绕过呼啦圈(如障碍物)进行运球练习或比赛(图9)。

篮球高低运球教学范文5

关键词 初中体育技能教学;必要性;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

一、初中体育技能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鉴于此,学校体育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素质教育理念,新课标也强调学校体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故体育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及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及能力,离不开体育技能教学,所以各级各类体育课堂教学不能缺少技能教学。

二、技能教学内容的合理处理

在技能教学中,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技术,它包括技术、体能、应用三个维度,且技术始终贯穿在体能与应用之间,通过体能与应用可以更好地发展技术。同时,根据三个维度构建小单元或组织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水平、教学内容及课次等合理安排三者比例。

以水平四(初中)学生为例:新课标要求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而不同项目主要包括田径、体操、球类三大项。由于田径是其他项目基础,其实质就是发展体能项目,故田径类教学内容,无论新授还是复习,要突出体能这个维度。体操培养的是控制及空中平衡能力,也是体能类,故在技术、体能、应用三个维度比例应是中间大,两头小。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体操联系不如田径密切,故在内容新授阶段要突出技术维度,兼顾体能维度。球类其本质是游戏,其魅力在于有趣及竞赛,故球类应突出应用维度,其在技术、体能、应用三个维度比例为1:2:3。当然无论何种项目,三个维度比例并非一成不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例课堂教学中根据三个维度的分层教学。

三、技能教学的合理组织实施

新课标精髓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因此在组织实施中要紧紧抓住这一理念。但自主学习,只有当学生对某个单元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达到;合作学习,只有合作学生间成为好朋友,才可能生成;而探究学习,没有深厚的知识及能力的储备,难以行得通。加上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决定了他们可塑性强,但自控能力差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小学阶段技术教学的淡化的事实,决定了自主、合作、探究不能仅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应把它作为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的表现来理解及操作。

1.教学组织

(1)在技术教学新授课中,采用根据技术、体能、应用三个维度分解目标程序教学形式下的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分组)讨论、练习组织形式

①教师组织教学:在分解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可检验性)编程序实施方法(课次、时间、教法)基础上,每次课教师将动作要领、程序目标及自我保护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基本掌握。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②学生(分组)讨论、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先讨论,并结合自身特点,确定练习方法,进行练习。必要时进行分组学练。

(2)在技术教学复习课中,采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辅导教学组织形式

按男女分组(可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再自由组合分组),开展固定小组学习,最好以四至六人为一小组,每组由学生推出一位“老师”(小组长或组员)组织教学。教师巡回于各组间,肯定优点,纠正不良因素,并作出积极的总结性评价。

2.教学方法手段

(1)合理安排课课练。课课练是为了达成每节课一定负荷而采用的练习手段(发展体能)。当一节课负荷不足时,要增加课课练。课课练要先规划好,例耐力不足,则每次课安排耐力素质练习。课课练内容可以是某堂课内容的体能强化,也可是课前规划好的另一内容,它一般在课的基本部分的最后6至8分钟进行。

(2)技术、体能、应用三个维度,技术是基础,体能是核心,应用是追求。技术始终贯穿在体能与应用之间,通过体能与应用可以更好地发展技术。例篮球的双手胸前投篮技术,当采用不同距离练习时,可发展体能,当组织以双手胸前投篮才得分的教学比赛时,则是应用。

(3)固定分组、培养骨干。使性情相投、关系要好的学生成一组,最好以四至六人为一小组,每小组推选一至两位领悟能力较强的担任组长(副组长),并且固定下来。这样,他们之间的分工、配合会更默契。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对每个小组组长(副组长),要重点指导,使之能带领其他同学练习。

(4)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的“收”就是统一、集中的教学,“放”则是学生的分组自主学习空间。这种教学思路并不是“放羊式”教学 ,而是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练、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其合作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教师则随时关注学生的状况。比如,在学完某一技术后,分发包括学习目标、动作方法或图解、学习建议的纸卡给各小组,进行分组学习。

3.技能教学设计举例

本设计注重体能及应用维度,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具体为:(1)教学内容:篮球运球急停急起。(2)技能目标:重点体会和领悟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时机及方式。(3)教学基础:学生基本能完成原地及行进间高低运球。(4)场地条件:篮球与篮球场地比较充足。(5)根据三个维度进行基本部分的程序设计:为什么急停急起-碎步跑-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高低运球-利用标志物运球急停急起-被动防守的急停急起(提示左右均可过)-主动防守的急停急起-结合投篮进行(6)教学组织:教师根据设计的程序,利用包括学习目标、动作方法或图解、学习建议的纸卡,进行分组学习。

篮球高低运球教学范文6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北京市人大附中初三女生40人为研究对象,围绕中考篮球测试项目教学展开研究。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其中,问卷(“中考篮球测试项目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为:问卷发放80份,回收80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

    二、研究与分析

    (一)中考篮球测试项目分层教学内容

    实验组在不影响其他项目的教学情况下执行教学分层计划内容,并按照实验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穿插强化篮球基本功练习、熟悉球性的练习及身体素质练习。与实验组相适应的练习方法具体如下:

    1.熟悉球性的练习。熟悉球性能力也叫控制球能力训练,是结合了各种持球技术动作的特点和需要进行的专门性练习,以熟悉球的性能、增强球对手的感应能力和控制支配球的能力。开始阶段的训练是让学生对球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所以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2.强化运球基本功练习。“球感”特点是能对球的形状、轻重、弹性、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变化都达到极为精细分化的程度,通过手臂、手腕、手指的伸、屈、挥、摆、翻、转、绕、拉、持、按、点、抖、拨等技术动作完成。针对初三中考篮球测试项目的特点,教学试验中将采用专门性的运球练习:熟悉球练习、原地高低运球变换练习、慢走运球练习、慢走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练习、慢跑行进间变向运球练习、快跑行进间变向运球练习、中考运球项目练习。

    3.身体素质训练。力量练[lunwen.1kejian.com提供和的服务]习:提高躯干力量和四肢力量。躯干力量主要练习腹肌和腰背肌,练习时可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等方法。增强上肢力量的简单方法是俯卧撑练习,增强下肢力量可练习各种跳跃,如单足跳、收腹屈腿跳等。

    柔韧性与协调性练习:有了力量的保证,跑的速度就会提高,另外还要加强柔韧性和协调性。运球往返主要以短跑速度为主,所以这里练习力量、柔韧性、协调性都是为了提高短跑的速度。练习中以短距离的加速跑和冲刺跑为主,在起跑时练习灵敏度和反应能力,采用多种姿势的起跑练习,如背向、坐姿、蹲姿等起跑练习。要提高协调性可多练习跳绳和徒手操。

    (二)教学设计实验过程

    1.确定实验对象。选取北京市人大附中初三年级,随机抽取(11)、(13)班女生为实验对象,其中(11)班为实验组,(13)班为对照组。两班人数各为20名。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进行包括身高、体重、年龄的基本记录。见表1。

    实验前对两个班的女生进行现场观察与测量,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身高、体重与年龄等身体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实验,并可以确保实验的真实有效性。

    2.分层教学的具体分层标准。对所教学对象情况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在进行分层教学制订各层次之前,了解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篮球技术掌握情况等。对学生的分层不是给学生贴上一张永远不变的标签,主要是便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干预和帮助,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实验中教师根据实验前的摸底测试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见表2。

    制定这样严格的升降级标准,并向每一位学生公布。以完成每阶段的评价作为升降级的依据,划分每位学生下一阶段层次,明确新的教学目标。

    3.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控制。“分层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在于按学生的篮球测试成绩进行动态编组,即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每位学生测试成绩和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每一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奋斗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上一层次要求的学生升一层,那些相对不认真、技术停滞不前的学生则停留或下降一个层次,这样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进步。教师在分层指导中应把重点放在B、C层次的学生身上,不断以激励性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练习。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层次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实验前,进行分组设计,可以确定随机抽取的两个班,即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明显差异。具体以中考篮球测试项目为主,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从准备活动、统一跑、统一做徒手操到上课内容,均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班采用分层教学(见图1)。

    对学生掌握篮球技能分层次后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从实验前学生的现状可以分析出大部分学生在篮球项目上是零基础,归为C层次,此层次的学生从熟悉球性开始进行练习,加以力量和协调性的辅助练习;能够达到慢走体前换手变向运[lunwen.1kejian.com提供和的服务]球则视为篮球有基础,逐渐加以技巧和协调性的辅练习,最终目标是达到A层次。实验表明,分层教学能够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每次成功之后带来的喜悦,从而较好地掌握运球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合作精神,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由此,中考篮球测试成绩可得到迅速提高。

    (三)教学分层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一轮教学分层实验,学生的运球变化统计学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的检验结果显示p<0.05,可见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两组学生均有成绩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体育专业知识,两种教学计划均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比较如下。

    通过两组学生实验前后成绩的检验结果分析可知(见表4),在时间的提高上,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差异,平均值(3.02>2.42),可知实验组的分层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运球成绩。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见表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运球成绩基本相同,实验后学生运球成绩普遍提高,但是实验组成绩更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运球技术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证明实验组学生经过分层教学有效果。

    从表5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对篮球分层教学的感受及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调查中发现,实验组有95%的学生认为通过篮球课堂的分层教学,自己的运球能力较实验前有明显的增强;对照组只有75%的学生认为运球能力得到了增强,值得深思的是,5%的学生认为运球能力下降了,这有可能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下降,课外锻炼的时间减少所致。在教学方法适用的调查中,实验组有95%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使自己的运球能力有所提高,而对照组只有25%的学生肯定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此外,篮球课堂中的学习合作与交流在调查中也明显地得到反映。

    将实验后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学习兴趣、教学方法适用、课时内容掌握、运球能力的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运动中体验快乐等方面进行直观对比(见图2),结果表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一个学期的中考篮球测试项目分层教学,对人大附中初三40名女生进行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不仅实验组运球技术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大部分高分段成绩也均优于对照组。

    2.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球成绩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有着显着性差异。这是因为学生分层次后组合成一个教学组,使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减少了心理压力,学生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训练。

    3.在初三年级实验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有效控制,各类学生都能掌握与提高并重;有利于更好地实践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的同时,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提高了中考篮球测试成绩。

    (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