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方案

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方案范文1

探讨档案职业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必然涉及谁来保证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在档案职业培训方面要发挥经费支持、政策要求等多种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专门的培训机构实施培训。此外,受训者所在单位还应该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条件支持v此因素相对较小,可以不重点考虑w。因此,档案职业培训质量的保证者,就既包括政府v管理主体w,也包括培训机构v实施主体w。政府部门主要包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等,其中档案行政部门是档案职业培训的直接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则主要包括各级档案干部培训教育中心、档案学会、设有档案学专业的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由于质量保证有政府部门和培训机构两个主体,而两个主体在作用和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因此,就保证主体这一维度,可以把档案职业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分为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和以培训机构为主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两种s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经费、政策、制度、机构等保证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行政管理层面的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包括需求调研、方案设计、效果评估等实施过程及其管理的体系,这个体系是实施机构层面的体系。本文对两种质量保证体系及其相应的质量管理文件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

(一)加强法规建设。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立法还不够健全,没有从法制上确立继续教育的地位。在档案继续教育方面,1997年国家档案局了《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此后,各省也都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制订了本地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方法。从内容上看,这些规定和办法主要是关于档案继续教育的性质、对象、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规定,从效力上来看,它属于行政规章,其效力要低于行政法规。因此,国家档案局和有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档案继续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立法对各类档案专业人员在继续教育中的权利、义务、时间、内容、经费、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使档案职业教育培训做到有法可依,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档案职业培训机制。目前,我国档案职业教育培训由档案行政部门主导,各级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承担档案职业教育培训职能,档案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参与培训活动。这一培训模式是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其优点是计划性好,便于集中资源办培训,缺点是社会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随着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和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以及档案管理技术、方法、理念和手段不断更新,传统的主要以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的档案职业培训模式,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政策保障、教学方式等方面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教学质量表现不尽人意,较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档案工作现实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档案职业培训模式转变,改变传统的以档案行政部门为主导的档案职业培训体制与机制,向政府宏观管理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的档案职业培训模式与机制转变,培育档案职业培训市场,推进档案职业培训模式市场化和社会化。档案培训机构作为独立质量主体进入档案培训市场,平等竞争,以优质服务取胜。

(三)建立培训机构质量评估与资格准入制度。档案职业培训市场化和社会化,还须档案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培训市场进行督导检查,政策引导。档案行政部门要建立培训机构质量评估与资格准入制度,设计一套科学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现有的档案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管理制度、学习效果等进行定期评估、认证,以确认其质量水平。对质量评估合格的培训机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颁发资格证明,准许其从事档案职业教育培训。建立档案培训机构退出机制,质量评估认证不合格的培训机构,档案行政部门应及时对其批评、警告,屡次未能合格的,撤销其培训资格。持续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和资格准入评审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杜绝不合资质的机构进入档案培训市场,还可促使培训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改善质量管理,提升培训质量。

(四)建立非终身制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于档案行业缺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仅影响了档案部门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还导致档案培训机构和参训人员缺乏提升培训效益和质量的压力和动力。从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推行职业资格认证的条件。国家档案局应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纳入档案立法范畴,制定档案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并依据这些标准设计出具体的考核办法。档案工作者通过资格认证,就可获得档案职业资格证书。以再认证制度代替档案职业资格终身制,明确规定档案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期,过了有效期就要对档案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再认证。认证机构依据申请者的专业工作经历、教育培训水平、专业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服务、学术写作成果、课程考试成绩等几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分数合格者就可以通过考核,再次获得资格证书。档案职业资格证书不仅体现了档案继续教育的成果,使参与档案继续教育并取得优秀成绩的档案工作者获得了资格证明,同时也是对档案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的考核检验,促使培训机构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五)建立档案培训教师资格认证与持证任教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是档案职业教育培训质量保证的关键。建成一支以兼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是符合职业培训特点的成功做法。我国档案职业培训的兼职教师主要是来自各级档案行政部门的专家型领导、来自高等学校的档案学教授、来自档案杂志社、档案学会的专家,来自档案工作一线的优秀档案工作者。这些兼职教师有较深的档案学术修养,但缺乏高水平教育技术和授课艺术,有的还不了解档案工作现状和实际情况。而档案职业培训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教学人员应具有成人教育培训方面的经验,通晓培训内容,理解培训目标,具有足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的知识和技巧。因此,档案行政部门要建立档案培训教师资格认证与持证任教制度,加快步伐开展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兼职教师经培训考核后,凡符合任教条件的,由省档案局批准发给兼职教师证书,方可从事兼职教师工作。建立兼职教师进修培养、科学研究、考核管理、资格复审制度。档案行政部门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对档案兼职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和复审。

(六)加强档案职业培训教材建设。培训教材建设是档案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工作做得如何,培训内容是关键,培训教材是支撑点。档案职业培训应从上岗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两方面,根据不同层次培训对象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档案行政部门应设立教材专项基金,用于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由国家档案局组织档案教育中心、档案学会、高等院校的档案学知名专家学者成立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教材的规划、编写、审核等工作。省市档案局根据本地区档案工作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编写出版教材参考资料,制作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课件。编写的教材应反映国内外最新档案学理论与工作实践最新成果,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并符合受训者的实际需要。

(七)加强档案职业教育培训的科学研究。档案职业培训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档案行政部门应通过课题立项、经费资助等方式组织研究力量开展档案职业培训科学研究,探讨档案职业培训的科学规律。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人员在职学习的动机、策略、规律;档案人员专业成长阶段划分,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档案人员的发展需求、所面临的困惑和所关注的问题、期望得到的帮助等;档案职业培训的性质、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条件设施等。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档案职业培训的规律与特点,为我国档案职业教育培训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八)设立专项经费,提供发展保障。发展继续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大力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国家应设立档案职业培训专项经费,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明确界定档案职业教育培训的经费拨款项目和数量,并真正落到实处;参训档案人员所在单位可以分担部分培训费用,尽量减少参训人员个人所需承担的费用。

(九)完善档案职业培训激励机制。档案在职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持久力来自于广大档案工作者的认知度和自觉执行力。各级档案行政部门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档案工作者参加职业培训的内部动力。

1.让档案培训与单位和个人利益相关联。将档案职业培训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利益挂钩,会产生直接的外部激励作用。建立档案人员培训考核、登记制度和学员学习档案,把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资格培训的情况及考核结果计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上岗任职、评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和必备条件。将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对单位档案工作年度评估的考核指标,与单位档案工作评级选优挂钩,必将激励档案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做好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2.创设有利于档案专业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为档案专业人才成长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和实践锻炼平台,鼓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攻读硕博学位,或者进修某一相关专业;逐步实施带薪进修制度和进修加薪制度。设立档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遴选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为他们提供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实践锻炼的机会,引导他们在档案工作中增长才干,成为优秀的档案专业高层次人才。加大档案科研工作的组织力度,设立档案科研专项经费。对热心档案业务研究的档案工作者要及时给予课题立项、经费申请等方面的扶持,促进档案工作者刻苦学习、努力实践,把自身潜能调动与开发出来。建立档案科研成果评审奖励制度,进一步提高奖励金额,扩大奖励覆盖面,对杰出的档案专业技术人才授予荣誉称号,以激励更多的人加入档案科研创新行列。

二、构建以培训机构为主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一)预防为先,实施档案培训教学全过程管理。继续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培训水平及学习成效不宜制定统一标准,难以进行量化考核,容易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因此,仅仅依靠对培训结果的考核评价不足以保证培训教学的质量,必须对培训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档案职业培训教学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目标设计、方案设计、效果评估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就是要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一方面以预防性的活动控制教学全过程,避免发生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失误时也能及时地作出反应,通过调整和改变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有效地纠正失误。

需求分析。为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培训服务质量,必须首先调查了解学员的需求,并针对学员的需求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影响档案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的因素很多,如我国档案政策调整变化及新标准出台,新科学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应用,学员的岗位职能、行业背景、知识结构等等,都将影响档案职业教育培训当前和潜在的需求。需求分析可以针对不同行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进行分析;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确定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客户访谈、专家咨询等。

目标设计。培训目标应基于档案职业培训的需求分析。确保档案培训项目有明确的目标群体,培训目标依目标群体的需求而设计。档案职业培训目标应涵盖档案理论知识、档案职业道德与价值观、档案操作技能。培训目标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策划的基础,同时也是测评培训效果、提供信息反馈的依据。学员和教师应充分理解培训目标并了解如何达成目标。

方案设计。培训方案包含培训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时间安排等内容。教学内容应与培训目标相匹配。目标确定后,聘请培训项目领域中学术造诣较深、实践经验丰富的档案专家担任教师,由专家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时间安排等工作计划。培训内容可以由几门课程组成,应确保课程之间内容编排合理,逻辑层次清晰,每一门课程支持不同的培训目标。同时,培训内容应反映档案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符合国家档案工作规范。教学方法应适用于目标群体,除了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的规律,还应考虑档案队伍中非档案专业学历比例大,人员流动频繁等特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学习风格。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应使学员有机会积极参与,使教师、教学内容及学员之间充分互动。

效果评估。学习效果评估是档案培训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培训项目研发的内容之一。培训结束后,要认真组织培训考核,形成培训成果,实现以考促学。培训目标决定对受训者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考核评价形式包括:口头考试、书面报告、培训机构内部组织或外部组织的标准考试、以及撰写考察报告、工作方案、研究论文与学习心得等。

(二)关键在学,强化主体积极参与和积极转化。培训是教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培训的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但教是外部条件,学是内在的根据,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档案职业培训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教育培训对象有着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他们的学习具有自我导向、以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经验参与、以问题为中心、以追求实效为目的等特点。根据大量研究和实践的总结,笔者发现在档案培训中,学员的积极参与与积极转化是关键性因素。档案培训机构在教学与管理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培训过程。积极参与主要反映在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思考,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交流。积极转化体现在学员学以致用,及时地把自己所学所悟转化为档案工作的新理念、新技能,改进自己的工作,提升工作绩效。

(三)按需施教,加强档案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档案职业培训应与档案事业发展需求紧密相联,以档案工作需要来确定培训目标和方向。培训机构要重视培训需求分析,了解档案工作者最关心、最薄弱、最需要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水准的档案人员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使相应的学员得到相应的培训,让教与学相契合。一是更多采用专题培训模式。一次短期培训安排两三个专题,一个专题针对一两个实际问题,传授者说得清说得完,受训者也因学习内容“单一”而学得透。二是探索开展培训自学和远程教学。远程教学和分散自学可以由学员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学习时间,把握学习重点,让培训更具针对性。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适合远程教学和学员分散自学,问题研讨和技能培训适合现场集中授课。三是逐步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当前档案培训对技能操作的实训教学重视不够。档案培训现状是“应知”教学有余,“应会”培训缺失。应提高实训教学在档案培训中的比重,使之在档案培训中的课时比重达到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

(四)以评促建,积极开展培训质量自我评估。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对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建立有效的回馈圈,是档案培训质量保证的重要方面。除了档案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监督以外,培训机构自我评估也是改进质量的重要手段。自我评估是以培训机构为主体,自己组织的对机构内部教学活动进行的各种评估。自我评估是培训机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培训机构通过自我评估,能及时掌握自身培训工作状况,增强质量保证意识,有效达成培训目标。对培训结果评估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学员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二是对学员学习结果进行评估;三是对培训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除了对结果进行评估以外,对输入因素的质量作预先评估审核也很重要。对培训方案、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经费等因素,都应该组织档案专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审核评估,合格的才允许运行,不合格的进行修改调整。自我评估要制度化,评审后要有相应的改进措施,评估结果要与奖惩挂钩,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提升质量的目标。

三、加强档案职业培训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建设

质量管理(即质量保证)是通过文件和活动两种形式实现的。文件是承载质量内涵的文字表述和文本,包括制度、流程、标准、表格、记录单等。质量管理活动是依据文件、运用文件进行管理的活动,包括质量的规划、测量评估、控制改进等。因为质量管理活动离不开质量文件的引导,因此质量文件十分重要。当前,档案职业培训在质量文件建设方面比较薄弱、不够完备。因此,加强质量文件建设是完善档案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档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包括:①质量方针,是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比如有的定位于“培训高水平档案创新人才”;②质量目标,是管理层提出的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比如学员满意度超过90%、课件提供率100%;③质量标准,它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度和培训机构内部的质量标准,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度包括: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办法、档案培训机构质量评估与资格准入制度实施办法、档案培训教师资格认证与持证任教制度实施办法等;培训机构内部的质量标准包括:培训方案质量标准、培训课程质量标准、培训师资质量标准、培训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培训效果评估办法等;④质量信息,即培训活动各方面各环节的质量信息,诸如学员学籍卡、学员出勤率、学员成绩登记表、培训满意度、培训活动记录等。

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教育培训机构 成本性态模型 成本控制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很快的形势下,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越来越快,培训手段和方式、培训内容和范围都在迅速拓展,竞争也尤为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不断加强培训成本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成为所有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本课题从会计成本视角,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成本管理方面做以探索。

一、教育培训机构成本管理性态分析

(一)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成本 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成本包括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初期一次性发生的硬件设施建设支出,如教育培训设施建设成本,不以管理者增减培训数量而改变的成本,是约束性成本,属于基本建设成本管理范畴。为实现教育培训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培训内容,并根据培训目标和功能需求的阶段性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支出,属于酌量性成本,是战略性长期支出,可分解在不同阶段、不同子项目中管理和控制,应按照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二)教育培训机构运营成本 教育培训机构运营成本包括:(1)学员培训活动成本。主要为开展日常培训活动学员直接消耗的各类资源支出,该项成本是以培训学员和培训时间为动因的变动成本,成本模型为以学员数量和培训时间为变量的二元函数,FC=QX+TY(Q为单位学员支出,T为单位培训日支出,X为学员数,Y为培训时间),在该成本模型中,培训数量函数QX和培训时间函数TY是动态关系,他们之间也互为变量,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以培训数量X为主要变量时,培训时间Y即成为单位学员支出Q的自变量,反之,培训数量X为单位培训日支出T的自变量。这种互为变量的动态特点在学员餐饮住宿及外出调研成本支出方面体现的很突出。学员资料成本支出则主要为培训数量函数QX模型。分析这两者变量之间关系的现实意义在于分析具体的支出环境下成本变动的主要动因是单位学员数量Q还是培训时间T,明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点是单位学员支出X还是单位培训日支出Y,以避免将不相关动因作为成本计算的变量,使成本划分和管理的口径更具相关性、科学性。(2)后勤运行及服务成本。主要为保障教育培训机构正常运转和教育培训活动正常进行的水电、车辆、燃气、设施维护、物业服务等支出。该项成本为阶梯式成本,在零培训保持基本运行的状态下支出固定,在一定学员数量的范围,这项成本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学员数量上升这项成本就上升。该项成本与培训时间相关性较低,其模型是一个关于学员数量Q的一元函数,在一定区间内成本随学员数量变化。但从总体上,阶梯式成本实质上是半变动成本。建立一个以Q为自变量关于阶梯式成本F'C的一元线性函数。A为固定成本系数,B为变动成本系数,F'C=A+BQ 。通过收集近几年培训学员数量及后勤运行及服务总成本规模的历史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程法或者高低点法计算系数A和B的数值,可以确定培训学员数量和后勤运行及服务成本总额之间的线性关系。分析该模型的现实意义在于根据学员培训计划预测后勤运行及服务成本总规模,确定后勤运行及服务成本总控制目标。(3)行政及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主要由教育培训机构日常行政办公开支和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及师资队伍所耗费资源和薪酬构成。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及师资队伍规模,是根据教育培训机构实现教育培训目标和功能需要确定的最大容量决定,在一定阶段保持较为稳定的支出规模,这部分成本属于固定成本。其模型为TVC=A1+A2+……An,由不同的支出内容构成。在企业类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为管理费用,在行政事业性教育培训机构为人员及公用经费,主要通过预算和制定开支标准,费用定额包干等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综上所述,教育培训机构成本管理总体模型为TC= QX+TY+A+BQ+A1+A2+……An.即为:y=a+bx模型,符合成本性态一般模型,即符合成本管理的一般模式和规律。

二、教育培训机构成本管理原则、方法及难点

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方案范文3

培训,从字面意来看,指的是培养与训练,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以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本质上而言,培训就是是教育。做为一种补充学习形式,具有短时性、针对性、非系统化的特征。学科类教育培训指的是针对某些特定学科,基于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掌握情况,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进行专项训练学习的过程。它是校外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曾提到,孩子的成长过程像一棵树,浇了大量的化肥可能会迅速成长,但到后期会发展病态,这也是很多小天才后劲不足的原因。由此可知,校外教育培训是存在于系统教育之外的一种补充教育形式,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本文主要针对的就是校外教育培训中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培训。

相比于学校内的学科教育培训,从教育方法来看,学校教育更流程化,可变性弱;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表现为灵活性强、市场敏锐度强,可以根据学生特征迅速调整方法。从教育目的来看,学校教育强调系统,长远的发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注重近期成效性,很少顾及长远的发展。从教育的内容来看,学校教育注重系统性的传授知识,校外培训机构更多的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知?R或兴趣。

二、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

教育培训行业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2016年行业规模约为4700亿元,据统计全国各级学生数目,已经从2012年的一亿三千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一亿四千万人,对于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需求量非常大。

因此,在“应试教育”的感召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不同规模的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许多机构标榜自己有“名师团队”、可以“快速提分”(例如一个月内至少提高30分)、价格上“行业最低”,甚至还有一些保分机构(即保证在一定期限内提分),在这些数量庞大、规模不一的机构面前,家长们显得尤其不安,因为大多数的家长仅能凭借宣传信息了解这些机构,而这些宣传背后,到底有多少事实,在没有衡量的标准前提下,家长们并不清楚。因此,他们只能说尽量选择名气大一些的机构,而任课的老师的程度,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三、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数量多而规模小

校外培训机构质量是首要的问题,迫于经费的有限性,大多数机构在将重心转移到招生上后,在其他方面投资大为缩水,由此产生了很多仅有几个教室、或者仅有个别师资的机构。对于一些经费充足的校外培训机构,同样的理由,为了更多的招纳学生,会根据目标公立学校的分布,设置多个校区,并增加销售咨询人员的数量,增大自身的利润。

这造就了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多,而其规模有限的局面。因为缺乏对招生以外的师资、管理上的投资,各个机构间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判定。规模小的机构在竞争中,不断倒闭,与此同时,又不断的产生新的机构,使机构数量多而小的现象不断延续。

(二)师资力量薄弱、流动性大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教师方面投入较少,多数培训机构对师资自身程度的考察较少,甚至无考察。在后期聘用过程中,并没有因此增加相应的培训。有些规模较小的机构甚至没有常规的教研,教学质量完全没有衡量的标准。整个教学培训的过程,围绕家长的态度,在家长没有提出意见时,默认教师的水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另外,学科性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是以传授某一学科的知识为主要内容,对于目前市场上的求职者而言,相对于其他技术岗,“门槛”比较低。这吸引了很多仓促入职的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很多求职者会选择“跳槽”到其他的工作岗位。

另外,很多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会采取聘任兼职教师的形式,一方面节约成本,一方面减少管理的压力。由于是兼职的形式,很多老师基本处于“来去自由”的状态。有些机构限于规模小,生源少的情况,甚至会采取临时联系的方式,教师则会根据学生的数量,随时更换就职机构。

(三)虚假宣传,胡乱收费

家长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时候,往往根据培训机构的名气与宣传内容做出选择。为了尽量多的招收学生,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会给自己“拟定”一些特色课程,并在宣传上包装自己的教师,打造“名师效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家长很难了解到校外培训机构的真实情况。与此同时,部分机构也会采取“夸大培训效果”,的方式(比如短期提分,考满分)。由于教育培训行业彼此的竞争性和尚不完善性,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多数机构都是自行制定收费标准,在宣传背后就出现了很多胡乱定价收费的现象。家长们在孩子参与培训一段时间后发现,但由于缺乏以及不完善的管理机制,造成了退费难,维权难的状况。

(四)自身定位不清,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

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以应试提分为目的。很多机构在设立之初,只考虑自己能否“盈利”。所以当生源数目不足以获利的时候,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增加课程设置。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会继续调整课程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自己核心“卖点”是什么,只是一味跟随市场。

在市场面前,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把招到学生数量的多少看作是机构经营好坏的标准。为了争抢学生,很多机构在价格上大打出手,时刻关注着竞争对手的价目表,这么做的结果,只是破坏了行业本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单价低,上课次数多,效果未知,继而家长转而去其他机构的结果,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仅影响了行业本身的信誉,也促使家长对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多有抱怨、产生反感。

四、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对策

(一)完善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的监管力度

目前,校外培训机构体现出来的一个特点是杂。究其原因,是行业内对机构的初始投资金额、员工数量以及收费等都没有明确的限定或者根本就没有相应的规范。所以,针??教育行业的现状,根据每个城市自己的情况,各地教育部门应当完善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以及设定后续的管理方案,健全管理。除此之外、在校外培训机构正常的经营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应当进行每年一次的走访,确定培训机构最新的经营情况,以此来加强行业的监管力度。

(二)增加教师培训、教材体系研发的投资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教材体系、教师以及管理,因此,在机构经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以教材体系的研发为核心、教师培训为辅助的结构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在投资的侧重性上,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更多的侧重于师资能力的提高,以及教材体系的完善性上,保证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才会在生源引进上发挥出重要作用。

(三)提高就业门槛,提高教师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做为校外培训机构自身,要看清目前的行业现状。目前市场上机构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设定好教师“准入”的“底线”,导致了后期培训效果欠佳,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周而复始,机构后期不愿意继续增加投入,而教学质量的下降带来了生源的减少。所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尤为关键,校外培训机构在面试筛洗过程中,应该提高对教师上岗的要求。不仅要有合格的学科知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准入门槛”后,再通过自身机构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核心实力,这样为后期的招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并形成良性循环。

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方案范文4

一、树立开放长途培训系统,构成全员进修、终身进修的气氛。

国度、省、地市和县级党委当局成立专门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辨别从属于同级党校(行政学院)治理,专门担任党政干部、事业单元、国有企业单元治理人员和专业技能人员的培训教育治理任务。由国度培训机构统揽,省、地市和县培训机构分级施行,相关部分亲密共同,大专院校、科研单元等非当局组织积极参加,鼎力引进国外优质培训资本,一起构建中国特征的全员进修、终身进修的开放长途培训系统。开放长途培训系统与传统培训比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象开放。长途培训教育系统面向党政机关、事业单元、国有企业单元人员供应进修前提和时机,只需经过本地培训机构依照国度培训机构的要求注册、注销,获取响应的学号、暗码,就可以上岸网站参与进修,对春秋、职业、地区没有限制。二是进修进程开放。彻底改善工学矛盾,学员不再受工夫、空间、地址的限制,只需有一台核算机,就可以进行自立进修。三是教育资本开放。有国度供应的卫星电视开路播出资本,也有收集平台供应动态资本,还有传统的文字教材等等。学员可以经过多种路子获取教育资本和信息。四是互通互联的收集。卫星电视收集,以电视旌旗灯号方法向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培训机构传输教育教育资本;核算机收集,各级培训机构经过互联网完成教育资本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学员只需经过核算机进入互联网就可以便利地参加相关的教育运动;长途教育平台,各级培训机构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各类教育教务信息,教员依据学员的详细状况组织网上教育运动,对学员进行单个指点、答疑;此外,培训机构还可认为学员供应多媒体教室和阅览室等进修场合等等。五是培训进修资本多种多样。学员在培训进修进程中可直接运用的材料多种多样,除惯例的文字资料外,还有录像教材、CAI课件(核算机指点进修)、网上文本、IP课件、VOD点播、直播教室等等。六是教育伎俩的现代化。彻底改动传统的培训方法,不再以教室面授、集中进修为主。学员只须在互联网、长途教育平台接纳、下载各级培训机构的教育信息和资本,展开响应的教育运动。

二、增强培训治理,完美培训准则建立。

开放培训系统执行统筹规划、分级治理、分工协作的运转机制,一起完成培训教育教育义务。一是责任机制。明白各级培训机构任务的目的、义务、要乞降职责。国度培训机构统筹规划全国培训机构建立,一致开设专业和骨干课程,制订全国响应条理、类他人员培训施行方案和课程教育纲要,制造和传输教育资本,指点当地各级培训机构的培训方案、教育教育任务等,一致组织全国培训机构教育、测验、科研等营业运动,并对当地各级培训机构的教育进程进行督导和反省。当地各级培训机构依据国度培训机构的一致要求,规划本地系统建立,开设顺应本地需求的培训课程,制订响应的教育方案,指点、组织施行教育。明白相关部分的责任。相关部分要依照同级培训机构的要求,制订营业培训课程、规划,制造教育资本等。二是治理机制。接纳“一致注销、分级治理”方法,依照治理权限进行党政干部、治理人员、专业技能人员教育培训治理,树立教育培训电子信息库和电子档案,把参与脱产培训、政管理论进修、各类讲座及论坛、收集进修、学历教育等归入注销治理,进行学分、学时注销。三是保证机制。在师资步队建立上,延聘局部专家、传授、党政指导干部等作为兼职教员,充分师资力气,构成一支相对不变的、本质较高的教员步队。在教育培训经费上,实在把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务预算,并随财务收入的逐年增进而有所递增。

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方案范文5

吴雪萍、郝人缘在《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中撰文,从核心概念、主要步骤、突出特点三个角度全面分析了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内部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环。

质量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生命,建立内部质量管理系统(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MS)是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而质量环是内部质量管理的主要工具。质量环也称PDCA循环或戴明环,是主要用于改进业务流程的重复性四步问题解决法。

质量管理和质量文化是实施质量环时所涉及的两个核心概念。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政策、目标和责任,经由系统内部的质量计划、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活动,其贯穿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日常工作的始终,包括:组织运营、组织发展、人员管理、资源开发、合作开展和绩效评估等。质量文化产生于运作良好的专门质量管理系统和负责任的质量计划实施者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对“质量”概念的理解以及组织的愿景和使命上。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浓厚的质量文化能够促进质量环的顺利实施。

质量环的运行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制定战略规划。规划围绕着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目标,指明质量管理工作所需资源和活动,主要体现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战略愿景、清晰目标、具体行动、测量指标和责任义务等。2.实施具体措施。首先,赋予参与规划实施的员工一定的自和灵活度;其次,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和赏罚分明的规章制度,从而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最后,加强员工实施战略规划的动力和能力。3.评估实施结果。判断战略规划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收集分析与质量目标直接相关的结果信息,评估结果所涉及的对象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4.修正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其次确定所需改进的重点,最后制订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案。

基于以上的分析,作者归纳出质量环所具有的特点:1.涉及利益主体广泛而深入,既有内部人员也有社会相关群体。2.质量环管理具有全面性,既包括整个职业教育和培训过程的纵向管理对象,也包括员工素养、教学质量、资源条件三方面的横向管理对象。3.质量环采用多种方法管理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方法具有多样性。

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继续教育;粤台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23-02

随着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中小学专业人才培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成为广受关注的重点。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有着一流的国际接轨人才,通过跨区域继续教育培训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拓展国际化教育的新动向。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有着相同的民族背景,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相互学习与合作会更加便利,因此与台湾高校建立中小学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两岸师资培训本着“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理念,与其他区域培训机构共同合作,开辟新的教育资源,共同交流经验,可在台湾高校或大陆高校合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利用已有的资源共同进行教师培训。本文从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与大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几个合作模式。

一、台湾中小学教师培训特点

1.师资培养制度的规范性。台湾地区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颁布了许多法律,使继续教育培训有法可循,通过台湾《终身学习法》、《国民教育法》、《高等中学法》、《师范教育法》、《教师法》、《师资培育法》、《中小学教师进修研究办法》、《高级中学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在职进修方法》、《教师出国讲学研究或进修办法》对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提出了相关要求。台湾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观点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同样也是义务。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不及时补充就会落后于其他教师。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有必要开展专业领域相关的培训活动,如研习、考察、学术研究、观摩学习等。

2.师资培训费用的补偿性。台湾颁布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中明确指出: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享有带薪或留职停薪的权益,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可获得相应的奖励方式,如,晋级加薪、学费补助、获得资金、公共休假等,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1]。台湾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一般不需要缴费,相关培训费用由政府买单,并且对培训内容非常重视,比较看重培训的实用性[2]。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其自有特点。

3.师资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围绕这一主题,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从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项目来看,教师在职培训之课程与教材,应就各级学校教师进修教学与研究有关知能之需要,作有系统并具发展性的计划与安排[3]。通过构建终身教育理论,加强教师职业生涯内的学习与培训,获得优秀的自学能力与信息收集能力;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包含了价值观、职业操守、人文知识更新等;学科专业类知识培训,补充与完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

4.师资培训方式的区别性。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两种方式,一般来说短期培训为7~30天左右,长期培训分为几个学期中实施[4]。主要为两种类型:第一,初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的继续教育培训中主要包含中小学教育研究会研究与小学教育辅导团及师专辅导区的研究辅导两种,长期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师专暑期及夜间培训。第二,中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由师范大学设立的中等学校教师研究中心承担,长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夜间培训、研究所40个学分的继续教育培训、研究所硕士学位继续教育培训及出国学习等。

二、广东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许多院校成了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部门。但是,对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仍存在众多问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与管理机制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性[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空泛[6],很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未能及时地改革培训内容、教学任务与培训方式。

1.创新培训模式与方式。在当前要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适应教学与学习的多样化。付建中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理分析指出,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喜爱方式依次为:出国学习、国内访问学者、骨干教师进修、高级研讨班、短期研讨班及学术讲座等方式。同时培训中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互连贯通;改进培训方式与方法,推广“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与教师工作实地结合,同时加大校本培训。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培训法规。台湾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法制建设上比较完善,大陆政府与教育部门也有针对性地指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教师培训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理念。首先,完善五年一周期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记录五年周期内,修满的学时学分的培训课程等;其次,实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制订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再次,加强培训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完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开展培训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最后,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奖惩制度。

3.落实培训经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保教师培训经费落实,要求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继续教育培训资金分配规定,构建政府、社会、个人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并建立教师培训与研究机构,加强教师培训业务研究和指导工作。

借鉴台湾继续教育成功的范例,结合大陆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通过与台湾高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满足教师培训心理需求,消除时间限制;与台湾高校共同培训模式,改变培训内容陈旧、模式单一的现状,调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性;与台湾高校合作,制定合理的合作模式,减少经费短缺的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开展两岸培训教育可行性合作模式,以供参考与探讨。

三、两岸中小学教师合作培训模式

通过我国这几年中外合作教学与培训,形成了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1.融合培训模式。融合模式即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可将大陆的培训模式与台湾高校的培训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首先,引进台湾中小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课程设置及培训方法与方式;其次,聘请台湾高校培训机构来大陆讲学,派遣大陆中小学教师到台湾观摩学习,该模式以优秀教师、骨干教授,学者、课改人员等组成专家团,通识培训与教学培训结合;再次,相互探讨各方的培训方法,如观摩学习、研讨学习、案例探讨等;最后,培养出适合两岸的专业化教师,进一步推动两地继续教育培训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技术的提高。融合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培训资源的相互共享,信息开放,优势互补,教师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将充分发挥高校培训机构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保证教师的知识领先与更新。

2.嫁接培训模式。与上述模式相比较,嫁接模式具有自有特点。嫁接模式通过充分保留各自的培训模式,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计划进行评估,达到相互认同的方式,然后双方派驻各方教师到对方学校接受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的优点是,结合了大陆与台湾的培训优势,能让教师直接进入对方区域接受培训,对双方的人文背景、生活方式、教育观念等有较深刻理解,除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人文观念,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培训模式花费较高。

3.顾问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聘请双方优秀教师相互讲学,双方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双方的培训经验。也是当前各个培训模式的尝试。顾问式培训模式对两岸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更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顾问式培训模式主要包括获准进入、调查分析、提出培训方案、引进培训人员、指导培训实施、总结等几个步骤。该模型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培训管理解决方案,聘请专家讲学有利于引起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视,专业的培训专家与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训资源的选择;通过不同渠道吸取双方先进的教学与培训经验,利用各自资源提高培训水平与培训质量。

4.网络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是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培训技术,网络培训是传统培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衍生,具有很多优越性。首先网络培训让双方院校完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地域限制。网络培训可以在任何地方实施,教师完全可以在本校通过网络进行系统培训。其次,时间更具有弹性,网络培训增加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灵活性。教师不必中断工作进行脱产培训,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最后,网络教师培训节约成本,培训使用的教材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下载,教师可依据自身需求定制培训内容与进度,并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讨论。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海峡两岸的合作模式,从知识体系到培训模式上都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讨,从而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京伟.台湾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概况[J].课程・教材・教法,1998,(12):47-51.

[2]廖圣河,吴永军.两岸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7):39-45.

[3]郑旦华,于超美.今日台湾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77-78.

[4]郑少君.台湾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教育之特色[J].教育评论,2008,(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