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科技创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建设科技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建设科技创新

城乡建设科技创新范文1

关键词: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190-04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的基本建设内容。教育部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西安外事学院“机械制图”课程经过多年建设,于2012年4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12月经专家评选后,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总结本课程多年来的建设与改革工作,主要经验与体会如下。

一、创新课程新体系,改革课程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生产实践中充当着机械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在工程界起着表达、交流设计思想的语言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各门学科也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也应该有一个巨大的变革,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院校工程图学的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基于“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绘制和阅读规律与方法的一门科学,也是机械类专业和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绘制、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近五年来,课程组积极进行本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根据应用型工科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整合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等三门专业基础课,建设出新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及其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的实践工作。长期以来,“机械制图”课程一直是主要教授尺规绘图技术,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也成为学习该课程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之一。因此,在课程知识结构的改革上,我们构建出主要包括制图基础、投影原理、表达方法、专业制图、绘图技术和计算机绘图基础等知识体系(模块)。制定的“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结构和知识点,如图1所示,依据知识体系(模块)安排的章节知识内容见表1。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既可保证工科类专业所需的投影理论、制图基础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避免相关内容的交叉与重叠,缩减教学课时,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新学科不断增多,基于教学改革需要,各门课程学时数相应减少,“机械制图”学时已从72学时减少到68学时,后又减少到64学时,但要求的教学内容删减很少,反而会增加适应现代需要的计算机绘图内容。为此,我们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1.改革传统“粉笔+黑板”授课方式,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为此,课程组陆续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课件引入课程教学中,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充分发挥课件容量大、密度高、信息广泛等特点,内容生动,直观逼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组建设出“机械制图模型室”,即配备相关教学模具,建设多锥体、多柱体、基本体、叠加体直观模型库和相关典型零件与装配图挂图库。这些建设既为课程中的空间点、线、面投影等较为抽象问题的讲授提供帮助,又为零件构形等直观教学提供基础。建设的“机械制图直观教学陈列室”,不仅为增强学生对正投影法原理、点线面的投影规律的理解,以及基本体与叠加体、立体表面截交线、相贯线的认识与理解提供有效帮助,而且通过这些资源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对机械零件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效果。

3.将计算机绘图技术引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将三维实体绘图软件的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使计算机绘图的表达形式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起工学院CAD微机绘图室。课程组不仅将计算机绘图教学面向全院全面铺开,也为学生计算机绘图上机实践提供条件。

4.积极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识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识图绘图能力,课程组增加课程的实验内容,先后开出“轴套类零部件测绘”、“减速器装拆与测绘”、“虎钳的装拆与测绘”等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利用CAD机房建设三维动画库。为了增强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课程组还将我院计算机辅助设计开放实验室与“机械制图”课程相结合,每学期利用课外时间分别开设AutoCAD、Solidworks等与“机械制图”课程紧密联系的选修课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绘图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此外,从2012年至今,在工学院的支持下,我们举办了两届“西安外事学院CAD技能大赛”,学生参赛热情高,参赛人数多,有力地推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5.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化”教学,并对每个项目进行“模块化”处理。各模块的教学内容采用“渐进式”,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加强直观性;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分项目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此外,课程组进行课程“试题库”建设,分别建立出单选、多选、填空、作图等分题库,为试题的规范化、科学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打下基础。这些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及试题规范提供有力的支撑。

6.加强课程网站建设。课程组利用本课程先后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机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出“机械制图”课程立体化教材和教学支撑系统,在校园网上建设出本课程网站,列示课程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提供较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目前,完成了本课程的部分章节视频教学录像工作,链接到校园网上,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三、精品教材建设

精品教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体现。早在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中,就指出:“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高校教材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工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规划中,我们专门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前述“创新课程新体系,改革课程内容”的思想,组织教材编写力量,先后出版质量较高《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出版)两部精品教材(见图2)。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辅教材配套齐全,使用效果较好,在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机械制图”课程精品教材的编写中,我们坚持以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为宗旨,遵循机械制图的认识规律及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和注重机械制图能力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知识体系,所出版的“机械制图”课精品教材表现出如下特点。

1.重视基础理论。该教材以点、线、面、体的投影理论为基础,经过立体―平面―立体的思维过程,加强投影理论、构形设计、表达方法、绘图能力、制图规范五大基础内容的教学,有利于立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表达创新设计思想的能力。

2.注重实用性。该教材在编写中按照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和工程实践相结合,能够将说明投影基本原理和投影制图的丰富的实际应用案例纳入教学内容。

3.重视手工绘图。教材能以“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训练”需要,考虑在日常设计及科技思想交流时,用手工绘图比较方便,介绍徒手绘图方法,以重视手工绘图能力的培养。

4.培养跟踪现代机械设计绘图学科前沿的意识,介绍计算机绘图原理与应用。该教材介绍现代机械工程设计绘图主流软件,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现状和发展,适度打开科学前沿窗口,激励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专门编写“计算机辅助绘图”一章,以国际著名绘图软件AutoCAD使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5.遵循国家标准,科学规范。该书所涉及的国家标准全部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基于上述特点,该教材既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规划建设教材,被入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出版的“21世纪应用型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类”。由于教材较好地表现出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教材出版后,即被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推荐参加“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的评选。

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高等院校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工作。目前,本课程组已初步建成一支知识结构较为全面、年龄结构适合、学缘结构合理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我们提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目标,适应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目标,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制订具体培养计划,现已取得较好效果。

1.从助课、辅导、批改作业做起,年轻教师初上讲台必须试讲,由老教师检查教案和课件,对新来青年教师安排课程教学辅导工作。

2.实行年轻教师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在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撰写讲稿,进行试讲,然后承担课程主讲任务。同时,对他们进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师德教育,积极提高年轻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思想道德水平。

3.建立听课和评课制度,发挥老教师和系主任的教学监督作用,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授课质量。

4.安排青年教师参加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课程教学规律,撰写教改研究论文,并组织年轻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工作。

5.对每位青年教师制订专门培养计划。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国内进修或进行学术交流。支持青年教师提高学历,要求新来的硕士生尽快地攻读在职博士。定期召开课堂教学方法研讨会和教学方法交流会,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措施得当,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较好成效。青年教师不仅正在茁壮成长,而且在校、院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比赛大奖,主持的“机械制图教学内容整合与改革”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

五、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特色

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本课程陆续完成有关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其内容及特色如下。

1.详尽地公开我校“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全部资料,包括申报材料(本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介绍、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课程教案)、多媒体课件(.ppt格式)、教学资源库、习题与试题库、实践教学大纲(典型零部件测绘)、参考文献、教学与研究、教学效果与成果(校外专家评价、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评价、校内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教学录像、学生典型CAD作品集、学生获得的相关CAD操作技能证书等,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完全公开。

2.完全公开我校课程建设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图片库、电子挂图、三维动画库、电子模型库、视频库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为教学资源公开、共享、交流做出有益贡献。

3.完全公开我校课程建设出的电子挂图、习题集、模拟试题库等,为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学习提供快速、便利条件。

4.公开展示我校学生CAD三维实体造型的作品、典型的二维CAD零件图及装配图等作品,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发挥有益作用。

5.公开展示我校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证书(AutoCAD机械设计)”以及“Solidworks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技能证书”,证明本课程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6.计算机辅助设计开放实验室与“机械制图”课程相结合,每学期在课外时间,实验室都开设与该课程的相关课程,如Solidworks、AutoCAD等,与本课程紧密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现代设计软件的能力。

7.我院计算机辅助设计开放实验室成立后,自2012年5月开始,先后举办两届西安外事学院CAD技能大赛,参赛学生较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已完成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资源清单如下:(1)申报材料(西安外事学院“‘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申报表”);(2)课程介绍(主要历史沿革、课程内容、特色和亮点);(3)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简表、教师队伍整体情况、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4)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5)教学大纲(“机械制图”教学大纲);(6)授课教案(电子课程教案);(7)多媒体课件(.ppt格式);(8)教学资源库(图片库、电子挂图、三维动画库、电子模型库、视频库);(9)习题与试题库;(10)实践教学大纲(典型零部件测绘);(11)参考文献(参考教材、参考书目、参考文献);(12)教学与研究(教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3)教学效果与成果(校外专家评价、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评价、校内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14)教学录像(二位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15)学生典型CAD作品集;(16)学生获得的相关CAD操作技能证书。

六、课程建设成果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组先后取得的建设成果主要如下。

1.先后获得三项校级教学成果奖。①“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校教学成果优秀奖(2009.3);②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校教学成果优秀奖(2012.12);③紧贴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机械基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12)。

2.完成校级教改项目一项――“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完成时间:2009.3―2010.3。

3.2012年4月,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12月,经专家评选,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4.主编出版课程教材两部:《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出版);参编出版课程辅助教材三部:《UG NX4 CAD精通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AutoCAD2007机械设计实例精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AutoCAD2010实例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5.建设出“机械基础系列专业基础课”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一支,课程组一位教师获“省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表彰,课程组一位教师获得“校教学名师奖”。

6.课程教学较好地完成国际教学交流工作。2012年9月,我校“机械制图与AutoCAD”(4学分)、“机械制图”(3学分)课程,成为西安外事学院与韩国X南理工大学互认学分课程,课程组承担韩国X南理工大学来我校学习的15名韩国交换生的上述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得到韩国岭南理工大学师生的一致好评。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改革对培养具有较强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几年来,我们在培养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的实践过程中,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一些探索,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不仅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且该课程于2012年被评为西安外事学院精品课程,于2013年被评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所出版的精品教材得到全国多所院校使用。本教学团队,将不断努力,继续建设好这一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3]1号.

[2]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R].1997.

[3]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R].1988.

[4]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问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R].2001.

[5]姚恩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88-90.

[6]张鄂.“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5,(3):148-150.

城乡建设科技创新范文2

关键词:程序设计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099-02

计算机的本质是“程序的机器”,只有懂得程序设计,才能懂得计算机,才能真正了解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程序设计课程在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的重要位置,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贯穿阅读判断、分析思考、工具利用、抽象表达等多项技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1 程序设计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要求培养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最终是通过程序设计能力体现出来的。当前,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程设置泛而不专。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雷同,每门课程都学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教学的深度还不够。学到的知识广而不精,毕业生面对社会择业时很难适应工作。

(2)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目前基本上采用课堂教学主要介绍语法知识、实践教学让学生调试程序。枯燥的语法知识介绍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简单的验证性上机实践使学生的上机可以草草了事。

(3)理论教学偏离重点。目前一般是以语言为主线,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上,而对程序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的教学就显得比较薄弱。

(4)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目前仍然采用按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来设计实验项目,很少将各个知识点融合起来设计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尤其缺乏综合性的应用实验项目,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对课程整体性的把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实验项目缺少创新。实验项目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创新性实验,这种简单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很难涉及算法设计、编程实现、调试修改、功能测试等多个环节,对学生程序的检查缺少严格的数据测试,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研究现状

为了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程序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这些研究对学习某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和某个教学环节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独立地针对某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或者某个教学环节,如针对课程体系[1],针对某一门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2]等。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学习几门语言和改革某个教学环节就能达到的,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一系列课程的训练才能实现。因此,很有必要对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作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程序设计核心课程改革措施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总结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和研究C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五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对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建立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3.1 课程体系改革

从课程体系规划的大处入手,通过分析和研究五门课程的知识体系,用工程应用理念全面改革了程序设计课程体系的设置;结合计算机产业应用型人才需求,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制订出了有针对性的课程标准,全面改革了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3.2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1)案例型教学。程序设计中有很多情景性的方法、技术和工程原则,例如各种不同的分析和设计技术,它们只有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刻理解。通过采用案例型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应用环境的理论教学使知识具体化,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设计原理。

(2)面向问题教学。建立这种“有目标的选择性”观念就是“工程”观培养和技术主题培养的最大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这种观念,通过采用面向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紧紧抓住“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目标,培养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待程序设计开发,而不是单纯的技术运用。

(3)研讨式教学。简单的课堂教学只能建立对这些知识浅尝辄止的理解,无法帮助学生真正将其融入“能力”。通过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的经典文献,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要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4)面向“实际”教学。五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程序设计的知识积累,既有程序设计的经典理论、方法和技术,又涉及程序设计的现状和最新进展。采用面向“实际”的教学方法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3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1)面向问题的实践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化程序设计观念,除了在课程讲授上使用面向问题的教学之外,在实践中也将采用面向问题的实践教学方法。例如,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将一个系统的开发分为规划、需求分析、设计与实现、测试4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提出过程规范和验收要求,培养学生在过程规范下为满足验收要求而运用工程方法与技术,完成“工程”活动,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开发一个程序。

(2)探究型学习。程序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特定问题,而且它们大都是课堂教学内容难以覆盖的。为了培养学生解决这些特定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采用了探究型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安排使用了一些在课堂教学内没有涉及的方法与技术,并要求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进行探究型学习。

(3)校企合作体验式教学。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采用一系列的实践设计,在一个受控的环境下模拟程序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部分,使学生在其中获得了尽可能真实的体验。强化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将团组实验引入课程,重视文档写作、交流沟通,提高了团队合作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4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开发了“韶关学院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系统包含了核心课程群的相关课程资源,系统已经实现了教师作业、学生自我测试、师生之间自由讨论、程序设计竞赛等功能。学生利用网络向系统提交程序代码,评测系统可以自动按照教师的测试用例执行程序,从执行情况来评判程序的正确性。使学生感受到程序设计不仅要求“对不对”,还要求“好不好”,既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训练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 结语

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深化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针对程序设计课程群,提出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资源建设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城乡建设科技创新范文3

2009年底,哈尔滨市委提出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战略。决定将国家级开发区——哈尔滨高新区整体迁往松北,进行“二次创业”,与松北区共同承担“北跃”战略任务。松北区与高新区携手谱写“以水定城、科技兴城”的“北跃”篇章,阔步走进崭新的松花江时代!

一、“北跃”战略的内涵意义及思路目标

(一)“北跃”战略的提出基于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哈尔滨是我国北方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一条大江横贯东西,万顷湿地卧居城中,众多水渠纵横南北。哈尔滨是科技优势十分明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科研机构众多,大专院校云集,科技人才密集。“北跃”战略,就是要按照“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构想,树立“以水定城,科技兴城”的发展理念,坚持“北国水城,科技创新城”的发展定位,把水生态和高科技两大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借助人们的亲水心理,通过生态景观的建设,丰富滨水文化内涵。用环境和文化的魅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吸纳集聚各类高端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业者,通过高新技术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增强发展实力,实现在江北再造一个哈尔滨的奋斗目标。

北国水城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以水兴城、以水富城、以水丽城”的重要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水与城市、人与自然、城市与郊区、风景旅游与小城镇建设的和谐发展,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展现“城中有田、村中有城、楼在水中、人在景中”的新景象。北国水城规划578平方公里,计划用20年时间构建“二纵四横十八湖”的水网体系,使水面率达到12%,城市由“绿色”升华到“蓝色”。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建设生态城镇和生态社区,实现城乡融合,打造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的生态新城。

科技创新城主要是依托我市科技人才资源、产业基础优势,通过推进国家级高新区、松北区、大学大所大厂联动,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搭建研发和产业化平台,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科技资源最富集、科技创新成果最多、产业转化能力最强的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一流研发中心,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提升哈尔滨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科技平台。科技创新城规划137平方公里,计划用20年时间,构建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孵化、高新技术市场三个体系,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孵化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竞争有实力、发展有后劲的科技名城。

“北跃”战略包含着全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再造一个哈尔滨的历史使命,肩负着省委对哈尔滨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支柱、科技创新的先导、城乡建设的表率、服务全省的平台”重要职责。实施“北跃”战略,是全市发展格局的调整,是用松北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全市科技产业集聚,加快全市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增强创造力、创新力,实现哈尔滨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实施“北跃”战略,是全市发展空间的拓展,是用松北快速扩张,促进哈尔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快产业转移,人口转移,科技、文化、教育事业转移,实现哈尔滨“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大发展格局;实施“北跃”战略,是全市发展势能的积蓄,是用松北现代化新城的建设,促进我市现有优势特色资源集聚,带动和提升整个哈尔滨的高品位和高层级,积累发展后劲,实现哈尔滨在全国的晋位升级。

(二)“北跃”战略的实施基于科学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

松北区、高新区依据“北跃”战略的丰富内涵,围绕再造一个哈尔滨的目标,确定了近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即,立足全市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北国水城、科技创新城“两轮驱动”,通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高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两高支撑”,努力在综合实力上有大跨越,在项目引进上有大突破,在城区功能上有大提升,在民生改善上有大作为,实现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具体讲,就是实现六个跨越:

一是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城,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跨越;

二是通过构建“三横三纵”交通骨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

三是通过打造北国水城,实现景观建设新跨越;

四是通过太阳岛深度开发,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新跨越;

五是通过城乡统筹,牵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跨越;

六是通过增加土地储备,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计划到“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全面完成科技中心、文化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和太阳岛国际会议中心建设,哈尔滨大剧院、科技中心内创新创业大厦、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大厦等哈尔滨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沿江一线高楼林立。以“三横三纵”为支撑的城区路网基本建成。构建起“交通、产业、景观”三大骨架。建成一个集生态、科技、文化、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北跃”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进展

两年多来,松北区、高新区按照“超越自我,执政为民”的要求,采取超常规措施,同步推进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北跃”战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城乡建设科技创新范文4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同志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会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傅厅长的到来表示欢迎!参加会议的有:**同志。

今天的会议共有五项议程,下面依次进行:

第一项:书面传达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材料已经印发给大家,由于时间关系,会上不再宣读,请大家会后认真学习贯彻。

第二项:请**通报**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第三项:进行大会交流发言,发言单位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

第四项:请省科技厅**讲话,大家欢迎!

第五项:请**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今天会上,书面传达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交流发言,**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对今后**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殷切期望,为我州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后,**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传达学习讲话精神,抓好《**“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学习贯彻落实,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和措施,并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会议精神的落实体现到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下面,我就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再讲几点具体意见。

第一,突出科技创新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绿色产业培育,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攻关。立足我州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平台,依托州内科研推广机构,协调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大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力度,形成对森林、湿地、草原、土壤、水源等进行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成套技术,通过推广应用,切实遏制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留住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大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加强退化草地治理、荒漠化治理、病虫鼠害防治及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江河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等技术研究示范,提高水源涵养功能,促进草地、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二要构建高原绿色新型产业支撑体系。加大新能源产业技术应用,开发推广光能储备、新能源并网等技术,以示范园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农业设施等为重点,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低能耗建筑能源系统等新型清洁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加强清洁能源在农牧区的集成示范及推广应用,优化城镇和农牧区用能体系。三要探索美丽城乡建设的科技路径。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契机,从营造宜居环境入手,通过科技创新推进美丽城乡建设,不断提高县市和重点城镇大气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在农牧村推动牲畜废弃物、秸秆、废旧农膜等种养殖废弃物的再利用。探索低碳城镇技术集成示范,开展城镇区域规划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以及绿色可再生能源等技术研究,推广节能、节材、智能、绿色建筑规划与标准、绿色建造与施工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建设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态**。

第二,突出科技创新对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提升作用。当前,我州农牧业发展受到低价格和高成本的双重挤压、补贴“黄线”和资源环境“红线”的双重约束,要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进一步拓展农牧业发展空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一要加大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立足各县市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具体讲,就是以合作、**、**、**为农畜产业核心区,开发牦牛、藏羊特色畜产品,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为农作物核心区,推进青稞、油菜等主粮化战略,打造藏中药材种植、山野珍品、珍稀食用菌等特色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以**、**为特色农产品核心区,开发天然特色农产品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适合地域条件的林下产品等特色产业。二要加大现代生物产业技术开发。突破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开展冬虫夏草、手掌参、红景天、等高原特色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驯化选育;开展沙棘、蕨麻、野生菌等野生植物高效活性成分分离提取和牦牛藏羊等动物脏器、骨血为原料的生物制品精深加工研究,推动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三要加大藏医药研发。积极建设藏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藏中药工程技术中心和产学研联盟等创新平台,培养藏医药科研团队,开展藏医药医学基础理论研究、诊疗技术标准制定,继续做好传统藏药制剂的传承保护及二次开发研究,强化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为藏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第三,突出科技创新对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度挖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好科技创新和文化旅游业结合这篇大文章。一方面,要促进旅游科技融合创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大高科技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创建便捷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旅游与经信、公安、交通、统计、气象、工商、质监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完善信息查询、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电子导航、虚拟旅游等功能,依托旅游大数据平台,开发电子政务、游客流量监测、旅游安全监管、导游服务等系统,即时信息、完成数据分析。建立以手机查找、预订和支付为重点的“一键知**、一机游**”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推广旅游在线购物、租车、订餐、订票、订房等服务模式,做到旅游信息、资讯与游客的“零距离”互动,通过科技创新,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提升服务满意度。另一方面,要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传统文化、工艺美术的科技支撑力度。开展基于大数据架构的藏族建筑、服饰、饮食、佛教、民俗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开发以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库。依托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和体制创新,推进科技成果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加快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产业链,促进一批新兴业态的文化科技企业集聚发展。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还原和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体验馆等高端科技文旅融合点,丰富文化旅游产业业态。

第四,突出科技创新对提升公共服务的优化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更公平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我州当前科技创新工作需要聚焦攻坚的重点方向之一。一要着眼于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着力打造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效能监察于一体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行网上行权,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和部门数据共享,优化政务服务,实现利企便民,通过科技手段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要着眼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针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立覆盖人口基础信息、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交通治安信息和城市信息的城市公共数据库,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城市交通管理、市容市貌管理和城市文明程度,通过集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关键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三要着眼于提高社会治安管控能力,创新管理方式,加大新型科技成果应用,以科技创新推动社会面防控、犯罪预防、案件侦破、网络舆情监控、电信诈骗拦截等重点领域管控,推动“平安**”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要着眼于社会公平,大力推广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手段,让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方便、快捷地向基层和农牧村延伸。重点开展重大多发病的预防控制、临床综合诊断和治疗康复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对高原常见病、慢性病的专项防治研究,研发新型藏药制剂产品,力争取得重要科技成果。五要着眼于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助推解决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管实用技术、方法的研究和推广,推动物联网、计算机技术等科技手段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开展溯源预警、产品评估、安全检测等全过程电子化监管,形成质量安全追溯链条,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心、用得放心。

第五,突出企业平台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科技创新成果从创意、研发到孵化,最后实现产业化,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需要各类创新要素的协同集聚,这就需要有平台、有载体、有示范。一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激励,用足用好各类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自觉加大研发投入,到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达到75%。支持重点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条件的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平台或共性技术科研平台,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5家,规模以上企业有稳定研发活动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促进企业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建立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专业技术协会和行业协会,努力将企业技术标准上升为行业技术标准,掌握产业发展的“话语权”。二要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农牧业平台要进一步加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度,建设完善以**为核心,集科技创新孵化、畜产品加工、藏中药加工、农林产品加工、绿色物流为一体的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引入新企业、研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各县市要围绕各自主导产业,积极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研发平台要争取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示范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20年,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重点实验室5个、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战略联盟10家以上。众创平台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创新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众创空间发展,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创业孵化体系。三要畅通成果转化通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各类科研人员和团队在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中的利益分享比例,让他们通过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探索搭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和交易形式,形成有形与无形、线上与线下、网上与网下互联、互动、互补的技术市场体系,保障科研成果顺利进入市场,加快培育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到2020年,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6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50项以上,促进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品优先在我州落地转化、形成产业。

第六,突出政策资金的科技创新保障作用。通过优化体制机制和稳定增加投入,助推科技创新。一要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和税收优惠。州县各级财政部门要优先保证科技投入到位,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监督力度,从今年开始,用于科技产品研发、新技术引进推广、创新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资金要纳入年度预算,并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通过提高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和劳务费比例、赋予项目承担单位一定的预算调整权等办法,鼓励、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到科研推广第一线,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各级财税部门要严格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更多运用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二要完善投融资机制。金融部门要加大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优先安排对科技项目的贷款,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推动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实施投贷联动,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创业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专业部门或分支机构,开展互联网融资试点,增强众筹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服务能力。三要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带动学科和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和研究团队,培养一批熟悉市场、具有较好专业基础的产业领军人才,到2020年,**科技人员总量达到2.2万人以上,企业科研人员占全社会科研人员总量的比重提高到50%,培育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团队。重视工程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在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切实扭转我州科技人才不足的局面。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支持科研人员以技术、专利等作价创办科技型企业或科技服务机构,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城乡建设科技创新范文5

摘要 渔业信息化主导渔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对江苏省近年来在渔业智能信息平台建设中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提出了

>> 江苏省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教学信息化平台构建的启示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应急处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建设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资源统建共享 江苏省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思路与路径研究 动物科学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江苏省农民培训教材建设实践 江苏省基层图书馆建设实践研究 江苏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信息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建设 面向Web服务的“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设计 江苏省信息消费发展研究 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取得新成绩 江苏省仪征市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启示 江苏省防汛防旱移动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中常见的实验题题型与教学启示 江苏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江苏省环保云平台正式运营 江苏省康复科建设与阻碍其建设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基于云计算理念下的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探索 服务型绩效审计模式:江苏省无锡市的探索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巩沐歌.国内外渔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J].现代渔业信息,2011(12):20-24.

[3] 朱洪波,杨龙祥,朱琦.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1-9.

[4] 杨勇.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巡礼之一:省心节本增效:探秘宜兴物联网智能水产养殖基地[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25):14-16.

城乡建设科技创新范文6

一、突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各级各类城镇协调发展,是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空间基础。一是深入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进一步完善南京都市圈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体制框架。二是发展壮大次级城市群,以规划引领宁镇扬建设同城发展先行示范区。三是积极打造“双新”城市,结合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四是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做好数据摸底、统计分类、考察调研等基础工作。

二、加快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群产业竞争力

根据不同城镇主体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战略布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开放融合中增强集聚要素和配置资源能力。一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持续调整江苏“四沿”产业布局。三是加强产业区域合作,继续提升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苏滁工业园区、启东江海产业园等共建园区发展水平。

三、推进平台建设,强化重大载体支撑

结合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沿海开发等重大战略,协同推进重大平台和试点示范是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关键所在。一是统筹安排重大项目,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重抓产业提升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建设统筹、民生保障改善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二是提升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水平,全面总结评估《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实施进展,扎实推进新一轮示范区建设。三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南京服务业综合改革、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等试点。

四、聚焦重点领域,夯实城市群发展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健全协调发展机制是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注重跨行政区基础设施的线路、标准和建设进度的协调一致,积极推进南沿江铁路、沪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镇江至宣城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沪苏湖、北沿江高铁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常嘉、宿扬、合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等省际高速公路建设。二是开展环境污染联防联治,联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统筹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处置机制,促进城市群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三是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衔接,继续落实区域就业、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劳动保障监察等合作协议。

五、创新合作方式,形成规划实施合力

围绕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工作推进体系,切实做到目标明确和责任落实。一是完善高效务实的合作机制,配合开展规划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对参与城市群建设的知晓度和认同感。二是建立配套衔接的实施体系,按照规划总体部署,会同两省一市共同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阶段性推进计划,力促规划目标定量化、重点任务清晰化、主要事项项目化。三是突出改革创新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引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