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堂智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食堂智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食堂智慧管理

校园食堂智慧管理范文1

[关键词] 智慧;餐饮;管理;评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32

[中图分类号] G647;F7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241- 04

1 引 言

中国高校伙食改革经过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 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但是,总体上来讲距离机械化生产或工业化生产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由于是手工操作, 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 这就使中式餐饮经营面临一种窘境, 即在必须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要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化, 进入了运作管理中的“定制生产” 与“规模生产”的矛盾中。 因此, 必须面对现实, 根据中式餐饮生产的实际情况、供应情况和消费情况 , 采用一种新的餐饮生产模式 , 实现中式餐饮生产的科学化, 来改善或提高餐饮集团的运营水平 , 为中餐走向世界做好准备[1]。本文针对高校餐饮各环节、不同参与方信息管理需求和生产模式,在智慧建设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项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集成,构建可供高校餐饮不同参与方协同工作的管理模式。

2 高校智慧餐饮理论

2.1 高校智慧餐饮的概念

根据我国高校餐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结合智慧校园[2]理念,多种餐饮企业管理理论,以及多种新兴技术,提出高校智慧餐饮的概念。即高校智慧餐饮以餐饮智慧化为愿景,安全和健康为宗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终端设备等智能信息平台,以满足校园餐饮管理功能性和各参与方个性化需求为目的,构建校园餐饮智慧化环境,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应用、集成和管理创新对餐饮生产的采购供应、原料加工、烹调制作、成品售卖、营养分析、膳食推荐六大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高校餐饮管理理论。

2.2 高校智慧餐饮的支撑体系

为高校智慧餐饮提供理念支持的智慧校园;为智慧校园提供理论基础的餐饮信息管理、标准化车间管理、标准化配餐体系、自助称量模式、营养成分分析,膳食推荐系统等理论 ;为智慧餐饮提供技术支持的普适计算、物联网、虚拟化、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如图1所示。

3 智慧餐饮体系构建

3.1 采购供应

物流服务中心负责饮食原材料的采购、检验、供应工作;主抓内部管理并强化供应商监督,健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坚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严把供货商资质审查关,坚持采购、库存、供货三大过程的流程化操作和关键环节的控制,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无疏漏。开发餐饮管理系统移动终端APP,实现餐饮物资计划申报、采购及验收等工作在现场同步完成,进一步提高餐饮信息管理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建立原材料需求计划的编制、采购配送、食堂单菜核算、菜品价格控制机制、经营情况分析与核算等环节基础信息的采集,建立完整的物资流通记录功能。

3.2 原料加工

建立标准化生产车间――中央厨房,配置自动化生产设备, 实现食品原料加工集约化生产。中央厨房负责各种主食成品或半成品制作、蔬菜清洗切配等工作;引入米饭生产线、豆腐生产线、馒头生产线、净菜加工线和凉皮生产线等。采用先进设备、现代工艺、规范流程,实现传统食品的加工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生产机械化、工艺科技化、准入制度化,杜绝了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有效地杜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饮食原料经中央厨房单独处理后,完成食材由毛料变为净料的数据收集,实现饮食饭菜成本的精准核算。通过中央厨房集约化生产模式,实现饮食菜品和主食投料的定量配给,为学生餐厅饭菜投料标准化配餐体系的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3.3 烹调制作

饮食服务中心负责全校师生用餐食品成品的加工和销售工作;借助餐饮信息管理系统原料供应价格实时联动功能和学生餐厅饭定量投料管理机制,实现学生餐厅菜品单菜实时核算功能,推动其经营核算由原有“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通过建立学生餐厅标准化配餐体系,实现饭菜定量投料管理机制,组建投料标准数据库。严格按照投料标准制定标准化菜单,保证学生餐厅饭菜质量的稳定,妥善解决在原有稳定食堂饭菜价格机制下投料比例的调整引起的质量变化。购置智能化炒菜设备,实现饮食饭菜标准化投料及其自动化炒制,进一步稳定餐厅饭菜质量,降低餐厅运行成本,促进学生餐厅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

3.4 成品售卖

使用自助式称量销售系统,建立食堂菜品销售价格与市场原料采购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食堂菜品价格动态销售管理模式,增加食堂饭菜定价透明度,消除学生对于菜价浮动的疑虑,建设和谐稳定校园。称量销售模式的应用,将改变传统份饭和手工打饭中不能按需自主选取的被动局面,满足学校师生就餐多样化的需求,有效避免学生就餐中存在的浪费行为,为实现节约型校园饮食建立长效机制。同时,不但减轻饮食从业人员的工作强度,简化日常事务流程,而且大大降低食堂劳动力成本的支出和浪费,进一步推动了饮食智能化的建设。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前端《餐饮信息管理系统》的菜品实时价格信息,发送销售数据至后端《餐饮营养分析系统》做营养数据分析,包括就餐卡的管理,就餐者的管理,就餐设备的管理(各个称量销售设备的数据实时更新、上传),统计各个称量销售设备上的消费信息,汇总各个食堂的销售明细,查询各个就餐者的消费明细等。

3.5 营养分析

组建菜品营养成分分析系统,建立饮食原料营养成分数据库,实现了餐厅单品饭菜营养成分分析。以称量销售产生的就餐者、餐品名称、重量数据为核心,分析营养摄入与标准营养之间的关系,获取就餐者营养状况数据。引用杨宇轩编著的《食物营养圣经:400食材营养全分析》(修订版,ISBN:9787121165252,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数据成立食材营养分析数据库,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六大营养素相关数据,并在营养膳食推荐系统中建立食材营养成分分析数据库,以供膳食营养分析计算时调用。营养分析是基于称量销售系统中学生就餐信息和餐饮管理系统中饭菜投料信息,研发营养分析系统,建立食材营养分析数据库和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库,通过营养分析系统计算就餐者近期饭菜营养的摄入情况,并就其结果与营养摄入推荐进行对比,自动生成一定时期内的营养食谱――膳食处方,为就餐师生提供科学、营养的就餐指导,包括对某一营养素近期内摄入过量者或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或者肥胖患者的饮食控制或警示提醒。

3.6 膳食推荐

组建膳食营养推荐系统;指导就餐师生合理摄入营养膳食。按照营养平衡标准结合根据每个就餐者阶段饮食习惯,制定并推荐适合每个就餐者的标准化套餐。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日常摄入食物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生成营养膳食摄入推荐体系即膳食处方,为学校师生提供科学、营养的膳食服务指导。膳食营养实际摄入分析所需饭菜投料标准数据可直接从《餐饮管理信息系统》中调取。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库的建立与调取研发营养膳食推荐系统并建立学生健康体检信息数据记录系统,将每年学生体检数据(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臀比例等信息)录入该系统并予以储存,以供生产膳食营养日摄入推荐量生成时调用。应用营养膳食推荐系统调用学生健康体检信息数据,参考膳食营养日摄入推荐量,通过将就餐者近期用餐信息进行营养分析计算,自动生成一定时期内的营养食谱――膳食处方,为就餐师生提供科学、营养的就餐指导。针对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或者肥胖患者的饮食禁忌,包括某一营养素近期内摄入过量者,可在营养膳食推荐系统中将禁忌的菜品进行采取停售或警示设置,并在终端销售系统进行自助称量销售时禁止刷卡售卖或警示提醒。

4 高校智慧餐饮指标评价体系分析

4.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根据餐饮行业特点,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 目的性、 可操作性、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性等原则, 依据智慧餐饮的内涵与特征, 设计了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 3]。

4.2 高校智慧餐饮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餐饮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是评价餐饮智慧化的一个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指标体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评价质量的高低[4]。依据多年从业经验确定对智慧餐饮体系有贡献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逐步完善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分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智慧餐饮理论的内涵和多维性决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层次和多元性[5-7]。

5 结 论

智慧餐饮是当前新形势下餐饮服务行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新理念。高校智慧餐饮以就餐师生消费信息数据分析为切入点,一方面通过就餐需求导向自主决定餐饮供给,包括成品饭菜、半成品配料和原材料等需求信息的关联,并依据物料流向的管控需要设置相应职能的组织管理机构,采用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完成学校师生餐饮保障供应的服务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就餐情况确定其实际营养摄入量,与标准营养摄入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其提供营养膳食摄入指导。智慧餐饮对学校后勤饮食工作的发展和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将节粮行动真正落到实处,逐步形成节约型后勤并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其次,建立菜品价格与原材料市场的价格联动,使菜价随原料市场价格变动,消除学生对于菜价浮动的疑虑,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再次,通过就餐数据的分析,提供健康膳食指导,改善个体健康水平。

本文以原创的智慧餐饮理论为基础,利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高校餐饮智慧化进行研究。目前,本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对于智慧餐饮理论,还是智慧餐饮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和深度都需要不断完善和加深。尽管,本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约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进行大量探索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圣果,陈觉.中式餐饮生产模块化初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6):75-79.

[2]吴颖骏.浙江大学:基于“云”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11):25-26.

[3]程云喜.自主管理理论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4(7):488-489.

[4]刘利宁.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3(6):67-71.

[5]向 刚,李兴宽,章胜平.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6):122-124.

校园食堂智慧管理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RFID;NFC;二维码;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9-0048-02

高校智慧校园需要有先进的理念,还需要新技术的支持。从高校校园需求分析,智慧校园建设应从智慧服务、智慧教学和智慧管理三个方面去设计和建设。方案设计的理念就是在生活上为师生提供最便利最快捷最实惠的方式,在教学上搭建最科学最有监督力最有效的系统,在管理上设计全方位的创新系统。在原有千兆校园网络通信基础、无线网络通信基础上,融入物联网新技术这一新型技术。

1 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嵌入了具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 D) 、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智能技术或图像识别技术等智能传感设备,给每一个实体对象分配一个唯一的代码,按照协议标准,把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 、定位 、跟踪 、监控和管理的一种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分为3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物联网系统结构。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用于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关键技术为:RFID技术、NFC技术、传感器技术、二维码技术。网络层把感知层获取到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有线/无线通信网等网络,实时、准确、安全可靠地进行传送。目前互联网、通信网等技术较成熟,基本能 够满足物联网的数据传输。应用层是物联网的大脑,它接收来自感知层采集的大量数据,并通过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各行业所需的实际应用。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FID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阅读器和标签。RFID系统具有读取方便快捷、识别速度快、数据容量大、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标签价格实惠等优势,是智慧校园的重要技术支撑。

NFC技术:是RFID功能和网络通信功能的结合。由飞利浦半导体、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RFID及互联技术。NFC技术提出的初衷是两台电子设备之间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交换,具有“通信距离短”、“私密”、“安全”,适用于移动支付等区域。现在市面上的移动终端都集成了NFC技术,为智慧校园NFC支付提供了硬件基础。

传感器技术:是一种能感知环境变化,捕捉被测物的原始数据的技术,是物联网的神经元。能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数据输送到处理中心。例如,可以在校园的各个教室安装红外传感器实现自动控制灯光。

二维码技术:一种新型的条形码技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最新发展的手机二维码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代替条码扫描仪,这一技术突破为二维码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也为智慧校园提供了天然的设备。

2 多元化的智慧校园

高校智慧校园服务的对象是具有高素质的易于接受新事物的教师、早期蓬勃的追求新事物的学生及其希望有所创新和改革的管理者。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本文提出了一个值得期待的智慧校园系统。该系统是基于RFID、NFC、传感器和二维码等技术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和校园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智慧校园系统师生可以享受更便利更快捷更实惠的服务,管理者可以更科学更省力地监督,师生之间有更紧密的互动。在功能上该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如下图2。

3 智慧校园设计方案

智慧校园要求数据结构的多样化,校园应用多元化,显然单一的技术平台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多元化、多种物联网技术共存的智慧校园方案。借助已有的web校园平台和通信网络,利用师生现有的智能手机等,实现“教、学、管”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本文将在技术层面上讲述多元化的智慧校园的详细设计。

3.1 基于RFID技术的校园通/图书管理/智能停车系统

基于RFID技术的校园通/图书管理/智能停车系统的硬件基础是每个学生、老师都持有一张一卡通。一卡通其实就是RFID系统的两个基本器件的其中一个:标签。一卡通可以采用可读可写的卡片型的射频标签,可以存储姓名、身份(学生或教师),根据身份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服务,如图3。

学生一卡通的服务范围包括:食堂/校园商业街消费,宿舍水电充值,图书馆借/还书。教师一卡通的服务范围包括:食堂/校园商业街消费,图书馆借/还书,校车公交卡,智能停车卡。另外教师和学生的可借的图书数量也可以不同。

RFID系统的两个基本器件的另外一个:阅读器。阅读器的放置的位置比较固定,如食堂的刷卡处,图书馆的借阅处,校园的出入口等。

RFID系统的通信基础是互联网,高校的网络设施是很完备的,为RFID系统提供了通信保障。

3.2 基于NFC的考勤/移动支付/智能海报系统

基于NFC的考勤系统使用的设备就是具有NFC的智能手机和NFC标签。在校园中可应用的场景之一:学生考勤。在每个教室布置好NFC标签,来上课的同学只需用手机读取该NFC标签就完成了签到服务。这一考勤系统节省了老师点名的时间,同时也方便教学管理者统计上课率。

基于NFC的手机移动支付服务,利用NFC芯片代替信用卡的功能。学生在校园商业街或者饭堂将手机靠近NFC刷卡机就可完成支付功能。基于NFC的智能海报系统利用NFC标签可以存储一定量的信息,校园活动中心将带有NFC标签的海报贴出,感兴趣的同学通过手机靠近海报就能轻松获取海报的简要内容,不需花费手机流量就可获取信息,提供一个为学生节流的方便、快捷的方式。

3.3基于传感器的安全报警/节能减排系统

基于传感器的安全报警/节能减排系统利用烟雾探测器、红外线传感器等具有安防作用的传感器,置于环境的最前端,通过Zigbee网络及时地将异常/控制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

在每个教学楼和宿舍楼的楼道上安装烟雾探测器,一旦出现异常,可以自动触发报警器,并将异常信息通知相关人员。

在每个教室都安装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检测教室中是否有学生在,如果没有检测到学生,可以熄灭教室的灯光,做到省时省力的节能。

3.4基于二维码的教学信息推送/学生校园活动系统

基于二维码的成绩教学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推送平台将课表信息、调课信息、考试信息分发到学生/教师手机中。并且教师录完考试成绩后可以第一时间推送到学生手机上。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将学生的成绩推送到家长手机中。

二维码的应用很广,可以为每一个校园协会注册一个公众号,让感兴趣的同学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的信息。

4 总结

文中论述了物联网体系结构,重点论述了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一个多元化的智慧校园方案,为高校的校园建设提供一个参考。当然智慧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现有的网络设施和硬件资源,需要建立完整的数据管理中心,防止信息的泄露。还需要手机端的APP应用,这都需要高校领导的重点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永波. RFID 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1(5).

[2]韩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1(4).

校园食堂智慧管理范文3

关键词: NFC; 智慧校园; 互联网+; 一卡通

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053-03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ampus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NFC

WANG Xiao-q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Influenced by the fusion of Internet Plus and education, the universities launch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System”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NFC Smart Campus Card. Through reviewing the functions of NFC mobile phone smart campus card, the multiple application scenes on campus are demonstrated and the advantages are indicated as multi-function, optimized user experienc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which improve the campus life of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campus management after the renovation project have been completed.

Key words:Internet Plus; NFC; NFC mobile phone smart campus card; Intelligent Campus System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将深刻改变传统教育生态的结构与形态。十三五规划中,各大高校都在提倡“智慧化校园”的理念,以全面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一是完善数字化校园平台,提供基于身份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开发移动客户端,逐步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平移到移动端;三是推广NFC校园智慧卡工程,拓展应用场景和使用方式。

智能手机的普及为NFC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NFC手机校园智慧卡将校园卡的功能植入NFC手机,把学习、生活、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变和扩展了原有传统校园卡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式,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目前大部分手机厂商都推出支持NFC功能的手机(苹果手机具有NFC功能,但iOS最新版本还未向Apple Pay以外的应用开放NFC);根据Gartner公司预测,到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预计将达到7210亿美元,拥有4.5亿个移动支付用户[1],其中NFC技术将于2016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据AC尼尔森调查统计,82%的市民愿意把公交卡、银行卡集成在手机使用,相信在这些趋势的利好下,NFC应用将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

1 高校一卡通建设现状

1.1 系统功能与应用

目前高校的一卡通系统,主要是依托校园卡,不断丰富各类应用,基本上覆盖了校园餐厅与超市消费、银行卡圈存、浴室水控、宿舍电控购电、宿舍无障碍通道、图书借阅等应用场景。并通过校园卡,替代了各种证件和有价票证,实现了有效的身份识别和智能化电子钱包[2]。

1.2 应用现状与问题

高校的一卡通系统兴建始于几年前,大多数高校都已运行多年,相对于发展迅速的IT行业,系统的安全性、方便易用性已逐渐落后,软件系统也亟需升级换代,更需要与“十二五规划”中的校园信息化项目进行完美结合。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 设备老化故障率高

各类终端硬件设备是使用年限过长,部分硬件设备开始老化,维修率在逐年上升,给使用者和管理者带来很多不便,也给维修人员带来大量的工作量;部分开水水控和浴室淋浴水控采用的是较早的灌胶模式的水控。系统厂家设备早已停产,不再生产。水控器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原来水控的维护工作量很大,设备容易出现各种故障不能正常工作。由于设备的特殊性设备返修维修周期也比较长,给全校的师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利。

2) 原有平台和终端不支持新功能、系统扩展性不足

随着电信互联的快速发展,基于CPU卡片一卡通的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但目前CPU卡片一卡通技术在部分高校现有的系统上实现存在很大的难度:无法兼容一卡通部分性能好、工作稳定的新产品,不支持一些新的自助服务终端,无法使用自助终端取代工作人员来处理各种业务,如自助现金充值机,自助补卡机等。无法实现一些基于CPU系统平台的新功能,如NFC空中充值,NFC空中发卡、NFC终端自助缴费等功能。如: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已经完成M1到CPU系统平台的升级。

3 )M1卡片安全性和卡片扩展空间受限

目前学校大部分持卡人员使用的M1卡(非接触式IC卡),其安全性和扩展性相对于CPU卡明显落后和不足,见下表对比:

从以上2个对标表格看出,M1 卡,也就是所说的逻辑加密卡,其采用加密方式是固定密码,而采用非接触CPU 卡智能卡采用的是动态密码,并且是一用一密,即同一张非接触CPU 卡智能卡,每刷一次卡的认证密码都不相同,这种智能化的认证方式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提高。逻辑加密卡(M1)由于不具有运算能力,就不可能产生交易的验证码[6]。同时M1卡片空间限制也无法扩展到公交等外部系统的使用,包括基于CPU平台的新平台、新终端、新应用。

2 NFC手机校园智慧卡

2.1 NFC技术

NFC是一种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应用NFC技术的手机相当于把手机变成了支付终端,可以直接刷机支付。电信通过NFC技术打造一个支付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各种交易信息的传递。校园一卡通与电信手机NFC的结合,既可以作为银行卡实现POS机刷卡,也可以作为校园卡充值、消费、查询余额,还可以用作校园的门禁身份认证。这一切,都是NFC技术通过与SIM卡绑定实现的,而且安全有保证。结合NFC技术的优点,手机NFC充值消费已经开始在市政公交系统中开始应用,在校园生活系统中也将成为不可忽视的移动空圈力量。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支付手段的多样化,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生活和校园管理。NFC校园智慧卡将通过高技术芯片嵌入到NFC手机的UIM卡中,实现手机门禁、课堂考勤、会议签到、迎新注册、缴费支取、手机钱包、图书借阅等各项功能,提供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面向全部应用的服务管理平台,为师生员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便的、高效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

NFC手机校园智慧卡系统满足“数字化生活”的两个条件:一是“一机”,即校园内每人一部手机,而不需要其它任何证件;二是“通”,即校园内所有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都可以一部手机的基础上实现通用,师生员工将因NFC校园智慧卡而更加简单便捷。

2.2 应用优势

1)多卡合一,丰富应用场景

NFC手机钱包为多卡合一的电子钱包,实现了普通钱包向NFC手机的迁移,进一步拓展了手机钱包的应用范围,为全校师生带来了更便捷的生活、更自由的消费、更贴心的服务。

2)多行业多应用融合,极致用户体验

NFC校园智慧卡用户在实现食堂就餐、超市购物、图书借阅、课堂考勤、无障碍通道、校内班车等基础应用的同时,也可实现电子钱包的各项功能,搭乘公交、地铁、散户等小额支付领域刷卡消费。

3)多种校园应用自主体验,即想即所用

学校通知通告、迎新报道、无障碍通道、消费、缴费等各应用集成在手机APP上展现,方便自主业务办理,既节省了业务办理时间,又提升了管理效能。

4)“三空”特色应用,让智慧贴近你我生活

无需到处找网点,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自助办理空中发卡、空中换卡和空中圈存的特色业务,给用户一种全新快捷的自主体验。

5)一查便知,随时随地在您身边

随时随地查询余额和使用记录,查阅校园通知公告、课程安排、考试成绩等,便于自我管理。

2.3 业务功能

1)读卡器模式:NFC支持双向无线认证和通信,NFC手机可模拟读卡器进行读卡、写卡操作。通过相应手机APP,可以将NFC手机作为读卡器、消费机、充值机、考勤机、签到机、圈存机等使用。

2) 身份识别:实现个人NFC手机作为个人信息的载体,应用于各个需要身份识别的环境下,主要用于校门出入门禁、实验室门禁、宿舍无障碍通道、会议签到、课堂考勤等。

3)点对点交换:两个NFC手机相连接,可以点对点进行数据传输,如下载音乐、图片互传、互换通讯录、课件传送等。

4) 信息查询: NFC手机作为一部智能中断,可以通过APP随时随地查询余额和使用记录,查阅校园通知公告、课程安排、考试成绩、校内导航等。

5)移动支付:实现校园卡、公交卡和银行卡等多卡合一,将多个电子钱包整合到一部手机上。用户将NFC手机靠近相应的POS机进行支付,并确认消费。

6)“三空”操作:用户通过一键启动校园NFC手机校园智慧卡客户端APP,填写个人信息,后台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后将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直接下载至电信NFC-UIM卡上,即可完成开卡。换卡与圈存操作也是通过与后台系统连接,完成相应功能。

2.4 升级目标与意义

2.4.1 一卡多用

升级现有校园一卡通系统,使师生使用一张卡片,可以同时实现校园卡和公交卡、地铁卡、金融IC卡、工作证等功能、实现一张卡片,既可以在校园内支付、购物、借书,也可以乘坐城市公交、地铁等校外场所服务。满足校内外商场超市、公交地铁等多种支付应用,车票门票、门禁、考勤等多种身份识别应用,支持自助现金充值机和自助补卡机,节省一卡通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为今后金融IC卡、NFC手机一卡通的扩展做铺垫,使高校一卡通系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新亮点。

2.4.2 业务覆盖

覆盖校园及周边商圈的O2O业务,打造优质的高校支付生态环境:利用校园卡快捷方便的线下支付能力,打造线下支付通道;结合校内在线支付平台、支付宝、快钱等第三方线上支付通道;校园卡走出校园,做校园周边商圈;提供针对学生群体的网上团购业务,保证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资源服务;和学校、电商共同打造优质O2O高校支付生态环境。

2.4.3 数据挖掘、校情分析

整合学校现在各个系统平台资源,进行数据深度挖掘、可视化校情分析;依托一卡通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开展针对持卡用户的行为分析,掌握学生就餐、消费、图书借阅、上课、出入宿舍等活动规律;为各部门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提供了真实客观的依据,便于做出合理正确的决策[7]。帮助学校提升后勤、教务、图书馆等多个部门的管理水平。例如:对于就餐次数正常,但是每餐消费金额过少的学生,可以为助学贷款发放的审查等工作提供辅助决策。

2.4.4 支持NFC扩展

将高校一卡通平台升至基于CPU系统的标准化系统,是系统后续支持NFC一卡通的基本要求。第一步,升级至NFC平台,可以使用NFC预置卡片,师生可使用NFC手机替换现有的学生卡,应用于校园门禁,食堂、超市消费等应用场景;第二步,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空中发卡、空中充值、空中圈存、缴纳水电费、消费充值记录查询、自助挂失等操作。使一卡通的使用更方便,更快捷。

3 结论

基于NFC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将更好的整合校内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提供更为便捷地服务,更好地将学生、生活、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随时随地连接学校的各项应用,同时又拓展到社会应用,改变和扩展了原有传统校园卡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式,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8]。

参考文献:

[1] 快鲤鱼. NFC支付在海外陷入苦战面临硬件向软件过渡[J]. 金卡工程, 2013(12):25-26.

[2] 吴铭心. 大学校园一卡通的研究与实现[J].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1(6):69-72.

[3] 毕双龙. 智能卡操作系统通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4] 于安源, 关凤霞, 孙世杰,等. 单相载波预付费电子式电能表: CN, CN201819953 U[P]. 2011.

[5] 张康明, 周伟锋, 付根利,等. 采用商用密码的ic卡门禁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 CN101840592 B[P]. 2013.b

[6] 张长勇, 源 杨, 王小矿,等. 基于智能卡和动态密码的身份认证系统: CN, CN100492966 C[P]. 2009.

校园食堂智慧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筑规划;建筑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ontemporary school campus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s qingchuan middle school, and put forward the project design concept, and probes into the school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 constructio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学校校园建筑规划的特点及理念

1.1 功能和分区更为合理明确、动静结合

我们在学校建筑设计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路,同时体现新校区在青川县灾后重建的智慧岛区块里,所担当的传承发扬历史文化的新时代任务,打造饱含墨香神韵的文化新名片。一所成功的中学校园不仅以合理的功能分区,便捷的交通组织,优美的环境设计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以现代化、生态化、信息化、个性化为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丰富的空间,现代的建筑语言,并结合学生行为心理学特点,创造一个极具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本方案正是立足于此进行构思与设计的。

1.2 校园空间的规划

我们是要建立一以人为重点的优质校区环境,整体校园是以中国传统风格为目标,以半围合性广场作为学校精神空间,串联校园各教学楼,并连接行政设施区以及生活设施区:校区内的各项活动,皆沿着此广场为主干展开。而在表意的层次,广场也形成主要的校园意象象征。

1.3 强调校园环境建设

当代的中学校园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校园环境建设是新时期学校校园建设的重点之一。创办生态化、花园式学校已是一些学校的目标。校园环境建设除了校园建筑的更新、改扩建外,主要集中在优化校园的绿化景观及其他校园设施等方面。

2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青川,占地面积约62074平方米。规划校园建筑以多、低层建筑为主,建筑风格清新自然,旨在打造成为本教育区块的代表建筑形象。

3 设计理念

我们在学校建筑设计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路,同时体现新校区在青川县灾后重建的智慧岛区块里,所担当的传承发扬历史文化的新时代任务,打造饱含墨香神韵的文化新名片。一所成功的中学校园不仅以合理的功能分区,便捷的交通组织,优美的环境设计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以现代化、生态化、信息化、个性化为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丰富的空间,现代的建筑语言,并结合学生行为心理学特点,创造一个极具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本方案正是立足于此进行构思与设计的。

4 建筑规划

设计采用几何特征的形态顺应地形,通过架空、围合、打通等方式来创建具有连续性和贯通性,而又不失独立性的校园空间。规划用地总面积62074m2,总建筑面积47081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40289m2,图书行政楼6513平方米,教学楼19865 平方米,报告厅2121平方米,食堂5270m2,宿舍13312平方米;容积率为0.758,建筑密度16.5%,绿化率36.5%。在规划空间布置上,注重人经过建筑时在活动中感受到的效果,采用在空间中流动,自由的欣赏建筑的方式。强调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寸的空间。营造“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使校园建筑既有空间形态上的围合感,又形成有丰富层次的室外空间。庭院空间―教学楼间的庭院绿化是学生课间活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底层架空使庭院间的绿化相互渗透,视线上有通透感。

5 建筑设计

我们以这样的空间来描述青川中学新校区:气势的入口,历史的建筑,安静的书院,互动的多功能走廊平台,组成新青川中学的校园综合体。

5.1我们以这样的手法来设计青川中学新校区(起、转、承、合):

起景观塔

由于从主城区进入智慧岛大桥和地面有5米的高差,我们将青川中学沿智慧岛大桥一侧设置架空层,将用地抬高到和道路平行高度,并在转角处设置映入眼前的是带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塔,这是整个智慧岛区块的门户标志,也是青川中学的标志。由此人们得到的信息是,我进入了智慧岛。

转气势的入口

以宏伟的校园前广场为转折点,青川中学给人在视觉上第一眼就与众不同。图书馆、行政楼,800人报告厅和教学楼的二层连廊把整个前广场围合起来。这个结合校门广场为一体的学校入口是整个校区序列的核心。也为学校在智慧岛的亮相拉开序幕,形成建筑空间上第一个--气势的入口形成的校前区。

承安静的书院,互动的多功能连廊平台

以教学楼为主体的教学核心区是一组以围合内景庭院为主题的富于韵律感的建筑群。教学楼的西侧是青竹江,一侧布置教师休息室;北侧通过抬高平台,连接至运动场一侧,是师生从教学到运动区的交通平台。

合以图书馆为核的合院空间体系

以图书行政楼为服务中心的内核围绕布置各个功能区。东北侧生活区为宿舍,北侧运动区为运动场,西南侧布置教学楼综合体,东侧是800人会议中心及食堂。宿舍区是围合的立体庭院,二幢宿舍围合成内院,使学生宿舍便于管理。

5.2重点设计对象使用者,管理者,来访者

我们把受众人群分为使用者学生,管理者教师,所有的设计均以这两者的使用要求为根本。

1.1使用者学生

学生流线分为教学模式和运动模式。学校教学楼为主体,学生的上课,自习,查阅资料,与老师交流等行为为教学模式,此流线主要位于教学楼内和教学楼东侧,沿后面道路从宿舍到教学楼,经过图书馆,形成独立的流线。学生吃饭、运动、打球、演出、听报告等行为为运动模式,此流线主要位于校园北侧,与校前广场流线不交叉。内环流线主要位于教学楼的两侧,通过内院结合又各自独立,方便学生使用。

1.2管理者教师

教师对学校有着全面管理的职责,建筑设计如何方便教师的管理也是设计的另一重点。主教学区每个年级的办公和教室一一对应的布置,保证了教师日常教学的便捷。宿舍区的围合设计便于管理,宿舍管理位于底层,可以通过内院方便的监控到每层宿舍楼面的交通回廊和宿舍入口,方便教室值夜和巡查,便于管理。食堂和浴室布置在宿舍楼南面,靠近宿舍管理,便于人员管理和就餐。图书行政楼是一个均质空间柱网的平面设计,核心筒和卫生间靠两侧独立布置,保证了每层平面的多功能布置要求,各种不同进深和面积要求的房间可以在每层不同分割,适合多样需求。图书行政楼坐镇校区中央,对西侧是教学区,方便学生借阅,交通便捷;东侧是800人报告厅,和图书馆、教学楼形成品字形围合;是学校的礼仪空间,方便行政楼行使对社会外界的开放参观,接待会议等服务功能要求,十分方便使用。

1.3来访者

外部流线主要位于校前区,是学校承担社会职能时,对外服务的流线,以大门分左右,图书馆正对校前区布置,800人报告厅位于广场东侧,其人流依靠校前广场进行分流。内外流线互相独立,各不干扰,方便运营和管理。

6.单体设计

1.1教学实验楼

教学实验楼地上5层,设置标准教室50间,选修课教室9间,生化实验室18间,美术教室2间,史地教室1间,通用技术实验室8间,合班教室5间及部分教师办公用房。架空层(一层)设置音乐教室两间,舞蹈教室一间,及体育运动用房1500平方米。另沿行政广场一侧设置教学实验楼入口门厅。

1.2图书行政楼

图书行政楼主要包含图书阅览,计算机教室和行政及教师办公三部分功能。总层数6层,1-3层为阅览室,书库及计算机教室及其辅助用房,4-6层为办公用房。竖向的功能分区将动静分开,满足使用者的切实需要。1.3报告厅

报告厅按800人设计,以自然采光通风为主。层高10米,局部楼座。设置前厅跟侧厅,便于人员疏散。舞台进深11米,可以适用于电影、会议、小型话剧之用。

1.4学生宿舍

有3幢楼组合而成,高度四―六层,宿舍按8人间设计,采用单元细胞式公寓,每个单元有空调位跟晒衣阳台。教师宿舍33间,男女生宿舍合计327间,最大可容纳2616人。宿舍一层设置门厅、管理房跟小卖部。各楼由连廓连接为一个庭院整体,营造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同时,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区服务系统,为实现有效的社会化管理和高效益的优质服务创造了条件。

1.5食堂:

地下一层设置公共浴室,锅炉房等。一、二层为学生餐厅,可同时就餐2000人。三层为教师餐厅及回族餐厅

7.立面设计

单体建筑以浅色面砖和工字钢线脚组合,配以川北多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筑形式,使整个立面典雅大方,充满人文色彩。砖和玻璃、钢架材料的组合,使建筑整体形象即有川北地方建筑的风韵,又有传统民族特征的现代建筑在建筑细部处理上,讲究建筑细部与简洁的形体穿插,使建筑形态挺拔,立面简洁明快。同时建筑细部设计结合建筑节能构造,在墙身冷桥部位增加竖向及水平板,加厚构造的同时也起到了遮阳的目的。对走廊局部放大,种植垂直绿化,既丰富了外部空间,也起到了降低室温的作用。建筑制冷采暖采用分体式空调,统一安装,室外机摆放采用穿孔铝板结合立面设置。

参考文献:

[1] 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校园食堂智慧管理范文5

关键词:智慧校园;新建校;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引发了全球性的社会变革,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竞相投资教育信息化,力图通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无处不在的个性化学习、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和学习过程跟踪评价、家教互通的学习社区等新型“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模式已展现人们面前。但是,在新办的学校或者新建的分校、校区(以下简称“新建校”)建设过程中,应优先建设哪些内容,如何搭建新建校的信息化基础工程,为后续的智慧校园全面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根据近期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几所中小学的新建校智慧校园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梳理总结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析目标以及一期基础工程应重点实施的内容。

一、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服务教育教学为核心,逐步开展智慧校园基础设施环境和智慧学习、智慧教研、智慧管理及智慧服务四大应用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网等设施,实现与其他学校间的设备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而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智慧校园。

一般中小学的新建校建设分为3期进行建设,各期工程的建设目标如下:

1.智慧校园一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一期工程通过校园信息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机房基础设施工程、卫星及电视系统、教室多媒体设备工程、校园广播系统、电话系统、智能卡(门禁)系统、数字与显示系统等系统的建设,搭建符合标准的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满足新建校开学的学习、教研和管理要求,为未来学校智慧校园的全面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2.智慧校园二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二期工程通过建设以平板教室、翻转课堂系统、电子阅览室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学习应用平台,以校园电视台系统、精品录播教室系统、视讯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教研应用平台,以物联网集中控制系统、设备空间展示系统、终端定位服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为核心的智慧管理应用平台,以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服务应用平台,从而初步建设成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理念为中心的智慧校园,为实现学校日常智慧化的学习、教研、管理和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

3.智慧校园三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智慧校园三期工程在一期、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以教学质量分析、学生过程评价分析、学生舆情分析、教师行为分析为核心的综合应用分析平台,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通过建设机器人、3D打印等功能教室,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网等基础设施,实现与其他学校的设备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而全面建成以分层次教学、学生成长阶梯、先进的教育教学为核心理念的智慧校园。

4.智慧校园一期基础工程应重点实施的内容

在新建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一期工程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但受限于新建校在建设初期中的资金条件限制和开办学的时限要求,智慧校园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应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校园信息与网络综合布线

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在内的有线、无线网络数据信息点、视讯等系统的信息点位布设,系统设计采用主干核心光缆,楼层与核心数据交互采用24芯光纤,楼层设备间到各房间信息点位采用6类非屏蔽线缆。

(2)计算机网络工程

计算机网络工程将建设符合安全保密相关要求,构建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高性能网络系统。主要包括核心机房内采用的万兆接入能力的核心交换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内各楼层的弱电机柜、各楼层内光电接换机。在安全方面,建设防火墙、流量控制、上网行为管理、多链路负载均衡等网络安全系统。

(3)机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遵循智能机房的建设标准,建设包括机房UPS、配电、精密空调、机柜、机房环境监测系统、机房安防监控系统,实现机房环境、安防、动力、门禁、报警信息的远程联网监控,实现对各厂商设备的统一接入、统一管理,适应核心机房无人值守和联网监控的要求。

(4)卫星及电视系统工程

卫星及电视系统工程将充分发掘本地有线电视的闲置频段,利用卫星接收设备接收电视节目,再把卫星电视节目和自办教学节目插入后混合传送,增加节目数量,达到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和提供电视教学的目的。

(5)教室多媒体设备

在教室中采用高清智能触控一体机、高清实物展台等组成的智慧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借助触控一体机实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电化教学、视听教学、共享教学等。从而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真正使课堂数字化,教育手段现代化。

(6)广播系统工程

广播系统主体上采用全数字化、IP网络化设计,由办公室、教室内教学广播和日常公共广播两个部分组成,可以满足学校自动打铃、广播通知、紧急消防广播、背景音乐、英语听力、英语教学以及AOD点播等基本需求。

(7)电话系统

根据需求建设一套全数字化、IP电话系统,实现几个校区之间的校内教育、教学通话及校内教职工、学生之间的通信,还可以与外网实现通话交流。

(8)智能卡(门禁)系统工程

智能卡(门禁)系统工程由图书借阅、门禁、食堂消费、考勤等系统组成,通过一张卡、一个数据库和一个发卡系统实现统一管理。

(9)数字与显示系统工程

针对校园情况,需要在包括校园大门、教学楼楼道、宿舍楼道、操场、公共场所等位置部署显示终端,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工作。

结语

智慧校园正在我国各地火热的建设中,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每天都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本文根据近期智慧校园设计和实施的情况概括了中小学新建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和建设内容一定会有新的发展,将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刘启新,沈李强,等.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序I.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0.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校园食堂智慧管理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 RFID 传感器 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TP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230-01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次网络大浪潮,随着信息化社会建设的不断加快, 高校的信息化教育也在不断改进, 正在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智慧校园是物联网技术在校园中的一种集成应用,通过对传感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大量信息的智能处理,形成了集学校管理、教育和服务为一体的应用模式。

1 物联网的概述

目前对物联网的普遍定义就是利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和信息处理等关键技术,通过射频标签、射频读器、红外扫描器、传感器等信息感知设备获取物体或人的相关信息,按照物联网传输协议完成感知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换和共享的先进网络技术。根据信息生成、处理和应用过程,可以把物联网分为4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1]。感知识别层主要负责数据采集,通过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红外、蓝牙等信息自动生成设备,对信息展开长期、大规模、实时的获取。网络构建层主要完成信息的传输,将感知识别层采集的数据接入到互联网中,提供给管理服务层,是实现物与物互联的重要基础设施[2]。管理服务层主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可以将大规模数据高效、可靠地组织起来,为上层行业的应用提供支持。在综合运用层,物联网继承了互联网功能: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又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万维网、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再发展到物品追踪、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物流、智能电网[3,4]。

2 物联网技术在校园安防中的应用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校园安防系统中,就可以对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将学校原有的视频监视系统和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红外感知、电子标签等技术相结合,再设置相应不同等级的安全报警系统,便可以建立智能化的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实现不同安全级别门禁系统的管理,保障师生安全。比如当学生处在校园偏僻地区或危险区域时,RFID读写器会读取学生卡片内的信息,并向学生发出危险提示的信息,此时相关的信息也会自动上传到学校的监控室,并且当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可通过触发应急报警装置上的按钮或者在RFID读写器感应区域内刷卡报警,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阻止校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利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对进入校园的车辆进行监控和定位,能对校园的交通状况进行有效管理,在校园各出入口及路边安装固定的RFID读写器,可以记录出入的车辆及其在校内的行驶情况,这样可以规范车辆在校园内的行驶和停放,对超速、乱停乱靠等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另外为了防止物品被盗,可以在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以及校内重要物品上安装电子标签;为了预防火灾发生,可以在宿舍、实验室、食堂等场所安装烟雾和温度传感器等。

3 物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

3.1 考勤中的应用

高校课堂考勤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出勤率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该科的平时成绩,辅导员或班主任也会把它做为评定奖学金的重要参考。针对课堂中存在的缺勤,迟到、早退的现象,传统方法是由任课教师逐个点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效率低并且还占用教学时间。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高效的考勤系统,主要是通过感知网络进行考勤数据信息采集,学校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RFID标签,该标签上记录了学生的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当学生进入教室的时候,读卡器就会读取学生的信息,并将其上传到中心服务器,服务器再对考勤系统中每个学生的考勤记录进行对比,统计其出勤率。

3.2 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课堂教学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人们已经通过互联网教学获取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但是互联网的局限在于它的虚拟性,缺少真实的感知。而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使真实空间与虚拟学习环境实现有机结合,创造真实互动的智能化教学环境,比如在实验课中,可以根据无线传感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来搭建真实的微型化实验环境,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实时获取,学生可以全程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身处课堂之中,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真实的场景,让学生体验到只有实践才能感知到的知识和感悟,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与视野,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监控监督,教务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掌握学生和教师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反馈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从而实现高校教学工作管理优化的目的。

3.3 图书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RFID技术、电子标签技术对图书实时跟踪,感知图书的信息。图书的借还可以在无人状态下运行,实现自助。用户借还图书时,只需将自己的借阅证放在图书馆中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视化界面进行扫描,RFID系统就可读取借阅证中的读者信息,再读取图书RFID标签中的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与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相连,就可完成图书的借还,无需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处理,用户检索图书时也能快速定位图书的具置。另外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图书盘点时,手持专用的RFID读写器,对书架上的图书进行扫描阅读,即可对杂乱的图书进行分类、整理、盘点工作,方便快捷。

4 物联网技术在学生生活方面的应用

4.1 校园食堂中的应用

高校食堂是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场所,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关系到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借助于RFID技术和智能编码技术,对每天进入食堂仓库的每一批次食品分类编码并粘贴上相应的RFID标签,标签上记录着食品的品名、类型、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相关信息,在食品仓库中安装RFID智能读写器,将读取到的食品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数据库中,便可以实现对库存食品信息的实时感知,使管理者及时发现和处理过期食品,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另外,通过RFID技术还可以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甚至可以逆向追踪到食品的产地、生产者等信息,这样可以优选供货商,并且如果出现食品问题时能快速追踪到问题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危害降到最低。

4.2 学生宿舍中的应用

为了保证学生住宿的安全,学校可在学生宿舍楼入口处设置RFID读写器,并加设智能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宿舍,学生进出宿舍必须刷卡,卡里整合有RFID标签,记录着学生信息,该系统会自动记录人员出入情况,并生成多次无刷卡记录或者晚归学生的名单,通过此名单学管科和宿舍管理员可以对晚归、未归的学生及时处理。另外,利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对宿舍内的照明、供电供水设备实行远程监控和实时感知,实现节能减排,智能地节水节电的目的,并可预防火灾的发生,如遇紧急情况也可及时疏散学生。

4.3 校园消费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学生的校园消费方面,包括食堂就餐、洗衣以及超市购物等。运用RFID技术整合校园一卡通,如前所述,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张含有RFID电子标签的校园一卡通,卡里包含学生个人信息及资金信息,在食堂、超市等消费场所设置RFID阅读器,学生刷卡消费时,阅读器就会将读取的信息通过智能消费管理系统网络传递至数据处理中心,利用校园一卡通的电子支付功能,对消费管理后台数据库的查询,读取卡上资金余额,将当前消费的金额扣除,并实时更新电子钱包及数据库中的信息,使得学生在学校中真正能够实现“一卡在手,遍走校园”的境界。

5 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校园中的各项应用,使得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更为科学合理,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感知,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王涛.无线网路技术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