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治疗腰肌劳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理疗治疗腰肌劳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理疗治疗腰肌劳损

理疗治疗腰肌劳损范文1

【关键词】慢性腰肌劳损;方氏头皮针;针灸

【中图分类号】R274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117-02

Abstract:

Keywords: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为腰部肌筋膜炎,其主要是运动损伤、物理因素刺激等引起腰部浅表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1],是临床功能性腰痛不适的常见病因,其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该病可随天气变化或因劳累后而反复发作。长期的慢性炎症可使肌肉纤维发生变性,日久则逐渐形成机化、粘连,甚至瘢痕形成[2-3],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临床治疗主要以物理方法对症治疗为主,主要有推拿按摩、超短波、针灸、拔罐等。笔者采用方氏头皮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病例为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至我院就诊的56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其中对照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为(376±112)岁,病程3~42个月,平均病程为(183±72)个月;观察组共28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为(381±108)岁,病程4~40个月,平均病程为(185±76)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关于腰肌劳损的诊断。[JP]

13纳入及排除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8~60岁之间,并除外腰椎体器质性病变如腰椎肿瘤、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并排除凝血障碍、严重器质病变等情况。

14研究方法

141对照组使用体针针灸进行治疗。取穴为双侧肾俞、关元俞、腰阳关、委中、阳陵泉。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选取环球牌03mm×30mm毫针。将针体刺入相应穴位后,实施提插捻转等手法,待其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施治1 次,疗程2周。

142治疗组采用方氏头皮针进行治疗。取穴:依照方云鹏、方本正著《方氏微型针灸》[5]的相关论述取穴:伏象冠矢点、伏象腰区、伏脏记忆(双)、信号(双)、思维。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选用环球牌025mm×13mm毫针,使用“飞针”手法快速进针直透骨膜。进针后,不施手法,留针30min,每日施治1次,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评判两组疗效。

15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进行疗效评定。①治愈:腰部酸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生活恢复正常;②好转:腰部酸痛症状较前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遇劳累后仍有腰痛不适,但程度较前减轻;③未愈:腰部酸痛症状无改善,腰部活动仍有受限或较前加重。

16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两周后,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7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治愈9例,好转1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6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根据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表现,本病归属于中医“腰痛”范畴。本病的病因多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以肾阳虚为主;标实则以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有关;故本病中医治疗多以补肾,祛风散寒去湿为基本原则[6-7]。从现代病理学角度来讲,本病多为腰肌肌筋膜炎的无菌性慢性炎症,根据病程而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初期仅有炎性物质的渗出,如炎症不能及时消退,久之则易发生机化、纤维化甚至粘连,因此,部分病例迁延难愈,症状反复。临床中推拿按摩,刮痧,局部放血等各种理疗手段是通过局部刺激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其炎性物质的消散来促进慢性炎症的吸收,而小刀则通过松解局部组织的机化、粘连,让其损伤后再修复,因此临床应用有效。形式各样的理疗技法,对腰肌本身都会造成新的损伤,如果这种损伤是可控的、轻微的,则机体在经受这种损伤后会进行一次修复过程,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这种损伤后再修复过程可能使原有的慢性炎症消失,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但如果这种损伤过大,或因患者体质因素不能接受某种程度的损伤,则对患者有害,会加重其原有的肌筋膜炎炎症,从而造成临床症状的加重,这也解释了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获得短暂的症状缓解,但维持时间较短,过后反而会加重的情况。因此,在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理疗项目的选择上,应做到个体化选择,达到适度医疗的目的。

[JP2]根据中医针灸治法的传统认识,在治疗某个部位的疾病时,可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近端取穴、远端取穴、脏腑主治功能辨证取穴等。对于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进行远端取穴治疗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方氏头皮针为一新型针法,根据其治疗理论,人体全身各部位疾病包括运动型及感觉性疾病均可在头部施针进行治疗;其理论依据既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又基于全息理论,且与现代解剖学知识密切相关。其理论认为一方面根据传统中医针灸理论,人体任督二脉及手足阳经均在头面部交会,经络所过,其治所在,因此人体躯干、四肢各部位病症均可在头部施针进行治疗;此外,方氏头皮针理论依据的一部分与“腹针”、“耳穴”等针灸技法理论相似,均属于全息理论范畴,其伏象穴区就是根据全息理论所制定,以矢状缝作为人体躯干,冠状缝作为人体上肢,人字缝作为人体下肢,恰似一人体伏于头骨之上;伏象支配着全身的运动神经机能,本研究选取其伏象穴为冠矢点,相当于“大椎”,为督脉所过之处;其腰部穴区对应人体腰部,且为膀胱经所过之处,相当于刺激、激发了腰部的神经机能,促进了腰部机能恢复;其理论依据的另一方面则是根于大脑解剖功能定位,其十一大伏脏主穴区下即为相应的大脑功能区域,对应着相应的中枢神经调节功能。根据现代针灸理论的认识,针灸起效的方式可能与针刺后产生了神经体液的变化,进行人体内分泌的调节以及生物电效应等有关。周达君[8]认为方氏头皮针特有的飞针直刺手法能对头骨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产生局部电位差,继而可产生微小电流,形成对相应部位的大脑功能区域的刺激,形成生物电效应,从而产生中枢神经调节反应,因而能使腰部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减轻或消失。[JP]

针对慢性腰肌劳损来说,“慢性”突出了此病的迁延性、反复性;对于慢性疾病中医中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治疗方法及手段。但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应因人而异给予不同的治疗,对于体质强壮,自我恢复功能尚可的患者来说,在施治是刺激量可适当放大,可选择小针刀、刺络拔罐、放血等等治疗方法;而对于体质虚弱,自我恢复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刺激量宜轻,如采取按摩手法宜轻,针灸选穴少而精,或者采取远端取穴,必要局部的不良刺激加重局部的炎症,也可结合中药辩证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表明,方氏头皮针对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效果明显,其理论依据成熟规范,邓特伟等[9]认为其具有多种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对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具有定位准确,取穴简单,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等特点,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昝韬.穴位敷贴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5):59-60.

[2]刁鸿辉. 温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3):104,106.

[3]叶武汉.毫针火针治疗5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295-29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13.

[5]方云鹏,方本正.方氏微型针灸[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张莉.腰肌劳损应用针灸推拿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8):4152-4154.

[7]胡边.针灸并用与针刺联合神灯治疗腰肌劳损临床对比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102):58-59.

理疗治疗腰肌劳损范文2

【关键词】 银质针; 小针刀; 药物注射;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临床上常见的腰痛病。腰痛虽然不严重(即使严重也多为一过性的),但迁延不愈,起居行动尚能完成,但工作不能持久[1]。若是运动员则直接影响训练计划的完成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我 所于2004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银质针电针加针刀配合药物注射治疗腰肌劳损患者80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1个月,平均病程45.9±12.4个月;所有患者均拍X线片,排除骨折及其他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加针刀配合药物注射;对照组采用电针加针刀配合按摩。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俯卧,在腰段至腰骶段一侧或两侧,选择压痛点,常规消毒,在痛点标记上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打皮丘,5~10min后,再次常规消毒,铺洞巾,戴无菌手套,用3 号银针(银质针系80% 白银加20%红铜、锌、镍融化的合金拉丝制成,其成分与银元完全一样。银质针既保持了针体相当的柔软度,又保持针体相当的坚韧度和光泽度,使之完全适用于深浅各组织的针刺。针尖尖而不锐,针体直径为1.1mm,这样银质针刺入软组织中起钝分离作用,不易损伤神经或血管[2]。银质针分5个型号 24、21、18、16、12cm)。扎针距约1cm,腰部可根据情况做纵行三行约25~50针,然后针眼处涂红霉素软膏,上艾段(艾段长约1.5cm)点燃,针与针之间用无菌敷料填充以防烧伤,待艾段燃尽,取掉艾灰,取针消毒,在原针眼处,根据患者的胖瘦用3号或4号针刀进针,对粘连疤痕形成的软组织进行纵行疏通剥离,横行摆动、切开剥离,使粘连结疤的软组织松解后用拔罐将其淤血拔出,用无菌敷料 清除局部淤血再行常规消毒,用康宁克痛40mg加2%利多卡因8ml加注射用水10ml,用8号针头注射于每个针眼后消毒,用红霉素软膏涂于针眼,无菌敷料包扎。施术完毕,活动腰部做屈伸活动数次,为预防术后疼痛感染口服抗生素和止痛药2~3次。术后第2天做超短波,每日1次,20min。

对照组 40例患者,采用电针加针刀配合按摩治疗。患者俯卧,术者在其腰三横突,腰肌中下段,脊柱两边缘,行电针加红外线20min,起针后稍作休息,做手法按摩,以压、揉、捏、扌衮为主要手法做30min。7天为1个疗程。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腰部自觉松活自如,疼痛酸困消失,可正常活动,运动员可正常训练。显效:腰部自觉轻松,疼痛酸胀基本消失,可正常活动,运动员在训练中尚不能完全完成训练计划。好转:腰部自觉比术前轻松,疼痛酸胀减轻,活动范围大大改善,运动员可做一般活动,不能参与正常训练。无效:治疗1个疗程,临床症状未见好转。

2.2 疗效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经1个疗程治疗,治疗组40例,治愈25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0例,治愈10例,显效1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的治疗时间短,恢复快。1周内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90%。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意义(P

3 讨论

根据腰肌劳损的发病因素及病理变化,我们采用银质针加针刀配合药物注射的综合治疗方法,相互配合,作用互补,疗效确切。密集银质针是针刺与热疗作用相结合,通过银质针导热作用,使针尖传导热能,除直接消除针尖部位的软组织病变外,还可向周围扩散热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有利于炎症渗出和充血消散,解除肌肉痉挛,达到治疗的目的[2]。

针刀可在局部病变组织处采取直接松解、剥离、铲削等方法,减轻炎症区域内压力,阻断其对神经血管的恶性刺激,改善血液循环。银质针配以针刀治疗,可达到缓解或纠正局部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炎症消退和吸收,改善组织的新陈代谢,加快组织的修复,从根本上治疗病灶。还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类啡呔类物质升高,加强即时的镇痛作用[3]。

辅以药物注射,有利于减轻炎性渗出,促进炎症水肿消退与吸收,促进新陈代谢,防止再度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由于密集银质针针刺数量大,初诊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实际上针粗和针多都关系不大,因为皮内局麻后的皮丘早已解除了针尖刺入的皮肤痛。所以针刺前必须对每位患者要做好仔细的思想工作,打消其顾虑,大胆接受治疗。总之,银质针加针刀配合药物注射治疗腰肌劳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林生,金嫣莉.运动创伤的诊断和中医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9-101.

理疗治疗腰肌劳损范文3

【关键词】 温针灸;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29-02

慢性腰肌劳损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造成的慢性肌肉损伤,一般病程较长,病发后会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病发后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由于慢性腰肌劳损主要属于神经性损伤和肌肉损伤,是由于病人肌肉组织受损造成,因此,可以通过采取对肌肉进行刺激,打通肌肉内血液循环,为肌肉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氧等方法,促进肌肉组织的再生来达到治疗目的。针灸治疗方法是我国中医中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治疗方法,能够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打通肌体组织中的相关血脉,促进血液循环,为肌体组织再生提供充足血氧,促进肌体组织自我修复和改善。由于慢性腰肌劳损病人惧寒,并且通过采取保温措施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症状作用,所以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有一定的针对性。我中心中医针灸室通过对99名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病人进行分组治疗,发现采取温针灸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治疗疗效显著。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中心中医针灸室在治疗过程中将99名病人分为两组,随机抽取其中49名组成治疗组,该组中男性病人26名,女性病人23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35.2±4.7)岁,最短病程2年,最长病程16年,平均病程(7.3±2.4)年;剩余的50名病人组成对照组,该组中男性病人28名,女性病人22名,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1岁,平均年龄(34.2±6.7)岁,最短病程1.5年,最长病程17年,平均病程(8.1±1.7)年。两组数据对比显示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病人临床症状显示腰部曾经有过外伤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习惯性的弯腰,经常出现腰酸背痛,总是感觉劳累并且在较冷的情形下病症会加重,通过一定时间的休息或者采取保温措施能够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在体检中发现病人背伸肌紧张,并且不能前屈有限制,对病人骶棘肌外侧部位按压,病人明显感觉疼痛。

1.3 方法

1.3.1 温针灸治疗措施 让病人选取俯卧位或者选取侧卧位,基本穴位:大肠俞穴,选取双穴位;委中穴,选取双穴位。如果病人疼痛部位偏上,则加选肾俞穴,如果疼痛部位偏下,则加选次穴。先采取消毒措施,在针刺得气过后,采用2厘米的长艾炷安置在针柄上,针灸深度大概在2厘米左右,针柄部位相距穴位处的皮肤在0.5厘米到1厘米之间,一次治疗采用3个艾炷,每日进行一次治疗。

1.3.2 电脑中频疗法 让病人选取仰卧位,仪器采用高级电脑中频治疗仪,同时将两组电极全部安放在病人的腰部,采用1号处方进行治疗,治疗持续时间为20分钟,每天进行一次治疗。

1.3.3 磁热振治疗措施 仪器采用日本进口磁热振治疗仪,让病人选取仰卧位,同时将两组电热板安放在病人腰部,使用第二档位的热量,治疗持续时间20分钟,每日进行一次治疗。

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电脑中频结合磁热振治疗措施进行治疗,都以10次治疗为一个治疗疗程,在2个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

1.4 疗效判定 显效:病人疼痛症状消除或者有显著改善,其他相关症状消除或者有显著改善;有效:病人疼痛症状有改善,其他相关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无效:病人疼痛症状没有改善或者症状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2 结 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49名病人中有38名病人取得了显著疗效,11名病人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50名病人当中,有29名病人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12名病人治疗有效,9名病人治疗没有任何效果,总有效率为82%。两组治疗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

3 探 讨

慢性腰肌劳损在中医辨证分型中属于“痹证”,一般都是寒痹。治疗过程中,应当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祛除体内的凉气,从根本上进行治疗。艾条能够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有行气活血的功效,并且可以祛除湿气达到除寒的目的,通过艾灸能够促进病人局部位置的血管扩张,促进了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炎症以及水肿尽快消失。遵循经络的布置规律选择穴位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打通局部经气的作用,并且采取温针灸的治疗措施,能够促使艾灸的热量在针传达下直接进入到病症内部。委中穴是腰部以及背部的重要穴位,委中属于膀胱经合穴,通过委中穴能够对腰痛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实现将膀胱经气打通的目的,能够起到解痉挛的效果,能够促进肌肉放松,有效的减轻了病人的疼痛。采用温针灸不仅有针刺的疗效,而且有灸法治疗效果,所以在这种病症治疗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我中心中医针灸室通过对49名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病人采取温针灸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效率高达100%,充分证明了这种治疗措施的有效性,故认为在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措施上,采用温针灸治疗措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栎,刘美琼.温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8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111.

理疗治疗腰肌劳损范文4

【关键词】腰肌劳损 奇正消痛贴膏 疗效

慢性腰肌劳损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疾病之一,大多因为腰部急,慢性损伤或劳损而引起,大多病史较长,未经及时与合理的治疗,而产生腰痛。奇正消痛贴膏是根据藏宇妥藏药研究所根据藏医传统验方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采用高原特有的天然野生药物独一味,水柏枝等中药材,应用现代超低温真空脱水冻干技术精心研制而成的纯正藏药,具有很强的散瘀痛,强筋骨,祛风湿和除痿痹的作用〔1〕。

我们于2009年1月――2010年3月用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患者50例,并随机将58例慢性腰肌劳损病人用伤湿止痛膏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做临床观察,总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08例病人全部来自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将他们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47岁;对照组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46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方面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病人均有相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板滞,腰部沉重,乏力,或有重压感,下坠感,弯腰工作困难,弯腰稍久疼痛加重,不耐累,常反复发作。查体:腰部外形多无异常,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并有压痛,患者的症状时好时坏,均有三个月以上的病史。所有病人均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肿瘤,腰椎结核,以及内科和妇科等疾患所致的慢性腰痛。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所用药物为宇妥藏药研究所生产的奇正消痛贴膏,对照组所用药物为伤湿止痛膏。治疗组用药方法:首先清洗腰部压痛部位及其周围皮肤,然后将奇正消痛贴膏药剂包打开,将药液涂于奇正消痛贴膏药物垫上,再将膏药贴于腰部压痛点部位,每二十四小时更换一次,十贴一个疗程。对照组用药方法:清洗腰部压痛部位及其周围皮肤,再将膏药贴于腰部压痛点部位,每二十四小时更换一次,十贴一个疗程。

1.2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如:疾病的发生情况,体格检查情况,实验室检查情况,对治疗的反应,包括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 疼痛程度以VAS评分评定。疼痛观察VAS(视觉类比量表)采用10厘米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剧痛”,被测试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记号,“无痛”至记号间的距离表示疼痛分数,0~100为量表分数。

1.3.2 功能状态评价 :局部压痛,功能障碍从严重到无均以4,3,2,10共五级表示。

1.3.3疗效评定 显效,疼痛,压痛消失,功能回复正常;有效,上述症状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无效,上述症状依旧无缓解,功能未见改善。

1.3.4 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治疗治疗前后疼痛相关指标和患者腰椎活动的变化,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奇正消痛贴膏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见表一,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计分,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28例,占治疗组病例的56%;有效患者19例,占38%;无效3例,占6%;总有效率为94%。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50例病人中有5例(10%)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腰部皮肤过敏现象,其中皮肤红润2例,瘙痒2例,皮疹1例,经停用奇正消痛贴膏和外用皮炎平或肤轻松药膏后而消失,不影响疗效。对照组58例中有12(2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用药部位皮肤过敏反应,其中皮肤红润4例,瘙痒5例,皮疹2例,经停药和外用肤轻松等药膏而消失。

3讨论

慢性腰肌劳损是引起腰痛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不良姿势造成的慢性累积性损伤和急性外伤引起,多数原因为肌肉拉伤,慢性疲劳造成的劳损,肌肉僵硬与纤维化所致,主要表现为腰部肌肉和筋膜以及韧带的酸胀疼痛,在治疗上大多采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局部理疗,热敷,痛点封闭注射等治疗,临床疗效也不确切,副作用比较多,病人往往腰痛没治好反而出现消化道不适而且治疗也不方便,奇正消痛贴膏为湿敷型贴剂,它根据藏医传统验方,采用青藏高原特有天然药材独一味,水柏枝,水牛角等精致而成。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其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炕沿,促进组织修复,祛风散寒等功效〔2〕,对慢性腰肌劳损,疼痛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能明显的改善腰部功能,治疗效果十分理想,而且使用十分方便,患者的依从性也比较满意。

外用药物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过敏的情况,在奇正消痛贴膏的应用中也有过敏的情况的出现,表象为皮肤红润,瘙痒和皮疹,无皮肤破溃和感染病例出现,停药3至7天上述症状自行消失。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注意以下情况1.皮肤破裂处不宜使用。2.孕妇慎用。3.本品过敏者禁用。4.皮肤过敏者停用。

参考文献

理疗治疗腰肌劳损范文5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电磁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随着手机与电脑成为生活与工作的工具,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关键病因为肝肾阴虚、累积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闭阻所致,与劳累、长期久坐等有关。笔者采用针灸加电磁波(TDP)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86例和对照组184例。试验组男101例,女85例;年龄18~65岁,平均(32.58±12.44)岁;病程1 d~22年。对照组男98例,女86例;年龄19~64岁,平均(33.27±11.39)岁;病程1 d~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依据进行[1]。

排除标准:(1)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伴腰椎滑脱;(2)伴有严重的肝、肾、心、肺功能障碍,以及肿瘤、感染;(3)存在认知、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

方法:(1)对照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主要穴位: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上下各一个椎体夹脊穴、关元俞、大肠俞、局部阿是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压痛者加针刺。腰骶部取双侧穴;伴下肢疼痛、麻木者选取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昆仑等作为配穴,下肢取单侧穴。平补平泻,时间为25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2)试验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TDP;选穴、时间等均同对照组。

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主观疼痛程度。疗程开始前及结束后各评分1次,对治疗前后及组间评分变化进行比较。(2)JOA腰背痛评分:包括3个临床症状(6分)、3个主观症状(9分)、7个日常活动(14分),满分为29分;差<10分;中10~15分;良好16~24分;优25~29分。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5次和10次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治疗5次和10次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次和10次时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典型病例患者,女,45岁,教师。腰痛放射至左下肢麻木、疼痛5年余。患者5年前因教学工作繁忙,久坐,致使腰部疼痛并放射至左下肢后侧、小腿外侧,每因天气寒冷或劳累后症状加重,CT检查结果示L4~5、L5~S1椎间盘突出。曾住院治疗,病情得以缓解。1 d前因搬重物腰部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夜间痛甚,难以入睡。检查:L4/L5、L5/S1棘突下左旁压痛明显,有左下肢后侧、小腿外侧放射痛,左腿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采用针灸治疗,主穴:L3、L4、L5、S1棘突下旁开0.5寸夹脊穴(双侧)、大肠俞(双侧)、关元俞(双侧)、腰部阿是穴(双侧)、环跳(患侧)、承扶(患侧)、殷门(患侧)、委中(患侧)、阳陵泉(患侧)、承山(患侧)、昆仑(患侧)。同时在腰部、患侧下肢做TDP理疗,留针20 min,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遇到外力等诱因,使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中央的髓核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导致相关脊神经根或脊髓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导致腰部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L4~5、L5~S1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外力或腰肌劳损。在中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痹、腰腿痛”范畴,其发病机制为正气虚损,肝肾阴虚,且受到湿邪、风寒的入侵,或外力的影响,致使腰腿部血瘀湿滞、气机郁闭[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一直是中医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采用中药药熨配合红外线、康复训练结合针灸、针刺结合电针、特定TDP灸疗贴联合康复训练、TDP理疗配合中药穴位注射、腹针配合特定TDP治疗仪等方法治疗[3-7],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而针灸配合TDP,简单易行,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采用针灸配合TDP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针灸治疗可补肝肾、强筋骨、通经活络、促进气血的顺畅,消除炎症水肿,减轻对相关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

古人认为,气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气”是对无形的、不可见的状态的概括,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指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即是说百病皆生于气;张介宾《类经·疾病类》所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可见气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灸治病,关键在于调气,继而调节气血。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终始》中说:“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故针灸治病,关键在于调气,针灸腧穴,可对人体之气具有刺激调节作用,通过激发人体经络之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能行血,气能行津,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津液的输布代谢活动也离不开气的推动,所以针灸腧穴后,气推动血液运行的状态得到改变,津液的输布代谢同样也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消除椎间盘突出周围肿胀的作用,继而解除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脊髓等的压迫,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之上配合TDP,TDP理疗局部照射可使被照部位的温度明显升高,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能将有刺激性的物质,如钾、组织胺等由组织运走,热还能减轻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有明显的消肿镇痛作用。上述两种方式相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渗出液的吸收而消肿,达到更好的减压、止痛效果。总之,补肝肾、强筋骨、通经活络、消除神经根压迫,促进患者腰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水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8]。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结合TDP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显著高于单纯针刺组。由此可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针刺与TDP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

[2]汤治中,徐应乐,易进科,等.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78-979.

[3]曾巧.中药外敷结合电磁波治疗对腰椎术后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2):84-85.

[4]黄小丽.中药药熨配合红外线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1):97-98.

[5]陈柏书.针刺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6):124-126.

[6]宿小满,连树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特定电磁波灸疗贴联合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8):1734-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