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环境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环境建设

城乡环境建设范文1

城乡建设环境整治表态发言

落实三项举措,纵深推进城乡环境整治

各位领导、同志们: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市政府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推进城乡环境美化、亮化和净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开展“五城同创”工作的重要内容。动员大会后,我们建设部门将按照市政府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部署和要求,严格对照整治标准,全面落实三项措施,集中力量纵深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把这项实事工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地开展。

一、扎实推进城区路灯维修。重点加强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路灯报修电话管理,安排落实专人值班,接到报修电话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尽最大努力完成路灯维修工作。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维修的,我们会在事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给予维修,同时进行“备案”处理,以方便日后的维修。二是加强路灯正常巡查,建立道路巡查和信息反馈制度,每天晚间定期进行城区主次干道路灯巡查,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城区主次干道路灯亮化情况,三是将路灯维修重点放在对后街背巷和居民小区路灯维修上,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后街背巷和居民小区路灯维修,确保春节广大市民夜间出行。同时,配合新区市政工程建设,配套完善路灯亮化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亮化程度。

二、大力推进市政设施维修。结合城乡综合环境整治,将市政维护管理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从加强城区主次干道维修入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市政设施维修工作。一是科学制订维修计划,全面开展城区主次干道的普查,制订出主次干道维修计划;二是优化维修改造方案,切实搞好组织调度,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尽可能的缩短工期,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干扰,三是靠前指挥,实行挂图作战,将管理重心下移,根据道路桥梁普查结果和维修计划,进一步确定维修时限,排定维修进度,迅速组织专业维修队伍,切实加大维修力度,形成推进市政维修整体合力,确保春节前全面完成城区主次干道维修任务。同时,本着“服务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原则,逐步推进我市市政管理无缝隙覆盖,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城市市政管理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三、切实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利用春节前一个月时间,进一步加大住宅小区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小区环境卫生保洁,加强小区绿化建设和绿化养护,尽快配套完善小区公用设施和开展市政设施维修,全面清理小区“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图乱画、乱栽乱种”现象。近期,我们将召开全市物业管理负责人会议,全面落实“三保”工作,并对各住宅小区进行年终考核,评选出优秀小区、规范小区和合格小区。同时,我们将组织相关人员对昭阳花园、张阳小区、新华小区、富安小区、海池花园、海池公寓、九顷小区(东区)等7个小区开展综合调查工作,进行管理成本测算,积极酝酿环境整治方案,探索对该类小区逐步实行封闭化管理,通过公开招标形式落实物业管理队伍,加强对中标物业公司考核评比,着力提升住宅小区整体管理水平,给广大市民营造出环境宜人舒心的居住环境。

城乡环境建设范文2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着眼改善城乡面貌,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统筹城乡发展,落实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功能,聚集人口,扩大规模,通过大力开展城乡建设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使城乡建设水平和整体面貌显著改观。

二、主要任务

以谋划实施“42134”工程为主线,突出抓好以下任务:

㈠全面建设四大类17项重点工程

1、基础设施建设。⑴城区道路工程。投资1994万元,新建、改造城区道路6.4公里。中大街改造工程,西环路至友谊路5月底完工,友谊路至劳动胡同6月底完工;学苑街改造工程,5月底完工;祥和路新建工程,10月底完工;西环路路面翻新工程,5月底完工;建设路路面翻新工程,9月底完工。⑵集中供水工程。投资1900万元,实施给水三网改造及中水回用管线工程,9月底完工。⑶集中供热工程。投资3050万元,新增供热面积45.3万平方米,10月底完工。⑷集中供气工程。投资2000万元,实施城区二期管网建设及宋道口钢锹工业园区供气管道工程,10月底完工。⑸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投资3873万元,年底前投入使用。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2、中心商业区建设。⑴成兆才大戏院及步行街二期续建工程,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⑵百货大楼及其以东商贸区开发,占地29亩,年内完成调查摸底、土地出让及拆迁准备工作。⑶银泰商厦改扩建工程,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及搬迁工作,力争开工。⑷信用联社现址开发,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及搬迁准备工作。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国土资源局

3、住宅建设。⑴鼎盛花园。一期工程10月底前建成;二期工程12月底前主体完工。⑵原供热中心及周边。占地21亩,年内完成土地整理及土地出让工作。⑶原外贸旧址。占地20亩,年内开工。⑷谷家营住宅楼。6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及土地出让工作,7月初动工。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倴城镇

4、市场建设。⑴二贸市场改造。投资2600万元,9月底完工。⑵汽车交易市场。占地60亩,投资8000万元。6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及土地出让工作,7月初动工。⑶果菜批发市场。占地60亩,10月底前建成使用。⑷建材批发市场。占地50亩,年内完成选址及规划设计。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市场服务局、倴城镇

㈡实施两项搬迁改造工程

1、县城东部企业搬迁。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改善城区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加快“退二进三”步伐,鼓励县城东部部分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2、城中村改造。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整体提升城市档次为目标,实施县城规划区内部分城中村改造工程。今年重点加快东北街城中村改造工程进度,年内完成房屋拆迁,争取开工建设。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工促局、倴城镇

㈢启动北河新区开发

一是北河公园扩建。8月底前完成北河公园规划设计编制。10月底前完成北河南岸北河宾馆以东地上建筑物搬迁。新建绿地面积4.25万㎡,年底前完成。二是建设跨北河大桥。年内完成大桥的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力争开工。三是年内完成北河新区2平方公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四是谋划实施宾馆建设。年内完成新宾馆的选址、规划设计、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城管局、倴城镇

㈣谋划三项公益事业项目

谋划县一中、县医院、体育馆建设。年内完成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做好房屋拆迁准备工作。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教育局、卫生局、文体局、县一中、县医院

㈤大力实施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

1、城区绿化。实施5条道路(南大街、友谊路、西环路、北环路、和平南路)、5块绿地(成兆才纪念广场、友谊路与南大街十字路口西南角、原边防大队旧址、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侧、西环路北口东侧)、3个县城出口(高速公路出口、长凝道口、友谊路南出口)绿化工程,年内新增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10月底前完成。

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2、夜景亮化。结合县城规划和沿街建筑特点,实施夜景亮化工程。一是编制夜景亮化规划,6月底前完成。二是重点实施南大街、友谊路沿街亮化及重点区域的亮化改造,7月底前完成。三是北环路路灯改造,5月10日前完成。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城管局、电力公司、有关单位

3、城容美化。一是拆除主要道路两侧沿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围墙,实现拆墙透绿。6月10日前完成。二是以县城主要道路为重点,对拆违工作进行“回头看”,7月底前完成。三是整治和规范户外广告,做到整齐划一,规范有序。9月底前完成。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城管局、有关单位

4、县城净化。一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责任区域干净整洁。二是铺设西环路、北环路、中大街、学苑街彩色人行便道砖,10月底前完成。三是利用3个月的时间,在全县开展环境卫生及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活动,彻底改变脏、乱、差面貌。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城管局、爱卫办

㈥小城镇建设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按照“合理布局、分步渐进、集约发展”的原则,重点加快柏各庄、胡各庄、长凝等3个试点镇建设。鼓励支持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的其它5个重点镇建设。其它各镇也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各镇建设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同步开展。要以编制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整治镇村面貌为重点,制定本地建设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同时建立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

责任单位:各镇

㈦推进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和居住观念,改进农宅建筑保洁样式和建造方式,全面推进功能完善、经济安全、节能省地、特色鲜明的新农村住房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享现代文明。一是集中力量组织编制中心村村庄规划。二是以姚王庄镇李营村、坨里镇贾庄村为试点,逐步推行平改坡工程。各镇也要谋划建设一个试点村。三是实施新建房屋样板村、样板房工程,积极推广体现冀东特色的农村新民居样式,年内建成1个样板村,10户样板房。四是继续加大文明生态村建设力度,村庄建设要逐步探索向公路沿线或集中连片式发展,营造“红顶、白墙、绿树”农村新景观。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各镇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开展城乡建设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县的重要举措。为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县城乡建设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蔡洪魁同志任组长,县委副书记王宝兴同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姜凤武同志,县长助理张云江同志任副组长,县政府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各镇镇长、街道办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建设局。各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领导组织及办事机构,迅速开展工作。

2、全面发动,加速推进。开展城乡建设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尽快实现城乡面貌大改观,是当前各级各部门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内容,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单位开展城乡建设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的具体方案,明确思路和目标,落实具体项目和工作目标标准,明确完成时限和要求。要倒排工期,挂帐作战,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3、加强宣传,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导向作用,多形式宣传城乡建设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的重要意义,加大拆迁拆违工作宣传力度,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大打一场拆迁拆违工作攻坚战,为城乡建设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乡环境建设范文3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关系着四化建设,因此,一定要切实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管理。要搞好工程质量,一方面要依靠勘察设计、施工、建材等企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搞好质量控制;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本条例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83〕15号文要求和各地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意见制定的。实行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还缺乏经验。请各地在试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并将试行情况和问题及时告诉我们。

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条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含勘察设计、施工、构件)的质量监督工作,促进建筑企事业单位加强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发挥经济效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必须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为国家、为人民把好工程质量关。

第二章  机构和任务

第三条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建筑管理局负责全国所属系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国家标准局指导。其主要任务是:

1.贯彻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

2.统一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网,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3.核验国家和部级优质工程项目;

4.统一规划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5.督促和检查各省、市、自治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6.掌握质量动态,总结交流开展质量监督的经验。

第四条  各省、市、自治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所属系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业务上受省、市、自治区标准部门指导。其主要任务是:

1.贯彻上级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本地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条例的实施细则;

2.审核所属地区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资格;

3.核验省级优质工程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质量等级,参与组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4.规划和管理质量监督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5.统一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6.掌握本地区工程质量及质量监督状况,及时提出有关改进质量监督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和要求。

第五条  各市、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和条件设质量监督站,在当地标准部门业务指导下,负责本地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1.根据国家和部门(地区)颁发的有关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对本地区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坚持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不合格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

2.检查企业评定的工程质量等级,核验各单位上报的优质工程项目;

3.监督本地区设计、施工单位承建工程的资格;

4.监督对建筑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的正确执行,参与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负责质量争端的仲裁;

5.督促和帮助本地区建筑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审定和考核企事业单位质量检验测试人员的资格;

6.参与本地区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验工程的质量鉴定。

第六条  市、县质量监督站视本地区工程建设任务情况可相应配备一些对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熟悉专业质量技术标准,责任心强,办事公正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专职质量监督员。

市、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在本地区的设计、施工、科研、教育、建设银行等单位中任聘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参照专职质量监督员条件)为本地区质量监督站的兼职质量监督员,并发给证书。他们与专职质量监督员具有同样监督的权利。

第七条  建筑企事业单位必须加强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组织生产和进行质量检验,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

第三章  权  限

第八条  市、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有权委托有关单位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凡未经质量监督站检验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第九条  质量监督站有权利用建筑企事业单位的测试手段、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地区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和分配检验测试任务。

第十条  质量监督站对工程质量优良的单位,有权提请当地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对忽视质量的单位,有权根据情节轻重,分别按以下规定处理:

1.对违反规范、规程、无设计(含无证设计)或不按设计施工的建筑工程,有权责令其停止施工。

2.对质量低劣的建筑企事业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在通报批评后质量仍无明显改进的,有权责令其限期整顿;经限期整顿后质量仍无明显改进的,有权提请其主管部门责令停产整顿,直至建议有关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和设计证书。

3.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可通知建设银行停止拨款。

4.对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的质量事故单位,有权提请其主管部门追究领导和有关人员经济和法律的责任。

第十一条  质量监督站要支持企事业单位质量检查人员正确地履行职责,依靠他们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对阻碍他们行使正当权利,打击报复者,有权提请当地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真调查,严肃处理。

第十二条  质量监督站对一贯工作积极负责的质量监督和检查人员,可提请当地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对玩忽职守、违法乱纪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质量监督人员,除撤销质量监督员资格外,并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严肃处分。

第十三条  质量监督站对承担的监督、测试项目,按有关规定收取必要的费用。

第四章  其  他

第十四条  各省、市、自治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备案。

城乡环境建设范文4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资源的配置上也更加合理,但是一些重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且一些地方只注重一体化过程中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一些环境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1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1.1 环境污染

 

1.1.1 工业污染。相比于城市的发展,乡村的发展状况是人少土地资源多,而且生态环境的状况也比较好,但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显示出严重的不足,所以如果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把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挪到乡村,要由于其缺乏治理的设备,所以会形成更严重的污染,而且又没有把相应的政策扶持,使得一些企业在挪走后成活率很低,而且工厂分布的十分分散,夹杂在居民区中间,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经常发生一些纠纷的现象。

 

1.1.2 农业污染。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使得人们都过于看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一些农民片面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通常以杀鸡取卵的方式来发展农业,一些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了水源的污染,而且对于一些次生产业的影响也非常严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对一些畜禽产品的消费量也逐渐增加,这一消费需求促进了畜禽产业的发展,在养殖过程中禽类产生的粪便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很多农民把粪便都直接倒入河流,不仅对河流造成极大的污染,而且粪便自身难闻的气味对空气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1.3 生活污染。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的人们聚居点逐渐扩大,城市人口也逐渐增多,人口增多使得生活的垃圾也在不断增多,而在建设过程中很多整治环境的措施都没有跟进,使得生活的垃圾废弃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对环境也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

 

2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对策

 

2.1 建立整治力度

 

2.1.1 规划环评制度。该制度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从污染的源头和建设的过程来进行控制,实质上就是对政策、法规、规划等的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对这些方面内容进行预测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近而从污染的源头上采取控制的措施。我国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虽然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布局、规模以及结构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带来的污染是无法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来解决的,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规划环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体化发展中的问题,通过规划环评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

 

2.1.2 生态规划制度。在制定生态规划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发展过程中环境的承载力情况,根据统筹发展的实际要求,把握好区域的发展战略,把区域之间的界线打破,从整体上来统筹安排合理地布局,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建设的发展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2.1.3 执行监督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很多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多时候都是执行的力度不够,在一些制度具体落实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执行监督制度,在生态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所以必须要通过监督制度来解决,平衡好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得生态环境更好地发展。

 

2.2 落实三个循环

 

2.2.1 农业资源循环。农业的污染问题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重要的污染问题之一。所以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帮助,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废弃的资源都是可以被再次利用的,比如秸秆、沼气等,这些废弃物如果直接焚烧,其产生的气体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相反如果加以循环利用,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优化了能源结构,为农业的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比如在对农作物的秸秆再利用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于水土流失、土壤蒸发、结构硬化等方面的问题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同学科学技术的利用,可以把其转化为一种有机肥,对于农业的增产增收有着重要的帮助。

 

2.2.2 工业资源循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工业布局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开展补链招商和绿色招商,使工业废物在园区内循环,防止工业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2.2.3 社会资源循环。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着力建设循环型社区,开发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外部能量输入,实现农村社会生活的绿色消费,改善生活环境。

 

2.3 注重三个结合

 

2.3.1 城乡一体化建设应与污染治理相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污水、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生态养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发展以村庄农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积极探索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生态环境。

 

2.3.2 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道路建设中,要在道路规划、交通建设等宏观方面,体现生态设计思想,保障道路生态恢复、景观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同时要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促进道路建设的持续发展。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减少深挖高填,另一方面在路域带的生态保护上,要因地制宜,分层次绿化,砌、取土场应及时绿化覆盖,恢复至建设前状态。其次,要为昆虫及动物设置生物通道,保障生物种群内部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交流。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由于国内的小城镇规模偏小,不能乡乡镇镇都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应综合规划,全局统筹,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同建共享。

 

2.3.3 生态意识培养与生活方式转变相结合。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要培养城乡居民生态优先的消费观念及生活方式。即当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发生冲突时,应以生态价值的实现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和环保消费。

 

结束语

 

目前,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有些技术还不成熟,技术上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秸秆的有效利用,如秸秆气化中的焦油问题、高效生物有机肥生产设备的引进及国产化问题、秸秆饲料的优化配制等,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科研的开发和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城乡环境建设范文5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环保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33-03

Discussion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Strategy in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Zhangzhonghai,Zhangzefeng,Linrongtuan

Chang'an University Highway School,Xi'an,710064

Abstract:As national economy infrastructure,highway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to national travel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long the railway.Although the highway system produces tremendous change of national life,it exercises strong and durable influence over regional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founded by natural and social systems,working in environment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dedicating to alleviating adverse effect produced by engineering activities are raised.

Key words:Highway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 benefits;social benefits;strategi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一、现行法令依据

目前,国家为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预防交通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促进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1],已制定《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本办法是环保法与项目建设相关法规的融合,是交通建设项目的准绳依据。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是对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持和谐的维护和对环境污染、破坏的约束,此环境包括天然的及人工改造后的自然因素,即大气、水、土地、深林、自然古迹、人文遗迹、风景区、城乡等。具体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国务院颁布)等。

二、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素

公路是在地球表面所建设的工程地物,公路建造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影响,根据项目建设位置、施工期及运营期的工程特征,其影响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见表2-1。

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污染源分析,发现施工期主要环境污染是噪声和扬尘,营运期主要影响环境的是噪声、汽车尾气和可能发生的危险品运输事故。[1]

三、社会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从项目建设运营对社会环境、社会经济、自然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四个主要方面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价以拟建项目经济、环境、节能评价为基础,确定的分析对象主要为: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就业,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它对区域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项目投资建设活动多增加国民经济产值,拉动经济的增长上。项目的实施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还要消费大量的砂石、木材、水泥、钢材、沥青等多种建筑材料。建筑本身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项目对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的影响

项目建设能够调节区域产业结构,拉动了旅游业及工业的发展。公路建设可为沿线区域提供就业岗位,拟建项目对沿线的就业影响,可分别用动态与静态方法分析。

按照动态估计,拟建项目的就业影响则在直接、间接和诱发三个方面。

1.直接就业影响:拟建项目在其建设期内会提供施工岗位,而在运营期将配置大量的收费、服务及管理人员。

2.间接就业影响:拟建项目的间接就业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公路建设所需大量建筑材料(如钢铁、水泥、石料、沥青等)生产间接增加的就业岗位;其二是由于目前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采取分段招标制,将间接为沿线增加就业岗位。

3.诱发就业机会:公路产业带的形成将促进沿线服务产业发展,增加沿线居民创收渠道,从而诱发新的就业机会。

(三)自然环境影响

新建公路必会对区域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主要不良影响为:施工期的噪音污染、尾气污染、水污染及对沿线地表植被破坏;运营期则是公路车辆噪音污染、尾气污染等。由于拟建项目占用土地,必将会造成沿线有效耕地减少,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四)对沿途教育、医疗等社会环境的影响

拟建项目所处区域的学校及医疗机构数量较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较低。项目的建设运营可扩大当地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覆盖范围,改善交通不便地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方便其就医、子女入学提供必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五)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公路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有助于部队建设和国防工作的开展,对巩固国防、促进政治稳定、维护国家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影响群体对公路建设的态度

影响群体对公路建设的态度可以通过调查小组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利益群体见表4-1。

四、对策研究

项目建设以“和谐交通,服务社会”为目标,保障建设项目的安全防护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公路景观、环境保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保证较高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一)路线方案选择及工程设计的对策

1.公路规划设计与环境相协调。公路规划设计时应进行各仲调查、研究,如气象、占地、城节规划、文化、资源、遗址、居住入口以及旅游等,以了解公路沿线的现状及其环境。充分考虑路线的选线应尽量减少毁坏水利设施,少占农田,避绕村镇,避免大规模的拆迁。

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沿线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土地规划,选择适宜的路线位置,少占良田、耕地和经济林。另外,通过多种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设置挡土墙、护坡、高架桥或采用以桥代路的设计方法,以减少占地数量,节约土地资源[2]。

3.天然水系的保护。设计时应注意保护自然水流,沿溪线尽量采用桥梁形式,不改变水流方向,不压缩过水断面,不堵塞、阻隔水流。排水系统的设计注意水流方向,尽可能与原有沟渠相通,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3]。路面水、边沟水排入一定的水域,不随意排入公路两侧的水体或土壤中,以免污染周围的水土资源。

4.路基高度控制。创造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是新理念建设技术要求的精髓,是体现“和谐”的重要标志。从公路建设来说,达到“融合”就是路堑边坡应避免深挖方、高边坡,填方应避免高填方,在此基础上设置缓边坡将道路融入大自然。

5.路基防护。项目边坡及防护要体现自然和谐的原则,突出绿色的主基调,不用人工痕迹去破坏大自然整体的协调,减少硬防护,偏重植物及柔性防护,应在保证边坡长期稳定性的同时,考虑防护对周围路域景观带的影响,应做到淡化圬工、融入自然,体现景观公路的特点。

6.取土场的选择。取土时,首先考虑利用挖方路段土石方,其次应结合当地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规划选择贫瘠地段集中取土,应设在视线以外,选择荒山或小山包、山川河谷易回复地段;注意保护当地的植被和水资源,将取土坑与农田排灌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创造条件进行复耕。

7.弃土的堆放。沿线弃方须合理处治。施工的废方弃土应先用于回填修补因工程导致的地面创伤,恢复原始地貌;弃土应设在视线以外集中堆放,与原地貌保持一致,并进行必要的地表绿化美化。应特别注意在清理表土时,腐殖土应先集中堆放,以利后期恢复植被用,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二)施工期环保对策

1.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工程破坏植被的面积。尽管公路施工植被破坏不可避免,工程完工后应迅速实现弃土区、山体开挖区、边坡等的局部位置的植被覆盖,可以先植草再种树,以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形成多层植被的形式。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开挖、填方路堤、沟壑的土层面要及时加固,路基土石方工程结束后应立即植草护坡,防止产生新增的水土流失源。

3.弃土、取土的处理。根据取土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通过坡面防护、防洪排水、覆土造地等措施。通常,对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上覆土造田,土地整治后植物防护,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4.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加强对事故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包括安装有效的消声器。

5.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尤其是采石场、采砂场,应经常洒水,洒水可有效地控制扬尘。运输建筑材料的临时施工道路应尽可能避开大的居民区,临时施工道路应经常洒水,运送砂石料的运输车辆,用帆布、盖套等遮盖[4],以防物料飞扬,沿途撒漏。

6.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应远离地面水,并提供环形排水沟和渗水坑,以防意外溢出污染地面水。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应建立临时化粪池进行集中处理,严禁直接排入水体。

7.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珍稀野生动物出没的地区,公路施工期间,公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猎杀珍稀野生动物。

(三)运营期环保对策

1.噪声防治措施。加强公路路面管理,经常修整路面,保持足够的平整度,以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超过噪声标准的路段,采取降噪处理,措施主要有:设立隔声屏障、隔声窗以及植树等。利用“生态墙”可降低噪声和废气引起的环境污染。

2.突发通事故中化学危险品泄漏的应急措施。加强公路上运送的有毒有害化学品车辆的管理,危险品运输一般应在公安机关登记,有危险品标记,安排时间通过,避免泄漏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应负责组织调动人员、车辆、设备、药物,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使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5]

以上措施虽然是针对公路营运阶段提出的,但大多数措施,如植草种树等,在施工阶段就应该开始实施。

五、结束语

对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公路是用来造福于人类的,提高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国家路网建设的长远目标[5]。因此,研究公路建设与环境问题和国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保持公路“通达性、安全性”的同时,又要保持公路“美观性、环保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成为现阶段国家公路网建设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Z].2003.

[2]宋民红.我国耕地利用和保护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3]王一斌,邵坚达,桂炎德,等.公路交通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J].公路,2004,(01).

城乡环境建设范文6

【关键字】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维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赖以持续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不仅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且还将其纳入了经济建设活动所必须遵守的一个独立的法律制度。这对经济建设的全面规划、工业发展的合理布局、新污染源的严格控制和老污染源的强化治理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或不足,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将会阻碍今后环评工作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1.工程分析粗糙、源强计算不准

(一)所谓工程分析,就是对整个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进行系统的解剖和分析,摸清产生污染物的位置、方式、种类和数量,摸清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控制效果,摸清各种污染物最终向环境排放的方式、数量及一些重要的物化参数等。这是整个环评工作的根本前提,是环境影响预测的依据,同时又决定着整个环评工作的质量和环评的结论。

(二)因此要求工程分析方法对路、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实事求是,应尽可能比较客观、比较公正地反映出整个建设项目的基本概貌。但有些环评项目却未能很好地进行工程分析或者说工程分析比较粗糙,未能达到工程分析的真正目的,由此往往会导致污染源强计算不准乃至错误。

(三)工程分析粗糙、源强计算不准,究其原因,一是少数环评人员对工程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环评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三是环境影响评价属超前期工作,要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即便是设计单位也难以提出准确可靠的污染源资料;四是无组织排放问题,这方面的资料比较缺乏,统计经验不足,在大气方面这部分往往又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形式。

2.评价标准选用不当

环境标准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和技术方法标准4类。在使用前2类标准时,首先要弄清楚环境要素的功能、所适用的环境标准及标准的级别,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既不要人为地提高标准也不要人为地降低标准。

如某一环评项目,对作为接纳水体的西邛渠,原为农灌用水体,但评估者却选定渔业用水标准。评价结论误认为水质现状属严重污染,新建工程上马后应增加第三级废水处理措施,或者铺设近十公里的地下管道,将处理达标后的废水排入两个接纳水体,以增大水体对排放污染物的稀释能力和自净能力。这种人为地提高标准的做法是以追加经济投资为代价的,也是脱离了当地当时的经济水平的,其结果是造成很大的浪费。

3.报告书质量不够高、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份好的环评报告书,工程分析应全面系统、资料可靠、数据准确,评价标准确定适当,预测模型选用正确,评价结论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但有些报告书的质量则是不高的,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环评本身的意义,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有可无内容过多,实质性内容偏少。

(二)只统计生产废水和废气的有组织排放,缺少生活污水和废气无组织排放的内容,有漏项,造成了评价结果的失真。

(三)结论含糊其词,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有的报告书只在“评价结论”章节中罗列了一些数据,未能提出鲜明的结论性意见,特别是在厂址选择、环保对策的可行性等方面。也有的报告书所提出的“建议”过于一般化,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无法满足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

三.提高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对策

1.用区域评价指导城市建设项目单项评价

建设项目单项评价应与本地区的环境保护规划结合起来,积极推广整体性的区域评价,对未来建设项目的布局、工业结构、建设时序等进行论证,提出整个区域经济建设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整体优化方案和污染综合防治对策,协调好人口、环境与开发建设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区域环境评价的宏观指导下,对经济开发项目进行单项评价,有3个优点:

(一)由于区域性环境评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所利用的基础资料和有关数据相对完整、连续、准确,得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精度高、可信度大,用于指导工程单项评价有助于提高环评工作的质量。

(二)将区域环境评价所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工程单项评价,可减少一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查及部分现场工作量,可以缩短评价工作周期。

(三)可以适当地节省评价费用。

2.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评价结论应客观公正、准确可靠、实事求是,对厂址选择、建设项目规模、工程设计中所采取的污染防治对策等,应有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见.对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建议,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环境效果明显,要对建设项目的环保设计真正起指导作用。根据具体情况,有时还应提出企业的环境保护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等。

3.进一步提高报告书的质量

(一)要有高度的事业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要讲信誉,要把环评质量作为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二)要进一步提高环评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注意经常收集兄弟单位一些质量较高的报告书和已经取得的环评成果,认真吸取他们好的经验,以逐步提高本单位的环评水平。

(三)应该指定一名知识面广、技术全面、理论水平高、环评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环评人员负责编制评价大纲,并全面负责整个环评项目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四)环保管理部门应该为逐步提高本地区环境评价的技术水平和环评报告书的质量积极创造条件,要向当地环评单位主动推荐一些优秀的环评成果和一些好的环评技术方法及经验,组织他们学习好环保法规政策、交流环评工作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要协助建设单位物色专业对口、评价水平较高的环评单位,也可以采用公开竞争招标的办法,协助建设单位正确选择环评单位。

四.结束语

由于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要涉及到众多学科,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不足,只能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而且要依靠各方面的努力共同解决。可以相信,我国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今后一定会开展得更好,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康磊; 刘凌; 邢艳梅; 张余; 王文美; 赵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恶臭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2009-09-01中国会议

[2]马莉; 任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四川省首届环境影响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01-14中国会议

[3]黄富民; 伍俊荣; 丁冰泉; 邹士洋 部队营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06-15期刊

[4]贾海娟; 黄显昌; 张振欣; 海涛 燃煤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问题的探讨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02-15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