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1

广博的知识是想象的来源,由于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缺乏,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关物质的记忆表象少,进行再造想象的内容贫乏,影响了他们的微观想象力。微观知识相对宏观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想象力较弱,这些知识对他们则毫无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针对这样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我抓住微观粒子运动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深刻细致地描述出来,并讲清微观粒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微观想象,对一些不准确的说法,如例1中的“黄沙与石子混合,面粉与大米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进行了改正,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了动画,利用动画讲解后,果然清楚明了。

在教学中,我还列举各种各样宏观的现象,帮助学生用微粒观点来解释,以丰富学生微观想象的经验,让他们头脑中储存较多的微观表象,而微观表象越多,学生就越容易进行微观想象活动,越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达到知识经验与记忆能力同步增长,实现良性循环。

为了在微观与宏观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的思维能流畅地在它们之间转换,在教学中,我常通过比喻、模型、Flas演示等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增加大量而正确的表象储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元素与原子的关系用“水果与苹果的关系”来比喻;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用儿童玩的球棍积木搭出图形;而计算机为“将微观知识宏观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我通过各种途径制作出动画,将微观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他们的理解力,使学生能借助于再造想象重现别人的微观想象表象,并以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微观想象表象,促进相互交流。

二、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增强化学思维能力

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宏观现象开始的,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着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假设、证明、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来解剖宏观的化学现象,获得对化学微观粒子的科学认识,推动微观想象表象的建立。

如在学习“分子的运动”时,我设计出“铁树开花”的实验,在学生一片惊讶声中,棉花由白色变成红色,然后我在浓氨水中滴加酚酞,酚酞变成红色,于是学生知道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我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同时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将装置中的浓氨水换成石灰水,但是石灰水不变色!而在石灰水中滴加酚酞,酚酞也变成红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学生一片愤悱之中,我请学生分别闻浓氨水和石灰水的气味,他们发现浓氨水有刺激性气味,而石灰水没有。这时宏观现象的铺垫水到渠成,于是我很方便地引导学生从微观上找原因,这样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在学习原子结构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我设计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探究”,先创设情景,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引导他们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原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将原子模型出现重大突破时的实验事实呈现给学生,如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等,让学生自己发现已有模型与实验事实的矛盾点,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概念上的“原子”出发一直引导学生探究出道尔顿模型、枣糕模型、行星模型……,不断修正、丰富、发展对化学微观粒子的想象。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化学微观粒子的真实情况认识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全面,而且在思维探究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辨证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一切:物质世界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后人去揭开,今天认为正确的理论,到了若干年后,可能会被后人重新认识。而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前仆后继,科学才会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也必将向更高水平迈进。

三、 培养学生微观想象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神秘的微观世界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似乎离现实生活太远了,难以引起学生探求微观奥秘的兴趣,也就难以发展微观想象力,感知理解能力也比较弱。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当学到微观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就打不起精神,即使仍然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是付出了很多的意志努力,学的苦,学的累,那么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出现分化当然在所难免。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2

一、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内涵以及关系分析

我们经常所说的数学思想,其实就是大家对于数学学科的一种宏观认识。与此同时,这种认识不仅仅包含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包含对数学方法的认识。数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指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其中,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简单来说,数学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数学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所以,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培养以及训练,可以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宏观教学和微观教学。

学生在经过长时间数学方法的学习之后,就能够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思想。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时,可以首先培养学生学会相应的数学方法。

二、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1.运用差异化教育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业量相对来说比较大。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标准,而不是过高或者过低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分为三个等级:了解、掌握以及运用。

对于部分数学思想,学生只要求了解即可。然而,在数学学习中,对于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以及灵活运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引入合适的数学思想。与此同时,需要运用具体的数学问题来表达相关的数学思想。从而使得学生将数学思想由抽象化为具体。

不同阶段的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思想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给予差异化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以及差异化教育。

2.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进行相应地融合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运用数学方法。然而,数学方法的思想基础就是数学思想。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综合讲述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能够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的教授。与此同时,还需要在课下让学生运用习题解答的形式来运用以及强化数学方法。只有经过不断地练习以及强化,才能够真正地掌握数学方法的精髓。同时,就能够较为灵活地运用相关的数学思想。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同时其学习经历也比较少。所以,他们的理性思维相对来说还比较差。然而,初中数学中的部分数学思想较为抽象。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将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与此同时,能够运用较好的实例,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进行有效地应用。这样才能够通过对数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熟悉相关的数学方法。从而为数学思想的理解以及掌握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

正是由于数学方法相对于数学思想来说比较具体。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首先学会运用相关的数学方法。与此同时,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多多练习学过的数学方法。经过长时间数学方法的练习,学生能够理解甚至应用相关的数学思想。由数学方法的运用到数学思想的应用,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够操之过急,要一步步地渗透才行。

4. 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掌握数学方法的运用规律

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中所讲解以及要求的数学思想,只是全部数学思想的一部分。初中数学中所要求的数学思想,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所以,数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数学思想,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思想,抓住数学思想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快速、更有效地掌握其他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3

化学最精髓的、最本质的思想通过教师的理解和设计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感悟。下面就以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来谈谈如何开展培养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探究性

教学。

以下从五个方面小结一下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的一些想法。

一、重视实验教学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在教学中,以学生分组实验(切割钠及钠的燃烧、铝在打磨掉氧化膜与否两种情况下加热融

化、将Cu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共5个、一个演示实验(铝粉在空气中的燃烧)、改进实验(钠的样品制作、钠与氧气的反应:为了更好地观察过氧化钠的淡黄色,对此实验进行改进,将钠放在破试管中加热,淡黄色清晰明显。另做此实验时应注意在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学生可得出此反应为放热反应的结论。)等各种实验形式进行实验探究。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的性质。同时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要充分体现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以结构为基础,以性质为重点,以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为主线,凸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金属化学性质具体知识点学习的指导作用。这不仅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本质决定现象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在引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根据教材图3-2写出相应

的方程式,从旧知入手,推进新课的教学。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等有关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讲授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时,从学生已知的旧知——镁、铁与氧气的反应入手,这样,在新的情境中再现已有知识,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减少记忆的困难,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课时少、易遗忘的矛盾。

四、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

新教材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再走向生活。如:(1)提供生活素材导入新课,确定研究对象。师:2008年8月8日晚上,同学们在家里干什么?(生:看奥运会开幕式)。从焰火的五颜六色到金属在生产、生活、军事上的广泛应用,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是对金属相关性质的研究,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

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进入学习状态。(2)在金属物理通性的教学时,请学生根据生活中接触的金属制品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这时学生表现得兴致勃勃,轻松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将学生原有的、鲜活的生活体验应用于课堂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

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4

1.以提升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想象力的培养作为基本准则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力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开拓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让学生能够理解基础的初中语文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语文学想象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充分的结合初中的语文学习特点和语文学科蕴含的想象空间,不断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取得良好的初中语文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要提出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二郎神能够降服齐天大圣孙悟空?”“你要是齐天大圣,你要怎么应对二郎神啊?”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对《小圣施威降大圣》中涉及到的知识的深度认知,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将教学方法的设计过程和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出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促进作用,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完善与发展。综合起来,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的制定研究,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2.以培养学生自主想象力为根本追求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想象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例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领学生对当时的中国时局进行探索分析,并将的生平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自主想象力。随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方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要得到补充加强。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方法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范围的不断扩展,进而有效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探析

1.优化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在培养学生初中语文知识想象力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和语文学科的实际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的优化设计。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方法的教学针对性,要对想象力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进行严格的规范处理。例如,在《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就需要将《共工怒触不周山》这堂课中的神话背景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并根据这一堂课的基础性知识内容对中国古典神话进行介绍,保证可以利用这些神话故事突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探索,形成对于《共工怒触不周山》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认知。

2.优化想象力的培养体制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想象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创造想象的初中语文知识学习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初中语文想象力教学设计过程中,引进先进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体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第二次时期的历史史实,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真实历史事件的好奇感作为突破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初中语文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学生在事物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习惯采用“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方法,注重传授学生教材知识,用繁琐的讲解来灌输、用固定的答题模式来要求。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想象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积极改变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事物的形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出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想象力训练器”的作用,把文章中抽象的人、物、景等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原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蚕姑娘》时,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蚕,对这种生物的蜕变过程并不理解,在阅读文章时会一头雾水,不能理解作者笔下蚕姑娘的变化情况,想象力无处发挥。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几幅蚕姑娘不同阶段的图片,并附上不同的讲解,给学生提供激发想象力的直观形象。这时,学生在看到蚕姑娘各种阶段的照片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蚕姑娘发生变化的过程,并理解作者笔下的各种现象。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对蚕姑娘的赞美之情,还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想象的范围,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精心设置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兴致不高,培养学生想象力成为一句空谈。为打破传统僵化的课堂模式,教师应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激情,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外国学生对徐悲鸿那么不礼貌?”、“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有没有与外国学生争辩?他得做法是什么?”、“最后外国学生的态度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等,以此打破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只听不动脑”的学习模式。这时,学生会根据教师的问题,给出答案:“外国学生看不起中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天赋不高”、“徐悲鸿受到嘲讽后并没有与之争辩,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作画,以事实堵住被人嘲讽的嘴”、“最后外国学生被徐悲鸿的人品和作品所折服,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以后也要像徐悲鸿学习”等。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从原文中找到问题答案,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脑海中再现徐悲鸿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和努力学画的情境,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引导改编课文、展开联想生成

课文改编是学生在坚持故事主题内容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虚构人物或改变故事情节的做法。引导学生改编课文能促使学生把记忆故为创造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故事性强,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和联想的文章引导学生改编课文,促使学生展开联想。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自主改编课文。这时,学生在看完全文后,有的会改变乌鸦喝水的方法,如:小乌鸦在树上摘几颗果子,投入水中,既能解渴又有果子酸甜的味道,制作出了新型的饮料,最后成为了饮料公司的老板;有的学生看到小乌鸦渴了找水喝,会联想自己口渴时的经历,于是便会改变小乌鸦找水喝的原因,如:小乌鸦为了照顾病重的妈妈,来城里打工,口渴了又舍不得花钱买商店里昂贵的饮料,于是只能到处找水喝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用新颖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小读者,促使学生展开联想,提高其自身的想象力。

四、开展课堂讨论、碰撞思维灵感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想象能力;具体策略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无限。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是人们得到新知识、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初中化学的学习涉及很多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才能够深入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重点。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想象条件

只有以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依托,学生的想象能力才能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设民主自由的课堂。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遭到限制,长期以来的被动学习使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缓慢,因此,教师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

初中化学主要研究的是分子、原子等抽象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借助微观想象能力才能够理解这些内容,微观想象力是指学生通过想象了解和认识肉眼观察不到的微观现象的能力。微观想象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观察宏观的实验现象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想象微观本质。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教师组织学生做电解水的实验,观察正极和负极的变化,根据产生气泡的现象想象电解水的本质为水分子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此外,教师还可以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作为例子,例如,糖块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溶解速度不一样,阳光好的时候衣服干得快等现象都需要用分子和原子的微观运动来解释。

三、建立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初中化学不但要了解分子、原子的运动规律和性质,还需要了解它们在不同物质中的空间构型,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指认识观察事物的空间形式的抽象思维能力。该想象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例如,在学习“金刚石、石墨、C60”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橡皮泥、火柴梗等物品来组建模型,将橡皮泥分成多个部分,将各部分揉成棱角分明的块状,作为碳原子;将火柴梗插入橡皮泥中,连接组合成网状结构,通过这个立体的结构展示金刚石硬度大、分解性差、不易分解的特性。同样,教师也可以利用多个小橡皮泥块和火柴梗来组合构建石墨和C60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从而得出石墨中的碳原子分解性强,因此得出石墨具有质地柔软、可塑性较强的结论。通过以上模型的构建,让学生了解到一种原子可以构成多种物质,不同的本质体现为原子、分子排列结构不同,不仅将课本知识简单、明确化,还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深入学习化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通过启发,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联想能力是指在多种观念的指导下,将多种已经得到的概念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概念的能力。联想能力是想象能力的组合形式。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通过联想能力将许多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重新组合排列,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得出新的知识。联想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例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这部分内容中,在正式讲解氢的制取方法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考虑一下刚刚学过的电解制取法,引导学生发现此种方法的不可行性,原因为成本太高,操作难度系数较大,且有安全隐患,紧接着提出酸和金属能够反应产生气体来启发学生联想到制取氢气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多个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对比,总结不同。例如,比较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方法中实验条件、实验材料、实验装备的不同,并分析原因,通过以上方法不断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进行透彻的了解。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想象条件,提供充足的空间,并通过观察、建模和启发等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