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1

一、深入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

一要以市场为导向,选准培训课题,分层次、分专业有针对性地对各类残疾人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增强残疾人的劳动技能。二要完善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做好残疾人就业、失业登记台帐,建立残疾人就业推荐制度,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准确岗位信息。同时要进一步开发公共就业岗位,尽量安排残疾人就业,探索社区残疾人就业新路子。

二、全面完成康复工作

一是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已建的社区康复站作用,逐步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相应的基本康复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开展以残疾筛查、康复治疗服务、康复训练、康复知识普及和转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康复服务。

二是做好残疾人用品用具配发补助和供应服务工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便利。

三是搞好cbm项目工作总结并制订进一步推进cbr康复工作计划

四是全面做好我县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免费医疗救助康复工作。

五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残疾人为本,情系残疾人、利谋残疾人,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是完成市残联布置的其它各项康复任务。

三、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残疾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

二是继续协调民政部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应保尽保,提高补助标准。

三是继续宣传贯彻执行《保障法》和残疾人优待规定,开展扶残维权行动,要继续与县乡司法部门、法律援助站(所)开展法律援助行动,为残疾人提供更多优质、便利、免费的法律服务。要细心、耐心、热心做好残疾人工作,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杜绝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四、扶贫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社会“帮困结对”、“助学结对”、“安居工程”等活动。

二是继续做好生活不能自理、一户多残的特困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工作。

三是加大扶贫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帮助种养殖示范户和个体工商户的增效创收,继续落实中央和省上康复扶贫贷款额度的放贷企业,增加扶贫贴息资金的投入额度,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

五、文体宣传工作

要以残疾人之家为阵地广泛开展桥牌等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逢年过节组织残疾人进行卡拉ok比赛等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组织残疾人开展文艺体育健身活动,同时积极培训、输送残疾人文艺体育人才。

六、组织建设及自身建设

一是完善规范残疾人协会、残疾人之家建设,加强专(兼)职委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水平。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2

残疾人证是国家管理残疾人和认定残疾人、残疾类别、等级的合法依据,是残疾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特别扶助的重要凭证。统一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是实现全州残疾人事业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掌握残疾人基本状况,建立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前提,是制定各项法规政策、工作计划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领导

二代残疾证换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为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省残联的有关要求,决定成立州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工作领导小组。

三、标准原则

第二代残疾人证按照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管理;残疾评定标准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执行;残疾人证的办理统一使用中国残联研究开发的“第二代残疾人证管理系统”,证件内容一律由计算机打印;换发二代证工作坚持申领自愿、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州、县(市)二级残疾人证的发放与管理制度,县(市)残联负责残疾人办证申请初审、残疾登记鉴定、数据和信息录入、残疾人证发放;州残联负责残疾人办证申请、受理程序、残疾评定结果的复审、批准、备案,并检查监督各县(市)残联的办证工作。

四、任务目标

年12月底前,完成全州第二代残疾人证50%的换发工作,年1月1日起一律使用第二代残疾人证,第一代残疾人证自动作废。通过换证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充实、完善残疾人基本情况档案,建立准确有效的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实现省、州、县(市)三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并网运行。

五、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根据省上的要求,州上将于11月中旬举办全州残疾评定标准医生培训班(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县(市)要及时确定定点医院和评残鉴定医生(5名),明确办证业务人员和初审人员,做好评残鉴定医生的业务培训,筹备好办证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数码相机、扫描仪、评残鉴定包等硬件设备。召开动员大会,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搞好换发二代残疾人证的宣传以及办发证所需资料、时间安排、办理流程的公告工作。

(二)集中换发证阶段。全面实施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各县(市)可根据自身情况,分乡镇、分时段、进行统一组织、集中鉴定、照相、办理、发证。

集中办证阶段的办理流程为:

申请:残疾人本人或监护人需携带申请人身份证户口本7张二寸免冠照片到所在乡镇(街道)提出办证申请,并如实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申请表》(一式三份)。

受理:所在乡镇(街道)将办证申请人按规定时间统一组织到县(市)残联,由县市办证人员对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照片等资料进行详细核实,同时将申请表中的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需更换系统照片的重新进行人像采集。对于填写虚假信息者不予受理。

评残鉴定:县(市)残联对残疾特征明显的,可依据残疾标准,直接填写评定表,在评定表中明确记录残疾特征和直观评价,但必须经过包括理事长在内的三人联合评定、签字方可生效;对难以直接认定的残疾类别等级者,可统一组织到定点医院(必须是县级残联指定的县级以上或专门医疗机构),或组织鉴定医生到残联进行评定。目测评定和医生评定都要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一式三份),表中要有明确的评定结果。评定完成后,由办证人员将评定表中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

初审:县(市)残联理事长对申请人的相关情况和数据进行初审,对不符合标准者,不予通过,对初审合格的,在残疾评定表上签名,加盖单位公章,会同“申请表”和“评定表”(一式三份)上报州残联,同时,在数据库上进行相应程序的操作。

复审:州残联复审人员对办证申请和县(市)残联的受理程序、残疾评定结果、初审意见等进行复核,在残疾评定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在残疾人证批准机关栏上加盖公章,在相片上加盖钢印,留存“申请表”和“评定表”各一份。同时,在残疾人人口数据库上进行相应操作。对于不符合残疾标准、县级残联初审意见错误或不明确及其他不符合规定者,予以退回,不予批准。

制证:在州残联批准后,县(市)残联制作打印残疾人证,在填发机关处加盖公章。

发放:可由乡镇(街道)统一领取经审核批准的残疾人证。

备案:县市残联和残疾人或残疾人所在乡镇街道留存“申请表”和“评定表”各一份。

(三)总结验收阶段。各县市要及时向州换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进度,并按要求及时汇总整理办证有关表格、资料、及时归档。州残联要不定期对集中换发二代残疾人证工作进行监导、检查、评比通报,并作为县(市)残联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日常办证阶段。申请人属肢体、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等六类残疾范围的,可携带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本、7张2寸免冠照片到所在乡镇填写申请表(一式三份),然后到县(市)定点医院进行评残鉴定,特征明显的可直接到县(市)残联进行办理。

六、经费保障

州财政给州残联安排一定经费用于人员培训、宣传及相关设施购置。各县(市)政府也要充分保障残联的工作经费,用于换发二代残疾人证所需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机、扫描仪、评定鉴定包硬件设备、办证人员培训、鉴定医生培训、残疾人证、表格等工本费、宣传等费用。各县(市)残联在办理残疾人证时不得向残疾人收取证件工本费、残疾鉴定费。本着照顾残疾人的原则,定点鉴定医院要尽量降低评定费用,评定费用由县(市)政府安排专门的经费或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原则上不得向残疾人收取费用。

七、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新闻媒体和其他形式,积极宣传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宣传党和政府关爱残疾人的有关政策,使社会各界都来支持残疾人工作,关心残疾人事业,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3

在深化创业创新调研和结对联系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再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真情送服务活动,努力形成“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良好工作氛围和“上下联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进一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力求让更多的基层单位和群众得到实惠。

二、主要活动内容

县属各单位以组建各类服务团队的方式,面向创业创新主体,为创业创新提供服务,为改善民生提供服务,针对性地开展政策、科技、文化、医疗、信息、项目、资金、人才等下基层服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群众受欢迎、覆盖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示范效应强的送服务活动。

(一)开展医疗卫生进海岛活动。主要内容为:

1、组织医疗专家下偏远小岛为群众诊治活动,免费向群众赠送药品,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开展渔农民免费体检活动。(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2、开展计生技术服务下基层活动,开展“生殖健康环岛行”和“生育关怀活动”。(责任单位:县人口和计生局)

3、开展“关爱行动送康复”活动。(责任单位:县残联)

4、开展农贸市场肉类、贩运蔬菜经营户免费体检活动。(责任单位:县市场局)

5、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基层活动。(责任单位:县药监局)

(二)开展文化艺术进社区活动。主要内容为:

1、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送戏、送图书、送电影)(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

2、送体育健身器材进社区,开展社会体育骨干培训活动,开展渔农村社区国民体质监测活动。(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

3、组织送文化下工地活动(送图书、送劳动合同法、送职工艺术展出)(责任单位:县总工会)

4、义工艺术团下乡慰问演出。(责任单位:团县委)

(三)开展送温暖到群众活动。主要内容为:

1、开展“情系渔农村”关爱活动,看望慰问困难群体。(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2、启动“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3、开展重点优扶对象“关爱功臣”送温暖活动。(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4、开展特困残疾人送温暖活动。(责任单位:县残联)

(四)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活动。主要内容为:

1、组织开展“科技专家联村帮户”结对活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科协)

2、开展技能培训进社区(企业)活动,举办各类专场就业招聘会。(责任单位:县人劳局)

3、组织开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培训指导。(责任单位:县农林局、县海洋与渔业局)

4、开展船舶行业的初中级技工技术培训。(责任单位:县经贸局)

5、开展渔农村旅游从业人员专项培训。(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6、开展“科技下田头”及举办“阳光培训班”活动。(责任单位:县供销社)

7、组织开展“就业保障进企业”活动。(责任单位:县人劳局、县经济开发区)

8、设立“巾帼创业贷款”助推妇女创业。(责任单位:县妇联)

(五)开展政策法规帮群众活动。主要内容为:

1、开展劳动合同法、海洋渔业法、税法、国土资源法、专利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等各类法律、法规以及各类政策咨询服务活动。(牵头单位:县司法局;协助单位: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劳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科技局、县建设局、县安监局)

2、开展“安全生产日”服务活动。(责任单位:县安监局)

3、开展送法制电影下乡、送法制读本进军营活动。(责任单位:县司法局)

4、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责任单位:县法院)

5、开展专利申报和专利知识培训工作。(责任单位:县科技局)

6、开展碘盐“三率”宣传。(责任单位:县盐业局)

(六)开展资金项目扶村企活动。主要内容为:

1、加强重点建设项目联系工作,推进重点项目立项、审批等服务工作,帮助做好结对企业有关问题的解决。(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2、开展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境外投资、企业上市等方面咨询服务。(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3、为企业安装内部安全保卫视屏系统,加强对企业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指导企业提高技防能力。(责任单位:县公安局)

4、开展渔农村通村联网公路建设,做好江南岛公交车开行调研。(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5、做好重点用海项目企业的服务工作。(责任单位:县海洋与渔业局)

6、开展“本地拟建、在建的船配企业与外地企业合作”活动。(责任单位:县经贸局)

7、帮助指导企业申报商标注册,规范渔、农产品订单合同。(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8、帮助企业进行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申报。(责任单位:县科技局)

9、开展渔农家乐旅游项目策划指导工作。(责任单位:县渔农办、县旅游局)

10、做好船舶工业项目审批服务工作。(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11、组织开展“协调服务进重大工程项目”活动,帮助解决企业筹建、生产过程中的困难。(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经济开发区)

12、帮助指导涉外修造船厂根据查验机构要求,落实相关监管设施工作。(责任单位:县港口办)

13、帮助长涂镇等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县审批办证服务中心)

三、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6月初到6月上旬)

由县大讨论暨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召集各相关部门,组织召开送服务活动协调会和部署会,安排工作任务。各参与单位根据工作要求,加强沟通,整合力量,研究制定具体活动实施方案,并及时填写报送《创业创新真情送服务活动安排表》(见附件1)。

2、实施阶段(6月上中旬)

为营造浓厚的送服务活动氛围,形成联动效应,原则上要求各项活动集中安排在6月上中旬开展。各单位要根据活动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未列入创业创新真情送服务活动整体方案的单位,也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早组织真情送服务活动。

3、总结阶段(6月下旬)

各责任单位认真做好送服务活动总结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并及时填写《创业创新真情送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报送县大讨论暨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

四、具体工作要求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业创新真情送服务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真正把这项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切实落实责任。创业创新真情送服务活动,由县大讨论暨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牵头抓总,各单位共同组织参与,各部门的送服务活动,均要由领导干部带队。已确定的送服务活动,各部门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主动参与,多方协调,认真实施。各地各单位要围绕送服务活动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精心设计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广泛开展真情送服务活动。

2、坚持统筹安排。各部门要把握好工作节奏,认真制定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活动。要按照工作计划和时间进程,认真抓好督办,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对送服务活动实施进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要切实加强协办单位的协作意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活动的顺利完成。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4

一、实施重点帮扶,促进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

(一)明确对象,实施帮扶。重点帮扶对象为农村低保家庭中的劳动年龄段内,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上述人员可向户籍所在地乡镇劳动保障所申报登记审核后,向县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证》,凭证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各镇乡人民政府要对辖区内农村低保家庭开展深入细致地调查,及时摸清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数量、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等基本情况,建立农村低保户家庭劳动力台帐,制订就业援助计划,开展有针对性地就业援助。

(二)拓宽渠道,开发岗位。针对农村低保人员文化程度低、就业能力弱等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门路,积极开发合适的就业岗位,就地就近安排就业。

各乡镇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和各类单位的勤杂岗位;鼓励企业优先招用农村低保家庭人员;通过创办再就业基地、扶持农业加工、来料加工以及种养殖等形式,更多地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对有条件外出务工的人员,应列入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手段,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各基层劳动保障所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农村低保人员不同情况和就业愿望,开展分类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村低保人员的就业技能,增强竞业择业成功率。对农村低保人员通过乡镇劳动保障所直接推荐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劳务)合同的,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给予乡镇200元/人的补助。

(三)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凡持有《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证》的人员和招收这类人员的单位,可享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中的社保补贴、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培训、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与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同样的就业援助政策。

镇乡(村)开发的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安排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劳务)合同,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劳动(劳务)合同和工资发放清单,给予镇乡(村)每人每年2000元的岗位补贴;县内企业安排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正常上班的,月工资达到县最低工资标准及以上的,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劳动合同和工资发放清单,给予企业每人每年2000元的岗位补贴;对农村低保户家庭劳动力从事种、养殖业,达到一定规模并获得金融机构2万元以下小额贷款的,经县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信用社贷款利息支付有效凭证,给予小额贷款贴息扶持;鼓励镇乡(村)来料加工基地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对农村低保人员从事来料加工年人收入达到4000元及以上,经劳动、财政部门认定,凭来料加工费发放有效凭证,给予农村低保人员每人500元的补贴;对农村低保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一年及以上,且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营业执照等有效凭证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就业援助。

建立低保待遇渐退机制,鼓励农村低保人员通过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对确定为就业援助的农村低保人员,从申领《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证》之日起原享受的低保待遇不变,通过就业援助后,不属农村低保户范围的,退出农村低保就业援助。

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按照省政府充分就业社区"零就业家庭"实现基数为零、动态为零的工作要求,在年我县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使城镇"零就业家庭"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一)创建目标

社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率达到96%,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参加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在2009年底前,全县所有社区实现"充分就业社区"达标;已达标的社区要巩固成果、完善制度、规范运作、确保实效。

(二)工作任务

1.做好政策宣传。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做到政策宣传入户到人,落实到位,同时要认真做好申领《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证工作,做到应发尽发。

2.建好基础台帐。各社区要组织人员开展调查核实,摸清其家庭状况、失业原因、技能水平、培训意愿、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建立"零就业家庭"基础和动态台帐,定期走访、跟踪核查其就业再就业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3.开发就业岗位。社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兴办服务实体、来料加工、卫生保洁、创办再就业基地等形式,创建一批就业岗位;通过挖掘辖区内共建单位的空岗信息,腾出一批就业岗位;通过与县内企业结对形式,引进一批就业岗位,更多吸纳"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4.开展就业援助。社区要及时采集、各类用工岗位信息;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吸纳3名以上失业人员的服务实体,组织推荐其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并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认定,可以给予2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贴息扶持;机关事业单位勤杂岗位、镇乡(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正常上班的,月工资达到当年县最低工资标准及以上的,经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凭劳动合同和工资发放清单,给予吸纳用工单位每人每年2000元的岗位补贴。

(三)工作重点

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点。

1.做好申报认定工作。按照现行的《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发放程序,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帐,对其中的失业人员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在证件上注明"零就业家庭"字样),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

2.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持《再就业优惠证》的"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和招收"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的单位,享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充分就业社区,经市劳动保障部门验收达标的,县财政给予1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

3.建立动态援助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并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数为零,动态为零。

4、全面开展年检制度。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实行每年一次的《再就业优惠证》年检制度,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经就业援助已有1人实现就业的,经社区审核、县就业服务机构核准,收回《再就业优惠证》。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5

1、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和上学。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扶持贫特困残疾人生产发展,为15户贫特困残疾人提供低息小额信贷,每户5000元,补助7.5万元;为300人残疾人免费进行使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每人300元,已下达9万元;安排残疾人与企业之间的供需见面会2.4万元;盲人按摩培训补助元;为20名贫困残疾人或其子女上大学(大专)提供每人元补助和20名贫困残疾人或其子女上高中(职高、中专)提供每人1000元补助,共6万元。区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政府助学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增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

2、加大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为切实保障我区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根据《关于做好我市重度残疾人生活和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区残联、民政局通过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城乡重度残疾人对象987人,并增发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金46万元;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的“安居工程”,为7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或无房户实施翻建,每户2万元,为22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实施修缮,每户6000元,共下达资金13.6万元,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住房问题。

3、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建立残疾人康复站4个,每个站补助标准1.5万元,区级配套4万元;实施“光明行动”,免费为12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补助标准每例1500元,区级配套4.2万元。政府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提高了残疾人的健康水平。

4、建设残疾人“福乐家园”。建设3个残疾人“福乐家园”,每个家园补助标准5万元,共补助15万元,重点解决16-45周岁残疾人对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训、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的需求。

二、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年人均15元的服务标准

1、落实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政策。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莆政综[]33号)的要求,在核编定岗基础上,丙类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区财政全额核拨;甲类和除山区外的乙类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和院领导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核拨,其余人员实行差额补助。2010年初预算安排常太卫生院、华亭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和院领导工资及社保、医保等资金272.5万元,已下达130万元,保证了卫生院工作人员安心基层工作,解决卫生院人员工作的后顾之忧,保障了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生活稳定。

2、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为了给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的健康服务,加快社区卫生建设,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全面执行11.64万人,每人按15元/年筹资,174.6万元。其中:省级6元/人计69.84万元,市级2元/人计23.28万元,区级7元/人计81.48万元,区级资金已补助到位。

3、实施乡村医生补助制度。以县市为单位,从年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安排3元,作为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补助经费。乡村医生津贴补助年不低于4000元,市级补助1200元,区级财政补助2800元/年,共计68.6万元。

4、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安排初级卫生经费及预防接种疫苗经费23.5万元;接种乙肝疫苗工作经费5万元;传染病防治经费5万元;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工作经费10.4万元。财政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

以上几项政策均为我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共需资金536.6万元,2010年省级补助专项328.5万元,区级预算安排208.1万元。

三、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1、提高卫生医疗设备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扩展农村卫生院医疗保健服务范围,改善卫生院病房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提高我区医疗卫生条件。我区年初配套年完成一个卫生院设备更新项目50万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更新费50万元。2010年乡镇卫生院提升工程补助灵川卫生院改造提升经费8万元。

2、落实-2010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目工作。-2010年度,我区共改建三格式卫生厕所1500座,补助标准600元/户,区级财政及时下拨省级农村改厕专项经费60万元,区级配套15万元,保障农村改厕项目所需的地面建设部分资金和项目启动、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督导检查等经费,并确保改厕资金足额到位,保障农村改厕项目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3、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培养。财政出资委托学院定向委培全日制普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继续完成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任务,安排2010年卫生人员培训费6万元,农村卫生院卫技人员补贴81.44万元。

4、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年4057人,政府补助每人400元/年,共补助159万元,其中:省级121、市级14、区级24。

四、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优抚对象、城乡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确保群众生活稳定

1、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城市低保1800人,其中边缘户166人,为保障全区城市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全区社会治安稳定,2010年全年需补助279.29万元,月享受城市低保人员717户共1658人。农村低保对象5449人(五保户549人),新增农村低保户451人,2010年全年需补助460.92万元,已下达资金240万元,月享受低保人员1849户共4931人。为了切实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积极争取,加大财政的投入,确保我区农村低保工作正常开展。

2、农村困难医疗救助,2010年农村医疗救助筹集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130元:补助6045人共78.59万元,按50元的标准中省市区三级承担的比例测算:省级31.43万元、市级39.29万元、区级7.86万元。2010年城市医疗救助筹集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130元,2835人共31万元,其中:省级5.17万元,市级20.67万元,区级5,17万元。2010年革命“五老”人员20人,年600元/人,年1.2万元,其中:省级0.7万元、市级0.4万元、区级0.1万元。2010年重点优抚对象932人,年600元/人,共55.92万元:省级39.1万元、市级11.2万元、区级5.6万元。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10年省(含中央补助)、市、县级财政对各县(市、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的每年人均资助总额从80元提高到120元。今后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缴费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提高。2010年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从每人每年20元提高到30元。年参合人数243616,各级财政补助:省(含中央)2290万元,市283万元,区350.8万元。

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参保人数19302人(困难2734人),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人年,筹资标准120元/人年:省级96元、市级12元、区级12元;区120元/人:省级72元、市级38元、区级12元。共计240万元:省级168、市级48、区级24。

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每人160元/年:政府补助每人122元/年,个人缴费38元。医大分校、仙游示范学校参保3039人(困难大学生575人),省级补助年82元/人(困难大学生38人)共计39万元;市属院校学院参保人数10715共计131万元:省级96元/人计103万元,市级26元/人计28万元。

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我区2010年10月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我区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并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经测算10月-12月所需资金670.9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393.3万元,市级107.46万元,区级170.18万元。

6、解决自收自支单位医保社保历史欠费问题。2010年年初预算安排历年社保医保欠费资金200万元,用于解决差额及自收自支单位历年社保医保欠费问题。由欠费的自收自支单位向医保中心及社保中心补缴所欠单位部分的医保社保总额的50%之后,区财政补助50%,以鼓励自收自支单位积极补缴欠款,进一步解决自收自支单位历史欠款问题。目前,已补助区建筑工程投标招标办、水政监察大队偿还医保社保欠费共163744元。

五、加大财政投入,创建双拥模范城区

1、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关心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安排抚恤金总计337.42万元:烈属定补(35人)、一次性抚恤金、病故军人医嘱定补、因公牺牲遗嘱定补提高标准后共55万元;参战人员补助费169人、在乡复员军人定补165人、53年前入伍复员企业工作退休人员29人、失散人员定补1人141万元;在乡在职残废金提高标准,新增2人,年需140.42万元;护理费1万元。切实地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送去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2、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军队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我区两个文明健康发展。搞好双拥工作。大力开展春节、八一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安排双拥慰问费79.67万元。

六、支持和重视老干部工作,确保老干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政策

区级安排74名离休人员(含糖厂14人)春节慰问费、公务费和特需费16.87万元;处级退休老干部专项经费20.43万元;企业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属生活补助1.8万元。狠抓离退休干部四个待遇的落实,使全区老干部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

七、明年工作计划:

1、做好2011年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进一步规范基金支出;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汇编工作。

2、以促进就业为重点,配合劳动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3、配合做好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配合做好妥善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

4、积极配合民政和残联,保障与群众直接相关的民生投入,如城乡低保、城市医疗救助、五保供养、重度残疾人救助等,保证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干部、退役士兵等涉军群体的资金和待遇保障工作。及时发放灾后救助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完善各项资金的管理。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6

主要预期目标是:工业总产值增加20%以上,农业总产值增加8%,财政总收入增长10%;农民纯收入增长15%。

“十抓实促”具体工作计划是:

一、抓作风建设常态化,促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新形势下我们将从严治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加强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我们制定了金石镇干部日常管理办法、日常考核台账、财务管理制度。抓作风建设常态化,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

二、抓行政管理规范化,促进政府管理法制化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政府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注重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按法律规定办事,让干部有权不能任性,努力打造依法治镇的示范乡镇。二是坚持高效施政。增强干部服务意识,立德立言立行。把全部精力用于实干上,形成敢于干事,敢闯新路的浓厚氛围。继续搞好财政规范化建设,优化村级管理费分配考核方案,加大对村级管理费的投入。三是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作风建设各项规定,树立民生导向,做到脚粘泥土、心贴群众,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财务管理制度,继续整治“”问题,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堵住管理中的漏洞。

三、抓关键工作突出化,促进亮点工作继续领跑

一是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四个不变”,搞好计生和卫生的机构改革,继续保持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模范单位。二是继续把城乡环境卫生同治工作作为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来打,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对垃圾实行就地处理,集中建立焚烧池,减少垃圾运输成本。加大考核力度,创新方式,继续开展大评比,力保湘潭市环境卫生明星乡镇。三是综合治理和群众工作继续坚持“四个制度”,即:“民情联络员制”“电话咨政制”“大走访制”“严格考核制”。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利用短信、数字电视平台向全镇老百姓发送群众工作动态信息,真正做到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困,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抓工业发展引领化,促进镇域实体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我镇的区域优势,以承接产业转移和引进返乡创业项目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大扶强,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成立招商工作小组,解决用地指标、行政规划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通过以商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等新型招商渠道,在巩固和支持原有工业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力争引进1-2个对

环境影响小,财税贡献大的企业落户工业产业园,促进镇域实体经济发展。 五、抓村镇建设项目化,促进城镇化的稳步发展

对接市委市政府规划的金石、白田、金薮城乡统筹示范先导区建设项目,编制镇区发展规划,统筹土地使用,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快集镇新区建设。开发一处城镇商品房,启动一处村居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对原企业办房屋改造要提上议事日程,完成政府公租房建设,安装部分路灯。完成余下10个村的建房清理的土地使用证发放。

六、抓基础设施升级化,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改善

交通方面,一是加强上级农村公路硬化指标争取力度;二是与上级部门协调好白停公路管辖权限问题,并加强管护;三是成立农村道路养护管理站,加大对乡村道路的管理,力争马咀桥危桥改造项目。四是建好高速十字路口安全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水利方面,继续加大冬修水利的力度,搞好二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集中供水工程向群众供水。国土方面,严格耕地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采洗砂,推进坪如村的国土农田整改综合项目。电力方面,整顿用电秩序,投资1500万搞好19个村电力提质、增容、优化,完成对3.5万伏输变电站的建设,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加大移民后扶项目资金争取力度。

七、抓社会管理精细化,促进全镇社会大局稳定

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高压打击处理各类违法事件,加强应急工作,逐步提高突发性事件处置能力。强化治安管理,加大对非法集资的打击和管控,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规范秩序,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八、抓农业发展特色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完成对全镇田地的确权颁证工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和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农产业,集中优惠政策和资金进行扶持。突出以市级重点项目农夫宝乌梅种植园为代表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突出石坝联农和太平武生为代表的水稻种植项目;突出龙潭国常油菜种植为代表的油菜种植项目;突出大力暖羊羊生态养殖为代表的养殖项目;突出益民友志蔬菜种植为代表的蔬菜项目;突出壹点园林和绿源园为代表的园艺项目。扩大经济作物产业规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九、抓文化旅游品牌化,促进文旅事业提升发展

利用紧接宁乡生态旅游区和韶山红色旅游区的有利优势,加大金石特有的状元文化宣传,充分探索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观光休闲农家乐,休闲农庄等第三产业。创状元文化连片教育基地,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状元塔进行第三期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强科教文卫基础建设,完善村级文化广场建设,推进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

十、抓社会事业均衡化,促进民生进一步改善

以人大评议为推手,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做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通过低保“阳光行动”进一步落实好困难群体低保、五保、医疗救助等工作,规范敬老院的管理。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会和招聘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切实做好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加大对合并村资金和项目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基层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挥好金石教育基金会的奖学助学作用。全面实施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倡导各村建立秀美村庄,植树造林,严防森林火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抓好工商联、邮电、银信、电信、

残联、工青妇、老干关协、人民武装等工作。年内办好以下八件民生实事:

1、抓好金石3.5万伏输变电站新建工程的建设。

2、硬化农村道路11公里,争取湘潭级3个水利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

3、完成5个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沼气池25口。

4、开通数字电视网络覆盖14个村。

5、完成两座小II型水库的除险保安加固工程。

6、继续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4500亩。

7、完成高速互通出口处规划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