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1
关键词:体育文化;伦理;失范
体育文化伦理就是体育文化中的内核部分,探讨的是体育文化现象中的人伦关系的准则与道理。当前,体育文化伦理失范现象在体育的所有领域都有所表现,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体育文化伦理逐渐表现出功利主义价值观,各种不良现象层出不穷。在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竞争日趋激烈和商业化不断膨胀的今天,体育文化伦理在经受着各种考验。但是,如任其失范现象恶性发展,无疑将带来严重后果,“势必导致整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衰退、道德滑坡等。这严重腐蚀和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念,泯灭公平、公正、诚实、善良、勤劳、平等的竞技体育道德,毒化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和谐,降低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使命感。”[1]
一、成因分析
(一)功利主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很强调社会,这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逐渐表现出功利化的价值倾向。这种功利化的价值观直接造成体育文化伦理的失范,最终导致整个竞技体育呈现出异化现象,即本质异化、过程异化、结果异化。
(二)虚假主义
在我国竞技体育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竞技体育逐渐出现虚假主义现象,为了获得比赛胜利而弄虚作假成为不少个人和团体的手段,竞技体育因此逐渐失去其公平、公正、公开的本性,奥林匹克所秉持的诚信原则也随着越来越多的涉假现象而逐渐边缘化。近年来虚假主义充斥着竞技体育从赛场到的所有领域和环节。
(三)商业主义
商业主义,原初的意思是指为所持有的商业精神、目标、方法及与其相适应的某种行为的总括。现今社会,主要指商家、企业为了获得利益或成功而表现出来的实践途径和行为观念。它把任何事物作为生产利润目的的对象,生产、销售行为为私利所统治。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严重的商业主义,这是商业化价值观滋生的结果,它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是体育文化伦理异化的最突出表现。
(四)狭隘主义
狭隘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竞技体育本身的狭隘理解。长期以来,人们把竞技体育看成一种“工具”,“人们对于体育附加值的追求导致很多人对于竞技体育的认识出现狭隘化,片面化,认为竞技体育不过是运动员或者团体获得利益的手段。”[2]“金牌战略”高于一切,这种偏执的追求源于对竞技体育的狭隘理解。第二是对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的狭隘理解,这在训练中表现十分突出。在竞技体育训练中,重训练、轻教育是最为普遍的现象,而这种狭隘的理解和操作,直接造成学校体育教育出现偏差。
二、对策
(一)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是体育文化伦理的灵魂,现代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人文精神的价值,促使人文精神的回归,让竞技体育对人与社会的正面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而现代奥运会的真正目的只能在人文精神的重新构建中达到。“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是想通过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少年,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具备生存能力,不畏人生潮起潮落,身心快乐并能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年轻一代。在传媒资讯发达的今天,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中不少是社会公众人物,他们的人文修养与道德素质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和加强这支队伍的竞技道德、体育价值观与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建设。”[3]
(二)加强道德建设
在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强对体育从业人员、体育院校学生、优秀运动员的道德教育,只有不断加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对竞技体育主体进行早期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使其在体育赛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价值观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体育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要加强对如何处理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功利与奉献关系的教育,既要注重体育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又要使体育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三)防止过度商业化
商业的侵蚀使得体育文化伦理不断异化,它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甚至危及体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纠正商业过度化,是体育文化伦理回归的必然选择。“商业化如一把双刃剑,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正负两方面的作用。过度的商业化会严重干扰竞技体育的正常进行,商业利益渗入体育竞赛,甚至商业化控制比赛,会使竞技体育被扭曲和异化,造成对竞技体育竞赛的本质特征――公平竞争的破坏,违背奥林匹克运动的崇高理想。事实上,竞技体育的运动员职业化,其重要因素也是商业利益。正确引导竞技体育的商业化,使竞技体育在商业的驱动下具有生机与活力,使其为竞技体育服务而达到互利互惠。同时,反对过度的商业化,反对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对体育比赛的控制与操纵,保证竞技体育的公平与公正。”[4]现代奥运会也须正确处理与商业结合的问题,杜绝商业的过渡侵蚀,才能永续活力。
(四)重构体制健全法律监督
重构体育文化伦理,还须从体制本身改革,并健全体育法规。没有体制的保证,就会治标不治本,没有完善的法律监督,各种丑恶现象会继续大行其道。
在加强体制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加快体育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是为体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根本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应加强体育的立法工作,修订和完善体育法律法规,加大依法治体的力度。积极宣传体育法律法规,加强体育法制教育,提高竞技体育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加强体育的执法工作,针对体育界的违法现象应启动司法介入程序,通过国家法律手段整顿体育市场,对体育商业化过程中被‘物欲’思想左右的违法者,进行严厉而公正的法律惩罚。
参考文献:
[2]郑溪.大学竞技文化迷失现象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6.
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2
关键词:美学 武术套路 商业化
中国武术的流派林立,拳械繁衍,形式多种多样,从而丰富了人们的多种审美需要。从美学角度上看,中国武术的美最主要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阳刚之美,另一种则是阴柔之美,因此说,艺术性是现代中国武术的主要表现形态。
然而,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散手的市场推广卓有成效,从中美对抗赛到“散打王”的成功举办,媒体、商家都积极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赛场观看比赛,散手的发展前景光明。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武术套路,套路的市场化运作上明显比散手差很多。套路赛场观众寥寥无几,已经很难从媒体上看到比赛的报道。这些都可以看出套路发展形式的严峻性。套路比赛应该进入市场,进行商业化的运作,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套路运动,关心套路运动。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更多的是应该靠自身的发展,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赛场观看比赛,用心参与到套路运动中,这才是套路发展最重要的。我们可以从武术套路中所蕴涵的艺术美感为着眼点,结合市场化运作,把武术套路推向商业化的发展空间。
1 美学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体现
中国武术之所以形成套路与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武术套路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要,将具有攻防意义的技击动作进行艺术加工,和演练者、创编者的情感、精神融合一致,在似像非像中达到“情境”交融,“情”“技”交融,以及神形交融。著名武术家蔡龙云先生认为演练套路时要将自己“置于一个战斗的场合”,才会气运生动、气势如虹、气质贯一,表现一种英武不屈,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气概,再现出战斗的艺术美感。套路的出现,使武术加深了文化意蕴,使武术具有了更多的艺术成分。
2从美学视角看武术套路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一种事物带给人的只是“观”而无“赏”时,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倦感。只有事物达到内在与外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时,才能使人领略其中的趣味,产生美好的感觉,也就具有了观赏价值,具有了观赏性。从近几年的武术套路的比赛可以看出,武术套路的发展表现不出应有的美感,制约了个性的发展,竞技场上的武术显得冷冷清清,与该运动项目自身特点形成极大反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武术套路的服装设计缺少个性化;(2)套路的动作缺乏丰富性;(3)武术套路的演练缺乏感染力。
3 武术套路的商业化发展道路
3.1要转变观念,跟上时展的步伐,就能带来赛场上的新景色,赛事的新变化。
要打破久有传统体制的条条框框,从一种固有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跟上时展的潮流,就要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多年来,武术界受固有传统思想的束缚,在不少人头脑中认为一些“老祖宗”制定的套路、技术动作、评分标准以及比赛形式、服装服饰等是更改不得的。产生了多年不变的赛事模式,缺少解放思想的做法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这种“迷信”思想严重阻碍了竞技武术的发展。只有破除“故步自封”、“独自赏花”的思想,增加责任感和危机感,才能从根本上使武术套路来个大转变。
3.2 武术套路的发展离不开观众的关注
观众之所以为观众,因为他们需要去“观”,因为他们对运动员或者比赛有其自身独特的观念。武侠片、动作片中激烈的格斗场面之所以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的因素外,还在于他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观赏性。武侠电影在吸取传统武术的神韵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打斗特色:气韵流畅,刚柔并济,收放自如,时机分寸等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正所谓“武之舞”。
武术是以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反映出最高层次的审美理想。他给人以美感,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武术表演技艺加以评价和欣赏。只有有品位的东西,人们才会把他记到心里,用心去回味。
3.3针对武术套路面向商业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武术套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项目,也是一种文化,武术套路的发展就应该借鉴其他文化的发展方式,如网络、报刊杂志、书籍、音像等;还应加强图书、音像、光盘的翻译、出版工作,同时要坚决打击以牟利的造假武术的泛滥。所有这些不仅可以提高武术套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促进武术套路发展的良性循环。套路运动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必须有所改革和创新。在比赛的观赏上下功夫,保留一些传统的东西,去掉观赏性差的技术动作减少一些规定的套路,多增加自选的、传统的套路。
4结论
中国武术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我们应当努力挖掘美学在武术中的潜在活力,去创造武术套路的艺术美感,结合相关成功的体育项目的商业化发展模式,武术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中国武术是一个整体。在散手走向市场的同时,更应该将套路的发展走向市场,走向国际。使武术真正成为世界性的运动。我们应当承认套路的艺术特制,商业化武术应大胆开拓他的艺术性。时代必将赋予他以生命力,武术套路将会开辟一条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曾天雪,王飞,20世纪武术美学研究的反思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44―46
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3
论文摘要:从概念上对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进行了比较。体育社会学对足球训练的冲击力主要从足球运动的功能、足球运动异化来体现。重点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在足球训练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足球运动是通过足球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正确处理好体育社会学与足球训练的关系,是足球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一、体育社会学和社会学的关系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将社会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解释体育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加深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它又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体育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必将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学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统合性的科学。
二、足球运动的体育社会学分析
足球运动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以世界杯和各国的职业联赛为核心的足球竞赛主宰了足球运动的发展命运,成为当代足球运动的主体。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困扰。
1、足球运动的功能。
足球运动的政治功能一直是我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体育社会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课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为对比赛成绩的认识上,我国民众对足球比赛具有较高的倾向性,他们从足球比赛中分享着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悲哀。民众对足球运动的价值观,是娱乐性强于竞争性,是获胜高于参与,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每一次足球比赛的胜利似乎象征着战场上的胜利,满足了人们在历史上积淤下来的民族复仇心理。人们只关注足球比赛的结果,而不重视比赛中运动员的技艺,自己也不亲自参与,这是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一个特点。还有学者对“5.19”事件的失利和日韩世界杯出线所造成的民众社会心理的落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发现民众十分重视比赛成绩的政治价值。成绩对足球的普及有促进作用,但对人们的足球行为无大影响,不直接改善人民的体质状况。
2、足球运动的异化。
对足球运动的异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体育社会学学者的注意,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骚乱是主要发生在西欧国家的一种社会顽症,在我国也时有发生。产生球迷越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足球比赛自身的吸引力可能造成观众难以抑制的情绪激动,当“个人意识消退”现象出现,观众因罪恶感、害怕、羞耻而构成的自我控制失灵,就激发了球迷的越轨行为,某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也可以使球迷借机生事。球迷的越轨行为常给社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和造成不安定团结的社会气氛。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2)足球运动的商业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着大批以商业牟利为目的的足球俱乐部、职业运动员出现和发展,各种足球比赛上出现的大量的商业活动,如广告、出让电视转播权,出售纪念品,运动会指定产品等,伴随着足球运动的商业化趋势,出现的就是运动员的高价转让、体育赌博、运动员之间的明争暗斗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足球的商业化发展确能给当今世界的足球比赛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支持了足球比赛活动的群众化和大规模化,因此足球运动爱好者的商业化逐渐公开化和合法化,而足球运动的商业化造成的社会后果是体育工作者十分忧郁的。
三、足球训练的体育社会学分析
足球运动是由足球训练和比赛表现出的。其中足球训练对运动成绩的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足球竞赛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已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足球训练的领域中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足球训练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足球训练的社会背景。
足球运动的社会需求是足球训练存在的基本前提。经济实力是足球训练赖以生存的基础。现在管理者、教练员开始重视足球训练的“效益”了,把经费和运动成绩联系在一起。有了“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有了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足球训练的质量和竞争意识。
经济体制也对足球训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把运动员职业化、足球商业化当成资本主义体育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足球训练的体制取决于市场的结构。足球运动协会、俱乐部将逐渐成为正常的运作形态,中国足球面貌的改观就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
2、足球训练的社会环境。
(1)足球训练与学校教育。
足球训练含有教育的成分,足球训练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训前教育、训中教育、训后教育,都会影响训练的质量和前途。高水平足球训练必须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使足球事业得到全面扎实的发展。
(2)足球训练与家庭。
家长对足球运动的基本态度,决定了青少年儿童对足球训练的参与程度和积极程度。家庭对运动训练的基本态度取决于运动员最终在社会上的地位,而运动员出路取决于运动成绩和在训练期间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较高的淘汰率和较低的文化程度以及较高的培养成本使家长望而却步。当前中国大多数家长对花费大量财力、精力、耽误文化学习使子女成为足球运动员采取不支持的态度,使得中国足球的训练人口急剧减少,这是中国足球训练急需调整的一种外部环境。
(3)足球训练与大众传播媒介。
当今世界体育爱好者的发展是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支持的。足球运动更以大众传播媒介为生存的一个支撑点,因此体育社会学把足球运动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作为一个研究内容。足球新闻的激烈竞争性、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国际性和紧迫的时间性使足球新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当前我国非体育报刊的足球宣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足球报道大量增加的同时,对足球运动的宣传和推广也有所发展。
足球运动员营造着看台文化,又必须得到看台文化的支持。当今世界看台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看台文化对足球训练的反作用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对运动员的褒贬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影响着足球训练。如何正确地,有效地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推动足球训练工作,已经成为教练员必须研究的问题。
3、足球运动员的社会角色。
足球运动员是足球运动的主体,是足球文化的创造者,他们与教练员构成了足球训练的一对矛盾。又与观众之间构成足球竞赛的一对矛盾,运动员在当今世界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因此,他是体育社会学重要研究对象。
足球运动员具有较同龄人更为强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性。他们的社会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他们追求的功利有国家的社会的,也有家庭的个人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他们具有创造意识,挑战意识和攻击意识,心理指向比较积极。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但生活阅历和经验较同龄人丰富。运动员是一种社会榜样。社会常常指导他们作为一种民族英雄、青年楷模来塑造和宣传的。他们是社会忠诚的形象代表,他们要倾其全力忠诚他们所属的国家和团体。
4、足球运动员训练中的社会关系。
(1)足球运动员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体育界的一个标志性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研究是体育社会学的重要任务。足球运动员群体,是以参加足球训练和一比赛,提高足球技战术水平并以取胜为目的的社会群体。在足球运动员群体中有较为严格的群体规范和角色分工,这是由足球运动员群体具有强烈的对外竞争性决定的,群体的规范化包括纪律、章程、职责、权利义务、体育道德等约束力。足球运动员群体也是所有体育群体中对外排斥和对内凝聚力最强的一种群体。一般来讲,凝聚力越强,该群体的足球运动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两者互为因果。影响足球运动员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内部环境因素是:目标认同、教练工作方式、成员在满足需求上对群体的依赖感等。群体凝聚力综合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队员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队员的人员互动类型,队员的内心状态,队内气氛,教练威信等。
(2)足球运动员与教练员。
足球运动员和教练的关系是足球训练的基本社会关系。大量事实证明,足球训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运动员和教练之间是平否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我国有的专家认为足球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有的专家持否定态度。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少,要加大这方面研究的力度。
5、足球运动训练中的社会问题。
(1)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
足球运动员还是一种需要继续社会化的社会角色,社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全面负责。他们自己应正确理解自己的处境,做好继续社会化的准备。我国足球运动员由于专业化年龄偏小,一部分运动员不能得到较完整的文化教育,同时又受到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整个足球运动员队伍忽视文化教育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不仅给运动员的选拔,退役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给管理训练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使运动员队伍违纪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2)高成本和高淘汰率。
现在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周期增长,从五、六岁就开始进行足球的系统训练,如果坚持踢球到十八、九岁被选拔进入俱乐部一、二线队伍的已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淘汰下来的队员将面临人生的重新抉择。培养足球运动员高成本和高淘汰率是我国足球训练环境中最现实最具体的社会问题。
(3)运动员打假球问题。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打假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背叛,不仅是对运动员职业道德的违逆,而且是对体育精神的公然践踏以及对足球文化的粗暴蹂蹭。
(4)运动员的资格作弊问题。
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4
一、前言
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足球运动深受世人的喜爱,球迷众多,影响力极大,因而具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称。不过,人们在享受足球并为之呐喊的同时,也经常看到绿茵场上的另一面:假球、黑哨、、球迷骚乱、足球流氓等等。这些足球运动的不良衍生物,使足球运动蒙上了一层阴影,带来了种种不良效应。了解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建设体育道德文明,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本文主要从体制建设、制度建设、传统教育、社会舆论导向逐一分析。
二、足球运动中的不道德现象
体育道德,是体育运动中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足球运动中存在的不道德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2.1 足球假摔
一般地,假摔就是指在足球比赛进行过程中,一方球员假装被对方队员犯规并摔倒,以骗取裁判的犯规判罚,得到点球、任意球、使对方球员受到红、黄牌等有利于己方判罚的机会的行为。
2.2 服用违禁药品
众所周知,兴奋剂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国际体坛的一大顽症。使用兴奋剂是不道德的,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欺骗行为
2.3 裁判黑哨
一般指裁判员收受贿赂或受人指使违背公平、公正执法的裁判原则,在比赛中通过有意的误判、错判、漏判等个人行为来主导比赛结果。
2.4 打假球
简单的说假球就是不真实的比赛,某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通过收买对手,收买本队,收买裁判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5 恶意犯规
裁判员认为队员蓄意对持球或不持球的对方队员造成侵入犯规为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三、分析
3.1 由于足球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
足球运动项目不像羽毛球,乒乓球等隔网运动项目,它是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具有很多的身体接触。它作为竞争激烈、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极易诱发暴力冲突。一般来说,运动水平和级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暴力行为的发生,运动水平较低的球队和比赛,比较容易发生冲突。裁判的判罚对足球暴力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水平裁判、果断准确的判罚不易引发暴力冲突,相反,水平较低或者是有意偏袒一方的裁判极易引发暴力冲突。
3.2足球行业过度引入市场机制,弱化了足球运动员的道德价值观
足球比赛的商业化,使足球赛的结果直接和市场经济利益挂钩。球赛的结果直接和球员的经济利益挂钩,追逐名利的动机得到全面激发。这一因素造成球队与运动员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赢取比赛,无形之间把非体育竞争的手段运用到各级的足球比赛中。
3.3体育立法的不完善性和滞后性
体制转犁中,体育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程度较低,存在“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现象。表现在缺少配套的可操作的体育法规,就竞技体育而言,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更没有程序法和仲裁法。
3.4体育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
首先,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在竞技体育商业化、产业化特征日趋凸现的今天,这种转型中的体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加上配套改革和具体措施跟不上,种种不道德现象就出现了赛场上。我国体育监督体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督主体、对象和方法都很单一化。主要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对运动员的监督,而且多采用事后监督的方法。
3.5社会公众舆论的错误导向
随着网络的发展,当今社会公众的舆论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公众舆论对竞技体育道德行为起着规范和评价作用。足球教练员和运动员意或无意的不道德行为往往产生出具有轰动性的效应。很多情况下,足球运动中的不道德行为发生之后,媒体上表现的并不是公众的谴责和唾弃,而是被作为一种新的关注对象源,对产生的新闻轰动性大肆炒作,以牟取自己的商业利润。这给很多教练和运动员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以牺牲道德资源作为资本而获利,达到产生商业效应。
四、结论
4.1影响竞技体育道德失范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道德的约束力下降、体育立法的不完善性、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外界舆论约束的缺失。
4.2影响竞技体育道德失范内部因素主要有:对运动员的教育培养模式存在严重缺陷、竞技成本太高.渴求回报欲望过分强烈、体育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运动员薪酬奖惩体系的缺陷及缺乏配套的社会保障供给制度。
参考文献:
[1]张玉超,粟丽,王朝军.我国体育道德失范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
[2]曾玲华.体育道德失范与人文奥运的冲突及其对策[加.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3]周宁,黄彬.体育伦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12).
[4]李莉.程秀波.体育道德的现状与体育道德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5]贾文形,黄志辉,洪亮.体育道德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
[6]陈淑奇,龚正伟.竞技体育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行为分析――基于博弈理论[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 [7]张杰.有关竞技体育中“黑色现象”的法律和道德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8]九运纵横[N].人民日报,2001―11―1 5(3).
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5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礼仪;规范;途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8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3-0064-03
礼仪是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活动而所应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规范,是国家、民族、个人文化程度及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现代礼仪已广泛的渗透到体育活动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代表高水平竞技体育的体育赛事,更是有着精彩纷呈的、特别的礼仪活动,但由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及商业对其的介入,却也有着比较容易出现体育礼仪缺失的机率。各国政府、相关组织机构及体育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寻找解决途径,制定规范性文件,来保证赛事在公平竞争、道德风尚的良好氛围中进行,这对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相关论述
1.1 礼仪和体育礼仪的概念
“礼仪”为复合词,包括“礼”,即“事神致福”;也包括“仪”,即“法度。《辞源》将礼仪解释为:“礼仪,行礼之仪式。”从本质上讲,“礼”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所规范的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仪”是指道德规范的表达形式。任何“礼”都必须借助于规范的、可操作的“仪”,才能恰到好处地得以表现。所谓礼仪,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及其表达形式,是人们用于表现尊重的各种规范的、可操作的具体形式,即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1]
体育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中所应该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2]。是体育文化活动中个人语言、行为、服饰以及仪式的综合反映及体现。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在体育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体现。
1.2 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内容
体育赛事中的体育礼仪是现代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相关人员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教练员比赛场上的礼仪;2)裁判员的赛场执法礼仪;3)运动员赛场及赛事期间的礼仪;4)观众观赛礼仪;5)赛场志愿者的服务礼仪;6)相关工作人员的礼仪;7)与赛事有关的一系列仪式与礼节等等。
1.3 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功能
1.3.1 提高国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礼仪属于道德建设的范畴,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体育赛事中的体育礼仪主要通过灌输、规劝、带领等方式,要求裁判员、运动员、观众、工作人员等赛事相关人员自觉遵守赛事行为规范,从而使整个比赛程序能顺利进行。同时,这些行为规范在客观上也能起到榜样作用,影响着身边的参与人员,规范着他们的言行举止。例如: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宣誓,是一种灌输方式,分别要求他们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和秉着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执法准则;足球比赛中,黄牌的出示,是一种规劝方式,规劝运动员不能再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运动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的统一着装,可以很好的培养团队精神。这些程序和事件都能引领着相关人员恪守相同的品质和行为规范,对他们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和规劝作用。所以,从本质上来看,赛事中的体育礼仪不仅是外在行为方式的表现,而且也是行为主体道德修养的体现。实施这些体育礼仪可以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促进。
1.3.2 塑造个人及国家形象
形象包括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两个方面,外在形象是一个人表现出的举止、行为、言语等视觉形象,内在形象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品、气质等人格形象,只有内外兼顾才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而塑造个人形象是礼仪的第一职能,个人形象是对外交往的门面和窗口,得体的礼仪是自尊和他尊之本,更是立足和立业之源。恰到好处地运用礼仪,不仅能在社会交往中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同时还可以提高自信和愉悦心情[1]。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国际赛事中,运动员甚至观众的个人形象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在公众的关注之下,言语、行为等方面一旦出现问题,舆论则会直指所在的国家。例举世闻名的英国足球流氓,不仅伤害了真正的英国球迷,也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形象。
1.3.3 协调人际关系,减少赛场暴力
赛场上很多不文明行为的出现,分析其原因,很多都是由于缺乏沟通与交流。足球、篮球等同场对抗项目赛场经常会出现一些碰撞,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赛场暴力。如果在此过程中双方都能遵守体育礼仪,例足球比赛过程中,出现运动员无意犯规,裁判员判罚后,被判罚队员主动表示歉意,这样基本上能得到对方队员及对方球迷的原谅和理解;比赛结束后,球队或队员向观众致意并鞠躬,可以使双方的关系得到改善,从而获得大众更大的支持[5];乒乓球比赛中,对方回击过来不明显的球,运动员主动表示这球有效,对方得分,体现了诚实、公平的精神。从这个方面来讲,体育赛事中的体育礼仪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有利于相互间的沟通,这不仅能减少赛场上不文明事件发生的概率,也是个体适应社会,提高沟通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1.3.4 支撑赛事秩序,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礼仪能支撑体育赛事的整个秩序。任何一次体育的赛事,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的,每一个程序都有固定的仪式,行使礼仪。礼仪连结着每个环节,维系着整个程序,使整个体育活动能顺利完成。具体地讲,从开幕式到闭幕式,均依照预定的程式进行,而每一阶段中,都有具体的礼仪。如果没有相对固定的体育礼仪,整个体育赛事就无法正常地进行。设想一下,一次体育比赛的开幕式上,没有升旗仪式、没有主持人主持、没有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宣誓、没有官员宣布开幕,还可以称为开幕式吗?[6]
2 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在世界各地的赛场上,小到一个县级市的体育赛事,大到一个世界性的体育赛事,都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雅观的行为,给个人、团队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影响着整个赛事的顺利进行,这些缺失的主体不仅包括观众、运动员,甚至还有一些教练员、裁判员牵扯其中,其主要原因如下:
2.1 对体育赛事礼仪的认知不足
不同体育项目的起源都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国际体育项目自然而然也有着不同的赛场礼仪。例在观看京剧时,中国人习惯大声鼓掌并叫“好”,这是对演员功夫肯定的一种表现,而在看戏剧时,欧美等国家的人则习惯静静的欣赏。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对体育礼仪的不同理解,成为观众观赛礼仪缺失的一个原因。
一般来说,提高体育礼仪的认知主要通过学校与社会两种渠道来展开。在学校,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内外比赛实现对学生的体育礼仪教育;在社会,主要通过传媒实现对公众的体育礼仪教育。目前,在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传授运动技能、技术以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关于体育礼仪的教育几乎很少。此外,很多的课外体育活动也只是以学生的自行锻炼为主;在社会体育教育中,传媒的体育报道主要集中在比赛的结果上,几乎很少花篇幅进行体育赛事礼仪的介绍及详解。这种状况导致公众在体育赛事礼仪认知方面的不足。
2.2 运动员个人素质的有待提高
我国所采用的“举国体制”促进了竞技体育的迅速腾飞,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体育人才,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很多国际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但这种对于运动成绩的过分追求,使我们对运动员的管理与我国的文化教育的整体环境形成了隔阂与脱离,对运动员的过分注重训练,而轻视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教育。这种现象也使运动员认为,只要我运动成绩好了,其他的都无所谓,从而造成一些运动员个人思想道德及礼仪修养方面的不足。上述的这些忽略运动员个人素质教育的原因,使我们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与体育强国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造成赛事中运动员个人体育礼仪的缺失。
2.3 体育商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体育也慢慢呈现出浓烈的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但事物的发展一般都有两面性,体育商业化也不例外。从好的方面来看,它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柱,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并使其得以迅速发展;提高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促使赛事整体运动水平的提升,加大了赛事的欣赏性。从不好的方面来看,由于商业追求的目标是金钱和利润的最大化,这种对金钱和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使得竞技体育朝着“物”化的方向发展,使公平、公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受到严重冲击。比如说,本应保证竞赛公平竞争、健康顺利进行而严肃、认真、公正、准确执法的有些裁判员,在金钱的驱使下营私舞弊,违背了“公正执法”的道德准则;有些运动员为了提高比赛成绩,服用“兴奋剂”,破坏了“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有些教练员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不惜让运动员服用违禁药品,更有甚者,暗中勾结、操纵比赛,丧失了体育人文精神。此外,还有一些组织和机构为了本身的利益,行使各种非法手段操控比赛,出现“打假球、黑哨、赛场外交易”等,给整个竞赛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3 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规范途径
3.1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教育
随着体育商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金钱已经必不可免地成为体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它也很可能成为“糖衣炮弹”,慢慢地腐蚀一些意志不坚定的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思想和灵魂。要建立正确的竞技礼仪观,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教育,弘扬体育道德修养,宣扬竞技体育的本质,使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从精神层面进行教育,才能使他们从内心建立赛事体育礼仪的正确观念,并最终化为公平、公正、团结、友爱的赛事体育礼仪的行为方式。
3.2 以学校教育为基础,注重赛事体育礼仪的普及
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学校教育的主管部门及教师应明白一个观念:体育教育除了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外,还应将体育礼仪的推广上升到素质教育层面,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实现全面育人。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表率,使学生能沐浴其中,从而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提高。再次,利用好体育课这个主要场所,将礼仪始终贯彻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例在整队时,做到迅速、安静、有序;在练习时,做到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在教学比赛时,做到遵守规则、听从裁判、尊重对手。最后,应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或举办正规体育赛事,并事先做好对相关赛事礼仪的教育。例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场地;奏国歌时,做到起立、严肃、安静;赛事进程中,做到不随意走动,不吃零食、不喝倒彩,掌声应热烈且合理;比赛结束后,应带走自己的垃圾,并有序退场。
3.3 以媒体教育为提升,做好赛事体育礼仪的宣传
媒体是一个舆论载体,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与公众更快速、更普遍、更直接的交流,它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力。通过媒体,可以对观众进行有效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行动,并约束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在信息、传媒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几乎所有的正式比赛都有媒体的参与,特别是一些热门的国际性体育赛事,例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更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从赛前举办城市和运动员准备情况,到赛中比赛的实况转播,再到赛后的成绩公布及赛事评论,都有媒体的参与,可以说,媒体已经成为赛事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因此,可以利用媒体的力量,来对公众进行赛事体育礼仪教育。媒体的报道应注重提高公众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欣赏能力、注重比赛项目规则及观赛礼仪的报道、注重运动员意志品质及合作精神的报道,而不是只关注运动成绩及对花边新闻、暴力事件的大肆渲染。
3.4 以赛场为媒介,提高观众赛事体育礼仪的认知
作为对赛事有着直接负责义务的赛事组织和管理部门,应有责任的对观众进行体育礼仪宣传与教育,有义务告诉观众如何更好的观看比赛。可以说,观众的观赛体育文化除了取决于对这个运动项目的了解外,还取决于赛事组织和管理部门的组织工作。赛事指南之类读物就是提高观众对赛事认知的一个必要过程,也是成为资深观众的一个重要途径,获得观众的非常认可。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事推广过程中这一点就做到很好,组织和管理部门为观众考虑得很详细,给观众提供了很多的资料,其赛场指南手册中不仅有详尽的赛场地图、赛程时间段的安排,还有规则的详细解释和观赛的注意事项,使观众能更快捷、全面的了解观赛礼仪。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赛事服务人员的礼仪培训,利用电子屏幕、标语等方式,培养志愿者及专业观众引导全场观众与比赛进行互动等方式,全方位的作好赛事体育礼仪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观众能接受到体育礼仪的教育。
3.5 以规章制度为保证,促使赛事体育礼仪的科学化发展
体育礼仪的展示,除集体及个人的自觉遵守外,还需要一定外界强制力来作为保证。因此,我们应该制定并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使赛事体育礼仪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例限制商业对赛事的参与范围,应以不影响赛事健康进行为前提条件。投资方及赞助商可以通过广告来获取利润,但不能操纵比赛,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以保证比赛的公平竞争环境。此外,还应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来保证比赛过程中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环境。例对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观众等相关人员有损体育礼仪的行为(兴奋剂、暴力事件、收受贿赂、打假球、黑哨等),在法律上进行处罚,从而规范体育礼仪,保证纯洁的竞争环境。
4 结论
体育赛事中的体育礼仪是现代体育运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在体育比赛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普及赛事体育礼仪有助于提高国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个人及国家形象;协调人际关系,减少赛场暴力;支撑赛事秩序,保证比赛顺利进行。但在当今的体育赛场上,却出现很多赛事体育礼仪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如下:对体育赛事礼仪的认知不足、运动员人个素质的有待提高、体育商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规范赛事体育礼仪应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以学校教育为基础,注重赛事体育礼仪的普及;以媒体教育为提升,做好赛事体育礼仪的宣传;以赛场为媒介,提高观众赛事体育礼仪的认知;以规章制度为保证,促使赛事体育礼仪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之屏. 现代体育礼仪[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黄寿军. 体育礼仪教育及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4).
[3] 周萍. 论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当代继承[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4] 邓惠. 在竞技体育商业化进程中建立正确的竞技礼仪观当议[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2).
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6
【关键词】快乐体育,新课改,配对,合作
学生厌恶上体育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动作技术太专业化。
教学技术专业化理论强就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单调、枯燥。现在运动其基本特征是竞争,这个特征就是在和他人比赛中获胜,胜者、强者打败弱者,这是运动的最终目标。和对手相比较,双方并不平等,自己处于或优或劣的位置上,为了战胜对手,这种竞争会无限制的进行下去,这种竞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必然是过渡竞争,甚至产生非人性的状况。如在1972年慕尼黑运动会上,曾在100米和200米项目上获胜的苏联女子短跑运动拉娜,她为了获取金牌,确保训练,其日常生活由电子计算机进行安排,她为了跑步需要,把自己身上有碍于运动的多余肌肉用手术切除,为了追求更高的记录,切除多余肌肉,使用大量的肌肉增强剂以及服用各种兴奋剂,这已被人们所知。为了能使比赛取胜,运动员进行了过于残酷的训练,而这种训练无疑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缩短。这样一种严重状况如此发展下去,我们必然重新考虑恢复运动初衷这样一个问题,运动究竟是为了增强体质,还是损害健康?为了竞赛能取得胜利,同时我们的身体也能得到健康发展,对运动来说,这样才有意义。又如现在中学生参加全国比赛是以全运会比赛为标准,也进行着专门化、大强度的训练。也就是说中学生运动会与全运会接了轨,这样做对中学生的身体并没有多大好处。竞技地高度化、专业化是一种必然,于是产生了它的特殊化。又如在田径比赛中,跨栏跑一项,现在是100米,过去是80米,在80米跨栏跑中,栏间距比较短,栏架高度底,容易被初学者掌握。可是现在的标准,只适应运动员,而不适应一般人,所以很多人不参加这项运动。这就是说,竞技的高度化造成了许多人离开了体育。
(2)体育的政治化、体制化。
当今体育正受到商业化的广泛影响,同时还受到政治的影响,那些所谓的体育,在人们中间已失去了昔日的意义,内容已变质,和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体育正向政治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正走着政治化和商业化的道路,这也是运动员从事运动的焦点问题。运动员从事的是高度化、特殊化的生活,他们只是根据领导的命令进行活动,这不是很可悲吗?运动讲起来是政治中立,可实质总有政治介入,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体育的政治性。不仅仅如此,还有多种多样的其他目的。例如,在一些大型体育活动中,都要升国旗作为大会的开始,就是说,这比赛是以国家规模和宣传国家为目的的比赛,所以体育的政治中立性仅仅是一种摆设。体育比赛处处反映了维护国家权益、培植人心这样一个目的,所以体育实际上是高度的政治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维持现体制,压抑世人,这就是本质。
体育的初衷讲述的应该是一种什么精神呢?它是一种反专治、反专门化、反管理、反暴力的思想。具体来说,比如:身体活动并不一定要求按什么样的姿势进行运动,要脱离专门化、模式化,而提倡一种自己、自发并能自觉进行的运动。不仅如此,作为运动,它的基本内容是多样化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哪种运动都包含有体育精神,都可以创造体育精神,具有这一思想,我们要进一步具体化,那么它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归纳起来,它的三个特征集中体现了反专门化、反管理化、反暴力的思想。第一特征,谁都能取得快乐。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各位得到快乐呢?①改变规则;②协同比赛;③保留冒险;④反对能力致胜。第二特征,共同创造(包括自己)。①创造;②身体表现;③综合性的活动。第三特征,人和自然的对话。①和自然的对话;②和人的对话;③和自己的对话。
至此,我对体育运动的现状和精神做了介绍,可是作为一个倡导者,怎样开展体育运动呢?即体育运动发展趋势。下面谈谈这一方面的认识。
1.关于改变竞技的规则
现在正在实行的竞技运动都有规则,如果改变他们的规则,就能创造一种新的比赛,当然在改变规则的情况下,应当考虑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它改变的理由是什么?在我们改变规则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种:①使更多的人一起活动;②水平差的人同样获得乐趣;③同队队员同心协力取得成功;④所有的人像初学者那样取得快乐;⑤不分男女、老少一起活动;⑥没有竞争的协同活动。此外,还可以进行单个技术的比赛,也可以改变场所、路线、器材、得分等方法。
2.关于配对和组队
在开展体育过程中,可以配对进行,也可以组成小队进行。通过配对和组队可以提出一定的条件,造就一种气氛,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趣。
2.1 配对方式。
(1)握手(跑、走、跳)配对。
(2)生日相同的人握手配对。
(3)衣服相同的颜色配对。
(4)个头相等的人配对。
2.2 三人或多人组合。可按:名字、属相等。
3.关于场地和器材的安全
体育运动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进行,在家里也好,狭窄的空地上也行,只要能想办法、动脑筋,都能创造出合适的体育运动。当然在大自然中进行活动是最为理想的。环境有人工的和自然的,我们花了很多钱布置了比较完备的场地,结果不一定比自然的条件更好。可见,快乐不一定用金钱买到。因此,作为全民开展的体育运动,尽量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运动,并不需要昂贵的设施,更没有必要建设巨大的体育设施破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