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1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计算机技术也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活跃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时期。他们虽然年龄小,但兴趣广泛,思维也正处于抽象的阶段。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能更好地鼓励幼儿开拓创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给艺术课堂添加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1 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动背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能将幼儿的认知和行为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幼儿的注意力进一步增强。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形式的多样化,更好地适应了幼儿兴趣容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艺术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呈现出来,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达到唤起幼儿美感意识的目的。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同样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它可以把美术的背景资料展现给幼儿,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情绪以及作品中蕴含的意义,可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美术活动“小猪的新衣”中,我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形、声、音、像相结合的发生在小猪身上的故事,引发了他们想要帮助小猪的情绪,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为小猪设计新衣的兴趣。幼儿的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之后,他们所展现出的作品就丰富多了。有的孩子为小猪设计了花朵形状的新衣,有的则是设计了几何图形的花纹,想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2 利用多媒体创设艺术情境,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反复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是多媒体技术的又一特点,它不仅可以形象具体地再现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揭示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开拓幼儿的视野,同时它所具备的视听生动、画面丰富、色彩鲜艳、再现真实、活泼直观、动感性强等特点还能很好地为艺术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与活动相符的、描绘乐曲的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这样一来幼儿就可以同时聆听音乐和观看画面,进一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加深幼儿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艺术活动的效率。
例如,在歌唱活动“春天”中,歌词大意是这样的:青青的杨柳随风飘,小小的燕子飞来了,春天的阳光多温暖,祖国的春天多美好。“怎样让孩子顺利地理解和记忆歌词”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最后我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具体的歌词对应相关的图片,把杨柳做成了和歌词相符的随风飘,使孩子一下子记住了“青青的杨柳随风飘”这句歌词。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与精巧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结合下,幼儿们不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进一步感受到了歌曲的美,还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编,教学效果非常好。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帮助幼儿突破难点
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如果一味地说讲,难点很难突破。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有效地将复杂的现象分解、综合,从而帮助幼儿从具体形象中找到和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清晰地了解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幼儿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一次中班美工活动“丝袜宝宝”中,仅仅靠我的示范,幼儿还是很难看清楚和记清楚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反之,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每个步骤用图示展现出来后,幼儿不但看得清楚,一步一步按照图示来做,而且通过独立看图示完成制作丝袜宝宝,还提高了幼儿的识图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传统的示范讲解时间整整缩短了5―10分钟,这其中的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幼儿的练习时间一下子多了。
4 利用多媒体激活教学环节,鼓励幼儿开拓创新
多媒体教学能激活教学氛围,使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发挥自己大胆的想象力,清楚地表达出对事物的客观认识,让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进一步达成。多媒体技术具有灵活、随意等功能,运用启发式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地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例如,韵律活动“杨柳青”,教师首先从听辨音乐所表达的形象入手,播放音乐的同时引导幼儿感知节奏的变化。形象的音乐、变化的节奏使幼儿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鼓励幼儿根据音乐节奏来拍手。然后重放音乐,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与不同的打击乐器合作表演,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对律动的理解来选择击打乐器,鼓励幼儿积极创编,最后的效果非常好,幼儿们都开心的笑了。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活动 问题
教师要用不同的方式轻松、自然、随性地让他们学会数学知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幼儿数学教学的奥秘。
一、幼儿数学教学的探索
(一)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知识来自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知识,生活的一切与知识息息相关。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只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比如,起床时可以认得钟表的时间;吃饭时知道自己吃了几碗饭,爸爸妈妈吃了几碗饭;筷子一双有几根等。家长在带小朋友的时候也应注意对孩子数学知识的普及,上下楼梯的时候可以一起数台阶;散步时可以观察周边的花草树木,观察它们的数量、颜色、形状等。幼儿会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学会数学知识与经验,增强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小朋友都有玩具,每个人的玩具都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不同的个数,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二)在游戏中发现数学
众所周知,幼儿是贪玩的,调皮的,一提到游戏他们会不自觉地展开笑容,发自内心地开心。每个人都有童年,小时候的我们会用自己的大脑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游戏,这些游戏中大多都包含数字,而数字又属于数学,游戏中也少不了数字,所以游戏中也有数学。所以一提到游戏,小朋友们一定会高兴得不得了,而教师刚好可以利用这一优越的条件对小朋友们进行引导,让他们玩游戏的时候也在动着大脑,激发学习欲望,这样还可以使思维更加活跃。
(三)在活动中发现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教学效果更佳,自然需要有相应的活动,课外活动也是小朋友们的爱好之一,在实践中教给他们数学知识,可能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及时运用到数字以及数学;在体育活动中,可以教会他们空间以及方位的知识,这也是数学中的一部分;在体育活动中,引导他们进行测量数数等,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
(一)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师幼互动是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己主体的发展,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小朋友是善变的,他们喜欢亲近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所以,教育幼儿需要和他们温柔而又亲切地沟通,就像是朋友一样,让幼儿有一种自在感,而不是拘束感。这样幼儿就会愿意倾听教师,喜欢教师。要想让幼儿主动学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主动与他们沟通,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活动,形成公平的、朋友型的关系,共同探讨,并在整个过程中观察他们的表现及兴趣。
(二)创造较好的学习氛围
除了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以外,还有一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氛围。幼儿讨厌在严肃的氛围里学习,喜欢轻松愉悦的氛围,创造轻松的愉悦的氛围不仅可以让幼儿身心放松,他们的大脑更会处于放松状态,这样有助于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确切实行起来大概是这样的:不用定太多的规矩,要创造随和的课堂,说话的声音也不需要太大,要用温柔亲切的语气与幼儿沟通,声音不必太大,但要保证他们足以听到,灌输到他们的大脑中。除了氛围,还有必不可少的一点,那就是空间,幼儿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足够的学习空间,这应该也是最基本的条件,空间也应是适当的,在不适合的空间做不适合的活动,会影响教师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引领幼儿置身于幼儿园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让他们放开手脚自由大胆地探索,拓展思维,积累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空间的狭隘性限制了幼儿的操作行为及思维活动。而需要传授基础知识或是一些需要幼儿记住的知识时,就应该让他们安安分分地坐在教室里努力学习,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
(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让幼儿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教师完全可以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上巧妙地加入数学知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很多很多,例如,食物、玩具等等。教师如果应用得恰到好处,一定可以更加轻松地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幼儿。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数学的教学方法来看,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是促进其思维结构的发展,这是我们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把握的一条重要原则。幼儿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教给他们经验、技能和方法,而是通过充分的操作尝试和比较分析从中得到领悟的机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中获得一种逻辑经验,并逐渐建立起相应的逻辑观念,而一旦具备了必要的逻辑观念,幼儿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就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这时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技能和方法将是终生的。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幼儿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已经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有数学。如果教师能够像以上我们探索的去实践,以这种友善的方式出现在幼儿的面前,我相信经过教师和幼儿一起的努力,幼儿必将能更好地学习与成长,让教师与幼儿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引导幼儿走上理性与情感协调发展的道路.参考文献:
[1]周燕.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8):(5-7).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3
【摘要】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格需要从小培养,而美术活动恰恰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养成。我们围绕幼儿美术创意能力发展为核心,尝试美术创意活动的多种方法,在促进幼儿美术创意能力发展的前提下,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美术创意活动的内在价值,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创意美术 美术活动
一、活动中教师重视幼儿情感体验和表达
《幼儿园纲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绘画是儿童心灵的图像符号,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儿童通过绘画完善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表达着人之初最无邪的情感。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的老师不仅重视幼儿创意活动的作品结果,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孩子们在美术创意活动中是否快乐?他们在活动中是否专注?教师不再过于强调幼儿技能的掌握,而是注重孩子在活动中情感的体验和表达。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幼儿模仿性较强,单纯的示范,模仿,很容易使幼儿形成概念化的表达方式。我们的老师努力帮助幼儿建立求新、求异的创作思路。过去,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常说:“看谁画得跟老师的不一样”、“看谁跟小朋友做的不一样”,这个泛泛的要求常常使幼儿无从下手,还是模仿老师为主。经过研究探讨,我们明白,不能仅仅说要和谁的不一样,更要给孩子以方法的引导。首先告诉幼儿要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其次,要把“不一样”具体化、明确化,如大变小、高变低,等等。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教师教了,不等与幼儿学了,教师教完了,不等与幼儿学会了。老师要准确地把握把“教”,什么时候“教”,如何“教”。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拿出范例向幼儿分步讲解和示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可以让幼儿尽快掌握一些技能技法。但是对于一些活动,为了能充分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可以少示范,甚至可以不示范,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方法,给幼儿以充分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如:在大班有一次的折纸活动《宝塔》中,李老师没有直接一步一步带领孩子学习折塔,而是把图示发给每一个孩子,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看图学习折纸。最终,孩子们通过看图学习和相互学习学会了折宝塔。并在学会折塔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孩子们把一个个塔插放在一起,可以变出什么样子的宝塔。孩子们在老师提醒下,自愿结合,设计出大高塔、塔群等不同造型,又得到一次快乐体验。
三、通过美术创意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就是引导他们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我们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如:在美术活动《剃须泡变形记》里面。老师就以故事导入活动,引到幼儿想象:剃须泡在变成海绵宝宝去大海里旅游外,还会变成什么?会到哪里做什么呢?孩子们的想象五花八门:有的说会变成飞船去月亮上找找看有没有猪八戒和小白兔,有的说会变成好吃的食物,有的说会变成喜羊羊和美羊羊,去和灰太狼战斗;有的说可以变成五颜六色的裙子,等等。在孩子们想象的基础上,老师鼓励孩子们动手创作,把自己的想象变成美丽的图画。孩子们的作品虽然没有说出来的那么丰富,但在想象和制作过程中,能力得到发展。
四、重视幼儿绘画技能的多种引导,为创造美、表现美打下基础
幼儿心中的所想、所思、所创都是通过美术基本技能手段来表现的,如果幼儿有良好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绘画技能较弱也会影响幼儿的绘画效果,影响幼儿收获的喜悦心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用儿童化、趣味化、形象化的语言让幼儿轻松掌握要求,达到教学目的,施有效教学。如:在彩砂画《喜羊羊的森林舞会》中,老师以小动物喜羊羊的口吻提醒小朋友制作“好朋友”时候要把胶水涂抹均匀、注意彩砂颜色的搭配,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多种策略的运用,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一日活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其视听结合、信息丰富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并推广,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兴趣都有实质性的效果。教师合理的采用信息技术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既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又有助于吸引幼儿的参与性,一举两得。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运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等特点,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生动性。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面对幼儿的疑惑,有时候教师千言万语道不明,幼儿思前想后理不清,但如果教师用信息技术把要说明的原理、事物一展示,幼儿们就马上一目了然,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这表明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演示的重要性。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让幼儿从画面中感知事物,探索奥秘,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幼儿的学习探究欲望,调动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是一种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教学工具,本人就尝试在区域活动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信息技术在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一)辅助活动,促进理解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是很丰富的,很多活动都需要创设相关的环境,投放针对性的活动材料,如科学实验、绘本阅读等。但受幼儿园的硬件条件限制,实验材料、绘本读物不可能人手一份,或者有时候就算有足够的材料,但考虑到幼儿年级尚小,不能很好的操作材料容易损坏,所以幼儿园也是限量提供活动材料的。因此,为了让幼儿获得亲身参与的感受,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地辅助一日活动的开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活动内容进行全面的展示,可以让幼儿得到最大化的感观理解。
在小班的《小黄和小蓝》绘本阅读活动之前,我就利用网络收集了相关资源做成多媒体课件,把绘本的内容用课件呈现。这就不需要为幼儿们准备相关的绘本教材了,既节省资源也避免损坏课本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这个绘本教学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如果没有实践经验,其中的科学奥秘对幼儿来说是晦涩难懂的。但考虑到小班幼儿精细化动作发展不完善,动手能力差,容易把水粉颜料弄到衣服、桌椅、地面上,实验操作难度大,因此,我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实验,让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颜色相遇会发生什么变化。带着好奇,幼儿仔细的观察起来了,他们发现小黄遇到小蓝变成了绿色,小黄遇到小红变成了桔红色……
这个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的绘本阅读课程开展,让幼儿在好奇中观察,在观察中学习,知道了原来神奇的颜色会变,在此认知基础上在开展绘本阅读就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多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油然而生。
(二)模拟现实,加强感悟
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师言语说教,幼儿自行想象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将现实搬进课堂,在教室里就可以身临其境,加强对幼儿的感官刺激,满足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为课堂锦上添花成为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
尤其在音乐教学中,网络上的视听资源和作品使音乐课堂大放异彩,艺术的魅力展露无遗。在歌唱活动《小菜园》中,我紧紧围绕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制作了课件并插入相应的视频,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寓意。首先课件上展示小兔子的提问,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理解,视听结合很容易吸引幼儿兴趣。为了让幼儿们记住小兔子吃蔬菜的顺序,同时自然而然的学会发生“啊呜”,我播放了动画课件让幼儿们观看小白兔如何在菜园子里吃菜和种菜,并让幼儿们边看边学习小兔子的动作,幼儿们在这一过程中顺利的记住了歌词的先后顺序。同时,在身临其境的中既突破了教学难点,有调动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来演示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信息量演示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的兴奋点不断提高。
(三)丰富内容,优化效果
幼儿主要还是感性认识,且喜欢新奇好玩的事物,一层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容易让他们感觉厌烦,因此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情境,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情境演示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幼儿的情感与认识相结合。在情境中幼儿能够积累起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教师的教通过情境传达给幼儿,幼儿因此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体悟,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开展语言活动“老爸真棒”的活动中,我先给幼儿们用多媒体展示了几个爸爸在工作,在运动,在做饭,在陪孩子看书等的图片,初步感受爸爸的职业、特长、性格等,让幼儿们也来说说对自己爸爸的感受。幼儿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很快说出了自己爸爸的一些特点,并边说边模仿模仿自己的爸爸。在“可爱的小动物”活动中,我又播放了动物们的视频,优质的视频资源中不仅有众多常见的动物,还有一些只有电视中才见过的,并且各个鲜活可爱,有的摆出独特的造型,有的发出好笑的叫声,幼儿们在观看的同时不禁跟着摆造型,学叫声。
三、结语
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进入可以丰富课堂形式,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进一步丰富了教育信息和教学手段。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使课堂不再枯燥,幼儿的学习效率也普遍得到提高,最大限度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幼儿园一日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幼儿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乐于探索和学习。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废旧材料;幼儿园;创意美术;应用探微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幼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等生活物品,激发幼儿园对美术的兴趣,其他题目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发现美、创造美。3―6岁是一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期,对废旧物品的利用、创造,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让孩子们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创设幼儿园的创意美术活映∷
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操作能力,他们很喜欢那些色彩鲜艳、样式新奇的玩具。所以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幼儿园建立创意美术活动场所,这个场所可以结合当地的一些人文特色和风俗习惯,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之情。这个创意活动场所必须能够满足小朋友探索的欲望,并且创意美术活动场所必须具备相关的创意美术工具,废旧报纸、塑料瓶、线、绳子等等物品,让幼儿的个性在这里能够得到释放和满足。
二、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幼儿园的小朋友年纪小,人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大多数靠生活感知,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让幼儿自己收集,然后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比如在六一儿童的节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举办创意环保大赛,让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件衣服,然后穿上这件衣服进行走秀?结果一个星期以后,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作各种有特色的衣服。有的小朋友用塑料杯串成了项链,有的小朋友用旧报纸制作成了一件衣服,还有的小朋友有塑料绳制作了一条草裙……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创意层出不穷。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在制作服装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有利于促进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
三、手脑并用,变废为宝
除了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园的老师要鼓励小朋友多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塑料盒、吸管、纸盒、贝壳等等,让孩子将收集的废旧物进行创作,在班级设置一个角落,专门放置学生的作品。比如生活美术活动中《线的妙用》让小朋友根据自己收集来的线,制作各种图案或者魔术。有的利用线制作成了树的造型,有的学生将线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春天的时候,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动物、植物,在公园里,老师让学生收集相关一些大自然的天然素材。比如有的学生收集一些石头,并将其拼成一个动物。还有的学生收集树叶,将收集到的树叶变成一条漂亮的裙子,还有的学生将树枝搭建成一座房子,并在房子旁边建了一座栅栏。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引导,不要强制将老师的思考强行灌输给学生。因为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有的学生将树叶化成绿色的,将太阳化成紫色的。老师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小朋友进行创作性的活动。比如老师问学生:你是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还能做什么?幼儿创作的时候,老师要多鼓励他们,而不是否定。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在废旧材料上写写、画画、剪剪、贴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
四、根据废旧材料的特点,进行综合性的创作
不同的废旧材料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应用的时候,要根据废旧材料的特性,进行开发利用。比如一些容易上色的材料:贝壳、纸张、竹筒等,就可以利用水粉、水彩和橡皮泥进行上色。一些比较柔软、容易处理的材料,比如报纸、塑料杯等,可以用来制作造型。纸盒、果冻盒、海绵块等可以拼接的材料,则利用他们进行拼接,设计一些房子、船的模型。可以粘贴的叶子、纸张、花瓣、树枝等则可以对其进行拼接,创作一个图案。
五、将废旧材料投放在幼儿活动区域
在我们身边可以回收利用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非常多,通过废旧物品,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原有物品,并进行收集再利用,让幼儿明白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有很多:比如家务物品:泡沫塑料、牛奶箱;废纸有硬纸板、报纸、餐厅纸、纸盒子、包装纸等等;各种盒子:礼物盒、牛奶盒、鞋盒等等。生活中这些废旧物品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将这些材料投放在幼儿园的美术区域,并通过这些物品布置班级环境,将这些废旧物品投放在区域活动内,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并对美术区域进行装置,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园将美术活动与游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从而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创作出充满童真、童趣、新颖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和发展,还能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皮影戏; 艺术活动; 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105-001
皮影作为戏剧的一种形式,集绘画、雕刻、音乐、美术、歌唱、灯光、表演、造型为一体。通过中国画的散点透原理,把立体的、动感的、鲜明的、复杂的自然物象巧妙的结合在一个平面上。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斑斓的色彩,造型较为优美巧妙,对比强烈,立体感强。作为一名学前专业的本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我却发现在幼儿园将民间传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较少关注皮影戏在幼儿园的应用,而开展皮影戏的教学活动,不但能促使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还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画皮影,做皮影,演皮影,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本研究力图通过分析河西走廊地区的金昌等地皮影戏特点,挖掘民间皮影戏在幼儿园应用的途径,以研讨、试做、试教等途径,将皮影戏元素应用到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中。
一、充分研讨,改革剧本,制定研究计划
开发皮影戏在幼儿园的应用途径,最初的目的是将河西地区的皮影艺术运用到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中,能够制成幼儿所喜爱的玩教具,可使教师与幼儿都可以制作并且操纵,引导幼儿对各个领域产生一定的兴趣。传统皮影戏的剧本内容远离现在幼儿生活实际,唱腔也较为复杂,唱词多用方言,皮影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如何让传统皮影戏焕发新的生命力?最终我们在剧本上进行了创新,受“绘本剧”的启发,我们将皮影戏与绘本进行融合。因此制定了这样的方案:先选择和分析绘本,撰写皮影戏剧本,在此基础上研究皮影的选材与制作,最后在幼儿园公开表演。
二、实施过程
1.选择和分析剧本
适合幼儿园表演用的绘本故事较为丰富,为了结合幼儿园皮影戏表演的需要,尽量选择了角色简单,情节有趣,背景简化的作品。最终选择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一绘本作为皮影戏剧本,幼儿对这一绘本也并不陌生。《母鸡萝丝去散步》中主要角色只有两个:母鸡和狐狸。故事没有对白,只是讲述了母鸡散步的过程,狐狸尾随其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十分具有趣味性,也很有想象的空间。将绘本故事改编为剧本的过程中:以尊重原著为前提,未对故事情节进行修改;简化画面背景,只出现主要道具图像;人物只有很少的心里独白,依旧没有对白,目的是让幼儿在观察中进行想象,旁白在原著的基础上会增加一些形容词,尽量表现出母鸡的从容,狐狸的狡猾。
2.搭建戏台
选择皮影戏戏台幕布至关重要,幕布必须要半透明、透光性好、有一定的弹性的白布。起初出于制作成本的考虑,尝试用加厚的白纸代替白布,但是白纸的弹性太差,经过再三挑选,选择了用较厚的白纱布。其次是戏台的框架,我们考虑了多种材料(如塑料,废旧报纸的利用,木料等),最终选择了木条。我们使用了1M×1.2M的木条制成戏台的框架,用钉子固定。为使幕台能立起来,我们又使用厚木条做了两个“脚”,用钢钉钉好。最后我们将幕布绷紧,用钉枪钉在木框上,这样,我们的戏台子就搭好了。
3.制作皮影人物
传统皮影制作工艺是较为复杂,而且多用动物皮革制作,不适合幼儿使用。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传统皮影的制作工艺将被简化,但又如何保留皮影戏本身的“神”?这一直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我找到各种各样与原材料相近的材料进行了尝试制作,如塑料片,烟盒纸,硬纸板等多种材料,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例如:塑料片透明度较好,经过上色与原材料较相似,但幼儿不易操作;烟盒纸软硬适中,但面积较小,做出的东西不生动;硬纸板做出的人物较立体,但是材质过硬,也不适合幼儿操作),最终选择了卡纸,软硬度适中,色彩丰富。我们按照剧本的角色和背景进行了制作,将原形象放大,先剪出形状后,用水粉颜料涂色,最后将制作好的图片用缀结扣连接在一起,这样皮影戏的主角就有了。
在缀结扣的挑选上,我们一开始选择了铁丝、硬塑料棍,子母扣等,在尝试后,选定了子母扣。因为子母扣体积小,也可以上色,连接也较自然,这样便于摆弄各个关节,活动起来也较方便。
在操纵杆的选择上,我们直接选择了气球杆,软硬适中,长短适中,易安装,好操作。将杆口切成十字型,压在皮影上,固定好之后,操纵杆就安装好了,拆卸也较为方便。
三、皮影戏的表演及应用
初次在实习的幼儿园表演时,主要人物,场景,旁白等一共需要6个人进行了准备,在表演过程中,一个人负责旁白,两个人负责操纵主人公,其余三个人分别负责了一组场景,每个人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在幕布上展示内容,演出分别在两个大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小班进行表演,整个表演进行的较为顺利,幼儿对这些新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演完后我们又邀请几名幼儿对皮影的表演进行了尝试。
初次表演后园内研讨会上,老师们认为将皮影戏应用在教学当中,会提高幼儿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在玩中学,学中玩,也能加深幼儿对绘本故事的记忆和理解;小班与中班的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非常的浓厚;而大班的幼儿只是有一些新鲜感,更乐于自己操纵皮影表演。而且这次演出也存在一些问题:表演之前,没有充分的为幼儿介绍皮影戏及皮影戏的特点;负责旁白的表演者缺乏语言的生动性;整个演出过程使用的音乐较少;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思维特点适当的改编剧本;在以后的演出中,弱化背景的变化,减少演出的人员,更符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