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作文指导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作文指导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内容;方法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认识上的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帮助中学语文教师自觉地接收并学习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理论知识,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反思性教学,体验反思性教学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魅力。那如何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呢?

一、丰富反思的内容

除了对中学语文教学中以心得体悟为内容的反思外,还应该在以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为内容的方面进行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活动的标准,在实施教学之前,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能清晰准确的把握,可以保证在教学具体实施之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否则,教学目标错误,导致教学活动方向的转向,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不到完整的提高。(2)反思教学过程。合理的教学组织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反思教学的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会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和心理产生影响。比如在表扬与批评教育中,要更偏向于表扬教育,使用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斟酌合适。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利用学生与教师对话进行口头评价,在书面交流中如作文批改可以进行文字评价,还可以具体结合学生朗诵能力、阅读能力等语文能力培养中进行评价。

二、选择多样化的方法

1.教育随笔。这种方法主要记录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由于其只需要纸和笔或者其他进行文字记录与保存的媒介,没有严格的格式、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方便易行,是目前中学语文反思性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这里就不加赘述。

2.教育后记。教育后记是指在教育事件或行为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及自身感悟的方法。具体操作上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中学语文教学课后反思记录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具体的教学活动与设计情况,学生的反映情况,师生关系的表现以及其他一些预期之外的事件总结与处理情况等。

3.专题报告。专题报告,顾名思义,就是总结专题性质的教学事件及行为进行反思的一种方法。语文教学中按照文章教学来分,可以分为诗歌教学、小说教学、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等;按照能力培养来分,可以分为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语文学科教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划分许多教学分类,针对某一分类专门进行反思实践,可以使中学语文教师更具体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专题报告可以是一次就结束的,也可以是进行连续多次后结束的。

案例:初中作文教学的三次改进

第一次尝试:让学生掌握作文讲评四步骤。布置作文,写作前的指导虽然很重要,但我觉得作文的评改更重要。既然作文本上的评语作用不大,那么干脆就“权力下放”,把作文批改放进课堂,设法引起学生对修改作文的兴趣。我设计了作文讲评课的四个步骤:(1)复习写作基础知识,回忆作文训练目标和作文指导要点;(2)习作展示;(3)学生讨论,指导优点,并提出修改意见;(4)作文修改。

第二次尝试:让学生书面记录评改意见。尝试结果,学生反应热烈。他们在讨论中发现了不少优缺点,并能针对作文的不足提出许多较有价值的修改意见。被展示的习作通过修改,作文出色了许多。但经过几次讲评讨论课后,我发现: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但对自己的作文,除了订正错别字之外,基本上不作改动。其中主要原因是,除了被展示的习作之外,大多数学生没有书面记录,课后就忘了修改要求,难以下笔修改。为此,我调整了作文讲评课的操作要求,让学生把对展示习作的意见记录下来,并对照自己的作文,及时记录课堂上提出的修改参考意见。被展示作文的习作者可以作自我辩护或说明,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确写作要领。

第三次尝试:让学生编好写作提纲。指导策略的调整,在一些学生身上奏效,但还有不少学生只稍作改动,改观不大。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照写作要求,觉得相距甚远,修改等于重写,太麻烦。确实,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写一次已是不容易,重写更是头痛。为此,我开始强调写作前要精思,编好写作提纲。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作文前没有计划,提笔就写,一气呵成,写到哪里算哪里。凭感觉写出来的作文,能勉强凑足篇幅,但很难写出好文章。

起初,学生虽然编写了写作提纲,但作文的随意性还是很强。原因是多数学生的写作提纲是为了应付老师。为此,我把提纲的讲评与修改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堂内修改作文提纲,检查提纲与题目是否吻合,并把提纲写具体。教师巡视。挑出较好的提纲作示范。经过几次训练。学生作文偏题情况大大减少,作文讲评讨论后的“修改工程量”大为减轻。学生变得乐于动手修改作文了。

上述案例就是围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这一特点环节而进行的反思,前后进行三次,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使得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当然,中学语文教师进行合作反思实践,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研究语文教学问题,集体听课评课,撰写语文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等方法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吕达,刘立德,邹海燕主编.杜威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作文指导教学反思范文2

一、反思要遵循素质教育理念。

反思只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手段。教师在开展反思活动时,要以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为参照点,注意形成反思的框架标准,实施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判、思考活动。

几十年来,在我们的语文课上,通常是一个教师一班学生在一个课堂里,以课本为范文进行着或教师讲授、或师生互动、或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不折不扣地学习着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我们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活学体现在哪里,语文学活了没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到底有没有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到底得没得到提升,这些问题常被我们忽略了。

根据新课标精神,应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性,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灵活把握,把语文教活,让学生学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反思的主要内容。否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将是一种“痴心妄想”。

二、头脑中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捕捉反思对象。

问题从哪里来呢?教师要形成自身的问题意识,要善于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再进行系统的反思。教师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就可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发现问题。比如,前年,我带了同轨的两个并行班级。让我诧异的是每次(1)班的教学任务都能轻松地愉快完成,而(2)班每次都那么吃力,甚至有时要占用其他的时间方可完成。这就引起了我的反思:到底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当,不能适合(2)班的同学,还是另有原因。课后经调查,(2)班的其他任课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最后我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该班的农村孩子较多,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性格内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性不强,这样难免就出现上述现象。后来通过开班会和教师个别指导的形式,这种局面得到了及时地扭转,教学效果自然明显。所以,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以便及时地找到解决的方案。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如果没有完成的话,原因是什么,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反思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是否合理,能不能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链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反思什么样的方法比较适合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于点拨法、小组讨论法等是否适应,在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什么样的策略。在教学程序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的推进、教学的结束等教学环节是否衔接得恰到好处,各环节花费时间是否合理。在师生互动方面,可以反思教师是否过多地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是否过度地使用了预设,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积极参与,学生在课堂是否敢于提出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同学的看法,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否处于师生互动的边缘等。

三、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性化认识。

反思是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的,但并不意味着反思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完全引申开来。反思者要致力于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构建个性化的认识,并不见得一味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本人在讲解有关薛谭学讴这篇小文章时就进行了一番思考。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点拨加讨论的形式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从薛谭身上学到做人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学生获得这样的教育启示,教学似乎已挖掘了文本的内涵。但一位学生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薛谭永远无法逃脱老师的阴影,真没劲”触动了我,引发了我的思考。是的,按照当下提倡学以致用、创新的理念,薛谭最终的选择——终身不敢言归,的确让人不敢认同,薛谭身上的致命缺点是笃信老师的权威且缺乏说不的创新精神。这一反思无形中拓展了文本的内容,这也是本人所始料未及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不断对课堂讨论得出的结论进行反思,对于改善自我认识,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具智慧大有益处。

四、要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化思考。

偶尔的反思并不困难,但持续不断的系统反思却不是每个人轻易都可以做到的。我们所倡导的反思应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将反思渗入教学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我们所进行的作文教学,往往注重写作前的指导,其实我认为作文的评改更重要,通常评改权归教师所有,老师的精心批阅是否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教学呢?我觉得这值得反思。后来我索信就把作文批改权放进课堂,设法引起学生对批改作文的兴趣,希望达到以评改促写的效果。批改方式调整后,起初在一些学生身上奏效,但还有不少同学的作文批改只是作了稍稍的改动,改观不大;大多数同学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能积极参与,但对作文的批改,除了订正错别字之外,基本上不作改动。究其原因,大多数同学没有书面记录,离开课堂后,就忘了批改要求,难以下笔批改。为此,我们专门印发了作文批改要求及做法,这样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就可以对本次的习作要领有个系统而详细地把握。当然老师不是这样做了就无所事事了,老师还要对学生的批改情况进行综合评议,挑出较好的或较差的作示范;一次作文批改以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要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习作重新增添删减。这样几番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了较大的起色。

作文指导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应付自如;文章的构思;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作文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很害怕上作文课,学生作文水平一直停留在某一阶段,作文水平提高速度太慢。在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也需要顺应新课改要求,积极进行改革,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进行作文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下面就学生作文写作谈谈个人的一点教学技巧。

一、让学生独立构思

很多情况都是教师确定作文题目,并做好文章的文章的纲要指导,甚至把文章结构大纲都写出来,然后让学生行文,目的是为了指导迷津,开启学生的思路。其实这种作文教学方法是不合适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作文教学要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要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对作文理论大讲特讲的行为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构思作文,只要对学生的构思进行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比如,在人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确立所要写的人物,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要写这个人物的那些典型事迹,要表现什么样的人物精神,要怎样进行文章结构的安排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构思,自己选素材,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构思说出来,与教师分享,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就可以。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构思,并对学生的构思作必要的指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作文准备,长期以往,学生学会了文章的构思,写作就能应付自如了。

二、作文互评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能够把作文评阅的机会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互评进行作文评阅,这对于促进学生有效认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他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他人作文的闪光点,进行借鉴吸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作文训练中,都是教师对学生作为进行批改评阅,批改一次文章会用很多的时间,教师感觉很累。但学生对教师的批改评阅也不是很关注,学生往往只关注教师对自己的作文打了多少分。其实这种作文评阅方式对于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效果是有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互评对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学生进行作文互评的过程中,其实他们正在经历作文知识经验自主构建的过程,这种自主构建对于提升学生作文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互评需要落实到以下环节:

(1)反思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的学习,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文章情况,反思自己这次作文的得失成败。

(2)试批环节。在学生进行自我作文反思后,教师选出两三篇文章,让学生对这几篇文章进行评价,对作文优缺点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修改,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通过试评环节,使学生在心里对文章批阅有个直观经验,对文章优缺点有直观地认识,这对于促进下一步互批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3)互批环节。在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互批环节,使学生能够以小组方式,对手中的文章进行互批,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总结批改经验。在这一环节,要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作文让不同学生进行批阅,同时,进行评价比较,要通过这种互评方式,使学生对手中的作文进行批改,并评出等级,写上评语。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作文批改比较,在比较中,提高学生对作文写作的认识。

(4)反批环节。在学生进行作文互批之后,学生自己可以拿回自己的作文本。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要求学生进一步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批阅、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批,要充分吸收别的同学对自己的作文的批改意见,能够批判地继承别人对自己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进行反批,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反思自己的作文能力,促进学生认真对待自己作文中的问题,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五,自改环节。在学生进行反批之后,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能够有效认识自己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对问题进行积极地改正,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明确目标

作文指导教学反思范文4

笔者认为:初中起始年级的写作教学应提倡从“无格”入手,即先淡化或者暂时放弃写作技能与技巧,以及常规写作形式等知识的传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放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自己想写的文字。唐宋家之一的欧阳修在《与渑池徐宰》中说“作文之体,初欲奔驰”。清朝王筠《教童子法》中有语曰“初学写作,必促之使放,放之如野马踢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矣束。”这都是告诫我们,作文起始教学中不必过多约束学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写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主张:“教师必须确保教学工作能顺利进行下去的范围内,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这种教学方式乃是最好的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的自主活动,别人无法代替,教师的单向传授对学生的写作结果不起决定作用。“无格”写作教学就是要还学生的写作自。

一、“无格”作文教学的特点

“无格”作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训练讲求“四无”,即无内容限制、无体裁限制、无主题限制、无长短限制。

学生的写作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感受、独特思考就值得肯定。正如著名作家周国平在《如果我是语文老师》一文中这样写到:“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学生写作的形式可以是感受、评论、故事、诗歌、日记、书信、给图配画、为曲填词或是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续写,可以写三五十字的小片段,也可以写一二百字的小文章,更可以写千万字的“大作品”。

写作训练讲求“四无”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可能地还学生以写作的自由权、自,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写本真、写个性、写生活,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写作的意识、快乐写作的信心。

二、“无格”作文教学的具体操作

“无格”作文教学的具体操作可分为写作训练准备期、写作训练开展期、写作训练盘点期三个阶段。

(一)写作训练准备期

1.以漂亮的“写作本”替代作文本

2.为自己的“写作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快乐900秒》《我的心灵花园》等。

3.为自己的“写作本”做漂亮的“美容”,让“它”与众不同。

十九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以“创设情境”为基础的“五步教学模式”。写作准备期就是“无格”作文教学的“创设情境”期。其目的在于诱导学生产生参与写作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写作训练的兴趣。

(二)写作训练开展期

1.引导学生每天或每两天完成一次写作,坚持无内容限制、无体裁限制、无主题限制、无字数长短限制。

2.取消作文指导课,写作训练灵活调整,可以在课堂上当堂完成,亦可在家中完成。不限定写作训练时间,建议每天15分钟。

3.教师及时批阅,及时评讲。

“无格”作文教学与以往作文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把以往的“写作指导课”移至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评价”上。教师的书面评语与习作讲评承担着“作文指导与评价”的双重功能。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作文评价方式,批阅与评讲中不出现结果陛评价,不使用结论性评语,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结果性评价评价。如:以写作等第“优秀”“良好”取代分数等;尽量忽略学生作文的不足,把注意力放在找寻学生写作优点、发现其写作的进步点上。

(三)写作训练盘整期

坚持一至二个月的“无格”写作训练后,教师要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包含三个部分,一是表彰前阶段写作训练成绩突出者。二是引导学生整理、留存写作本上的佳作。三是教师回顾与反思前一阶段的写作训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评讲策略。

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无格”写作训练后,心理与情感都会进入一段“平缓期”,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就是写作兴趣下降、写作热情的消退。写作训练盘整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再调动,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再激发。同时,还可以促使教师及时反思并调整指导计划,逐步使“无格”写作教学呈现有序化、梯度化。

作文指导教学反思范文5

1.在平常教学中多进行听说训练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口语中可以说出很多流利的英语,但是在英文写作中却常常觉得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平常英语口语或者说话中说到的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话题,学生自然能通过一定的思考或者不用思考就能够说出很多话,但是英语写作时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却是学生了解比较浅或者没有相关经历的内容,所以自然不能在英语写作中思绪通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听说练习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句式。听说练习可以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开展训练,训练的内容要与本单元的学习有紧密的联系,并且使用的句式也要是学生刚学过的,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掌握本单元的英语内容,还可以掌握学习过的简单语法,熟悉英语写作时需要运用的常见句式[1]。在开展了每一个单元的听说练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英语文章说出来,班上其他学生则认真听,找出该位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过来。另外,对于该学生的表达,同一句话别的学生有更好的表达方式的可以大声说出来,让学生在不断纠正、不断补充中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完“Howoftendoyouexercise?”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单元学习的内容以及词汇和句式等开展听说训练,首先是学生之间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展开练习,让学生温习这一单元学习的新的句式,同时也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平常生活中做哪些锻炼。通过提问回答方式让学生对这个话题有更多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在给出题目“Whatexercisedoyouspendyoursparetime?”这个题目进行口头作文,然后在别的同学的纠正中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让自己在英语写作时能够有话可写。

2.进行常见错误专题指导,传授学生写作技巧

英语写作作为初中英语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很多初中学校中,教师并不会专门利用课堂时间来进行英语作文的写作指导,只是通过传统的英语作文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教师是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纠正学生的一些语法错误等,但是对于作文的批阅很多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是看重一个分数而并不会仔细看批改的内容,更不会对自己的错误做出反思。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开设专门的常见错误指导课,在课堂中将学生容易犯的错误进行总结,并且纠正这些错误[2]。通过这种方式对英语作文的纠错就会给同学们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避免学生再次犯错。例如,在常见错误专题指导课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常见的几类英语错误陈列在黑板上,例如审题不清、拼写错误、句子不完整以及时态人称搭配错误等,然后将学生犯过的这几类错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犯过类似错误的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能减少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方法来减少犯错,例如为了避免拼写错误,记得不清楚的单词尽量不要使用,可以用别的记的熟的词语代替,写完文章之后检查文章的句子是否缺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通过专门的错误指导课,可以加深学生对常见写作错误的印象,减少下次犯错的概率。

3.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指导教学反思范文6

——题记

1984年8月,我告别了母校南京师范大学,回到了家乡,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转眼30年过去了,我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一位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回顾自己的从教历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对教学懵懂无知到成熟驾驭,留下了我难忘的成长印记。“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说得真好。在近30年的教学教研生涯中,我历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长期从事课题的研究和管理,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我的发展,是课题研究让我走了一条成长的捷径。

一、课题研究为阅读教学引航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到一所乡镇中学任教。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年代。学校有的也只是学生、教材而已。缺乏教师,缺乏研究资料,缺乏教研活动。怎么教语文?手里捧着刚发下来的语文课本,一片茫然。上师范的时候,也学了语文教学法,但似乎根本派不上用场。我努力回想自己上中学时老师教语文的样子,便无师自通地得到了“讲”的方法,然后便迈上了讲台。想起我中学的那个语文老师,讲古文,就是查字典做翻译,讲现代文,就是读读参考书。我想我是正规师范学院毕业,应当比他强。为此,我熟读深思课文,广泛搜集材料,认真整理讲稿,做到不看教案,流畅讲授。追求的最佳境界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津津有味。就这样开始了一年又一年的“讲”课。几年下来,教案积累了一大摞,自己的口齿利落多了。学生们说:“老师讲课像说书。”听到学生的评价,自己颇为得意。十年里,眼中从来没有过学生,他们学得怎么样,他们心里想什么,一团漆黑。这样教语文行吗?我感到茫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校在观摩、调研、请教专家指导的基础上,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以教科研为先导”的办学特色,校长室及时提出了开展“优化教育策略,促进主体发展”课题实验的构想,2001年正式成为“十五”省级立项课题。我有幸参加了参与该课题的申报、规划、开题、研究、结题等工作,是“十五”课题组核心成员和子课题“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负责人。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总习惯于课文内容的讲读,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磨灭了学生探究、发现、质疑、思辨的创造性潜能。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改变目前这种“教得辛苦,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教学现状呢?于是我把关注点放在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有效策略的研究上。我决定用自己的热情付诸行动,大胆进行改革实践。

任何一项实验的开展只凭参与的热情是不够的,要想使实验开展得深入并取得显著效果,关键是要努力地探索研究。我结合实际,设计了周密的课题实验方案。然后与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分析,用教学案例、确定专题、重点突破、逐步验证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实验教学研讨活动。我通过写理论摘记、备课上课听课、课后进行教学诊断、写教学后记与反思等活动,逐步按实验原则进行实验,探索构建教学模式。

在实践与探索中,我设计并实施了“四环节课堂教学法”,即“导—学—教—练”。“导”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法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课文,自己寻求解决的问题答案;“教”就是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点拨引导为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文本中较深层次的问题;“练”就是让学生做围绕所讲内容精心设计的读写听说训练。当然,在组织教学时,上述四环节课堂教学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因文而异,灵活运用。有的课文可以自学为主,有的课文可以讲读为主,有的课文可以练代教。实践证明,运用四环节阅读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态度变得积极、稳定。在教学中学生朗读、感悟,读中质疑,读中求“动”,读中补“白”,读中延伸,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优化教育策略,促进主体发展”课题研究引领我不断地反思、实践、积淀。我的课堂教学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升。课堂不再跟着教案走,课堂时时有精彩的生成。课堂不再是“讲堂”,真正成了“学堂”。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我也教得越来越自信,体验到教科研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我参加市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竞赛,两次获得一等奖。2000年10月,在江苏省中学语文新教材研究课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省教研室领导及与会老师都给予我充分的肯定。

二、课题研究为作文教学添彩

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相对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研究显得薄弱。课程表上的作文课得不到落实,每个学期的教研安排,很少有教师愿意上作文公开课。我苦苦思索,路在何方?我与教研组同事选择了“作文序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作为作文教改实验课题。在实验期间,我们边摸索边实践,边查资料边想点子。通过研究,最大的收获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生成了作文训练系列

我们参考相关教材,结合考试要求以及本校教学实际,生成了“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修改”的作文训练系列,如图1所示。

课题组研讨制定了“搜集—整合—研讨—修改—整理”的操作程序。按照这个程序,作文教学有了操作性。我们先进行文献的搜集,学习相关理论,继而整合信息写出文案分析,课前进行学情调查和分析,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每一个教案都须经过集体研讨,反复打磨,还要先写好下水文,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作品要做到妥善保管,每节课认真详实地做好课堂实录,课后进行深入反思。科研之路是艰辛痛苦的,经过第一轮实验,第二轮调整修改,我们终于有了一套完整、丰富、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按照这个体系,明明白白进行作文教学,克服了以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

(二)形成了作文教学模式

我多次带头开设作文公开课,在一次次实验中,逐渐形成了“问题诊断—习作欣赏—方法指导—升格训练”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作文课开始“有例、有法、有效”了。如在“作文拟题”教学指导中,我先列举不当拟题、胡乱拟题的具体实例,说明文章标题的重要性;接着展示一些成功的、令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题目;在讲清了道理、授之以方法以后,设计作文题,让学生当堂训练。我把我的课堂实践,写成了几篇论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修辞学习》等期刊上。

(三)改进了作文指导方法

以前,我的作文教学只注重学生写,不太重视课后的阅读、观察、实践、体验,把作文教学指导当成例行公事。因为指导只是蜻蜓点水,不具体,不深入,所以学生只得闭门造车,苦不堪言。指导上不去,学生兴趣上不来,怎能让学生写出满意的文章?实际上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通过这次教改,教学方法有了明显的改进,教学路子宽广多了。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班级订购语文报刊,每天摘抄课文中的精美句段,每周写读书笔记,每学期读一部名著,定期举办读书汇报活动,不定期开展“我喜爱的课外书”推荐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我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有心人。走访、调查、郊游、考察……写作的源头之水滚滚而来。为了让学生掌握作文的一些技巧,我循序渐进,教学拟题的方法、语言“出彩”技巧、开头结尾的技巧、选材的方法……以优秀文章为例,反复对照修改,直到揣摩清楚写作方法。在这期间,我写作了许多有关教学指导的文章,并被相关学术期刊发表。

作文课题研究提升了我的作文指导水平。学生作文有了兴趣,学生期待作文课,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学生不怕写作文了,作文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每学年,我们都有很多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我校也多次被授予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三、课题研究为作业设计助力

布置学生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巩固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作业应当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然而,认真审视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时,发现种种弊端:一是作业内容陈旧,依然是以知识为主,以知识接受为中心,只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是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动手作业更少;三是“题海战术”依然受到推崇,大量单调的、盲目的、机械的、低效的作业,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呢?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2008年,我确立和申报了市规划课题《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相关理论的学习,转变了我的作业设计观,使我充分认识到: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功能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教师应该以全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重新对作业设计进行定位;作业设计既要考虑到知识性、工具性,又要考虑到人文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智力、技能和情感三维目标的发展。

我在教学的《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时,曾尝试设计布置过这样的选做题(任选其一):(1)到图书馆查阅并整理青年的主要生平事迹(可书面也可口述);(2)你看过或了解过哪些与有关的影视剧或歌曲,简介一部(首);(3)收集祖辈、父辈及同学对的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可口述也可书面);(4)你还见过哪些与有关的社会生活现象,并谈谈你的认识。做这个作业是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是过程与方法的展示,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此后,我的论文《语文作业要跟上新课改的节拍》发表在《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年第9期)上。

这样的例子很多。伴随着对作业设计的研究,我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等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

四、结语

一次课题申报就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一次课题实验就是我的一次新的跨越。工作30年,我做过若干课题。在从事课题的研究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真正的教育研究在于更好地服务教学,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评职称、为哗众取宠而搞课题,那不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思考,是探索,是求证,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态度。“把问题当课题!”——当我们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会发现许多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除了这种“问题式研究”,“反思性研究”也特别重要。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一定要创立什么理论(这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理解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或者根据科学的理论体验、反思并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科研。当我们坚持记下思考中的点点滴滴时,“叙事”会为“论文”理清脉络。

就这样,我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在总结中升华。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过迷惘,有过困惑,有过艰辛,但体会更多的是收获的甜蜜和自身专业成长的快乐。最后,我用余秋雨散文《皋兰山月》语句来结束我的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