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武术专选课,分析,建议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良好的健身和养生功能,当前在全民健身热潮高涨的形式下,已在我国许多高校蓬勃开展。武术专选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后的主要课程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但对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有益,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技能。

1、武术运动的特点

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活跃,外在表现欲强,武术套路气势宏伟,动作雄健,优美大方,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气神力功”《拳意内练运精》强调“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故而重视精气神的作用转换,重视内功修炼,练一套拳,舞一趟剑,神清而气爽,心定而气闲,神采而飞扬,能给人自信和力量,这些都是别的体育项目所达不到的,这就是武术深受学生青睐,颇具吸引力的内涵。

2、武术的作用

2.1健身作用

随着武术科学化进程的推进,现代人体科学使武术健身机理得更为充分的科学解释。武术运动中的“以意导动”,“以气行气,以气运身”概内气发于丹田(气海)贯于经络之中,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行,与腰隙内肾的左右抽换,使人气流分布周身而达于四梢,复归于丹田,如此循环往返,对神经系统是极好的锻炼,更使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应变能力加强,文书中的一些内功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能使气血充沛活跃,使分布在大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增强脑部血液循环量,从而加强了脑部细胞的供能条件,使脑部更加健康。

武术中的呼吸不同于自然呼吸,强调“深长、细、缓、匀”。其特殊的呼吸要求,形成了气体和血液的畅通运转。循环系统是人体供能的只要途径,其机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身体器官的功能状况。现在一些临床实验证明(尤其是太极拳、气功)对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功能,使心肌功能节省化具有重要作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氧气的载体,基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它是衡量肌体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一些武术运动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安静是红细胞处于正常值的下限,而血红蛋白处于正常值的上限,这说明武术运动对改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比值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武术运动对加强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和B细胞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可提高免疫水平。武术套路散手,对提高肌力,加强肌肉工作能力的肌理与其他竞技运动基本相似,而武术气功和太极拳,推手对肌肉工作能力更有其独特的功效。太极拳及武术气功保证了肌肉的营养和氧气的供应,使肌肉处于有氧代谢之中,神经的适度兴奋状态,能促使肌纤维兴奋性提高,参加运动的肌纤维也相应增多,因而肌力也必然增大。

由于武术运动对意念和呼吸的要求,练功是要非常重视意守丹田和进行腹式呼吸,这就比其他运动项目更能直接刺激植物神经,从而通过神经间接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2.2美育的作用

2.2.1武术是一种蕴藏着健与美丰富内涵的体育项目,在运动过程中,静若处女动如波涛,如长江之水川流不息,绵绵不断,一波未落,后波随起,静时犹如嫦娥午袖显示出温馨的阴柔之美,动时显示出刚健雄壮之阳刚美。时而心静如水,时而波涛汹涌,它的节奏明快,风格各异,具多维性的艺术魅力。武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动觉中体验美,在视觉中观察美,在听觉中体会美,从而学会体验美和表现美,提高了主体审美意识,所以武术的教学是充分展示精神美与形体美的运动。

2.2.2武术能培养和改变学生的内在美,一个人的美包括形体美和内涵美,武术运动在锻炼形体美的同时,精神之美也随之提高。经常进行武术运动的锻炼可以培养高雅的风度和气质,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具有生命力的外在形象。论文参考。通过武术的锻炼,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举止和自信,大方,洒脱的气质,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2.3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

现代大学时期的学习在心理上有追求美,追求成功的欲望,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可塑性大,充分具备了武术锻炼的生理基础,武术运动的动作时而柔,时而刚,时而起,时而伏,刚柔相济,舒展大方。在明快节奏音乐伴奏下打一趟拳,舞一套剑,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论文参考。学生们产生反映,武术运动不仅强健体魄,更有利于塑造好的形体,也使自己站,立,行,走的姿态舒展大方,并富有生气,自信心倍增,产生高兴,愉快欢欣的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紧张和被压抑的情绪,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

2.4终身体育的作用

体育课程教学的宗旨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武术课是他们所喜爱和需要的项目,在愉悦身心和获取成功与满足的情感体验中,终身体育的兴起得到培养。学生在武术的锻炼过程中经过持之以恒的意志努力,逐渐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从而培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论文参考。武术运动,练习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样,而不受场地的限制,运动量可大可小,可随意自我调控。所以,武术是学生打下了良好终身体育的优选项目,这是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

3、怎样上好武术课

3.1教师的主导因素

3.1.1科学设计武术课的结构

课的设计是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对课的教学活动的预先制定,要上好课必须认真做好课前的设计工作,才能确保课的有效实施。武术课的结构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基础而设计,实质在于遵循人体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和武术课教学活动的特点,循序渐进的进入状态,同时还要考虑到练习者心理活动的因素。

3.1.2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

武术运动的内容繁多,所以课的容量较大,选择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照顾素质的普遍性,包括武术基本功、主体套路,对练、武术气功等,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学会,即有趣味性,又有实效性在武术的教学中,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局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内容,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熟练的掌握武术的技术与技能。

武术的锻炼充分体现了温和的心境与古典美,要用现代的手段来充实到教学之中,也就 是通过音乐的旋律与武术的动作溶为一体,将武术的特点通过与音乐的协调配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艺术美。如太极拳套路配合一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典乐曲,心情是何等的愉悦。因此,将音乐运用于武术教学之中是现代化教学的一大特点。

3.1.3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1.3.1创设情境教学方法:上课时要选择一块明净整洁的场地,根据武术运动特点选择一支优雅明快的音乐,学生同一服装,有条件的上课,让学生面对镜子练习。上课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对学习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有目的静心创设和丰富学生学习环境,在动感十足的氛围中学习武术与知识,体验美的感受,得以情感的陶冶。

3.1.3.2示范模仿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纯熟精湛技艺的展示,优美形象的示范动作,舒展而大方的造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顺序,结构要领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使他们通过模仿而掌握武术的技能。教师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的位置和动作结构,灵活选择:正面示范法、侧面示范法、镜面示范法、背面示范法等。

3.1.3.3念动训练教学方法:念动训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对动作过程的紧张想象,从而达到改进与巩固动作的目的。对于有一定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宜的。念动训练用于武术教学,是指在训练中有意识地系统地在脑中重复再现已形成的运动动作,这种重复演练动作的训练方法使表象过程中相应的动作部位产生强化作用.这些效应有利于适应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从而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加深对动作的记忆.教师要及时诱导启发学生找感觉,有利于在实践练习中的动作更准确,协调到位,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3.1.3.4综合教学方法:是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集完整与分解教学法,口令与哨声提示法,重复练习法为遗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更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记忆动作;有利于改进动作技能,动作连接,动作协调及感觉运动的能力.

3.1.4教师的形象塑造

教师的言行及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体育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衣着整洁合体,举止稳重端庄.热情大方,知识要广博,表现能里强,普通话准确而流利,谈吐文雅,给学生塑造一个很好的整体形象,使之乐于上你的课,并从中受到意志,修养,力量等各方面的感染,是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3.2学生因素

3.2.1学生要有学习武术的主动性.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体育科学知识教育,使学生明确通过武术的练习,一可强身健体,二可防御自卫.增强健康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2充分发挥和培养武术骨干的作用.体育小骨干是学生中优秀的个体.有组织能力,作风泼辣,运动水平高,责任感强,能够协助和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3.2.3学生要有配合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上课时,学生要积极思考,配合完成运动训练安排只有经过认真刻苦的练习,才能尽快掌握动作要领,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4建议

4.1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精心设置武术专选课的内容.基础课以武术基本功和套路为主.

提高课一武术表演,散打,太极推手为主.有专业基础和特长的学生以专业队的方式继续进行提高教育.

4.2体育考核则把基本功.套路技能与技评;专业理论水平与现代科学理论水平综合的结合.

4.3提供继续教育或学习资料,让教师不断充电,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留锁, 体育工作指南[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6月

(2)姜生成.对我院体育改革的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4月

(3)运动心理学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年12月

(4)邓树勋.运动生理基础知识[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年3月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2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方式

1.根据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选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落实,我国的教育体系开始向素质教育偏移,但是小升初的现实情况依旧存在,部分学校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课率有所降低。在有限的体育课时中,应重点合理地选择几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教学。鉴于课时有限,可以对有效课时进行扩展教学,如科学应用课间操时间,使学生在动起来的同时领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魅力。

2.根据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选择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有效开展民族体育教学的前提,师资的实际情况和民族传统体育有直接联系。要综合本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不同体育教师的专业优势,适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选择。

3.根据体育教学所需经费、器材和场地进行选择

体育经费、场地、器材是小学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主要难题,是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必须注意的。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量力而行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4.根据小学所在地域民族优势进行选择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地域性特点,在选择体育项目的时候,可优先发挥小学所在地区优势和民族聚集区优势。我国的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都是多民族聚集区,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时候,可以充分将民族特色作为重点。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武术

我国的武术[1]博大精深,其具有极强的历史传承性,历经时代的洗礼至今依旧熠熠生辉。武术一词的内涵丰富,本文主要探讨“传统武术”。所谓的传统武术,是指以套路、功法、格斗等形式为主要运动内容,以师徒传承或家传为主要传承形式,以修身养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体育项目。我国的武术种类虽然丰富,但是基本都主张内外兼修,常见的如太极拳和长拳,都非常适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推广。

武术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武术练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达到修身养性、调整机体灵敏性、强身健体的作用;其次,武术练习可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块瑰宝,作为教育者,我们有义务帮其依托小学体育教学进行传承;最后,武术练习可以使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兴趣,进而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

小学体育传统武术教学要点如下:首先,教学重点应是帮学生正确掌握武术的基本功;其次,注意武术教学的顺序性,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段学习和全部学习进行多重组合形式;再次,重视武术教学的方法,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穿插使用,目前常用的教学法以直观教学为主;最后,武术教学要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性,要在教学中将武术特有的民族特点和精神文化进行渗透。

2.荡秋千

荡秋千[2]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中竞技体育的一个代表,这项运动一直以来都深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在我国除了汉族传统的荡秋千之外,哈尼族、土族、高山族、朝鲜族、布依族等民族都有不同形式的秋千运动。秋千这项运动从1986年起,被列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秋千的基本构成包括:秋千架、秋千绳、脚踏板、起荡台、安全带、系铃架。荡秋千的运动方法如下:运动者站立于踏板之上,双手紧握秋千绳,手心方向相对,双臂自然弯曲,向前荡时屈膝下蹲,向后荡时膝盖垂直,双腿自然蹬板呈逐渐蹬直状态,同时送髋挺腹,双手随前后摆动自然协调进行用力。秋千项目主要是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在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开展这项运动,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力量、灵敏性和协调性。但是要特别注意,荡秋千运动具有一定的运动危险性,要防范学生在运动中髓、腰、踝、膝等身体部位的运动损伤,更要防范练习中的运动事故[3]。

3.毽球

毽球[2],又称网毽,在民间又称踢毽子,毽球运动是典型传承发展完善的产物。踢毽子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可以单人或多人共同运动,有极强的参与性和竞技性。1984年,我国的《毽球竞赛规则》正式出台,并被当时的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毽球竞赛规则、裁判法》修正出台,正式应用在我国各类毽球比赛之中。

小学体育教学中,毽球是一项很好开展和传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项运动对运动场地和器材要求不是很高,即使是专业的毽球运动场地,也可以快速搭建,非常方便。值得注意的是,毽球运动的安全性较高,适合小学全学段进行体育教学。毽球运动的优势在于:首先,活动形式多样,踢法技巧变化多样;其次,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身体柔韧性;最后,毽球运动具有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功能。

4.跳绳

跳绳[4]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运动的代表,它既是有氧运动,也是健美运动。跳绳主要以跳跃为主,其运动技巧多样,可单人运动也可多人运动,可有效提高人体的弹跳力、协调性、耐久性,对心肺系统有着很好的增强效果。跳绳可依据长度将其分为长跳绳和短跳绳。跳绳运动对器材和场地要求较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相对容易,其可以作为表演运动项目进行集体活动,非常适合全校学生共同参与。跳绳教学中,既要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也要坚持完成教学任务,要平衡竞赛和技术教学的关系。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内外体育事业高速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体育文化开始进入融合期,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更应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从娃娃抓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科学引入民族体育课程,是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有效传承的一条科学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角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是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多个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心理、文化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更需要正确的引导,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科学地为小学生构建起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雏形思维,更适合学生今后的发展。

2.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在商业角度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全球体育商业文化中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对我国的关注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想。适时地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商业开发,可以在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

3.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功能

由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尤为重要。我国的民族体育活动都是各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它们带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点,避免其被多元文化影响乃至自然消亡是传承保护的基本任务。

4.传承民族体育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6]

体育作为和谐社会文化的重点项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元素之一,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实践证明,体育精神可以动员和激励全民艰苦奋斗,为现代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通过校园体育教学,从小培养学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充分认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为和谐社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铺垫。

综上所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的是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积淀,伴随社会的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传承尤为重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题到实践教学,体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努力,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构建和谐快乐的小学体育课堂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虞定海,牛爱军.中国武术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 孟峰年.民族体育之光.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 体育室内课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161-02

体育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出色地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理论外,教学手段的合理化运用也很关键。随着现代化教育要求更高,教学媒体不断地得到更新和普及,把多媒体引进体育课堂,特别是体育室内课,已成为一种趋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逼真、信息量大、时效高等特点,学生感到新颖,视觉良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将成为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

一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图像、声音、动画、文本等多种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了体育课中三部曲(讲解、示范、练习)的学生,对于多媒体在室内课的出现有特别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这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境界。例如,平时学生在乒乓球练习中,由于乒乓球技术要领不易领悟,一时难以掌握,不能很快地看到理想的练习效果。学生练习兴趣淡薄,练习效果不佳,但把多媒体引进体育课堂,效果自然不同。例如,在教乒乓球发球技术时,首先让学生看几个精彩的比赛片段,使学生对乒乓球运动逐渐产生兴趣,然后再让学生看乒乓球教学的发球技术录像,让学生初步领悟发球的技术要领。同时把发球的要领、规则等用文字在屏幕上注释,学生一目了然。对必须掌握的发球姿势、执板姿势、球在球拍上的落点、球在桌面上的落点用慢放或分解动作,以便于学生细细体会,反复领悟。接着播放张怡宁、王励勤、马琳等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的精彩表演和取得世界冠军的喜悦场景。不仅给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激发了学生练习乒乓球的积极性,这是一般室内课不能取得的教学效果。正因为多媒体走进了体育室内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在课后团团围住乒乓球台,边议论边模仿张怡宁、马琳的打球姿势,练球的兴趣浓厚,一大批乒乓球积极分子也就随之出现。

二 利用多媒体,更能突出动作演示

演示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接、形象、有效的教学方法。规范而优美的演示不仅能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还能赢得学生的赞扬和信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来。影响演示的直接效果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演示的位置和距离;演示面(正面、侧面、背面);演示的动作速度。如果运用多媒体,演示效果会有很大改观。通过课件的制作,多媒体可突出动作演示,有效地从各个角度表现运动物体的方位、距离、运动轨迹等空间特性。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时,由于学生站位、角度不同而不能全方位观看的不足。例如,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会因为在课堂上教师演示时,学生由于人多、观察的位置不同而影响演示的效果。同时,也能很好地解决平时在教学演示中因动作速度过快学生看不清楚,以及动作速度过慢导致示范动作失调的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慢放、慢退、定格等特殊功能,观看技术动作在三维空间中的变化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欣赏到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动作。如演示跳远的腾空动作,由于受腾空时间的限制,平时教师要演示多次,学生才能看清楚,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现在,利用多媒体可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两臂的摆向与制动以及起跳腿和摆动腿的动作技术和空中姿势,再辅以教师的讲解,通过整――分――合这种有机的动作演示更好地突出动作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掌握正确的跳远技术,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 利用多媒体,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

体育课的理论知识博大精深,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感到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照本宣讲,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讲得过于简单,学生则学得模棱两可。在进行体育常识教学时,可通过PowerPoint 2003制作演示文稿。启动PowerPoint 2003,在PowerPoint对话框中选择“内容提示向导”、“设计模板”、“空演示文稿”中任意一种方式建立演示文稿――《新广州、新亚运》。演示过程:

(1)简介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过程,提出申办的时间,申办成功的历史时刻。(2)2010年广州亚运会组委会成立。(3)2010年广州奥体中心效果图。(4)亚运会项目。(5)广州地图、广州交通图、广州的旅游景点。(6)举办亚运会的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有关内容(文字、图片等)可从网上下载,通过投影仪把图片等内容播放给学生观看。在演示《新广州、新亚运》文稿时,随着文字的介绍、图片的展示,加之字体颜色、形状的变化以及音乐旋律的变化,课堂的气氛得到了渲染,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因而对内容的理解、记忆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既省时又省力,效果又好。

四 利用多媒体,引进音乐调节气氛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问题分析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807.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132-02

体育,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基础学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其未来踏入社会职业起到促进效果。但是,综合实际体育教学情况发现,部分职业院校中还存在理念上、教学方法上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效果,本文就体育教学中的薄弱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旨在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年龄均在16岁至22岁之间。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以及心理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首先在学习态度上,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不合格率相对较高。具体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所影响的,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明确、不端正,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毫无目的性和积极性。另外一部分原因是自信心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均为高考失利学员,最终在父母老师以及各类原因的促使下走入高职。所以,与同龄学生相比,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存在明显的自卑感。由于学生特点的不同,体育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改变,依据高职院校学生所持有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案。

二、高职体育教学的地位及必要性

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开展体育教学尤为重要,能够锻炼学生的体魄以及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将体育课程纳入整个课程体系中,成为教育课程之一。高职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田径体育、武术、体育游戏等,这些教学内容均会在提高学生体质能力的基础上,缓解其在文化科目课堂中产生的各种压力。为了确保体育教学效果,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设施,可以从多方面加以完善,例如基础设施、体育器材以及场馆。与此同时,构建更为专业的教师队伍,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原则,设置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案。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一)教师执教思想的固定化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师均衍生了一种自己特定的教学风格,所以很难对其进行改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学生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思想上的固定化以及封闭化,所以逐渐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最终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成果的失败。试举例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凭借以往教学经验,创建了一套体操方案,但是由于无法与学生特点相契合,所以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无法与课堂以及教师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使得课堂毫无生机与乐趣,造成体育课发展举步维艰。

(二)教案设计的缺失

综合实践教学发现,目前,多数职业高校的体育教学均采用了固有的教案设计,“三段式、四段式”,并未依据学生的特点、天气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冬季,与春、夏、秋季相比,其气温骤低,所以此季节的体育教学,要合理地延长时间。夏天,作为一年四季最为闷热的时期,此阶段人们的体温一直较高,所以根本无需通过采取延长体育教学的时间来调节学生的体温,此季节的体育教学,应当尽量缩短时间,避免由于高温对于学生身体可能产生的胸闷气短现象。很显然,一旦教学时间上安排不合理,不但无法实现体育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地方,任何学科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都必须要明确这个教学主体和目标,当然体育也同样。为了确保体育教学效果和目标的最大实现程度,体育课程的选择要做到绝对的科学合理。在进行课程方案制订的过程中,要以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所处年龄段、所在专业以及所处年级等作为课程设置的前提依据和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薄弱

具体分析体育教学方法,其主要包含三种,即分解、完整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其价值值得肯定,其实施的主要原则就是锻炼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但是,在长期的教学沿袭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例如对于学生自身感受的忽略。高职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中其一直承担着被动接受的角色,所以直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思维发散能力,最终导致教学成果的差强人意。所以,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四)考核形式的表面化

影响体育教学成果实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学考核形式上的不足。从具体的教学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考核上均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其中心内容根本无法与学生自身的需求相适应,其主要设计内容围绕奥林匹克史进行展开,学生对于此项内容的学习兴趣明显缺乏。同时对于学生日常考核,也是以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以及出席率为主,虽然考核内容的设置有其必要性,但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其并未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进步以及体育技能的掌握纳入其中。显然,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有着明显考核缺失,造成考核结果的偏颇性。

四、应对策略分析

(一)强化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意识培养

与中专教学模式相比,高职教育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俨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未来的需要。新时期的高职体育教学,需要进行思想上的进一步革新。作为体育教师来说,要综合分析当前体育教学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上的革新,进行教学方案的设定。

(二)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继承与改变

“三段式”以及“四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教学效果有目共睹,但是随着时代以及教育内容的不断发展,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所以,要对其相关结构进行调整,要打破固有的传统思维,寻求突破与创新。与此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将教学以及专业培养相融合,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丰富化、多元化发展

体育教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几种,例如示范教学、语言讲解教学、语言示范结合教学等等,这些方法的实施,对于体育教学成果的提高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伴随着现代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来看,体育教学方法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以符合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求。作为体育教师,可以在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以学生自身特点开展教学

与中专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心理上、生理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身体发育上的日益明显,其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相关技术能力的掌握也更加明确化。所以,为了与学生自身特征相符合,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制订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

(五)打破固有教学理论模式

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理论,均是长期沿袭下来的,所以很多理论内容无法与现代教育发展相融合,同时其考核办法也存在明显的缺失。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表现,并未列入考核内容之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为了确保考核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融合,要尽量将其丰富化、多元化,将学生每一次能力的提高都记录在内,确保考核工作的公平性与人文性。

综合本文上述研究内容来看,高职院校由于体育教学长期无法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其教学中的不足表现变得更加明显。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转变以及相关要求原则的提出,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对教学内容以及方案进行优化,以提高体育教学成果,促进学生对于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潘祺.试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集体观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 韩玉波,陈龙.拓展训练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职业时空,2009(6).

[3] 朱志翔,张卫,周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4] 张继生,杨麟.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5):106-108.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5

一、前言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要想更好地理解目的语的语言构成和自如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除了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还要学习陌生的历史和文化,体验不同的人文与生活。中国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思维方式。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汉语也就是在学习中国的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实现了从单纯侧重语言能力的提高到交际能力的提高再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一个转变。也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将把语言学习者培养成为成功的语言使用者作为教学目的。即便如此,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因素还是经常被忽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不足。由于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跨文化意识不强,交流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解,这种误解主要体现在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上。为了更好地学习汉语和正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笔者在长期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喜欢通过听中国歌曲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而具有浓厚中国风的歌曲更能加深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以周杰伦代表性的中国风歌曲《发如雪》为例,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二、理论背景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曾有人说过:“21世纪的文盲,是只会一种语言的人”。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掌握多种语言的人越来越多,跨文化交际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跨文化交际也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充分重视。与此同时,由于语言的复杂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客观存在性,使得跨文化交际研究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困难和重要。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就是不同民族间的交际或者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因此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必须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这里所说的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一定的交流场景中,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利用相同的语言进行交流的情况。由于语言本身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想顺畅地进行交流,不仅是语言技巧运用的问题,而且还是文化要素理解的问题。可以?f,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化间的差异。在跨文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误解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要遵守对方文化礼仪的原则,还要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有正确的认识。

2.中国风歌曲的特点。中国语言是文化,中国文学是文化,中国历史是文化,中国饮食是文化,中国艺术是文化,中国科学是文化,中医武术是文化,华夏衣冠是文化……可以说但凡带有中国特色的东西,都可以看作是一种中国文化,一种中国风。所谓“中国风”就是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如歌曲、电影、广告、服饰等。

与中国风相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hinoiserie,来自于法语chinois?@。从18世纪开始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等陆续走向世界,直至受中国风影响的洛可可风格与中国式园林在欧洲各国王室流行,再到今天走红毯的明星们身着中国民族元素的服装亮相法国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以及中国风歌曲风靡全世界,曾长时间流行的“中国风”又一度在全世界兴起。

一曲《东风破》宣告了华语乐坛中国风时代的到来。周杰伦擅长将古典音乐与现代元素糅合起来,配合方文山极具中国文化内涵和历史质感的诗意歌词,打造出了极具代表性的中国风歌曲。简单地说,中国风就是将“三古”“三新”(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相结合的独特乐种,而且只有符合“三古三新”这6大标准的歌曲才能叫中国风歌曲。而方文山更是准确地界定了中国风歌词的内涵:“所谓的中国风歌词,正因为它加入古典元素的用词后,文字上很容易使用到修辞学的技巧,然后这些歌词形成仿古调性的画面,同时也很自然地依附某个背景时空,使得词意显得较有深度。”(1)

此后周杰伦的每一张专辑都会推出一首中国风歌曲,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通俗的唱法和古今结合的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每一首都有着不同的格调,或婉约,或哀怨,或典雅,或凄美。本文选取周杰伦《十一月的萧邦》专辑里的中国风歌曲《发如雪》为例,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其实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异域文化的理解、认同、适应的一个过程。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现在语用能力、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等个人能力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

1.语用能力的培养。语用能力是非母语者在不同交际情景中正确、得体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这里的语用能力包括语用理解能力和语用表达能力。语用能力不仅受语言的构成和规则,也就是语音、词汇、语法的制约,而且还受使用规则的制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不仅语言不同,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文化模式、思维方式等方面也有区别,因此语言的使用规则也不一样。由于语言和文化的负迁移,学习者必须充分了解汉语的使用规则,语用能力才能得到加强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相互影响,汉语学习者交际是否成功取决于在与中国人的交流过程中,语用能力的高低。受古汉语的影响,现代汉语中也会出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汉语学习者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发如雪》中“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在这里就可以借助凄美来讲解。“凄美”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变成了动词,意思是“使离别变得凄美”,改变的不仅是词性还有意境。

2.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传达、情感的表现,90%以上要靠交际。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不断地练习才能得以提高,以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出错,敢于交流。一方面要营造交际的氛围,唤起学习者自我表现的欲望,并根据学习者汉语水平的高低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给学习者提供说的机会,培养学习者交际的习惯。比如借助中国风歌曲《发如雪》的场景和意境,两个人一组,通过角色对话,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

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就是指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对不同文化关系的理解和体会,对不同文化现象和特征的洞察力。缺乏跨文化意识或者跨文化意识不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很难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就无从谈起。语言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实际上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和使用的语言的特征,就是不同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面镜子。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遵循两个原则。首先是实用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在进行基本语言学习训练中,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其次是文化渗透原则。始终把中国文化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让学习者通过学习汉语融入到中国文化中去,跨文化意识加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中国风歌曲里融合了很多中国元素,通过中国风歌曲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发如雪》里化用的古典故事和诗词以及常见意象都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印记。另外曲中所穿插的戏曲的唱法,也属于中国的传统元素。比如歌词中的“伊人”一词,其出处最早可上溯至2500多年前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用法主要是指那个人、这个人或意中人,属于第三人称。在古代男女通用,今多专指年轻女性,“伊人”也就是心目中喜欢的那个女子。《发如雪》中常见的古典意象还有“明月”、“铜镜”等。

4.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总称,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自发地学习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发主动的学习,以及高效率的学习方法,重视自我评价,学习能力自然也就随之提高了。喜欢音乐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中国风歌曲来学习汉语和汉文化。比如通过《发如雪》的欣赏和学习,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到中国人对于爱情的诠释。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

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在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本节以中国风歌曲《发如雪》为例,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探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1.听力教学。学习者听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外语水平的高低。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听力教学一般不太注重听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导致很多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不高,甚至出现了放弃学习的现象。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教师可以选取外国学习者比较感兴趣的中国风歌曲作为听力材料。这种教学可以通过改变学习者认知行为的训练方式来进行。中国风歌曲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发如雪》为例,通过播放歌曲《发如雪》,首先要求学习者把能听到的单词记录下来,根据某个单词出现的频率和正确与否,确定这个单词的难易度。接着要求学习者边看歌?~边听歌曲,把错误的修正过来。最后再集中反复地听两遍。比如学习者反复听到的“发如雪”就是一个高频词,通过这个词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人为什么用“发如雪”表达愁白了头发的意思。这种训练方式,从认知方面改变了学习者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从而可以更快地适应中国人的思维和文化。另外,学习者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听中国风歌曲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特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习者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不仅提高了其听力水平,也增强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2.口语教学。通过中国风歌曲进行的口语教学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教学可以通过体验型的训练方式进行。通过《发如雪》中展示的唯美爱情,可以让学习者表演各自国家恋人之间的对话,再和《发如雪》中诠释的爱情进行对比,来了解中国人尤其是恋人的思维习惯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态度。在进行训练时,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习者体会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和问题,然后在特定的语境中训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歌词进行赏析,从而引出歌词中包含或化用的古典诗词,感受优美的意境,理解接受中国文化,增强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这种教学可以通过提高文化敏感的训练方式进行。《发如雪》中包含或者化用了很多古典诗词,比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溺水三千,只取一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及梁祝化蝶、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了头、尘埃等典故。而歌曲中“明月”的出现更是中国人表达相思之情的常用意象。学习者通过训练,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进而增强其跨文化意识。

4.写作教学。针对很多学习者不喜欢写作的现状,对外汉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训练有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经过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后,不仅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得到了巩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适应也得到了加强,这样就为汉语写作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素材,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提高了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教学可以通过互动式的训练方式进行。借助中国风歌曲《发如雪》中出现的古典诗词和典故,可以让学习者以白头偕老为主题,写一下对中国人爱情和婚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化中人们对爱情忠贞不渝,命中注定以及前世今生轮回的永世爱情的诠释以及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在写作之前可以和中国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在讨论中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加深对特定文化的理解并且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当然,以上教学中使用的训练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内容交叉使用,相互补充,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增强其文化敏感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语

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除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语言运用技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掌握充分的语言知识,还要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有清醒地认识。只有跨文化意识不断地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从而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