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数应用题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一直是小学数学中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理解与解答能力方面的高低除了与学生自身智力相关外,还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校在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教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教学过程当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主要研究我校小学教师在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校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教学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小学生小数应用题出现错误解法的原因

1、小学生感知能力较差,审题不清

小学五年级学生大约在十岁左右,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特殊时期,智力发育不是很成熟,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小数应用题抱着轻视的态度,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学生感知能力较差,无法做到对小数应用题的认真细致解读,例如,有些小学生在审题时,会无意中将小数看错,把6.8看做8.6,最终导致学生因为审题不清而出现错误。

2、小学生逻辑推理及演绎能力较差

逻辑推理及演绎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的最基本能力,由于有小学生逻辑推理及演绎能力较弱,造成其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较弱,这样就直接影响小数应用题计算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小学生逻辑推理及演绎能力较差的问题直接影响小学生小数应用题的计算准确性,继而影响学生学习小数应用题的兴趣与能力。

3、缺乏必要的检查修改能力

检查修改是小数应用题计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很多小学生由于浮躁,缺乏必要的耐心和细致,对计算结束的小数应用题几乎不再检查,缺乏必要的检查修改能力,对于隐藏在计算中的错误无法做到检查,导致整个小数应用题的失败,强化学生对于小数应用题的检查反思能力越来越重要。

二、小学生小数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

1、认真读题,复述题意

小数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甚至对学生以后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加大学生对小数应用题计算的准确性很重要,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小学生中的很多人对小数应用题抱着轻视的态度,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审题方面最为明显,审题错误现象常有发生。认真读题,复述题意是学生做好整个小数应用题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老师应加强学生在认真读题,复述题意方面能力的培养

2、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小数应用题中的概念,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它的产生离不开思维的概括、推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对于小数应用题出现的概念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小数应用题概念,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通过视频、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参与小数应用题教学,使学生的视、听得到全面的接触,增加学生解决小数应用题的兴趣与能力。

3、引导学生对小数应用题的内容进行摘录

学生在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理解与解答能力方面的高低除了与学生自身智力相关外,还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心智成长不成熟,对小数应用题的内容缺乏必要的概括与推理。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小数应用题的内容进行摘录,提高学生对小数应用题的关键内容的摘录能力,使得小数应用题又复杂变为简单,由文字转化为数字。提高学生对小数应用题计算的准确度。

4、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理清解题思路

分析小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实质上就是分析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关键环节。为此,老师应该极力培养学生数量关系分析能力,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为学生正确做出小数应用题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理清数量关系的重要性,将理清数量关系的思想灌输到学生小数应用题计算的全过程当中。

5、启发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

在小数应用题教学当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把旧题运用新知识解答,新知识用旧知识来补充,将新旧知识相融合,温故而知新,拓展解题思路,启发一题多解,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学生所学知识越多,解题思路就越广,多中选优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小数应用题解答的独创能力。

6、重视学生小数应用题“说”的训练,提高思维水平

小数应用题“说”的能力主要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说题意,将小数应用题的题意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第二,说关系,将小数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描述清楚,理清关系。第三,说算理,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小数应用题解法上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严谨,提高学生小数应用题解答的准确性。

总结:

小学数学学科是我国小学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锻炼小学生逻辑思维及判断能力至关重要。我国在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教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在对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进行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抓住条件和问题的整体,不忽视条件和问题的关键,强化学生对小数应用题答题技巧与思维的锻炼,为小学生学习好小数应用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中华. 浅谈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教学环节的设计[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01)

[2] 于清萍. 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及策略[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3)

[3] 胡宗胜. 教无定法 贵在有法——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教学方法谈[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8(Z1)

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培养对策

小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是可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应从小抓起,因为年龄小的孩子直觉思维在整个思维活动中所占的成分更多,并且更容易因受到鼓励,从而使直觉思维迅速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呢?

一、提供结构化的教材

直觉思维是对事物整体结构的感知,散乱的信息、知识无助于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也是一种敏锐快速的综合思维,需要知识组块和逻辑推理的支持。发展小学生数学知识组块、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知识结构是发展直觉思维能力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小学生虽然也表现出“快”,却屡屡出错,思考问题明显缺乏深度,究其原因,就在于不能对知识进行合理总结归纳。因此,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这样,学生把学过的零散知识点转变为知识模块,形成整体感知,才能进一步优化数学知识结构,融会贯通。就算面临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也照样能够迅速判别,产生直觉。

二、建立直觉思维基础

扎实的基础是产生直觉的源泉。小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拥有最基本的数学认知,思维才会更活跃。

(一)多做练习。通过大量例子取得了处理问题的足够多的经验后,往往就会产生一种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及结论是否正确的直觉。小学生虽然心智还不成熟,但依旧具有自己的判断,正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当一个问题多次被强调后,就算他们不懂内在深层次的原因,也会有最基本的认知反应,因此,对小学生而言,多做练习是在小学生直觉思维培养中最简单、最基础的一部分。

(二)拓展知识面。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小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鼓励小学生阅读数学相关的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当小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思维能够慢慢活跃起来,反应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我们既要鼓励小学生发展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又要帮助他们,使他们的思维在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提高数学直觉思维的合理性。

三、鼓励积极思考

积极的思考,需要创造和谐的思辨环境。便于思考、利于直觉思维培养的环境,简言之,就是开放、活跃的教学气氛和师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宽松活跃的氛围才更有利于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解决问题、提出问题。

小学生的问题、方法往往会比较浅显,具有深层次内涵的不多,教师不应因其存在错误或不周全的幼稚面而进行嘲笑或不予理睬,而应多给予鼓励,帮助其分析,引导其思维,给小学生以积极思考的环境刺激。这样,学生都会勤于思考,热衷于思考,利于直觉在思考过程中的产生。而在这个过程中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对其合理成分及时给予鼓励,爱护、扶植学生的自发性直觉思维。教师应及时因势利导,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对自己的直觉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四、培养猜测意识

直觉思维具有突发、飞跃特点,它一般是通过对事物总体的直观感觉而产生的。直觉思维的这个特点反映到教学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的猜测。过去的数学强调的是逻辑和精确,课堂上很少有估计,有猜测。其实,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并加以证明,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猜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直觉思维的一部分,其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与表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测,正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重要方式。

鼓励学生猜测,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空想。小学阶段是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学生的猜想大多来源于一些具体的表象,即通过对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考察,从而猜想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些结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丰富的,呈现的方式应该是生动的、多样的,教师应该创设能激发学生进行主动猜想的情境,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时,学生猜错了一定不要泼冷水,而应鼓励他们寻求出错的原因,否则,很有可能会在无形中扼杀学生的数学直觉。

通过对猜测意识的有意培养,学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更容易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直觉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猜测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前提。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猜想的机会,空留必要的猜想时间,善于爱护和捕捉猜想的智慧之光,让学生大胆猜测。

五、重视感悟作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学得多、练得多,悟得却很少。“悟”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外在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用心感悟,才能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真懂”或“彻悟”的境界,提高数学直觉能力。

数学直觉是一种不包含逻辑推理的直接悟性,因此直觉的认识是不能被完全认为可靠的。最终,这种认识必须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验证。虽然如此,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努力提高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小学生数学直觉能力的培养。只有实现抽象思维与直觉思维共同发展与进步,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获得全面提高。

小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只有既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又遵循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学生的直觉思维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思维不断条理化、逻辑化的同时,我们应当重视在小学生思维培养的平台上,给直觉思维留有一席之地,积极地捕捉、保护并培养这一学生学习数学中最精彩、最生动活泼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储冬生.小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与数学学习[J].课改,2004,(08):44-45.

[2]郭森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J].江西教育,2002,(13/14):41-42.

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范文3

一、创设问题情境,将合情推理融入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学生进行合情推理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都必须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进行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理猜想,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对学生提出的独特猜想,教师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并予以适当的评价;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猜测,教师应注意引导、帮助修正。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经常开展操作、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让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融入于数学教学过程。

例如:如何让学生主动探求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并有所发现呢?我通过对情境的加工,提取出数学实例,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反思等学习过程中,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从而丰富学生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经验。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猴王分桃子的情境: 3 只小猴子,猴王给了 6 个桃子,小猴子说不够不够,每人才 2 个桃子,太少了。猴王说:“少?没关系,我有神奇宝盒,那给你们变一变,”猴王利用宝盒变成:60个桃子分给 30 个小猴子,600个桃子分给300只小猴子。600和 300,你们猜结果怎样?真让你们猜对了小猴子还是觉得少,奇怪了,桃子明明是越变越多了,小猴子为什么还说不够呢?学生很容易发现虽然桃子也就是被除数多了,分给猴子的只数也就是除数也多了,每个人分得的桃子也就是商没变。

二、新旧知识沟通,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

乌辛斯基早就指出:“所谓智力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是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知识体系因为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获得逻辑意义。数学中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都是遵循科学的逻辑性构成的。教师可让学生寻找已有知识中具有相似特点的素材,由这种相似性的分析,类比出他们其他性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也可通过具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根据知识间属性的相同或相似,分析,类比、猜测新知识也可能具有此属性,然后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某教师针对“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公式的推理是这样处理的:首先,他对小学生已经学过的体积公式进行过滤,得出:长方体、正方体与圆柱体都“比较直”,都是直柱体,外在形式具有相似性;其次,他强调虽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主要表征形式不相同(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表示,引导学生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能是怎样的,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合理推理学到知识,进而形成关于体积的数学知识结构。

三、构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有效发展推理能力

波利亚说:“有效地应用合情推理是一种实际技能”,“要通过模仿和实践来学习它,在实践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新课标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建议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认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形;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同时,为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范文4

一、对小学生思维和数学特点的认识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标志和缩影。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主要是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逻辑思维、理论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但却也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伴有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

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就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小学数学内容虽然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的误区

首先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教会了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当中有意识去利用这些条件,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其次在思维的发展巩固上,有些教师忽视了数学的练习,对练习缺乏针对性,出现练习的布置随意的现象。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设计练习题要注意:有针对性,多样性,难度适当。教师还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这样才能得到更快的提高。

2.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小学生缺乏思考的主动精神。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中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被动获得知识,而缺乏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有些教师为迎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上课时精心准备很多问题,频繁地向学生提问,但却出现了要么老师自问自答,要么学生刚开口说出一点,老师就接着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只注重问,不注重听,简单认为提问的多就是启发式教学,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是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是小学生质疑能力的欠缺。学生不敢向老师提出疑问,质疑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没有质疑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探索,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最后是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小学生往往不考虑客观条件的变化,常以旧经验来解决新问题,缺乏思维的灵活性,极易产生一种思维定式。这一现象如果应用的好,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解决问题。但我也发觉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脱离题目的具体环境,而用某一个解题模式去硬套问题,做出错误的解答,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有碍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三、发展小学生基础思维的建议

1.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念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及数学学科特点。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低年级小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因此在教学中不要盲目去追求创新思维的发展。

2.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应该从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很多,诸如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语言力求用语言情感,唤起学习兴趣 ;注重实践操作,获得成就感,调动学习兴趣等等方法。

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实质

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问题解决策略的实质,详细了解适用于小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的方法,这对于数学教师开展问题解决策略的讲解非常有利。

一、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实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就指出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充分展现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实质的理解:(1)数学问题的解决并非是单一的解决问题的环节,而是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教学情境中以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注重数学知识的有效利用。(3)强化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在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效果,这是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方式。(4)注重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对发展小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二、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条件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所受条件影响很大,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影响与束缚,还有来自数学教师以及课程与教学等外部的影响关系。

1.来自数学教师的影响条件

小学数学教师自始至终都要为学生积极创设数学的学习情境,组织好小学生的各种数学学习活动,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所以,数学教师个人的数学素养、教学技能等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

2.来自学生自身的影响

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是否形成,最终要由学生内因起主要作用。

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 归纳推理课程 实施研究

思维从科学层面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演绎思维及能力和归纳思维及能力,演绎推理主要用于验证结论而不是发现结论,归纳推理是必不可少的推理形式和思维形式。数学作为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接触的科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数学的应用,数学又是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数学家拉普拉斯也说过:“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工具是归纳和类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标准要求,对小学数学归纳推理课程更为重视,而在实际的小数阶段数学课堂上归纳推理课程的实施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也是一下我们所要讲的。

一、小学阶段数学归纳推理的理论依据

1、自然界规律依据

归纳推理不是人类的自主发明,它是人类依据自然界中的事物变化规律总结而来的,更是自然界的逻辑表现形式。归纳推理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思维形式,一般可以把归纳推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小数数学阶段归纳推理中是对某类数据或知识完全的或不完全的考察总结,小学阶段数学归纳推理也是自然界的一种逻辑表现形式,因此,我们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1]

2、认知心理依据

小学阶段数学归纳推理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在年龄上还都处于儿童时期,发展特征和心理因素都与他们自身的发展有关,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归纳推理课程中应与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因素相互联系起来,遵循认知心理发展依据。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初步形成培养的阶段,他们的思维一般都同时具有具体的成分和抽象成分,每个年级的小学生都会从具体到抽象过渡的阶段,这也是他们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归纳推理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阶段,对于小学数学也分为几个年级的学习阶段,每个年级的的学习任务也是不同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难度也会不断增加,不同年级数学课程的归纳推理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这需要教师针对性的做好备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空间,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心理活动规律情况,针对性的对数学进行推理归纳教学。

二、小学阶段数学归纳推理课程的实施

小学数学和归纳推理课程应该是一体的,只有把归纳推理课程和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相互融入到一起,才能更大价值的体现归纳推理的最大作用,而归纳推理课程和小数阶段数学还有着层次性的区别,所以它又是分阶段性的教学过程。教师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步的教学要求和目标都提前明确,以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各层次没有连接性,影响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归纳推理能力不仅仅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用到的,也是学生在学习中会用到或者总结的,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之后,对数学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推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还能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不管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如何,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对于学生不懂得地方要要耐心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推理,不过课堂时间有限,课下时间教师也不可能一直都在教室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把归纳推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生活融入到归纳推理的学习中去,这样在课下学生也能锻炼自己的归纳推理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2.科学归纳推理

小学数学不只是一个年级,还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不同的年级之间的学习内容也不同,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之间进行科学归纳推理是很有必要的。小学数学的学习重在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这一科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工作生活都会多多少少的和数学有一定关系,学好数学也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数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之间的数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多数数学命题都是可以使用科学归纳推理得出结论的,而由于年级的不同,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科学推理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根据我国教育实践表明,科学归纳推理是可以被小学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所能接受和应用的。

3.小学数学归纳推理课程实施的阶段划分

小学数学归纳推理不是一个既定过程,而是学生每一个新的阶段学习都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前阶段学习既是对后阶段学习提前做好基础准备,又是对新阶段学习归纳推理的过程,阶段的学习是有划分的,从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这是学生对推理过程学习的阶段,也是学生在数学阶段学习中由浅到深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归纳推理课程的实施需划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进行,这也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基本目标之一。[2]

三、结语

目前小学阶段数学归纳推理课程的实施已成为小学教学目标之一,而说到具体如何实施,这是要各小学根据自身情况量身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有动力,随着年级的增高不断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把生活和归纳推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小学阶段教学中归纳推理课程实施的作用和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