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1
关键词:小学体育;训练;教师
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身体健康的保证,在小学开展良性的体育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为培养热爱体育训练的学生提供条件与机会,为学生今后学习体育训练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方向,因此,小学体育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增强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
强有魅力的体育老师会让小学生敬佩和学习,因此加强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能让教师在学生眼中变得更有魄力会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更有益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为了增强教师的师资力量,教育领导者应该给教师做一定的培训,在校园里多提倡诚信敬业、谦逊有礼、为人师表、乐意奉献、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提供榜样,这样的体育教学不仅仅会使学生的素质教学得以提升,还让学生对老师的所作所为有所敬重与学习,从自身做起。在通常的体育训练中,可能会由于活动过于自由,学生与学生之间容易发生矛盾,这个时候体育老师一定要让参与进这个矛盾中的学生都陈述清楚自己的理由,增加学生的信任,从错误中教育学生学会信任彼此,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不应该因为不必要的事情发生争吵,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例如,在体育拔河比赛中,有些学生可能会由于同组的学生踩到自己的鞋子而生气或者闹矛盾,这个时候体育老师就应该开导学生,让学生明白之所以他会踩到你的鞋子不是故意的,他和你是一起荣辱共存的“战友”,相信这样的教育方法会让学生理解彼此不会因为生活或者训练中的小事而发生争吵。
二、善于发现,善于引导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体育训练中讲究体育动作合格标准化,一些学生可能会由于做的体育训练比较少在做一些体育动作的时候会显得比较僵硬不标准,体育动作的不标准还可能让学生韧带拉伤或者发生其他危险,为了让学生做的体育动作标准化,体育老师在学生做体育训练时一定要多观察、多发现,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教师标准动作的同时学会领悟动作的核心。例如,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排球训练中的动作更加标准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示范几次,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找到最佳的发球点与垫球位置,快速准确地接到球,使得体育学习训练进度稳中求进。
三、合理安排加强训练
很多学校会在一学期开始之前就会安排好哪些时候该上什么课,同样的体育课也会安排好,但是为了让体育训练更加有规律,学生对体育的训练认识更加全面,有些负责任的教师会选择在适当的时间找学生做体育训练。所谓合适的时间是指在天气条件允许并且不会影响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休息时间的前提下,带学生做一些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训练,让学生不仅仅在体育训练中有所进步,在科学文化知识上同样有所提高。体育训练不仅仅是拉韧带跑步训练等等,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锻炼学生不怕失败、尊重学习成果、不骄不躁、在训练中出现特殊情况学会冷静应对合理地处理突发状况,保证生命与财产损失达到最小。当然,合理地训练需要教师合理的计划,合理的计划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好处,还会让教师在教学中不受生活琐事烦忧,同时有规律、有计划的教师会让身边的人也受其影响,学会规律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将计划中的事情做完,不达目的不罢休。
四、提高体育训练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不能缺少短跑和长跑训练。为了让学生在跑步中的速度稳中有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通常的训练中多做一些关于体育长跑和短跑的训练,让学生在跑步中得到良好的成绩。其中,为了提高跑步速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通常的训练中多参加比赛,因为比赛会让学生之间形成对比和竞争,让学生的情绪变得激动,注意力更加集中,更有益于学生跑步速率的提高,不过成绩不是体育教育的关键,在教育中教师应该提倡以人为中心,让学生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不盲目追求成绩,一切还是应该以实际为重。高效的训练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情绪变化,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感受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和教师的想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为了学生的快乐成长而展开教学策略。例如,在乒乓球练习中,有时教师会觉得学生在一节课中就可以学习到上旋发球和下旋发球的要领,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太好,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与学生交流,查看具体问题出现在哪里,看看是不是进度过快,查到问题根源及时解决,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小学体育训练中,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之间优化组合,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不断进步,不断探索与发展,从而总结学习体育的关键与经验,在实践中与同学之间搞好关系,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2
基层业余体育训练作为我国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自己的特点。充分认识这些特点有利于我们探索和遵循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基层业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树立崇高的信念与理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动作教学和培养少年儿童在某专项充分发展身体能力的规律,能有效地解决一系列属于德育、意志培养、智育和美育内容的任务,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更为有效的社会作用。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体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一观点已被世人所公认,但是竞技体育是不是教育的一部分,基层业余体育训练是不是具有教育性的特点,在这些问题上仍有分歧。以上论述说明竞技体育o疑是属于教育的范畴,基层业余体育训练具有教育特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从理论上弄清这一问题后,将会对人们对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认识及地位有所帮助。
基层业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体上是进行基础训练。在对他们进行体育训练时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使学生在不同的专项上取得高水平的成绩,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他们的训练必须有相应的训练年限,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此特点特别适合基层业余体育训练。
基层业余体育训练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紧密结合训练对象的生长发育特点,这是由课余训练本身的任务与目标所决定的,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体现在这一点上。专业运动训练与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运动训练需要挖掘人体最大潜力,“儿童、少年时期的课余训练必须遵循他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即使对那些表现高水平成绩的“低龄”项目来说,也必须按照这些特点在许可的情况下,做科学的安排。
基层业余体育训练过程具有间断性是由于训练对象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所限制的。虽然基层业余体育训练从狭义上说是多年运动训练过程的一个环节,但是所受训的对象毕竟不同于脱产的专业运动员,其他课程学业的要求,必要的假期和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基层业余体育训练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系统的不间断的训练,只能在某一个阶段内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
由于影响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多种因素和其本身的任务特点,因此极限负荷并不是基层业余体育训练所追求的。基层业余体育训练要考虑到运动员自身有机体的发育和将来的运动前途。我国以前有许多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取得了超过同龄人的良好成绩,但最终以早衰告退的教训就是对早期追求极限负荷做法的否定。
基层业余体育训练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因此训练内容的专项性相对来说不是很强。基层业余体育训练作为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最基础做阶段,它还担负着给运动员定向、选材的任务。过早地确定专项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发展与最终表现。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育训练;倦怠情绪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体育课逐渐演变成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大学生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存在着严重的倦怠情绪,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进程,也为大学生带来了身体健康方面的隐患。大学生之所以会对体育教育训练产生疲倦与懈怠心理,可以从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个角度寻找原因。也就是说,造成当前大学生体育训练参与感极低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大学生需要进行自我反思,社会以及学校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笔者将首先对当前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出造成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为解决大学生的体育课倦怠状况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情况的比较
通过对年级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情况的调查分析,笔者得到以下结果:大一年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指数处在中档,大二年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指数最高,大三与大四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指数最低。大一学生由于刚刚脱离高中生活,来到大学后,对于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好奇心,且不清楚大学课程的考核绩效标准,因此,在对待体育课时心里存在一丝敬畏,倦怠情绪会在此阶段得到些许抑制。而且由于大一学生在高中时代学习压力较大,对于体育课的参与度较低,因此在大一时期参与体育训练时,内心由于高中时形成的学科印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度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也就是说大多数大学生在接触大学体育训练之前,内心的参与期望便处在一个较低的数值区间,最终造成了大一学生的体育训练倦怠情绪处在中档位置。大二学生的体育训练倦怠指数最高,这是因为大二学生经历了大一时期的懵懂与迷茫后,逐渐熟知了大学体育学科的考核绩效标准,因此内心变得十分圆滑,对于体育训练的重视度急剧下降,因而其倦怠指数达到了年级最高。在笔者进行调查的200个班级中,大一大二年级的体育课多为必修课,带有强制性意味,因此对于体育训练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必须参与其中,将倦怠指数持续拉低;而大三大四年级的体育训练课程多为选修课,是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设置,选择体育训练的学生大多是处于自身兴趣使然,因此,其参与体育训练时的倦怠情绪呈现出最低趋势。
二、男女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情况的比较
在笔者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女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指数(3.17)高于男性(2.98),但男生与女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指数相差数值较少,且指数分值都高于2.5,男生与女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情绪普遍严重,而女生的倦怠情绪高于男生。从上述结论可以总结出,男女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问题呈现出十分严重的趋势,而且女生由于性格特点较为内向以及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思维敏感等因素,对于体育训练的好感度较低,参与欲望较低。也说明当前的体育训练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力较强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对体育训练进行变革,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疏导,那么体育训练之于大学生,将会变成最不甘愿的面对,训练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的总体状况的分析
(一)社会原因。受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观念影响,我国社会大众普遍接受了“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以及由其引发的各种应试教育心理,“重文轻体”也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认知。社会普遍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作用是深远而深刻的,为了与社会普遍认知达到思想与行为上的合理衔接,也为了适应在此社会认知影响下形成的社会生存规则,大学生们在中学乃至小学时期便已经形成了只注重文化课成绩,忽视体育训练的习惯,进入大学后,这种长期时间以来形成的惯性心理已经很难被改变。而且,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下,对于人才的考核标准并不涵盖与体育相关的素质考核,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只会按照人才考核标准对自己的各项素质进行培养与提升,因而,大学生在接受体育锻炼时,不仅不会感受到体育训练对其身体健康的有利影响,甚至还会抱怨体育训练占据了他们宝贵的时间。这种深层次的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倦怠情绪的养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若不在社会认知源头作出改变,那么,一切有关提高体育训练教学效果的改革也无法实现根本的效果转变。
(二)学校的原因。大学教育的有效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倚靠大学生的自觉性以及自我控制力而实现前进性的一种教学,极其考验学生自我认知的高度与深度,学生如果无法认识到体育训练为其身体健康带来的有利影响,自然会降低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参与欲望与热情,这时,就需要来自学校以及学校老师的教导,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以及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影响。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也忽略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现在,高校体育教育训练的形式较为单一,学生经历过小学、初中与高中单调的体育教育训练,原本期望能够在大学得到较为专业性与趣味性的体育教育,但是在进入大学后却大失所望。大学的体育设施由于更新速度较快,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的新奇性训练需求;学校操场由于近年来大学生扩招的影响,也出现了操场拥挤的现象;大学体育老师对于学生的管理松懈,对于旷课、迟到、早退等行为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合理表态,这让参与体育训练的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也失去了敬畏感。上述种种现象现在在多数高校依然存在,这种体育教育训练环境的断层是大学生倦怠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学校如若不做出相应变革,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心理也会一直存在。
(三)大学生个人原因。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接收到的体育教育通常缺乏一定的专业性,而且由于中学学校对于体育课缺乏一定的重视,使得文化课常常会占据体育课的时间,将学生们获得体育训练的机会强行剥夺,从而使得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肥胖、耐力不足、爆发力欠缺成为当今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真实写照。因此,大学生在面对大学的体育教育训练时,由于自身在体育训练方面的作为欠缺性,大学生为了不在同学与老师面前出丑,会尽量减少自己参与体育训练的机会,或者在不得不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想尽快结束训练的情绪,往往对体育训练潦草了事。大学生自身对于体育训练不重视以及对自身体育素养欠缺自信心,不仅影响了体育训练教育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还会使得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影响的是一个时代的未来。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认识。为了扭转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不恰当认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参与度,打消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情绪,学校应该积极加强健康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体育训练对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影响,并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身体健康对于自己今后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海报、组织相关体育活动的行为逐渐吸引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参与感。此外,随着与运动有关的综艺节目的热播,学校可以借助综艺节目的强大影响力,组织学校师生进行当下大热的“撕名牌”运动,通过全民参与,扩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广度,并以此加深大学生对于健康教育的认知深度,减轻对体育训练的倦怠感。
(二)创设优良的体育教学环境,激发大学生体育训练的学习兴趣。学校良好体育训练环境的营造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参与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尽力实现体育教育环境的专业化与科学化建设,让学生在专业化体育训练环境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比如,针对学校操场人员拥挤的现象,学校可以进行操场的扩建,为学生建设专业性的塑胶跑道以及绿化草坪,以此提升学生的训练体验;针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老旧现象,可以对老旧体育器材进行拆除,引进新型的体育锻炼器材,既是为了保护学生体育训练时的人身安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改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由于其单一性与单调性的教学劣势,成为了影响学生体育训练体验好感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予以大力整顿。首先,老师应该明确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训练的责任,让学生意识到参与体育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不遵循体育训练规范的相应惩罚,在教学源头上做到不松懈。其次,老师在体育训练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一些现代电子产品,来进行课堂教学演示,吸引学生参与兴趣。比如,老师可以利用运动手环,让学生了解到在运动过程中自己身体各项机能的转变,并借此让同学们了解与身体机能相关的专业体育知识,这样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感,相反,学生们由于迫切想要知道自身机能是否正常而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最后,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合理准确的判断,进而为学生提供以激励性语言为主的教学评判,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减少其倦怠情绪。
(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情绪的养成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学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想要减轻大学生的倦怠心理,就需要学校、社会与家庭联合起来,共同为减轻学生的体育训练倦怠情绪作出努力。比如,学校可以运用自身的相关资源,举办一场大学生及大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马拉松比赛,并邀请社会媒体进行报道。通过大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参与,可以改变大学生极其家长对待体育训练的负面情绪,通过社会媒体的大量报道,可以在社会上掀起有关大学生体育训练的相关话题,让社会大众意识到身体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从而推动社会人才招聘在人才考核指标中增加对身体素质的考核指标,由此推动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待体育教学训练的倦怠情绪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也知晓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社会、学校、家庭与大学生自身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想要实现大学生对待体育训练的态度转变,就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与个人四个方面进行诸如体制、模式以及认知方面的变革,以此来减轻大学生的倦怠情绪。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身体素质状况影响的不仅是个人的发展进程,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动态,因此,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情绪问题应该被予以高度重视,这是推动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商伟,薛峰.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对体育课投入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3(03)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4
三.各项体育工作的安排: (一)强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1.理论学习: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使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组织新体育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教育法》,深化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住大好的契机,在体育课上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业务学习: 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学好各年级的教材,掌握教法。做到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备好课、上好课,真正使每个学生达到: (1)每个学生身体得到锻炼。 (2)思想教育得到提高。 (3)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4)锻炼了吃苦的精神。 3.以名师为榜样: (1)走出去多观看名师的课,学习人家的经验。 (2)观看好课录像。 (二)加强对体育训练队的管理,抓好体育尖子生的训练。 1.体育训练队应做到: 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时间、有地点。有活动记录,有总结。 2.要做好每个队员的思想工作: 要有持久性,要有能吃苦的精神,要有知难而进的精神,要有敢攀高峰的精神,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让自己的运动技能、技巧不断提高,争当体育尖子生。 (三)抓好全年级学生的课间操的教授工作,保证课间操质量。 1.用课间操时间向学生传授新操,教师利用体活课进行巩固练习。 2.校间操新老校区有专人负责,保证学生上操时间及质量。 3、保证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时间。 4.保证新老校区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5.抓好课间操后的晨间体育锻炼。
(四)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管理: 1.对他们的学习多督促、多检查。 2.在业务上加强指导: (1)要求体育教师定出可行的体育工作计划。 (2)和他们一起备课,多听课,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a.查备课的安排。 b.查课堂上课的组织形式。 c.查一节课的上课效果。 3.开足、开启各年级的体育课及体育活动。 四.本学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全面抓好新老校区的新广播体操教授工作。 2. 体育课逐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3. 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有普遍的提高。 4. 体育训练队要有成效,迎接学区运动会的召开。5. 抓好校田径、乒乓队、三棋的训练工作。 五.体育活动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加大力度积极地进行运动队训练,为参加区田径比赛做好准备。 2.
努力做好新课间操的教授工作,狠抓课间操的质量。3.组队参加区游泳比赛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5
尽管我们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备有限,但我和本校的几位体育老师共同协商,尽可能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在教学内容上“因地制宜”设置一些的游戏,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训练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提高了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教师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目的是要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或体育训练的态度。在过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片面地对学生体质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型化的教学模式,使整堂体育课处于一个枯燥无味的情境当中,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逃避的心理,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所带来的后果。快乐体育则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一切有益于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手段,使学校体育更好地实施,以达到其目的。比如:小学生广播体操学生普遍感觉较枯燥,做操的兴趣不大。我就要求学生不在原地做操,不按老模式做,而是到某节操时变个队形,或变向或在行进中改变位置等。这样就会使一套广播操能有多种队形变换,能组成多种图案,在音乐节拍下做出各种精彩的广播体操动作。这样便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练习效果也就大不一样,使广播操以另一种新奇的形式展现出来。
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上课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小学体育训练总结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快乐;教学策略
当前体育课堂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体育学科的地位一直不高,很多时候体育课经常被主要学科挤掉。此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这导致体育教学的效率难以提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关键因素。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强迫式教育的方法。现代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更关注学生体育思维能力和体育技能的培养,要让学生树立长期运动的意识。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个基本动作,还要让学生成为专业的运动员。体育教学的基本点是增强青年的体能,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体质。因此,体育教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一、认识“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
1.“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
在现代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快乐体育的理念已经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快乐体育教学的理念就是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机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技能。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体育教育就是为了锻炼身体,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快乐体育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人的体育情感。教师在传授体育技能的同时,要进行健全的体育道德教育。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将身体教育与积极向上的人格教育有机统一。在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使体育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能够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这种乐趣既是身体上的愉悦更是精神上的享受。“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完整的体育运动精神,这种精神能够成为生活理念的一部分。此外,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也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兴趣。在如今素质教育理念盛行的教育环境下,快乐体育正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教师要树立“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
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树立“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目前,很多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偏低。这导致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很多体育训练达不到预定目标,一些体育必修项目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获得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验快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快乐融入体育训练中,可以采用激励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分组合作,在竞技中互相帮助,共同促进。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正式训练前组织学生进行趣味运动比赛。这样就能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也能更快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中。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
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很多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热情也不高,往往是放任式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体育教材比较陈旧,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在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经常是教师做几遍示范性动作,学生跟着教师做几遍,然后就让学生自己练习。长此以往,体育学习就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也就大大降低。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快乐融入体育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篮球技能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进行简单的运球技巧训练,很多学生都有打篮球的经历,运球作为篮球技能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打篮球的乐趣,这样学生就更渴望学习更多技能。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于那些已经掌握篮球基础技能的学生,教师如果继续让他们进行简单的运球训练,那么他们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可以因材施教,让那些技巧熟练的学生进行三人篮球赛,让他们在比赛中进行篮球技能训练。这样就能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学生也能在体验学习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锻炼技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播体育文化,引导学生形成体育强身的理念。体育课堂通过组织体育训练帮助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学习基本的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体育运动,构建轻松愉悦的体育课堂,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明鉴.快乐体育教学法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