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逆向思维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孩子逆向思维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孩子逆向思维的好处

培养孩子逆向思维的好处范文1

【摘要】课堂教学是发掘创新潜能、弘扬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关系到每一个人素质的提升。因此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教学质量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思维体操的学科,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营造创新氛围

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很多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猜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教师在教学没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去思考,那么学生就会萌发创新的动机。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只要是思考了,错误也是美丽的,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以宽容的心善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去引导他们。

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操作,让每个同学将手中圆柱的侧面想办法展开。看看是什么图形。很多同学都是先阅读课本,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要求怎么做的,然后根据书上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最后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这些同学,我在全班大声地表扬他们,给予其肯定。此时,一位同学提出自己展开的是一个正方形。我随之提问:“这位同学肯动脑筋,不一味相信别人,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同学们想想,什么样的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才能得到正方形呢?”这时,同学们马上又动手操作起来。思维也异常活跃起来,积极讨论,纷纷举手作答,把学习活动推向了又一个。

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得到了答案: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乘高。在整个教学过程巾。学生的学习气氛宽松。活动自由,主体意识强,在兴趣中培养了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在这种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激发了自主创新意识。所以说,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摇篮,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强化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教学也多数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要帮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这对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利用开放题,如一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填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某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4:3,已知男生有24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人?也町以让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解答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会大大增加,为创新意识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2、要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形成一套惯有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模式,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式,遇到相似的情境,它有助于学生思考。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它会妨碍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非常规解法解答的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问题意识

我们说,发现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一步。紧跟着的则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原因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能力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发现的新事物总喜欢问“为什么”。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却让他们逐渐失去了这种能力,等着问题来找自己,等着家长老师来布置,这样就严重约束和影响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如故意提出一个根本就无解或错误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味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照本宣科。

(2)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发现了问题,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才能对得出的结论印象更深刻,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不要直接对孩子得出的结论给予肯定或否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错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据又在哪里,培养孩子锲而不舍的精神。

(3)积极培养孩子多思考,多研究,“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题多种解法的情况,在孩子做出结果的时候,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引导他们寻找其他更加便捷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用逆向思维,打破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让他们的思维多元化,逐步培养他们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倡导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只有提高兴趣,乐于学习,才能让学生学得好 自主学习对学生提高认知能力,锻炼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进行创新 推陈出新是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按部就班地学,死气沉沉地学只能让学生迷茫。从大的角度来说,教育要推陈出新,创新精神是科学界所需要的,诺贝尔奖的获奖者无一不是各个领域的推陈出新者。为了创设这样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关爱学生,创设愉悦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再者,要善于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让每个学生勇于去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即使学生想错、说错或问错。一个不犯小错的学生终有一天会犯大错,成功之路不会是平坦的。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关键是能够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思维上。

如上面的圆柱的侧面展开的例子,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够按照书上讲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得,所以记忆深刻。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当活人把死书读活了,也就学有所成了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只要给他们一个思考的机会,他们便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语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我们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认识到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丽阁,小学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博览,2010

培养孩子逆向思维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规则;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小学生就像一张纯洁、干净的白纸,他们就像初生的牛犊,还没有养成自觉、自律的规则意识。因此,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我们德育教学势在必行的责任,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基础,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那么,规则教学如何“强”?规则意识如何“养”?当我们面对这一双双天真无邪、透彻明亮的双眼时,我们要如何化繁为简,把听起来沉重、乏味、打瞌睡的规则养成教学变得亲切、有趣、乐于实践呢?作为一名践行在教学前沿的教育管理工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德育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中国著名的道德伦理学学者焦国成认为,规则意识淡薄当今社会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这是针对社会上的成年人而说的,但成年人对小学生的影响巨大。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问题行为都源于童年时期。因此,教育者必须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毋庸置疑、势在必行的大事。

二、让小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规则的内涵

德育的实施离不开“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知是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这里指的是小学生对规则的认识。认识是情感和行为的基础,教育者要让小学生懂得规则的内涵。小学生喜欢玩游戏,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规则的内涵。当小学生们对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进行情境学习,如:“小记者在行动”活动。以此为媒介,引导学生们去发现生活中的规则,如家庭生活中用完东西要放回原处,以方便下次或他人使用,晚上电视音响等声音不要放的太大,以免打扰家人和邻居休息。久而久之,小学生会发现规则潜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生活处处有规则”。

三、让小学生了解规则的作用,并参与制定一些规则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这里指的是小学生对遵守规则的情感态度。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们一起探讨“规则的作用”,以学校规则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没有规则他们将享受到自由,但没有规则也会出现不良状况。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规则是为了保证活动安全,劳动可以保持干净卫生,而上课不迟到、课间不打闹可以保证学习井然有序等。之后,小学生会了解到,学校规则的作用是保证他们健康、安全、愉快地学习。他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带来的好处。无形中,小学生们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多了一份负面、消极、厌恶的情感,而对遵守规则的行为多了一份正面、积极的情感。

四、榜样示范,加强小学生规则意识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内在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的外部表现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在这里,遵守规则,有良好的行为就是小学生有规则意识的外在表现。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或者父母对儿童的行为加以引导。儿童都喜欢模仿,且儿童的模仿存在这样一个规律,会先模仿周围亲近随后距离较远的人。孩子最初的规则意识,都来源于家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教师需要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讲解学校的管理,帮助家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除了榜样示范,教师还要对小学生进行一些正面引导。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们相互监督、学习,在活动的实践中加深体验,加强规则意识。如针对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可以开展“我是校园小卫士”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乱扔垃圾是很不文明的行为。还可以进行楼梯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逆向行走”会导致碰撞、拥挤的结果等。除了让小学生遵守班级、学校的规则,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遵守校外的规则。

规则意识的培养除了正面的引导,还需要制度的制约。“从规则的起源来看,规则是针对人性的弱点而制定的。人性都有懒惰、不希望受约束的一面,许多行为在没有外在的约束和监督的条件下会趋向失范。”如果不遵守规则能带来益处还不用接受处罚,那小学生们一定不遵守规则,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度的惩罚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违规就会受到惩罚的心态。

五、小学生规则意识的教育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巩固效果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意志努力。在这里指的是小学生为遵守规则所做的意志努力。滴水穿石,绳锯木断,不求朝夕之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也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将教育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贯穿始终,日积月累才能巩固效果。

六、注重行为强化,形成常态

小学规则意识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就可以看到成效的,它是一个动态、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最好的强化途径就是学生们的基于规则的道德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为学生们输送规则知识、内容、事例、榜样这样带有“正能量”标签的源泉,还应该极力为学生们打造行为展示的平台,为学生们营造践行“好行为”的校园、班级文化氛围。我们要完善规则行为的激励评价制度,将学生们的“好习惯、好行为”纳入过程性评价中,归档到学生们的成长记录袋,让学生们主动、积极地成为规则行为的践行者、倡导者,让好规则、好行为成为校园的常态。

如,在三年级的班级管理中,我鼓励学生们自主成立“规则督导队”,督导队成员由各个学习小组选派代表产生,这些“小督导员”需在班委的配合下,明确督导内容,督导内容需在班级公示,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完善。“小督导员”应对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督导,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进行劝导,并及时记录,于每周的少先队课时间,将督导情况进行公布,并推选出“规则之星”。

规则是“死”的,它是我们为人处世不可逾越的底线,但是同时,规则也是“活”的,它在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养成学生自觉的规则意识,将规则深深地烙印在他们成长道路的每个脚印中。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在规则路上有新的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让我们的规则更加生动活泼。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多渠道、多种方式的,只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规则思维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就能实现教育的规则,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就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规则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兴平西畴县小学教师论文集[J].西畴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