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嫁接新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果树嫁接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果树嫁接新技术

果树嫁接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技术创新 共性技术

一、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概述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具有主体多元性、动态开放性等特征,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为提高本国本区域产业创新能力而构建的支撑和保障产业创新活动的集成系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不仅为产业创新或某项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以重大需求产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集成创新提供强力支撑,也为相关的产业群或区域化的产业以及企业的创新提供多元化、开放式的服务。它是实现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共享、一体化、集成的网络支撑体系,是国家产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产业支撑平台。

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主要功能

(一)协调系统

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活动,但由于创新过程内在的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市场协调创新时的“失效”现象。另外,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不同“区域”会以不同的制度来推动创新,创新效率也存在差异,低效率的创新制度造成创新活动的“系统失效”。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存在能有效解决上述两种“失效”现象,能有效协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宏观调控有效克服“市场失效”。另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强调一种共有结构和制度性安排,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系统失效”问题。

(二)促进转移

经济区域内的不同地区,其创新基础有很大的区别:创新基础较差的地区对新的技术机会非常敏感,渴望在产品、工艺或服务上实现重大突破。而且,对于新的技术机会,这些地区不存在太高的技术转换成本。因而,这些“较差地区”可能在区域创新生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通过运用创新资源、政策和制度,对“较差地区”实施有效催化;另一方面,则通过政策和制度促进创新基础较好的地区向“较差地区”进行创新转移。

(三)降低风险

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高投入性,使得研究开发工作很难以通过外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专业障碍和信息障碍容易造成风险投资者信心不足;新产品进入规模扩张阶段后,由于资金短缺,往往使企业进入“死亡峡谷”。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就是提供信息降低区域内企业的创新风险,通过提供适当的资源承担特定项目的创新风险。

三、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现状

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步展开的,主要集中在共性技术研发上。从世界各国对共性技术的开发模式来看,包括美国、欧盟等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模式和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模式。

(一)美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现状

迫于汽车市场国际竞争的压力,美国政府为了通过“官产学研”的联盟来提升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于1993年推出 “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该联盟由政府牵头,有美国能源部、国防部、国家航空航天局等十几个部门负责协调工作,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为主要资助人,从而成功构筑起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为美国汽车工业的再次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欧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现状

欧洲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中的关键角色有科学家和研发人员,还有参与创新过程的管理者、产业联盟、政府部门、公司、消费者组织、培训者等。平台的分支机构如工作组、典型组和特别工作组等负责处理具体问题。如尤里卡计划就是开发面向市场的产业技术,有欧盟和26个欧洲国家参与。

(三)日本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现状

日本政府明确提出 “技术立国”战略,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科技研发要点,全面推动日本重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等领域集全国科技、产业界之力进行开发,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某些技术领域超过了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如第五代计算机计划、日本下一代制造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联合体和清洁能源汽车开发计划等。

四、经验及启示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这有其深刻的理论及现实依据。政府作为产业集聚区创新平台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创新平台的构建过程中不可或缺。政府不仅要资助公益性或基础性较强的研究项目,还要发挥在区域内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方面的相应职能,为创新平_的各行为主体充分高效的互动提供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同时,由于我国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不理想,也决定了政府在产业集聚区创新平台构建过程中占据着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等都无法取代的主导地位。政府在产业集聚区创新平台中提供外控变量,是创新平台的组织、建设和维护者。而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创建良好的创新环境,活化资源和信息,增加灵活性,减少不确定性,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鼓励发展合作组织

政府影响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机制就是通过它对于技术创新活动资源的配置来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政府有效地干预创新体现在两方面,即技术创新障碍排除的有效性和资源分配的有效性。一方面通过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来营造创新的硬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在实施政策、规划、法律法规等宏观措施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信息环境,进而影响着或引导技术创新的直接参与者进行创新活动,是产学研合作平台有效运行的第一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许中正,高常水.产业创新平台与先导产业集群: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J].经济体制改革,2010(4).

果树嫁接新技术范文2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国家试点;双向约束;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5-0064-06

A Study on Innovation of Land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Constraintsof Urban Land Intensification―A Case of Hefei

LI Xue-ming, SHI Lei

(Management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tradiction of land supply and demand,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were used in this paper. ‘Two-way constraint mechanism’ which used in urban land intensive and conservation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mpirical findings, the new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for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use of urban land.

Key words:intensive and conservation use; national experiment unit; two-way constraint mechanism; policy innovation

1 引言

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地方政府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障碍。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按照到2020年18亿亩耕地不可减少的“红线”估算,每年可供占用的土地面积仅为200万亩,不足建设用地需求面积的1/6。此外,土地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土地低效利用和区域生态空间破碎化并存的现象。现实的压力决定了土地利用不能再走粗放式的老路,寻求在节约集约利用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发展新模式,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土地利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

西方学界很早就意识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有益于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并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这一问题予以阐述。1867年,马克思注意到农村集约耕作中存在着报酬递增的规律性,“所谓耕作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于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上”[1];而级差地租的存在,则促使土地利用者在空间上寻找最合理的节约集约用地方式,“地价昂贵的第一个后果便是,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集约使用土地”[2];伴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经济学家开始从土地产权配置的角度来研究此问题[3];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学则进一步分析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效益间更加复杂的内在联系:Arnott和Lewis从微观行为理论出发,研究了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因素,发现在城市用地扩展中,投资密度(土地集约水平的重要指标)与资本的利率成反比,与地租的预期变化方向成正比[4];Brueckner利用居民效用最大化理论,扩展了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衡模型,证明土地集约程度的重要指标―建筑物层高从中心城市的CBD向递减,且大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于小城市[5];Stern从城市发展的历史路径依赖特征出发,对不同形式的城市人口密度函数进行了估计,发现距离中心城市的远近是解释人口密度的重要因素[6];西方学界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田园城市、卫星城镇、带型城市、现代城市等多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并最终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整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精明增长(Smart Growth)”。

以这些理论为基础,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结合中国实践经验,以地理科学、土地科学、城市科学等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在中国情境下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曹建海认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个相对性概念,相对于中国传统的粗放用地模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因此,不应寻找最高的土地利用强度,而应寻找最优集约度,使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7];毛蒋兴认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应当引入“土地有效利用”的概念,原因在于土地利用效率在经济学中有一定的计量标准,达不到或者超过这个标准,都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损失[8];部分学者从不同空间尺度出发,认为中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应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9]。可以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

虽然迄今为止,学术界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尚未达成共识[10],不难发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依靠科学的规划、先进的管理,通过集中投入有效的资源、劳动和技术(设备),以环境消耗最小化为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综合效益最大化;其中,节约用地强调用地效果,主要是从保护土地资源出发,通过政策、措施或技术手段,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具有自然价值的土地造成不可逆的消耗;集约用地则强调用地方式,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措施,从而使土地利用强度和效率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一般而言,集约用地必然导致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是节约用地的主要手段。

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践

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在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1984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率先开展了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并完成了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工作;1986年8月1日,国家土地管理局正式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但当时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没有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法制作保证,对规划引导用地的要求只是一纸空文,集约用地的思想,只能依赖与当时生产方式相对应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体系进行管理;1998年以后,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及其后续的规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管理以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基本规范;200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通知》要求: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此后,国土资源部专门召开研讨会,研究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确定长沙黎托片、合肥市和广东省为全国的区域、城市和省级层面的节约集约试点单位,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开发区土地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工作。

在2008年确定的节约集约试点单位中,合肥市是唯一的国家试点市。作为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率快速提升的省会城市,合肥市土地供求差距不断扩大。为此,探索节约集约用地对于合肥市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两年多较为系统的探索与实践中,合肥市在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总结了大量的经验,为全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合肥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的制度创新及成效

4.1 合肥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计,合肥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05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62万亩,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2亩,严格保护耕地等农用地资源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非常必要。

合肥市城镇市辖区面积83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416平方公里。2007年,合肥市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当年清理土地1600亩;2009年,再次清理闲置土地6700余亩,批而未用土地7000余亩;2010年,合肥市开展工业用地潜力调查,其中某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用地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平均投资强度为220.22万元/亩,闲置面积713.81亩;低效面积3911.17亩,占总量的25%。另外,合肥全市共有城中村358个,总占地7.9万亩,除去30%的安置用地,还有约5.5万亩潜力。由此,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存量建设用地,非常重要。

合肥市农村居民点布局松散,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全市特别是三县农村居民点宏观上布局松散,微观上缺乏统一规划,空隙地多,人均用地规模偏高。2009年末,全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达231平方米,远高于《村镇规划标准》中相应的最高人均用地标准(120~150平方米/人)。据统计,合肥市农村现有70.74万个住户,农村宅基地占地96万亩,人均0.4亩,户均1.35亩,其中约70万人(约合21.4万个住户)已经有1年以上不在农村居住。按照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住宅面积128平方米计算,实际农村空置住房面积达2739万平方米,浪费严重。如果按照人均综合占地100平方米规划,全市可退宅还耕60多万亩。由此,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建设用地,非常必要。

伴随着合肥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人多地少的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在市区增量土地的供应方面,也存在着制约因素。从供给数量上看,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潜力有限。难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占市辖区增量土地总面积的68.9%。不考虑基本农田的保护要求,可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农用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闲置的荒草地与裸土地和其他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面积只占市辖区增量土地总面积的31.1%。从布局上看,西北部分布有饮用水源―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可利用的土地需要作为生态环保用地;东部分布大型铁路编组站,受其分割,土地难以成片开发使用;西南部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增量土地资源较少,仅占6%,尚要在较高的土地利用水平基础上挖掘利用潜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保障合肥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必由途径。

4.2 合肥市节约集约用地的制度创新

合肥市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主要通过建立“双向约束”机制、调整城镇体系布局、集约建设开发园区、集中改造城中村、规模推进土地整理和紧凑开发滨湖新区等创新手段,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

4.2.1 建立“双向约束”机制

“双向约束”机制是合肥市在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探索过程中所实施的一种全新机制。它的核心内容是在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以合同方式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实现建设项目用地长效管理和过程管理。在以往土地的使用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问题上存在着博弈支付,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土地利用上也存在着博弈支付,项目用地之间在排他性产权未界定情况下在土地利用上同样存在着博弈支付,在排他性产权尚未建立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和企业以较低成本掠夺土地等生产要素,增加了土地利用的社会边际成本,使得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降低。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和一个希望赚取稳定效用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双向约束”机制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1]。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经济主体间的关系基于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的契约与合同上,主体的经济行为受严格的市场法规的约束与调节,可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形成代价最小的规范性的经济行为方式。契约与合同以责、权、利三者清晰的划定为内涵,经济主体既受法律保护,也受法律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讲,回归到公共意志中去,最终保护的是公众的利益。“双向约束”机制体现了现代政府以效率和公平为基本目标的治理理念,强调现代政府服务理念和现代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的社会责任。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更平等地面对社会其他主体,充分显示了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公开平等的契约关系,展现了现代服务型政府与土地利用者和谐的委托关系,为实现双方互利共羸奠定了坚实基础。“双向约束”的具体措施包括:

对政府和项目建设单位双方都制定约束制度,平等共羸。“双向约束”机制最核心的是“约束的双向性”。对建设项目设立投资强度、产出额度、上缴税收、就业规模等指标,明确项目建设周期和具体方式,建立建设履约保证金、验收考核、项目退出等约束制度。对政府部门实行并联审批、缺席默认、限时办结等一系列的约束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集中调度制和行政领衔督办制。

政府负责净地阳光供应、降低成本。为真正落实“双向约束”机制,合肥市所有待供土地均为“净地”,凡不是“净地”的,不予上市供应。各类用地均在市场上实行阳光供应,工业项目的业主可以就用地规模和用地方式等与土地管理委员会直接进行面对面沟通。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原土地使用者的利益,又给投资者吃了“定心丸”,使他们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一些大型用地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分块供应”。这其中,土地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机制的实施,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实施上,发挥了有效的“源头”控制作用。

建立全方位跟踪服务与监管控制。在每一个项目前期招商阶段,多个部门即介入服务。在土地上市之初,就以文字及要约的方式将土地的供应条件写进土地供应文件内,包括约束项目单位的产业类型、建设工期、投资强度、用地规模和税收等及约束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供地方式等;在依法依程序完成相关手续后,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过程中,严格按照土地供应文件的要求起草合同,并将“双向约束”的内容写进合同里,作为合同履行的必要义务,同时,也将违约责任写进合同,这样就使得“双向约束”的内容通过合同形式受法律约束和保护;在项目的每一阶段及项目全部完成后,对于双方不能按照合同约定事宜执行双向约束要求的,都有一定的举措作为罚则。若用地方不能履行约定义务,供地方可以采取提高土地成本、行政罚款直至收回土地的强力措施;若供地方不能履行约定义务,用地方可以采取向上级投诉及人民法院的多种有效方法。

4.2.2 调整城镇体系布局

改变以往中心城区单中心和城镇分散无序粗放的发展模式。以城市公共交通和产业布局为发展轴,促进设施共享、要素集聚、用地节约集约,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紧凑型融合协调的发展模式,实现主城区、新区、组团、重点镇协调紧凑发展的目标。

4.2.3 集约建设开发园区

严格禁止开发区内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蔓延,逐步释放开发区的“发展空间”;通过完善用地指标项目管理制度、实施用地评估控制、改革计划分配等手段,使开发区内土地利用的效益大幅提高。

4.2.4 集中改造城中村

以城市规划为依据,以空间形态改造为重点,突破零散的土地使用权限制,对城中村集中连片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阳光操作、综合改造,配套建设,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基础设施用地,并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奠定基础。

4.2.5 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理

将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新村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四位一体”结合起来,科学谋划土地整理工作程序,整合支农项目资金,统一实施,规模经营,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4.2.6 紧凑式开发滨湖新区

在滨湖新区建设上,在区位优势较好的区域实行紧凑式开发,并引入了六大节约集约用地模式:方格网道路方式,利用方格网道路体系通达性强,土地利用率高的特点,相对其他自由式路网结构节省土地5%~15%;综合交通节地方式,按照公交都市理念,建立以BRT、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的快速公交系统,有效降低小汽车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立体城市开发方式,采用立体交通、人车分流,实现交通组织的平面布置向立体布置的转变,节约道路用地面积;CBD节地方式,鼓励办公、酒店、酒店式公寓等多种功能混合的综合开发项目及功能丰富的街区营造;社区中心节地方式,把社区服务单元和城市行政管理单元合二为一,采用社区中心模式,既提升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又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基础设施走廊与城市综合管沟节地方式,结合高速公路、铁路用地形成的城市对外通道,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走廊,形成综合管廊骨干网络。

4.3 主要成效

通过实施“双向约束”机制,既保证了项目又好又快建设,又切实维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政府和投资者的“双赢”。以“滨湖世纪城”项目为例,通过与土地受让人签订“双向约束”合同,项目提前近5个月开工建设,提前一年半竣工使用,项目单位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近460万平方米的开发总量(约相当于合肥市环城公园内的建筑总量),并且建筑质量优秀,人居环境良好。滨湖世纪城项目区也成为合肥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再如总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的万达广场项目一年内建成,成为合肥房地产市场名列前茅的利税大户、品牌大户和就业大户。“双向约束”机制还把一些土地投机者拒之门外,使得宝贵的土地资源免被圈占和浪费。

通过调整城镇布局,工业项目容积率由过去的不足0.4提高到1.0以上,节地面积超过25%;居住项目由过去多层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高层建筑为主,容积率由过去的1.3提高到2.5以上,节地面积超过30%。大型商办设施由过去的不足2.0提高到4.0以上,节地面积超过30%。

通过集约建设开发园区,工业项目容积率由过去平均不足0.4提高到0.7以上,新增工业项目容积率达到1.0以上,单位工业用地产出提高30%,节约工业用地25%,投资强度提高50%,亩均税收提高50%。现在,合肥市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要求达到400万元/亩,税收要求达到30万元/亩以上。

通过城中村的改建工程,为合肥市提供了5700亩的基础设施用地,增加建筑面积4200万平方米,相当于节地面积21平方公里。

通过实施若干“规模推进”的土地整理项目,每年新增耕地约9000亩,其中村庄整治新增耕地5244亩,新增耕地率为12.54%。整理后的土地实现产业化经营和社区化管理,推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这种以土地整理科学化规范化为特色的土地整理方式被誉为“合肥模式”。

通过紧凑式开发滨湖新区,共节约用地29.16平方公里,节地率23.1%。其中,居住用地由人均24平方米减少到18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承载人口由126万人增加到170万人,可增加44万人,相当于节约居住用地10.56平方公里。

从总体上看,合肥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全市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2009年合肥市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总量的1%,用地量仅占全国用地量的0.002%,同时,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以来,合肥市固定资产投资以40%比例递增,而用地量却以10%比例递减。这两组数据充分显示了土地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合肥市成为全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典范,为全国土地管理创造了新鲜的经验。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合肥市作为全国首个土地节约集约使用试点城市,两年来的诸多探索为其他城市的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为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合肥市的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双向约束”机制,加强对土地开发中的操作流程管理。以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措施,完善土地审批、使用、管理全过程的“双向约束”。第一,改进和完善国家土地出让制式合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的控制。保障优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第二,在经批准的规划总平图上应标注每幢主体工程的开工建设时序,逐步实现“一张图”管理。第三,针对具体项目设置容积率、绿地率等其他指标及开工建设要求。根据项目开工建设时序,统一规划,分期供地。细化双向约束的内容和管理体制,在计划申请阶段,即需提交用地计划预申请表、标有具置的卫星遥感图、项目分布图等材料和亩均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等指标,增加“双向约束”的科学性。第四,重点加强对政府的约束,提高行政效能。将节约集约用地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坚持投资有强度,配套有限度,建设有进度,建筑有高度,监管有力度的项目管理原则。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相挂钩,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建立“3+X” 并联会审模式(3为规划部门、发改委、经信委,X为针对具体项目涉及相关参会单位,主要为国税局、地税局等),合理核定用地规模,并重点对开发园区管委会和其他用地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用地指标挂钩。

(2)在城镇体系建设和开发园区建设中建立新的节约集约用地指标体系,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因地制宜,将用地由规划计划管理向规划计划和项目并重管理转变。分类(如交通、水利、电力、教育等)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指标体系,对于重点开发园区要分区域设定投资强度、产业政策、税收额度、就业岗位等综合控制指标。我国现行的工业项目用地指标(如投资强度、容积率等)国家标准明显偏低,应逐步提高。可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引导用地向高效率、高附加值项目倾斜。

(3)在农村土地整理工作中开展土地发展权交易,统筹城乡发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开展“土地发展权交易”,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土地发展权交易”不仅能优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社会总收益。还能通过市场化的指标交易,节省政府进行耕地保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开发的成本。此外,还可以使广大农村获得宝贵的农业发展资金,促进城乡之间财力的转移,也有助于乡村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保证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土地制度创新的成果。

(4)科学制定规划,指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基于对所在区域未来经济社会与土地利用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对各类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为提高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应将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主导功能区规划和节约集约用地规划融为一起,在具体制定规划时,需要以土地产权为基础,编制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分幅规划图。在农村比例尺应统一为1∶2000左右;在城市密集区,比例尺应为1∶500左右。大比例尺的规划图有助于制作精细化的开发计划。在规划依法履行公示、审查和审批环节后,公告实施,接受社会的监督。在土地管理中,严格按规划用地和管地,依据规划管理项目。

(4)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中积极探索生态阈值控制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土地利用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平衡原则,要着重体现下列要求: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容量是否允许;环境资源及生物多样性是否得到保护;人口增长是否超越了土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否能有效避免局部地区的过度开发等等。分区、分片确定土地开发程度和模式,检验包括生态指标在内的综合成效。尝试开展以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的土地生态设计。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60.

[2]理查得•T•伊利,爱德华•W•莫尔豪斯.土地经济学[M].腾维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56.

[3]科斯,哈特,等著.拉斯•沃因,汉斯•韦坎德编.契约经济学[M].李凤圣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35.

[4]Arnott R J, Lewis F D. The transition of land to urban use[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 87(1): 161-169.

[5]Brueckner J K. The structure of urban equilibria: a unified treatment of the muth-mills model[M]. 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 1987.

[6]Stern P C, Aronson, Ellio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entives for residential energy-conservation[J]. Evaluation Review, 1986, 10

: 147-176.

[7]曹建海.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思路[J].中国土地,2005,(10):19-21.

[8]毛蒋兴,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6):48-52,57.

[9]谢正峰.浅议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4):31-32.

果树嫁接新技术范文3

时间:8月19日—22日,19日全天报到(青岛啤酒节期间)

地点:青岛海滨花园大酒店(青岛市市南区彰化路4号)

主办:山东省农药学会 山东省农药研究所 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丰县百农思达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协办:江苏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蓝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禾大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

赞助:深圳市朗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迈图高新材料集团

一、关于山东省农药信息交流会和免费的农药加工技术培训班

山东省农药信息交流会已成功举办了12届,近几年会议规模越来越大,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2011年的瀚生农药论坛参会代表首次突破了400人,2012年已经有来自全国的460多位代表参会。

近年来农药加工技术进步极快,功能化、环保化新助剂不断涌现,新型加工、包装机械不断更新,制剂配方越来越科学,推动农药加工生产技术升级换代。今年我们依然为参会代表提供免费的农药加工技术培训班。

二、19日下午15:00-18:00 禾大国外农药加工新技术研讨会

研讨会主题:

(1)国外农药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2)主要剂型常见问题及禾大解决方案 (3)禾大对目前热点难点的研究

(4)禾大增效剂 (5)禾大新品 (6)高品质配方

(7)禾大现状及发展简介 (8)禾大的农化简介

主讲及解答人:禾大总部技术负责人 禾大亚太区销售总监 禾大亚太区技术经理

三、20日上午8:30—21日上午 海利尔论坛

1.我国农药行业形势分析及企业策略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孙叔宝会长

2.农药登记管理政策修改动态及对行业的影响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顾宝根副所长

3.农药新产品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情况介绍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主任 杨峻

4.种衣剂研发、应用及市场分析 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种衣剂总监 罗余平

5.即将实施的《有害溶剂限量标准》等助剂标准解读及对制剂配方的影响 专家待定

6.我国主要作物病虫草害发生新情况及用药分析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李永平处长

7.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开发及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 段留生教授

8.全球热点农药品种市场评述 沈阳化工研究院 张敏恒研究员

9.制剂车间合理规划与设备选型 江苏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韩永瑞技术工程师

10.制剂行业发展趋势及禾大对目前热点难点的研究 禾大总部技术负责人 禾大亚太区销售总监

11.MVR在农药行业的应用 江苏乐科热力科技有限公司 夏军高工

12.向化工废水要效益 江苏蓝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蒋伟群董事长

13.农药专利的申请、保护、预警及企业如何利用政府的专利优惠政策发展壮大

中华全国专利人协会常务理事 张建成副研究员

14.海利尔成长发展之路 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丰县百农思达培训班

本次培训注重企业需要,注重当前政策与行业现状,内容务实,培训形式多样:

(一)专家报告:21日上午-22日上午

1.农药分散剂的开发与应用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张宗俭教授级高工

2.干悬浮剂技术研发进展 江苏擎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秦敦忠博士

3.新型农药抗飘移助剂和农用固体消泡剂应用研究 迈图高新材料集团 何凤琦经理

4.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的开发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 江苏艾津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戴焰林主任

5.剂型合理选择、制剂加工及助剂的作用原理 山东农业大学 路福绥教授

6.剂型、施药技术与药效的关系 山东农业大学 刘峰教授

7.低熔点原药开发水悬浮剂研究 瑞士科莱恩化工(中国)有限公司 余江涛技术经理

8.利用助剂减量施药技术提高制剂药效 中国农业大学 宋坚利博士

9.新型防腐剂在农药SC中的应用 广东工业大学 潘传艺教授 广州方中化工技术总监

10.农药制剂表面张力的控制与意义 山东省农药研究所研究员 庄占兴博士

(二)高手解难题+专家答疑:20日19:30-22:00

形式:高手报告+解答,专家现场解答,讨论互动

内容:部分剂型实际问题解决方案,配方研究,环保制剂的研发状况,新助剂的开发应用及科学选用,加工流程的合理设计及规范,加工工艺流程优化与清洁生产等。

特别关注:“高手解难题”专场主讲人招募!要求:主讲人必须是各企业实际从事研发或加工的技术人员,所讲内容必须是农药加工中实际存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部分专家、领导报告尚在预约、落实中,敬请继续关注……)

五、欢迎相关企业垂询会议协办、赞助、产品介绍及广告投放事宜!

协办费3万元:协办单位免2人会务费,赠会刊彩色广告1页,免费摆放展板、条幅等宣传品。

赞助:隆重招募晚宴赞助!其他可赞助项目有培训班餐费或酒水、会议小礼品等。

产品介绍:15分钟5000元。欢迎农药助剂、原药和加工/包装机械企业咨询、参与!

会刊广告:封面、封底、封二、彩插一为冠名及协办单位,其他自选。插页广告2000元/页。

欢迎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及上游产品提供商会议期间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讲座及客户联谊会,会务组将大力支持!

六、收费标准及汇款方式

1.会务费:7月31日之前汇款单位、会员单位1800元/人,现场注册2000元/人(含会务、餐费、礼品)。会议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2.团体报名优惠:每企业6人以上参会可享受团体优惠,1700元/人(含会务、餐费、礼品)。

3.培训班免费为参会代表举办,仅收餐费200元。非会议代表培训费800元。冠名、协办企业免8人培训餐费。

4.汇款方式:户名:山东省农药研究所 开户行:工行明湖支行北园路分理处 帐号:1602151009008800197

七、联系方式:山东省农药学会秘书处 山东省农药信息中心

电 话:0531-88631811 88631812 88631808 传真: 0531-88631808

联系人:刘志俊15589979683 张梅凤13064052086 吕秀亭18766193151 王霞 15589979233

E-mail: QQ:464711549 1050654998

详见山东省农药研究所网站或.cn或网上搜会议名

附件1:交通

火车站:距离11公里,由火车站广场乘501路公交车在彰化路站下车。打车20元左右。

果树嫁接新技术范文4

关键词:果树苗木;繁育;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3文献标识码: A

果树苗木繁育的基本方法有实生、嫁接、扦插以及分株等等,在这其中实生指的是播种子育苗,它虽然方法简单,但繁殖的系数却很多,成苗也比较快,但其种性的变异会比较大,而且其品种的优良性根本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压条繁殖可以分为高压以及低压两种,这种方法虽然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成苗快,但是其繁殖的系数会比较低,难以实现大规模的育苗计划,多以也就不能作为商品性果树生产的繁殖方法。而现代果树生产上大多采用嫁接式或扦插繁殖,很好的实现了果树的高质量、多产量。但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我就将从不同的层面对我国果树苗木繁育的重要性以及发展现状和相应的改善措施做一个浅析。

1、果树苗木繁育发展及其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我国自然环境的优越性,果业的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果树的栽培面积在全国范围内也得到了逐渐的扩大,与此同时,果树的生态效益也日益被更多的人所关注。随着我国果树苗木繁育结构的有效调整,现阶段,我国的水果进出口贸易发展也是比较快的,果树面积稳中有升,果品质量明显提高。但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我国果树苗木繁育平均单产水平低、栽培与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品种结构不合理、科研和生产投人水平较低、果树苗木生产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影响着产出水果质量不高,效益很低。

苗木是发展果树生产的物质基础,果树苗木在生产中非常重要,所以发展果树生产必须培育良种壮苗。首先在果树苗木繁育中,品种是影响果树栽培效益的首要因素,好的果树品种可以兴起一个产业;其次在果树苗木的繁育工作中,果树的种苗作为生产培育的基础条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果业的兴衰;与此同时,在果树苗木繁育中,对于果树苗木的繁育的无病毒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果树苗木繁育发展中栽植出更大的无病毒的苗木,是防止果树苗木繁育中果树病毒病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对于果树苗木繁育的主要方法有有性的以及无性的繁殖。在这其中有性的繁殖是古老的果树的繁殖方式,而无性的繁殖则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的果树苗木繁育生中。

2、果树苗木繁育的技术要点

2.1、组织培养繁殖分析

在果树苗木繁育中,对于其组织培养繁殖包括:起始、继代、生根、组培苗的驯化以及果树苗木的移栽等等,在果树苗木的繁育中,其中的培养基是外植体赖以生长发育的基质,也就是说适当的培养基在果树苗木繁育中对于取得组织培养成功非常重要。

2.2、快速育苗技术

在组织培养繁殖中,有些优良品种需要加速发展,而我们以往的果树育苗需要两年,采用果树快速育苗方法,可将培养砧木、嫁接以及接穗生长在一年内完成,使其在秋后即能出圃。主要方法有:培育无病毒母株是果树无毒苗木培育的基础,在果树苗木繁育中,利用无病毒母株进行嫁接繁殖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无毒苗木,对于带有病毒的繁殖材料,要经一定处理,清除病毒后,再进行繁殖培养成健康植株,在温室或塑料大棚中提早培育砧木苗先配好营养土,或在果树苗木繁育中要繁殖较大的新株时采用。

3、我国果树苗木繁育生产现状

种苗是实现果业强盛的基础,它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但现阶段,我国在果树苗木繁育中存在繁育体系不健全、苗木市场混乱、果树苗木繁育品种结构不合理、良种苗木生产管理不够规范、果树苗木繁育市场监管不力、果树苗木繁育基础设施建设投人不足、果树苗木市场混乱等诸多问题。在果树苗木繁育中,苗木供应不足,而且苗木质量随需求量的增大在下降。当然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在我国果树苗木繁育中,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区域比较优势明显的水果生产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种苗类型趋于多样化,品种结构趋于合理,新优品种得到大力推广。对于苗木繁殖新技术应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组培繁育生产体系。

4、改善果树苗木繁育措施

4.1、砧木种子层积处理

在果树苗木繁育中,砧木种子层积处理是培育优质砧木的保障。苹果和梨砧木分别采用山定子和山梨,层积前先将种子进行温热处理,使种子充分吸水,保证层级过程中种子活性。比如:山梨籽可用1桶开水加3.5桶凉水混合后,倒入种子不停搅动至水凉透。种子浸泡时间约60小时,浸泡一半时间后可换水1次。等到种子在水分吸收达到一定的充足度后再将其捞出,然后和湿沙进行均匀的混合,在这其中要保证沙子的湿度要达到手握成团的程度,而对于混合后的可用透气的编织袋进行分量的包装,并将其保存到挖好的层积坑内。

4.2、砧木繁育

在果树苗木繁育中,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好畦浇足底水,保证将已萌动的山定子实现均匀的散播,保证其距离在大约1到2厘米。还要注意在工作中,对于覆盖的土要进行严格的筛滤,要保证细土的厚度在约为0.5到1厘米。而且在从种子萌发到5~6片真叶期间,要使用激光打孔的微喷管带,以此来很好的节水省力且均匀无死角,有效保证出苗率。当种子萌发后,要选择阴天揭去稻草。当苗木生长中后期,要重点加强白粉病等的防治。

4.3、苗木嫁接

在果树苗木繁育中,对于接穗选择上,要确保品种的纯度,要选择优质的种条,以此来更好的避免影响到接穗的成熟度以及嫁接的成活率,就近采集接穗,并随采随去叶,避免接穗失水。休眠期采集的接穗,应在水中浸泡48小时左右,使接穗充分吸水,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要掌握,快、平、准、紧、严,同时考虑当地大风季节主风向,使接芽一致嫁接在迎风方向一侧。

4.4、半成品苗越冬与春季管理

在果树苗木繁育中,对于半成品苗安全越冬,要保证在土壤封冻前,对苗木进行深,尽量用土覆盖住嫁接芽,还要浇透水1次,第二年早春,当白天气温回升0℃以上时,再灌水1次,可有效提升半成品苗木越冬保存率。。

4.5、机械化作业

现阶段,在果树苗木繁育中机械作业已经越来越重要。很多多功能园田机适用于苗前整地和苗期用药,可完成小规模土壤旋耕、起垄覆膜和大范围喷洒农药,适用于砧木繁殖圃、成品苗繁殖圃垄间除草、地等作业,作业幅宽50厘米,每天完成量12~15亩,劳动力成本节省显著。改进型起苗犁,即在常规起苗犁上,通过拖拉机后方转轴增加一套振动散土装置,使在果树苗木繁育中的起苗过程中苗木周围的大量土坨自行散开,有效提升劳动效率。

综上所述,在果树苗木繁育中,要及时的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果树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苗木需求趋于多样化,并在果树苗木繁育中促进育苗技术、组织培养、微嫁接技术、嫩枝扦插育苗等技术,培育无病毒优良品种,建立健全果树苗木质量全程控制体系和经营准入制度,以此来保证苗木市场正常有序,使其在生产中发挥显著作用,强化果树苗木繁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喜臣,叶欣.果树苗木繁育关键环节[J].新农业,2013,09:6.

[2]王亚玲.浅论果树良种苗木生产与对策[J].才智,2012,19:68.

果树嫁接新技术范文5

关键词:梨;高接复壮;丰产试验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53-02

翠冠梨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以日本幸水×(杭青×新世纪)杂交育成。云和县1998年自杭州市果树研究所引进苗木进行试种植,该品种表现出长势强、产量高、成熟早、品质好等优点,2001年以后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目前已成为云和县优化梨品种结构的主栽品种之一,全县种植面积800hm2。近年来,大多本应是盛果期的翠冠梨8―9月期间发生早落叶,开二次花现象,树势衰败快,产量迅速下降,同期种植的清香梨则产量较为稳定。究其原因在以下几方面:(1)翠冠梨亲本为日本砂梨,对南方夏季高温干旱天气抗性较差;(2)梨树投产后结果枝多年没有更新,留枝量过多,树体营养消耗大,限制了根系生长;(3)梨园多年没有翻耕,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根系的生长受到程度的限制,吸收功能减弱。为保护现有梨树资源和促进早熟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于2013年开展了翠冠梨多头高接复壮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位于云和县城西郊7km处的重河湾,海拔240~300m。园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6℃,≥10℃年积温5 551℃,极端最低气温-8.7℃,极端最高气温41.3℃,全年平均降水量1 546mm。重河湾山地果园的土壤为红壤,含沙量比较高,质地疏松,pH值4.5~4.8,成土母岩为花岗岩。开发以前园区为坡度10°~25°的山地,1997年_垦改造成梯面宽2.5~3.5m的高标准水平梯地,梨园面积3.7hm2,定植时间为1998年2月,株距3m,主栽品种翠冠,授粉品种为清香。

2 技术方法

2.1 原树修剪定形 试验园原树形为开心形,主枝上不设副主枝,主枝两侧着生的侧枝为主要结果部位。梨树原有主枝予以保留,太长的在适当位置回缩,高度控制在1.6m以下。主枝上的原有的侧枝,枝粗在1~3cm,每隔20cm左右剪留5~10cm砧桩,采用切腹接嫁接,其余的从基部删除。对无砧桩光秃部位采用皮下腹接的方法嫁接。主枝两侧接芽,单侧接芽间距20~40cm,两侧对应呈三角形相间排布,全树嫁接芽数量20~30个。对于缺主枝的树在缺枝处的中心干上用腹接方法补芽;对于主枝因病虫害或机械损伤严重,已全部无法保留的树,可只锯留一个中干,互为120°方向用腹接方法接3个芽,重新培养三大主枝。

2.2 高接方法

2.2.1 切腹接 适于剪留的砧桩采用。方法是:先将接穗于芽的两侧略低于芽0.3~0.5cm处,削成2~3cm长的斜面,在芽上0.5cm处剪下。用剪子于砧桩上剪一个2~3cm以上的斜切口,迅速将接芽插入切口内,接穗与砧桩切口内的形成层对齐后,取厚0.005mm,宽5cm,长40~60cm的塑料薄膜,用其一端把接穗连同砧桩断面和接口一起罩住,注意接口部位的塑膜要拉紧盖严。然后把剩下的塑膜捋成绳状,将接口部位扎紧,再在接芽之下,切口之上绕一圈(注意缠紧接穗下端),使覆盖在接芽外面的塑膜绷紧在接芽上,这样在接芽萌发时就能直接突破塑膜长出。后将绳头压于绳圈下拉紧即可。

2.2.2 皮下腹接 适于中心干、主枝光秃,无中小枝可利用的嫁接位点采用。方法是:在砧木左右两侧树皮光滑处切一“T”字形口,在“T”字形口的上面削一个半圆形的斜坡伤口,以便接穗从上插入。选择粗度适宜的饱满接穗,从接芽下方约3cm处剪断,在接芽背面从芽基处向下削一个斜切面,直达底端,削面呈3cm左右的长马耳状,下端渐尖,再将接芽正面下方1cm处以下的韧皮部削除。将接穗斜面从“T”字形口上面,往下插入其中,接穗不露白。用宽5cm接膜绑扎接口,接芽露于接膜外,在包扎中,要特别注意将“T”字形口的上口堵住,防止水分蒸发和雨水进入。

3 高接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嫁接工人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嫁接工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与嫁接成活率密切相关。嫁接后半月内要随时检查,对破损的膜或未绑严的接芽要及时补绑,以免接芽失水死亡。

(2)接口全封闭绑扎的,当发现接芽露绿并把膜顶高时,及时割破膜,使萌发的新芽露出,其余剪口和枝干上萌发的新芽,可选留部分位置较好的培养为结果枝,其余抹除。嫁接2个月后,对嫁接膜割而不弃,以免影响接芽新梢加粗生长。

(3)6月下旬到7月上旬,新梢长到80~120cm时,可用竹竿固定,以免被大风折断,用竹竿固定的同时拉枝开角,以利枝条成花,角度大小约60°。

4 配套管理措施

4.1 土肥水管理 高接前结合冬季扩穴施肥时机进行全园深翻。对梨树进行断根,促进根系更新,距梨树主干80cm两侧挖长100cm,宽40cm,深50cm的施肥沟,切断的粗根截口剪平,株施肥有机肥20kg,菜籽饼3kg,复合肥1kg,钙镁磷肥1kg,施肥后浇透水。高接当年5月中旬和8月中旬分别追施复合肥1次,株施复合肥0.5kg。

4.2 促花措施 高接当年,6月和7月各喷施1次250倍PBO液,2次喷施时间间隔20d左右,控制新梢营养生长,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积累,利于花芽形成。

4.3 病虫害防治 防治对象主要是腐烂病、轮纹病、黑星病、干腐病、黑斑病,以及梨木虱、蚜虫类、红蜘蛛。防治方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一是彻底清扫落叶、落果、僵果、病枝、枯死枝等;二是彻底刮除枝干粗皮、翘皮;三是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虫枝等并带出园外烧毁;四是药剂防治,要求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

5 结果与分析

高接复壮相比传统重剪更新复壮技术的优势。高接部位灵活,可在合理的位置嫁接抽生枝条,容易培育成理想的结果树形,特别是对树体缺枝,树形不完整或不合理,采用高接技术可以对其加以修补,对树形进行重建。高接的芽都是精选的壮芽,与重剪后隐芽抽生的枝条相比,生长势强、粗壮,当年生长量可达1.5m以上。产量恢复快,当年抽生的强枝,通过合理的促花措施,枝条下部当年可形成短果枝花芽,试验园高接第2年产量为11 700kg/hm2,第3年产量215 25kg/hm2,相比传统梨树更新复壮技术,可提早1~2年恢复产量。

多头高接复壮存在单位面积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按高接450株/hm2计算,高接人工费需10 500~12 000元/hm2,结合配套的土肥水管理措施,投入在37 500元/hm2左右。高接复壮后续的结果枝更新、花果管理等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还需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果树嫁接新技术范文6

要使低产变高产,必须广开肥源,增施肥料,并提倡科学用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667m2施土杂肥2500kg以上,标准N肥50kg,努力使果园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左右,基肥一般秋施或冬施,氮肥春施1/2,6月份施1/4,9月份施1/4为宜。低产弱树,施肥量要大些。追施氮肥重点抓春、夏2次。同时要推行叶面喷肥,花期喷施尿素和硼砂(500kg水加尿素、硼砂各2kg),以提高树体营养,提高坐果率。1.3水是目前影响果树生长最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果园水利建设,以解决果园用水。要大力兴修果园灌水系统,确保一年中至少能浇上发芽、定果、封冻3次关键水。

2合理修剪,负载适量

修剪要因树制宜。对初果期的树,要继续坚持“轻剪为主,从属分明,利用辅养,冬、夏结合”的原则以稳定树势多结果;对结果后因连年轻剪缓放而造成的低产弱树,要及时进行树体结构和结果部位的调整,做到挖外促内,疏密透光,疏弱留强;对过多的大枝,应尽量疏除,冗长枝组适当剪缩,延长枝在饱满芽外短截;对因肥水条件不好而生长变弱的低产树,要在加强土、肥、水管理的前题下,细致修剪,集中营养,疏弱留壮,拔除徒长,抑前促后,留壮芽带头;对角度不开张的树,要在发芽后撑拉开角;对树冠上强、树头过狂的树,可进行秋季落头,抑制上强。针对低产园“大小年”结果变产幅度大的问题,既要抓好授粉树又要抓好疏果,关键是适量疏果,每年有10%左右的长中梢,一类短枝占80%左右。

3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3.1清洁果园

对冬季修剪和遗落在果园地面上的腐烂病枝,瘤蚜危害枝以及病果、僵果、枯枝、落叶、落果等,清理干净,集中烧毁或深埋,从源头杜绝侵染。

3.2刨树盘或耕翻果园

在霜冻前进行刨树盘或深翻果园将在地下越冬害虫翻出地表,冻干而死或被鸟类啄食。

3.3精细刮皮

据调查,进行精细刮皮可消灭60%以上的越冬害虫,重点是主干分枝以上至主枝中部以下的粗翘皮,要刮彻底,不留死角。刮治病害要深达木质部,并在伤口涂石硫合剂、生腐必清消毒保护。

3.4树干涂白

多在幼树上采用,预防冻害,防止枝干病害病菌的侵染。在害虫产卵之前涂刷,防虫效果良好。对症下药针对各种病虫危害,在化学防治上选择低毒、无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以提高果品质量。

4大力开展实生杏嫁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