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思维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业思维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业思维的培养

创业思维的培养范文1

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中学语文教材、大纲、新课程标准,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教材的重点去设计作业,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扩展延伸。因为学生都存在着两种知识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因此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布置语文课外作业,应引导学生从现有水平向潜在水平发展,并从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达到巩固和提高语文水平的效果。

而我们根据中学生知识和年龄以及爱好不同,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课外作业。不是以往机械式的题海作业,而是丰富多元化的课外作业如口头作业、书面作业、阅读作业、动手作业等。既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启发。这也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口头作业,就是让学生多朗读,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读书时就把辩形释义、正音、识别有机结合起来,便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不仅如此,还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因为“读”是前提,“读”是接受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写文章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前人所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缘于此。同时读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启发。书面作业,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些书面作业,例如抄写本节语文课中比较精彩的段落,或者让学生多写些读书笔记,日记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他们的思维。阅读作业,就是让学生多阅读些关于文学方面的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可以写读后感,可以是教师指定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喜爱的,通过看和写,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以及我国历史悠久的灿烂的文学文化,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扩大知识面。从阅读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作业,就是让学生动起手来,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无论哪一种作业形式都要紧扣教材进行,并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现在是21世纪,如我们还秉承过去落后的教育模式是不行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他们在复杂社会中顽强的适应能力,不断超越别人也超越自我的能力,其实创新教育没有固定模式,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胆探索。作为新时代教师不应该再走老路,而应该重新重视中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方法,从利于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出发,如今的中学语文课外作业必须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观念上必须抛掉以前的只为分数不顾一切的老观念,应产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作业观的新的观念。这是因为: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外作业应该由机械性的单一化题海战术向丰富多样化的语文课外作业转变,就是说我们的语文课外作业必须走多维化道路;而形式上语文课外作业更应该是多样化的;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方法也应该多元化。中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应本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原则。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在中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上要讲究层次分明;而在设置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上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语文课外作业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语文课外作业的设置上多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但也要注意语文课外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创业思维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 肠外肠内营养;专业药师;临床思维;培养

肠内肠外营养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非常复杂,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临床不可或缺的专业。本文简要阐述该专业药师的临床思维培养工作。

1 建立本专业药师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

建立QQ群和微信群,可及时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小组还要定期召开例会,成员轮流主持会议,就专业学习知识和技能进行沟通交流。并将学习心得制成幻灯片,轮流在日常举办的业务学习小组会议上讲授(安全合理用药知识)。

2 建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长效机制

要求小组所有成员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初期由组长负责收集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用药知识和疾病知识,带领大家入门。中期在征询小组成员想法的基础上,对本专业药物所涉及的不同医疗方向进行分工,每人负责2个以上专业方向。

3 扩展专业药师的临床知识与技能

组织小组成员通过自学、向专职临床药师、临床医师请教,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等方式,扩展各类临床知识与技能。

3.1 掌握翻阅临床病历或调阅电子病历技能,掌握实验室检查的正常范围及异常值的意义。

3.2 掌握营养状况评估技能及BEE公式,会根据患者不同身体情况、疾病情况选择不同制剂,计算所需的营养物质,制定全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处方。掌握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的营养评定方法,包括测定人体测量参数、生化检查或通过主观整体评定(SGA)等。BEE公式如下:BEE(男性)=66.47+13.75×体重+5.0×身高-6.76×年龄;BEE(女性)=665.1+9.56×体重+1.85×身高-4.67×年龄。

3.3 熟悉临床常见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及现代输液系统。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营养支持途径。肠外营养主要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包括全肠外营养和周围静脉营养两种途径。现代输液系统包括输液泵、自动配液器等。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应优先考虑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包括口服补充和管饲两种途径。经胃途径是管饲的第一选择,如经胃途径不可能则考虑幽门后途径。短期营养可用鼻胃管,需要长期营养或开腹手术患者,则可采用手术或经皮消化道置管。

3.4 熟悉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肠外营养并发症分为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感染并发症和脏器功能损害,这些并发症发生时需要恰当或紧急应用药物。肠内营养并发症主要包括误吸和腹胀、腹泻。掌握高度肺误吸风险的患者特征,熟悉胃潴留患者常用的胃肠动力药物;掌握腹泻发生的可能因素,包括疾病、管饲和喂养等,熟悉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腹泻,掌握引起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广谱抗生素,含有山梨醇、乳果糖、镁的药物,以及高渗透压等多种药物的特性。

3.5 了解肠外肠内营养的禁忌证、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给药方法、规格、注意事项等,具备处方适宜性的审核能力,在只能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的情况下选择肠外营养模式。在有完全或部分胃肠道功能情况下,应尽量应用肠内营养[1]。谨记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肠外全营养液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影响营养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包括电解质浓度和渗透压,了解常见营养液的溶媒种类选择和配伍禁忌。了解特殊患者的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3.6 掌握肠内肠外营养制剂特点及常见配制方法。肠外营养制剂与普通输液制剂有共同特点,但有更高的质量要求。肠内营养制剂按剂型主要分为粉剂、混悬剂和乳剂。按种类来分主要包括大分子聚合物、预消化型、单一型和疾病特殊制剂。大分子聚合物是以全蛋白质、脂肪和糖等大分子为主要成分的营养制剂。预消化肠内营养配方含有1种或1种以上的部分消化的大分子营养素,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全的患者。单一型制剂是由单一营养素组成的肠内营养配方。疾病特殊制剂指的是为特殊疾病或人群设计的营养制剂,一般会特别添加或特别限制某一营养素的摄入。

4 增加医药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我院已实现了电子病历和电子医嘱。临床药师的信息化技能培养很重要。专业组药师可利用我院已有的合理用药监测信息平台优势,支持本专业的日常工作。经常组织小组成员分阶段学习电子病历系统、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电子处方点评系统等信息系统的操作和应用技能,借助信息平台获取临床患者信息,帮助药师快速进入临床诊疗状态。利用信息系统,药师还可对各科室的不合理处方用药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用药问题进行有序、渐进的干预。另外,还可在系统中输入不同肠内肠外营养制剂的DDD值,对院内不同种类营养药物使用进行分析,为促进临床营养的规范化提供数据支持。

5 总结日常工作心得,为患者用药咨询提供服务

鼓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药物知识,汇总本专业所有药物和患者用药交待内容,力求以最简单的语言解释最复杂的问题,并打印成册,为患者开展合理用药咨询服务做准备。另外,小组还要有步骤地组织小组成员下到临床相关病区,开展本专业合理用药工作。除了在我院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还要积极参加多个“社区行”的活动,开展合理用药咨询服务。

6 讨 论

营养制剂种类繁多,不同基础疾病患者适合营养制剂的种类不同。基于专业学习方向的不同,药师在熟悉营养制剂的产品特点、适应证、适用人群、禁忌证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有一定专业优势。但“大药学”专业出身的兼职药师要想参与到临床药学服务中,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各类临床知识和技能,快速建立临床思维,从而能够针对患者特点和要求,协助医师选用合适的营养制剂,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案提供营养制剂咨询服务。

创业思维的培养范文3

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能力。传统的中职专业课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模仿技能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发挥其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专业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探索新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在西餐烹饪教学中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多元思维,培养思维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说:青少年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当他们遇到“悬念”问题时,他们的大脑便会出现兴奋,于是就会积极地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找到正确答案的聪明睿智者。因此,在西餐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围绕疑问主动思考,寻求答案。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自主地参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1.1 发挥想象,向传统教学观念挑战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是创造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而质疑是发挥想象力,学习新知识的捷径、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就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大胆猜测。例如:在西餐理论课学习“味”的变化,讲到西餐经典美食披萨饼制作需要番茄少司时便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谈谈对这种传统调料有什么看法。同学们的回答是:“单一”“保守”。接着提问,问他们能否举出其他可替代调料,学生马上有了兴致,一个接一个地说:咖喱酱、蛋黄酱。“同学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拓展一下思路,还有吗?”经过启发,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全聚德烤鸭店食用的是北京甜面酱,那西餐菜肴也可以用中餐调料。”话音刚落,一阵议论。最后总结说:“这位同学能把中西餐结合起来,敢于大胆想象,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具有创新意识。如今创新菜肴的创造在味变化上体现的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西餐中味”就像西餐已经有很多菜肴都配制了中餐调料,例如:炒东方米饭,现在也有西餐厅炸制菜肴配中餐椒盐,其味美咸香,别具风味,很受人们喜欢。在下次操作课时,把传统调料改为中餐调料,让同学们尝试一下。

为此,教学中巧妙设疑,不仅可以让学生善于动脑,保持其好奇心,还可以让学们相互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引领学生走出狭隘的思维瓶颈,另辟溪径,及时改变看问题角度,重新认识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1.2 跳出条条框框,不墨守成规,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墨守成规,能想人所未想,善见人所未见,敢言所未言。在西餐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还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求异思维,敢于发表不同求解。例如:在一次演示课中,制做黑椒牛柳配黄油小甘蓝,小甘蓝用传统的整棵烹调制法。结果有些学生对整棵小甘蓝烹饪时间长,且不宜入味产生怀疑,大胆提问:“为什么不把小甘蓝切成其他形状,如片、丝等,或切成美观的四角花刀”。学生的建议,很有创意,就采用学生的建议,把小甘蓝切成四角花刀,这样既美观大方又易成熟且入味。通过学生的质疑证明学生中任何一点求异思维的火花都是难能可贵的。只要它一旦出现,教师就要加以呵护,甚至要适当添氧,让其燃烧的更灿烂。可以肯定,求异思维能力闪烁着学生的智慧和敏锐的新思想。

1.3 情景教学,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西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实际情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培养学生面对实际情境能独立的提出新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是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可通过观察、推理、实验等途径,组织学生去验证和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例如,在高二年级我组织了一次创新法国花式冷肉批技能大比武,制作的菜例是凯旋门。让学生广泛的收集材料和各种图片,以便掌握法国凯旋门的大致结构,然后进行形象思维迁移,用西餐原料来展示其独特景。同学们积极的投入到原料的准备当中,一次次的设计,一遍遍的烹饪。而且也尽心尽力地为学生作指导。最后学生终于成功的烹饪出了一个形象逼真的凯旋门花式冷肉批。一个色彩鲜明、原料丰富、刀工精湛、拼摆巧妙的凯旋门就呈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这时要高度评价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创新意识也越明显了。事实证明,实际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

在西餐教学中,长期进行多种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思维变的活跃、灵活、独特、富有创新性。

2 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阔学生视野,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

创业思维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农村学生;创造性思维;观念转变;学习方式;开阔视野;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农村,但不是没有希望的,可以说希望也在农村。农村语文教学具有艰巨性和前景广阔性。艰巨性主要表现在,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差,课外读物少,视野不够开阔,见识少,与城市学生相比没有他们的视角广、知识面宽的创造性思维。前景广阔主要是指,我们老师在详细了解和接受了这点后,在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采取各种各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和学习条件方面要大力改进,争取和城市学生具有的条件看齐。我们只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利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在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自己应该有创新意识。教师应明白每个人都拥有创造力,只是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因此在教学中应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的进行创造性教育,打破“教师万能”、“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实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课堂教育方式。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赋予语文教师的重任。只有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的创造性思维。

二、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作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同时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把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究疑难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产生、推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解决思维内部矛盾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共同协作去解决问题,并且富于探究精神,为探索真理进行不懈努力。如此,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则顺应并推动了思维内部矛盾的发展激化,最后通过解决矛盾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参上明确指出本文是寓言,主要表现愚公大智若愚的精神。可学生可能认为愚公搬家会更省事,现代移民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如果学生有这种认识又未尝不可呢?这种想法也是解决愚公一家困难的方式之一,教师也应鼓励,而不是为了的主旨而压制学生的这种想法。 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氛围,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适时地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敢于争辩,让学生在多思、多问、多写的实践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的潜能。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过程中,可鼓励学生思考,假如遇到的是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结果会怎么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对比来理解父母的嫌贫爱富心理。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 自主的学习方式就为他们的独立思考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肯定学生的独创性,张扬其个性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令学生形成对问题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对语文思维的深刻性发展很有帮助。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与辩论,则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批判性以及敏捷性。经过如此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养成正确的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科学思维习惯,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得到培育。

三、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开发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农村学生接触事物少,对事物的了解大多来自课内,课外阅读太少,阻碍了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内引外联,多角度、多方面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贮藏。我利用学校图书室藏书,在必读名著的基础上,推荐一些选读书目,如《边城》《射雕英雄传》《平凡的世界》等,借给学生阅读。同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利用课堂时间朗读一些感人的文章,不仅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而且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业思维的培养范文5

创新教育与“四个学会”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二者所追求的最终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储存知识,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面对教育现状,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抓住课堂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以下是笔者对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仅供参考。

一、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就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课堂上一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的责任心及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重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形式。例如:在讲解冲量、动量定理时,提出为什么在跳高比赛的场地要用海绵垫?这个问题立即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迅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受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立即进入觅取新知、寻求答案的紧张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在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设置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故事,引进当今物理的新发明、新发现、新发展,介绍当今世界物理学的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国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例如,在物理、电工等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介绍布鲁若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结合我国当代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敢于探索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动、好奇、坚忍不拔的精神。创设开放性强的实验,让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应变、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分析思考和综合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发挥,并鼓励失败者继续努力,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勇敢精神。

二、注意培养发散思维,有针对性开展创新意识训练

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最重要的智慧因素。要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设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提出许多新的、具有独到性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样思维广阔,运用灵活、变通性大。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式多导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一种有效方法。为了寻求不同于他人的答案,学生的思维就会趋向于积极主动状态,发散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长此以往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思维的灵活性,还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以及多方面看问题的习惯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新思维

学习专业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所谓创造力教学,就是指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教师要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意识,要善于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想象和发散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勤思、善想、敢想、敢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过检测评价环节,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技能的情况下,如果这时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更有利于达到开发智慧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三极管三个电极测试时,在判别发射极与集电极时,要求用一只100千欧左右的电阻跨接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最方便又最快拿到100千欧左右的电阻,这时有的同学就会想用舌头、用手,尽快拿一只色环电阻等,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同意用手指头(人体电阻)代替一只100千欧左右的电阻最快,从而更好地掌握三极管的测试方法。

四、重视实验设计多元化,培养实验创新能力

在电工基础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方案多角度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可以向学生提出:(1)若实验中,发现电压表损坏不能使用,如何利用原有的电路继续完成实验? (2)若实验中电流表损坏,能否将实验继续进行? (3)若在以上(1)或(2)中没有可变电阻。但有一个阻值已知定值电阻日。则该实验如何继续进行?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发展。当然,这类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和套用电工基础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从创新的角度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这跟一只鸡蛋,只要变换角度去看它,形状便不同了”一样,某些条件下,变换角度就会有发现和创新。“磁可以生电,电可不可以生磁呢?”法拉第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创造发明常常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

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多角度设计实验,可以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影响,从而训练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实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五、赋予学生自主创新的时空,激发求知欲望

创业思维的培养范文6

 论文摘 要: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以职业学校电工电子课程为切入点,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指导,从生活实际到科技创新等方面,研究教师该如何以电工电子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究的课题。本文以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教学和课后辅导为例,探讨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通过电工电子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观念,为创新教育铺路搭桥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其核心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自学自悟、质疑讨论、主动探索,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求学生不迷信课本,坚持独立思考,尽量依靠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更不能越俎代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把自己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自主地学习,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思维,努力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创新。教师只有在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在备课、授课等方法上彻底改变,真正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只有探索才会发现真理。只有有了疑问,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需要的只是一些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是人创新思维活动的开始”。没有新问题就没有创新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性思维活动。例如,在讲解整流电路时,可以先讲各种电路的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伏安特性。让同学们产生疑问,然后去主动寻求半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和变压器整流电路的结构和组成,分析总结各自的优缺点。课后根据对不同电路的特性的掌握,大胆地运用到自己想要实现的创意、发明中去。 

 三、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唤醒状态。创新动机、创新目的、创新效果三者是紧密相关的。电工电子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电工电子知识和规律涉及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因此电工电子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电工电子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要求同学们设计一个楼梯照明电路,要使用方便和节约电能。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思考。有的采用双触开关,有的采用闸刀双掷双控,都能很好地满足布置的设计要求。开关的设计固然重要,但课堂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节能理念,思考对照明灯具的选择,实现光照亮度和节能、使用方便的最佳组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体会到电工电子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启发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创新的动机。 

 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的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电工电子产生了兴趣,就对电工电子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著地去探索。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电工电子学科的特点,只要我们教师用心设计,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后“学”,“学”后再“做”就是一种适宜的方式。例如提出“做一个直流稳压电源12 v”的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3 v直流稳压电源原理图、所需器材以及完成任务的工艺流程卡片,学生装配出实物。教师可以结合电路实际向学生提出“电路原理是什么?元器件怎样选用?工艺流程卡中提出的相关要求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疑问,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学生利用网络、教材等查找资料获取相关知识解决疑问。再次,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选材做出“12 v直流稳压电源”。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参与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2006年起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大赛,对原有的实验实习装置进行改造和现实生活中的产品进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提高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当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契机,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抓住学生创新心理的需要与心理动力,激发其创新激情,培养其创新意识,塑造其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出来,使他们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