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产妇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范文1

1、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1护理人员风险因素

护理人员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薄弱。常有妇产科护理人员做不到依法从事医疗护理活动,特别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常有侵犯患者生命健康权、知情权、选择权等的发生。②缺乏护患间的沟通。很多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都没有全面的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于初入院的患者没能及时的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导致患者在住院看病期间多有不便。③服务观念不强。在医院中不乏存在一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忽视“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错误的认为患者就应该对医生和护士百依百顺,而且对待患者也缺乏应有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④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平。虽然医院对于医务人员的选拔和聘用要求十分严格,但是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医务人员观察病情时护理知识缺乏,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也主次不分,甚至在给患者实施抢救中配合不当,埋下安全隐患。⑤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个别护理人员在技术操作上图方便、省事,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护理。⑥工作压力风险。妇产科的工作比较繁琐,因为妇产科的孕产妇的护理需求比其他部门的患者要多,这就会给护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再加上一般产科的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夜班频繁,使得医护人员过于疲劳造成意外事件也是在所难免的。

1.2患者和家属存在的风险因素

患者和家属的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心理问题。很多妇产科患者都是初产妇,本身在经历了妊娠、分娩、产胎后,使得体内激素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也不是特别好,再加上初产妇因为对妊娠的不全面认识,很容易诱发孕产妇的各种心理障碍。②患者就医行为所致的风险。在妇产科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因为某些因素有意无意地在就医过程中隐瞒孕产史,或者是有的孕妇住院后擅自出院,导致脱胎膜早破、胎心异常、出血等异常情况的发生。③患者及家属过度维权。由于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抱有过高的期望值,但是又缺乏对病情变化与疾病发展规律的理解,以及误解护士的工作,这就容易发生纠纷。④院内感染的发生。在医院里最常见的风险就是院内感染,对于妇产科患者来说,孕妇产后在母婴同室时,经常有家属及探视人员的不遵守制度的探视,影响了产妇休养,使得产妇过于疲劳影响正常恢复,严重的造成交叉感染,甚至导致产褥感染或新生儿感染。

1.3护理管理风险因素

护理管理上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护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够。对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护理预案等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执行力度不够,以致产生责任风险。另外产科护理人员不足,流动性大,而实习护士又比较多,使得老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造成了护理风险的存在。②妇产科职业防护问题。在妇产科的护理人员中仍存在一些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差,但是妇产科又比较特殊性,与血、体液接触机率大,这就很容易造成风险。③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风险。部分医院的妇产科部门对于实习生的安排与管理不当,导致实习生在无指挥状态下工作,造成护理风险。④设施、设备风险因素。妇产科中,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在估计过程中常常要接触到患者的血和体液,但是由于仪器、设备的检查不够,维修也不及时,不能处于备用状态,容易造成风险。

2、对于妇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首先在妇产科部门要成立由护士长、质控员组成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及时对相关护理人员的操作和技术进行指导和监督,另外对于实习生,应该进行严格的分配管理,切勿出现无指挥的操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适当的护理体系,以及紧急风险预案,通过制度来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也能及时的应对估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降低护理风险。

2.2加强对孕产妇治疗中的管理措施

为了防止入侵性操作给患者带来的影响,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首先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无菌操作。②尽量减少入侵操作带来的组织损伤。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了,而在进行入侵操作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营造一个无菌环境,同时也应当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对有创监测指征进行充分的了解。很多临床实践表明,在入侵操作中,其主要的细菌来源是医护人员的手,这就要求在进行入侵操作前,医护人员一定要认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手部清洁。减少由于医护人员消毒不当等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的现象出现。③注重更换导管。重症患者普遍都是行动不变的,需要留置导尿、插胃管之类的,但是置入患者体内的各种导管时间都不能过长,否则管表面就会容易滋生细菌。总之严格的按照各种导管更换标准进行及时更换,不给细菌的滋生提供任何的机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2.3注重病房环境管理

对于孕产妇的病房应该及时通风消毒,并做好打扫清洁的工作。保持患者所需的环境湿度和温度。另外也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与管理,使医护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重症监护室的管理要求工作,为重症监护室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避免由于医护人员不按照要求操作给重症监护室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现象出现。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初产妇;妊娠结局;自然分娩;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2-02

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作为独自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全过程共分为3期,也称为3个产程,初产妇没有怀孕、分娩的经历,对分娩过程陌生、恐惧,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影响分娩质量和妊娠结局。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笔者对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实施了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并观察了该模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初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伴有阴道分娩禁忌证及其他内科疾病的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年龄(24.6±3.1)岁,孕周(38.6±3.2)周;对照组30例,年龄(25.1±4.5)岁,孕周(38.2±2.9)周。两组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3个产程的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①初产妇分娩前护理:分娩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并根据初产妇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基础护理服务,鼓励他们经常变换各种,以感觉舒适为宜,指导初产妇和家属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教育他们学会lamaze呼吸法,减轻疼痛强度,必要时建议他们选择无痛分娩。要求医务人员对新的服务模式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及时转变服务观念,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怀孕36周以上有可能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必须建立医务人员及初产妇伙伴关系,采用面对面沟通,确保每位初产妇在孕晚期、住院分娩期间及产褥期始终有一位自己熟悉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措施。分娩前不规律的宫缩痛时,医务人员要主动安慰鼓励初产妇,并帮助初产妇取侧卧位轻柔按摩其腰骶部以减轻疼痛,给予腹部抚摸缓解初产妇紧张情绪,分散其注意力。选择剖宫产的初产妇,则由医务人员详细介绍剖宫产术的相关知识、麻醉方式及术中注意事项,以缓解产妇术前的紧张和恐惧。②初产妇分娩时护理:初产妇进入产程后,由医务人员全程陪伴分娩,并采用常规初产妇专业分娩措施。③初产妇分娩后护理:在常规初产妇专业分娩措施的基础上,医务人员要加强宣传母乳喂养,协助、指导新生儿多吸吮和按摩,促进初产妇乳汁分泌。医务人员要耐心解答初产妇及家属的各种疑惑,还要细心观察初产妇的各种情绪变化,及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医务人员要鼓励家属对初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促进初产妇的心理健康,并且胎儿娩出后尽早进行母婴接触,实施母婴同室。④出院指导:出院前医务人员对初产妇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要主动告知初产妇及其家属出院的相关流程,将出院指导打印成文,同时要给初产妇及其家属提供热线服务电话,以保证新生儿和初产妇的良好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初产妇入院时及出院时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住院初产妇的SAS、SDS评分的比较见表2。对比入院时,观察组产妇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医疗护理服务[4]。研究认为[5],运用奥瑞姆自护理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医患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素质,而且护理服务可由医院内延伸至医院外。研究还认为[6],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孕妇结局。黄萍[7]将200例住院孕产妇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孕产妇均在同等条件下接受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要求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结论认为实施优质护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后,可使住院孕产妇幸福指数得到有效提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涂红梅等[8]将收治的300例患者分为两组,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护理质量,结果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者,其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认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都有健康的孩子,文献表明[9],随着优生优育知识的普遍宣教,越来越多的产妇渴望妊娠晚期自然分娩。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3个产程的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 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

妊娠分娩是妇女一生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初产妇作为一特殊的高危人群,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较大的心理应激。董巧敏[10]采用自制问卷对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结果发现80例产妇中紧张恐惧42例,占52.5%;抑郁担心8例,占10%;心态平静2例,占2.5%;焦急依赖28例,占35%,结论还认为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使产妇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得到缓解和消除,使产妇的情绪得到稳定,有助于她们顺利生产。本研究也发现初产妇产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指出初产妇在产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文献认为[11],生育方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家庭教育等因素,易诱发高龄初产妇发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文献还认为[12],在一般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状况,减少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初产妇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两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认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初产妇妊娠结局,并明显改善产妇产后的焦虑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

[1] 崔志清,郝兰香. 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和分娩质量的影响[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4):318-319.

[2] 许小菊. 舒适护理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2012,28(4):507-508.

[3] 吴命坤,孟亚丽,张红真,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3):240-241.

[4] 庞启容,甘丽萍.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策与成效[J]. 全科护理,2012w,10(14):1321-1322.

[5] 李红,房欣,贺岩,等. 自护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07-108.

[6] 王兴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运用疗效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15-216.

[7] 黄萍. 优质护理服务对孕产妇幸福指数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785-787.

[8] 涂红梅,张艳娥,彭建桔,等. 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创建工作的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68-69,71.

[9] 刘凤华.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与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引产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98-99.

[10] 董巧敏. 80例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4):113-114.

[11] 苏静. 高龄初产妇围产期的心理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54-155.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初产妇;焦虑;抑郁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85

分娩虽然属于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因其特殊性, 给众多初产妇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长期以往, 就会形成抑郁焦虑情绪, 不仅威胁到母子的健康, 而且还可能延长产程, 甚至是并发产后出血等情况。为此, 给予初产妇必要的综合护理干预, 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必然手段。文章抽选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49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具体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 现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49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年龄20~34岁, 平均年龄(26.1±3.3)岁,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9.71±1.23)周。随机分为A组(24例)与B组(25例), 且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行常规分娩护理, 即动态观察其产程、胎心与宫缩情况, 进行肛检, 并做好会阴与产后的护理等相关工作, 而B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为:①心理引导及健康教育。产妇入院, 护士采用“一对一”的形式, 加强同其的沟通交流, 全面把握其妊娠过程、生活习惯与产检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本身对分娩的了解程度, 鼓励产妇提出疑问, 并给予其及时回答, 引导其保持积极心态, 消除焦虑情绪[1]。同时, 由经验丰富的护师具体结合产妇文化程度与心理状态等展开宣教工作, 如临产知识的征象、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与自然分娩的过程介绍、母婴喂养的知识以及婴儿的护理措施、自我护理措施等, 同产妇间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并采取针对性教育办法, 让每位产妇都能全面把握分娩的过程。此外, 在分娩室中, 责任助产士需发挥出执行者、陪伴者与照顾者的作用, 实施“导乐分娩”, 比如给产妇腰骶部按摩以缓解疼痛, 在待产室中播放轻柔的音乐以缓解产妇焦虑心理, 并对那些需行剖宫产的产妇必要的安慰, 告知其手术的一些注意事项与安全性, 以消除其焦虑[2]。②个性化护理。产妇入院后, 最大限度为其创设一个和谐、舒适的病房环境, 确保室内温度、湿度、光线的适宜, 确保床单的清洁, 让患者产生在“家”的感觉, 以此来消除其抑郁情绪。同时, 引导产妇正确饮食,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多摄入富含高蛋白、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 多食蔬果以保证营养的均衡, 特别是在产妇有了宫缩痛的时候, 更是应鼓励其进食, 以保存体力, 便于产程的顺利进行。此外, 护士还可引导产妇进行一些放松训练, 以转移产妇的注意, 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 比如, 在产前, 告知产妇一些基本的放松动作, 比如腹部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而产时, 则引导产妇进行肌肉放松、情境性放松, 适当按摩等[3]。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于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问卷均由产妇自行填写或是由测评者体温而产妇回答, 若SAS评分>50分, 则为焦虑, 若SDS评分>50分, 则为抑郁[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A组SDS评分由干预前的(57.25±6.83)分下降到干预后的(48.87±3.83)分, 而B组则由(58.15±6.91)分降至(40.25±4.53)分, 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9, P

3 讨论

一般来说, 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主要来自于产妇子宫阵发性的收缩与胎儿自产道中分娩出来的过程, 而初产妇由于未经历过分娩, 极易出现恐惧、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增加产妇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儿茶酚类物皮质醇等的分泌物, 进而使产妇出现“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4, 5]。如今, 伴随医疗模式的转变,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被重视, 特别是在产科中, 有效的心理护理, 可显著缓解产妇的不良负面情况, 为母婴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此, 本院结合初产妇的实际心理变化, 最大限度为初产妇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病房与分娩环境, 入院后对其展开全面的健康教育与必要的心理引导, 使初产妇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分娩, 同时, 引导产妇进行一些放松训练, 有效的缓解了初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6]。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 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B组产妇, 其SAS与SDS评分要显著低于给予常规分娩护理的A组产妇。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初产妇的分娩过程中, 可显著改善其分娩时的疼痛感, 改善其抑郁与焦虑情绪,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化芹.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抑郁的影响.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4):667-668.

[2] 傅蕾, 张楠莹.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30):3764-3765.

[3] 邢孟琴.舒适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4):40-41.

[4] 万里莉, 周瑞棋.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5):29.

[5] 耿兰, 王惠仔.舒适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心理和情绪的影响.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 24(4):528-529, 560.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初产妇;助产士;基础护理;剖宫产;第一产程时间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1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28-02

为了有效地降低初产妇的剖宫产率,提高初产妇的分娩效果,临床护理学也应当寻找一条合适之路。对此,本文选取我院妇产科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间接诊的2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间接诊的200例初产妇,依照这些孕妇自身意愿,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以上初产妇的年龄集中处在18-34岁,平均年龄为30.4岁。这两组初产妇在病程、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上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B组采取基础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A组在基础护理前提下实施助产士产前教育,在此之前,护士长应当组织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及临床护士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产前教育,其措施有教育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法、真人模拟法等,并交予助产士具体实施:①教育演示法。助产士应当采用现今最常用的多媒体、视频形式教学,也可以以专题纪录片的途径向初产妇播放孕期、胎儿形成的基本医疗知识,重点介绍孕妇的宫口开大时所采用的减痛呼吸法、孕期产妇日常生活所注意的事项及分娩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引导产妇到产房观察、熟悉环境,这样可以消除他们对陌生产房的疑虑。[1]②采用问题教学法。对于孕妇所提出的问题,助产士应当以自己的专业角度为这些孕妇解答;同时仔细收集孕妇最常见的生育方面的问题,以便统一解答。[2]③真人模拟。助产士邀请自然分娩的人现场说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孕妇解答各种问题,如如何注意宫缩时急速短浅呼吸、减少疼痛等。

1.3统计学方法在文中,笔者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是在使用SPSS16.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的计量的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χ±s来表示,文中的实验中数据均为使用的平均值。[3]P

2结果

经过我院助产士的精心护理,这两组产妇均取得一定成效的护理效果。在剖宫产率比较中,观察组(A组为25%,对照组(B组为5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产妇生育是一件大事,对于初产妇而言,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造成我国初产妇的剖宫产率逐年攀升,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和母子间的健康问题一直为临床医学界所关注。

临床上,助产士要顺利展开工作,还需要采取如下几点措施:第一,与初产妇建立信任关系。学会各种沟通技巧,与负责的孕妇及家属建立稳定、信任的关系,这样就可以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尽自己最大的职业限度为他们提供帮助。[4]第二,进行心理辅导。由于受制于社会因素,初产妇怕难以忍受生产过程中的剧痛,而选择剖宫产,对此,助产士应当把握孕妇的心理脉络,耐心向孕妇及家属讲解自然分娩有益于母子,剖宫产是备选,同时动员孕妇的家属,由他们为孕妇做思想工作,以期达到孕妇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5]

综上所述,对于初产妇而言,由于第一次生育,缺乏经验和信心,为此需要对其采取健康教育。本文结果显示,对初产妇采取助产士的产前教育,一方提高了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缩短了初产妇的第一产程平均时间;另外一方面提升医患的配合治疗的效率,效果显著,很值得临床各医院妇产科采用。

参考文献

[1]王锦惠,陈梦捷.助产士心理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13(03:163-164.

[2]郑丽.助产士全程陪护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21(17:147-148.

[3]顾春怡,张铮,朱新丽.孕晚期干预支持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18(06:263-264.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心理干预;围术期;初产妇;自尊;应对方式

        初产妇面临剖宫产手术,心理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容易产生心理障碍[1],不敢面对后续的治疗,严重影响初产妇的心理健康。因此,我科通过对初产妇围术期采用心理干预,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80例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初产妇,年龄21~33岁,孕28w~42w,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初产妇无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和妊娠并发症,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精神、心理健康。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术前一天到病房访视初产妇,了解病情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耐心回答初产妇的疑问,初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②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其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如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心理品质等,增加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建立积极而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积极而乐观的心态等;③心理护理:针对初产妇剖宫产的心理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疏导不良心理,关心、同情、体贴、爱护初产妇,协助树立进行剖宫产的信心和勇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围术期护理前(术前1天)、后(术后1周)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变化。自尊水平采用rosenberg量表进行评分,自尊感与分数呈正比;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量表进行评分,问卷包含面对、回避、屈服三种应对策略,分数越高,越倾向于这种应对策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自尊水平

        初产妇因对妊娠的认识水平不高和对胎儿健康的担心,心理容易失衡,产生不健康心理,自尊心不高,护理前两组患者的rosenberg量表评分不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rosenberg量表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尊水平rosenberg量表评分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应对方式

        护理前,两组初产妇不敢积极面对手术,mcmq量表中面对评分较低,而回避、屈服评分较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面对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上升,而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初产妇妊娠、分娩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过程,初产妇精神、心理障碍导致妊娠压力增加,产后发生抑郁和焦虑,影响产妇的心理健康[2]。随着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医疗工作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而且更要关怀患者的心理健康[3]。因此,围术期加强初产妇躯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护理对初产妇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rosenberg量表是评价自尊水平的常用指标,而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机体的应激水平,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4]。初产妇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解妊娠压力,改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应激反应的不良后果。观察组针对初产妇的心理特点采取心理干预后,初产妇的rosenberg量表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上升,而且mcmq量表中面对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回避、屈服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心理干预能有效消弱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了rosenberg量表评分,同时,心理干预提高初产妇的积极应对方式,降低消极应对方式,从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剖宫产初产妇的自尊感,强化积极应对方式,消弱消极应对方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范文6

1.1 恐惧紧张 心理初产妇通常从怀孕到分娩期间,经常会从周边的人、电视或电脑上获得妊娠、分娩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多是来自经验之谈,没什么权威性,更多的是渲染和夸大其痛苦,这就对初产妇造成了恐惧、紧张。由于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多数初产妇到临产时,会导致产妇出现严重的紧张心理,一些初产妇因对胎儿性别的企盼以及惧怕胎儿畸形等,还有一些产妇因为自身的年龄比较偏大,故会认为自己在生产时会发生难产,有手术指证的患者又担心手术及麻醉会对其造成伤害,对今后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产妇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1.2 烦躁心理 临产时初产妇由于阵发性的疼痛剧烈,加之疼痛时间持久,而且还有增无减,特别是在产妇送入到产室时,因为其没有其他人相陪,故此时其会出现心理方面的紧张,多会表现为感到非常没有安全感,需要护理人员的安慰。

1.3 依赖心理 随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一名医术高明有一定经验的医务人员陪伴着直至分娩结束无疑是每位产妇的殷切希望,因此实行“一对一”陪护可以很好来满足产妇的需求照顾心理。

1.4 怨恨心理 在分娩时因为产妇会出现疼痛,且其出现的疼痛随时间而增加,一些产妇会将此疼痛怪罪于他人,埋怨自己的丈夫,想通过手术来减轻疼痛,希望医护人员给予其实施有效措施以降低疼痛。有些产妇会因为疼痛从而对其家人及丈夫产生怨恨的想法,此心理表现会延续到产后,导致其不良心理加重。

1.5 其他心理状态 有些常有人格障碍等异常心理状态的初产妇,担心生出畸形的胎儿,担心生出家人心意的男婴或女婴儿,临床表现为多疑、固执、焦虑、信心不足、情绪失控等。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产前心理护理对新入院的初产妇应做好产前心理护理及教育工作,如介绍入院须知、医院的环境、病房的设施及住院的各项制度,让产妇尽快的适应医院环境,减少紧张情绪的发生,让产妇对自然分娩建立信心,尽量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产妇及家属的疑问,使得初产妇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分娩做准备。

2.2 临产期临产后由于宫缩、胎儿的下降会引起较强的不适感和疼痛感,特别是到加速期,宫缩不断增强、宫缩强度以及持续时间不断增加,而且间歇期又相对缩短。尽量消除其心理上的恐惧。其次有意识地与患者多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用通俗易懂的鼓励语言和行为进行引导。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充沛的精力,顺利分娩。

2.3 产后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会产生低落情绪,表现出自卑、失望,食欲不振、睡眠不好,若不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可能会由于心理因素近期会发生大出血,远期会遗留产后抑郁症[6-9],所以应针对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慰,向其讲述不良心理状态对自己身体的影响。因此,在整个产程中,一定应对其进行详细地了解,对产妇的各项情况仔细分析,根据产妇各自不同的情况来执行心理干预[10],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产妇的紧张心理,保障产妇顺利度过各个产程。

参考文献

[1]蓝俊芝.初产妇50例分娩过程中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89-90.

[2]周红.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07,18(4):252.

[3]潘峰.分娩期产痛与心理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45-46.

[4]蒋红梅,王贤华,郑英如,等.激励式护理干预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0):82-84.

[5]赵红彦.应用“康乐式分娩”可减少产后出血及降低难产率[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3):41-42.

[6]赵洁,路琰琰,李俊美.安桃乐分娩活跃期镇痛的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2,8(5):29-31.

[7]苏娜.产程中产妇产痛的心理护理探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5):63-65.

[8]罗琼华.心理护理对减轻产痛促进分娩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