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

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范文1

关键词:创客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44-02

1 课程地位和作用

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探索职业教育和创客教育相融合”的方向,蓝岛创客空间开发了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它是创客教育专门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创客教育专门课程的开发旨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发掘更多具有创造力的创客作品和创业项目,而优秀的创客作品和创业项目起源于创新创意的思维。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作为课程的宗旨,通过介绍创新思维的技巧和方法,阐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法,并为学生构筑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开发的平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课程教学目标

该课程以实践训练为主线,主要通过思维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创新的基本方法,从而激发其对创新的兴趣,助其积累创新的经验,提高创新的能力。教师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陈述、分享为主,穿插知识点为辅,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以达到训练其创新、创造能力。

3 课程纲要

3.1 n程引入

1. 教师自我介绍以及课程简要介绍

2. 分组以及团队破冰

3. 广义创新以及狭义创新概念引入

4. 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突破传统思维引入训练。

5. 游戏环节:一人比划一人猜

6. 分组讨论分享:以元宵为例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对描述元宵的属性稍加改变,思考哪些是市场上没有的且能够商品化的?

7. 课程引入总结:以各式各样的水杯为例

3.2 创新思维方式介绍

1. 创新思维之求同求异求和思维

2. 创新思维之想象思维

3.创新思维之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4.创新思维之联想思维

5.创新思维之直觉思维以及灵感思维

3.3 创新方法的介绍

1.创新方法----缺点(痛点)列举法引入及训练

2.创新方法----奥斯本检核表法引入及训练

3.创新方法----组合法引入及训练

4.创新方法----移植法

3 课程评价方式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对课程进行考核,主要根据课堂讨论发言表现以及课堂中奥斯本检核表、尤金・捞德塞创造力测试表、课堂讨论记录表三张表单来综合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情况。

1. 课堂讨论发言表现见表1

2.奥斯本检核表:奥斯本检核表法是指以该技法的发明者奥斯本命名、引导主体在创造过程中对照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像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主要面对9个大问题:有无其他用途、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用、能否重新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

3.尤金・捞德塞创造力测试表:美国心理学家尤金・劳德塞,根据多年来对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的男女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经理等的个性和品质的研究.设计了尤金・捞德塞创造力测试,用于测试成年人的创造力。

4.课堂讨论记录表:将课堂的讨论内容制作成课堂讨论记录表,从课堂记录表的内容情况可以直观反映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情况,简单实用。

4 课程总结

创新思维体现和运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营销创新思维,管理创新思维,产品设计创新思维等,该课程着重点训练产品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是不存在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更自由、开放的态度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不同看法。通过交流及肯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表现形式更加多样。通过脑筋急转、游戏、图片、影视片段等方式引入课程主要内容更受同学们喜爱,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讨论和激辩来完成,每个同学的创意成果都需要接受其他同学的点评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得到了激发。课程评价方面由于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主要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创意的新鲜程度,这也更加激发学生对于情景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和对于课堂的参与程度。

参考文献

[1] 付志勇.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5(5):18-26.

[2] 夏小刚.创客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

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范文2

关键词:化学课堂;创新思维;学习兴趣;问题情境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正是因为这种创新,才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往往决定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成败。学校作为社会人才培育基地,理应为国家培养出现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少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如今新课改的契机之下,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思路,努力结合日常的化学教学工作,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任何创新思维的形成都依赖于兴趣的激发。一旦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自然会积极地投入到探索和研究之中,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会转变成各种突发奇想,从而使得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乐学。这样,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原电池”这节的内容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利用苹果发电的趣味小实验,当学生看到平常吃的苹果竟然能够用来发电,顿时兴趣大增。这样,不用教师要求,学生也会主动地开始探究苹果发电的原因。在探究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学生在思考,除了苹果,是不是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发电呢?就这样,因为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兴趣的激励之下,学生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头脑也被打开了。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创新思维的形成也来源于对问题的思考。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自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感染下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而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创新思维。在化学课堂上,有很多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和途径,像是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已有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等等。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方式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学习醋化反应前,我就结合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实例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都认为醋能够解酒,依据是人们认为食醋中的乙酸和酒中的乙醇之间能够发生醋化反应。那么,你们认为醋真的能解酒吗?”听到这个问题以后,由于学生并没有学过醋化反应,不知道醋化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是连估带猜,而没有确定的答案。而在学习了醋化反应以后,学生了解了醋化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浓硫酸和加热,而这两个条件显然人体是无法满足的,这样,醋能解酒的论断自然也就不成立了。由于这个例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也就获得了一定提升,其中也包括创新思维。

三、重视思维训练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思维是各种思维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的训练,如深度思维训练、类比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等。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钠的性质”时,就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问题显然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学生要想得出答案,必须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一个个子问题,在子问题的推动下使得思维活动一步步地深化,这就是深度思维训练。通过深度思维的训练,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再停留在表面阶段,而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的本质,发现更多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又比如,在讲到元素周期律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时,就可以通过类比思维,来发现同族元素性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元素周期律的理解。由此可见,在这种类比思维中,可以发现很多同类事物中无法发现的新的现象、新的规律,从而使得创新思维也就在不断地类比中诞生了。

创新思维的培养得益于轻松的学习氛围和活跃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想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在主动的学习中才能逐渐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紧紧抓住高中阶段这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黄金阶段,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将来成长为创新型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江.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2012(2).

[2]吴斌.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反思[J].新课程学习,2009(6).

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范文3

小学美术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儿童身上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要想将这种创造力激发出来,需要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日积月累的创新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育的重头戏。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首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创作,多给学生独立构思的机会,采用命题画、想象画、创意画、诗配画等自由多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其次,应该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的训练。教师不能机械地进行现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否则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异同点,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最后,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常态化训练。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条件,通过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够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小学生绘画构图不能依照成人法则,看似随心所欲的思考和创作,反而更符合儿童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境

首先,小学美术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让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的前提下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且富有创新乐趣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创新状态,这样,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就会愈发明显。例如,在《喜怒哀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班里善于表演的学生来进行喜、怒、哀、乐脸部表情的表演,大家往往会“开怀大笑”。教师以此为契机,来启发学生试着画出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创作,创新思维也更容易被激发。其次,小学美术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以激发兴趣为向导,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深学生自我的审美认识和体验。例如,在《陶泥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将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配上简单的制作程序,让学生领略陶艺的美感,掌握制作陶艺的要领,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将自己所想要创造的作品用泥塑的方式展示出来,进而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效果。最后,将小学美术课堂打造出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想象,在脑海中将存储的图形加以改造、组合、提炼,进而构思出全新的意象。人类创造离不开想象,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是在于想象,通过想象能够释放童心,在快乐中带动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汽车图片让学生来欣赏,然后一起讨论交流汽车的功能与特点,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汽车。有的学生自然会迸发对未来汽车的设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闪烁出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设计出自己脑海中理想的汽车图形,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进一步激发和培养。

三、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机制

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有许多学生是因为教师不科学的评价而对美术失去了兴趣,导致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因此萎缩。由于每个学生的素质和个性特征不同,在美术教学中就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教师的评价不能一个模样,盲目的好评也会让学生的自负心理膨胀,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对于那些有创新的作品可以采用全班展示的方式,激活学生勇于创新的主动性。

四、教师应该重视自身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范文4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培养创新思维的深远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依据时代形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为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内核中,让他们拥有创新的欲望,学会批判地吸收。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封闭保守型教育走向创新开放型教育,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式教育,从传授式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教育。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按照这一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要打破“教师万能”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各种不同意见,放弃权威式的发号施令,让学生能够依其能力与兴趣学习。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思维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新的机会,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最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这是创新能力的发展基础。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学生会不会提问要远远胜过会不会回答,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拓宽学生自由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尽情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语文知识体系包容了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逻辑学、文学、哲学、美学等诸多范畴,能力体系更是包容了朗读学、演讲学、写作学、心理学、交际学、书法等多个体系,因此,语文学科是其他基础学科的基础学科,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方面的独特优势。

二、多措并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弘扬以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应该是教育最起码的教学民主意识。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勇于探索。首先允许插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答、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或对某一学生的答问进行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学生插话,或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都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得以培植的沃土。其次允许失败,成功来自失败,拨开失败和错误的迷雾,真理就会光芒四射,而且还应在课堂上提倡学生“标新立异”。

2、创设容易引发创新思维的教学情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良好情境是引发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一定的情境刺激,不仅能引起联想,发展想象,而且可能引发潜意识中的沉淀信息进入显意识而产生灵感,展开创新思维活动。设境,为学生“入境”提供了条件,“入境始与亲”。把学生引入一定情境,激发兴趣,引起思维的活跃,发展探新求异的精神。设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诸如一段短小的故事、有趣的新闻、贴近的诗句、精辟的格言、一幅图画一帧照片,一段音乐等等,巧妙导入有可能加深感受,导引出旧知中意识或潜意识的积存,造成某种触发,引起灵感,产生创新思维活动。

3、科学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品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经常的训练而形成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训练,努力改变单一思考模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创新指在教学中不要太拘泥于书本,要有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增强自由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训练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思维的流畅性,因为一切创新思维离不开联想与想象。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训练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4、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创新思维,教会方法也很重要。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进行“反向”、“多向”、“发散”、“超前”、“综合”、“变异”、“变通”思维。例如,在初级中学语文语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安排了“要不要注意生活细节”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杜绝“非此即彼”想法。激励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运用。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传统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强化能力训练。如在改写《木兰诗》、改写《曹刿论战》、改写《十五从军征》、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等课文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5、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藏的丰富的创新性教育资源。如教材中独特的描述、新颖的观点、新异的抒情发等必将在学生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范文5

一、创新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现状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教育,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手段比较落后、僵化,导致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思维方式一元化、封闭式。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注重课本历史知识的传授,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学生的思维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学生学习历史只是“死记硬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长的学生,不可能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表现力、创造力,更不可能具备打破旧观念、旧原理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这迫切要求历史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

二、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在被知识技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愈来愈高,这也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应该更注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运用独特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思维创造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多种因素,如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等。而创造性思维正是将这些因素同时结合在一起,促进其他因素的有效发展。其次,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来提高大脑的协调能力,充分开发自身潜能。最后,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就是以新为主题,既需要新的想法,也需要独特见解,而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此类人才。

三、创新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学生视野

发散思维是从某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寻找事物的多种构成因素、多种可能性、事物发展的多种原因(条件)和多种结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法和方案。是一种开放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主要任务,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例如: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或设置拥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历史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因果关系,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也都是由多个原因促成的,所以教师在设置讨论历史问题时,更要大胆提出假设,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考方案的改革,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注重情感的体验,学习的感悟。因此,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多采用一些新材料、新情境,培养学生养成“问题在材料,答案要结合教材和材料概括归纳,答案不是唯一”的思维模式。坚持有目的的训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善用逆向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逆向思维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从相反的方面更加深入地去对问题进行探索,通过一些经典权威的对立面找到突破口,敢于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想要运用逆向思维,教师能否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定式是关键。换位思考就是逆向思维的一种,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正反两方面的特征全部或部分换位后进行思考,从而发现现象的不同之处。学生敢于动脑,敢于向教学内容挑战,敢于通过逆向思维提出问题,这样的创新想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激发横向思维,纵横感悟历史

横向思维是通过借鉴、联想、类比,把其他领域中的知识、信息、方法、材料和自己头脑中的问题或课题联系起来,从而提出创造性的设想和方案。人类各民族的历史既有发展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差异,在教学中要多进行纵横比较,深化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体会、感悟历史。

(四)课堂内外知识互为补充,以强化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主要有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方式,要让两种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创新思维意识训练过多地放在了课堂上,就不能全面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利用课堂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许多优点,学生可以灵活安排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维空间,扩展了创新思维的培养空间,如结合历史教材和本地的历史人文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可以举行一些专题讲座,例如学习中国近代史“”之后,可以以“十年来有何新发展”为题目举办专题讲座。虽然创新思维训练的重点还是放在课堂上,但是课堂外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要把课堂内和课堂外有机结合起来。

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范文6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新思维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创新思维与数学创新思维

1.1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是一种求新的、立体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这种思维不囿于已有秩序和见解,努力寻求多角度、多方位,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思路,以便找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等,创新思维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辩证综合,是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有机结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巧妙互补,是右脑和左脑的协同配合,在创造过程中处于中心和关键地位。

1.2数学创新思维含义

数学创新思维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它是创新思维在数学中的体现。数学创新思维,也直接从属数学思维,它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事物的过程,是数学思维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一种形式。数学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潜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审美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和思维,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内容的具体细节,完整地把握数与形有关知识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体现出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等品质。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这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2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应用探究

2.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他们彼此靠近,更为自然,才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挥。

创新意识是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发现,对发现的问题积极解决的心理取向。学生只有在轻松、民主的氛围,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提提下才会去积极探求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在互动教学的氛围下,学生才会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强学习的兴趣,只有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中去,他们的想象力才能得以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才能得以发掘,在这样一种教育氛围中,学生的 “创新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口号。

2.2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归纳总结,拓展创新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加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散性思维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散性对象,二是发散性方式。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性对象是各式各样的,如对数学概念的推广,对数学公式、法则的变形与派生等等。发散性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就数学命题而言,可以是替换命题的条件或结论,还可以是减弱条件从而加强命题的结论。

数学史上许多重大数学发现均来自于直觉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如笛卡尔坐标系、费尔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等等,应当说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以及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独到的见解,如善于发现问题、探究各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2.3注重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常常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发现问题的机会,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了推理外,还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的情境,提供想象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归纳、类比等。

通过这样的变题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从开始求直线交点个数到求园的交点的个数,再到求把平面割成的部分数,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进行大胆的想象,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起到了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效果。

3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以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以要加大发散思维的训练,对问题不断的归纳总结;以加大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前提和方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成红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 杜向兵.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8).

[3] 郭岁平.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