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对我国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对我国的重要性范文1
回顾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创新的历程,有助于我们将当今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置于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理解。因此,此文首先沿着历史脉络,简要回顾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历程,特别着重于将科技创新这一主题纳入这种历史框架中探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在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均由苏联人帮忙建设,并且技术、设备主要依靠进口,除了在军工国防领域科技创新力度较大外,其他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作用主要是为满足和保障短缺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基本需求,基本谈不上科技创新。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引入股份制,改制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推动国家税制改革,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体系,放宽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推动,为后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进入新世纪,2006年国务院的《意见》对我国装备制造业50多年发展进行了总结,主要从宏观上给出了发展方向和中观层面的指导,特别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政策指引。然而,2008年之后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给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事实上,所谓的危机同时也是一个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契机,这主要取决于装备制造企业如果重新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从重产能转向重创新,修炼内功,走一条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辩证性在2009年的《规划》中有着清晰的体现。纵观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历程,尽管不同规模和所有权制度下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选择了不同的科技创新道路,如建立科研院机构,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直接的引进先进设备、技术消化吸收在创新等。无论选择了哪种科技创新道路或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科技创新,均会有其优势和不足。下文主要是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的分析。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普遍呈现产能过剩,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具有科技创新能力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或不具有核心技术、专有技术、高端技术自,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话语权。总结起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标准仍不完善,整体的科研平台扔在搭建当中①在政策、法规、标准完善方面,在2006年国务院的《意见》中有着清晰的认识。具体来说,《意见》指出“要在全面总结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通行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另外,《意见》中也提到要对列入国家发展重点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调整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这点在2009年的《规划》中也再次强调。除了政策法规的发完,《意见》也强调了标准制定方面需要完善,指出“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振兴装备制造业中的作用,提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等级,完善我国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为我国装备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而在《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②在科研平台搭建方面,就我国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来讲,一方面,国家认识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重要性的时间不长;另一方面,整体的科研平台搭建工作也就15年左右时间。1999年国家开始认定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后又陆续推动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授予、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863”计划申报、“973”计划申报等,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等。这些国家推动的科研平台搭建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整体上企业参与不够,平台利用不足,这些方面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发挥其社会服务管理功能进行组织协调。2.从中观层面来说,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其整体的管理体制和产业内的企业间的配套协作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另外,产业创新支撑体系也有待完善①在产业管理体制与产业内企业间的协作方面,总体上看,装备制造业的行业范围涵盖广泛,其管理体制处于长期的条块分割和部门分治状态,这样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也同时影响企业间的协作合作(吴天宝2009)。另外,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为产业链条长且链条之间的联系相对密切,因此在科技创新方面,技术对接和配套协作就尤为重要。而多方面因素,如价格竞争激烈而技术合作意识不足,导致整体上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配套协作不足,使这种企业间的科技创新协作效应很难发挥出来。②从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方面来看,我国相应的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还有待完善,另外,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和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也对科技创新有着重要支撑作用,而这些方面,我国的相关行业还不够成熟,限制了其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总体上说,这些相关的支撑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完全构建和发展成熟,相应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3.从微观层面来分析,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而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战略制定和执行、现有技术实力、资金和人才四个科技创新主要的相关方面存在问题,这些现存的问题成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在制约因素①在战略方面,科技创新未纳入公司战略制定中,或者执行能力不足。目前,一些装备制造业企业缺乏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战略导向,这样就没有从战略高度去系统构建相应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及研发体系和平台。目前,创新战略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包括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战略(程源,傅家骥2002)。现实中,更多企业趋同于跟随和模仿,技术改造、扩大产能成为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主要模式。很多企业缺乏具有领先创新战略的眼光和实力,而一些大型企业虽然有研发体系和相应的管理体制,但是很多企业的研发体系也主要是围绕市场现有需求搞研发,缺乏超前性、前沿性研发,缺乏清晰、明确且有效的战略计划或者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管理和配套工作不足而大大降低了战略执行力。②在现有技术实力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并且没有形成科技创新的内部合力。从之前所探讨的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历程中可看出,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比较年轻,相对发达国家来说,在科技创新重要性方面的认识时间不长、技术积累明显不足。事实上,现有的技术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实效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另外,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科技创新的内部合力。比如,在同一个企业集团内,一些同类型产品技术工艺也没有实现技术共享,缺乏技术共享平台,技术标准化统一工作仍有待改进,这样的状况致使企业的科技创新潜力发挥不出来,整体合力不能形成,从而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趋势的前瞻性的研发。③在资金方面,企业资金基础薄弱,研发投入普遍不足。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可知,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业发展和原始积累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这三十年,这三十年企业基本都处在创业阶段,原始积累不多,这极大的限制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总投入。在资本有限的状况下,当宏观经济态势良好时,一些企业思维局限在将有限资金投入到产能扩张中而非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这种资金运作方面的思维定式和企业短视的行为模式也影响了科技创新活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研发经费投入量是衡量科技创新重视度的一种重要指标,肖鹏、牟艳和杜鹏程(2012:183)文章表明,多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大约为1%,这远远低于国际上普遍认定的2.5%-4%的指标,而国际上普遍观点认为这种比例占到2%才可以维持竞争局势,达到5%才会在研发方面有相对的竞争力。从这些数据可知,我国企业普遍研发投入不足不仅仅影响科技创新能力,还进而影响国际竞争力。④在人力因素方面,研发团队建设滞后,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在人力因素方面,很多装备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建设重视不足,而将重点放在了营销团队建设上,这主要是由于研发具有高成本、高风险、效益显现慢的特点而市场营销却很容易显现出短期效益。事实上,问题不仅仅是很多企业是对人才的重视不够,科技人员储备、培训不足,研发团队建设滞后,即便是建立了研发团队的企业,现有的研发团队也并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方面的不完善导致的。很多企业现有的研发人员积极性不大,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而技术人员的高流动性也导致了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难以延续。不灵活的激励机制和不完善的考核体系也影响到企业的科技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保留,这就影响到了企业的技术升级、新产品研发和企业整体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初步建议
科技创新对我国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高校创新团队;激励要素;聚类分析;激励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86-03
0 前言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而创新能力则关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团队成员的激励问题则是直接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激励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国目前针对高校创新团队的研究比较分散,虽然在多个研究方面均有涉及,但是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关于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激励问题,虽然部分文献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的深度不够,有的文献只是提出激励问题对团队的重要性,有的文献则单纯从理论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法,但是都缺乏具体和深入的研究。
在现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激励问题开展分析研究。首先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团队成员对每个激励要素变量的需求情况,然后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激励要素变量进行聚类分析,进而得到能够有效激励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六大类激励要素。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激励对策和建议。
1 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激励要素调查问卷的设计
1.1 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特征分析
高校创新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既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团队成员,又不同于一般情形下的高校教师。具体来说,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优秀科研能力的知识型人才。他们都是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知识型人才”。知识型人才在个人特质、价值观念、工作方式和个体需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具有明确角色定位的目标导向型人才。他们对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均有清晰的认识,能够以团队目标为导向制定具体的个人目标。在团队工作中,通过个人目标的实现为团队整体目标贡献力量。
(3)具有知识共享意识的协作型人才。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正是通过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将单个成员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团队的整体效能。
(4)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都是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高学历人才,往往具有更高的文化修养,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有更高的追求。
1.2 激励要素的设计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现有激励理论主要从需要激励、行为激励、目标激励、综合激励四个角度研究激励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本文将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设计、开发相应的激励要素,以求更加全面有效地分析研究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激励对策。
结合前文对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特征的分析,初步将四个方面的激励要素设计表述如下。(1)需要激励,包括薪酬福利、工作内容、培训、晋升等要素。(2)行为激励,包括团队公平、团队氛围、团队文化、团队协作等要素。(3)目标激励,包括目标的清晰明确、成员目标和团队目标的一致性等要素。(4)综合激励,包括对团队成员的信息反馈、激励的循环运行等要素。
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对激励问卷初步构思的前提下,通过对我国高校优秀创新团队中的专家进行访谈,听取各位专家对于预测问卷的意见和建议。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设计出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激励对策调查问卷(问卷见附录)。
2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本研究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试卷的发放和回收,即将调查问卷发送至随机抽取的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邮箱。
此次调查共发送调查问卷170份,回收162份,剔除回收问卷中填写不完整和明显无效的问卷6份,剩余的有效问卷为15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3.5%。
3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3.1 样本构成分析
通过对有效样本进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统计分析,得到如表1所示的结果。可以看出,所选样本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统计结果,符合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总体特征,保证了抽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运用SPSS软件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得到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Alpha=0.8785(大于0.7),即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运用SPSS软件,输出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得到如表2所示的效度检验结果。由KMO检验值为0.762(大于0.7)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值为0(远远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3.3 聚类分析
本文利用SPSS软件中的层次聚类分析法,采用R型聚类对22个激励要素的变量值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表3所示的聚类分析结果。
表3各变量所属类情况输出表表示的是将变量划分为不同数量的类别时,各变量的类别归属情况。例如,如果将所有变量共聚类分为4类,那么变量1、2归为第一类,变量3、4、5、6、7、8、9、12、13、14、15、16、18、19、20、22将归为第二类,变量10、11将归为第三类,变量17、21将归为第四类。如果将所有变量聚类为5类,那么在保持其它变量所属类别不变的情况下,变量17和变量21将被分为两类。如果将所有变量聚类为9类,那么变量6、7、12、13、14、15、16将归为一类,变量3、4、5、8、9、22将归为一类,18、19、20将归为另外一类。也就是说,聚为五类时同属于第二类的变量在聚为九类时分属于不同的类了。根据聚为五类时每类变量的共同属性,可以将五类变量分别命名为物质激励要素、团队文化激励要素、荣誉激励要素、负向激励要素和其它激励要素五类激励要素。其中,由于第二类团队文化激励要素中包含的变量较多,而且在类别较多时它们将被分为不同的类,所以将团队文化激励要素这类下面又分为团队氛围激励要素和成长机会激励要素两个小类。同时,将团队文化激励要素这个类别解释为,指在团队文化的作用下通过团队氛围因素和成长机会因素两个方面能够达到激励效果的综合性激励要素。因此,对22个激励要素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的最终结果如表4所示。
3.4 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激励要素的特点分析
由SPSS软件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每个激励要素变量的平均得分情况,结合前文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激励要素的以下特点。
第一,核心激励要素变量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团队成员对“提高个人能力”激励变量的需求明显高于其它变量,而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项目吸引力”、“团队发展前景”、“学习和交流机会”、“成员互相信任”、“成员间关系融洽”等变量的需求大致相当,得分都在4分以上,可知这些变量构成了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核心激励要素。
第二,部分激励要素变量不被重视。得分较低的激励变量主要是“团队的惩罚制度”、“知道其它成员对自己的评价”、“休假”,这三者的得分都小于3分。这表明,对于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来说,惩罚制度和休假需求的满足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似乎并不明显。
图1 各激励要素变量的平均得分第三,对负向激励要素的需求程度最低。负向激励要素,也即负强化的激励措施,从分析数据来看,成员对这方面的需求程度非常低。
第四,需求类别多样化。对团队氛围激励要素、成长机会激励要素和荣誉激励要素的需求是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核心需求,而对其它三类的需求则处次要地位。但是,这六类激励要素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共同决定了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总体需求。
4 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激励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激励要素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的激励对策和建议。
(1)与物质激励相比,应更多关注对团队成员的精神激励。虽然物质福利对我国高校创新团队的成员来说仍然是必不可缺的激励要素,但是,他们更多地渴望得到精神层面的激励。由于高水平知识型人才的特点,团队氛围激励要素、荣誉激励要素等精神层面的激励要素更能够满足团队成员的需求。
(2)重点关注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激励要素。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团队创新目标而从事创新活动的人群,他们的工作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工作过程不易监控,成员自身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是创新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对过程型激励措施的依赖是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激励问题的一大特点。成员对团队氛围激励要素和成长机会激励要素的高度需求充分证明了过程型激励的重要性。
(3)正向激励为主,负向激励为辅。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是一个协作创新的团队,团队成员是具有高素质和高自主创新性的人才,他们由于特定的目的而集合在一起协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这类人群应该以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为主,以强制性的惩罚措施为辅。对成员激励要素的分析研究也证明了团队成员对负向激励要素的需求较低。因此,应该关注对团队成员需求的满足,以正向激励要素为核心,引导团队成员积极认真地开展工作。
(4)充分发挥团队文化对成员的激励作用。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核心激励要素需求主要是对团队氛围激励要素的需求、对成长机会激励要素的需求、对荣誉激励要素的需求,这些激励要素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过我国高校创新团队的团队文化加以保障。通过构建利于创新的团队文化来实现对团队成员的综合激励,是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激励问题的一项主要对策。
参考文献
[1]朱学红.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心理契约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2]刘炜.团队激励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3]胡瑞,李忠云.加快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6,(8):149-151.
[4]王怡然,陈士俊等.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8):194-197.
[5]孙本杰,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9):33-34.
[6]万锋锋.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冲突与解决[J].学术论坛,2009,(7):194-197.
[7]纪延光,韩之俊.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人文环境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9):25-30.
[8]张艳,孙丽珍,彭颖红.试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人际沟通[J].科技管理研究,2007,(4):209-211.
[9]魏斌,汪应洛.知识创新团队激励机制设计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2,(3):113-115.
[10]倪雪梅.精通SPSS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
尊敬的团队成员: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本问卷。本问卷主要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的激励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完善我国高校创新团队的激励机制,为团队的良好运作提供建议,请您放心地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
填写说明:以下每个题目后面均有1、2、3、4、5五个数字,它们表示题干所述要素对您来说的重要程度,数字越大表明您认为该项目越重要。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将所选数值标示为“红色”。
1=非常不重要 2=不重要 3=一般重要 4=重要 5=非常重要
基本资料
性别: 男 女
年龄: 25岁及以下 26~35岁 36~45岁 45~55岁 55岁以上
学历: 博士 硕士 本科 其它
科技创新对我国的重要性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取得明显的进步。根据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开始注重发展体育科技的发展。随着体育发展具有国际性和现代性,而科技又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生产力,因此体育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发展水平基本可以体现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和文明程度。该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和推动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升,我国体育事业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而21世纪属于科技的时代,因此科技能够有效推动体育的发展。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能够壮大,应该加强研究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从而发现体育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体育科技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举办国际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研究对象、方法及结果
1.1研究对象该文对我国15个省市的150为教练员、运动员及研究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150份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调查表145份,有效率96%。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该文课题进行研究。
1.2研究结果通过对145份有效调查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平均分数为57.26,标准差为13.52,总体评价水平尚可。
2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2.1我国体育科技管理体制现状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主要发展模式是“举国体制”,即利用完全的训练体制、全运会死啊之及国家队长训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我国经济体育管理理念为一致对外,并实行训练一贯制的方针。在相应的管理措施下,我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去得了金牌第一的成绩,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去得如此好的成绩。为了促进体育科技的管理与“举国体制”相辉映,国家体委要求各地区建立科技工作管理机构,促进我国体育科技管理的发展。各省市相应的号召,纷纷建立了体育科技相关部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体育科技事业非常重视,如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信息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建立,此外我国还有多所体育高等院校,为促进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我国体育科学学会及其他地方学会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体育学术交流活动和课题研究。目前我国学会主要有体制研究、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等,而且学会群众表现非常活跃。
2.2我国体育科技人才现状虽然我国人口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我国人才也相应增多,人们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知识都有明显的进步。通过研究调查发现,我国体育系统人才已经超过12万人,教练员已经超过3万人、优秀运动人员也超过2万人,而且我国体育专业技术人员也有3万人左右,绝大部分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
2.3竞技体育领域体育科技现状竞技体育领域主要是通过组织和开展奥运科研项目研究,通过研究能够方便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到爱运会科技服务中心,还可以提高我国体育科学化训练能力,从而促使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在进行科研项目的选题时,要结合我国运动训练的实际情况,并由相关专家进行评审。我国为了提高竞技体育领域体育科技的发展,加强国家队科研团队的组间,以期为奥运会的科技工作作出贡献。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队科研团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总局组间了体能训练、运动影响、医务监督等多个学科综合的国家队科研团队,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为了促使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国家体委还专门建设了重点实验室,如运动心理、运动医学、体能恢复等。为了适应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重点实验室由原本的6个,逐渐发展到34个。目前我国还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相应的平台对运动员的基本信息、身体机能、心理检测以及战术分析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信息技术还能促进体育科研的发展。
2.4群众体育领域体育科技现状我国早在1979年就开始注重学生体质监测,通过对监测内容和数据的分析,为国家制定各种锻炼标准提供了依据,从而促进我国群体体育的发展。另外,目前我国进入全民健身时代,将科技融入到全民健身中是我国目前的发展目标。为了促进我国群众体育领域体育科技的发展,我国较为注重全民体质监测,如2000年我国急性了第一次全民体质监测,2005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民体质监测,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民体质监测。通过对全民体质监测,能够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全民健身更加科学正规化。
3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体育科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国体育科技管理体制采用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虽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举国体制”逐渐不适应我国的发展。该种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体育科技资源存在不流通,且结构科学的情况,如我国体育科研机构建设出现重复的问题,相应的科研资料也不能良好流通,同时很多科技装备、文献及数据没有实现共享,从而导致体育科技不能良好发展。(2)体育科技制度建设存在问题,如今我国体育科技制度存在科学水平低,且没有良好的保障。通过研究可以发展,我国体育科技经费使用、奖惩等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3)对于不同机构的划分不够明确,如行政机构与科研事业机构,它们还存在职能划分不清楚的情况。
3.2科研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通过调查可以发展,我国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及科研人员非常少,无法起到促进体育科技发展的作用。另外我国科研人员的学历大多数是在本科及以下,研究生、硕士、博士等只占据很少的一部分。同时我国体育科技还严重缺乏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因此,目前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应该注重对高素质综合性科研人才的培养。
3.3体育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快速,但在体育科技的投入中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非常明显,我国在2001年国家投入1236万元人民币。如美国在1996年成立“体育建设科学研究基金会”,有很多企业会改基金会提供经费,美国在1997年奥运会发展计划投入中高达12.42亿美元,即超过90亿人民币。德国在1993年国家投入4948万马克,即超过2亿人民币。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在体育科技发展中经费的投入非常少。
3.4体育科技发展失衡我国体育管理部门在体育科技发展中,更加注重竞技体育的发展,将大部分经费主要投入到竞技体育的研究中,而且对于体育科技的奖励,也主要体现在竞技体育中。而群众体育往往被忽视,不仅投入资金少,还得不到相应的奖励。这种发展失衡的情况会影响我国体育的发展。
3.5体育科技产业水平低我国相关体育部门对体育科技成果的宣传存在问题,管理部门对科技成果的推广不够重视,从而导致科技成果无法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思想过于保守,习惯性保密。相关部门对科技成果推广的经费不足,致使无法完善起到推广作用。
4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对策
4.1深化我国体育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应该注重将科研与实践紧密联合在一起,从而促使体育科技能够有效解决实际训练的问题。目前对体育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还不够清晰,应该从职能定位、经费划拨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促使体育科技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应该注重以科研机构为主体,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建立适应我国国情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研管理体制改革要具有民主型和公开性,加强人才、资金的流动,从而促进我国体育科研提高能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在体育科技管理制度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完善配套措施,通过考评和监督的方式,促使我国体育科技管理制度完善。
4.2加大我国体育科技人才的培养在进行体育科技人才培养时,我国应该通过提高体育科技人才在体育事业中的地位的方式,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我国还应该通过完善人才竞争机制和人才培养组织,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了发挥我国体育科研场所培养人才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教育和资源的整合。除了国内人才的培养之外,我国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激烈措施加强对国外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引进,从而提高我国体育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
4.3提高我国体育科技经费的投入随着体育科技的发展,所需要的经费也越来越多。如需要建立科研场所、完善服务体系、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经费,然而我国经费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支持,这种单一的经费投入方式限制了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该通过加强社会资金的投入,拓展资金来源,从而提高我国体育竞技经费的投入,促进体育科技的发展。
4.4促进我国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在体育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政府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成果转化和推广的重要性,并通过协调、引导和制定优惠政策的方式,促进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我国应该通过鼓励科研单位、高校以及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如促进重点实验室与相关企业的联合,从而促进研发出使用市场的成果。另外还可以通过建设信息推广平台的方式,促进企业或其他组织进行交流,从而研发出企业需要的成果。
5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却受到管理体制、资金不足等影响。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通过不断深化体育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建多种方式资金投入渠道、注重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等能够有效存进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从而提高体育科技的创新实力。
参考文献
[1]尹佳琪.我国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4.
[2]任远.我国体育产业科技创新路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科技创新对我国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我国经济;第二次转型;决定性时期
我国自建国以来经历了从公有制经济向计划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转变。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第二次经济转型。以我国经济转型为基础,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的强化。在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因及外因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求,我国应建立以消费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通过经济第二次转型实现经济建设及发展目标。
1 我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现状分析
针对我国内外环境及条件的变化,我国现阶段正经历着第二次经济转型。新的转型时代正从传统加工生产向创新科技及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确立了明确的转型及发展方向。随着“十二五”的到来,中央经济工作中明确了新时期经济转变的重要性。根据中央确定的经济转型目标,我国各企业也加快经济战略及会议讲话的解读,以此指导企业的健康发展、满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针对“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经济环境现状,我国第二次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是要使我国成为经济强国。我国将从“十一五”的全球制造中心向“十二五”消费、创新大国目标发展,实现国力的增强、经济强国目标。
2 我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趋势的探讨
2.1 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
我国在第一次经济转型期间,加快了生产能力的构建。利用国内人工、生产技术等优势,实现了出口大国战略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为经济资本的积累奠定了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经济转型正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需求的提高,我国消费需求大幅上升,这为新时期经济转型提供了基础。而且,国内需求结构变化及外部需求的萎缩也表明了消费结构的升级及经济转型工作的必要性。
2.2 工业化向城市化经济转型
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是我国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扭曲的重要因素,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针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我国经济结构改革需求,我国“十二五”期间是第二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城市化经济的进程的重点。以城市化的自东向西发展、以城市化为主导扩大内需,以城市化经济主导的转变促进农业经济的改革。并通过城市化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方向转变,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基础。
2.3 传统资源消耗型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在我国第一次经济发展中,针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工业化经济及加工型经济造成了资源的加速消耗、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发生。在世界各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大环境下,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也正向低碳型经济转变。通过科技密集型、科技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减少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及环境问题。新时期低碳经济发展的不仅包含传统意义的环境保护内容,同时其通过社会宣传与引导鼓励国民绿色科技的应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不能由于节能减排约束生产,而是需要通过创新技术及技改工作的开展实现节能减排。针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发达国家经验与问题,我国应在经济的第二次转型中加快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促进我国低碳经济转型工作的开展。
2.4 我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新型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失衡、地区经济失衡、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环境问题、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我国制订了和谐社会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具体的实施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我国经济第二次转型中仍面临这诸多的问题,经济增长对净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消费率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环境标准的强制执行、支持产权保护、经济能耗问题的解决等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第二次转型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我国经济发展中加快相应工作的开展。把握趋势、处理薄弱环节、控制风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目标。
2.5 创新科技助力我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科技创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全球视野为基础推动我国创新战略的实施。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才能,加快我国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及产业链的创新。在各地的经济发展报告中,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第二次经济转型的发展。针对我国创新科技发展现状,我国必须做好统筹服务工作。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各地区特色科技的发展、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了促进我国新时期经济转型活动的开展、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我国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尝试,加快经济方式转变脚步。国有大型企业需要加快技改工作的开展,实现行业引导及绿色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必须加强宣传工作的开展,提高企业及民众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促进创新产品的推广与应用。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助力我国第二次经济转型。
3 以无壁垒全国市场的构建促进我国经济第二次转型
受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我国国内企业对市场竞争仍缺乏足够认识。针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的需求,我国必须加快无地方壁垒的国内市场的构建,以此为基础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作用,促进跨省企业及集团化企业的发展。以全国性市场的构建,制约垄断性行业发展,为新兴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综合实力的强化奠定基础,为我国第二次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4 结论
我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是通过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引导,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以新的发展模式为基础,降低旧有经济模式下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能源等问题。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以根本性的经济模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消费水平。并通过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结构及地域经济的和谐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枫涛.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J].财经科技,2013,2.
科技创新对我国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 企业管理
烟草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管理。最优化管理的实现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创新。通过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将能够使烟草企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运营成本、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并且能够实现烟草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能够帮助烟草企业增加经济效益,亦能够帮助有烟草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但是,烟草企业的发展并未对科技进步与创新予以足够的重视,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影响不能够充分分析,因而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发展且创新科技。为此,本文的相关分析与研究将为烟草企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一、烟草企业管理中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与利用
烟草企业若想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管理的最优化,必须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支持。在该方面,烟草企业需要对其固有的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特点等进行科学的分配与规划。在分配与规划时要合理安排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持资金,保证资金足够且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目前,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相关资金支持到位,但有效利用率不高,应加大科技资金的利用率,由此,烟草企业才会实现有效的科技创新与进步。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虽然烟草企业能够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不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回报,但是亦需要比较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烟草企业在大力支持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不仅用于保障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发展,亦能够使烟草企业各方面资源、资金、人员等得到良好的配置和规划,提供有效的制度依据。对烟草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三)建立健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除了包含技术创新以外,亦包含重要的思想创新。在思想创新上,烟草企业需要建立较为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依靠科技的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中需要囊括现有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体系,并加入QC、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精益改善等一系列创新措施,形成系统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信息化平台。在该平台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内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共享,方便使用部门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进而科学、合理的分配运行,综合实施。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迅速的深入到各个管理环节,全面提高烟草企业的科技化水平,进行更加符合时展的现代化企业管理。
(四)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后续发展相辅相成,烟草企业的科技创新,应从完善科研管理、科研开发、技术支撑岗位序列设置开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薪酬体系。充分激发行业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烟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烟草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烟草企业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形成正确的、符合时展特征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能够获取经济利润和效益、更要关注社会当中的问题,以便实现企业自身的社会价值。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持下,烟草企业能够对内部的资源进行不断优化,对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与整合,最终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在此情况下,烟草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效益性和科学性。以此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烟草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
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均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带动企业劳动效率的提高,进而烟草企业在营销区域相对固定、销售价格一成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效益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应该得到烟草企业的重视。
(三)有利于提升烟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众多学者均认为科技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现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了科技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发展科技,实现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以便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将能够使烟草企业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管理主导,最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烟草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企业内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不仅要积极引进优秀的科技人才,亦需要加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资金投入力量与有效使用。同时,烟草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烟草企业将在最终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生产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周应堂,倪嘉骊,徐宁家,等.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互动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01).
科技创新对我国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知识产权;产业转型;产业升级;作用分析;科技创新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04-0022-02中国图书分类号:F204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经济市场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专利、产业、市场的联系愈加紧密,技术创新成果产生了专利及知识产权,而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被标准采纳,通过标准实施扩大技术应用、形成市场规模、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这一关系的形成即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路径,也说明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随着知识产权在市场产业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知识产权及其带来的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经济常态,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转型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一大挑战,依托科技創新驱动转型升级是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以知识产权政策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关键之一。
1知识产权对支撑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是科技发展的基础。随着产业升级,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不论传统产业升级还是高技术产业发展,都逐渐向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密集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对“市场失灵”现象十分迫切需要知识产权政策调整。从经济、科技发展的态势来看,信息、能源、材料、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不断研发新的产品,衍生新的服务,扩展新的市场商业模式,全面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产业升级发展对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秀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需求也是逐渐增多。高科技技术领域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围绕知识产权的交易与纠纷也越来越多。这些都要求在市场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政策。
从我国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市场正处于加速升级的重要阶段。以机器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保持增长,在相关技术领域已经有了创新突破;其次,在新能源与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并围绕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开展技术集成推广,这类行业在最初就对知识产权有着高度的依赖性。随着技术进步,加强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技术产业的共识。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的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在不断的提高。特别体现在专利申请总量逐年提高,专利积累呈现出持续扩张的态势。国内知识产权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得到充分的发挥。
2现有知识产权政策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我国逐步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体系也有了更全面的完善。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成立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实施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各地也相继成立了知识产权法院,这都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组织保障。知识产权法在权利客体、归属和内容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发展。以知识产权法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政策已经成为推动产业经济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仍旧处于初步阶段。从技术产业政策的演进历程来看,目前还处于启动发展阶段。尽管陆续出台了大量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政策,但主体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与科技、经济、市场和贸易相脱节,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在实际保护上,由于制度不尽完善、执法管理效率低等原因,出现了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象。在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方面,特别是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上,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转变我国产业技术产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愈加紧迫。
当前,我国技术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应用仍然存在不足。许多企业,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较少有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既懂得产业经济发展又懂得知识产权管理及产品技术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除此之外,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再生推动力,其关键也就在于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与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更好地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转型都有赖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与运用。
我国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快速增多,新颖性原创性逐渐提高。截至2016年底,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突破百万件,作品登记数量也呈现突破性增长。通过实施相关知识产权战略,我国的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目前我国有效专利产业化率还较低,在各大领域内体现出原创和新颖性的发明专利数量仍旧不多,部分领域专利布局与国外尚存差距。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核心技术的原创性和新颖性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的质量水平,进而推动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3知识产权政策促进产业升级的方式方法建议
3.1进一步加强以知识产权服务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知识产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是当前制约我国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的主要瓶颈。在经济发展初期,曾经出现过互相模仿、互相抄袭的现象,大批同质化的企业出现导致企业产品普遍存在低端重复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持续地提高市场化创新能力,应从进一步完善激发创新活力的知识产权政策入手,努力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构建创新奖励激励机制。于此同时,继续坚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产品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夯实增强创新动力的科技人才基础。
3.2深入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建设
进一步明确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其核心内涵是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具体是以最终实现自主原始创新为目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过程,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内涵建设,坚持产业转型必须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高能耗污染向低能耗污染,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升级方向。避免出现单纯的认为以淘汰传统产业转而发展新兴产业即为转型升级,而应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及产品提升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坚持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对产业的关键效用。因此,必须加强产业升级内涵建设,提升知识产权的作用,坚持科学全面的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3.3探索建立产业專利创新联盟和深入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政策引导下,不少行业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组建产业化园区基地,开展产业创新联盟发展,凝聚产业聚集性。部分联盟联合攻关,在众多领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凸显了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后续建议以产业联盟为基础,将基础研究特别是高校研究所等单位纳入进来。产学研各方共同组建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联盟,探索实行在突破关键技术的同时,完成专利技术融合提升,形成知识产权池。通过联盟基地凝聚作用,增强产业链协动能力,较快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探索实施全社会范围的科技、技术、产业和经济协同创新发展。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