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典型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典型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范文1

宫外孕即异位妊娠, 是指和卵子结合后, 受精卵在子宫以外着床的妊娠, 以输卵管异位妊娠最为多见[1]。宫外孕是最常见的产科重症之一, 患者因宫外妊娠破裂、流产引起急性腹腔内出血[2], 如失血过多、抢救不及时则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为探讨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急救方案和护理措施, 作者特抽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98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98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患者年龄21~43岁, 平均年龄(32.4±1.1)岁。患者均有停经史和不同程度的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和少量阴道出血。

1. 2 急救方法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取平卧位, 抬高头部15°, 抬高下肢20~30°, 可增加患者脑部供血和氧气供给, 增加心输出量及内脏灌注量,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和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 抽血查血常规, 交叉配血做好输血准备。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酌情输入鲜血和代血浆, 增加患者血容量, 赢得抢救最佳时机。静脉通道可选用16号套管针或 9~12号针头直接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 快速扩充患者血容量和保证静脉用药;静脉塌陷者可采用深静脉插管或行静脉切开术。扩容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 轻度休克者应在30 min内输入1000~1500 ml液体, 重度休克者应在15 min内输入2000 ml以上液体。

2 结果

98例患者经过一系列抗休克治疗后于15 min内实施剖腹止血术, 47例腹腔内出血量400~1000 ml, 26例出血量1000~1500 ml, 18例出血量1500~2000 ml, 7例出血量>2000 ml, 止血时间18~46 min, 平均止血时间(29.4±1.3)min, 98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均痊愈出院, 出院后随访半年均未发现任何并发症, 治愈率高达100%。

3 讨论

宫外孕破裂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导致孕早期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3], 及时确诊治疗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提高患者耐受度, 提高手术成功率, 把握抢救“黄金一小时原则”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 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4]。

通过对98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病历资料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归纳出以下有效的护理措施:①术前心理护理:关心、爱护和同情患者, 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及恐惧心理, 取得患者信任。②术中配合: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 注意保暖, 调整适当, 记录患者各项生理指标, 失血量大的输血患者应特别注意补钙, 进行盆腔及后穹窿穿刺时应将各种液体温度调整至与患者体温相近。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准确及时向手术医师传递各种器械, 术后6 h内腹部以沙袋加压, 每半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 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减少测量次数。③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取去枕平卧, 6~8 h后调整为半卧位, 头偏向一侧, 有利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观察并记录术后24 h尿量、尿色和尿液透明度, 如出现少尿、血尿等问题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导尿管留置期间应用0.25%碘伏棉球每天擦洗会阴2次, 避免发生感染;观察腹部切口是否发生渗血, 如有渗血应通知医生查明渗血原因并更换无菌敷料, 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术后 8 h协助患者翻身并调整, 适当活动促进排气, 避免术后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的产生;术后6 h禁食, 之后可遵医嘱食用流质饮食直至排气, 宜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有利于患者伤口愈合;切口疼痛者如采用安抚等转移注意力方式无效可酌情给予止痛剂;出院时指导患者注意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彻底治疗盆腔炎症, 加强营养, 多食含铁食物, 注意避孕。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避免宫外孕的再次发生。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范文2

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是以案例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学生通过完成与临床工作对应的护理任务,达到复习护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训练临床思维与职业素养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内容繁多复杂、理论性较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中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主要为被动接受所学知识,课程中能接受大量内容,课后遗忘率较高,在后期临床实习中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临床对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2]。我校护理系通过与临床护理及教学专家交流,将项目化教学方法引进并逐步应用于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现对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1.教学设计

课程体系上,内科护理原课程体系按人体各系统分为九章,各章按概述、该系统临床常见疾病及常用护理技能的顺序编写[3]。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保留了原各系统临床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为各章内容,但名称设计更改为相应科室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如原体系中“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设计为“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创造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呼吸内科护士的角色进行学习,使其身处呼吸内科的情境中,充分认识科室常见病种、病人临床表现及所需护理技能。

教学内容上,针对每种临床常见内科疾病选择典型案例,以案例为载体,学生按护理程序(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对案例中的病人进行护理。虽然不同疾病其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相关甚远,但都可以按护理程序展开护理工作,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将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护理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临床护理思维,促使其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收集学习资料、将所学内容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2.教学实施

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流程为:首先教师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护理任务,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面的任务,同时给学生提供除教材之外可参考的视频学习资料及网络课程;学生通过课后自学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查阅资料、咨询教师等方式完成任务并填写临床任务单,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临床过程;上课时各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按临床护理程序模拟汇报完成任务;汇报后各组间相互进行评价,教师亦要评价、演示重要护理技能操作;最后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的评价意见对任务单进行修改、分组练习护理技能,课后亦需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课程目标及重难点,选择临床典型案例进行任务的设计,使刻板的理论知识具体展现在临床案例中,如相应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课后主动学生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视频及网络资源,有目标性的拓展了学习内容,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理解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熟悉护理过程中所需的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同时培养了其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的临床思维及人文关怀等职业素养。汇报后各组间相互进行评价,可发现自身及同学间的不足,在培养其观察能力的同时,教师亦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之后学生将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点评、示范。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总结,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护理实践中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使之真正做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

3.教学效果

在长期接受传统被动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对项目化教学在不同的阶段其认识表现不同,本研究分别在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前期和中期对开展项目化教学的120名学生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对比了项目化前期和中期学生对传统讲授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两种教学方式选择得出以下结果:在项目化教学的前期,认为传统教学方式较项目化教学较优越的学生为99名,占82.5%,选择项目化教学的学生为16名,占13.3%;而在项目教学的中期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项目化教学的学生为91名,占75.8%,虽仍有27名(22.5%)学生坚持选择传统教学方式,但与前期调查结果相比已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以上结果表明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的适应虽经历了一定过程[4],但通过多次训练、真正理解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后,多数学生(约75.8%)认识到该教学方式可促使其课后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收集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课堂上在模拟临床过程中亦掌握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护理实践中,使繁琐的理论知识真正成为了所需之学,从而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范文3

1.1研究对象

抽取本院2011级专科护理实习生8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45名)和对照组(43名),两组学生年龄、教育背景、实验前成绩及授课学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首先对带教教师进行CBL教学方法培训,同一带教教师根据实纲要求对所带教的实习生随机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和CBL教学法进行带教,两组学生实习周数、实习内容相同,轮转科室相同。1.2.1.1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式带教。1.2.1.2观察组采用以CBL教学法为主、辅以讲授式教学带教,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选择典型案例。教师根据实习要求选择若干典型临床案例并进行设计,将实习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拟定实习提纲。(2)根据典型案例提出问题。教师以临床案例为线索,精心设置,提出几个核心问题。如:在实习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时,教师可提出该病例为什么诊断为心肌梗死?其临床特点有哪些?怎样为患者做好心电监护?如何识别常见心律失常?该病例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并根据护理诊断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学生根据问题去收集、整理资料,思考、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汇报材料。(3)学生汇报病例学习成果。教师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汇报,其他学生可相互点评。(4)带教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指导学生完成护理病历书写。1.2.2评价方法1.2.2.1成绩评价实习结束后统一命题,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包括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2个方面。以两组平均成绩进行分析比较。1.2.2.2带教方法评价实习结束后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带教方法的评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发出问卷88份,回收8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经CBL教学法带教,观察组学生理论和技能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学生对各自采用的带教方法的评价比较

观察组95.6%的学生认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88.9%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C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77.8%的学生认为C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BL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以促进学生的自学动机、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5]。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6]。典型案例与问题结合,给学生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通过不断交流、查阅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常常能发现自己在制订、书写护理计划中存在的诊断不规范、目标陈述错误、护理措施含糊、不具体等缺陷,在经过教师指导和查阅资料后对护理计划进行修改、补充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实习中带教教师利用典型案例,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收集患者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与患者、家属、医生、教师沟通,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所在的小组就是一个团体,需要考验每个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7];学生根据教师提出问题查阅资料,通过交流沟通,协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3有利于整体护理观的培养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外科护理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44-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护理课程是高等护理教育中的主干课,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的关键课程。以往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和将来社会的需要,改革临床护理课程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案例式教学它以临床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临床案例的能力。其核心思想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1]。近年来笔者对护理专科生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在外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尝试实施以病例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格局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的含义和目的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学生共同讨论,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2]。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2.1案例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哪些内容适合案例教学[3]。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精心选择或撰写教学案例极为重要,好的案例会使教学过程精彩无限,事半功倍。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特定的针对性,适用于所学内容,具有专题性,内容设计要能引出大量的思考与讨论空间[4]。

2.2课前病例导人法: 在课前针对所要讲述的疾病,首先介绍一个典型病例,并围绕病例设定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识欲,吸引其注意力。病例导入完后,再系统讲述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护理。然后再围绕该病例,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索学习,最后教师总结评价,从而使理论知识得以深化。

2.3课中病例插入分析法: 在较为详细地讲述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后,插入介绍病例。病例介绍完后.让学生们思考并可相互讨论,然后提问,由学生代表回答,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评价,给出正确答案。同时在病例分析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强调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这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4课后病例练习教学法: 讲授完某个单元后,教师选择某些典型病例,让学生课后单独思考完成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男性,47岁,因进食油腻食物后3小时出现上腹部疼痛,向两侧腰部放射,有恶心,无呕吐,自服抗生素及止痛片无效。12小时后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6℃,心率112次/min,血压16/10kPa,呼吸平稳,腹平软,中上腹偏左压痛,无反跳痛.血淀粉酶500索氏单位,腹腔穿刺阴性。(1)请写出该患者的诊断及最适宜的治疗措施。(2)相应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这样可促使学生全面温习功课同时,还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资料,获得了大量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3体会

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都有其优越性,但它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持,更不能替代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取长补短,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饶建军.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0.28(18); 74-76.

[2] 黄晓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探索.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1。2(3):51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设计 护理技能 情景模拟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56-02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需要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无论是针对护理学生,还是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护士,将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于护理基础、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社区护理等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案例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中心,能将认知与情绪、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情景案例,在教学活动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效的缩短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

从护理教育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起,其有效情景案例的设计理念、实施方式及判定标准始终为诸多学者所关注。在国外由于其医疗体制的特点,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层次丰富,其案例设计更侧重于培养护士应具有可分析复杂临床问题、广博理论知识,并能恰当应用,预见护理措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的能力。所以在情景教学中其案例设计多以院前急救、危重病人病情观察、急危重症抢救等为主。在国内其研究的范围也主要以内、外、妇、儿、急诊、ICU等专科临床护理的教学为主,关于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训练方面的案例设计却少有报道。本文将从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案例设计出发,浅析在护理技能训练方面案例设计的几个要点。

一、明确教学内容,确定情景模拟教学案例的设计类型

在情景案例设计时,教学的要求、实验条件、设备条件、实验对象是设计考虑的因素,这也是案例设计能够按照预期执行的关键因素,案例设计的类型也可以分为导引式案例、讨论式案例、任务式案例、依托高端模拟设备的互动式案例等。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选择适合的设计类型,在设计时做到“扬长避短”。如果授课内容是在理论教学中反复强调,且学生有过临床见习基础的,对实践内容有过初步了解的,如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就可以通过讨论式案例、任务式模拟教学,进一步帮助护理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对于虽然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强调过,但在见习中较少见到或病例不典型的,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可以通过导引式病例或依托高端模拟设备的互动式病例等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加深印象,为以后在工作中面对真实病例发生时,能做出基本应对和处理。

二、设置情景模拟教学的目标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情景案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各种场景下护理技能操作的应用和应变,在护理技能实践案例的设计中教学目标和理论教学目标必须是一致的,实践教学中应体现理论教学的重点知识。案例设计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在设计前都应按照所规定的教学大纲先设定教学目标,再进行病理的收集和信息的采集。

三、案例设计

(一)引导案例设计部分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案例情景,如青霉素皮试过敏性休克病例中,病史摘要是:“男童,6岁,因肺炎球菌肺炎入院,医生欲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以病史摘要为引,主要训练学生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判断处置、医生配合三个方面的能力,设计时每个情景都有医嘱,病人有相应的生命体征变化、皮肤改变、病情变化以及对话设计,使学生能够对病人在进行青霉素皮试时各个时期所会发生的改变和可能性得到充分的认识,使学生在本项护理操作中的各项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二)发展程序设计部分

根据学生的操作进展情况还需要进行发展程序设计部分的开发,如学生在操作时按照操作规程,达到有效皮试计量,发展程序设计是:结局一,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全身无自觉症状。结局二,局部皮丘隆起增大,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伴痒感,病人感觉头晕、心慌、恶心。学生在操作时未按操作规程大于或少于有效皮试计量,发展程序设计是:结局一,病人诉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出冷汗。查BP80/60mmHg,P120/分,R26次/分。结局二,皮丘无改变,病人无不适,青霉素皮试(-),肌注青霉素80万U,5min后病人突感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寒颤,随即跌倒在地。体检:T35.8℃,P100次/min,律齐,R 32次/min,BP80/55mmHg,神志恍惚,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小便失禁。发展设计程序时情景的变化必须满足病情变化的发展趋势,在设计中还可以加入拍摄的图片、录像、声音等,尽量高度模仿真实的工作场景。

四、情景模拟教学中案例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护生沟通能力的训练

在学校实验场地所进行的场景模拟训练与真正的临床病人护理相比,存在一些差异,编写案例时要尽量加入对话、场景的沟通和解释的场景。设计中,教师可以扮演病人,向护生表达病情、情感或者发出质疑,询问不同的问题,指导护生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学会沟通,养成在护理操作中与病人沟通的习惯。

(二)注重营造真实情景

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模拟情景教学与临床工作实际越接近,护生在练习中所获得的体验价值就越高。因此病例设计时要使用真实的病例与护理记录,不能凭空臆造,在模拟训练时,护理文件应该与医院的实际文件相符合。护生在模拟场景中必须会处理医嘱,遵医嘱执行治疗,操作后准确书写护理记录单,做到认真、负责、遵守职业规范;在扮演角色上也可以有所分工,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在护理操作执行中的责任。

(三)注重不同工作情景下的训练

案例设计前,教师有必要先明确教学大纲针对于某一项护理技能操作项目的教学要求,结合特定的临床情境,设置操作的不同场景中的发展情况,让学生对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操作与疾病治疗结果的密切关系,做到多学科的相互融合。

总之,在编制病例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将其思想、知识、学识等融入其中,因此教师若想编写出优秀的案例,必须自己参与到实际临床工作当中,在工作中收集典型病例,在工作中采集适用于情景模拟案例的图片、音频、视频。这样既提升了教师的个人工作经验,提高教师对于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熟悉和再创新,也有利于教师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但由于场景模拟的疾病变化与真实的工作场景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模拟情景案例教学法并不能完全取代临床的见习和实习,它只能作为提高护生判断能力,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方法,其目的是更好的引导学生适应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马伟光,梁涛,陈京立等.规范化病例编制在护理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

[2]赵鑫,王海芳,钮美娥等.案例导入情景教学法在护理实习生专业胜任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8(2)

[3]沈玲,赵爱平,郑微艳等.应用于危重症护理实训高级模拟人临床情景案例的设计[J].护理杂志,2013,30(6)

[4]李歆,席淑华.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新聘护士长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1,11(3)

临床护理典型案例范文6

关键词:病例导入法;外科护理学;应用策略

临床护理学科是护理学教育中的主干课程。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病例导入法以临床病例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解决问题来得到启发,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体悟。

一、病例导入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1.确定病例,提出问题外科护理学的教材一般每一章节只会详细讲述某一种脏器的具体病例,因此,教师可以据此来确定某一脏器病种的典型临床病例,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依据书中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来熟悉和了解病例。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急性阑尾炎病例时,可以引入以下病例:“一位病人,性别为男,26岁。在吃完午餐后不久就出现了脐周隐痛的症状;到晚上后,腹痛逐渐转移到右下腹部,并且伴随着持续剧烈的阵痛和恶心呕吐症状,体检发现病人体温37.8℃,脉搏84次/min,且右下腹的麦氏点压痛明显,且有反跳痛。”据此病例,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该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如果你是值班护士,遇到这样的病人,对病人的临床初步诊断是什么,依据又是什么?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该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这种典型案例的引入,能使学生留有更深的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2.布置病例,指导预习护理学涉及极为复杂的医学知识,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的前一周,就将案例资料和问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案例,并通过查找有关资料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使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医药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在预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3.导入病例,讲解分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外科护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具体病例,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首先,可向学生展示具体病例并提出具体问题,然后给学生分组,让各组学生经过讨论后总结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小组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但暂时不予点评,要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听课学习,从而得到更多的感悟。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通过上一环节的小组讨论,教师能够基本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习程度。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略讲或不讲,而对于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对病例进行详细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该部分知识内容。在讲授结束后,教师要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将之前的病例和问题重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授课后补充的知识来重新解释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5.布置作业,进行点评教师要在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并通过学生作业中所反馈的信息来了解掌握其知识情况。在修改完作业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点评时不仅要肯定其成绩,也要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找疾病的相关资料和目前的诊治情况,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巩固知识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二、采用病例导入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采用病例导入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病例要和教学内容及目标紧密结合,不能偏离教学大纲,且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真实性;其次,根据教学病例所提出的问题要合乎逻辑,且问题的内容要逐渐深入,循序递进,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再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除了讲解分析、给出答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三、小结

病例导入法是学生在外科护理学学习中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将教学从一个“设问”的过程转移到“解疑”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丽英,张红,尚少红.病例导入教学法在急诊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药学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