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

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策略

一、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应当注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以及思考。小学生本身的思维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做事三分钟热度,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课堂示范,不断地指导学生,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得相关的思维能力,同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相关的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二、有效地转换思考角度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活跃的状态中,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的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来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做法,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举一反三地教授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发散学生思维,还应当提升思维的广阔度,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旦题目有些许变化就不知所措,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进行一题多解以及一题多变的训练,从而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发散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及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J].青年与社会,2012(02).

[2]陈小丽.关注差异,进行多元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

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范文2

关键词:数学形象思维 表象 直感 想象 数形结 CAI

形象思维有表象、直感、想象三个层次的基本形式。在数学中,数学表象思维的载体是客观实物的原型或模型以及各种几何图形、代数图式,包括数学符号、图像、图表与公式等形象的外部材料。在数学表象的基础上对数学形象的特征判别,这就是数学直感。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想象的基本手段是直感。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直感,才能实现数学想象、联想和猜想。

一、运用直观教学,促进数学形象思维

直观性教学是指在实物(客观实物)、模型(图片、图形、有关数学实例)及语言(形象化语言、形体语言)等的刺激作用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抽象,然后在头脑中建立起与数学形象相联系的感知觉、表象,继而上升为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直观性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直观性的视觉材料比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更易于学生感知和掌握,同时这也是由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决定的。数学直观性教学可以包括以下三条途径。

1.数学知识的具体化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命题等都有具体、生动的现实原型。赋予数学知识、数学理论以直观的叙述,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映像,是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另外,数学内部问题的实际化也是进行直观化教学的较好的方法,例如,高中阶段真分数不等式,如果联系实际生活中往糖水中加糖后甜味更浓来解释这个不等式,则这个不等关系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2.数学实验演示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被淡化,甚至完全被忽略了,数学的发现探索活动被机械训练所替代,这使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创新意识薄弱。波利亚认为:“实验在数学发现和创造过程中同样是重要的。”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到:“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作为具体的实施方法,数学教学中,可以由教师来操作实验,比如用模型来进行演示,这种方法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经常用到。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在主动操作、探索中形成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要求画出图象,进而得出椭圆的定义,还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实验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创设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感知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3.发挥CAI优势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或“板书+挂图”、“模型”等教学手段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促进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但这些作用始终非常有限,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很难用这些媒体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直观背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拓展了直观教学的手段。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教育观念,加速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学手段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可见,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正在数学教学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利用一元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等,借助于多媒体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数学表象。

二、建立知识网络,发展数学形象思维

联想和猜想是数学形象思维中两种重要的思想方法。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要使联想发生,新知识与原有认知之间要建立联系,也就是找到联结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猜想。数学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特性为联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举例而言,函数始终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向量也与直线以及解斜三角形等建立了联系。因而,建立知识网络是发展数学形象思维的前提。

1.注意数形结合形象思维的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独立的,它需要在逻辑思维的指导下,才能有更好、更深的发展,数形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是发展数学形象思维的良好途径。数形结合的过程,是在数学概念、判断、推理的导下,运用联想和猜想方法展开的思维活动过程。数形结合是贯穿于数学发展历史河中的一条主线,并且使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形的作用却往往被忽视。具体地说,由于“形”的具体、直观特点,许多教师忽略了对形的认识、观察等环节的教学,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接给出图像或图表等所蕴涵的意义。正因为此,学生读图及识图能力低下,不能确理解图、表所传递的信息也就不足为怪了。在第二次国际教育进展评估(IAEP),我国学生数学测试成绩远远高于其它国家,但在“根据图作出判断”一题中得分分别低于韩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家。此外,这一调查也显示我国的学生没有数与融于一体的自觉意识,不能由数思形或由形忆数。笔者以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建“数”与“形”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具体的,笔者提出下三种方法:

(1)重视函数图象的运用 函数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函数的表示法一般说来有三种,即解析法、图象法以及列表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以及解题中常用的是解析法和图象法,解析法有利于严密的推理或解题,而图象法能帮助我们解和分析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解析法是受到教师和学生广泛重视的,对图象法相对来说比较忽视。所以,在注重函数解析的同时,也要重视函数的运用。在数学学习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绘制出常用函数图象,并能从已知的图象中找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等。

(2)说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中学数学中有些代数式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或经适当变形后可与某种几何图形建立联系,如将 可理解为点(x,y)与(a,b)两点间距离等等,如果学生能真正地自由切换,就能巧妙、简捷地解决问题。

(3) 重视解析法的运用 解析法不仅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重要的数学方法。通过解析法,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等联系起来,达到了形和数的结合。因此,在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图象法有着重要作用,解析法也不可忽视,甚至后者达到了更高层次的数与形的联结。

2. 培养整体学习、思考的习惯

数学形象思维方法中有两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即联想和猜想,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能联想到具体的数学形象,还要能通盘考虑储存在头脑中的思维材料,基于此,才能作出合乎逻辑的猜测,即猜想。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的知识组成网络状或者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具体在数学课堂中,一方面可以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精练知识,有效地构成相应的网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具体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而且要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脉络,找出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养成整体考察的习惯,对问题的来源和相关的概念进行一系列的综合思考,能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豁然开朗。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前述的只是在教学中通常运用的方法,我们不应局限于这几种方法,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不同的学习群体,选用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加强模型教学,促进思维不断简缩,发展形象思维等等。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着深刻的内在辩证关系。当逻辑思维受阻时,我们可以依靠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获得的成果,只有经过逻辑思维的筛选和锤炼,才能真正铸造出思维精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强调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胡俊敏.略论数学形象思维.中学教研:数学版,2003年5期.

[2]周实然.数学形象思维及特点和形式.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3期.

[3]周学海.数学形象思维及其教育意义.数学教育学报,1992年1期.

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范文3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一个好的、正确的教学策略会让学生更轻松,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本文阐述了高中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并及时的提出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策略

高中生数学思维,是指在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对数学问题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类比、归纳、综合、分析、演绎等高中数学基本方法进行推理和论证,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并运用它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对数学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1.高中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

高中生数学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抽象逻辑思维较初中时期更为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慢慢占据相对优势的地位,同时形象思维也随着逻辑思维的发展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这两种思维在高中时段学习中并驾齐驱的迅猛发展且日渐成熟,较初中时段会有质的飞跃;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发散性以及深刻性有了显著地提高,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同个体在遇到不同问题时会表现的有所差异且并不完全成熟,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这都是由于他们的知识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经验不足造成的。高一年级是高中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为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方法打好基础的阶段,是数学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迅猛发展的关键起始阶段;同时,它也是学生能否从初中阶段顺利衔接进入高中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高一年级具备的这两个“关键”性使得教育者应更加注重这个时期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2.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注意情感因素和心理素质的启迪和培养,激发积极思维人是有情感的,人的思维总是伴随着情感而进行,情感可以激励思维,相反也可以形成思维障碍。最近,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情感智力的新概念――人的智能是智力因素与情感因素的矛盾统一体,智力、情感是智能的两个不同反映侧面。在数学教学中忽视情感与心理素质的教育诚然是一大失误。没有水的池塘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和情感的教育不称其为教育。我们所期盼的奇迹只能萌芽于热情,胎动于鼓励,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关注情感教育。

2.1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是人与人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往往是从喜欢这门学科的任课教师开始的,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那么,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全面关心照顾中,教师的外在形象气质、优雅的举止行为、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亲切灵动的教学方式都会让学生想要亲近教师,从而自发自愿的、饶有兴趣的进入该门学科的学习中。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吸引学生努力完成课程学习的助跑器和剂。

2.2激发兴趣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前提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做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有力的学习催化剂,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能有效的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研究规律,把握方法,从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不过,学习兴趣也不完全是天生的,也是要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进行思维训练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

2.2.1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将丰富的数学史料引入数学课堂,让他们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演变和数学家刻苦钻研概念、定理及公式的来龙去脉,使难以接受的数学内容更加人性化,改变学生“数学是枯燥的”的误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情感。

2.2.2学而知疑深思,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来源于疑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将会极大地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变被动参与教学为主动,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给学生创设机会,培养自主探求积极思考,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良好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2.3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应用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结合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2.4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促使人们乐观向上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尽量多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在不违背数学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多赞扬、多肯定、多启示、多激励,除此之外,还可以再学生的作业本、考卷上写下一些从鼓励和赞扬的语句,如:“字体整齐干净,看你的作业赏心悦目”,“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这次作业完成的很棒!第3题的解答很有创造性啊”,“贵在坚持,老师在你的身上看到了这一优良的品质”,“这张试卷的最后一题很有难度,全班只有你做出来了,看来你很有实力啊”。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E. B. HURLOCK)的一个实验结果表明,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但受批评总比受忽视效果要好一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微小进步”,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这虽不是灵丹妙药,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范文4

一、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独立思考数学问题。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效率远高于处在严肃、紧张的氛围之中。小学生年龄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探究欲,这是其自身优势;反之,也正是由于年龄小,意志力、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容易出现发呆、走神、讲话等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一实际情况,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颜悦色的教学言语,营造并把握好课堂氛围,确保学生尽可能地处于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中。另一方面,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心理上较为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表扬,从而获得心理满足。教师可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放低自己的姿态,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与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从喜欢教师延伸为喜欢数学。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想象力十分丰富,但过于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能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确保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喜爱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以故事性语言创设情境,能切实引导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笔者对学生说:“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牧民在阳光下歌唱,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这时候,一只可怜的小马驹由于犯了错误,受到了惩罚。主人将它拴在木桩上,它失去了自由。拴着小马驹的绳子长6米,如果你就是这匹小马,当你饿的时候,你能吃多大面积的青草?”听完老师的描述后,有的学生若有所思,有的学生凝神思考,有的学生拿出纸笔……学生有了浓烈的求知欲,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会得到顺利开展。

三、融入生活元素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光靠理论的接受、重复的练习,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只是一种引导,学生受到启发之后,在生活中进行实际的探索、感悟,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切的、实用的。例如,教学“分数”时,笔者从生活实例出发:“杯中装满牛奶,先喝掉1/2,然后注满水,再喝掉1/3,请问整个过程中,喝水多还是喝的牛奶多?”??题虽然简单,但紧密联系生活,相比较单纯的“分数加减运算”,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强了。正是由于融入了生活元素,小学生对数学问题才会感觉到亲切、真实,从而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四、亲自动手实践

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范文5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特色分析

(一)教材内容板块联系紧密

目前来看,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等部分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从教材内容衔接性角度来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的各个板块内容有着较好的衔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一方面,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针对学生的数字敏感性进行了训练,并通过各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空间与图形的关系,以便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另一方面,通过设计统计与概率板块,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统计学知识,继而对学生的数字应用思维进行了培养。

(二)教材内容新颖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采用了多模块的结构形式,并在结构中充填了大量新颖内容。可以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在内容编排上,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更加注重将数学内容融入到生活中,以便引发学生的思考。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则使得学生养成了在生活中从数学角度解答问题的习?T,继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此外。使所学内容在生活中得到应用,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三)教材形式活泼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形势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样的内容形式将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启发,继而提升学生的大脑思维水平,督促学生养成思考和提问的习惯。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教材首先通过举例与实际应用进行学生的启发,然后利用对比、归纳和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各个板块的内容。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各种差异。有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快速地学以致用;而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接受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点的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弱,不能够很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在学习中会变得很困难。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这些问题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解决,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获得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使其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数学技能完美地结合,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提出一些观点,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数学综合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数形结合,强化思维深度

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运用一些数学的思维手段。而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提升其思维水平,在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结合之间探索出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深化其思维的深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需要在讲解的时候一方面借助一些直观化、形象化的图形,另一方面将这些图形转化成数量关系,从而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践

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场景,因为在一定的场景之中,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人到数学的学习中去,逐渐训练自己的思维。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需要适时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摄取一些场景,从而通过感知上升到理论的认识,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联系生活,实现教学目的

理论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际,通过列举生活例子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还可以督促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继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设置“认识人民币”的内容。而通过学习这个环节的内容,学生将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用到加减法,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所以,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继而达到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培养数学思维的策略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课堂气氛;概念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迷惑之初,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

1.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呈现跳跃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文本中的知识是通过语言展现出来的,文本语言表达具有简洁性,知识呈现具有跳跃性,制约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材内容,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将知识更好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需要在跳跃性的知识中间架起桥梁。例如在学习“直线、线段与射线”的认识的时候,这两个公理“两点能确定且只能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不能够要要学生简单的记住这两个公理,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手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缩短这种跳跃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制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的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抽象性、概括性、复杂性等等,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还不够成熟,不能够充分的有效的理解知识,这种知识结构制约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只要能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意境的展现,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之产生参与的欲望,产生主动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实践证明,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学习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教师给学生的爱有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学生则会由于对教师的爱而迁移到对学科的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适当的激励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会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应想法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运用灵活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而言之,学习兴趣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产生神奇的力量,因而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前提。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会十分专注于学习内容。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2.讲清概念,建立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抽象逻辑思维是指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合乎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能理解语言的能力有限,在数学语言方面缺乏训练和讲解,而数学的逻辑思维与语言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讲清每个概念每个算理。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辨别对比,认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同化概念的同时,使新旧概念分化,从而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变式教学揭示并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方法的本质与核心。例如: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这几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都很容易混淆,或者学生只会做题而不理解概念,这对以后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懂概念,如何能理解逻辑思维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这些都是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的,所以讲清概念对逻辑思维有很大帮助。

3.加强训练,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性思维。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给教师反馈信息,以便教师进行纠错和指导。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会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教师在对待学生课堂练习上要注意以下几点:应在重点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设问;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设问;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设问;在易混知识处设问;启发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折;在各个环节的衔接处做到承上启下。习题训练的重要性自然无需赘述,关键是在融会贯通。数学学习,一定避免出现做一题会一题的死套,重要的不是练习中个别出现的答案,而是具有普适性的思路方法,举一反三,人尽皆知,就是使学生所学的新知与旧知发生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就是逻辑思维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求异思维,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采用探索、转化和变换、迁移、组合和分解等方法,从同一问题沿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答案。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结论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水平,初步逻辑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判断学生逻辑思维的提高即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学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老师在这方面要多加关注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2(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