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改进;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都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绿色环保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应时代要求产生的。基于节能理念,建筑工业中也要应用节能技术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还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体现了节能的真正价值所在。本文就主要以节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例子阐述了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节能施工创新技术的重要性
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上的运用,就是要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建筑主要具有以下特征:注重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协调,维持二者的良好邻里关系,做到和睦相处;在施工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要提前制定选购方案,材料本身要是节能材料,从采购到运输、加工,整个过程也应该保证是绿色环保的,要实现循环再利用;在施工工作中,选用高素质节能建筑人才,技术使用低能耗、高效率、少污染的技术和措施。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大家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一切以节能减排为目的。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方面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少用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土地、水、建筑能源等,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场所和工作环境。节能减排体现在建筑行业,就是要从图纸设计开始,到使用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全面实现节能目标。建筑相关单位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章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条款,既保证正常施工运营,又保证节能减排,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应用节能施工创新技术的优势
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应对时代要求,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加大对太阳、风能的使用,降低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依赖性,促进新技术的推广,有效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节能施工技术本身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既可以推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起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效果。
2.1 门窗节能技术的优势
(1)采用新型玻璃。有一种低辐射玻璃如果制成中空的,比较适用于北方,冬天可以保暖,夏天可以隔热。它的传热系数是普通单层玻璃的1/4-1/3。这种低辐射玻璃的主要特点是反射率低,这是因为它的表面涂了一层半导体氧化物的薄膜,可大量获得太阳的辐射能,对红外光和可见光的透光率较高。因为对常温下长波红外热的反射率高,因而有很好的保温性能。
(2)提高外窗气密性。在门窗框与墙缝间,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采用弹性松软、密闭型材料;在框与扇之间,可以使用橡胶、泡沫密封条等;扇与扇之间之间可以使用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以使用弹性压条等。
(3)门窗节能施工的控制要点。门窗严禁用射钉枪固定;墙体间缝与框之间的填充材料要嵌满压实,表面平整无裂缝;中空玻璃的安装要符合要求规定,弹性止动片要安装在玻璃两侧,间距不大于300mm,压条连续时,第一个弹性片应距槽角50mm。
2.2 屋面节能技术的优势
(1)合理选择保温材料。保温材料有很多,板状的有水泥聚苯板、聚苯乙烯板、加气混凝土块等,散料浇水泥现场浇筑的有浮石、炉渣、珍珠岩等。在选用屋面保温隔热材料时,又按照有关设计要求和产品规范,选择容重低、吸水率低、导热系数小的保温材料,材料保存方面要注意防水防潮,在施工时,如果有必要,可首先进行适配。
(2)倒置式屋面。传统屋面构造中,防水层在保温层上面。所谓倒置式屋面,就是将这两层颠倒。因为在传统工艺中,通常使用水泥珍珠膨胀岩、矿棉岩棉等非增水性材料,如果吸湿,会增加导热系数,因此需要一次建立防水层、保温层、隔气层,复杂了构造,增加了造价。同时由于防水材料位于最上层,老化的加速会导致缩短防水层的寿命,为防止此现象的发生而加铺的保护层,会增加额外投资。
(3)屋面绿化。经过绿化的屋面,可以降低屋面的表面温度和屋面下的温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建筑物周围环境温度。种植屋面保温效果明显。
(4)屋面保温施工的注意要点。首先,保证基层施工的平整和干燥。其次,板材之间的粘合要牢固,松散材料的铺设要保证厚度、压实、平整。再次,在基层防水层的铺设完毕后,要及时进行保温隔热层的施工,还要防止保温隔热层的受潮、受损。然后,保温层厚度的偏差不能超过5%的范围。最后,要在保温层上设置封闭隔离层。
3、实现节能施工技术对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几点建议
20世纪70年代,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促进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意识到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国情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严重制约了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当下,对环境的重视,和谐发展观的提出,说明我国已经把节能施工放在了足够的高度。建筑市场上各种节能减排技术的使用,使得我国建筑工程空前发展,能源浪费的情况进一步呈现下降趋势。关于实现节能施工技术对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应主要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加强节能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减排技术还处在幼稚阶段。虽然,国外的节能技术应用已经到达非常成熟的地步,并且依然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但是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却不够系统,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供我们学习借鉴。因此,我国的研究人员要在节能理论方面做大量工作,促进我国专业人才的学习,最后为我国建筑工程服务。
(2)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利用。在节能材料的市场,还是国外产品居于主导地位,这就会在无形中提高成本。因此,我国自己必须要研发节能材料,占领市场,降低成本,追逐超额利润。
(3)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其实是我们学习国外的三十年,建筑节能技术也不排除在外。虽然,经过不断地借鉴和学习,,我们的节能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更广泛地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洋为中用,来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综上,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技术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技术理论和技术层面来讲,都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要求,但是还是要继续推进节能技术的广泛使用和节能材料的研发,使得我国建筑工程朝向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结语
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不仅可以很好的造福人类的安居生活,还能够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将节能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技术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要大力推广节能施工等创新技术,加大投入,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节能减排,还会使建筑行业发展更繁荣,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因此,我们要有效利用施工创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不断研发新技术,发展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王金奎,史慧芳.窗墙比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 2010
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2
【关键词】 我国 农业科技 创新水平
1.前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农业,坚持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已被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所证实,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以及农业科技新革命的浪潮的国际背景与农业科技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瓶颈”的国情,更突出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探讨。
2.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府对农业科技供给的数量较少。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出于宏观上的安全需要,确实有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使农产品产出最大化的意愿。但是,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在对农业投入比对非农投入获利机会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又使政府的偏好处于管理者的中立,对农业科技的供给意愿不高,甚至也出现“寻租”现象。
第二,农业科技机构对农业科技的供给水平较低。农业科技机构本来应该是农业科技成果供给的“龙头”,但是在政府对农业科技经费供给不足的硬约束下,农业科研、科技推广及农业教育部门面临生存危机,从而对科技的研究、开发、推广意愿低落。
第三,农业科技供求的成果不能相互吻合。我国农业在科技供给与农业需求方面“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科研机构所提供的科技成果没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成果又是“望断秋水”,而且这种科技供求的成果错位也缺乏有效的“止损机制”。
第四,农业科技推广效果不佳。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主要运用“科技示范+行政推动+农资服务”的“技权物结合”的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
3.如何加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1)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争取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的支持,加快县(市、区)、乡(镇)信息化体验中心(站)建设,改进和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服务“三农”的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继续推进我市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农民结合自身优势科学生产经营。抓好专业镇的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专业镇的技术创新能力。
(2)加强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要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框架,结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通过现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工程中心、野外台站建设等专项经费渠道,配套部门实验室、农作物改良中心、质检中心建设等经费投入,建设必须的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基地、野外台站、信息服务中心、网络科技环境等,以增量激活存量,整合各区域及全国农业科技资源,建设能满足各区域及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要求的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要专门制定“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投入专项资金,对口扶持国家创新中心、各区域创新中心和试验站的建设。
(3)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
要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多渠道地开展培训。对于农业科技培训要充分发挥农业学校和各类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对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同时,要整合资源,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促进培训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因地制宜地传授和推广农民所需的农业适用新技术,提高适用技术的普及率,使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3
【关键词】科技创新;植树造林;管理水平
一、科技创新的含义
科技创新是科学和技术创新的简称,其定义来源于其实对于科学技术领域研究和知识范畴的概括。在本篇文章中,对于知识创新的概念是指,一方面是包含了对于科学原理的发现与探索,另一方面又包含对于当前所现存的科学技术的革新与换代。在学科实践当中,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概念尝尝吧被混淆,虽然二者的范围重合程度颇高,但是从操作层面来讲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科技创新的源泉不仅仅包含企业的科技创新,企业依靠自身实力对于科技和专利进行革新自然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部分,但是在此之外,科技创新的含义还包括其余的部分,比如高校等科研机构对于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高校与企业联合互动所进行的对于技术的革新。
从目前的国际发展形势来看,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关键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便意味着更多的关键技术和更多的产业潜力,便可以在全球的产业链条上占据重要和主动的地位。能够激发自己国家的经济产业,运用自身的知识产权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科技创新是社会活力水平的衡量指数,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二、科技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一)提升标准法,该方法的要义在于将自身的技术标准提升至行业顶端,以行业当前的最高标准作为前进和创新的方向,通过了解,分析,模仿,实践等一系列的方式,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实力,以图超越对手,实现商业发展的途径。
(二)技术路线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规划好自身的技术路线,按照产品的需要,逐步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技术路线法较多的使用在汽车航天等大型产业,作为一种工具,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高效率的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实现技术水平的突破。
(三)产品及周期优化法,对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一般有七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产品战略的建立,开发流程的制定,开发结构的建立,阶段性的审核的建立,各项开发工具的完备,各项事业的管理方式。这其中方面都完成了之后,一个高效的研究和开发体系就被建立起来了。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大化的缩短研发的时间和高效的利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研发资金和资源。
(四)产品数据管理法,作为对于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顺应,产品数据管理法是制造业邓大规模产业经常使用的方法,其看中科研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的作用,通过数据来得出结论,该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其所得出的结论不仅可以有益于本次科研,更有助于未来的长效科研体系的形成。
三、植树造林的意义
植树造林是指通过规模的行为新建或者更新森林的一种人类活动,以规模的大小来区分,其可以分为植树与造林两个方面,规模较小的成为植树,规模较大的成为造林,不可忽视的是,植树造林行为对于环境要素的保护以及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方面,起了巨大的难以替代的作用。因而在近年以来,植树造林活动深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人们也喜欢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生活里一个方面,而其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经济建设意义,一方面,植树造林的行为并不仅仅单纯的只是树木数量的增加,更可以结合科学的规划,种植经济性作物,比如茶叶,药物果树,橡胶等等作物。如此,在起到保护环境之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兼顾环境与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植树造林的事业不仅仅包括了对于树木的新建,还包括了对于树木的更新与替换活动,在植树中对于旧树木的砍伐和新书树木的更换都可以提高林区的收入,为部分产业提供原材料。
(二)生态建设的意义,作为环境恢复和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植树造林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对于生态建设的意义,其有助于放分固沙,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使得干旱地区和风沙地区的环境状况进一步完善,绿色植物的增多可以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的部分颗粒物与有害气体,还会分泌各种有益菌,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的有益作用,不仅有助于环境,更为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起到作用。
四、科技创新对于植树造林事业的必要性体现
(一)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对于幼苗抚育的科学管理,幼苗抚育作为植树造林的基础性活动,对于植树造林事业可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通过营造良好的抚育环境,对于各项指标的管理,使得幼苗成活指数大幅提高。其次,有助于保证幼苗的质量,通过科学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幼苗的存活达到一定比例之后,便要促进其优质部分的生长,使得成活率与优质率并进。
(二)科技创新有助于验收管理,幼苗在成活之后,在刚刚植树之后仍然会有一定折损,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使得幼苗的生长活动得到检测和关注,可以保证期成活率,以及及时的对于死去的幼苗进行替换。这样科学高效的幼苗培育和管理机制,一方面提高了树木的额繁衍周期,一方面也减少了对于折损的经济投入。兼顾了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三)科技创新有助于加强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树木的生长于存活,难免会出现有关的病虫害,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可以使得病虫害防治技术得到提高,更可以使得对于疾病的治理高效有益。克服了病虫害对于植物的困扰,一方面延长了植物的存活周期,一方面也减少了新增植物的费用维持了事业的稳定性,可以说不仅从生态效益的角度也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提高了植树造林事业的发展。
(四)科技创新有助于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防治,森林火灾作为影响森林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严重的制约着植树造林事业的发展,而科技创新的引入,一方面加强对于火灾的预防与控制,另外建立的应急反应机制,也可以提高灾害的治理,最大化的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 林福贤.浅谈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J].科技风,2011,6.
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4
一、开展科技创新
科技是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开展科技创新,能够有效转变选育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提升县域工业经济竞争力具有着重要意义。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的开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政府的引导。因此,县域政府部门需要对现有科技支持政策作出树立,通过分析不足与弥补劣势来对科技支持政策作出完善。同时,县域政府部门有必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出发点,构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并以科技创新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据,结合县域自身产业结构,来构建全面的科技创新保护机制与产学研合作机制,从而使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县域政府部门有必要设置科技创新监督部门,并负责对科技政策的贯彻情况作出监督,对企业开展自主科技创新进行引导。
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自主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与金融机构资金介入的科技创新融资体系,从而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工作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县域政府部门所发挥的引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因此县域政府部门需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对民间资金进行吸引,并对科技研发单位进行资金注入与扶持,从而确保工业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风险投资可以利用。另外,在财政投入方面,县域政府部门应当将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资金,并保持一定的年增长幅度,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近年来,太谷县加大科技投资的力度,建立医药园区、食品园区,鼓励企业开发研制新产品,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在科技研发上,采取“企业投入、政府奖补”的办法,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2013年太谷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达8085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2377万元)的1.44%;,占全县GDP(660005万元)的1.22%;占有科技活动项目企业总产值(269660万元)的3.0%。
二、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粗放式方式,对于实现区域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首先有必要以节约降低能耗、节能减排为指导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则应当根据区域产业优势推动特色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强调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对环境进行保护,并对资源做出充分的利用,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模式,同时要求工业发展中做到污染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县域政府鼓励企业在生产中使用清洁生产方式,并降低生产能耗,通过革新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消耗量。另外,在县域工业园的建设中,需要重视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通过实现企业之间的废物交换和重复利用来构建生态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当然,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仅仅依靠一家企业是难以发挥出有效作用的,因此,县域政府应当用政策进行引导、法律进行规制,促进社会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氛围。
为了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应当重视对自身的优势资源做出充分的利用。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有利于构建县域特色产业,同时有利于提升社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此方面,主要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挖掘县域优势资源。这种优势资源指的是县域中能够创造独特经济价值的各类特色资源,包括生态环境资源、社会文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产业结构资源等;二是要对产品特色做出定位。特色产品的定位不仅要以资源为依据,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实现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来选择生产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活力的产品;太谷县建立的恒达循环经济园,利用生产煤焦的余热来发电,发的电能够满足整个生产的需求,既利用了余热,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又为企业的生产降低了成本。
三、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
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求县域政府部门能够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求县域政府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与财政支持力度,通过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来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等。同时政府有必要从政务方面做出改革,通过构建问责制度、限时制度和责任追求制度来实现行政效应的提升,从而为外资的引进构建绿色通道;其次,在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中,还需要推动县域服务型行业的发展,如信息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金融产业的发展中。其中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交流平台,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则能够优化工业发展中的流通,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则能够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因此,这些行业的发展也是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5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成立重庆市创新驱动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建立长效工作协调机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形成部门分工协作,区县、园区联动的推进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尽快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营造促进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决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重庆市科技顾问团专家的作用,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重大科技项目立项、重大科技成果评价、科技资源配置提供咨询、论证和建议。
保障科技经费投入。健全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市级和区县财政科技经费支出比例实现法定增长要求,并根据财政增收状况保持持续增长。市、区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不得低于1.5%和1%。各级政府要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有关科研平台、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股权投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和杠杆作用。
深化项目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开发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科技计划项目储备、指南、申报、立项、验收一体化、规范化管理。试行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制度,加大项目审计和监督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专款专用。加强项目、资金等关键环节监管,实行科研项目资金信息公开制度,市级科研项目资金均应在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公开管理办法、申报指南、审批程序等。建立财务审计验收、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科技报告制度,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应按规定提交科技报告并作为对项目承担者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大对区县、园区科技考核在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把实施科技创新工作业绩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评估、使用的重要依据,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考核有力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制度。各区县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重要任务,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对科技创新工作绩效考核成绩优秀的区县、部门、园区,市委、市政府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
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6
[关键词]科技管理;意义;弊端;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4-0025-01
1 加强科技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科技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1.2 加强科技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企业若想永葆生机和活力,必须不断提高在技术上的创新,它涉及资金、设备、人员素质等多方面,企业各级人员要牢固树立起技术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1.3 加强科技管理,是大力推进科技管理进步的重要途径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稳定技术人员队伍,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技术人员的报酬逐步与市场劳动力价格接轨,只有实施科技兴企,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利益。
2 当前科技管理出现的弊端
2.1 企业科技管理制度不规范
现代科技管理工作要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而不应是随意性很强的“人治”代替法制。一些企业这方面还不到位,尤其是某些国有企业,因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机构不合理,领导的科技管理意识不够强等因素,不能将它放在企业利益至上的高度去执行管理。
2.2 企业科技创新评价和奖励机制不健全
相关单位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过多过繁,急功近利和只注重短期效益。对不同性质的科技工作者,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重点没有放在科学意义和使用价值上。
2.3 中小企业科技基础薄弱,劳动者素质偏低
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科技基础脆弱,广大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无创新意识。甚至难以适应科学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给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带来一定难度,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很难找到市场。
2.4 大部分企业缺少科技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紧缺
科技服务体系虽然健全,但发育不足,人才资源特别缺乏,科技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加强科技管理的对策
3.1 建设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命脉。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是人才资源缺乏,对企业而言,如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从发展战略高度去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特别要重点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年轻科技人才和技术带头人,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技术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3.2 建立科技人才不断进取的激励机制
落实广大科技人员的各项政策,使他们学有所长,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及时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关心并支持他们的学习,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
3.3 建立科技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