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1

一 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更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 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 教学方法的反思

1.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

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进行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大部分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视他们不存在,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来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的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3.教学方式多样化

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瓶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力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出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做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五 教学技能的反思

1.语言优美

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能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能对生物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了愉悦的感受。

2.板书清晰

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这样学生才会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喜欢生物,学好生物。

3.合理使用课件

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发挥其优势,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不易观察到。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较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影像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六 教学课后的反思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2

生命和健康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保证学生如花一样的生命免受威胁是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作为生物教师的我们应该深思实验室安全隐患何以发生?如何保障学生安全?

一、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1.实验自身特点

(1)实验材料方面。有些是有毒的,比如“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到的丙酮,其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急性中毒较为少见,大量稀释后,对人体危害较小。还有石油醚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另外,很多需要加热的操作中用到的石棉网,石棉本身并无毒害,它的最大危害来自于它的纤维,这些细小的纤维释放以后,会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容易被人体吸入。石棉粉尘进入人体后,在肺部逐渐沉积,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胸膜增厚,形成“石棉肺”。有些是有腐蚀性的,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用到的盐酸。有些是易燃物,如酒精、丙酮、石油醚等。有些是容易致伤的,如制作临时装片使用到的刀片、盖玻片、镊子、剪刀等。

在微生物的筛选、培养、鉴定等实验中应该特别注意,防止致病杂菌感染人体。

(2)实验操作方面。有些实验需要酒精灯加热,如“还原糖的鉴定”“DNA的鉴定”需要沸水浴加热。有些实验需要用到电源,如使用显微镜时用到电光源。凡是实验中用到的加热操作都可能用到玻璃器皿,如果不正确操作会引起玻璃炸裂,或液体沸腾溅出,导致烫伤、炸伤。另外,在使用电器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有可能出现触电的危险。

2.学生方面

(1)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为因素占据了主要地位。据资料统计,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高达98%,其中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心中无安全,对自己的行为意识不到严重的后果,常常有违纪行为或违规操作。

(2)学生缺乏安全知识。学生缺乏必要的防火、防触电等常识,不清楚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注意事项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学生在遇到安全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处置,不知道灭火的具体方法。当学生的身体受到安全威胁时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应对。

3.教师方面

(1)部分教师安全意识薄弱,认为实验室安全应该是实验员或学校的事,自己负责讲好课,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掌握相关操作方法就可以了。有这样的思想自然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了。

(2)教师也缺乏相关的知识,据笔者了解,很多教师并不了解灭火的专业知识,对有毒化学物质的防护知识了解也不多。

4.学校方面

一些学校注重学生生活中的防火、抗震教育以及演练,但很少有专门进行实验室安全防控演练的,有些学校甚至缺乏必要的通风换气设备,这无疑给实验留下了安全隐患。

二、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1.教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

每次实验教师应强调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学生应做到如下几点:(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回答实验教师的提问。(2)要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爱护仪器设备。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使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不准将任何物品带出室外。(3)实验完毕后,要关闭设备的电源、关好门窗、整理好仪器设备,打扫卫生,并经实验工作人员检查仪器及使用记录后方可离开。(4)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私自拆卸而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有关制度处置。

2.教师应给学生介绍一些应对意外事件的临时处置方法

例如,如何预防实验室火灾发生,触电时如何处置,被刀划伤如何处置,使用腐蚀性药品不慎接触皮肤时应如何处置等。

3.学校管理应重视实验室安全

学校相关负责人制定《高中生物实验室安全规则》,并且在实验室醒目位置设置安放。另外,应该定期检查实验室通风设备是否正常。在实验室放置灭火器,并定期检查更换。在一些需要加热处理的试验中,应给学生配备防护眼镜。

4.实验分组时指定安全小组长

平时实验时教师基本上都能安排实验小组长,但对小组长的职责没有明确的安全职责要求,因此,建议指派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安全小组长,专门负责实验小组的安全监管。这种安排可以引起每位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

5.教师加强监管

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检查有毒有害液体的使用,防止学生出现不规范操作;实验前后清点实验用品,尤其是有毒药品的数量,防止学生带走有毒药品。结合安全小组长的监管把好实验的每一道安全关。

以上是笔者对实验室安全的一点思考,安全无小事,希望能引起同行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提出更好的措施,完善实验中的安全教育,让我们的学生远离危险,让生命之花永远灿烂。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1-0054-03

【作者简介】刘海燕,江苏省天印高级中学(南京,211100)副校长,高级教师。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而将核心素养在特定学习领域或学科的具体化,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就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

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具体表现。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是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可以说,没有了学科核心素养,课改就没有了灵魂。但是,如何在课堂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确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着一场新变革。笔者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学的变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如同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的表述的那樱骸把习,是同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他者的相遇与对话,同自我的相遇与对话。”[1]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从教师的理论对话与孜孜以求开始。

1.教材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中的一节内容。这一节在概述转基因成果的基础上引出一系列问题,比如:食用转基因食品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以论坛的形式,分别从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等三个维度呈现了不同的观点与态度,使学生能多角度科学地、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节几个专题主要是在技术层面上介绍各种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其知识和技能的成分更多些,而本节课主要是进行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具体而言,在内容上更具有广度与深度,在充分运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辨析每一个观点背后的科学性;在呈现的方式上,更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将学生的活动放在了重要位置上,每一个问题的讨论以及辩论活动的实施都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调动和考察。在思辨与综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依据所生活的不同社会环境,从多个角度了解和认识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感受科技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3.教学环节设计。

(1)教学引入。

播放科普视频,在沉重的史实(棉铃虫成灾)与丰硕的现代农业成果之间营造出强烈的对比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聚焦课堂核心概念“转基因”,即让生物体获得它原来没有的基因;点明核心技术“转基因技术”,即这种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最终使得生物得到原来没有的性状的一项技术。

(2)教学活动串设计。详见文末表。

二、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反思

1.“核心素养”需要我们把学生真正放在教育的中心,要真正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

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意味着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习得特点。

反思我们现实的教育,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是关注“学生”这一受教育的对象本身,我们关注的是“学生”这一对象所被量化的部分――分数。我们做了大量的教学研究,但只是为了怎么提高分数。为了提高分数,课堂内我们和学生一起“作业和试卷齐飞”,课堂外教师和学生都是“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刷题目”,更不用说还有海量的习题、各类补习班和高考指挥棒了。教师与学生都累,当教育等同于高考试卷上的数字时,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相看两不厌”的惬意而是“相看两生厌”的无趣。45分钟的课堂教学,硬生生地让教师与学生有了“我们同在一个时区,却有一辈子的时差”的感受,“素养”二字当然也是渐行渐远。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作为选修3中的一节,就高考分值而言,这节知识点可能只占2分左右,单纯从应试的角度出发,这节课的内容可能会被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略过不讲。但是正是这样的一节课,恰恰是一个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和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的良好契机。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相当有争议的现实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开放的争论中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再以这些生物学事实、现象为支撑,经过比较、归纳等方式建立概念,通过演绎、类比等方式深化学生对“基因工程”这一关键概念的理解。这些举措不仅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科学、理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2.“核心素养”不是教出来的,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这样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一方面,我们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因为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学习的过程其实往往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导入”模块,我和学生一起明确一个基本的科学事实,那就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那么,问题就产生了:转基因转的是什么基因?为什么要转这个基因?转了这个基因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效果?连续的发问快速直指转基因生物产生的深层缘由:服务于人类的生活。所以,转基因生物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种,一系列的问题可能如影随形,比如信仰冲突,比如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等等。生物学里最核心的思想是“进化”和“生态”,它们是沟通核心概念的桥梁,也是生物学的灵魂。在形成概念网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领悟生物学思想,并由此达成对生物学的理解。

3.把探究过程还给学生。

探究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问答与讨论,而是一种人文生长、精神成长。一方面从培育科学精神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物课程要特别关注科学精神的六大要素:“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2],探究的过程重在引导学生从寻求论证逻辑的严谨、发展理性的怀疑精神,到形成多元思考、平等讨论的意识和宽容的品质的过程。另一方面,探究活动之外的教育价值同样意义重大,学生开朗的性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都是在这些探究互动活动中培养的。

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学的变革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往的教育是以“知识的传递与再现”为中心,但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强调的是“通过教育内容的学习,启迪学习者的智慧,同时培育丰富的感悟,陶冶面向未来主体的生存的人格”[3]。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过程,是一个以知识理解为载体引导学生建构成长意义的过程。所以,无论从近期的要求,还是长远的发展来看,上好每一节课,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让学习的过程更富有挑战性和成长性。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蔡德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02).

[3]古藤泰弘.教育方法学的实践研究[M].东京:教育出版公司,2013.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实验活动;计划性;客观性;目的性

一、关注生物实验活动的计划性及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生物实验活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唯有如此,才能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实验效果。初中生物实验的计划性建设,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总结。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之前,自己要先进行相关的操练,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实验科学的指导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以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不得扭曲、夸张或掩饰实验结果。高中生物实验结果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实验结果与科学定论之间出现或多或少的偏差与出入,学生在进行实验结果汇报时,会遇到实验结论与教材定论不一致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更加客观、务实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其中产生实验差异的原因。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性建设

高中学生之所以会对生物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在于实验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实验器材、各种实验工具、实验用品、实验活动的结果等,而非实验活动本身。开展高中实验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生物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对于相关的生物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内在追求兴趣,因而也就很容易发生实验过程混乱的情况。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之所以强调实验活动的目的,就是因为活动的目的既是活动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活动过程结束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每次进行生物实验活动之前,强调和突出实验目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实验操作的根本活动目标,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实验活动的本质和内涵当中,而非表面性的、粗浅的实验现象。生物实验教材中都会有关于实验活动目的的简要性介绍,学生也能够通过文字获得实验目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并不会去真正的反思教材中所列举出来的实验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帮组学生分析教材的要求,并有意识地强化这些实验目的,让学生带着目的来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操作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生物实验活动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生物教学的重要的方法。组织与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活动,是培养有能力、有文化、有素质、有潜力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效率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67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多个学科都有联系,实用性很强。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物有很大的区别,想要学好、学精只靠记忆是行不通的,所以老师要让学生调整心态进入学习状态。高中生物相对物理和化学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老师要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自己学习还有空余的情况下接着深入,让自己在生物学习中收获乐趣,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对高中学生的生物水平要求也有所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生物的实践应用性较强,基于这一点老师应给课堂持续注入新鲜血液,提高课堂效率并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从多方面入手让课堂效率变得高效起来

高效的课堂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还要有老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中的发挥引导。所以老师要在自身的素质提升上多下工夫,并在每堂课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老师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措施来提升课堂质量。

学生在初中都接触过生物,所以老师要提前对初中知识网络有个基本的了解,以便与高中内容衔接,不让新知识的传授显得突兀,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生物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误区。理解才是最好的记忆,学生应在牢记知识点的前提下加以理解,对此老师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只会引起学生的厌烦,老师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不是一味的灌输也不是把答案给出就完事,老师要清楚一点,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探讨机会。

(一)问题的设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老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稍作指点,让他们保持清晰的逻辑条理完善自己的回答,要多创造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用理论知识去应用解决的条件,让学生在体会到成就感之余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并能积极地配合老师互动。同时要鼓励学生勇敢提出自己的疑问,不被教科书和老师的讲解束缚住自己的思维,多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课间,教师应该多在学生之间走动,这不仅可以了解近期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还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放下心中对老师的畏惧,使其不论是在课堂还是课间都能畅所欲言。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细胞膜的流动性时,可以联系到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递质的释放等;学到植物的顶端优势时可以联想到主动运输,进而回顾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打破学生的定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的提问可以从逆向出发,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三)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比如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是为了减少遗传病发的几率;吃的食物太咸会产生喝水的想法,大量出汗后应喝一些盐水,关于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在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通过抛出一两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着进入课堂。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

一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动画的放映来讲解,例如神经递质在突触中的传递,这样比老师的口述要直观清晰得多,并且动画音频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习题的练习

每讲完一个章节,老师应布置相应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最好是在课堂上组织全班一起,将题目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让学生共同思考,这样他们在周围同学的感染下,自己也会主动去思考问题。而作业的批改和评讲不要拖沓,尽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让他们及时纠正,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老师讲题时要保持思路清晰,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解决该题的做法,这样从侧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老师可以在自己的语言用词上下工夫,也可以多组织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放松紧绷的弦,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更好的展现。还可以把课堂与娱乐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学习减数分裂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师可以叫几个学生来扮演染色体,把复制――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等各个阶段进行详细演示,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七)要求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

老师要教导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因为有很多知识是老师补充总结的精华,并且学生把自己感觉模棱两可的重难点记录下来也方便以后回顾研究。考试之前翻阅一遍更能有效地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图解题能力

现在的高考试题中,图表题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而学生又普遍存在识图粗心大意,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或思考问题不全面等现象。对此,老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老师从最基本的做起,先要把书上的图形分析透彻,因为许多题目就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学生只有在基础坚实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去解决难度大的题目。其次传授学生一些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例如遇到坐标图类,要牢记“三看”:一看坐标轴,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什么以及各自的单位;二看特殊点,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与横、纵轴的交点。三看曲线的走势,看每段曲线的变化是上升,还是下降或保持不变。面对遗传系谱图时,首先判断显隐性,再判断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演算。

分析图形时先要仔细审题,勾画出题干中的关键字词,并带着疑问去分析图,然后联想自己学过的相关知识理论,看是否能解决该题。图像题目中隐含的信息较多,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不要被无用的信息干扰;还要能避开出题人设下的陷阱。有些问题中暗藏着解题的信息,读题要认真不可轻易忽略,牢记答题要规范准确,不要图快捷而省字。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翻转课堂;细胞生物学;实验;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241-03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饱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影响,过度关注教师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忽略学生的学,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偏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课外练习和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方法而言,更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模式。翻转课堂具有许多优点:高度自主的学习环境;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课堂探究和交流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情绪能被很好地调动起来,更益于对知识的内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目标。按照《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目标要求与PBL教学模式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植物细胞DNA制备与显示技术”实验为研究课例,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设计为学习目标,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基于PBL的自主学习过程与效果评价方式。

一、基于PBL法的“植物细胞DNA制备与显示技术”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一般而言,实验教学目标:①传承实验知识,实践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验证;②提高实践理性,就是指与我们的行动和选择有关的理性;③实践策略:为什么要这么做?培养学生反思、设计实验的能力;④生成实践智慧,即以实践为目的的能够指导实践行动的理性能力。《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目标包括三个层次:①知识目标层次,主要是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实验原理的学习与掌握。②能力目标层次,主要是实验设计、细胞生物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学会并应用细胞生物学主要实验技术,如细胞化学组分的分离与鉴别、细胞结构组分的显示与定位、细胞融合等。③文化素质目标层次,主要阐释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作用,关注科学、社会、人类发展问题的意识。根据课程目标,“植物细胞DNA制备与显示技术”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分为:掌握孚尔根反应、Brachet反应和SDS碱变性法和CTAB法提取植物DNA原理的知识目标;学会运用孚尔根反应和Brachet反应原理完成植物细胞内DNA定位显示技术、DNA提取技术、实验方案设计、论文撰写的能力目标;关注转基因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理性思考的文化素质目标。

2.实验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PBL以问题为导向,以主动学习为主,设置问题情景,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翻转课堂并不只是“视屏录制”,而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管理”,且更适用于有学习自觉性、能够做好课前功课的大学生。本课例的实验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植入了PBL法的“问题设置”、“问题解决”、“能力拓展”翻转课堂模式,形成学习资源搜集、课前自主学习与合作实验探究、课堂讨论与答疑、课后能力拓展和反馈与评价的“五段学习法”。(1)学习资源搜集。主要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前学习资料,如微课程、视频、文本材料、PPT等。同时,引导学生查阅各类研究课题的最新进展,及时补充更新网络学习资源。(2)以“问题设置”为前提的课前自主学习与合作实验探究。植物细胞DNA的细胞化学显示方法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如何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植物细胞DNA?通过“问题设置”,将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与合作实验探究。①自主学习先行。充分利用课程学习资源,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完成课前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作业,达到知识的内化。②小组合作学习。由教师提出实验方案设计任务书,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方案设计。③实验方案设计。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分小组自主完成实验方案设计。④实验方案的实施。各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室资源,分工协作,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实验。利用Feulgen染色技术、Brachet染色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显示DNA的存在。有实验实施过程的详细记录的实施步骤与结果分析,并撰写实验论文。学生提出新的需要答疑的问题。(3)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讨论与答疑”。①小组课堂讨论完善实验方案。根据课前小组完成实验方案的具体情况组织讨论。②利用翻转课堂讨论、交流,解决新的问题。学生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如洋葱根尖临时装片,中期分裂相细胞偏少,染色体分散度差,难以计数,进而影响核型分析;基因组DNA降解严重,电泳呈弥散状等,教师组织大家讨论。③课堂答疑。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在实验课上协作完成。如根尖制片的中期分裂相细胞偏少是因为根尖取材时间把握不好;染色体分散度不高是因为压片的力度把握不好;DNA提取过程中的基因组DNA降解严重,电泳呈弥散状是因为提取过程中低温研磨、离心上清液或沉淀的取用等操作不规范所致。④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和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这一环节,实验教师扮演主导的角色,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完成实验项目,参与课堂讨论。(4)以“三拓展”为目标的能力培养。①思维能力。通过开展转基因技术的辩论,激发学生对“转基因技术利弊”的思考,实现思维能力拓展。②设计能力。通过考核“植物细胞DNA制备与显示技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效果,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实现实验方案设计能力拓展。③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收集、上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料,结合自主学习考核,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拓展。(5)反馈与评价。①基于自主学习考核的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在“学习资源搜集”、“课前自主学习与合作实验探究”、“课堂讨论与答疑”、“课后能力拓展”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如网络评价时,针对文献阅读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正确无法进行下一步;小组讨论记录;课堂小组PPT展示。小组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标准包括:实验目的、原理;用品、步骤,如洋葱根尖培养、取材固定、稀酸解离、黑暗环境染色、压片、观察;注意事项;实验记录;结果分析。过程性评价成绩占总成绩30%。②基于论文写作考核的翻转课堂评价。论文内容包括摘要、前言、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论文成绩按评分标准执行。论文成绩占总成绩20%。③基于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的终结性评价。实验技能考核成绩采用综合评定方法确定,主要考核实验基本操作、仪器使用,考核要点主要包括仪器操作、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步骤、关键操作点、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等。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考核评价方法采取自我评价(占技能考核成绩的20%)、小组成员互评(占技能考核成绩的30%)、教师评价(占技能考核成绩的50%)相结合。

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

1.学生层面。(1)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灵活,目的性强。通过翻转课堂高效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实现了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学习资源搜集及课前自主学习,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提高、知识面扩大、协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课堂答疑及讨论阶段,几乎每个同学都参与问题的解答、讨论、交流、互动,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2)课外科技大赛取得可喜成果。生物技术专业有3名同学获得河北省2015年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大赛一等奖;6名同学获得大赛二等奖;7名同学获得大赛三等奖。(3)技能考核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层面。(1)教学改革成果明显。完成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系统论视域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12GJJG206),邯郸学院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四级项目3项(1412010,15sjf162,15sjt1012)。(2)《细胞生物学实验》网络课程建设并得以实践。利用邯郸学院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了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两个专业的《细胞生物学实验》网络课程,教师负责完成网络学习资源的上传,如自主学习资源、“N+2”考核及标准、学习论坛、问卷调查等。学生上传自主学习作业。(3)通过实施《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具备相关的知识、实践经验、组织能力等,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

三、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1.反思。(1)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准备时间,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接受度不高。翻转课堂可以尝试,但不能常试。(2)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小组分工不太合理,个别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学生对实验任务完成的贡献度有差异。(3)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对策。(1)提高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心选择实验项目,借鉴“慕课”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互动交流、自主学习等方面的优势,选择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提炼升华。(2)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仪器操作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完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动手能力的过程性考核。(3)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张锋,唐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2015,(4):55-57.

[2]Fulton K.Upside down and inside out:Flip your classroom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J].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012,39(8):12-17.

[3]赖晓芳,沈善瑞.PBL模式在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3,(1):80-81.

[4]田男,余超超,张婷.PBL教学模式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3):80-81.

[5]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08-115.

[6]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107-112.

[7]李中文,吴涛,汤必奎.“慕课”应用于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2015,(2):43-44.

[8]唐文武,吴秀兰.“翻转课堂”在MOOC中的教学实践――以“生物信息学”课程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5,36(2):63-66.

The Reflection and Reform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Cell B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LI Zhi-liang,XING Hao-chun,YE Ji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andan College,Handan,Hebei 056005,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