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产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产发展前景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1

一、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相对发达国家,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市场供给处于初级阶段,但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具有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等特点,目前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的现象已比较普遍,传统的家庭养老无力承担快速增长的老年服务需求,发挥社会养老功能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所能容纳的老年人数只占老龄人口的0.8%,远低于发达国家5%的比例下限,市场供给存在巨大缺口。另一方面,过快的老龄化增长,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市场年需求消费能力已经达到或超过6000亿元,而每年能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供给尚不足1000亿元;另据全国老龄委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14―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从目前的8%增长到33%,正在进入快速老龄化的我国将拥有世界最大的养老产业消费市场。

(二)养老产业发展趋于细分化、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国内养老产业发展日趋细分化和产业化,已从“单纯的养老服务业”扩展到以“制药业和健康服务业、家庭服务业、日常生活用品业、保险业、养老地产业、旅游业和娱乐业、金融业、教育行业、咨询市场业、其他特殊行业”等为主的多个行业,每个行业又细分出更多的子行业。从区域看,目前国内养老产业已初步形成四大产业聚集区,分别是养老产业政策落地快、医疗条件好、老年用品生产企业聚集的环渤海地区,国内经济基础条件最好、外商投资吸引力强且国际合作养老项目多的长三角地区,老年医疗器械、康复器具与保健药品生产基地、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珠三角地区和旅游资源丰富、环境宜人、生活成本较低且在老年医疗药品上具有特色的西南地区。目前,这些产业聚集区正以独特的优势向周边、临近区域辐射,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联动发展,产业聚集效应十分明显,为金融资本的介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养老产业投资蓝海效应明显

美国商务部披露,2008年金融危机中,在制造业和零售业萎缩、房地产不景气的情况下,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美国人口调查局2012年统计数据摘要也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链总就业人数在过去10年间增加了76.58%,充分验证了健康产业链的高成长性与抗经济周期特性。养老产业作为新的“投资蓝海”,正吸引着国内外产业资本的目光,日本、美国等多家国外护理、医疗健康企业悄然进军我国市场。国内的中茵股份、上实发展、亿城投资、越秀地产等30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军养老产业。浙江、江苏、海南、广东、辽宁等部分省市政府正加大对养老产业的研究和扶植力度,打造了一批以“候鸟式养老天堂”为特色的老年服务圈和养老基地,在国内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融资缺口巨大

受多种因素影响,金融机构目前直接介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不高,使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2014年末全国养老机构拥有各类养老床位577万张,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7%,如按发达国家5%比例下限测算,全国目前养老床位缺口在480万张以上。根据对山东威海市养老产业融资状况调查发现,当前投资普通单张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平均需资金10万元以上,民间投资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缺口率最低在50%以上。由此匡算全国目前仅弥补养老床位不足的资金需求缺口在2000亿元以上。

二、影响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产业的瓶颈因素

(一)金融经营理念滞后影响对养老产业的支持

近年来,国务院及各部委虽然明确要求金融业积极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满足养老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但实际操作中基于某些影响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及部分金融机构对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缺少认识,经营理念滞后,导致很多商业银行总分行至今没有制定或出台专门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或指导意见,也很少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从而导致基层行上报的养老项目难以得到审批,金融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度较低。目前山东威海金融机构对当地养老服务业的信贷投入占总投资的比例不足5%。

(二)法律规定限制了金融对养老产业的支持

《物权法》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设置抵押。而目前注册的民间养老服务机构90%以上属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这就决定了这些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性质的民办养老机构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及其他服务设施不能为银行贷款设置抵押,而担保公司也因养老服务机构的“非营利性”经营性质不愿为其提供信用增级,由此限制了银行信贷对养老服务业的直接介入。通过对山东威海市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情况的调查,当前金融机构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是通过为养老服务机构投资人或法人的其他实体企业提供贷款间接满足养老服务业的融资需求,直接贷款给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比例不足3%。

(三)养老机构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性质制约了金融对养老产业的支持

现行法律制度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虽然没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各级财政对不同性质养老机构的补贴也一视同仁,但受传统观念及体制因素影响,目前绝大多数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投资人在机构注册时仍然偏好于“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经营性质。在金融支持上,虽然金融机构法律人员表示这种“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作为贷款主体资格没有法律障碍,但由于这种“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缺少财政、税务及其他社会部门的硬性约束,往往导致其财务管理粗放,信息披露不对称,很难满足银行对其公司治理、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授信准入条件的基本要求。另外,根据规定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不得分红,导致部分民办养老服务机构隐匿收入,从而使投资回收期拉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支持动力。

三、促进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建议

要破解养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瓶颈,必须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建立以社会筹集为主、政府投资为辅、金融信贷介入等多层次、多途径、多种融资成分并存的投融资机制。

(一)进一步优化投融资环境,鼓励社会各方资本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

一是建议民政、工商等部门尽快调整现行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政策,鼓励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以“营利性经营组织”性质进入养老服务业市场,彻底解决“公益性”养老机构的固定资产不能设置抵押的问题。同时,给予“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收益可以分红”的优惠政策,以此引导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为银行的授信创造条件。二是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及贴息机制。建议地方政府建立养老服务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养老服务业担保贷款基金,鼓励担保公司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信用增级;建议财政、民政、银监等部门适时出台民营养老机构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对金融支持的养老服务机构贷款给予一定额度的贴息。三是建议各级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尽快研究出台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引导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等手段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进一步探索完善政府投资机制,加大对养老产业、特别是民办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投资是社区养老服务必不可少的资金来源。建议政府借鉴国外经验,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适当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资金投入比例,对兴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如澳大利亚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拨款,提供部分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支持社区老人照料服务;英国通过政府拨款兴办社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娱乐和社交活动,为家庭成员发放适当津贴,鼓励家庭成员对老人进行家庭看护;美国政府通过制订完善的制度和政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养老产业集群发展,如通过设立公共基金组织及私人组织大力支持在养老医疗产业方面的技术创新,印第安纳未来基金( Indiana Future Fund )就是由政府及印第安纳州的一些著名医药企业共同出资形成的,用以支持印第安纳乃至全美国的生命科学发展;日本政府颁布和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养老体制,为民间兴建或经营具有医疗、看护功能的养老福利设施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并给予税收优惠,鼓励民间发展福利事业,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三)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产业

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业投资环境,放宽或降低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准入门槛,让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享有与其他资本投资性质相同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建立差异化养老服务机构,为各种老年人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满足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的差异化服务需求。进一步松绑养老服务业的行业管理标准,如允许民间投资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灵活多样的养老服务经营,及对于出租或出售的养老服务机构,可酌情减免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适当减免或降低民间投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工程中的各项收费,降低民间投资兴办养老机构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并给予水电费价格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强宣传,积极向社会呼吁关注养老事业发展,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捐资、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充分发挥慈善机构的捐助功能,从社会募集部分慈善基金补充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不足。

(四)鼓励金融业加大力度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建议商业银行根据养老产业特点尽快制定详细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授信政策和指导意见,鼓励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通过金融创新对产权明晰、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业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发出更多符合养老机构经营特点的信贷创新产品。探索向产权明晰的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发放资产(设施)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非公益资产发放抵(质)押贷款;探索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对于缺乏融资经验的民办养老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主动与其对接,提供优质服务;研究开发适应老年人养老金收付服务需求的结算产品和理财产品;鼓励开展适合老年人群需求的各类金融服务。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发展前景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215-02

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动力,关注地球以及宇宙的人们已经发现:地球及整个宇宙都是由永恒运动的物质构成的。地球内部的不稳定核素自发地进行衰变,其所释放的能量是地球物质运动的主要能源,它们足以引发岩石熔融、岩浆活动、火山喷溢,以及全球性的构造运动等各种作用过程,而地球化学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经历了几十亿年发展变动,至今仍在持续演化的地球。

一、地球化学的内涵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地球以及太阳系各层次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与化学演化的科学,它研究地球乃至宇宙中元素与核素的起源、分布、相互作用、迁移与聚集的规律与演化历史。地球化学脱胎于地质学和化学,并与其它相邻学科(如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相互渗透与结合,产生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系统,构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完善了一整套研究方法,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大地测量学一起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四大支柱学科。地球化学既肩负着解决当代地球科学面临的基本问题―天体、地球、生命、人类及元素的起源与演化的重大使命,又有责任为人类社会提供充足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矿产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地球化学发展简史

地球化学产生于20世纪,但是地球化学的萌芽思想却源远流长。大致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期,地球化学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成型的学科,地球化学的发展大致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

(一)经典地球化学阶段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着重研究元素的丰度、分布和迁移,研究的手段主要是无机化学、晶体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方法。美国化学家克拉克是地球化学的奠基者,他着重研究化学元素在地壳当中的分布和丰度。俄罗斯矿物学家维尔纳茨基开创了生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发表《地球化学概论》一书。挪威地质学家戈尔德施密特开创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指出了微量元素在矿物和岩石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规律。

(二)近代地球化学阶段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各项科学技术(宇航技术、高温高压实验技术、核物理探测技术等)的发展,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朝着地球内部和宇宙空间发展,形成了以地幔为研究对象的深部地球化学和研究陨石、月球、宇宙尘的宇宙化学。除研究元素以外,还发展和注重同位素研究,建立了同位素地球化学。在研究手段上更加注意了物理化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了各种地球化学的模式研究,形成了地球化学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三)现代地球化学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化学进入了现代地球化学发展阶段,现代地球化学中各种精密、灵敏、高效的分析技术不断引入,微区、微量分析(X光荧光分析、等离子光量计、精密质谱仪、电子探针等)和实验模拟技术不断得到改进;随宇航、超深钻、深海探测等研究的进展,人类得以更全面深入地观察和认识地球;基础科学成果的引入和广泛运用,提高了地球化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深度;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电子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地球化学“正在进入一个对自然过程进行全面、广泛的数字模拟的阶段;在解决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诸如矿产资源、能源、环境以及地震问题方面地球化学提供了重要途径,做出了实际成果。

三、地球化学的发展前景

(一)由经验性转向理论化、由定性研究转向定向研究

地球化学已有可能将对地壳和地幔中化学作用的研究与模拟实验研究相结合,即将逆向研究与正向研究相结合;不断引用相邻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使地球化学研究继续由定性研究向定向研究发展。

(二)对同一科学问题进行综合探索

为避免单项研究造成的结论的多解性,研究正在向与地球化学科学系统内其他学科及其相邻学科间密切结合的方向发展,即重视对同一科学问题进行综合探索。

(三)积极参与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

以地球化学理论、方法的不断发展为支持,地球化学参与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的能力不断增强。如已积极参与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地幔柱的活动、地球动力学、造山带形成、地壳和大气圈的形成和演化等重大基础性课题的研究等。

(四)为全球变化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冰芯、黄土―古土壤、泥炭和树轮等对象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测定,可以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演变;通过多种地球化学示踪剂的研究,可以阐明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机制、过程和速率;进一步识别全球变化中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份额。

(五)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洁净能源与矿产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将是21世纪最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环境、找矿与勘探的地球化学标志、开发与利用的地球化学研究,将是地球化学在新世纪的重大任务。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和矿产密集区,开发利用丰富的海水和海底矿产资源,发现和利用各种岩石、矿物、元素和同位素的资源和特殊性能,不断满足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广泛需求,地球化学任重而道远。

(六)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和人群健康的社会功能

地球化学独特的研究思路与预测方法,对各种地质灾害和工程灾害的成因、演化过程及其预警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将为地震监测与预报、火山喷发与预警、泥石流与滑坡的预防和治理、大型工程稳定性研究等方面作出新贡献。地球化学环境与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一直是地球化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生物地球化学省某些元素丰度的异常与地方病的成因联系,已进行过深入系统的调查和综合治理研究。进一步研究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省形成过程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赋存状态与形态及元素转化动力学,因地制宜地采取改造生物地球化学食物链等防治对策,为地方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欧阳自远主编.中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2]陈道公,支霞臣,杨海涛.地球化学[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3]傅家谟,秦匡宗主编.干酪根地球化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

[4]欧阳自远主编.行星地球的形成和演化[J].地质地球化学,1995,(5).

[5]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主编.地球化学: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6.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3

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测量监理工作。择业面宽,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4

《意见》提出,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矿业权有偿出让、矿业权有偿占有和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健全矿业权分级分类出让制度。

作为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资源税的改革将全面推开。根据前不久出台的《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未来对大部分矿产资源品目均实行从价计征,使资源税与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资源价格挂钩,建立税收自动调节机制,增强税收弹性。同时,按照清费立税原则,将矿产资源补偿费适当并入资源税,取缔违规设立的各项收费基金,改变税费重复、功能交叉状况,规范税费关系。

在V业权占有环节,将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调整为矿业权占用费,占有矿业权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者依法缴纳矿业权占用费。

除此之外,通过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矿山治理环节在改革中将得以强化。《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要求,矿山企业需单设会计科目,根据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的要求,按照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计入企业成本,提取的资金由企业用于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日前,太平洋证券新水源污水处理服务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简称“新水源PPP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顺利发行,成为国内市场上首单落地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5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62-01

一、引言

矿产勘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国家长期重点扶持的基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专业人才匮乏,针对此现状发展起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对口性强,就业形势良好,专业发展前景广阔。黄石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即为我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面向市场、科学定位,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理工科人才,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

二、实习基地选址及建立

以培养应用型地质技术人才为导向,选取实习基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属于理工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地质技能,今后能从事相关的地质类工作,培养人才方面必须强调专业技能的适用、全面。

黄石实习基地主要地质现象有以下几个特点:(1)内力地质作用产物和现象比较完整,由于地处造山带南端,岩浆与变质作用发育;(2)断层、褶皱等地壳运动现象比较发育,有利于认识构造运动产物;(3)实习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发育,各种岩石、矿物种类较多;(4)矿产特征比较丰富,内生作用的矽卡岩型矿床,外生作用的沉积型煤矿产均较发育。实习地点地质条件丰富,地质作用的规律具有明显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对于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基本的地质认知技能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1、野外地质教学内容选择

实习内容须以行业背景为导向,突出应用型人才特色,丰富野外实习内容。野外地质实习主要是将有关地质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用于大自然“实验室”中各地质体、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描述,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地质填图、地质生产、地球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初步实践能力和编写地质报告的初步能力,是地质基础知识转向资源勘查专业知识学习的桥梁。实习内容是以认知能力为主要目的,尽可能丰富实践内容,同时根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侧重矿产资源方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矿床地质实践内容。

2、野外地质教学管理与实践

由于黄石实习基地属于新建,很多设施及程序还处于摸索建设阶段,为顺利完成野外实践教学,确保教学质量,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教学改革:

1)严格制度管理,加强安全教育

实习区范围大,山高路险,不安全因素多,实习前我们制订了相应的纪律和安全措施,加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安全教育,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言行起到事先预防和引导作用,并建立了教师、班、组责任制,对实习期间的情况进行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方法。

2)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大部分学生对野外实践教学认识存在盲区,认为野外地质实践相对实验课可能更加轻松,甚至认为实践就是看风景、旅游,对于野外实践的技能及理论准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教师对野外实践进行了教学方式改革。

① 分阶段教学:首先,实习前指导教师须先对与本次实习相关的理论方法,野外记录与素描图件的格式和要求,罗盘的使用,地形地质图阅读等进行再讲解,为学生地质实习作好理论知识的储备,并向学生介绍实习区的基本特征;其次,在野外实践教学路线中,透彻剖析每个观察点的岩石、地层、构造特征,并进行野外定点、素描、罗盘操作等方面的训练,循序渐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最后,通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引导学生将实习期间看到的地质现象与区域地质背景演化联系起来思考,从而训练学生从一般的地质现象去透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建立三维的地质演化模型。

② 分组式讨论:为发挥学生的学习及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最大程度掌握所学知识,也便于在野外实测地层剖面及独立填图教学路线上的教学管理,采取分组式教学的方法,各组表现与实践教学成绩挂钩。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态度自由组合,小组长负责实践期间本组的学习及调配工作,实践教学以小组为单元开展,各小组根据带队老师提出的要求对每个观察点或每一条路线进行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和讨论,小组之间可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提问、评价、总结并出思考题。

③ 引导式教学:野外地质实践过程中带队教师在野外讲授地质现象时,应在重点突出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作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启发式讲授。很多地质现象可以有“百花齐放”的特征,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自己思考,由理论联系实际,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的引导学生对地质现象的注意与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④ 点-线-面循序式教学: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时,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点”即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观察点的地质现象要进行完整的解剖及认识;“线”是指野外实习过程中,让学生按照某一主线,对实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地质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对实际地质问题的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面”是路线教学完成后,教师应启发学生去思考如何把点、线上所观察的地质现象与区域面上的地质背景有机联系起来,给予合理解释,提出与前人观点不同的新看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体会与思考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实际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锻炼了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同时也扩大了师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黄石野外地质基地还在建设之中,还有很多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摸索。

参考文献:

[1]吕宜平,代合治.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

[2]张树明,郭福生等.地学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方案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宁立波,祈士华,马传明.地质类专业野外实习教学中学生角色的转换―以2011年秭归教学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1.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6

我国的地质矿产资源存在着总量丰富而人均水平低的相应特点。随着对地质矿产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我国的地质矿产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利用率低、不合理的采挖等情况频繁出现,甚至出现一些矿产资源的存量不足等现象的产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发展前景产生了相应的不利影响。只有不断加强管理,才能促进相应问题的及时解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现状

地质矿产资源通过各种形式被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随着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地质矿产资源在供求关系上出现了相应的问题,相应的矿产资源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1.1 选矿难,品味低,优势小

随着我国的地质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对潜在的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难度在不断加大,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一些矿产资源的长期应用,也不能有效的改善其现状。选矿难,贫矿多等问题也使我国的一些地质矿产资源的质量有所下降,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对国际市场有很大供应量的一些优势矿产,如:钨、稀土等,在不断的开发和利用中被不断消耗和浪费,逐渐失去其优势。

1.2 人均占有量少

虽然我国地质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我国是人口大国,地质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则就相对较低。我国的很多种类的地质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有些地质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甚至是1/3。

1.3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都较为粗放,这就造成地质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和运用不充分。同时,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回收情况和再利用情况都不乐观,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同时,还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此外,一些不合理的勘探和开发不仅造成相应的森林破坏,还诱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 我国矿产资源出现相应问题的原因

2.1 开发方式粗放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方式粗放。首先,由于一些矿产企业在资金和规模上无法达到相应水平,以至于其经营开发思路大都是以获取利益为主,从而忽略了合理开发,也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其次,一些开采企业在开采装备和技术水平上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这就会导致其在开采过程中只注重对富矿和容易开采的矿产进行开采,从而造成相应的资源浪费,也造成回收率低等情况。此外,我国在地质矿产资源的利用上也比较粗放,造成利用率低和回收率低的现状。

2.2 地质资源管理不当

首先,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认清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只追求相应的眼前利益。同时,有些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较低,在管理上存在相应问题,造成一定的管理混乱。而认识上的不到位还导致相关部门和人员存在对地质资源的管理不及时的问题,使相应问题不断恶化。其次,我国的矿产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还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进行相应管理时不能够应用明确的执法手段,造成一定的工作难度。

3 地质矿产开发管理的措施

3.1 严格依法行政

我国在地质矿产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这项法律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范,有利于对地质矿产行业进行相应的整顿,也有利于推动矿产资源的合理运用。相关管理部门在对矿产资源进行管理时应严格依照国家的这些法律法规,以保证其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也有利于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管理走上秩序化道路。

3.2 加快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在矿产资源的管理上延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相应体制,造成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的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现状。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对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实现对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应用。在管理体制改革中,应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素质,并促进其管理观念上的转变,以使其能够在实际管理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3.3 提高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过于粗放和较低的回收利用水平都直接导致较低的资源利用率和相应的资源浪费。为此,矿产企业应转变意识,并改变粗放式的矿产开发模式,通过利用先进的设备上和掌握相应的技术水平来促进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与此同时,国家要不断加大在地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技术投入和支持,以推动我国相应的开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相关部门和地质矿产企业应加大对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重视,以提高地质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相应的浪费和污染。

3.4 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采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形成的速度,直接导致地质矿产资源在应用前景上的危机。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应的管理力度,确保地质矿产企业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开采和规范操作,使这些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矿产资源开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相关企业在进行地质矿产资源开采时,应尽量减少对相应环境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此外,对于已经被破坏的环境,相关部门应督促相关企业进行及时的治理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