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育 跨文化 意识培养

在我国英语教学领域中,均是以英语语法、词汇以及口语训练做为主要的授课内容,而跨文化差异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对所学语言文化没有了解,无法完成预期的交际效果。教育部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具备相对的跨文化意识,以便于尊重和包容异国文化。在英语课程的授课中,已经在英语课程中添加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与知识、技能等课程等量齐观,提升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地位,使跨文化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不过对于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一、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尽管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实际应用,不错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一)教师对跨文化意识培养不够重视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引导者,应该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的英语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误诊到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认为英语教学仅仅是语言类的教学,只要做好语言的讲解工作就可以了,对于跨文化教育无关紧要。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对于跨文化知识的讲解匮乏,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也就无法实现。另外,有一些英语教师本身就相对比较缺乏跨文化素养,由于对跨文化知识没有深入的了解,以至于不能构建跨文化教育的体系。如果教师对于国外的文化不了解,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

(二)课堂内容涉及跨文化知识不多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主要途径就是在课堂上的讲解,不过在实际的英语教育中,课堂教学对于跨文化的知识内容并不多。在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跨文化知识范围非常小,因此,学生从教材中无法充分的了解到跨国的文化差异;对于教材上的跨文化知识方面,教师并不会给予详细的讲解,尽管教材上涵盖了跨文化知识,学生却不能进行过多的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全部来自于教材,很少会对跨文化知识给予详尽的补充说明,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放在了对语言本身的传授。

(三)英语城市化教育方式不丰富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地位。教师只是讲解教材上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或者是电影。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本身就不丰富的跨文化教育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提高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提升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

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也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保障。英语教师应该扩大对国外知识的了解,熟悉中国文化,从而找出跨文化的差异,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与跨文化的纽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到国外文化,还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在这种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跨文化素养。

1、提升文化修养。教师可以通过英语文化方面的培训和讲座等活动,更多的学习英美文化习俗,进一步增加对英美的了解。还可以阅读文化类的书籍,观看文化类的电影等,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教师交流的互动活动,与他人积极的交流,以便拓展自身的文化知识。教师还要不断的汲取新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跨文化素养,以提高教学质量。

2、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语法、词汇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学生的语言教学,让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以便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意识。教师应该把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充分认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二)科学融入跨文化知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个环节中科学的融入跨文化教育。在阅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跨文化知识。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增加对词汇、语法的巩固,并且加深对英语的理解。英语教师十分注重阅读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比如跳读、猜词等。教师应该让学生从根本上对原文进行透彻的理解,才可以真正发挥出阅读的作用,因此,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十分重要。大部分原文都会涉及到风俗、礼节、习惯等的国外文化习俗,教师应该给予详细的讲解,不能轻视对待。

三、丰富教学方式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英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多个主体、多种途径进行教学,比如可以采用认知法、交际法、角色扮演法等。比如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是以扮演的方式进行,具有游戏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英语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互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所扮演的是国外的人员,因此,学生的对话就需要根据国外的风俗和方式进行。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视觉、听觉等立体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让学生对学习跨文化知识感到乏味。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查找一些英语广播、英语节目等资料,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观看,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异域文化,从而培养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卫岭.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12,01:118-123.

[2]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外语界,2012,02:17-26.

[3]李刚.英语跨文化交际敏感域和交际策略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05:38-43.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 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即有文化背景的一类人或群体与另一类有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所进行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沟通,更是双方不同文化方面的沟通。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用英语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升外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导入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关注于学生语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过程比较枯燥无趣。但是,如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给学生讲述有关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使英语教学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英语单词、语法与跨文化交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二、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外语教学理念上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认为英语教学就是单词和语法的学习。这种片面的观念往往就是导致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只能应对应试制度,在试卷考试中可以应对自如,但是在口语表达,交际方面就变成“哑巴”。另外,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都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多写、多听、多读,却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口语学习氛围,缺少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由于这种实践机会的缺失,导致学生在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交际失败的状况发生。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薄弱,学习英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只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降低自身对英语学习的要求。现如今,我国多数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学生获取跨文化知识的渠道只有教师在课上的知识传递,课后也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了解,缺乏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常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天方夜谭一般。

三、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面临的文化差异和实现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障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意识。

(一)丰富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并充分挖掘和利用其内涵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得以大学英语教材为基础,这也是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跨文化知识的关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材的选取非常重要。众所周知,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形式,同时语言教授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语言使用规则,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比较得体地运用所学外语知识,尽量避免发生“文化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情景教学,让学生在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中了解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结合本国母语文化和外国文化间的差异进行讲解,不断加强学生对跨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二)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加强跨文化意识教学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想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就得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不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下时间尽量多的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以此来方式了解外国文化,增加自身的文化素养,,开拓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其文化修养格外重要,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将语言和文化进行融合。教师除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之外,还应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外语,多多组织训练学生的外语学习和实践能力,给学生多创造和提供必要的英语交流场所和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三)优化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进行融合,使教学的内容更加有趣,贴切。传统的英语教学主体是教师,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递上,使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提倡学校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自主性,让学生自身通过去寻找、发现主动汲取文化知识。在课上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加深跨文化学习的印象,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或者做一些口头报告、举办一些晚会或者活动等,讲英语贯穿到文化活动中,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提高了口语水平,增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总之,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英语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现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事业无论教与学都应该与时俱进,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播者,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最终能够灵活运用外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朱桂生.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

[2]李洁.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展望,2015,(04).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 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策略

一、前言

文化就其经典定义,是“一种复架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从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Tylor,1871:3)。任何语言,作为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其语言不可避免地打着所依存的深刻的文化印迹,体现着使用该语言为母语的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辉映着以文化思维、民族心理、人文历史、社会价值,也蕴藏着该民族的人生观、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所以不同国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扎根在所使用的语言中,并影响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不懂其中一个,就无法理解和欣赏另一个。”(Wardhaugh,1993:216)语言与文化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英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考虑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文化教学纳入语言教学当中,让学生掌握与语言相关的历史、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文化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学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具型学习动机在大学生学习中占首要地位,大学教学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重成绩轻素质的倾向。许多大学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学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文化教学也仍然停留在语言知识认知层面,英语课堂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教学的主要模式仍然是语言点讲解、对话操练,以及围绕语篇教学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导致目前广泛存在英语学习者“文化失语症”现象。所谓文化失语症,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有关文化内容的思想表达能力、语篇理解的能力部分或全部缺失。也就是说,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涉及中西方文化的内容,语言使用者难以理解其正确含义,或者不能使用英语进行正确恰当的表达。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通过文化知识传授、文化熏陶及文化交流,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架构,并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修养。因此,作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科目,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在教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使用能力的同时,传授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文化素养,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英语文化教学应当纳入语言教学的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应当以提高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技能为目的进行深度改革。

三、文化教学策略

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和学新认为:“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2000)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如何将文化教学策略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这无疑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可采取的文化教学策略,旨在使语言文化教学落到实处,使大学英语教学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把文化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如火如荼,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在不断修订。然而,就文化教学而言,虽然各级大纲在论述教学目的时都强调培养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但所有大纲都围绕语言教学而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进行具体阐述时,只列出了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书面表达、翻译几个项目,而对文化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测试与评价没有任何论述。在没有大纲的约束和指导下,教师往往只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学生介绍一些零星的文化背景知识,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学。可以说,缺乏大纲的指导,中国的英语文化教学只能徘徊在外语教学的边缘,起着点缀作用。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对文化教学进行研究,开发、制定一个把文化真正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大纲,详细阐述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标准、内容,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测试与评价手段,使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有章可循,有理论可指导。

(二)编写渗透文化教学的大学英语教材。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材对外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种教材都贯彻着一种相关的理念。跨文化英语教学目的下的教材,理应体现语言和文化教学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完成语言文化知识的建构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以传授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为目的,词汇和语篇理解是学习的重点,体现文化内容的《英美概况》等教材之作为选修课使用,将文化内容与语言内容结合起来的大学英语教材极少。因此,我建议教材编写者应重新编写渗透文化教学的大学英语教材,将文化主题与语言能力训练有机结合。在编写建材之时,多选择一些文化题材的语篇,甚至可以借鉴母语语言教学中的一些语篇选择方法,增加一些蕴含丰富文化内容的文学作品节选。配套的课后练习中,除了语篇中的词汇、语法、阅读理解训练,也要适当编排一些文化知识训练和跨文化交流活动练习,让教学活动既能训练语言英语能力,又能兼顾到文化素养的培养。

(三)刺激学生的文化学习动机。

根据Gardner和Lambert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外语学习的动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学习是为了取得文凭,就业需要,获取信息,以及以外语为媒介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二是综合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即学习外语是为了与外国人进行交际,学习外国文化和技术,促进文化交流。这两种外语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都有很大作用,但影响不同。工具型动机作用下的外语学习,将语言视为工具,不太重视对文化的了解,而综合型动机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相关文化,增强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应当在刺激学生工具型动机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综合动机的刺激,引导学生认识英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兴趣和意识,增强学习和了解外国文化的动力。

(四)帮助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知识的建构。

文化学习和其他学习活动一样,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Kleinjans将文化学习的认知过程分为:信息的获取、分析、综合、理解和洞察五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行为经历意识、关注、反应、实践和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获取文化信息,进行相关文化知识建构,另一方面要通过让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将知识转化问能力,对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反思和应用,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第一语言文化学习不同,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化学习的过程更为复杂,它是一个认知再创造的过程,既包括认知图式的增加,又包括认知图式调整和修改。在谈到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时,英国学者Morgan(1993)提出,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考虑,即两套文化(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认知图式的问题(the two sets of cultural schemata)。她认为,一个人的母语文化认知图式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只有目的语文化的认知图式必须有意识地对待,因为这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而建立起来的目的语文化认知图式。因此,在英语语言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对比,了解文化差异,让学生增强文化意识,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做好相应的转换,有效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休克和文化失语现象。

(五)测试与评价中增加文化教学内容。

测试与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不是教学的目的,但可以对教学活动起促进作用,有效的测试和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语言的听说能力的测试逐步被纳入考试内容中,但纵观中国大学英语的各种测试和评价,从单元测验等形成性评价,到期末考试、四六级英语水平测试等终结性评价,很少把考查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测试纳入考试体系和内容当中。因此,为了能够增进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习得的重视性和有效性,各种形式的测试和评价的内容也应当相应做出调整,增加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测评内容,比如设置考查词语文化内涵的选择题、跨文化交流的情景对话选择题,测试文化知识的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等。

(六)把英语文化学习的空间延伸到第二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仅靠课堂教学,教师很难把庞大而复杂的英语文化全部传授给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可以把文化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开展促进文化知识习得的各种课外活动。比如推荐英语文学作品、英美报刊和杂志等,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也可以举办英语文化知识讲座或英美电影欣赏等,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习俗等从各个层面的文化知识。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语言和文化的进一步认识,文化习得在外语习得中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外语教学的各个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也需要英语教师们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予以有效地执行。文化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工作者继续探讨和完善的课题,也将成为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Tylor,E. B. Primitive Culture[M].London:Strachan and Cadell,1871.

[2]Wardhaugh,R. Investigating Language[M].Oxford and Cambridge:Backwell Publishers,1993.

[3]Gardner,R. C. ,Lambert,W. 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y[M].MA:Newbury House,1972.

[4]Kleinjans,E. On Culture Learning:Working Papers of the East-West Learning Institute[M].Honolulu,Hawaii:East-west Center,Paper No.13,1972.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4

一、母语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1.英语的语言地位对于母语文化的必然需求。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但是每个国家之间的文化都有所不同,尤其是中西方之间的文化更是差异巨大。在全球化文化交流中,各国之间的文化有排斥,也有统一和渗透。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全球化是各国文化相融合的必然结果。它包括世界上各国的文化,以不同的形式,或者互相融合,或者互相排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这种流动的实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与认同,文化的融合与渗透,文化的自主与互异。英语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性语言,它在国际范围内所得到的认同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虽然学习英语的人有着不同的母语文化背景,但是他们在实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进行了第二次诠释和理解。所以,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中,母语文化是所有学习者都必备的素养。

2.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母语文化的必然需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以社会的发展程度为依据的。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中国和世界都处于隔绝的状态。英语教育尤其如此。但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法律、风俗习惯等也随着英语语言的学习而逐渐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所以,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英语教育不再是单方面的语言、文化学习,而是一个输入文化与输入文化的过程。英语学习者不仅仅要学习外国的文化,更要充分理解自己国家的母语文化。通过自己的对外交流,让其他国家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英语教育中有两个问题必须要重视,首先是英语学习者一定要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自身的母语文化;其次能够用英语来顺利地对这两种文化进行翻译和理解。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外语学习早已经不仅仅是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而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顺畅转换。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的一种情况是对于对方的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者因为无法正确掌握英语的文化而导致交流无法进行,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英语学习者必须要把跨文化学习作为英语学习的重心。

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母语文化的必然需求。

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每一个英语学习者都必须要培养的能力。但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并不是仅凭空喊口号就可以培养起来的,它需要对母语文化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所以,教育者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等深入了解和掌握。学习他国文化是的基础是掌握自身民族的文化知识。对于母语文化的掌握和学习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习者只对于目标语言文化感兴趣,对于母语却兴致缺缺,甚至排斥看不起母语文化的话,那么他将无法在外语学习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学习者只有将目标语言文化与自身的母语文化进行对比,理解,找出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这样才可以培养学习者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二、在英语教育中进行母语文化教育的措施

1.要明确母语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

在长期得教育过程中,人们都将母语文化视为外语学习的一种障碍,因为母语文化的消极方面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观念导致母语文化的重要性没有的应有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母语文化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交流工具,我们不仅仅可以通过英语来吸收他国的先进知识,而且也可以运用英语来弘扬本国传统优秀文化。

2.要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

1引言

交际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借助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实现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深入研究。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非言语交际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调查,在直接的面对面交际中,只有大约35%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进行表达和传递的。由于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文化上存在差异,这也使得非语言交际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带有强烈的国家或地域文化色彩。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缺少对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的了解,就会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人际交流的障碍。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由于受到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印象,非语言交际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时,往往过于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通过英语语言学习与应用实践,可以发现,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使用的,尤其是在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非语言交际可以使表达更直观,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实现,使交际效果达到最佳。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非语言交际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英语教育的效果与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跨文化交流及非语言交际的概念与特点

2.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活动。这种活动是跨国家、跨地域、跨种族的。当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及科技、信息、交通的日益现代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趋密切,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可以说,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促进跨文化交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2.2 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也是实现交际的重要手段。但是,语言并非是唯一的交际手段,非语言在很多特定环境下,比语言交际具有更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基于文化基础之上的、不用言词来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具体就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主要包括眼神、手势、体态、表情、服饰、声调、音量等,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非语言交际能够传递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意念、感情。总的来说,非语言交际有四种类型:(1)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主要指人们在交际中,借助身体动作进行信息表达的行为方式,比如,点头表示认同,摇头表示否定和不满意,握手或拥抱表示欢迎等等。体态语可以辅助语言交际的使用,补充语言交际的不足,对有声语言的信息传递起到辅助作用(2)副语言:这是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一种辅助语言,比如一些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或伴随语言等,包括音色、音高、音调、音量、音频、重音等。在交流过程中,时间间隔较短的称为“停顿”,较长的称为“沉默”。由于文化的差异,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在中国,沉默是表示默许、理解,但是在英美却是缺少自信的表现。(3)客体语:客体语具有明显实用性和交际性两个显著特点,主要包括人们的容貌、服饰打扮、辅助工具,甚至书面文字等,如头发的颜色,西方人多为金色或棕色,中国人多为黑色;服饰的风格,欧美比较休闲随意,英国人比较绅士庄重等。服饰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体现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中,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TPO原则是国际公认的着装原则,“T”就是time,强调服饰衣着要符合时代、季节和特定时间;“P”就是place,要求服饰衣着要入乡随俗地符合当地要求或场合要求;“O”就是指对象和目的,也就是通过服饰衣着要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4)环境语:非语言交际的环境语,一般包括空间信息、领地观念、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声音、颜色和标识符号等十二个层面的内容,比如,英美国家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强调自由;符号语言作为人们交际的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作用也非常重要,如果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对符号的理解也就存在差异,甚至迥然相异,比如,龙是中国人的图腾,代表着神圣、尊贵、权力,但是,在西方圣经中,龙却是凶恶和罪恶的象征。

3 英语教育中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应用,能促进人际沟通交流更加顺畅、高效。非语言交际有五种主要的功能,即重复、补充、调整、替代和否定。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来判断其心理、情绪状态,调整谈话的方式和节奏,从而增进交际的和谐与畅达。因此,在英语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加强英语语言教育外,还要注重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与应用指导。我国开展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非语言交际教学引入英语教育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没有特定的规则,有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手段是约定俗称的,有些是特定环境中使用的,在实际交往中,只要求行为得体就可以,以表示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尊重和认同,增进交际的和谐、愉快,避免文化误解或冲突。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使其学会正确、得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尽量排除母语文化对跨语言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以餐桌文化为例,中餐与西餐用餐过程中的礼仪是不同的,其非语言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西餐刀叉的摆放顺序、喝汤是否发出声音、对穆斯林国家女士问候的要求等,教师要对此进行详细的指导。

4英语教育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4.1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往的英语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知识点与英语技能的培养,在新形势下,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育中的一个新兴的课题。从教师角度来说,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指导。

首先,教师应开拓思路,与时俱进地进行广泛学习,在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对非语言交际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能够助学生准确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的异同点,使学生能够明确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非语言交际的异同。由于跨文化非语言教学没有特定的模式和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增加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的语篇,然后,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向学生介绍英语文化中非语言交际手段,帮助学生养成准确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习惯,科学处理非语言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由于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协调使用的,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非语言交际内容融入到语言交际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更真切地理解和掌握非语言交际行为。为了更形象准确地表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视觉文化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英语中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以提高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培养质量。

4.2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实用性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根本上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素养的体现,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也需要学生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法、词汇及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也需要学生具备在特定环境和语境下,应用这些技能的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接触一些外文作品、报刊等,增进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积累跨文化交际知识;要对不同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比较,特别是英语和汉语之间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别,积极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文化态度与理念,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文化视角,降低母语文化对英语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能通过具体实践,加强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及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多为广大学生播放英文经典电影,在视觉文化语境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其英语文化视野;鼓励学生改编并表演英语课文中的小品、情景片段等,使其在身临其境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通过外教的指导,让学生能获得更多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技巧。

4.3 开设非语言交际课程,促进理论转化为技能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兴起来的一项课题,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实用的理论研究体系与科学的课程设置。为了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英语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兴趣特点,借鉴国外非语言交际成功的教材与案例,有针对性编纂适合我国英语教育的非语言交际课程教材,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纳入到英语教育体系和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方面,要不断加大对文化背景、习惯、风俗和文化禁忌等内容的讲授,同时,为了提高跨文化非语言能力的教学效果,学校与英语教师要创新非语言交际模式与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语境,让学生学会得体使用非语言手段进行交际,促进理论知识向实际技能的转化。

4.4 提升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英语教育中,学生是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在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投其所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构建交际情境、小品表演、游戏、观后感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学习中来。非语言交际技能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关键的作用,在人们的交际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交际型的学习者,在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注意积累积累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知识,多参与利于开展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活动,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技能和英语综合素养。

5 结语

一言以蔽之,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开展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人们的交际行为包含了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尽管非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非语言交际对信息的传递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只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协调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由于文化、语言、习惯的差异,极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交际障碍。但是,借助非语言交际,则能有效消除这种障碍,使沟通交流变得轻松顺畅。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们交际日趋频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真正提升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尹玮.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探析[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3,01:77-79.

[2]尹丽丽,徐军.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及其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5:157-158.

[3]隋金平.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差异――以体态语为视角[J].学理论,2012,32:178-179.

[4]田俊.从非语言交际角度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172-173.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99-02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交流,交际主体对任何一方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都将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从丛指出“我国外语界忽视了作为交际主体的另一方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应当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中,这也应成为我国各层次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担负的重要任务。”虽然近年来,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受到重视,但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是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国文化被边缘化了,中国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偶尔提及,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习就是为了交际,为了了解他国,学习他国的优秀的东西同时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加深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显然是不合实际需要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要全盘的将别国的文化拿过来,与此同时,还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把本国的优秀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用英语国家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在了解别国文化的同时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不可分割。

二、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了解他国,另一方面要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英语是目前用的最广泛的世界性语言,也是中国人中学的最多的外语,所以,自然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主要承担者,就必须担负起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把中华文化与文明发扬光大,扩大中国在世界文化之林的影响力。

可是,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只是学习了英语国家文化,对中国文化很少顾及,使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被边缘化。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重视,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的英文水平很高的中国大学生,在和外国友人交流时,不能用英语顺利的表达自己国家的文化,不能彰显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学者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中,我们接触不一样的英语教材,教辅等资料,然而在这么多的英语学习材料中很少能看到中国文化方面的题材,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是有关西方文化,西方风俗等。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西方文化理所应当,可是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忽视中国文化,那又怎么说得过去呢?作为中国人,连自己的文化习俗都不能清楚的了解又怎么能在西方人面前自信的说自己是中国人,有又什么资格去学习别人的文化呢?

事实上,许多老师和学者们都意识到了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失衡的现象,可是却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近年来,“英语热”现象近似疯狂。英语已经被放到了不可超越的位置上,各种英语过级考试,职称英语考试一个接一个,英语好似成了中国人生存的障碍,同时也是前进的“必备之物”。可是真有这个必要吗?真的每个人都要学好英语吗?我不禁自问。

Kramsch认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定位于“提高意识”,而非“认同采纳”,要努力做到“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互动。“外语教学不但要树立‘知彼’的文化观,更要培养‘知己’的文化意识。只有这样,中国外语教学才能够真正成为宏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英语教学中融合英语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才能相得益彰。

《英语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等国家级教育纲领性文件也明确规定了文化知识和素质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这些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注重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培养爱国情怀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几点建议

1.提高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直接文化传播者,所以提高英语教师的的中国文化素养十分必要。曾有学者做过对英语教师关于中国文化知识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大部分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欠缺并且缺少在英语教学中教授中国文化的意识。由于每个英语教师的毕业院校不同,所以他们本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虽有“术业有专攻”,但拥有丰富的知识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开设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选修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专业普遍开设了英语国家文化的课程, 例如英美概况, 英美文化等等,但是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很少有学校开设,实际上,哈佛大学等许多世界知名大学都开设了中国文化课程,相比之下中国大学在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好。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授中国文化以及开发相对应的英语教材,有待英语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不断探索。

3.加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的理解

由于对跨文化交际概念的模糊,许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了英语并对英语国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就具备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跨文化交际以及跨文化交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等等。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10.

[2]刘长青,张秀梅.“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王亚丘.“中国大学生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成因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13,(5).

[4]唐智霞.“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9,(18).

[5]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增(1).

[6] Kramsch, C. 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