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的论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的论据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校提出的“善美立校求真育人”的办学理念,更好推动我校科技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校决定开展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周。
二、活动目标和要求:
(一)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2、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践大教育思想理念。
(二)活动要求:
1.师生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数量、质量。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和个性特色。
3.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围绕活动主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
三、组织机构:
组长:林海燕
成员:全体科技辅导员及班主任。(具体工作分工见附件)
四、活动内容:
本年度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创新活动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科普宣传
1、让每一个学生读一本科普书。(每班一份手抄报)
2、让每一个学生看一部科普电影。(2张照片)
3、每个班出一期“科技就在我们身边”主题黑板报。
(二)科技实践
1、学校组织一次学生科普知识讲座。
2、开展一次我是小小科学家作品演讲(科技创新获奖学生)。
3、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每班3份)
(三)科技比赛
1、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每班4个作品)
2、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每班不少于5幅)
3、纸飞机距离挑战赛(每班6人,男女各3人)
4、趣味魔方挑战赛。(每班5人)
五、赛事及活动时间安排
(一)、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创新发明比赛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重头戏,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力争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小发明作品不断涌现,尽可能爱护、保护、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忽视、冷漠、不以为然地看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真正做到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还要求学生之间必须有合作、帮助、协作、友爱的团队精神,并能保证学生在团队内各尽其才,各显所能,获得个人和团队的同步提高。
各班主任要对小发明、小创造有爱好,并且有较好创作基础的学生要做到针对性的辅导,让这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特别是对节约、能源现象)有更深的理解,在理解生活常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
创新作品评审原则
将按照“三自”和“三性”原则进行评审。
1. 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
2. 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
3. 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
4. 创新性:指项目内容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设备或工具的设计或使用方面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工作从新的角度或者以新的方式方法回答或解决了一个科学技术课题。
5. 科学性:指项目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的合理和正确性,依据的科学理论的可靠性等。
6. 实用性:指项目成果可预见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研究项目的影响范围、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二)、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
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内容应为少年儿童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表现未来人类的生产、生活情景。参赛作品的画种、绘画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作品尺寸规格为4开。
评审标准:想象力:作品选题的新颖程度和创意所展现的想象力。科学性:作品主题思想与科学技术相关。绘画水平:作品创意的画面表现力,包括画面设计、色彩处理和绘画技巧。
(三)、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表格见附件)
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旨在鼓励青少年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用科学思维和创意设计解决方案,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应是针对生活中或科学技术领域中某一个问题所提出的创新性科学设计或解决方案。
2.作品主要以文案形式说明创意,内容应包括对问题的描述、相关背景综述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的设计模型、解决思路、方案等。可附加设计图或图片。须包含图标或图注。
3.作品内容应为申报者本人提出,文案和设计图等应为本人撰写制作,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4.作品中内容不得仿冒、抄袭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及著作权。
评审标准
(1)创新性:选题独创,设计构思新颖,解决问题的思路或策略有创新。
(2)科学性:解决方案或设计采用的是科学方法或选题属于科学、技术或工程问题。
(3)实用性:选题应有生活实际或科技发展需求。
(四)、纸飞机距离挑战赛。(规则另附)
(五)、趣味魔方挑战赛。(规则另附)
六、奖项设置
小学组一等奖10%,二等奖15%,三等奖20%
对于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的老师,根据学校考核方案,给予相应的表彰。
七、人员及时间安排:
各班班主任要充分的利用十一长假,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八、器材准备:
1、50米的米尺,A4白纸、魔方、4开绘画纸。
2、需购买的:魔方计时器9个。魔方9个。
科技创新的论据范文2
关键词:学科竞赛;心智生活;建筑装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36-02
人的心智生活涵盖两个方面:心灵培育和智力成长。大学教育是诸多青年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历程,它于特定的时空中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启发学生的理性,发挥人的天赋能力,获得事实的和实在的知识和经验,使其个人人格在社会文化传承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升华。采用特殊的教学方式,可以产生比较强烈的刺激与适应的感知觉联系,让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形成自己的心智活动:一方面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产生探索研究新事物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实现思索的独立和内在的自由。在这样教学活动中,大学生能够品尝到智力喜悦和心灵快乐的学习。教育学者曾言,大学的“灵魂”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二是有宽松的学术环境。教学活动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接受新思想,探索新技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勇于吃苦、协同合作、进取融合的品质。建筑装饰本科专业设置《学科竞赛》课程,即是依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创造新的学术氛围,为大四学生在毕业设计和工作应聘前开展的心智生活的特别训练。《学科竞赛》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在教师设定的竞赛主题基调下,引导学生把已经完成的学业(建筑概论、空间构成、美学与制图、室内设计原理、施工技术、材料科学、工程造价与管理等)综合运用起来,依照学生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艺术个性,自由地确定单一课题,根据他们的特长、潜力或者突破方向去表现和完成。由于《学科竞赛》给予学生相当的自主性,屏弃课堂教学的机械被动模式,解除固定作业单调统一命题的羁绊和约束,学生的兴趣和竞争心理充分释放,心灵和智力将产生愉悦和满足感,从而获得大学旅程中一种深刻的体悟和记忆。
一、《学科竞赛》的核心思想
《创新・求真・融合》是建筑装饰本科专业《学科竞赛》的核心,也是建筑装饰本科学生深化心智生活的契合点。(1)创新,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备广泛、灵活、生趣的特点。创新的基础是兴趣,兴趣赋予学生对事物规律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的动力,成为学生对创造失败苦涩或者成功喜悦的承受韧性;创新的反面是盲从,拿来主义和借用泛滥的行为是创新浮躁的碌碌表现,而不着边际的奇思漫想与另辟蹊径的空中楼阁则是平庸生活的功利思想。创新的本身代表心智的跃变。(2)求真,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当创新精神的基石。求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创新事物、创新方法、创新思维的本真认识,二是对创新竞赛选题和进程持务实态度。在激发创新灵感、捕捉事物特殊性的同时,衡量自身长处与弱点,取舍有度,脚踏实地做好命题、开题、结题环节。充满信心,审慎律己,求真的过程象征心智的成熟。(3)融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科特色和学术环境。高校学习和未来社会给大学生两种境遇,一是与他人共处,二是独自静思。《学科竞赛》不仅让学生再现艺术唯美和科技创新,更能使他们人生观境界的提升。独自静思通过内心的整合,清醒看世界,理性看自己;团队合作和良性竞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贡献社会的能力,这就是融合。融合的本质贯通心智的和谐。
二、《学科竞赛》的方法模式
1.引导与开题,启迪自主思考。首先,组织学生对学科竞赛进程进行个人初期规划,以艺术美学、工程范例引发学生对待选课题产生新奇印象和浓厚兴趣,以文化背景和地理人文引导学生的心灵感应和智识共鸣,融合心智的每一个念头和灵感震荡,从而获得心智特别训练的良好开端。其次,让学生自主地对初选课题展开广度资料信息的收集、认知、整合,从中筛选出创新思维的种子;既而独立地撰写开题报告,确立课题的主导方向和个性特点,强调原创精神和课题亮点,估算完成进度和难度,预测完稿作品的实用价值或艺术魅力。
2.选择与目标,正视自我认知。针对建筑装饰本科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学科竞赛》课程制定更详细具体的要求:学生应当对建筑装饰学科知识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未来建筑装饰工程发展有一定探讨和研究,根据自己的个人素养和技术专长,考虑选取下列表现模式。
(1)研究模式。对建筑装饰工程、学术理论、发展方向等内容选取其中某个观点或主题进行研究,重点阐述自己的论点论据,条理清楚,言之有物。竞赛成果以文字图形并重,插入数据图表、艺术效果等,给人耳目一新、清晰明朗的独特感觉。
(2)方案模式。选取建筑、室内空间的某一设计主题,进行方案设计。个性突出,创意明确,可重点表现在空间形态、色彩变化、光影意境、材料肌理、环境艺术等某一侧面,展现版面以CAD图与效果彩图配搭,凸显方案内涵和艺术张力。
(3)制作模式。以简易材料组合、废旧物品利用、特殊手段形成等方式,进行装饰元素的空间模型构成、家具饰品制作,综合节能、低碳、环保、卫生等新理念,表现装饰艺术的另类美感。展现版面以实物制作(过程)的照片、文字介绍为主,吸引关注,获得强烈认同感。
(4)开发模式。一是对建筑装饰工程的应用型新型软件学习使用,开发其实用功能,二是对常用软件的技巧运用、大师心得归纳演绎。展现版面以软件运用流程、动画片断和效果图形并重,精彩流畅。
3.演讲与展示,完善自身心智。竞赛进程后期,学生将自己课题成果用艺术版面的形式公开展示,同时制造多媒体幻灯稿件进行演讲。评判委员会由专业教师、校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和低年级学生代表组成,对每件作品的创意、功能、价值、艺术表现和表达感染等方面给出公正中肯意见。文化交流的本身延续文明片段的传递,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作品完成的成就感、赞美褒扬的满足和善意批评的促进,而且是对自己大学阶段成长过程的自视和反省,构成人生心智活动的一此强烈记忆。同时,将这种文化精神向低年级学生传播,萌发出他们的心智活动。
三、结语
教学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心智得到健康良好的成长。如何打破长期存在的沉闷呆板的教科书宣讲、单调划一的程式化作业、思维僵硬的被动式接受以及渐行渐远的学术活力,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点点滴滴地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李子灵.人文素质与心智生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4).
科技创新的论据范文3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科技创业开始起步。科技创业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该大学将闲置的土地出租给高技术公司,并鼓励教师和学生从事科技创业。其后,马萨诸塞州沿波士顿128号公路两侧也出现了科技创业的热潮。一批高技术企业不断建立,陆续出现了科技创业集群的斯坦福研究园、伯翰诺工业园、伯尔德工业园、贝福研究与管理园、沃尔杰姆研究园等。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科技创业也开始兴起和发展,如位于巴黎南部法兰西岛的巴黎大厦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电子计算机、新材料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创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例如,波士顿128号公路地区的高技术公司1955年只有39家,而1971年则发展到1200家左右,科技创业由此也开始风靡全球。前苏联、日本、西欧、北美,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等都积极推进科技创业,并出现了一批世界知名的创业园区,如前苏联新西伯里利亚城、日本筑波研究学园都市、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罗马尼亚皮佩拉电子城、巴西的皮纳斯科学城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创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在世界范围形成热潮。作为科技创业乐园的高技术区迅速增长。
尽管科技创业作为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活动在全球范围兴起,科技创业中仍然充满艰辛。许多高技术公司在科技创业中5年生存率仅为20%。于是,一种培育科技创业企业的孵化器也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孵化器(Incubator)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齐•库曼于1956年提出的,其目的是安排就业,繁荣经济,并首先在美国纽约的贝特利亚创建了贝特维亚工业中心。实际上是利用废弃的厂房,以低廉的租金,帮助创业者以低成本进入,进行生产、制造、加工活动。随着科技创业的兴起和发展,这种模式逐渐为各国所接受,并纷纷建立本国的企业孵化器,通过低价出租,政策优惠和周到的服务,为科技创业者们营造创业的环境,指导、帮助科技创业企业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据美国孵化器协会统计,新兴小企业经过孵化器培育后的五年成活率提高到了80%左右。企业孵化器在科技创业中的巨大成功也促进了孵化器事业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美(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共拥有625个企业孵化器,培育着2.5万个科技创业企业,平均每年有22%的企业完成创业过程从孵化器迁出。同期,欧盟共有2134家企业孵化器,哺育着15万个科技创业企业。企业孵化器成为科技创业的温床。
我国的科技创业经济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大学密集的北京中关村率先举起了科技创业的旗帜。其他省、市纷纷跟进,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仅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达到了53个。2006年,全国已有高新技术企业49166家,从业人员1100万人,实现利润4400多亿元,上缴税额3800多亿元,出口创汇2600多亿元。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始于1987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成立。20年来,我国企业孵化器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2006年,全国共有各类企业孵化器548家,正培育着41434个创业企业,占同期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1/3左右。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23.4亿元,创造直接就业机会79万个,吸引着1.2万名留学归国人员和46万名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创业、发展创业经济的活动,并培育出50多家境内外科技上市公司。
2科技创业的定义及创业要素
关于科技创业的定义有多种提法,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业是新产品、新的生产方式、开拓新市场、利用新材料及经济部门新组合的“五新”活动;杰弗里•A•蒂蒙斯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创业导致价值的产生、增加、实现和更新;我国专家郁义鸿提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总之,创业是把新技术、新知识通过商业化运作转化为可供社会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过程。
综上所述,科技创业则是创业者利用商业机会,组合社会资源,把新技术、新知识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其应用价值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科技创新活动。创业的核心要素是:
(1)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是创业的主体,在创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推动和领导组织作用。包括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机会窗口的选择、创业企业的建立、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管理及市场开拓等。创业团队应当具有共同的创业目标和组织才干的互补性。除了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之外,还应对经济、法律、社会学方面有相应必备的知识。
(2)创业机会。创业依赖商机。特定的机会能否为创业者带来期望的利益,既取决于这个机会有多大的前景和利己性,又取决于创业者是否去抓住这个机会。创业机会包括创业的技术机会和创业的机会“窗口”。创业的技术机会是指技术变化带来的创业机会,最常见的是高技术创业机会。它主要源自新的科技突破和社会科技进步。其表现形式是:第一,实现新功能的新技术的出现。例如,计算机出现之后,人们可借此进行数据和信息的自动化处理,继而开发出了商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导致了网上交易这种全新的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的问世;第二,新技术替代旧技术。
当在某一领域出现了新的科技突破或技术进步,足以替代既有的某些技术时,创业的机会就到了。例如,若干年前当不少电脑商濒于倒闭时,微软的Windows平台技术出现了,使不少濒于倒闭的电脑公司起死回生。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促使了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第三,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不少新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利弊皆俱。如原子能技术的突破,为人类找到了巨大的能源,但又能制成超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公众化、国际化变成现实,极大提高了人类生产、工作效率和改善了生活环境,但也给信息安全留下了隐患。因此,兴利除弊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创业机会;第四,国家或区域间的“技术势差”引发的“技术转移”,技术转移的结果就会导致技术势差处于较低位置的国家和地区形成创业机会。
(3)创业的机会窗口。创业的“机会窗口”即特定的商机存在于市场之中并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创业者只有抓住这个时段创业才有可能获得预期目标。否则会“血本无归”。正如卫星发射要选择发射的时间和气候窗口一样。错过了这个窗口期,就错过了发射机会。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变化,市场会以不同的速度增长,随着市场的扩大,往往会出现很多的创业机会。但当市场变得更大并趋于稳定时,市场条件就不那么有利了。因而,当一个市场开始变得足够大,并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图1中的第5年时,机会窗口便打开了;而市场趋于成熟时,图1的第15年时,机会窗口便开始关闭了。
(4)创业资源。技术、资本、劳动力既是三大生产要素,也是创业三大资源。具体而言,主要指创业必需的技术(专利)、管理等无形资产,也包括资金、场地、设备等有形资产。创业资源的获取除创业者自己所有的外,还要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进行组合,为我所用。因为创业者在创业阶段不可能拥有全部的创业资源。因此,创业者组合资源的能力便显得特别重要。当然,政府要营造好的创业环境,使资源组合更为方便。
3科技创业经济的特征
3.1科技创业经济是技术创新型经济
工业革命以来的历次产业革命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从来都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科技潜力和实力固然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科技实力或科技优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和形成竞争优势。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科技优势并未带来相应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这种科技优势和经济、竞争优势不对应的现象表明着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把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为彼此并行的系统而存在,把可进步当作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而忽视了彼此的内在联系。而首次从理论上阐明这种关系的是美籍奥裔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是以技术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即以新技术的转化为前提的技术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观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品、工艺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各种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创新理论也成为新的经济发展观。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经济发展。因此技术的发展、技术的社会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可以统一于技术技术创新过程之中。这种兼顾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观点,提供了一种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系统理论和思想。
由此可见,科技创业经济是建立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基础上,突出把科技成果和知识以产业化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并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3.2科技创业经济是学习型经济
科技初创企业是创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没有大批敢为天下先的科技创业者的创业精神,没有大批不断成长的科技创业企业的成功,科技创业经济也成为无米之炊和无源之水。但是,企业的创立是艰难的。创业者们往往除了拥有技术和知识外,面临着资金匮乏、人才缺失、市场不足、管理经验肤浅等一系列问题。从技术经济学的观点出发,资金、人才、市场固然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关键还在于创业者的观念和学习能力。因为资金不足可以筹措,人才不足可以招聘,市场不足可以开拓,而唯有观念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尤其是在当代信息化和知识化的社会背景下,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创建和发展唯一持久的竞争力是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快和更有效的学习能力,因为任何组织,其行动是有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的。作为创新经济组成单元的任何一个创业企业,尤其是科技创业企业的领军人物,要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市场需求有很强的洞察能力,并以全新的概念和论据吸引投资者,吸引人才和吸引市场。因此,它不仅要求创业企业的领军人物不断地学习,博百家之长,而且要以正确的理念引导企业团队和员工,并得到企业团队和员工的认同,创造出一种宽松、趣味、激励、互动的学习氛围。促使企业自觉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新挑战,创业经济也正是在创业企业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成功而发展壮大的。
科技创新的论据范文4
那么,和以往治疗肝癌的常规疗法相比较,张清泉教授研创的“肝癌优化综合治疗”新技术有哪些不同?其优点又在哪里呢?下面是张清泉教授的一些体会和经验总结。
从传统疗法的瑕疵“切入”
据张清泉教授介绍,“优疗”研究的创新之处是把从现有治疗肝癌的常规技术和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中挑剔出存在的瑕疵与破绽作为“切入”点,以求化解之道。就此,他分5个方面,以缜密的哲理,充分的论点、论据及通俗易懂的常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介入化疗存在严重缺陷。介入化疗作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如今已经被研究认识得很透彻。理论上认为,介入化疗破坏了血管内膜,栓塞剂阻断了肝动脉对肝癌的供血供氧,使肝癌生长暂时减慢。尽管开头几次治疗及前几个月的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但是由于肝癌周边分布的动、静脉交通支仍在源源不断地供给血液,加上被阻断的肝动脉1周后可以再流通,实际上很难把肝癌彻底“渴死”、“饿死”。同时化疗药物必然会经过动脉分支流向全肝,造成对正常肝细胞的广泛损害,反过来加重肝硬化、促使病情恶化。对于少数介入治疗“肝脏占位”的病人长期存活的现象,他认为,不排除两种可能性:一是极个别肝癌单发、肝脏无硬化的病人可以承受反复多次介入治疗;二是肝癌的诊断有待商讨,除非有可靠的AFP定量上升指标或确切的病理报告,否则必须与肝脏其他良性占位性病变相鉴别。比如炎性假瘤(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单纯的肝硬化结节、肝腺瘤(直径可以超过10厘米)等的B超、CT影像与肝癌图像别无二致,一般人很难辨别。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单发性中、小肝癌,尤其是合并中、重度肝硬化、适合切除或射频治疗的肝癌,不应把介入治疗作为首选和主要治疗手段,否则弊大于利;对于肝癌已被切除的病人,更应该严格把介入治疗列为预防术后复发治疗的禁忌,因为介入治疗只会造成剩余肝脏十分宝贵的肝细胞被大量地破坏,加重肝硬变,诱发肝功能衰竭,有百害而无一利。
肝癌手术并非完善。张教授说,外科手术治疗肝癌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刀下去就大功告成、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对单纯手术不应抱过高的期望,因为肝脏切除是一种重复性很强的技巧性劳动,国内外已经很规范、同质化,医院之间、医生之间操作程序变化很小,切1个与切10个的区别不是很大,差别只是手术的大小、难易度而已,而共同面对的术后复发问题是一致的、不变的,这一结论已经被全世界证实过千百遍了。他认为外科医生不能因几个手术的成功就志得意满,手术做得越多,越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空虚感、挫折感、愧疚感,几年以后回头看看,真正活下来的病人却没有几个。他不甘心拿“手术很成功”来抚慰病人和安慰自己,考虑更多的是怎么样才能让病人保全生命、活得长,健康自由、活得好。实际上,切除了癌块,只能说是迈出了复杂治疗链中最关键的第一步,暂时解除了病人面临的生命危险,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赢得了时间。而影响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许多因素,尤其是病人自身“癌性体质”潜伏的威胁,完全有赖于第二步,依靠其他的药物等配套治疗加以克服。二者不可缺一,次序也不能错位,固执、片面地强调任何一半,轻视、忽略、排斥另一半,都有违客观,不现实,也不可取。
肝门阻断与输血隐含巨大风险。张教授发现,肝切除手术中遇到的出血、输血及肝门部血管阻断损坏肝功能等所隐含多种巨大的风险,术中、术后随时都可以降临。从解剖学角度看,肝脏有3套血管(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是个大血库。因此,肝切除时通常都要预先阻断入肝血管的血流,以减少失血。肝门部血管阻断所致的缺血缺氧时间的长短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正比,对肝硬化尤为敏感。尽管阻断入肝血流的办法有十几种,但都需要大量输血才能完成手术。因此,当血库出现零库存或血源供应处于警戒线以下时,当RH阴性稀有血型病人配血困难时,就会发生手术和抢救过程中患者命悬一线的危机险情。不仅如此,输血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世界上允许一定的漏检率,我国为3%),误输被污染的血液会引起医源性乙肝、甲肝、丙肝、艾滋病等的传染。据统计,通过采、供血感染上艾滋病的人,全国有7万人,山东有739例;某医院因手术输血而感染上丙肝者达65人。他们是无辜的,却要承受世俗的冷漠、歧视,掰着指头过日子,后患无穷,不堪设想。新的研究表明,输血(特别是输陈旧性血)还会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肝癌的生长、复发。肝脏手术的最新理念是:肝门部入肝血管阻断的时间越短越好,不阻断血流、在不缺血缺氧常态下肝切除最好。不管是从社会、从病人,还是从献血人、从经济各个角度考虑,主张能少输血的尽量少输,一滴不输更好。
传统的化疗从理论到方案已经过时。提到国际上公认“化疗对肝癌治疗效果最差”,张教授说,建立在“以毒攻毒”理论基础上的大剂量的冲击化疗方案至今仍在沿用。这种治疗方法本指望通过加大血管中化学药物的浓度直接杀绝癌细胞,可化疗引起的秀发、翻肠倒胃的恶心及呕吐、头疼及头胀得像爆裂似的严重药物毒副作用,使病人不仅要遭受肉体的痛苦折磨,还要承受心理、心灵上失去人格尊严的精神摧残。不少病人及家人反映:化疗是“重受二茬罪”,等于无“密”可保,暗示病人得了绝症。甚至有些病人化疗后病情反而加重,数月、数周、乃至数天便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国外最新的研究报道表明:化疗还会大量毁伤大脑神经细胞,导致4/5的病人出现失忆、抑郁症、间歇性痴呆等“化疗脑”的副作用。实际上,病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药物中毒症状只是冰山一角,更深重的药毒药害被抵消化疗反应的恩丹西酮、康醛等解抗药物所掩盖,远远超出正常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极限。对肝脏功能的破坏、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侵扰和对精神灵魂支柱防线的打击甚于肝癌本身,是致命性的、不可逆的。化疗存在的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几十年不变、陈旧过时
的理论与方案缺少创新与更替变化。
科学理性地评价肝癌的肝移植。张教授觉得,最能把肝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说清楚的要属肝移植。一般人认为,将肝癌连同病肝一个细胞不留地切除,换上一个完全健康的异体好肝,就永远不会再复发、再长出新的肝癌了,因此,许多肝癌患者往往把生存的一线希望寄托在肝移植上。可事实恰恰相反,该类病人术后不仅复发得早、快,而且转移、扩散得更凶、更广。据报道,因患中、晚期肝癌而接受肝移植治疗的病人,术后绝大多数在1年内复发。在国外,法律上严禁为中、晚期肝癌病人做肝移植。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高风险、低回报、严肃的科学问题、人道伦理问题。为了保证移植新肝的存活,必须在术中和术后长期应用一些防止新肝排异反应的免疫抑制剂,而这会使全身免疫系统受到药物的持续压制,打乱机体内部潜在的隐性致癌因素与自然免疫力之间的生物共生平衡关系。实际上,新肝的存活是以付出牺牲免疫力、肝组织的再生复发为沉重代价的。它明确地告诉我们:一是免疫系统在肝癌的发生、转移及治疗后的复发、扩散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如果有人某一天把肝移植的免疫抑制问题解决了,那么肝癌的肝移植治疗技术就会发生质的飞跃。二是肝癌的病因除了肝脏的硬化、乙肝因素外,还与病人自身个体差异所特有的“癌性体质”,以及许多尚未被科学认知的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诱癌因素息息相关。其机理很可能是平时免疫系统对它们就像对外排斥异体肝一样,对内起着隔离防火墙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处于休眠状态的致癌因素(像癌干细胞)就会因失去约束而苏醒,肝癌最恶性的一面便充分暴露出来。而正常“非癌性体质”的单纯肝硬化病人在接受肝移植治疗后则从来不会发生新的肝癌这种反常现象。所以说,理论与实际早就证明:单就中、晚期肝癌而言,一味地针对肝脏本身的移植治疗并非最佳手段。但是它启迪我们,应加强对肝癌病人全身免疫系统机能研究的力度与深度,以求突破。从“优化综合治疗”的技术创新突破
许多年来,张教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的肝癌研究通常难以跨越一条深深的人为鸿沟,基础与临床脱节,中、西医互相对立,内、外科条块分割,化疗、放疗、介入、中医药的各据一方,高科技“刀”更是单枪匹马。一台机器一个“中心”,专业越分越细,专科越划越多,技术越趋单一、雷同,整个肝癌诊治领域更像盘散沙,专家都是一家之专,学术上的门第之见与隔阂严重阻碍了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与整体实力的综合提升。张教授纵览全局,以超脱的眼光把所有与肝癌有关联的研究纳入到一个整体大框架内进行统观分析,然后他惊奇地发现,在神秘的面纱下,一条科学上从未被认知的清晰可见的脉络走向一览无遗地显现出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张教授敏锐地意识到:一是发生肝癌和影响肝癌复发、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有5种,即肝硬化、乙肝、癌性体质、免疫力、心理状态。肝癌实际上是一种病在肝脏,却与体内多种复杂因素密切相连的“全身性疾病”。二是所有针对肝脏本身肝癌局部的治疗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姑息性的,包括外科切除、导管介入(化疗、栓塞)、缓释药物、乙醇瘤内注射、高科技“刀”(r刀、中子刀、粒子刀、质子刀、诺力刀、亚氦刀、超声聚焦刀、激光、冷冻、固化、射频)、热疗、放疗(内、外)、肝移植等,因为经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它们的治疗原理其实大同小异,均为机械、物理、高能作用,除了直接针对肝脏局部外,对病人全身内在特有的“癌性体质”及其他隐性致癌因素影响甚微。任凭谁把道理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实际情况远远不像听起来那么美妙。三是所有针对肝癌病人全身性的辅助治疗方法,如化疗、生物免疫、基因药物、中药等,在技术疗效上都存在不确定及没有标准可依、效价比低的弱点。四是肝癌治疗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决非靠一两种技术或药物就能独立完成的,必须严格指症范围,避免走单一治疗“万能”的极端,而应紧密依托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集成”、“协同”联合的整体力量,这样才能达到技术优势互补的目的,使疗效最大化。同时,他还制定出了治疗肝癌的五大追求目标:即最大程度地提高切除、破坏原发癌块的彻底性,兼顾把危害和影响肝硬化的风险降到最低;重组化疗新方案,达到高效、平和、人性化;突破免疫增效技术难关;加大中药的防治比重;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艰难的探索努力,张教授终于研创成功以全新理论为基础、以多项实用性强技术为轴心的肝癌“优疗”新方法。它由3部分构成:一是术中“优疗”,包括不阻断人肝血管血流的肝切除技术,肝切除手术不输血技术,肝切除残余肝面药物、高温特殊处理技术。二是术后“优疗”,包括“化疗化”新配方(其灵感受启发于南京一位“海归”教授的基础研究新论述,触类旁通于上世纪70年代农村“赤脚医师”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阿托品化”)。当治疗中自然出现他所观察总结出的5种特有的症状表现时效果最佳,而且病人不脱发、不呕吐,照常进食、自由活动,总共完成6个疗程便可终止治疗,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都非常高。即使晚期病人,“化疗化”后进人到临终期,也较少出现剧痛,不用或少用杜冷丁就能安静地走完人生;生物免疫增效技术;预防消除腹水技术;“合和散”等。三是集成“优疗”,将术中、术后优化精选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合理搭配,制定出多种治疗预案,实施个性化治疗。可以说,“优疗”是集中西、内、外、前沿交叉学科先进技术之大成的“高科技包”,且是动态的,不断把过时落后的成分淘汰掉,把新的精华充实进去,以求永葆技术的前瞻性、多样性、实用性处于领先地位。
张教授搞科研,从来不跟风、不,而是始终立足临床,多做少说,研以致用。在肝癌“优疗”研究的8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曾经跑遍山东省各地,到过20多个县市区、60多个乡镇进行病人家访,采集到2多万字的第一手资料。这种既有学问又能吃苦、一丝不苟科学求实的精神,特别令人敬佩。像占手术率80%左右,不阻断入肝血流、高难度的肝切除与术中不输血技术,肝癌切除后残余肝面的药物、高温特殊处理技术等,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肝功能、消除了术后复发的重要隐患,彻底杜绝了乙肝、艾滋病等的传染。可见,同样是肝脏手术,技术质量已今非昔比。
不同学科的交融与理论技术的创新
当笔者问到张教授认为自己成功的基本因素是什么时,张教授总结出两点:一是运气好,能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肝胆科,向恩师胡宗泽主任学习,因为胡主任开明厚道、技术精湛、惜才爱才、善于屏障纷扰,在这样一位可以推心置腹的老师面前,自己甚至连想背信、偏离学术方向的念头都不忍心有。否则,自己不可能为一项既看不到尽头,又难卜结果的“优疗”研究,与世无争地置身局外,默默苦守20多年。二是书报看的多。学无止境,而且所
读文章不只局限于医学专业,好读书而不唯书,贵在感悟,重在兼容并蓄。科学上从来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物,书念的多,如果张口三句话离不开本本、抬手事事只知道重复前人,随波逐流,没有一点突破禁忌、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独创的东西,那么,即使能坚持埋头苦干,恐怕也很难体现与医患双方,乃至国家命运攸关的核心价值与最大的核心利益。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创新是书生、学者安身立命之本。创新在哪里?在所有书本上已经明确的标准答案以外。如果缺失了自主、原创,谈论领先、发展、抱负,实质上没有多少意义。
张教授认为,“优疗”现在才公布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像肝癌这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全世界拿它都没办法,除了技术上创新和治疗上精打细算,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拼创新,从难、从严创新出超越常规与传统、出类拔萃的新科技和新疗法,才能让病人治得值。二是科技创新应牢固地树立一种思想、一个标准,即始终保持科学上的独立、中立、自主及实用。品质是第一位的,成果要经得起现实、历史和时间的评说、考问与定论。医学生态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从长远看,不管医改千回百转走哪一条路,要想变革、进步,就绕不开创新“质量”这道关。三是凡属医学上的重大发明、发现,往往都需要连续不断的全身心投入、至少数十年以上搞研创。在没有累积大量确切可靠的病例数据、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权衡之前,出于责任和良知,不可轻言成功。四是同许多其他的拥有、向往比较,学识、学问是身内之物,好比书卷气盛开在心田、童话里的世外桃源,独自发现科学上的未知和能够自己主宰呵护它,至高无上,格外值得倍加珍爱。
科技创新的论据范文5
关键词:高中历史;评讲课;有效课堂
高中历史教学不但教给学生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知识结构,还要对注重学生理解、阅读、概况、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考查。对于历史的评讲课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几种高中历史评讲课中使用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对出现的历史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高中历史评讲课可以通过师生间问题的讨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代的高中生,受传统的教学过程影响,大部分都是通过“填鸭式”的教育走过来的,许多的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不愿讨论,更别说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讲,学生听,而不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不会发展。如果学生不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问题讨论,课堂的生命力不仅会被制约,还会阻碍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评讲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一起互动,进行对问题的讨论探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解放。对教师来说,课堂讨论意味着脱离了向学生简单地解答知识,转向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这种形式在学生提高学习知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高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发展迅速,开始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增强了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已经能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分析判断问题。学生在评讲课上开展问题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还要留给学生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学生有了课前和课后的准备,再通过评讲课问题的讨论叙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在课堂讨论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处理好讨论中师生间的关系
在讨论中,要做到讨论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处在指导者的地位。教师在上评讲课时要注意处处设疑点,在关键部分设疑点,在易错部分设疑点,在模糊部分设疑点。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设疑的技巧,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解答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和习惯,然后深入地引向学生的问题,这种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让课堂随身可以摩擦出创新的火花。还要注意整个讨论不能偏离核心议题,以免出现脱离主题、自顾自说的情况。
2.处理好独立性和课本知识的关系
问题的讨论要求做到论理透彻,论据充分,言语还要符合逻辑。课堂讨论和辩论使学生张开了口,课本知识让学生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要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提倡学生不迷信课本上的知识,敢于提出怀疑,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提出批评。还要避免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评讲课讨论的问题上,避免对课本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不足,这样课堂效果不会很好。所以,教师既要注意讨论的独立性,也要注意课本上的知识掌握情况,两者不可偏一而废。
二、教师的评价总结是取得较好效果的保障
总结评价作为评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整个评讲活动进行综合地检查。根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重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基本观念,比如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它在中学生的历史学习中占有决定性的导向地位。由于历史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它的学习锻炼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对历史的探索过程产生的想法会不同,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的总结评价是历史评讲课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做出激励性、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学生历史问题的探究讨论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历史课程中那些有难度的或有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对原有历史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学生通过反馈给教师的问题和信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最后做评议小结。在评讲课上,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历史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获得的思想成果,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历史问题。总结评价过程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评价分析的方法也要实时变动。总结评价教学方法的总目标就是检查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学习历史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描述和确定。高中历史教师在评讲课上的总结评价要抓好以下内容:
1.对于课堂空间的管理
历史的学习过程要根据历史评讲课程的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控,让教师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习。
2.对课堂时间的管理
学习历史要把教学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好策略。
3.对课堂行为的管理
在课堂上防止出现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时过于活跃而没有产生较好课堂效果的现象,注意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和思想品德。
三、教师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鼓励
鼓励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师经常采用提高评讲教学效果的方法。列夫·托尔斯泰说:“激励可以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使人创造奇迹的导火线和催化剂。”许多资料表明:鼓励式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思想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认可和鼓励,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以人为本的鼓励教学方法,它也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学生也容易接受,使高中历史变得更加具有吸引性。对学生要不断进行鼓励,不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慢慢地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避免呆板教条的说教或严厉的批评教育。当众夸赞、表扬,可以实现学生的实现自我心理需求;批评、说教,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丧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一些学生可能感到高中历史课程有些内容枯燥和乏味,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心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导致了历史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这时教师不应过多地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采用肯定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增加其自信心,暗示、鼓励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很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在目前的情况下,高中历史的评讲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古板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根据国家教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去思考、探索高中历史,通过评讲课上对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还要给予学生及时的点评教育,因材施教,使高中历史课程满足学生最大限度的个体差异,完成高中历史评讲课堂的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铁枫.信息技术在构建历史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8.
[2]王影.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研究及尝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
[3]吴慰椿.高中学校历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9).
[4]黄曼霞.中学历史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科技创新的论据范文6
通过前两期《经济》记者对一些村镇银行的走访,发现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的普遍问题,如认知度不高、吸储难、贷款产品不好用等问题。但村镇银行在全国已经有了6年的发展经验,每一家的经验又因为经营地域、时期等多因素而有所不同。那么,就看看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又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做“村镇”还是做“银行”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应该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是,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一级企业法人,各发起人或出资人必然会把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
可以说,几乎每家村镇银行在发展中都会面临支农还是盈利的尴尬,甚至出现村镇银行不“村镇”的情况。
同时,作为一家独立的法人企业,村镇银行面对的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良好的定位才是胜出的关键。而村镇银行行长们对于如何定位也各有心得。
村镇银行是“盒饭”生意——仁寿民富村镇银行行长邹玉敏
村镇银行的经营职能是做“盒饭”生意,而不能去开“高档餐厅”,并且只有创新,村镇银行这个“空降兵”才能在仁寿生存发展。
村镇银行必须研究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当地特色的经营模式。仁寿县金融机构比较齐全,在乡镇基本都有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2008年12月,仁寿民富村镇银行刚成立时也并不顺利,最初每天只办理几十笔业务,月均的贷款笔数更是不到20笔。
为了让村镇银行的定位更为明晰,仁寿民富村镇银行将“定位”纳入考核,董事会每年对经营层的考核指标中不仅包括了规模、质量和风险指标,还包括了体现村镇银行特色的贷款户数、户均余额、涉农贷款占比指标。
成为大银行的补充——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副行长陈灿明
我们现在定位主要是作为其他大银行一个业务的补充,融资金额小,以小企业为主。因为我们银行网点设在中山小榄,服务对象主要也是针对广大的中山小榄的客户和群众,所以我们从成立的时候就定了一个目标,小榄中小企业和小榄的三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我们投放的贷款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的贷款。
杜绝信贷资金投放“农转非”——江苏邗江民泰村镇银行董事长杨扬
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如果各级财政贴补政策不能持续实施到位,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动下,就会逐渐偏离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出现信贷资金投放“农转非”的现象。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只有政策给草根金融更多支持。例如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及监管部门要发挥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差别利率等货币政策在鼓励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降低银联入会费和人民银行征信入网费等,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摊存款和财产的风险,让存款人放心。
多策并举 抢占农村金融市场
尽管村镇银行已经发展了6年之久,但是在老百姓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认为这种银行是“不可信的”、“容易倒闭的”,甚至是“违法经营的”、“没有大行靠谱”。这也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面对农村金融这个有待挖掘的市场,大型商业银行甚至国有银行都在把小微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加大了投入力度,逐步渗透进县域市场。这样一来,村镇银行如何找到市场空间尤为重要。
和大行相比有劣势——河南长垣民生村镇银行董事长郭磊
尽管长垣民生村镇银行因为有民生银行这个大股东,受到了总行的直接支持和援助,但是处理结算系统等问题还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远远超过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承担的时间和精力。村镇银行处理正常的问题却要耗费这么长时间和精力,我觉得是不匹配的。
村镇银行要提高公信力——江苏沭阳东吴村镇银行行长耿小清
提高公信力,一是要真正立足农村,服务三农,让农民得到实惠,不断加大支农力度;二是村镇银行自身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三是监管部门要改善村镇银行的异地结算环境,鼓励村镇银行开办更多的金融产品;四是地方政府在养老、医疗、农民补贴、一卡通等全民性的产品承办单位上向村镇银行伸出橄榄枝。
放电影、发礼品、送春联,多策并举——巩义浦发村镇银行副行长吕自力
我们一年的广告投入是2万块钱,投放在电视、广播以及巩义通讯。在户外搭建了LED进行大型广告的投放。另外,我们组织员工每天晚上到社区去放电影,再发一些小礼品,春节送对联,八月十五送月饼,挨家挨户地做这些。这样做下来慢慢感觉还是有些效果。
走特色化和精细化发展之路——江苏邗江民泰村镇银行董事长杨扬
村镇银行要逐步办成“服务县域的零售银行、立足社区的特色银行、农民喜爱的给力银行”。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价值、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各项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另外,要严守资产质量和流动性风险的底线,强化风险防控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完善风险预警处置机制;村镇银行经营满两年,若对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流动性和农村金融服务状况六个要素评分低于5级,要限期整改,加以补救,否则实施清盘或市场退出。
根本是要提升服务质量——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副行长陈灿明
一是小,针对小榄的情况和其他银行服务的做补充。二是快,审批的速度要快。三是灵活。其一,期限灵活,从一年期的到十年期的贷款都有;其二,还款方式灵活,一年期可以每个月还利息,到期还本,一年以上可以分期还本;其三,担保方式灵活,如果能提供房地产的,基本上其他银行都可以受理,但是如果不能提供证件齐全的房地产,对于有集体土地使用证,或者有红线图的土地,我们就可以受理。
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行长朱海荣
我们银行自己量身定制了“特易贷”系列产品。在借款主体上,分别与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等部门联合推出创业贷款,重点帮助解决农村低收入党员、复员退伍军人、青年团员、农村妇女等特殊群体创业初期资金不足的困难。
在资金价格上,对涉农贷款适当下浮贷款利率水平,主动让利于民,减轻农民利息负担。在贷款手续上尽量简化小额贷款手续,推行“双线调查”制度,大大缩短了审贷路径,提高了审贷效率。
在营销服务上,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主动上门营销服务。该行还先后到和平镇回车岭村、林城镇北汤村举行支农贷款现场发放仪式,与30户贷款农户签约,发放贷款262万元。
盈利重要 风控更重要
村镇银行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稳稳当当地实现盈利。
一方面要控制风险。呆、坏账的大批累积对于银行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而对于新成立的村镇银行来说,尽管放款较为简单和快捷,但因为风控能力存在短板,往往容易留下祸根。
另一方面,如何提供好的产品,使其真正惠及消费者,才是村镇银行可以依赖的发展之路。在记者的走访中,有高管向记者表示,现在村镇银行的贷款产品并不好用,不适合当地的市场环境,急需有人专门来研究产品的制定和创新。
简单不等于随意放款——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副行长陈灿明
小榄村镇银行在贷款流程上,推崇一个简单。但是简单不等于随意放款,严格来按照贷款的标准做贷款的管理。
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在它的财务信息方面。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财务报表可能不太真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对企业的评判不只看财务报表,还要看他方方面面的信息,如:经营者的诚信状况、生活习惯、工作经历,甚至是一些工资、水电费、订单之类的经营信息。
“眼见为实,交叉检验”——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李文荣
目前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的业务经理都能熟练运用信贷调查技术。该技术的精华在于“眼见为实,交叉检验”,也简称“双人四眼”原则。一个贷款对象,有两个业务经理交叉进行现场考察,最后由分行信贷经理综合论证。考察对象的订单、账单、电费、水费、库存材料甚至婚姻变故都成为资信论据来源。
避免呆、坏账三道大门——湖南平江汇丰村镇银行行长詹关楠
避免呆坏账只能从经营风险上严格把关。首先是从程序上控制,坚持贷前、贷中、贷后三查,日常营运方面避免操作风险;其次,严格内部制度和管理,避免风险;此外,注重员工培训和素质的提高,打造专业化团队。
培养具有职业道德感的团队——河南长垣民生村镇银行董事长郭磊
村镇银行员工少,但是它的岗位设置远远超过同样人数规模的国有和股份制银行的分支机构,道德风险的防范就非常重要。挑战在于能否在很短时间内把来自各个不同机构,甚至没有银行从业经验的人培养一个专心做金融、具有高度职业道德感的团队。
先天短板 后天来弥补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成立之初,大都具有支付渠道不畅、科技系统不完善等村镇银行的通病。科技创新需要跟上。
再者,由于村镇银行所处地域有所不同,导致有的银行具备先天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有的银行的发展却还要受到当地发展水平的制约。以上这两大短板都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绊脚石。
科技建设要量体裁衣——西平财富村镇银行行长陈辉
在科技建设上,西平财富村镇银行筹建之初对使用发起行的IT系统还是采用IT系统外包进行了一番研究。
自建IT系统有利于开发适合本行发展需要的核心系统,但需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对于村镇银行来说不现实。作为刚刚起步的村镇银行,规模小、人手不足、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没有多余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去建设独立的IT部门,不能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搭建一个独立的核心业务系统。所以对IT系统的搭建进行了外包。
要与当地经济相融合——河南长垣民生村镇银行董事长郭磊
因为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是县域经济、县域市场,同时各个县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不尽相同,所以村镇银行的发展如果和当地的金融结合度不高,就不能够嵌入到当地产业发展的步伐当中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带来很多难题。
长垣县民营企业发展也比较强劲,经济活跃程度比较高,但是它的发展以乡为单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根据调研我们发现,村镇银行的发展要提高县域金融的充分性,同时要坚持企业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立足于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所以发展战略的制定非常关键,而且制定过程中一定要经过反复论证,切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嵌入到当地的发展水平当中去,包括公司治理、经营发展、年度规划、风险管理,甚至包括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引导。
西部的村镇银行也有机会——新疆石河子国民村镇银行行长胡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