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案范文1
一、定位班级文化的概念
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既指教室墙上的字画、展示学生风采的作品、凝聚班级力量的班训班规等“显性文化”,又指班级成员的价值观、精神面貌等属于班级精神文化层面的“隐性文化”。图书角是显性的,但“绿色图书角”可以集显性与隐性文化于一体。就“一班一品”而言,“一”强调的是文化建设独一无二的独特性,“品”强调的是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因此,既可创别人所未有,又可创别人所未及。图书角虽未能创别人所未有,但“绿色心情图书角”可以创别人所未及,从而打造图书角中的品牌。
二、整合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柔性的战略管理手段,班级文化必须为实现班级特定的教书育人目标服务。它的特定性决定了我们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我做班主任的七(2)班,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狭窄,对课外阅读的需求仅局限于看看作文选、应付应付摘抄,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喜动不喜静,课间、午休时喜欢追逐打闹、闲聊说笑,少有独坐一隅捧书静读之风景。从家访、闲聊、问卷中了解到,学生课余闲暇大量的美好时光,多在电视、电脑、娱乐杂志、无所事事中消磨与虚度。为此,我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确定为:“阅读,让生活更美好!”旨在通过班级图书角的建立,让阅读成为每位学生的第一需要,构建书香班级、书香文化,达成“培养阅读习惯,营造阅读氛围,开启阅读人生”的教育目的。我还启发学生充分理解“绿色”的象征意义,教育他们做一个纯洁的人、纯真的人、纯粹的人,倡导师生合力共建无人监考的绿色教室、无人抄袭的绿色教室。阅读文化的建构、书香教室的建设不仅可以整合做人、认知、审美这几大功能,而且可以充分整合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力量。我们班的“绿色心情图书角”旨在为学生打造一个宁静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书香文化陶冶学生性情;旨在培养学生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注重积淀,学会欣赏,厚积薄发,读书养气;旨在倡导一种“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倡导一种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生活方式。阅读文化是流动的活水,是流动的音符,是流动的风景,如春风拂面,如春雨润物,是生命润泽生命的事业。
三、设计班级文化的活动
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级图书角是显性的物质的班级文化,如何让它同时具有更深层的更宽泛的精神文化,需要教师在构建时进行巧妙的文化的整合与精心的设计。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内容的设想要以切实有效、可操作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再讲求一定的艺术性,从而更有效地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为此,我在方案设计的最初反复酝酿,呈现给学生的活动雏形就颇具诱惑力――“绿色心情”品牌名的清新脱俗;班主任用考核奖励的200元作为第一笔购书款的身先士卒;每人捐书两本的力所能及;“绿色心情”图书印章与书签征集对好奇心、创造力的刺激挑战;《阅读型家庭构建倡议书》的推波助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呈之以物的“一班一品”方案设计研讨会开局顺利,接下来的集思广益金点子征集与渐次实施开展得有序有效有惊喜:陆敏洁负责完成了主题墙设计;回收到的《阅读型家庭构建倡议书》家长支持率100%;学生自行设计的“个性书签”精彩纷呈;邀请专家篆刻的印章,让我班每册图书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标记;由赵琦倩命名、周静设计封面的“阅读贴吧”、“阅读博客”闪亮登场;阅读格言征集、优秀摘抄展示、阅读小报设计评比、经典诗歌朗诵会等专场紧锣密鼓有声有色;“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家长会拓宽了我们班级文化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走进我们七(2)班的教室,不用深深呼吸,你就能嗅到一缕缕清香,那是我们的“绿色心情图书角”所散发出来的特有气息:书香墨韵伴着叶绿花红,绿色植物与好书佳作珠联璧合相映成趣,植物自然的呼吸与书籍文化的呼吸相融合。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我们的视线变得葱茏起来了,我们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了,我们的心情变得绿色起来了,我们的呼吸变得芬芳起来了,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起来了……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案范文2
高校班级制度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分析高校制度文化的内涵,针对目前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旨在加快、完善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把班级成员凝聚在一起,朝着班级发展目标前进;能使学生在一定的准则下,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社会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1]但是,目前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人数的剧增以及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班级制度和高校班级制度文化的定义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行动准则”,他把制度分为正式规则(如法律法规等)、非正式规则(如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等)和规则的执行机制(规则得以执行的相关制度安排)三种类型。张晓蕊认为:高校班级制度文化是高校班级中,以班级规章制度、维护的行为准则以及运行、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2]由上可知,高校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班级制度建设、运行、监督、完善过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高校班级制度文化的存在方式和功能
(一)班级制度文化的存在方式
班级制度文化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文本制度,即班级的正式规章制度;一种是非文本制度,即班级成员长时间养成并自觉遵守的一些观念、习惯和行为准则。其中文本制度是班级制度文化的载体和展现形式,非文本制度是班级成员默认的规章制度,其影响力较大。
(二)班级制度文化的功能
班级制度具有强制性、约束性、控制性,但班级制度的本质是其自身的教育性意蕴。班级制度是班级制度文化的主要内容,因此,班级制度文化的功能也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和教育性。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能提高班级学生的凝聚力。班级制度促使学生建立集体目标,从而使学生调适自身行为,向集体目标靠拢,提高班级凝聚力。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度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强迫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制度通过强制性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有权力享用这个环境,但同时也有承担维护良好教育环境的义务,服从各种规章制度。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一)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意识淡薄
首先,学校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引导不到位。大部分高校仅仅出台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规章制度,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文件很少。其次,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制度建设的意识不强。目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较繁琐,大多数辅导员把时间用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而班主任多为任课教师,忙于备课等其他工作,二者基本没有时间过问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二)高校班级制度缺乏完善和规范
调查发现:大部分班级没有班级规章制度[3],都以学校手册为准管理班级,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班级制度,但多流于形式,效果较差。还有些班级没有班级财务公开制度,更没有班训、班级目标建设、班歌、班服等。[4]另外,班级制度由文本制度和非文本制度组成,但辅导员和班主任多以制定文本制度为重,对于非文本制度的建设重视不够。
(三)班级制度不合理运用和过度制度化
目前,高校班级制度制定的主要目的不是教育学生。在学生心里,班级制度成为“不能、不行、不准”的代名词,这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同时,这也剥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权利。此外,班级制度过于制度化,即重班级秩序的建立、以控制为核心,过度强调集体主义,忽视个体的自我发展。
(四)班级制度过于形式化,缺乏民主、公平和监督机制
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班委是学生工作的最基层,制度的实施主要由班委来执行和监督。但是由于有的班委能力、经验不足,加上学校对其培养不到位,他们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话员,且绝大多数高校没有相应的班委监督机制。因此,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者不能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反馈学生对制度的看法建议,甚至有些班委,这些都给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带来了阻碍。
四、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意识
首先,加强学校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视。一方面,要积极构建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蓝图,完善文本制度和非文本制度,即完善和培养高校各种规章制度和良好班风、学风等;另一方面,加大对优秀制度文化班级的宣传力度,营造高校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氛围。其次,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以学校手册为依据,以每个班级和专业为基础,建设各具特色的班级制度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班级制度。
(二)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班级建设的主导者,对班级各种文化建设起着指导和引领的作用。首先,在日常生活中,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要不断提高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能力,积极主动学习班级制度建设理论,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班级制度。其次,在大学期间,班主任、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接触频繁,对其产生的影响也较深刻。因此,班主任、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好榜样,引导学生积极加强班级制度文建设,并做好班级制度的完善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三)班级制度的建设
1.加强文本制度建设的民主性。文本制度具有强制性和短期性特点。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要以学校管理制度为依据,从学生的角度,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可实施的、科学的班级制度。而制定科学、合理制度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民主性。首先,应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提前设计班级制度预定方案。其次,在班级讨论预定方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方案的合理性。最后,修订方案,通过整理收集,确定规章制度,并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
2.加强非文本制度建设。在非文本制度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以情感为依托,建设班级精神文化。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以班级、专业等为特点,共同策划、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班服、班徽等班级形象文化,使精神文化以物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其次,培养学生班级的归属感。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具有归属感,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建设班级。再次,以班风、学风为重心,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3.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班级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应制定相应的班级制度。一个制度确立后,要经过不断的修订和改进,才能趋于完善。在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班级制度的过度制度化,避免让学生对制度产生厌恶情绪,应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四)班级制度运行和监督机制的建设
班级制度的运行,需要一个有效的运行和监督机制。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队伍。班干是学生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管理者,更是班级制度落实和监督的实施人,他们是班级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在工作中,应加强对班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使之尽快成长为一支“能力强、作风正”的班干部队伍。[5]其次,组建一支“班级制度监督和评价”小组,完善班级制度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传统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是学生班委负责监督同学的违规行为,教师单一评价,这种机制缺乏民主性。[6]
五、结论
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领导、师生的参与,也需要社会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这样才能加速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另外,高校班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不是为了控制、约束学生。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班级制度的建设是为了他们好,让学生体会到班级制度的教育意蕴,实现学生正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完善。
作者:杜鹃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参考文献]
[1]钱晓航.学校班级管理文化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张晓蕊.班级管理中的制度文化探查[J].教育评论,2012(1):36-38.
[3]朱广生,莫京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2012(3):108-109.
[4]聂邦军.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0):64-65.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中药特色;班级文化;药学专业
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对于树立优良的班风、促进学生积极上进有非常好的效果。2015年9月,我校迎来了第一批“00后”学生,笔者担任药学专业“3+2”班的班主任。这是一群个性鲜明的孩子,他们自主独立却缺乏计划性,他们自信十足却缺乏自制能力,他们个性张扬却又有些自负张狂。对于这些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是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此时,恰逢我校开展了结合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还能树立良好的班风。药学专业的学生将学习药用植物学、中药学基础等专业课程,涉及中药种植、功效、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对专业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但目标不明确,因此无法集中精力在专业学习上,时常被动等待教师讲授知识,不会主动钻研。因此,如何将班级文化建设与药学专业特色相结合,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制订长远的目标规划,便成为此次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1选定中药、明确主题
首先,召集班干部,要求班干部查找各中药的作用、功效,选一味中药作为班级文化的标志。例如人参、黄芪、当归、益智仁等,并到班里进行投票确定。学生没有选择补气的人参、黄芪和活血化瘀的当归,更没有选择名称很有意义的益智仁,而是选择了与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中某个角色同名的中药“重楼”,所以笔者顺势就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确定为“学重楼”。
2挖掘内涵
提炼精髓“重楼又名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植物重楼的干燥根茎,野生重楼生长于海拔700~1100米的山谷、溪涧边、阔叶林下的阴湿地,喜潮湿、荫蔽,年平均气温13℃~18℃。其药用部位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之一。”这是关于重楼的主要知识点,如何在此基础上找到突破口与学生的学习有效关联起来是本次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如果关联不好,牵强附会,不仅无法起到督促学习的作用,反倒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2.1不畏高冷、耐住寂寞
首先从重楼的生长环境来看,海拔高、气温低,可谓“寂寞孤独冷”,这不正好可以体现一种学习的状态吗?学习首要的是目标坚定,耐得住清冷,耐得住孤独和寂寞,能够抵制住外界的诱惑。而反观我们的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精力过于分散,手机、电脑的诱惑令其始终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因此,重楼的这一特性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
2.2顽强生长、不断超越
在恶劣的环境下重楼仍然能够顽强生长,不断汲取养分,最终开出洁白美丽的花朵,一个月后它又结出一簇红宝石般的小浆果,然后它继续吸收营养,并将这些营养汇集到它的根茎,转化成能量蕴藏其中。学习也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困难在所难免,但是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放弃,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重楼这种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可以用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努力进取,不轻言放弃,敢于挑战。
3开展活动、升华精神
根据重楼生长环境和功效挖掘出其精神内涵后,笔者当即与班干部一同制订了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包括班级口号、活动设计等,力求全方位营造重楼精神的班级文化氛围,并贯彻学习。
3.1创建班级环境
由宣传委员带头发动全班学生围绕重楼对班级文化环境进行创建,学生利用重楼植物标本制作了风格各异的宣传画,教室的黑板报和宣传栏也以重楼为主题设计了彩绘和手抄报,两侧墙壁则用豪放的书法展示了班级的口号———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气势豪迈,令人热血沸腾,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3.2开展主题班会
开设以“学习的境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师生共同学习重楼的生长环境、作用功效之后,通过观看学生编排的小品、欣赏电影《阿甘正传》《超越自我》和喊出班级口号等方式一步步揭示学习的3个境界,并以诗句形式加以概括,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学习的第一境界———确定学习目标。然后不断攀登,虽然寂寞孤独,虽然高处不胜寒,但是只要内心坚定,抵住诱惑、耐住寂寞,终将离目标越来越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学习的第二境界。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就必须刻苦读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拼搏,始终专注执着、永不放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学习的第三境界,当达到前面两种境界后,豁然开朗,原来成功已在不远处了。通过这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学生体会到了重楼精神的深刻内涵,决心向重楼学习。
4树立班风、持续提升
这一系列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已经在学生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故趁热打铁让每位学生分别确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制订详尽的学习计划,鼓励学生以重楼精神作为支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执行。有了学习的目标,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也就不再迷茫。建设具有中药特色的班级文化能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5结语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 班级文化建设 策略
伴随新课标进程的加快,培养学生价值观、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注重品德修养也被提到了日程中来。班级这种主体,力量的组合体,也引导了学生发展模式。为此,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极为必要。
一、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
1.班级管理缺乏创新
当前大多初中班级缺乏创新性,管理方式传统,陈旧,分为低沉,直接导致双方面学习交流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进程。
2.班级文化意识薄弱,认识片面
调查研究可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家长,老师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并以分数作为学生的评分标准,造成了学生压力增大。家长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薄弱,许多家长禁止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认为参与班级建设是浪费时间,会耽误学生的学习,家长的价值取向问题直接引导了孩子思想转变,从而造成了孩子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抵触心理。
3.班级文化建设参与性不强
调查显示,中学生中只有38%的学生主动学习,且具备乐观的学习态度;47%属于被动学习,将会一半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并直接抵制了班级建设得进程。且当前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而部分中学没有开启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尚未针对学生厌学事在心理上沟通辅导,导致了“传染性”厌学现状的发生。从而引发了班级文化建设参与性不强的现状发生。
二.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1.心理学是实现班级文化建设核心
在班级建设之中,就是需要满足学生的安全和生理需求,并提供一种集体的归属感,统称为爱。但这是不够的,假如单纯的让学生融入其中,具有了归属感,仅有利于班级的团结互助,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然而要想取得更好地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在班级管理诸多方面入手,满足学生自尊心,建构学生责任感,拓展学生思维的外延,营造人文精神氛围。并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自我追求的统一,最终实现心理学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2.人文塑造班级文化建设内涵
马克思文化哲学理论认为,文化指人所创造出来的精神价值,其中包含了教育,艺术,文学等。而道德也成为了文化的最实质体现,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必须具备一个独立人格,客观来说,它是生理上的人,也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而他的这所呈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就依靠他所在集体的准则,熏陶,制约。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依靠师生共同凝合起来的价值体系认证,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三、加强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对策及措施
1.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
要想加强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就要在根本上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班级文化的时效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关,教育观。以观念的更新引导方法的转变,强调人的潜能发展,焕发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生活质量。
在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学会生存,发展,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只提高全面发展之余,引导学生把握正确人生观,树立正确信念,理想,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班级文化实效性。
2.多方位创建班级文化
2.1重视环境熏陶,建设物质文化
班机物质文化,是一种可摸,可看,有形的文化,可以在环境,作为,板报,墙壁等诸多方面引导学生,以这种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发展。
(1)编排合适的座椅。
针对座椅的编排可以影响班级的管理,应做到动静搭配,男女搭配,优差搭配。如此一来就可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矫正性格缺陷,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铸就文明生活好习惯,实现先进带后劲,促进班级共同进步。
(2)创新墙饰,发挥标语育人教育
针对当前的中学生来说,动手能力极强,创新力极强,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墙饰,独立“开垦”墙壁。并还可以针对班级黑板报设定,力求学生自主实践,从文字编辑,到新闻采集,从版面设计到图文搭配,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掘取知识的力量。
2.2加强规范管理,建设班级制度
在班级集体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以一种全民共同许可的行为准则来制约班级发展,并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完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竞争,引进处罚制度,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
2.3关注精神生活,创建班级文化精神
抓住班级文化精神,就是创建班级建设的主体。创建班级文化精神需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班级舆论,建立优良的班风,倡导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因势利导的认知。
3.建立和谐班级评价体系
创造学生展示自我机遇,塑造和谐班级评价体系,追求真诚性,激励性,宽容性,差异性。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评价标准,做到平等化,人性化,科学化,幽默化。
4.重视行为文化 树立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以开展行为文化方式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以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竞赛评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实践方法,寓教于活动之中,引导启发学生思潮,展现学生才华,增强自信,树立典型,培养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劳动观点,服务思想,从而树立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5.建设有特色的中学班级文化
结合班级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我特色,彰显班级文化。借助学校优良传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发展源泉:借助教师自我特性,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立足点;借助学生主体个性,塑造班级文化建设基点。丰富班级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特色形成,引导班级文化发展方向。
五、结语
通过对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系统工程,必须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做好学生心理认知、人文认知建设,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生,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案范文5
职业学校文化的显著特征是文化中的职业特性,职业学校文化具有二元性――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二者的高度融合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企业文化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职业学校文化产生比企业文化晚十年,至今还未形成研究体系,在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的很多成功经验都是值得吸收和借鉴的。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共同开发的国家级开发区,目前有世界500强企业119家,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学校地处园区,较早地开始了学校的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文章以学校为例,就融合企业文化的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多种典型的路径与模式做初步研究。
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模式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从横向解剖、纵向发展的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四维横向模式:理念宣贯――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品牌文化建设;也有学者根据文化的纵向发展,提出了阶段发展模式:理念提炼――职责延伸――行为外化――评估改进。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以当前较为成熟的PDCA管理工具作为依托,形成文化建设的四阶段闭合循环模式。
四阶段闭合循环模式,将职校文化建设解构为传承对接、阶梯延伸、多维外化、评估改进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关键任务依次为:识别文化结合点、设计文化梯次结构、遴选文化深度载体、构建文化评价体系。四个阶段逐层深入、循环往复、相互渗透,构成文化建设的螺旋上升的闭合环。模式具体结构见下图:
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路径
在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四阶段闭合循环模式下,每个阶段对应的路径分别如下:
1.第一阶段传承对接的路径:借助外脑、理论学习、外部(企业、学校)调研对标找经验、内部征集文化因子、搭建文化核心纲要、传承对接找差距
寻找文化因子并合理整合成文化核心理念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核心环节。以学校为例,在这一阶段就曾邀请来自企业、院校的知名文化建设专家来校帮助进行文化体系的设计。对文化深有研究的学校校长也专门对全校教师开设“学校文化建设”专题讲座,解读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的概念,以及文化建设对于一个职业学校的重要性。之后学校对各个系部处室明确了文化建设的职责。各处室、系部在进行了理论的学习研究后, 观念发生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随即积极展开以制造类、服务类企业、职业院校为对象的调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又以世界500强企业、成功民营企业、正在发展的民营企业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及国外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和国内的一些职业学校如常州刘国钧、无锡机电等的职业院校为主要对象进行文化的调研学习。文化因子是学校主体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发展以及情感责任的看法、态度、愿望和观念,是存在于主体行为观念中的一种因子,好的文化因子能够恰当地反映学校本身特性,能在主体中形成共鸣且被推广执行,因此文化因子的征集关键在于师生员工的参与,学校采用了调查问卷、头脑风暴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法,效果不错。搭建文化核心纲要就是对文化因子的筛选与整合,形成文化核心理念。
2.第二阶段阶梯延伸的路径:明确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搭建学校、专业、班级三级文化体系
学校的核心文化要获得生命力必须向下延伸扎根于泥土,这就需要将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扎根于系部、扎根于班级,形成学校文化、专业文化、班级文化三级学校文化体系。
以学校为例,在制定出文化建设方案总体框架后,各系部、处室都有专门文化建设的任务,并进行成效考核,使得大家不得不去做,又主动要去做,通过明确每一岗位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使得学校文化在建设中得以贯彻和认同,从跟一群人相关变成跟每一个人相关。学校专业文化建设把握的关键是在学校“善水文化”的统一文化思路下,融合所服务的行业企业的优秀文化,进行具体的专业特色文化方案策划;而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是将学校善水文化主旋律和班级的专业特色、班级学生的主体特色有效融合。在结合专业文化时,要注意充分依托行业,紧联企业,尤其是冠名班更要强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班级文化建设中要避免班主任越俎代庖,要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引导班级一步一步累积,走出轨迹,留下历史,积淀文化。
3.第三阶段多维外化阶段的路径:遴选深度载体、外化于形、外化于行
外化于形主要是学校文化环境的打造,专业实训室环境的文化建设、班级教室、宿舍文化建设等。通过将环境打造为学校文化的载体让教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化精神和专业精神。
学校在外化于形方面是这样做的:根据学校总体文化脉络,对原有的文化环境进行审核,去除掉一些与总体文化不相符的部分,强化一些校企文化融合元素如“6S”,增加一些有利支撑文化理念的元素,对文化环境进行了系统地重构,形成了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方案,并逐步实施。作为组成部分之一的专业文化环境建设,以机电系为例,采用了先调研同类职业学校如国外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国内的如常州刘国钧、无锡机电、苏州高职校等,以及三类企业:世界500强企业、高新技术龙头企业:GE、三星、锡柴、MANZ科技,成功民营企业:上海金纬有限公司、ELE、莱克, 正在发展的民营企业:伟智科技、通易机械等。接着组织系内全体教师座谈会,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收集金点子,再组织骨干力量遴选金点子,系统化地进一步设计实训室内外的文化环境,形成了机电系实训室七大特色主题环境方案:企业文化、技能文化、创新文化、廉洁文化、专业文化理念、机床发展史长廊、自动控制发展史长廊。
外化于行指的是核心理念内化于心后,外显于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上。学校文化有活动才有活力,各种师生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的有效载体,对内让师生加深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在全校上下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外让社会公众了解学校的价值取向,从而达到树立良好学校形象、增加学校品牌价值的目的。
行为文化的主体包含教师和学生。学校认为学校文化、专业文化只有经过教师的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行为习惯,才有可能用文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形成个人内在的品质和群体文化,最终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以熏陶和感染学生。
在教师团队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从三个层级――校、系、教研室进行精心策划,采用:“走出去,学回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国内外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企业锻炼(三星、MANZ、锡柴等),学习先进文化、提升专业技能;“沉浸式体验”安排教师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停课到校内入驻企业伟智、通易感受正在崛起的民企文化,提升实践技能; “引进外脑”定期邀请省内外职教专家、企业家、高校教授等来校讲学,以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境界;“胡国强大师工作室”为专业建设献计献策,为课程改革添砖加瓦。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各类项目:技能大赛、创新比赛、企业实际项目承接等项目化工作,进一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从根本上增强自己对专业的归属感。
学生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归属,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学校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学校行动总纲,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举行的活动主要有:①班级文化评比;②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③听企业领导者“传道”讲坛;④听企业工程师“授业”讲坛;⑤冠名班的活动,更好地进行文化渗透和融合;⑥多模式的工学交替“金纬模式”学生在暑假时间,进入企业一线工学交替实习一个月,拉近了学校课堂与生产现场的距离;⑦规范、创新活动。学校举办“一日常规专项检查月”;系部举办“遵守常规,创新自己”的开学学生大会;“实训室物品规范摆放,6S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发展个性文化的有效载体,学校的社团活动多种多样,主要有创新社团、技能社团、创业社团、文体社团、爱心社团等。
4.第四阶段评估改进的路径:从制度层、理念层、行为层、物质层进行评估改进
优秀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将学校文化中理念、制度、行为活动加以总结和梳理,保留优秀的,去除与文化主脉不相符的,增加缺乏的元素,从而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增量创新。
以制度层的评估改进为例,制度层是理念层过渡到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关键环节,为确保层与核心层不发生偏差,就必须把学校所倡导的文化理念全面渗透至学校的各项制度中,使所有的学校制度都符合学校文化理念,因而需要一个制定制度――实践――修订制度这样一个循环提升的过程。学校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于2010年开始实施独特的激励性薪资体系――《学校绩效积分考核方案》。
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的载体菜单
学校遴选了世界500强企业、成功民营企业、正在发展的民营企业这三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进行构建职校文化的实践研究,下表列出了一些具体校企文化融合的方式途经。
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1.寻找文化因子,要舍近求远,多绕弯路发挥曲线优势
在文化因子征集过程中,要多走弯路,少走近路。即使组织者已经对文化有了很好地概括和提炼,也不怕走过场,因为这种过场可以赢得文化行为主体的参与度与认可度。学校的文化没有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没有转化为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文化就会脱离师生的行为而存在。
2.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自上而下,又要自下而上
文化建设既要自上而下地进行文化地引领、布置文化建设任务、考核文化建设成效,又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切不可忽视集体大众的智慧,只有调动起大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产生的文化才有生命力,这样的文化建设才能生根、发芽、结果。
3.文化个性可以张扬
这里说的文化个性指的是专属于教师、学生个人,并能反应个性的一种文化。学校文化不能一刀切,它的初衷和归宿是“润物细无声”。让每个老师、每个学生的文化个性自觉融入到学校文化并一起成长,其实是学校文化落地、生根、发芽的过程,关注文化个性,实际是关注个体创新力对学校整体的促进和推动。学校实施的IPQ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师个性化发展就是居于这样文化理念的一个体现。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三艺育人;课程观;班级文化
1“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的提出
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是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比较强,但其自身的提升要求和意识较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独有的文化矛盾冲突:存在导向性不足、凝聚力不够、系统性不强、师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具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价值观趋向于物质化、功利化,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职业操守等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占较高比例。②在此背景下,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围绕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密,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实际问题,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以实践探索推动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创新,形成了“党建彰显德艺(注重思想引领及行为价值养成教育)、实践教学培养技艺(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团学活动拓展才艺(注重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构建了基于课程观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实现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制。
2构建“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体系
2.1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带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与行为价值养成能力全面提升
项目组针对部分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理想信念趋于淡薄、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学涯规划模糊、高职思政教育理论课应用效果不理想等现实问题,依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基于历史典故的视角》及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进行改革,研究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责任、有诚信”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内容与问题导向、专职辅导员与政治辅导员”双结合的课程实施原则。围绕理念、原则项目组构建了7大主题、7个教学内容、14个学时,纵向上拓展至学生整个在校生涯的党建教学模块,形成了党建彰显德艺(注重思想引领及行为价值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其中,第一学年设置3个主题,侧重于新生理想信念及适应能力教育;第二学年开设3个主题,侧重于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及学涯规划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设置诚信教育主题,侧重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实践中,将党建模块纳入到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秩序,按学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活动;结合高职生特点分别开展了“苦难辉煌”、“误入大学的坟”、“青年当自强,腾飞中国梦”、“COMEON,YA”、“善存指尖,友人自来”、“感恩不只是说说而已”、“诚信——人生的第一张名片”等教学内容;撰写了校本党建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读本——历史典故中的价值观》,教材从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三大层面每个子类进行了概括,系统选取了80余个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成语典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附以成长心语。教材在学生中反响良好,起到了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实践教
学课程研究,构建实践教学模块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项目组针对部分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较差,职业技能不突出等现实问题,从把握规律性、增强协调性、激发主动性、坚持开放性四原则,以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目的,从技术体验实践活动、生活探究实践活动、社会参与实践活动三个纬度开发出7大主题,48个学时的实践教学模块,在兼顾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性基础上,更加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可行性,形成了实践教学培养技艺(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的课程体系。实践中紧扣现实生活,围绕7大主题结合学校要求,以文件形式将实践教学模块融入学院正常教学秩序;规定了本模块教育、教学过程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企业讲师等交叉主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运营机制:辅导员(班主任)承担生活探究实践活动(劳动之旅社会实践、生态之旅社会实践、教室文化建设)、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艺术之旅社会实践),专业教师、企业讲师承担技术体验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艺术之旅社会实践);结合各类比赛分专业实施了全天候教学、教室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打卡、早间义务劳动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3以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依托团学活动平台,构建团学活动模块课程体系,完善高职大学生人格培养接受机制
项目组针对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在充分发挥班级日常团学活动主渠道作用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团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重“量”轻“质”、组织涣散等问题,③积极创新团学活动理念,以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为依托,深化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组织管理,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四个方面构建了5大主题,20个学时的团学活动课程模块,形成了团学拓展才艺(注重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践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目的和效果、兴趣和乐趣”双结合的原则,将团学活动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并相继完善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文件;在心理咨询师的配合下组织开展了“星期五文化广场”、“传承体育精神,打造卓越团队”、“好书分享会”、“创新能力专业成果展示会”、“沟通从倾听开始”等系列教学内容。
2.4优化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打造平等交流、知识分享、愉快教学的“和谐课堂新秩序”
学院将辅导员(班主任)、政治辅导员、专业导师等纳入“三艺育人”教研室,出台了《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化实施方案》。方案规定了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学院学工口牵头,教学口配合检查;授课过程为教师主体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期末进行学生评教与反馈的运营机制。“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化从实践式育人、熏陶式育人、实境式育人优化教学方法,力求实现平等交流、知识分享、愉快教学的“和谐课堂新秩序”。(1)实践式育人: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部分和团学活动部分的12个主题在教案设计和组织上,先通过设置一定的实践任务,将课程素质培养目标及能力培养目标渗透到课程教学学习中,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属性,掌握其中的概念,在课程收尾阶段再进行理论总结与情感升华,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学生知识目标的掌握。(2)熏陶式育人:在“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体系下,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从专业培养目标、行业大师简介、班级公约、班级手绘墙等入手完成了48间次的教室文化建设,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文化育人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读本——历史典故中的价值观》一书阐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等,发人深省,润物无声。(3)实境式育人:畅通与就业单位连接的大门,通过把知名企业负责人、优秀校友引进来,组织师生走出去等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境化,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