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育教学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效教育教学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效教育教学理论

有效教育教学理论范文1

关键词: 小语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有效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总体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谓口语交际是指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有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它是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树立“说”的信心

在语文课堂的口语交际活动中,一些学生由于胆小,存在着严重的说话自卑心理。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交流氛围,从而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畅所欲言,积极而愉快地进行交流。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2.创设生动的交流情境,激发“说”的兴趣

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况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效性的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实践证明,生动的交流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

2.1实物创境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说话时,可让学生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从而引起学生“说”的注意。例:教学《我们的画》,教师可选取几幅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认真仔细地观察,再让画的作者讲自己是怎样画的,教者进行相机点拨。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讲画、评画活动。在热烈的“说”的氛围中,学生们说得真实、生动、具体。

2.2语言绘境

教师富有感染性的语言能为学生创设情感的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交际情境,产生共鸣。例:教学《找春天》一课,在优美的《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声中,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美景,激发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引发口语交际的欲望。

2.3媒体创境

多媒体集动听的音乐、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一体,用它来创设生动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教学《我们去旅游》一课,可通过播放我们祖国风景优美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的图、录像等,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发了他们把自己知道的、了解的风景名胜介绍给大家的欲望。

2.4表演创境

小语教材中选用了许多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爱憎分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表演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例:教学《小鸭子得救了》一课,可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提着水桶的小熊,扛着竹竿的小猴,长鼻子大象救助小鸭子的情景。通过步步引入,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和想象表达能力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3.优化口语的训练过程,教给“说”的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说”的前提是学会倾听。教师要首先教给学生具体“听”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对于“说”法的指导,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只有掌握了具体的“听说”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

4.构建开放的交际模式,培养“说”的能力

教学模式是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间的一座桥梁,一种中介,是包括教学思想、方法结构、整体设计在内的相对稳定的一种教学思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开放式口语交际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表现出自主性。具体表现在教师如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索,主动参与并体现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想说、会说、善说,并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

5.开展多样的教学评价,增强“说”的动力

有效教育教学理论范文2

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是深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核定运动,自产生之日起便频繁出现在语言教学文献中。学术界尚未对有效教学的涵义形成一致的看法。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对英语有效教学的定义进行界定:一是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出发点,二是从教学所耗所得来界定。这两类界定各有道理,但都不完善。笔者认为有必要从课题的各组成部分展开讨论,即先弄清楚何为有效何为教学,然后再深入研究理解有效教学的涵义。

对有效这一词语,可以从中外重要的辞书文献中找到不同的解释。如有效是指“足够实现某一目的,达到预期或所期望的结果”;“与某一事件或情况的成果有关,有实现目标的力量,反映某一行动的完成或获得结果”。[4]90《现代汉语词典》将有效解释为能实现预期目标,有效果。简单地说,有效就是指活动的有效,反映的是行动对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是对行动后结果做出的判断和结论。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重点考察对象是学生,有效果是指通过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部分。是对教学活动结果和教学预期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

教学的效率是指通过单位教学活动后所得到的教学产出。教学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生产,我们可以类比经济学上的公式,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教学投入。

教学效益是通过教学活动而获得的收益,实现了教学活动的价值。教学效益是用来评价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或个人对于教育需求的吻合程度。

有效教学从字面上看即为有效地教学。归根到底离不开有效和教学两个方面。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教学活动符合教学规律,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就不是有效教学。教学有效性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四者的有机结合。由此我们可以将有效教学理解为:教师通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成功地引起、维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并取得了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结果。

二、启示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有效教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在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的有效性三者关系上达成了基本共识。基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有以下的启示:

1.创新教学理念,改善知识架构

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过于注重知识本位忽视人的情感因素,过于强调教师教学的灌输忽略学生自身的主动构建,对于现代教学理念缺乏理解和认识。外语教学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有效组织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对外语教学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思想,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2.因材施教,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案

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教学方案和理论都有其特定适应范围和局限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总结经验,探讨在不同教学环境下对于不同学生自身情况的教学方案的不同组合。

3.反思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壮大,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在数量上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合格的英语教师仍然供不应求。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改善英语教师的质量。

有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于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一个能有效教学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反思教学实践的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可以不断探求出新的教学方法,得到教学改革的灵感。

4.教学效能感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处在发展阶段,理论上还未形成本土化的外语习得理论方法,实践上还未形成一套科学的英语教学体系和与之匹配的管理体系。因此必须要培养大学英语教师良好的教学效能感。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能够明显促进教学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行为的改善。其次,提高教师策略的使用,良好教学行为的养成。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策略,可以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再次,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归因能力的训练。良好的归因能力可以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学中的得失,从而充分调动其自身积极性,激发潜能。最后,重视外部环境的强化作用,加大在英语教学方面的投入,帮助教师树立信心。

有效教学不仅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是教学后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获得。我们要根据新的课程要求,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努力营造高效的课堂。由于目前对于有效教学没有确切的定义,对于有效教学的理解和认识还在不断地变化中,所以我们要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待有效教学。

有效教育教学理论范文3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 小学英语 有效英语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我国学生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习方面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以往的课堂教学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做”的方式都跃然于试卷和分数上,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只注重教材的大纲及相关教案的指导,完全忽视对学生的研究及符合学生需求的一套教学体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是以被动的状态接受,渐渐地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参与度不是很高。根据现代教育的相关理论,教师的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应当以他们为主体,学生也应当尽可能摆脱教师的固定教学思维,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体系。要想做好这一点,就需要采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导教学,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应该也是首先要做的。为了打好英语课程组教师的基础功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师资力量,造就出不一样的英语教师队伍,从而人人都能为学校英语教育事业研讨教学,并且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每一位教师都恪尽职守,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如下。

1.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学校现有的教师,要抓住一切机遇派出去进行学习,同时需要多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里作报告,进行课程研究的相应指导,教师之间多多地进行交流沟通,提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多涉及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2.建立课题研究常规制。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所研究,学校也可以对英语老师进行相应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注意一定要结合英语的教学,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学校应当保证每一个月至少一次的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教师自身也需要加强理解,才能很好地将相应理念运用到教学中。

3.加强学校教师培训。对于课堂上需要用到的计算机操作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新课程培训等工作,学校应当重视起来,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起来,通过培训的方法,及时督促教师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先进的教学思想。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英语

教师不仅要教得好,还要让学生学得好。学是学生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相应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英语。教师应当采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的能力,将课本中死板的单词、句子、语法等内容转化成探究的素材,让静态的知识逐渐动态化。教师在教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比较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再通过探究自主寻找学习英语的规律。《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的探究,可以采用小组式的学习方法,小组内交流,每个学生不仅需要独立思考,还需要很好地集思广益,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曾经所学到的知识,还能通过这种自主性的合作探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鼓励学生模仿表演,亲身体验

“教学做合一”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做中学,教和学不能分开,学生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进行模仿也是做的一个具体表现。模仿表演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英语学习中创造的对话场景,小学生的性格大多比较活泼,他们的表演欲都很强,模仿表演很受他们的欢迎。小学英语课本相对比较活泼,有很多故事性的对话交流,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也曲折生动,多用漫画和夸张的手法进行表现,每一单元都有自己的特色故事,都能够直接说明本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这些故事场景都很生活化,如果让学生模仿表演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能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教师再借助多媒体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表演的过程中,很多单词和句子的重复显得不再那么明显,并且每次的重复都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模仿表演最终会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学习英语。

四、结语

“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相对其他方式更有效。先行才能后知,教师们需要更加努力,在探索中寻找完善的教学方法,英语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时刻的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和着教育发展的脚步,让小学英语课堂焕发出更精彩的活力。陶先生讲道:“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凡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也就是说,“教”、“学”、“做”这三个字是连为一体的,不是分开的。这三个当中,最根本的还是在“做”上,“做”指导着“教”,“做”引导着“学”,而“做”又融在了“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

参考文献:

有效教育教学理论范文4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13-01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都决定了玩是他们最大的乐趣。而体育教学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以玩的心态去学习体育技能,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享受。将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桥梁,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获得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

一、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也是有效延长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的措施。游戏的应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措施,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把快乐带到课堂中,用游戏教学法最为有效,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应该是老师教得有利,学生学得有趣,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利用游戏可以轻松实现这样的教学境界。

二、体育游戏的涵义理解

体育游戏是一种专门用于教学的游戏。在教学中应用游戏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一种与知识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游戏中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具有很大的娱乐成分。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具有自由性、规则性、娱乐性等特点;游戏是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一种手段,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特点

1、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特点

初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表现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学中要积极采用游戏这种教学形式。把游戏和体育知识及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游戏,保证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和教益,在这样的氛围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体育课中应用游戏,其目的不仅仅是活跃课堂气氛那样简单,而是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融合在游戏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和愉快

2、游戏的趣味性特点

体育课和其他教学不一样,如果过分的严肃紧张,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学得枯燥乏味,缺少活泼生动和有趣。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活动更需要活泼和有趣。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体育游戏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例如体育课伊始,教师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准备活动,一般是围绕体育场跑几分钟作为热身。如果将这种乏味的热身变成一种游戏,让学生不在感到枯燥和乏味,那么热身运动就不再是一种枯燥和乏味。学生在游戏中实现了热身,而且还享受到了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保证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学习欲望。

3、游戏的竞争性特点

竞争是体育竞技活动的主要特点,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他们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而这一特点正符合体育活动的竞技性。很多的体育活动都是具有竞技性和竞争性,竞争性是学习活动和体育锻炼的精神因素,具备了这种竞争的精神,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主动和积极。学生这种自我表现能力和意识,正是体育教学中技能形成的必备心理因素。

四、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的方法

体育教材中也设计了一些体育游戏内容,但是这些游戏内容对于整体教学来说远远不够,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设计。具体怎样应用游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学习内容自行安排,下面就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1、应用趣味性游戏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选择恰当的游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跑、跳、攀、爬对他们的健康都十分有益。

比如训练学生的中长跑能力,我把简单的跑设计成接力跑、随着音乐往返跑等形式。有趣还有意义,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陶冶。再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比较适合应用游戏,进行传球教学时,我设计了“两传一抢”的游戏,学生在这样的竞争中,体会抢夺后的胜利喜悦,使教学变得情味盎然。

2、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但是在体育游戏中,老师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学生一起进行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便于教师在游戏中实施主导性地指挥活动。一些竞赛类的活动,往往使学生乐此不疲,即便下课也是意犹未尽。但是有时候也会酿成争执和矛盾,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局面的掌控,调整学生的情绪和游戏节奏,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而且,游戏的运动负荷也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的。学生的体能是有一定限制的,运动负荷的调节也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用游戏,要注意时间安排、练习次数等,密切联系生活中学生的体能,仅仅围绕教材内容,力争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要注意游戏选择的合理性、科学性、趣味性、有效性,这是保证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合理使用,高效教学,一直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子建.试析中小学体育课中体育游戏的作用及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8)

有效教育教学理论范文5

1.1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1.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2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2.3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

有效教育教学理论范文6

【关键词】有效阅读;五步阅读法;悟读;赏读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高中语文走有效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操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含义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最终养成自觉运用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重点在于有效性的教学阅读策略研究。这个有效性,绝不同于阅读的功利性,这个有效性不仅是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还是阅读审美,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延伸。

四、我校“五步阅读法”具体内容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五、教师在“五步阅读法”课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