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职业特色 忠诚 创新能力 可持续发展 团队精神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从事相应的职业,每一职业的岗位要求、职业技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从业人员在职场上所具备的素养是一样的。现代企业在用人时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质;其次,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面对困难时是退缩,还是勇往直前,因为实际工作中常有新问题需要解决;第三,有没有快速学习的能力,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要求有快速学习能力。作为为现代企业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更要将职业特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坚持走职业特色的中职道路。那么,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职业素养包括那些呢?我认为忠诚、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组成了现代中职生职业素养。
1.忠诚
忠诚对于军人来说,不是一句空的座右铭,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一时期,每个地域都透悉着忠诚。在现代职场也是一样,身在职场中的每个人,也应该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场生存方式。
很多年轻人在就业不到半年的时间,就频繁跳槽,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觉得自己工作是在出卖劳动力,在这个企业是一样,在那个企业也是一样,以工薪的高低,拿环境的优越去权衡,尤其是在自己没有多少职业技能的前提下。没有敬业精神,甚至嘲讽忠诚,把谋求个人利益,实现“自我价值”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将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忠诚和敬业相对立。但是他们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现代管理学普遍认为,老板和员工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从表面上看起来,彼此之间存在着对立性——老板希望减少人员开支,而员工希望获得更多的报酬。但是,在更高的层面上,两者又是和谐统一的——公司需要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业务才能进行;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获得物质报酬和满足精神需求。因此,对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员工的敬业和忠诚;对于员工来说,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离不开公司的存在。
对于很多目光短浅的人把“利益”作为忠诚最现实的武器,但是他们放弃了长远的“利益”,放弃了既是军人所追求的、仍然也是职业人所崇尚的荣耀。对于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忠诚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从事职业的第一要素。
我们应该把忠诚视为最值得重视的美德,在教育中体现,只有所有的员工对企业忠诚,才能发挥出团队的力量,才能凝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推动企业走向成功。一个公司的生存依靠少数员工的能力和智慧,却需要绝大多数员工的忠诚和勤奋。
2.创新能力
按部就班,十年如一日的劳动过程,会逐渐使劳动者对所做的工作产生厌倦,并且不能给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增强人的创新能力,是个人也是企业的需要。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发展、改进、创造和完善出新成果的能力。新成果,不仅包括新技术、新产品,还包括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案等。有人认为要做到创新是非常困难的事,是专家的事,与自己一个普通人、普通的岗位没有什么关系,其实生命的第一个活动是创造活动。如果没有实践,没有在实践中思索,没有把工作中的潜能发挥出来,要创新就要禁止一切空谈,只有在实践中去思考、发现、改进才能真正做到创新性。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各自不同的专业经常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比赛,举办社团,把他们身上的创新的潜能极大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有创新的体验,也让学生明白:创新并不神秘,把生活中不方便的得方便,把不完美的事做得完美,就是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创新的习惯。
3.抗挫折能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古往今来,凡有大成就者,皆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挫折。现在很多刚刚从象牙塔出来的年轻人,出身社会后感觉很不适应,遇到挫折就后退,经不住打击,不能及时的调节自己,表现出很不适应社会的状态,也存在少部分人被社会淘汰。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让学生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懂得“人要有理想,要实现理想,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人生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和风丽日,也有暴风骤雨,希望与困难并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对挫折和困难,要有战胜它们的勇气和毅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励着学生面对挫折的挑战,并有信心战胜挫折。首先在思想上取得了认识,同时还可以常利用班会,创造锻炼学生克服挫折的环境,有意地组织学生增长抗挫经验、磨练抗挫意志、培养抗挫能力。如结合体育活动“十项全能赛”;结合专业特点“今天我做菜”;结合自身特长“露一手”等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认识到只要自己勇敢地面对挫折,挫折并不可怕,相反会被自己击败。这样经过多次的实践活动,磨练了学生坚毅的意志,培养了学生抗挫能力。学生即便将来在社会中遇到一些挫折,也能积极地去面对,不至于手足无措。
4.再学习能力
现代企业普遍重视个人的再学习能力。个人可持续性的发展也是以再学习能力为基础,俗话说“知识三年不用就过时”现代知识更新很快,即使是人才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悟性也会被淘汰。真正在企业中,对于个人能力普遍认为学历盖不过资历,资力盖不过再学习能力。再学习能力是指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学习能力。再学习能力决定你成长的速度,个人的成长速度又会影响到你对所在单位的贡献度的快慢。
在教育中,我认为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不是一节课的技能、知识,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对以后走到企业中去,良好的习惯为再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校我们可以通过再读书方法与自学能力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
5.团队精神
人生活在社会中,本身就是处于不同的团队,作为家庭,可以是一个团队;一起共事的人组成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是一个团队。那么,什么是团队精神呢?团队精神就是上下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协同共进。就如航行于大海的巨舰,有智慧舰长的正确指挥,有勇敢船员的协同配合,在这艘巨舰上每一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凝聚成劈波斩浪的巨大动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只要具备了这种精神,就能在激励的竟争中长盛不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于个人、团体力量的体现,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个人与团队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
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2
一、从企业给我们的映象,加强学生在校期的有序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是一个职场人必不可少的条件
首先走进各个厂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环境,道路两边不堆放任何杂物,地面不见任何垃圾和丢弃物;区域划分明确,条理规范,楼道过道干净整洁,一切都井然有序。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到企业参观,只要进到生产车间、实验室、反应间,都要穿上实验服鞋和戴上安全帽,反映了企业对安全意识的建全。作为精细化工的制药企业,药物分析必不可少,少不了瓶瓶罐罐,但这些试剂瓶都按一定的要求整齐摆放,比如试剂瓶的颜色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摆放,柜子里的架子倒置摆放着清洗干净的空瓶,防止有遗水;操作台面干净整洁,地面上少有水渍;生产记录本登记清楚明白等等。所有的厂区都安静运作,各施其责,没有闲杂人员四处游荡。一切都规规矩矩,体现了企业管理的规范与严谨,这种企业的文化,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时就要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与习惯,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具体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树立起规范的意识,比如在实验室,就要做到用完实验物品归还原处,实验物品要按要求摆放,有毒有害危化物品应该有特殊而严格的堆放场地和专门的保管;在寝室要做好寝室清洁卫生,收拾好自己的物品,不乱拿乱放。可进行图片展示,寝室清洁卫生评比等方面进行教育等来全方面地提高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企业管理规范,环境卫生整洁安静,井井有条、井然有序,体现着企业的文化和强烈的安全意识。
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要求我们职业素养的教师在课做教育要做到风尚引领
在座谈交流中,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以及生产第一线的老总对我校学生的工作状态和情况都作出了非常满意的认可。在这些企业工作的有我校87级的老职工,现在已升为生产总经理,成为公司的顶梁柱;也有刚都企业工作没几年的新员工,见到我们脸上还带着稚气的笑容,总的说来就来,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有以下三点:第一,要求学生做到要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做到遵守劳动纪律,学会服从安排,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在校期我们老师就要有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遵守意识,就要严格按照学校的校纪校规要求学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小事做起。比如老师上课首先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做与教学无关的其它事项,戴好标卡,做好引导示范作用;第二,企业要求学校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改革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多种方式、多重考核、全方位、立体式考核学生,多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勤奋程度上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第三,要求学生要能积极向上,有健康的心理,有正能量,无不良嗜好,无不良习惯。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科的老师,我们在进行着知识技能的传授时,更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学习,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精神传递正能量,要引导学生积极正面、乐观向上,多给以学生更多的肯定与表扬,由衷地赞美学生与欣赏,不带有消极情绪和不满上课,不打击报复学生,建立起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情缘。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得当,仪表仪态正常,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当前正处在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升级的过渡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诸多条件的保障,其中人才,尤其是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上的缺乏已经得到一定缓解,但从业人员在职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却日益凸显,普遍存在职业道德不高、敬业精神缺乏、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障碍。因此,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有必要认真思考和研究有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一)职业素养内涵
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学者们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经过整理和归纳,我们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可以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体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认为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构成。[1]狭义的职业素养不包括职业技能,我们日常提到职业素养多指其狭义概念(本文中采用狭义概念)。职业素养是内在素质,决定着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的外化表现。
(二)职业素养特征
职业素养作为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它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1.间接性
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考核具有间接性。我们知道职业技能考核方式多,易量化,比如查看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举行考试等方法,而职业素养则不然,很难直接通过量化考核获知,即便是一个在职业素养问卷获得高分的人,也并不一定就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它的考核更多的是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同样,职业素养的养成也是如此,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难以直接养成。
2.关联性
前面我们讲到“职业素养是内在素质,决定着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也就是说一个职业人的职业行为能不能达到要求,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职业素养高低决定的。据此,有学者提出,以职业素养为代表的“软素质”决定着职业技能“硬素质”的高低。
3.双重性
职业素养双重性是指不同职业的素养要求既有不同又有相同,即职业素养共性和个性。不同职业由于在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差异,所以职业素养要求当然会不同,但同时,我们在生活中又经常看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可以在多个不同的职业上都能表现出很高的职业素养,例如一个人可以既是一名好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同时又是一位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成功企业家,这是因为不同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除了有个性外,还有相通的共性,比如任何职业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4.发展性
职业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变化直至消失的,职业素养的内涵也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任何时代的职业素养都会留下时代的印迹。例如:早期人类在开采自然资源时,注重的是效率和产量,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开始成为资源开采中是不容忽视的内容,相应的职业素养内涵也把环境保护的内容纳入其中。
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但是对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这一现象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它直接导致高职教育片面追求技能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出现当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认识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前提。“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素质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占1/8的表面“冰山以上部分”和占7/8的深藏“冰山以下部分”,表面的1/8包括个体的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冰下的7/8包括个体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容易被人们识别,例如技能证书、学历证书等,它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称职;隐性素质则不易被考量,它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7/8的隐性素质支撑着显性素质,显性素质是隐性素质的外化表现。“素质冰山”理论是职业素养重要性的最好理论依据。另外,从企业选人、用人方面来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企业选人、用人标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用人的首要标准。2014年,在笔者参与的一项关于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调查中,61.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品质,20.9%的受访企业选择工作经验,15.3%选择专业技能,选择其他素质的占2%。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可以从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中获得,而如果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品质,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三、当前高职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内涵界定不准,重要性认识不足
如前所述,大家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权威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内涵界定不准,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人才培养时,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是一笔带过,流于形式。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很多高职院校都认为只要学生毕业时能掌握一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就算完成。在教学资源分配时,主要教学资源都集中于职业技能培养。我们在许多高职院校都可以看到,实训中心、实楼一栋挨着一栋,气势雄伟,甚是壮观,但是由于对职业素养培养的忽视,当你走进这些地方时,却发现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注意对实训设备的爱护,实训材料浪费严重,秩序混乱,完成任务后,连最基本的器材整理都没有,着实让人有一种“狼藉”之感。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培养理念,能培养出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方法有限,效果差
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别于职业技能,一般认为,职业技能是个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的特征,例如一名优秀的歌唱家,他就需要有先天的音乐天赋,再加上后天的专业学习。然而职业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后天培养而成的。[2]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目前高职院校主要的做法是实训指导老师的空洞说教,公共基础课的辅助培养等方法,缺乏系统、有效的培养方法,这也是出现上述实训场地乱像的重要原因。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
考核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它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来保障学生职业素养考核的正常开展。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基本是空白,最多只是在毕业鉴定时,加上一句诸如“态度端正,认真负责、道德高尚”之类的词句,这些远不能起到考核的作用,更不能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保障。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不仅是判断学生职业素养高低的标尺,也是培养过程中的“指挥棒”,是人才培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解决措施
(一)准确理解职业素养内涵,正确认识其重要性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上的不足,是当前高职院校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根本原因。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高职院校就必须改变老观念、老思想,准确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会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把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这个前提,任何方法都很难奏效。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而应该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此来指导实践。
(二)综合运用多种培养方法,注重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建设
1.将企业元素融入教学,营造企业环境的教学情境
企业的工作环境、职业文化、先进管理、工程或工艺技术、信息应用技术等元素及其系统性的、整体性的融合和集成应用,这里简称为“企业元素”。[3]将企业元素融入教学意义重大,它可以为教学提供真实的企业生产场景,营造出企业环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教学环境和生产环境的高度融合,以环境来影响和带动学生自发、自觉地加强职业素养培养,这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强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尝试,效果良好。
2.注重发挥实训环节作用,训练学生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4]因此,充分发挥好实训环节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也很必要。实训环节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发挥:实训场地静态培养意义和实训过程动态培养意义。实训场地静态培养意义的发挥,可以通过实训场地“软文化”建设实现,例如在实训室布置时注重成果激励,在实训室走廊两边展示学生作品或获奖荣誉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氛围;实训过程动态培养意义的发挥,可以从实训细节入手,例如实训中要求学生严守操作规范,节约实训材料,爱护实训设备等。实训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是训练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认真设计好、利用好实践环节,实现德技双馨的好局面。
3.积极发挥高职院校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他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容替代,因此积极发挥高职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意义重大。这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注意这里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教师这个职业的职业素养,还包括所授职业技能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后者。虽然高职院校大力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但大多教师并非来自生产一线,他们对企业生产的职业素养要求并不很熟悉,从而导致在教学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的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分批次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轮岗见习,切实发挥好教师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4.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有关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训课以及素质拓展等模块构成,职业素养培养大多是在这些模块之中顺带提到,没有专门服务于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这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合理分配,开设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开设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课程。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课程并不等同于伦理学课和道德课,应该注重和职业相联系,和实践相联系,达到影响学生职业价值选择和职业行为规范的目的,避免误入过度强调伦理学知识的歧途。
(2)以案例方式开展教学。高职教育尽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但学生的实践经验依然缺乏,很难身临其境的理解职业素养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用案例去设置情景。例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伦理选择、精益求精与得过且过的职业行为选择。同时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要多选国内案例,因为职业道德具有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有差异的。
5.高度重视并科学组织顶岗实习环节,强化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大多采用“2.5年+0.5年模式”或“2年+1年模式”,这里的“1年”或“0.5年”就是指顶岗实习的时间,它一般集中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个或两个学期。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到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承担这个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实习期至少是半年,这一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增长职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非常重要。虽然当前顶岗实习工作由于它的特殊性,出现了管理不到位,岗位流动性大,学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但它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不容小视,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途径,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促进职业素养提升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合理的培养体系作为基础,还需要有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作为保障,考核体系的缺乏同样是制约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但是,由于职业素养自身的特性,使得对它的考核难以方便地进行定量分析。从总体上说,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职业素养考核要注重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三公”原则是任何考核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考核尤为如此,不合理的考核结果不仅会遭到学生的抵制,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2.职业素养考核要与职业技能考核相区别
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关系紧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但是在进行职业素养考核时要注意区分两者,不能以职业技能的考核结果来代替对职业素养的考核,要对职业道德高尚,职业习惯良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切勿相互混淆。
3.职业素养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考核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并不是要把学生划分等级,在进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时更应体现人性化,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亮点,考核结果要能及时反映学生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进步和成长。
五、结语
尽管当前高职教育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它培养的大量技能型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相信经过各方的不断努力,高职教育一定能解决好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问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注:本文系2013年安徽省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项目“物流综合实训中心”,项目编号:2013sxzx036;2014年安徽省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建筑装饰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14sjjd072)
参考文献:
[1]戴有华.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对接的研究[J].北京: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z1).
[2]戴心来.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探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3]杨兰,毛光华.企业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应用浅析[J],北京:人力资源管理,2013,(12).
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高职,职业素养,途径
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院校的立身之本,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看能否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已不仅是“实践性、操作型”的技能型人才,而更加注重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职业素养是职业活动的基础,是职场成功的关键。职业素养是职场上体现出来职业素质或者道德修养。具体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习惯和团队精神等。其中职业道德是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对待工作,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而职业技能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职业态度是就是指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是建设职业化队伍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有人说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方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1、职业素养提升企业软实力。当今的很多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爱岗敬业、遵守纪律、讲求合作、务真求实等职业精神是非常受企业欢迎的,因为这是企业的立业之本和保持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员工文化技能、素质成为企业的软实力,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的有利武器。
2、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据调查,近年来世界五百强企业招聘时最看重三大素质,即诚信可靠、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可以这样说职业素养决定职业发展,职业素养是大学生毕业时成功求职的基础,也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有目标地培养和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人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决定他在求职择业时的自由度和获得职业岗位的层次。大学生要想在求职中处于主动地位,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赢在职业发展的起点,就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但是很遗憾地看到目前社会上一些毕业生出现就业取向功利化、诚信意识淡薄、缺少敬业精神、工作拈轻怕重、反复跳槽等现象,既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影响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
3、培养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有其“职业性”。高职教育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是各种职业中必备且是做好各行业的前提。职业教育又有其“适应性”。它必须与企业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高职院校应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全面均衡的课程培养模式,并且与企业广泛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和产教合作,这才是高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一)通过通识教育培训。通识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识教育主要是培养通识能力。通识能力是指一种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能够共通的普遍知识和基础能力。通识能力不在于掌握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是教会我们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会怎么去自主学习,怎么进行独立思考。
(二)加强专业课职业素质教育。专业课程是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因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是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这个任务主要由专业课教师去实行。当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同时,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以行业企业实践入手,落实到具体岗位上,提炼出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然后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爱岗敬业精神;抓住细节,精心设计,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行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课内引导和课外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有实效。
(三)注重职业实践。如今大学生职业实践环节必不可少,职业实践主要包括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和创业实践。参加职业实践在获取职业经验的过程中,一方面形成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对企业顾客诚信忠诚的职业品德,并且会形成顾全大局、协作共事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还可以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四)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精神的培养也应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予以深化和有效实现。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全面均衡的课程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深人企业现场实习,除了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和岗位锻炼,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将书本上的职业精神变成可感知、可触摸的东西,深入体会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团队合作精神、管理理念、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激励创新意识等意识等企业思想文化的精髓,逐步增强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了解和理解职业精神,在融入企业的过程中践行职业精神,把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行动。
目前,职业院校都在积极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这是学生发展、企业需要和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此只要能够进一步转变观念,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着眼于社会和企业对职业人的素质要求,把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学生努力学习提供可靠的动力,提升学生对职业认可的信心,从而为树立职业理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泉.李一鸣.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
[2]杨祖勇.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9(8)
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5
【摘要】中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按照学生发展的规律培育人、塑造人,在发挥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在分析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分别从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推动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等方面对提高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中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对策
1.前言
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工程,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由此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笔者自身的研究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
2.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1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弥补中职教育理念的错位
中职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和技术性教育,这就使得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对人才的综合性和长远性的思考,从而忽视了对中职生的人文教育。这就使得中职生走入社会后,只会在工作岗位上操作机器,并没有成长为完善的人。中职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弥补中职教育的不足,它能让学生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更好地完善人格,成长为有人文修养的人才,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人文素质教育是中职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人文素养教育是人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职学校教育中,重视人文素养教育,能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中职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3 人文素质教育能更好地帮助中职生进行自身定位
中职生进入社会以后既要为企业服务也要对社会负责,这两个角色都需要中职生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如在服务企业时,需要员工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等;社会则需要中职生能尽快的融入社会,具有融洽的社会关系和优良的品格等。这些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
3.提高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3.1 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推动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但是,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给出了新的定义即专业技能过硬、人文素质兼备的人才。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中,要改变传统教育中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观念。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一些企业家的奋斗成功的榜样示范作用。
例如,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万达地产总裁王健林、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等人,他们的成功都是经过艰苦奋斗最终脱颖而出的,他们的成功除了依靠自身的职业技能之外,还与他们丰富的人文素质是紧密相连的。
在中职学校宣扬这些成功企业家的案例,让学生学习他们的人文素养,更加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中职生提升自我素养的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职生的成长与发展。
3.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人文素质教育
在中职学校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其关键在于教师。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建设一支专业技能过硬、政治素养扎实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促进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了一系列新型学科专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应积极吸收和引进一些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基础以及良好策划、组织及管理能力的跨学科、跨专业以及人文素养高的教师,显著增强实际教学效果并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此同时,还应积极与其它兄弟学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实现教师与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后,还应定期邀请知名学者、教授与专家参与本校的教、学、研工作,促进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并切实落实中职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2)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考评组织,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制度,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将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这样中职学校的教师就不仅具有专业技能还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素养。另外,中职学校还要大力推广聘任制、淘汰制等教师的聘任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这样才能更进一步促进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
3.3 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专业的设置过于单一、陈旧,使得中职学校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却培养出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专业以及人文素养低下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职学校应该及时、合理的调整本校的专业结构。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对自身的教育定位进行重新审视与准确定位,结合本地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以本地社会需求为主要立足点,在保留自身教学体系精华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核心领域,如语言文化、历史、伦理等,利用选修课或者精品课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文知识、感受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在提升中职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中职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优秀的生产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职学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过硬更需要人文素养高的人才。但是中职学校人文素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我们需要首先认识到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再合理调整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培养出勤奋敬业、开拓创新、品质高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绍敏,王伟.关于职业教育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0(3)
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6
高职体育教学毋庸置疑在整个高职整体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发展的保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课程。因此,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满足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身体和心理能力的综合培养,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进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能够积极的促进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为今后学生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是主要倾向于体育技能的培养,教学目标还处于传统模式,和其它的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别,没有显示出自身的特色。而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特色是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因为高职学生今后的工作性质大多数可能是在企事业单位进行的基层工作,工作要求和工作强度都比较大,所以对于学生的体能和整体的身体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高职体育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只是进行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和提高学生的体质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健身方式的指导,更是少对学生进行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于“体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育与人身心健康发展之间的关联”等等这类理论文化知识的传授少之又少。学生虽然在上体育课,但很盲目,不知道练了有什么益处,只是为考试而机械地训练,缺乏一种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真正喜爱体育的意识,从而造成学生踏入社会后无法养成一种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毅力。此外,高职院校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盲目地学习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式而造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二)过于“技术”的传授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如今已成为我国高职教学的主要任务。然而,从小学至大学,竞技性质的体育运动知识却占了很大的比例,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而且教材的内容往往大同小异。现在高职的体育教材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受前苏联体育理论、陈旧的体育教学思想等等因素影响,体育教材的编写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如今的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只是传授学生竞技技能和运动技能,把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素质和全面发展身体活动能力的手段变成以更好地发展、掌握技术和竞技比赛为目的的应赛课程,导致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另外,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体育水平考核和体育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过分注重形式化的比赛规范模式和标准模式,致使学生和教师都把体育教学的目的建立在“技术”上,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三)缺乏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结合
一方面是学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只重视体育教学的管理,而缺乏对“育人”层面的管理,极少在体育教学管理的日常议程中提及到职业素养。甚至有的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几乎只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忽视了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第二方面是体育教师,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有教师会去思考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关系以及重要性。而有的体育教师不但没有职业素养的培养意识,还存在着错误的教学观念,他们错误地认为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是政治老师、辅导员的工作,自己并非要参与其中没。所以,高职体育教学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必须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提高体育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对策
首先,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体育教师要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养成学生一种长期锻炼体育习惯的体育教学目的上努力,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积极主动去了解职业和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其次,为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面对逐年增大的就业压力,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而缓解就业压力。其实也是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效的手段。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创造性,追风严重,跟着别人走的倾向非常严重。如何激发大学生就业潜力的创新性,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课题,应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发展观,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培养。最后,传统体育教学只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的锻炼结果,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个性的培养。将体育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给予学生自去选择符合自身心理特点和的生理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体会到作为体育教学主体的满足感,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个性和素质的发展。结论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