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篮球训练目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篮球训练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篮球训练目标

幼儿园篮球训练目标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 质量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4-02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优质的学前教育对促进幼儿早期全面健康发展,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民生问题。本文以天河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例,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路径进行初探,旨在为有效开展区域性学前教育实践提供初步经验。

二、天河区学前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广州市天河区1985年建区,下辖21条街道,现有常住人口约150万。天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予以推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初步构建了覆盖较广、质量较好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13年底《天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完成时,天河区共有各类幼儿园18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8所,占32%;民办幼儿园123所,占比68%;省、市、区一级幼儿园占14.3%,达到规范化幼儿园标准的幼儿园占80%以上。全区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9.98%,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学率达到100%,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广州市第一经济大区,天河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区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2014年至今,天河区学前教育紧紧抓住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通过多种方法措施,积极探索全面提高天河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使区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质量优良、示范引领、特色鲜明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天河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1.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打造区域专业管理团队。为适应天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和优化提升服务,2014年4月,天河区成立了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组建由幼教专业为主、计算机、英语专业为辅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打造区域学前教育专业管理团队。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以建立专家指导库为切入口,以着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创建特色、打造品牌为抓手,为区内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专业化、特质化、且具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打造园长队伍管理团队。领导保育教育工作是园长的中心工作,也是园长专业能力的核心体现。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紧紧抓住园长在幼儿园建设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积极打造高素质的园长管理团队。根据全区不同层次幼儿园园长专业水平差异,制定差异化提升培训方案,对园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训培训。开设园长培训班,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座,组建研修小组,建立新老帮带体系,组织到园所跟岗学习,参加北京、上海、杭州、长春等地组织的高级园长班,等等,多途径、多形式推动园长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园长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实践证明,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园长迅速成为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优质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有的快速成长为省、市、区名园长,有的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名园长工作室。

2.狠抓基础常规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完善的制度是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天河区学前教育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且着力在“细化”上下功夫, 以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定《天河区幼儿园一日活动细则》,规范幼儿园日常管理,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制定《天河区区属公办幼儿园编外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落实优劳优酬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区属公办幼儿园管理职责的意见》,理顺区属公办幼儿园管理关系;制定《天河区民办幼儿园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

加强动态监管。通过实地调研、视导检查等形式,对区内不同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的幼儿园进行全面了解,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制约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问题,形成《天河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关于区内集体办园和民办园现存问题的汇报》及《天河区临时学前儿童看护点汇报材料》等汇报材料,为幼儿园向区委区政府争取政策及财政支持。同时,通过开展法律法规、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专题讲座和现场培训,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常规管理的主体责任,增强幼儿园依法治园意识,提升幼儿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3.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开展保教质量量化考核。根据《天河区幼儿园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实施方案(试行)》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对全区188所幼儿园进行分级量化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的幼儿园在职教职工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幼儿园在全区通报,督促整改。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的全面开展,使幼儿园进一步转变了办园理念,规范了办园行为,形成了科学的质量观。

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出台《天河区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指导公办园与民办园、优质园与薄弱园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以强带弱,公民互助。公办园和优质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助被帮扶园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科研、帮助教师成长、提升保教质量,扎实推进帮扶工作,使薄弱幼儿园在规范办园、优质保教、提升质量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以中心教研组为载体,积极推动园际联盟主题式研究,构建幼儿园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科研运作模式,达到了“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发展目的。邀请区科研办老师对区内幼儿园开展申报课题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幼儿园课题研究水平。大力推广已结题的10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跟进区内幼儿园12个在研省、市、区级课题开展情况,积极指导13个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课题。

还原“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推动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项目为契机,还原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基本地位。聘请国内外专家和省级园名园长,开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系列专题讲座。通过50多场、8000人次参加的专题培训学习,幼儿园及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予教育目标与游戏活动之中,区域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推动,促进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4.切实开展督导评估

开展规范化幼儿园评估。以学前教育均衡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队伍专业化为目标,通过检查幼儿园办园设施、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卫生安全等指标,对全区未达标的40多间幼儿园进行分类指导,进一步推动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求新建园按照省规范化幼儿园标准建设;指导10多间达到规范化办园条件的幼儿园通过了规范化评估,督促30多间未达到规范化办园条件的幼儿园积极整改,规范办园行为,尽快申请规范化评估,2016年实现全区规范化幼儿园达95%以上目标。

开展等级幼儿园评估。聘请学前教育专家对区内幼儿园进行视导,积极开展幼儿园等级评估及指导工作。3所省级幼儿园通过省级复评;2所符合市级评估基本要求的区级幼儿园上市级;28所符合区级评估基本要求的区级幼儿园上区级。指导30多所拟申报区级评估的幼儿园进行评估申报;指导暂不符合评估要求、办园条件较好的10所幼儿园走特色发展之路。

5.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生存教育特色。天河区金穗幼儿园以幼儿生存教育为发展特色,建构特色课程,建设生存挑战教育环境,打造消防应急体验场所。2015年6月,该园生存教育特色课程获得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立项。2015年12月3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召开广州市应急与安全学前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市推广金穗应急与安全学前教育经验,CCTV12和广州电视台均予以报道。

混龄教育特色。天河区新陶幼儿园于2002年开始混龄特色教育,混龄特色教育模式逐步成熟。积极推广新陶幼儿园混龄特色教育经验,在天河区荟雅幼儿园等6所小规模公办园开展混龄特色教育,联合进行“小规模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为儿童构建更为全面的混龄交往社会生活环境。

艺术教育特色。天河区东方路一条街人口密集,聚集有4所公办幼儿园。该地段幼儿家长收入较高,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愿望强烈。2015年,天河区少年宫在这4所幼儿园开设分教点,协助幼儿园开展艺术特色教育。天府幼儿园“音乐舞蹈”、天晖幼儿园“双语教育”、东方熹园幼儿园“自然美术”、华港幼儿园“琴棋书画”等特色教育互为补充,组团发展,共同打造东方路小片区艺术特色。

篮球教育特色。天河区盈溪幼儿园以篮球为发展特色,创设篮球特色园环境,编制篮球训练园本课程,聘请专业篮球老师对师生开展幼儿小篮球技能培训和训练。通过对中、大班小篮球项目开展3个月前后测查数据进行对比,幼儿30秒单手拍球次数提高39%,15米往返运球时间降低12%,30秒双手交替拍球提高24%,幼儿体质体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结语

打造专业管理团队,狠抓基础常规管理, 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切实开展督导评估,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是天河对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路径的初步尝试和有益探索。实践证明,上述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路径的积极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稳步提升:2014―2015年期间,3所幼儿园通过省一级幼儿园复评, 2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级幼儿园评估,38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级幼儿园评估,成功申报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 8所幼儿成为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参考文献:

幼儿园篮球训练目标范文2

一、培养意志力的途径

(一)循序渐进。新课程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和学习特点以及身心特点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我们就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篮球活动,让孩子们在很短的几天或几星期中会打篮球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和幼儿认知特点的,必须在平时的学习和锻炼中逐步掌握。先从简单的拍球开始,当孩子们掌握了初步拍球的技巧,熟悉了篮球鞋的性能后,兴趣就大增,自信心也有所增强,为以后的篮球活动打下了基础,另外,遵循了循序渐进原则,孩子们在活动中碰到的困难并不会很大,通过他们自身努力可以克服,这就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力。

(二)正视困难。在做每件事的时候,孩子们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何况有一定难度的篮球活动,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俗话说:“困难是意志的磨刀石,正是在困难是自觉调节行为的过程中,人的意志才能得到磨练。”心理学家认为,意志也是教育的结果。在篮球活动中孩子碰到了困难,例如:他们抛接球动作不规范到位、不能顺利抛接-------如果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我们要求他们自己去正视困难,克服克服,并鼓励他们的坚持精神,当孩子们靠自己的努力战胜了这些困难,学会了简单的篮球动作,并有了进步时,老师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坚持锻炼。现在家长都自己的儿女期望很高,都希望能长大成才,有所作为。但是当今的社会充满竞争,孩子的成长之路定不会一帆风顺,肯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他需要孩子们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顽强的毅力去迎接各种挑战。通过长期的教育和督促,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形成毅力。因为要掌握好篮球运动技能也是一个长期学习锻炼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毅力,才能有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勇气。因此,每天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我园把每次的特色班时间规定为篮球活动时间,每到这一时间就让孩子们进行篮球活动,长此以往,孩子就在我们老师的督促下,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投入到活动中去。

(四)激发兴趣。激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对该事物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坚持做这件事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在平时开展篮球活动时,除了训练幼儿的自制力和坚持性以外,我们还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注重游戏的兴趣以及活动的多样性。例如:小班幼儿刚接触篮球时,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设计了“兔宝宝做游戏”、“拔萝卜、洗萝卜”等生动形象而又有趣的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游戏和形式,让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紧紧的吸引着孩子们,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从而能够有较稳定的兴趣,能坚持长期训练和活动,并取得成功。除此之外,还注重随时观察孩子,在随机教育中注重幼儿的意志力培养。

二、效果与评价

1、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幼儿的独立性得到了增强、幼儿的控制能力、坚持性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中班幼儿好动,注意力不稳定,坚持性差。但在这一年中,幼儿在这方面也有了初步的发展:现在他们能较积极稳定地进行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建立了初步的常规意识;特别在进行篮球活动时,幼儿能坚持参加短时间的训练,并在训练时能基本完成老师的要求。

2、循序渐进,了解幼儿身心特点。通过每学期一次的“篮球运动会”评比活动,使孩子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愿意朝这个目标去努力,而在进行展示时,中班幼儿也能像大班的幼儿一样勇敢自信地在运动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在这种展示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3、正视困难,勇于挑战。幼儿极易在挫折面前放弃,这是他们很明显的年龄特征。但通过一年篮球活动的开展,幼儿的抗挫折意识也在建立起来了。如幼儿在学系鞋带时,虽然一次一次的失败,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仍能坚持练习,直到取得成功;在进行篮球训练时,对有难度的动作,但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一遍一遍的学和练。幼儿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成功中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而这种喜悦会使幼儿更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4、持之以恒,坚持锻炼。幼儿掌握每一个动作,总是从不会到会,由生疏到熟练,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条件反射。因此,一定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园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首先,保证有充足的时间玩球,把拍球纳入了早锻炼范围之内。有了充足的练习时间,他们的球技都很棒,经常受到领导与家长的好评。这对于五、六岁的幼儿来说,如果不是坚持长期不懈的锻炼,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意志力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练习,更是对幼儿的精神及意志的磨练。

幼儿园篮球训练目标范文3

关键词:幼儿篮球;拍球;传球

一、关于拍球

班级幼儿在2014年入园,年龄都在3~4岁。刚进来时,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球类游戏,不知道应该怎样拍球。我们给小朋友制定的目标是能连续拍球几十个。是不是我们的目标订的太高了呢?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同年级组的小班拍球擂台赛,参与比赛的幼儿双手交替拍球最多的人超过了180次,平均在120次以上。可以说我们制定的目标还是偏低的,那么小朋友的拍球能力究竟在哪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关于小班拍球情况的统计表,再制定一个更加精确的目标。我们制定这个目标是而为了帮助小朋友更好的掌握排球技巧,让他们更自如地控制住球,享受拍球的乐趣,增加自信心。最终的目标是能让幼儿快乐地玩篮球,享受篮球带给他们的一切。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个班级,学会单手拍球的人数都达到了85%,只有少部分人不会拍球。学会双手交替拍球的人在62.5%~75%不等。所以将学会连续拍球制订成小班幼儿球类活动的目标是符合实际的。根据幼儿实际能力,我们将目标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小班第一学期目标是能连续单手拍球。第二阶段,小班第二学期目标是能连续交替换手拍球。为达到以上的目标,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教育建议,禁止枯燥的机械训练这一条,总结了以下教学要点。

首先,利用好晨间活动中的集体活动、自由活动时间。一般一周安排一次集体活动,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和示范,其余时间小朋友根据喜好自由练习。根据制订的计划慢慢推进,大部分幼儿都能在小班这个年龄段学会拍球。

其次,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示范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的拍球动作会积极地影响幼儿的动作。(2)教师对篮球的态度和兴趣也会影响幼儿对篮球的态度。如果这个班级的教师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球,一起拍球,那么这个班级的拍球技能肯定是比较好的。

二、关于传接球

《指南》中要求中班小朋友能自抛自接球。这个要求其实是篮球中最基本的传球技能,只不过《指南》的要求是将球自己传给自己。相对拍球而言,传球的困难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有两个不可控制的因素:(1)球下落的时候有速度有冲击力,所以不好接。(2)如果扩展到两人之间的传球,需要配合。发展幼儿抛接球的能力是中班幼儿的教学目标,传接球能力具体要发展到哪一步,现在还不清楚。不过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尝试练习的情况,总结了以下三个策略:

1.自抛自接由轻到重

把球抛出去简单,把球接住就有困难了。如果小朋友直接将球往上抛,接起来就有些困难,一不小心还会把自己给砸伤,这样,他们尝试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寻找替换物是一个好办法。可以先用塑料球来进行尝试,因为塑料球比较轻,抛上去后下落的冲击力不是很大,幼儿会大胆地接球。他们在尝试几次后,就能成功地接住球,这样会增加内心的成就感,反过来继续促使他们做这样的尝试,变得越抛越有信心。下一步是用纸球替换塑料球,刚换上纸球的时候,可以刚好符合幼儿的抓握习惯,让他们抓起来很舒服。等到他们纸球也抛得很熟练的时候,换更大的纸球,纸球一直可以大到和篮球一样大。最后再换成篮球,小朋友在这个时候抛篮球,就会有信心,抛起来也会得心应手。总结一下自抛自接球:从塑料球到合适的纸球到大的纸球再到篮球。

2.同伴间传球由慢到快、从下到上

给同伴传球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首先,幼儿的力气不够,小班的时候基本不作尝试,距离太近的手递手传球不能作为真正的传球游戏。其次,同伴传球至少要两个人,一个人要传得准,另外一个还要接得好,其中一个小朋友能力不够或者主观上不想玩传球游戏,那么传球游戏就玩不起来。最后,成功的传球经验会激励幼儿继续尝试,同样,失败的传球经验也会影响幼儿传球的兴致。因为幼儿情绪控制较差,不愉快的经验对幼儿产生影响时间比较长。所以传球游戏最好的情况是小朋友越玩越想玩,越传球越准,而不是走向反方向。总结了两个小经验就是先控制速度,刚开始慢一点然后慢慢加快,让幼儿找到传球、接球最舒服的速度。另外传接球的路线:贴着地面地面反弹球空中传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传接球失败的机会,让幼儿尽可能获得传接球成功的快乐。

3.几种可行的传球游戏

利用游戏的方法教给幼儿传接球是唯一可行的办法。通常可以组织15到20个幼儿进行集体练习,这些幼儿可根据不同需要分成不同的站位情况玩传接球游戏。

(1)面对面传球

面对面传球队列要求较简单,两排小朋友相对而站,然后我把球传给你,你把球传给我。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适当增大或减小两排人之间的距离,控制好幼儿传接球的难度。这种传接球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小朋友爱上传接球,有初步的传接球的感觉。大部分人能出色地完成。

(2)斜角传球、三角传球

斜角传球和面对面传球的区别在于:幼儿站的位置是错位的,从第一个幼儿把球传给斜对面的人之后,那个人将球传给下一个斜对面的好朋友,这样球能流动起来。

三角传球是三名幼儿站成三角形,其中一个人可以向任意的两个方向传球。

这两种传球方法球都动起来了,不向面对面传球那样死板,幼儿比较喜欢尝试,当然这两种传球方式是建立在初步学会传球的基础上。

(3)围圈传球

围圈传球:数名幼儿围成一圈,其中一个人拿到球后将球传给圈上的任何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拿到球后再将球传给圈上任意一个其他的小朋友。这个游戏在进行的时候,传球者最好能大声地叫出接球者的名字,这样的效果更好。

三、关于投篮

人类本能具有投射的欲望,这可能与原始社会的射猎相关,幼儿保留了这种肌体意识。只要和幼儿讲清楚要求,给幼儿创造合适的投篮环境,他们会很积极去尝试投篮,也会乐此不疲一次又一次地去投篮。

投篮需要创设的条件:合适的篮筐高度。

幼儿投篮的篮球架最好是塑料的可升降的。塑料是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在投篮的时候即使撞到篮球架上也不会出现意外。可升降是为了控制投篮的难易程度,小班的时候适当放的低一点,中班、大班逐步增加篮筐的高度。

幼儿学习的投篮方式有单手投篮、双手投篮、两步上篮。

先从双手投篮来说,本来想先教给幼儿,用一个手托住篮球,另外一个手在旁边扶住,然后再把球投出去。但是幼儿很难接受,他们往往会两个手将球托住把球投出去。因为幼儿觉得这种方法命中率最高。后来一些幼儿开始尝试双手将球推出去,这些幼儿的力气都比较大。到中班的下学期,一些幼儿会出现单手投篮的情况,但是命中率较低。

两步上篮教给幼儿的时间点在中班的下学期。幼儿出现最多的错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把球抱起来。其次是动作的连贯性较差,跑了几步自己不清楚。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指出,挑选出一些动作做得比较好的小朋友进行示范。到中班学期末,一半的幼儿能学会两步上篮。

四、关于比赛:比赛规则、场地设置、后勤保障

1.比赛规则

幼儿三人制篮球比赛规则:

(1)执行半场三次犯规下场,本场比赛不能再参加比赛;

(2)哪里出界,对方球员就近在哪里发球;

(3)坚决不允许走步及两次运球;

(4)对于故意推人犯规和严重犯规者吹罚技术犯规,严重警告,出现两次要罚下场,对方进行两罚一掷;

(5)半场累计4次,全场累计8次犯规,再犯规进行罚球,罚进得一分。

2.场地设置

场地最好设置在塑胶质地的地面上,长度为12米,宽度为8米。边线用明显的红线标出,中间设置一个圆圈,两边离篮下两米各有一条罚球线。

3.后勤保障:计分员可请边各队的幼儿担任。一名教师担任计时员,上下半场各十分钟,当然时间从中班到大班可适当调整。拉拉队员也需要一名教师进行引导,有节奏的为自己的队伍加油,看到精彩的地方要鼓掌。

我班是在中班下学期开展的篮球比赛,小朋友们全情投入,比赛也非常激烈。幼儿通过比赛也发现自己篮球技术有很多的不足。小朋友的好胜心不容置疑,但有时候也会受到自身能力限制而手足无措。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有:(1)运球走步,抱着球走。(2)多次出现抢球犯规。(3)球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上。(4)传接球的失误率高。对于出现的问题,有些问题幼儿会自己在玩的过程中解决,有一些需要教师指导。原则是:在做的过程中慢慢解决,切忌打消幼儿玩篮球的积极性。

总之,幼儿篮球是完全可行的。在篮球比赛之前要给与幼儿适当的训练,包括:拍球训练、传球训练、投篮训练。训练以各种游戏的方式进行,不能强加于幼儿,不能枯燥的简单练习。幼儿在篮球比赛中获得的快乐远远超过其他活动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篮球训练目标范文4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年会,于2014年11月19~21日在广州召开。本次年会直面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以“快乐体育,健康身心”为主题,采用专家专题报告、分专题交流、现场教学观摩以及专家和与会代表现场互动等形式充分展开学术研讨。

一、凸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和研究趋势

(一)《指南》已经成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年会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的首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本次年会不仅进一步帮助与会人员深入理解了《指南》精神,也展示了在《指南》指导下健康领域所开展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会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顾荣芳教授作了《贯彻<指南>精神,实践健康教育》的主题报告。报告在整体把握《指南》精神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逐条分析了健康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并分享了有关健康领域关键经验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刘馨副教授在《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应“落实《指南》精神,正确把握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从而促使各幼儿园充分理解《指南》的相关内容,以引领其提高体育活动质量。深圳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陆克俭教授在《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价值、特点与策略》的报告中也以《指南》为指引,探讨了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另外,《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探索》《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策略》等获奖论文都以《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作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二)从多学科、国际化的视角来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绝不是孤立的研究领域,应尽可能拓宽视野,吸收其他学科或国外的理论营养。本次年会中的部分研究成果采用了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视角,部分成果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体现了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走得出去,回得进来”的基本研究趋势。例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朱惠莲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中通过详实的数据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幼儿和家长在饮食营养方面的误区,提出了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与建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姚蓓喜从“科学营养、食品卫生、美味烹饪、饮食健康、营养研究”五个方面谈了如何通过提高幼儿膳食质量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来自新疆的李元玲老师借鉴积极心理学中“幸福感是个人积极的心理体验”的观点,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四幼儿园教师为例,分析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五种心理健康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策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周燕教授在《“重要他人”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报告中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重要他人”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美国免费营养早午餐政策、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等都对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充分分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

本次年会的分会场设立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政治部幼儿园和司令部幼儿园。从各幼儿园的园所经验介绍、健康特色活动观摩以及专家点评中,我们可以在特色体育活动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环境创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一些借鉴。

(一)传承传统文化,设计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秉持本次年会“快乐体育”的主旨,各个分会场所在幼儿园展示了幼儿武术操、幼儿篮球活动等特色体育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生动活泼的表现,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各幼儿园都选用了优美的广东音乐、广东传统武术操和民间游戏,加上独到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设计出了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这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实施具有特色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二)高效利用物质资源,创新幼儿园体育运动环境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将幼儿的运动、游戏、交往和探究融为一体。各幼儿园除了在户外设置丰富多样的大、小型运动器械外,还高效利用废旧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自制运动器械,或者采用一物多玩的方式,既符合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和创新性原则,又能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一条简单的“溜溜布”可以锻炼幼儿走、跳、蹦等基本动作;三张普通桌子的不同摆设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侧身钻爬、直体翻滚、平面跳跃等动作。

(三)凸显融合意识,重视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

“快乐体育”是为了“健康身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时都能有意识地将其他领域的教育元素融合进来,而体育活动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意识。例如,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溜溜布”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伴以有节奏的音乐,有效地将体育文化意识与音乐之美融合在一起。再如,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小布格”将体育、音乐、科学、社会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发挥男教师特长

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扎实的保教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更有赖于其对幼儿运动发展理论的掌握。在本次年会上的幼儿体操表演和体育活动展示,都反映了各个幼儿园对于提高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重视。有了专业的教师,才会有简单多变的材料和设计到位的活动。本次年会上,我们有幸看到了诸多男教师矫健的身影,各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男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特长。

三、进一步厘清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一)区分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的相关概念

1.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体育课”仅仅是一次以体育活动内容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而“体育活动”则包括晨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区域体育活动、室内外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以及渗透在其他领域或生活环节中的身体活动。仅仅重视“体育课”,则有可能陷入“小学化”的误区。

2.特色体育活动与体育特色

有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展示了特色体育活动,该幼儿园就是体育特色幼儿园了。这是把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看成了体育特色幼儿园的全部或主体。仅凭特色体育活动并不能形成一个幼儿园特有的风格,但是初期可以作为体育特色幼儿园创建的突破口。只有当整个幼儿园的园风园貌、核心价值观以及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都体现出体育特色,幼儿园中形成了体育文化氛围的时候,或许才可将其称为“体育特色幼儿园”。

(二)明晰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不同性质目标之间的关系

1.在确定普适性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考虑目标的具体化和多样性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幼儿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单一的“体育训练”。因此,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难度和强度首先应具有普适性,动作技能水平和运动强度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找准体育活动的落脚点,将具体目标落实到位。因此,“一物多玩”也并不是说玩的花样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幼儿的活动强度和活动的具体目标合理设计。

幼儿园篮球训练目标范文5

内容摘要:

幼儿社团是我园在推进园所内涵发展和十三五课题“师幼创享‘动手乐’学习社区的实践研究”过程当中自然生成的内容,对园所文化的积淀、园本课程的拓展、课题研究的深化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特别是为师幼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练习场和实践域。本文将基于十三五课题研究重点和园所文化,突出本园幼儿社团在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充分挖掘幼儿社团在园所发展中的多元价值。

关键词:幼儿社团,园所发展,多元价值

一、本园文化特色及科研轨迹

我园是一所具有80多年办园史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坚持“涵育品质 启蒙生命”的办园理念、“和乐共进”的文化导向,始终以“科研兴园”作为园所发展的生命线,追求“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的价值目标。早在“九五”期间,我们就率先投身科研事业,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开展了幼儿现代科技教学的研究。“十五”期间,开始挖掘幼儿喜欢的动手活动内容。进入“十一五”,又进一步挖掘了更多适合农村幼儿、能就地取材的动手活动内容,而基于孩子的活动兴趣将其命名为“动手乐”活动,并以“农村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来打造,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踏上“十二五”的征程,我们继续挖掘“动手乐”的深刻内涵,自我挑战,从活动的外在形式与内容的研究转向了幼儿的内在学习活动构建的研究,又取得了飞跃式发展,而“动手乐”在我园持之以恒研究十多年的基础上也成为了我园富有个性的特色名片,更成为了我园“和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今,十三五课题的科研工作已经展开,我园基于“动手乐”和“课程游戏化”,以“学习社区”为研究对象,大胆地从环境打造、课程研究、资源利用等全方面深入,继续深化本园的科研工作,积淀园所文化。

二、本园幼儿社团的前世今生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幼儿活动能力的提升越来越被关注,省、市基于幼儿的各类展示活动、文体赛事越趋丰富,过去“聚焦目标、优选组合、短期排练、参加比赛”的临时应赛模式早已不适用。

在我市推进各校园第一轮内涵发展建设过程中,我园经过进一步梳理,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富有个性、全面发展的‘和乐宝贝’”,将园所文化寓于培养目标当中,将五大领域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将“面向全体、关注全程”的全面发展理念融入其中,为孩子搭建了更多的锻炼平台,“YOYO艺术团”就是众多平台中的一个。它是我园原有参赛小组模式的优化升级,基于“兴趣为要,功在平时”的导向,将原来的短期突击排练分化到每周一到两次的常规训练,设置了说演唱跳画等方面的幼儿艺术团,在展示和赛事中的确更具效度。但是在工作反思中,我们发现,这种模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导,以竞赛展示为目标,没有突出幼儿自主和自由的主体性,离初定的“全体、全面、全程”的三全目标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于是,在第二轮内涵发展建设规划中,基于第一轮内涵发展建设的反思和十三五课题的申报,我园将YOYO艺术团提档升级为“YOYO小社团”,利用每周三上午除生活活动时间外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开展师幼全面走班式的互动性社团活动,初衷是为幼儿创设更丰富的互动环境和锻炼平台,也为课题中的“学习社区”拓展外延,让教育活动始终在科研思路中行走,让教育活动更科学合理高效。

经过摸底调查和资源整合,我园面向全园45个班级共开设了60个社团,既有文体展示类如跆拳道、篮球、合唱、舞蹈、儿童画、主持、朗诵等,也有兴趣启蒙类如器乐、魔术、陶艺、机器人、国画、剪纸等,既有同一年级的平行社团,又有不同年级的混龄社团,通过家园双向选择、幼儿体验调整,最终确定各社团的参加人员和活动地点。

目前, 社团运行顺畅。通过不断实践反思,其多元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了。

三、幼儿社团在园所发展中的多元价值

(一)幼儿社团有效助力课题实践研究

我园的十三五课题“师幼创享‘动手乐’学习社区的实践研究”是以幼儿园为依托,以“动手乐”为核心理念,以师幼创享为途径来构建“动手乐”学习社区,为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生动、真实、适宜的情境和条件,以激发幼儿“乐于动手”、“乐于学习”的兴趣为宗旨,让幼儿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的、喜欢并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一个以幼儿为中心的师幼共同成长的学习空间。

幼儿社团的实践,为“动手乐”学习社区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有效的外部条件。

生长点1:活动空间更开阔

幼儿在园所中学习和生活,一般是以班级为中心,辅以专用活动室和户外活动场地,由本班两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配合保教,不管是环境还是接触的人群,都相对固定,管理规范有序。

而幼儿社团的开展,全面走班的模式打破了幼儿原来学习生活所在的空间,整个校园都可能成为幼儿活动的范围,除了本班教师、幼儿,幼儿能接触更多其他的教师和幼儿,有效拓展和优化了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空间,促进社会化进程。

这为课题研究内容之一——“师幼创享‘动手乐’学习社区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新视角。

生长点2:课程内容更丰富

我园的课程体系是以普适性主体课程加特色化原本课程的模式逐步进行整合改造完善的,围绕五大领域,我们以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幼儿百科画册》为基础,以“动手乐”特色活动和幼儿心理健康课程补充,完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各活动内容,凸显园所特色和课程文化。

而幼儿社团的开展,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很多原来也许只是通过一个活动对幼儿进行启蒙的“动手乐”活动内容,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就能形成专题系列课程,促进园所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资源库的积累。

这为课题研究内容之二——“师幼创享‘动手乐’学习社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新媒介、新阵地。

生长点3:人力资源更开放

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体是幼儿园教师,幼儿接受的是专业和规范的指导。当然,在家园共育活动日渐丰富的过程中,家长以助教身份进入幼儿园进行活动教育也多被认可和运用,以促进教育的人力资源补充,但教育主体仍相对集中和单一。

而幼儿社团的开展,更加盘活了教育人力资源。由于社团活动基于幼儿发展,涉猎领域更加宽泛,幼儿园现有教师群体的能力无法全部覆盖和涉及,而一些领域又必须通过专业人士引领和指导,这就促成了由园内教师、家长代表、外聘专业教师的多元化社团导师团队的组建。

这为课题研究内容之三——“师幼创享‘动手乐’学习社区中人力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策略、新模式。

由此可见,幼儿社团的开展,是符合我园课题研究的内容并能为学习社区的实践研究提供鲜活案例的,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二)幼儿社团有效助力园所文化积淀

校园的内涵发展建设有着相似的过程,校园文化的积淀总是沿着由理念到物化再升华成新理念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路径进行着。我园的校园文化围绕“和乐共进”主题,突出“和民管理”“和雅环境”“和美队伍”“和实成果”四大版块,经历了理念架构、环境支持、活动跟进、形成意识,也进入了物化的后阶段——文化融合、行为凸显。

幼儿社团的开展,对于园所文化的夯实、深化和拓展提供了新的孵化器。

孵化成效1:管理更和民

我园的园务管理引进了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并遵循层级管理原则,既有自上而下的传达贯彻,体现党对一切的领导,也有自下而上的反馈建议,突出民主开放。

幼儿社团的建构和开展过程,是我园“和民管理”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P—计划:对于社团的设置,先由园长室讨论确定两个大方向,分兴趣激发类社团和竞赛展示类社团两种,具体社团由教师自主结对申报和建议,完成社团初步框架和导师团队的组建。

D—执行:在社团活动正式开展前,每个社团由既定社团导师自己设计,形成整个学期的活动目标、活动计划和成果展示方式。

 C—检查:由于社团活动开展是基于科研推进和文化积淀,在各社团执行制定好计划之后,行政团队对所有计划进行了审核检查,所有社团活动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课程游戏化教学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团进行调整、改进,完善社团构架。

A—跟进:社团框架真正的搭建成功,是在家园双向选择之后,而双向选择必然会出现某些社团人满为患,某些社团门庭冷落的状态。基于选择现状,需要再次进行调整,分流人多的社团由一个增设多个,取消人少的社团,分流社团导师。

至此,我园运用第一个循环成功完善了社团的构架,在此过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平等友好、目标一致的,体现了和民管理中的“以礼而治,以德为政”,突出了“和顺安定、与民和洽”,有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社团良性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每一次社团活动,都是又一次PDCA的循环过程,我们引导社团导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结果为导向,做好下一次活动的优化。如此管理,民主、平等、执行力强,更重要的是促进全员提高了科学规划能力,形成了高效质量观念,真正使“和民管理”成为了一种管理文化。

    孵化成效2:环境更和雅

我园和雅环境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整洁、优美、个性化、实用化、现代化的园容园貌硬环境,又具有与师幼产生互动的、处处蕴涵“和文化”与“游戏精神”的人文软环境,用和雅的环境孕育儒雅健康的下一代。

幼儿社团的开展,对校园环境的打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社团活动的个性需求,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过道走廊、户外场地等都将经历一个资源整合优化的过程。

以陶艺社团为例,活动地点是陶吧专用活动室,虽然地点和内容看似匹配,但前期活动的内容是以橡皮泥、超轻粘土为主的,环境布置也是工艺品摆设多于制作的成品,只因园内教师没有陶艺的基础,橡皮泥作品的存放时间较短等。开设陶艺社团之后,我们引进了陶艺专业工匠作导师,配齐陶吧工具材料,如陶土、紫砂泥、电窑、釉彩、素胚等,让孩子真正接触陶艺。每次活动,孩子都非常专注,兴趣浓厚,动手动脑,创造力极强,而孩子们每次制作的成品就成为装点专用室最好的素材,让陶吧变得名副其实。

再以篮球社团为例,作为户外运动项目,活动会受到天气的影响,针对解决“如何让户外体育活动项目在阴雨天也能正常活动,还不影响到其他社团的开展”这个问题,我园积极拓展相对独立的室内空间,改造室内环境,将固定桌椅设置成便于移动的设施,一方面保证了篮球社团的室内活动空间,另一方面无形中优化了整体环境,让原本单一的功能室变成了多功能区域。

社团活动开展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环境改造案例,虽然是基于社团活动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的改造,但却促进了整个园所环境的优化,惠及了师幼。

    孵化成效3:队伍更和美

“和美”取“和善美好”之意,我们引导教师队伍以德为先,专业为重,和衷共济,构建“和美”团队。

幼儿社团的开展,为教师游戏化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实践领域和合作模式,有利于教师包括教学调控、组织机制、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在内的专业全素养提升,这里仅对教师在社团活动中有效进行课程游戏化项目六大支架的专业迁移作重点说明。

一是促进观察能力的有效迁移。社团活动不同于其他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和生活活动,它更具活动性、互动性和个别性,孩子基于兴趣投入社团活动,将呈现出与平时普通活动不同的状态,这就为教师的观察提供了更多的案例。

二是促进《指南》精神的专业运用。社团活动作为非主体课程内容,需要教师个体或小团队的自行开发,而对课程内容的科学适宜性的考量,则有赖于《指南》精神的引领,幼儿社团的持续开展,就需要教师对《指南》精神熟记于心进而应用于社团实践,让教师切实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是促进环境设置的个性优化。由于活动内容的不同,不同社团活动对活动环境也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社团活动时需要结合活动内容和形式来考虑桌椅的合理布局,这就为教师提供了自主设置教学活动环境的机会,能促进教师对环境的有效利用,感受不同布局带来的教学成效。

 四是促进自主发展的机会创设。社团活动为师幼创设了与班级教学活动不同的活动时空,在重新组合的团队中,自由与规则是绕不开的话题,为使社团活动更加有序有效,教师需有意识地创设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如自主点名,桌椅、材料的收放,课中休息活动组织等,能有效提高教师挖掘幼儿自主发展机会的敏感度。

五是促进资源整合的能力提升。由于社团活动属于自主开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自我搜集和主动整合可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来作为社团活动推进的支持和补充。社团活动的频次较高高,就促使教师必须提前规划、整合资源,教师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就不知不觉提升了统筹活动、整合资源的能力。

六是促进活动时间的弹性设置。在一个多小时的社团活动过程中,如何分配时间段进行热身组织、主体活动和结束活动都必须按照当天社团的具体内容进行,社团活动的灵活性决定了活动时间设置的自由度,如何有效利用好社团活动时间达成活动目标,对教师既是锻炼也是挑战。

 孵化成效4:成果更和实

“和实”,讲究和谐共融。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中,为每个教师、幼儿及家长(家庭)提供“健康、快乐、和谐、共进”的发展机会与条件,以文化人、以活动育人、以互动促进、以碰撞提高,通过多元打造,实现师幼个人、园所、家庭的合作共赢。

幼儿社团作为开放性的活动载体,符合上述“健康、快乐、和谐、共进”的发展机会与条件,对师幼个人、园所、家庭的全面发展益处多多,特别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更是具有显性的促进作用。

一是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社团活动在双向选择时就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意识锻炼的机会,虽然很多家庭在选择时是以家长意向为主,但总体经过了与幼儿协商的过程,让幼儿明确,自己将在什么社团进行活动;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通过走班的形式连接社团和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时间观念;在社团中与不同的同伴和导师结成了新的学习同盟,也为幼儿的自我评价提供了新环境、新土壤。

二是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社会化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趋势,社团活动为幼儿提供的动态的环境,能有效促使幼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如社团早结束的孩子会主动去找不在一个社团的好朋友,在社团中形成的新师幼关系会让幼儿形成新的社交关系,在社团这个不同于本班教室的场合幼儿会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获得别人的肯定,幼儿表情变化及情绪交往手段在社团活动过程中都得能到锻炼等等。

三是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期是幼儿个性的萌芽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固的个性倾向性,而社团活动的开展基本基于幼儿的兴趣,且社团活动开展仍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方式进行,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持续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幼儿会产生活动的需求,每周一次的社团就会成为幼儿所期待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专注、投入,提高活动能力,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人的社会性行为是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当幼儿进入社团,就形成了新的人际环境,那么新的交往活动也就开始了,幼儿有了班级同伴以外的更多同伴,扩大了同伴交往的范围,而在幼儿期,同伴之间的交往更具社会性意义,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关系,并相互作用,发挥其主动性,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五是促进幼儿道德的发展:集体生活是促进道德感发展的最好环境,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元的集体环境,幼儿的规则意识、道德评价、亲社会行为有了更多机会的培养和锻炼,幼儿逐步明辨是非,产生热集体、爱老师、爱同伴等道德感,同时在社团、班级的多元互动交流中能进一步培养幼儿欣赏、合作、帮助、分享、谦让等利他行为,进而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社团的开展,为园所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行动价值,特别是对园所内涵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我们将在“和乐共进”校园文化的熏陶下,继续深入研究幼儿社团开展的方式、内容,从另一个侧面切实提高幼儿园教与学的实效性,促进幼儿在思维、能力、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各方面得到和谐、主动发展,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真实、切己的成长,有效提升职业素养,同时师幼、家园共享和实成果,最终达成我园“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的“和乐”教育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胡蓉。青阳中心幼儿园第二轮三年内涵发展行动计划[R]。2017-08

[2]胡蓉、薛艳宏。青阳中心幼儿园十三五课题申报书[R]。2018-01

[3]课程游戏化 六大支架解读[OL]。(2016-02-19)[ 2018-04-06]. 

wenku.baidu.com/view/a9fb0bc659eef8c75ebfb377.html

[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OL]。(2011-10-11)[ 2018-04-06]. 

幼儿园篮球训练目标范文6

【关键词】幼教学生 体育 游戏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62-02

职业高中幼师教育班招收的几乎全是女生,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是她们的共同特征。她们经历了中考失利,情绪低落,再加上专业教学科目与原来中小学教学科目的巨大差异,学生进校后一时难以适应。哪怕是一些体育活动,也会以各种理由来逃避。然而,幼师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教工作,如何组织好体育兴趣课外活动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基本功,怎样开展符合体育教育要求又适合女生及本专业特点的体育活动,成为了一对突出的矛盾。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教改探索,笔者摸索出让体育活动与游戏结合,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开展一系列符合女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趣味体育活动模式。

一 幼教学生的概貌描述

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纷纷到自己理想的学校报到就学。作为幼师学生的女生来到了新的教育环境,表现出来的不是兴奋、好奇,而是萎靡不振。经过观察、调查发现:学生刚从中考的失利中走出来,特别是那些原来成绩还是比较好的学生,中考一锤定音,无缘进入理想的高中学习,不情愿地进入职业高中,情绪一落千丈。大多数学生是家长的宝,清一色娇生惯养的女生,嘴勤、手懒、活动少。体育活动本身强调的是技能的训练、体能的提高,枯燥无味、缺乏乐趣,并且特别容易让人疲劳,学生总会编出千百个理由逃避体育活动,这就迫使学校进行探索,让学生自觉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 带领学生体验幼儿游戏

在幼儿园不管是游戏还是活动(上课)都会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如体育活动,基本的走、跑、跳、投掷、攀登等,老师都是以游戏的形式来练习,以达到发展幼儿这些基本动作的目的。而在普通中小学教学中,学校总是以频繁的体育训练形式来培养技能、提高体能,这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新生入校后,体育老师与班主任老师和有关任课老师协商,利用课外活动、班团活动、见习活动等组织学生去作为实习基地的幼儿园体验幼儿园体育活动和游戏。幼儿活动时,有时幼儿教师也会让幼教学生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让幼教学生体会活动的愉悦。学校就顺势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并告诫学生,这是今后幼教老师教育活动形式之一,通过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 组织学生参与运动游戏

以游戏来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达到锻炼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趣味体育活动。做什么游戏?首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幼儿园游戏入手,把学生引导到体育活动中来。但幼儿游戏毕竟是幼儿的游戏,达不到职高学生提高体能锻炼的目标。体育老师就改变幼儿游戏的规则、玩法,增加游戏难度,以达到提高职高学生体能的目的。就此,体育老师就自创游戏,编织趣味体育项目,如“端水接力”,每组10人,以接力的形式将起点的水端到倒入终点的容器中,5分钟内端水多的组为胜;又如“八人集体跳绳”,在5分钟内8人集体跳绳;“30人跑跳接力”,以接力的基本形式,两人一组,用短绳完成60米的奔跑(30米折返)和集体的跳跃动作;再如“夹球接力”,两人一组,用两根竹竿将圈内的篮球夹住跑到30米处,绕过标志杆跑回后再将球放回圈内;“换球接力”,每组20人,依次完成60米内持双球的接力跑,在30米处进行一次换球;还有如“100米障碍接力”,在100米跑道中设6个障碍,快者为胜等游戏,供学生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锻炼,既达到了体育活动的目标,又增强了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其乐融融。

四 指导学生自编教育游戏

富有兴趣的体育活动,既增强体力又培养兴趣,使教育性体育游戏充满了无限的魅力。但往往是学生兴致未然,而老师的设计跟不上节奏。同学们也有了想创编游戏的念头,苦于没有头绪。体育老师及时抓住并利用学生的这种想法,与专业课教师配合,在学生学习专业科目《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时,让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游戏,努力让专业学习与体育活动两不误。

为减轻设计游戏的难度,让学生充满信心,专业科目老师就分四步来帮助学生设计游戏。

第一步:为熟悉的游戏进行设计。众所周知,游戏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即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结果。要使游戏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产生良好的效果,就要制订好目标。以“赶小猪”为例,学生已会玩这个游戏了,就让学生先为“赶小猪”这个熟悉的游戏来设计目标。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通过讨论,最后给这个游戏确定目标:练习滚球。根据自己玩这个游戏的经验写清楚游戏的玩法:把人数分成相等的两队(或四队),站在场地一端的起点线后。起点线前的圆圈内各放一个皮球作小猪,各队排头学生手持一根木棍。游戏开始听到指令后,各队第一个学生用木棍迅速边走边向前推球,绕过椅子,最后将球推回圆圈内,并把木棍交给第二个学生,自己站到队尾。同样的方法依次进行。直至各队尾学生把“小猪”赶进“猪圈”(把球推至圆圈内)。再给游戏定规则:(1)只能用木棍赶球滚动向前,不得击球奔跑。(2)必须将球滚至圆圈,然后交接木棍。最后确定游戏的结果。

第二步:在为熟悉的游戏订目标、玩法、规则、结果的基础上,学生自行设计游戏。根据游戏的四个部分,每人编写一个游戏。作为作业,专业科目的教师对学生编写的游戏进行逐个修改,好的游戏向各班推荐、介绍。几次作业下来,就有几个游戏好玩了。当没有游戏玩时,学生就会自己主动去设计游戏,不怕体育活动时没有游戏玩。

第三步:在自行设计游戏的基础上,按照专业课《活动设计》的要求,让学生设计体育游戏的教案(也可以是幼儿游戏的教案),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的形式编写教案,由专业科目的教师修改整理教案。

第四步:放手让学生上课。把学生写的“优秀教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来做老师,带同学们来做体育游戏活动(也可以带低年级的学妹活动)。课后大家一起来点评。点评后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后重新试教。有的幼儿游戏教案,有时专业课的老师也会与实习基地的幼儿园联系,让学生们做幼儿教师,到相应的班级去带一个游戏活动,让幼儿园的老师对设计的游戏及活动作评价。

经过这四步的过程,不但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加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创编游戏、设计游戏的能力,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帮助大,实践能力提高也很快,为学生到幼儿园实习乃至以后进幼儿园工作创造了条件。

五 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发动学生自觉开展趣味运动

由于教育性体育活动充满趣味,同学们不再像原先那样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躲着不去,而是很乐意地去参加。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趣味运动会,“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是全体师生的口号。每年的秋季,学校组织的都是趣味运动会。根据学校专业的特点,运动会前,要求每班做一块属于本班的班牌。由同学们自行设计、绘画,有的还会写上符合本班特点的口号。运动会入场式时,同学们抬着自己设计的与众不同的班牌进入运动场地,很是自豪。比赛项目除了传统的拔河和800米赛跑,就连其他学校的体操比赛,也改成了手语操比赛。至于进出场,操节之间的音乐伴奏、间奏,各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用各种队形、舞蹈动作、舞蹈造型来表现,真正体现了幼师专业的特点。其他还有个人项目飞镖投准、踢毽子、投篮王。此外,都是一些游戏类的项目。这些游戏项目,有的是由老师设计的,有的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运动场上,不知是在比赛还是在游戏。作为新生,参加这样的运动会显得很开心,她们都会说: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运动会,实在是太好玩了。同时学生还观看老师们参加的个人和集体比赛的项目,为自己喜欢或自己班的老师加油呐喊,有时也会争得面红耳赤,却也是欢天喜地的。

近年来,经过教育性体育游戏的改革与实践,进修学校的体育活动已形成了体育活动与游戏相结合的模式。它符合幼教专业的特色和女生的特点,能让学生在体育活动时“活”起来。尽管这不能说是最好的体育活动模式,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是最佳的模式。或许再过几年,我们的活动模式会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