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

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1

1.网络教育资源丰富,可以共享,存储方便,查找容易。网络上精品课程库、各种教学视频、教学资料等利用收索引擎能够快捷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源。2.网络教育资源新颖即时,由于网络传输速度快更新方便,所以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资源来说更加即时。3.学习查找网络资源不受时空限制。4.因为上传网络教育资源缺乏监管和审核也会呈现良莠不齐的特点。

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对大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对于传统的发展已相当成熟的大学数学来说也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丰富了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内容尽管大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由于过于注重体系的逻辑性、严谨性或是考虑到篇幅的限制并没有将某些知识扩充开来,比如关于微积分的发展历史,产生背景;再比如概率论中某些定理的生活应用;线性代数中矩阵与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等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比较缺乏,但是这些资料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所以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充实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信息和教学素材网络教育资源相当丰富,教师备课是需要的素材、案例等可以从网上搜索获得,网上的教法讲义等资源也可以作为参考;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可以通过一些教育论坛与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提供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学生学习资源、学习形式都比较单一且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比如课堂上没听懂的内容不可能倒回去再听一遍,但是网上学习资源丰富,已经存储的教学视频录像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网络教育资源能够开阔师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网上教学资源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了解更多、学习更多、探索更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深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网络资源对教育对数学教学的深刻影响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生交流的方式等因为网络的出现必然会被改变,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尽管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曾经取得辉煌的成绩,但如果拘泥于这种传统模式,我们的数学教育必然面临落伍的危险,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都会受到影响。作为数学老师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队列,在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加强数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构建现代网络数学教学平台。

(二)教师应以课本教学内容为核心,对收集到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合理有效选择适当的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在选择融入课堂的网络教育资源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内容相符原则;(2)适用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内容相符原则”指的是选取的资源必须与所讲的内容有很大相关性,能够与所讲内容融为一体,能够起到扩充知识、增强理解、启发思维、开阔眼界的作用。比如在讲解“无穷”的概念时,可以延伸到人类对“无穷”的认识历史,以及由它所产生的第二次数学危机等。“适用性原则”指的是难易适合,与日常生产生活有联系的实际案例,便于学生理解概念,能够起到巩固知识,学为所用的作用。比如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时,加入数学建模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可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性原则”指的是选择的教育资源应该丰富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讲到某个定理时,可以收集该定理的创造者的奇闻轶事让学生阅读;再比如讲解极限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简单漂亮的分形图片,利用视觉冲击让学生理解概念,知识的趣味性、开阔眼界、激发学习兴趣。

(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必须重视现代

教育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实现大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现代化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教师要利用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精品大学数学课程,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数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开发活泼生动,有声有色,可以动态演示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高等数学较难的定积分概念、旋转体的体积、三重积分等若用动态的图演示,学生会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师做好引导,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育以教师严密有序的讲解为主,学生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训学生,使其掌握快速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方法。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查找资料寻求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查到的资料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网络数学课程,观看网络教学视频,对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进一步要求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

尽管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很注重课后辅导学生这个环节,又不少数学教师利用课余安排答疑,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但基于网络的交流和辅导快捷方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代网络技术可以根据需求实现多样化的交流和辅导。比如通过网络视频或一些即时聊天工具可实现异地同步辅导;也可通过学校数学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论坛、邮箱等实现异地异步辅导。教师还可以将问题的讲解视频到网络上,或将解题文档传输到文件共享服务器上,供学生浏览学习,避免重复解答,费时费力。

四、结语

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2

一、化学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

化学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网络教育技术、网络信息资源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相互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化学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备课过程与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

教师备课时,要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精选一些与当前学习有关的化学资源网址及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学习《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课时,教师可先在网络上搜索与酸雨、煤、石油、天然气、乙醇等有关的网站,并对酸雨、煤、石油、天然气、乙醇等有关的信息(包括课件等视频素材)进行整合,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课前或课后登录这些网站,搜集与酸雨、煤、石油、天然气、乙醇等有关的知识,下载到自己的资料库,或进行笔记。由此,教师的备课也从传统的“写教案”变为“做教案”,教师建立自己的电子教案库,准备充分的资源材料,以应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探究需要。

2.教学过程与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

借助网络技术教学,创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平台,教师、学生、教材、网络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要注意,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这其中,教师的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网络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学习化学的材料或课题,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指导,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就必须从“吃透教材”转变为“吃透课程标准”“熟悉网络资源”,才能把握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3.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

化学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者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过程,还是学习者发展创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化学网络教育资源相结合,可以使整个学习过程尽可能优化,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优化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扩展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知识,并对所收集的知识进行分析、鉴别,还可以反复研究疑惑的内容,反复观察化学视频材料,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这是传统的课堂难以实现的。

4.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与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

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与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让网络成为一个大课堂,在网络上拓展化学学习的空间,超越时空、身份、地位等障碍,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的交流更为顺畅和自由,学生既可以与教师、同学一起研究化学知识,也可以与校外同学、教师甚至是相关化学专家共同探讨、解决化学问题。借助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扩展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将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

5.教学的检测、反馈与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

教学的检测、反馈与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的效果。教师通过网络设计相应的单元检测试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快速地反应在教学检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直接给教师反馈意见,可以署名或匿名,提意见更加直接、自由和真实,避免面对面的尴尬。这样教师的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对中学化学教学的作用

1.让教与学的形式更多样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具有针对性地、适时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一是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多媒体手段进行基本原理和概念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原理直观化,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如果制成多媒体课件,把原子、分子的微观结构放大、定格,再动画合成播放出来,效果当不言而喻;利用网络多媒体手段进行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教学,信息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例如,氧气的用途,能利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其氧化性、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都可以集中表现出来,能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利用网络搜索,可以把生产生活中有关化学知识的情境展示出来,如绿色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可以向学生表达更丰富的信息,能更加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是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例如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等),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三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借助已学的知识和互联网,深入社会生活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2.扩展了化学课堂的时空

网络走入课堂,课堂搭载网络。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扩展了化学课堂的时空范围,从广泛意义上讲,化学课堂不仅仅是45分钟,只要连接网络,化学课堂就可以是随时的;化学课堂也不仅仅是80平方米的教室,只要网络连接到的地方,都可以是化学课堂;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也不仅仅局限于50~60人,只要能参与网络,都可以是教师与学生。

3.丰富了化学课程的内涵

网络中建立的各种专业化学博客群组,发表的化学教学影像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参考资料、检测评价试题等素材,以及有条件的学校建立的相关教学网站中的化学教学资源等,通过信息共享、交流反馈等方式,为师生提供大量的课程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尽可能优化了化学课程的内容,丰富了化学课程的内涵,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应注意的事项

1.容易干扰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网络世界无奇不有,对于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最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如果缺少监督与有效指导,不但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例如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有个别学生开小差,登录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网站,或趁机玩网络游戏及听流行歌曲,影响教学的有效进行。如果对这些行为不进行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2.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比如药品的取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过程,这些都得通过实实在在的练习,学生才有可能掌握,过多地依赖网络,会影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这对于实验科学是不利的。网络教学的种种资源都是人为设计的,因而很难把众多的预见设计其中,而设计出来的“意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意外”了,例如,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学生就发现各种意外,如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白烟产生,气体变成粉红色,水变成紫红色,加热时发出爆鸣声,收集不到气体等意外现象,可以说不同的操作也许就会产生不同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而这在网络系统中就很难办到。

3.不利于学生之间合作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与人的合作意识和方式,而网络教学往往达不到这样的目的。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过程中,收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一边观察现象,一边记录现象,就需要几个同学分工合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但网络教学就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

4.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判断

网络资源有些信息是探讨性、开放性的,其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够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有时可能会无所适从,影响他们的判断能力。因此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应该积极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采用,适当地修改,有效地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3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病理学教研室,江苏 无锡 214028)

21 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引发了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学校数字化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随着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各地职业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也随之蓬勃发展,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我校先后启动创建数字化校园,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创建校园规划之后,2014年达到校园的无线全覆盖率,以便师生在学校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入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从而在普及知识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师生的需求。

为了推动医学教育的信息化步伐,我校近年来逐渐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资源,在重点学科构建了数字化教学平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许多优势。病理学基础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知识要点多,理论性强,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将数字化教学其引入病理学教学中,现就其优点谈一点浅见。

1 课堂教学部分

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任课教师一定要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跳出书本的限制,从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中,广泛筛选书本上没有的、更有助于阐述理论、表明观点的专业新知识和新概念,使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定模式从机械照搬向个性化构建转化。适当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配以相应的视频或动画,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各类知识信息的优势,创设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师生互动式的学习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以及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目前在我们病理学教学课件中大量采用诸如图片、视频、动画、网络课程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来解释本来枯燥的概念,使学生易懂、易记。

2 课外学习部分

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课后辅导。加强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指导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会向学生提供一些网络学习资源的搜索引擎、相关网址和

关键词 。对于一些学生可能难以找到的信息,在课前整理好,上传保存在教研室制作的病理学网络课程中,授课时的教案和幻灯也在校内教学资源网站中的特定的文件夹下,学生可以方便地访问、下载。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病理学网络课程中的测试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帮助巩固和吸收专业知识。学生还可通过在网站上BBS论坛留言提问,也可通过E-mail与教师进行交流等,实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习辅导,个别化教学。

职业教育中理论教学是基于够用、适用的原则上进行的,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理论内容不要求掌握太多,跟大学的区别是我们的学生不要求他们参加理论原理的研究,动手能力是主要的。但对于一些有专门兴趣而且有富余时间的学生,他们可能有继续深造的要求,可以在课外指导这部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内容是与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深化,这部分学习任务可以是该门课程或课程某一阶段学习的重点,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某些问题。比如:细胞凋亡,这个知识点在课本上要求很浅,只介绍了简单的概念,但现代医学中,凋亡的意义很大,与疾病的关系也很密切。研究性学习可先给学生提出研究主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和处理资料,解决问题,最后展示和交流成果。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

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4

1.过于注重硬件,忽略软件研究

在高校的网络教育的过程中,网络资源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网络资源丰富与否是衡量高校网络教育水平高低的依据,但是目前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网络教育中硬件设施的建设,却忽略了软件设施的建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人们的认知错误,人们往往认为主要硬件设施是最为关键的,认为只要硬件设施配备跟上了,网络教育的水平也就随之提升。在这样一种错误的思潮的影响下,高校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硬件设施也的确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这个过程中软件设施的建设却并不尽如人意。此外,有些地方教师的网络信息化水平有限,学校将硬件设施配备好了以后就成为了摆设,并不能够将硬件设施发挥其最大的应有的作用。或者一些地区教育资金有限,只能够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并不能顾留出更多的资金去配备软件设施,这就使得硬件设施的利用率降低,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网络教学形式单一、不规范

由于目前我国关于高校中如何运用网络教育并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教学模式,因此各地区的网络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已经在各个校区之间建立起来了校园网,从而使得学生接触网络教育的机会更多。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整体上网络教育的模式就是下载或上传资源、使用电子图书馆、数据库等,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处于一个被动接触的模式,教学和学生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尽管网络上资源较多,但是学生在进行搜查的时候,却并不那么容易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可信资源和规范的资源也比较少,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急需整顿当前我国的网络教育。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策略

我国高校中网络教育目前只是处于起始阶段,因此还需要漫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有关网络教育的理论知识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要改善当前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专家和各个高校共同努力,来共同构建高质量的网络教育,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1.重视网络教育,加强资源建设

要提升网络教育的质量,首先就是要重视网络教育。要在教师和学生中树立起来网络教育重要性的意识,使得教师和学生转变对教育的概念,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教育,学生要转变学习的概念,要改变传统的接受式教育为创新式教育,由一次性教育为终身性教育,由竞争学习变为合作学习,使得学生在一种自由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可以扩宽自己的视野,能够在一种最为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教育,学生也会在这样一种自由的环境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不仅要建设完备的硬件系统,还需要使得软件的配备能够跟上学生的需求。此外,还需要建立起来规范网络教育资源的技术,对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建立网络学习资源的标准,从而使得网络资源的研发者都能够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进行研发,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规范资源,学生之间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

2.完善评价体系,保证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因此其评价体系也是不同于传统的评价体系的,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都较为复杂。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建立起来一种遵循网络教学规律、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在建立标准的过程中,各个高校要根据自己的网络教育的发展水平来进行制定,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的一套质量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通过建立起来完备的质量评价体系,能顾增大政府对网络教育的认可度,从而使得政府能够支持网络教育,这对于高校整个未来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3.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教师队伍

网络课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在网络课堂中的作用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这就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对网络授课形式的研究,从而能够熟练掌握网络资源的使用,从而在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重要性,采用一些新颖多变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能够自己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比如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对于网络教育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状况也要进行掌握解决的方式,这些基本的网络教育所需要的技能都是教师所必须拥有的。在一些远程教育中,发现教师的网络课程的制作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制作网络课程的费时费力较多,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没有相应的补贴,教师就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完善网络课程的建设,这些都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因此就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来改善这样的局面:

(1)对教师进行统一的网络信息技术培训,使得教师的网络课程制作的基础功扎实起来,比如一些软件的详细的操作方法,网页的具体制作方法等;

(2)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到网络课程的研讨中去,要制定一些鼓励政策,使得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校在平时的教育中也要经常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立起来网络论坛,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网络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7-0000-02

Exploration on the Problem of Middle&Primay School Online Education

Chen Jun

(NO.1 Middle School of ChangLe,Changle262400,China)

Abstract:In this information age,online teaching as a brand-new teaching mode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people.It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role especiall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In this article,we restudied and explored the online education and go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ts connotation.The article mainly deals with problems we are fac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ing onlin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which can be the basis for future counter-measures.These problems include:renewal of education conception,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resourses,invest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training.

Keywords:Primary&secondary school;Online education;Exploration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引入教育领域使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网络教育成为一种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的新型教育形式。正如互联网先生约翰•钱伯斯在世纪之交的预言“下一个进军Internet的强大杀手就是网络教育”,时至今日,网络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发展和推进对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对整个民族未来教育的发展水平,对参与国际竞争、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教育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网络教育的含义

早在2003年底,上海师范大学赵金波、黎加厚老师通过对“网络教育”概念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及目前网络发展和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网络教育”是一种师生借助网络环境,利用面授教育与非面授教育的形式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说网络教育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为主要教学手段,运用图像、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的一种新型的交互式网络化的教育方式。

(二)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构造,即主要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意识等。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的)。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网络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其他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二、网络教育之于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的网络教育是在以多媒体计算机与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时空的特点,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原则,以“四大学习支柱” 为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中小学课内课外教育教学的组织形态。目前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组织形态,主要存在两种典型的应用形态,一种是以独立的远程教与学为主的中小学网校形式,一种是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三、目前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原有的教育观念。在应试教育长期的困扰下,评价教育结果的标准是考试分数,导致很多学校虽然配备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甚至建立了校园网,但并未起到应有的效用,要么闲置,要么另作他用。2004年4月1日,《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人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人关注卫生保健信息。可见,目前我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

(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随着中小学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网上教育资源的建设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网上资源似乎很丰富,但很多网站的内容彼此重复或覆盖面窄,而且内容单调,没有脱离传统教育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网站主要存在五种形式:百科全书式网站、中小学学校网站、儿童娱乐网站、父母教师网站和商业网站。通过对各个网校网站的拜访,综合来看,许多网校只是把书本、教科书搬到网上去,并没有体现网络教育的交互式等优点;一些中小学学校的网站则似乎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工具,内容大多为学校介绍、获奖情况、园丁风采、校园新闻之类,甚至有些网站还处于建设之中,并未为学生查找学习资料提供多少帮助。在商业网校中,试题库屡见不鲜,在线学习或同步教室则是“电子教案”。同时,很多中小学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有路无车无货”,致使投入大量资金的校园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开发、研制网上教育资源,已成为解决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瓶颈”问题的当务之急。

(三)中小学网络教育的投入问题

网络教育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1998年美国投入510亿美元,旨在使每一位美国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其中,大约有20亿美元专门作为公立学校建设网络教育系统的额外资助,学校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则由国家全部包下来。法国政府2000年拨款5亿法郎作为支持基金,用于全国小学配备电脑,为上网创造条件。而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投资的主体不明确,中央政府的财力难以覆盖,地方政府财政力不从心。因此很多学校的硬件配备都是靠学校挤出来的,且规模有限。

(四)技术支持系统的建立问题

即使具备了高速宽带的网络条件和基本的基础设施,在实践中也还是不够的。为了使广大的教师和学习者参与进网络教育中,必须有一套网络教学和网上学习的技术支持工具,如网络教育平台。一个完整的网络教育平台应该有望上课堂开发工具、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这些问题的存在,延缓了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发展。如果这些问题及时得以解决,我国的中小学的网络教育将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陈剑光,杜杰.对中小学网络教育现状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徐建一.网络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J].网络教育研究.在线电子杂志

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6

自1999年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内,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共计69所。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作为同生共存的两类教育形式,均以在职成人为主要培养对象,以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但在办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他们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过程中同时催生的产物,诸多学者和一线实践者对两类教育形式认识模糊,甚至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解。因此,对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厘清和辨析,有助于搭建衔接两类教育形式的桥梁。

1.概念辨析

开放教育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开放教育泛指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包括教育对象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教育方式开放、教育环境开放等。狭义的开放教育则特指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形成的开放教育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成为一种新型的常规教育形式,进入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网络教育同样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育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浏览各类学习资源,在没有教师有计划地连续指导情景下,同网络伙伴进行交流的学习。狭义的网络教育则是由普通高等院校组织的对学习者有明确培养目的、主要依靠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的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目前我国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均是定位在狭义层面,是依据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不同高等教育机构来进行划分的,培养对象均是面向成人,尤其是以各类在职人员为主。

2.办学模式

开放教育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普通高校、行业部委共同参与,各级地方电大具体实施的多级合作办学模式,有效整合了各类社会资源。相对而言,网络教育则是依托普通高校自身资源,由网络教育学院和校外学习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对学生实施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服务。

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现代远程教育理念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开放教育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参加实时及非实时网络教学辅导,还可以参加由当地教学点组织的面授辅导及小组学习等。中央电大、省电大以及教学点通过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实施方案、专业实施方案等实现导学、助学、促学的高效整合。网络教育则是学生完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的学习活动,包括:院校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含视频与文本)进行在线教学与辅导,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在线完成作业,通过网上讨论与网上论坛实现师生互动和答疑解惑。

4.课程体系

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保障。网络教育基本是沿用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教师来自于院校自身,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的完整性。而开放教育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基础以及行业需求等,从全国各地聘请教师共同研究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是依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依据中央电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纸质教材、音像视频资源、多媒体资源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则是根据自身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二、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现状

学分互认,来源于英文“CreditTransfer”,指的是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分可在合作高校之间实现相互认可与换算。对于院校来说,学分互认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可优化整合、统筹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解决部分学校扩招后师资、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并使院校能够聚集优势资源打造自身特色与品牌。对于学习者来说,单一院校的课程组合已经不足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学分互认有利于打破院校之间的壁垒,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渠道。由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化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正在积极开展学分互认的相关探索。

1.合作开设专业与人才培养

在开放教育启动时,中央电大为了充分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开展了与普通高校合作开设专业和人才培养的探索,截至2012年,已经开展26个本科专业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通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建设专业课程、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对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实现了专业层面的整体学分结果互认。中央电大和合作高校初步探索了学分互认规则,主要包括课程考试要求、学位英语要求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等,比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学位课程须达到约定的平均分值、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须达到约定的等级或分值。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各院校的专业要求不同,学分互认具体规则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免修免考”

“免修免考”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通过国家承认学历的其它教育形式取得某门课程的学分,且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低于现修专业被替课程的要求,可以按有关规定对现修专业中的被替换课程进行课程学分替换(即免修免考)的认定方式。针对此类方式,中央电大和多数网络教育学院均制订了相关的制度文件,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在“免修免考”的认定类型方面,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基本保持一致,包括:(1)按毕业专业(国民教育系列)免修免考课程。比如: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生可免考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各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等;(2)按学历证书免修免考课程。比如:已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各类高等学校研究生、本科、专科学历,并参加开放教育第二专业的学习者,其所学原课程(6年有效)达到现行同等(或较低)层次专业培养方案对该课程要求的予以免修免考,并获得相应学分(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入学前已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可免统考并免修全部统考科目的课程(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3)按单科结业证书免修免考课程。(4)按国家等级证书免修免考单科课程。比如,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具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及以上证书者,可以免修免考本专科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5)按国家等级证书免修免考课程。比如,入学前已取得中级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教学计划中属性为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经济法》(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实施方式方面,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都是依据其所制定的相关规定,采用学生申请、院校审批的方式进行。开放教育的学生提出申请后,报经地市级电大分校(教学点)、省级电大和中央电大审核批准,采用分级审批的方式开展。网络教育的学生则是到学习中心提出申请,经学习中心初审合格后报经学院进行审核和办理。此外,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在“免修免考”的认定范围、学分认定量等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般来说,凡教育部承认学历及相关证书等均可以进行认定。但由于各教育类型的社会认可度存在差异,部分院校进行了特殊规定,如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明确指出电大、函授夜大、网络试点院校课程取得的成绩不能进行相关认定。在学分认定量方面,各个院校也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如中央电大规定“统设必修课程免修免考的比例规定为不超过统设必修(不含综合实践环节)总学分的35%”;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规定“办理免修后累计认可的学分不能超过本院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的50%”;东北财经网络教育学院要求“申请免修课程学分累计不得超过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的20%”。

3.“学分当量替换”

“学分当量替换”这一概念是在中央电大与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事局以及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共同组织和实施的“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中首次提出的。它以承认学生以前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为前提,开放教育学生以往获得的非学历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一定级别的技能大赛证书和相关学历证书等,经过严格认证后,根据其与对应的学历教育专业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折算为一定的课程学分。比如,对于获得“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通用能力培训结业证书”的学生,在修读工商管理专科时,能够免修《个人与团队管理》(必修)、《资源与运营管理》(必修)以及《首都职工素质课程3》(选修)三门课程,共分。该项目以“学分当量替换”为桥梁,探索了对学习者正规及非正规学习后的先前学习成果认定办法,拓展了“免修免考”以课程为认定单位的学分认定办法。

4.课程共享

跨校选修课程是普通高校开展学分互认的常见方式。在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若干网络教育学院探索了以学平台进行课程共享的方式来推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课程互选、学分互认。2007年,北京交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以及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网络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研发中心”,以组织制作优质网络课程、文字教材等一体化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其成员单位的学生来说,则可以修读该中心平台上所提供的共享课程,并能够得到相应的课程学分。与传统高校的跨校选修课不同,网络教育的教与学过程完全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因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共享课程的探索实现了两校及多校之间课程学分互认。

三、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存在的问题

结合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开展学分互认的探索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资源。从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已开展的学分互认探索来看,尚存在以下若干不足:

1.缺少开展学分互认的理论基础

目前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学分互认的探索多是基于现实需要所开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在学理界,关于学分互认的标准、学分互认的类型等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结论。由此导致在学分认定以及学分互认的开展过程中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即使对于各院校制定并已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免修免考等),也难以形成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应用的一般性指导原则。

2.缺少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学分互认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最大化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事实上,由于制度体系、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各类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和壁垒。对于同时起步、共同发展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也毫不例外,虽然二者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国家政策支持,二者之间关于学分互认、资源整合的推进并不理想,甚至存在有意停步不前的情况。

3.尚未形成完善的学分互认机制

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开展学分互认的:一种是院校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规定学生能够进行课程学分互认的要求以及实施方式等;另一种则是院校单方面制定对其他教育类型课程学习成果进行学分认定的制度文件,继而进行实施执行。但整体来看,这两种方式均属于个别、自主、无序的实践行为,缺少操作层面上统一的要求和流程模式、规范,由此导致学分互认实践工作难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4.学分互认的范围还较有限

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现状来看,参与学分互认的院校还很少,能够进行学分互认的课程也较为有限,甚至很多课程学分还停留在单向认定的层面上。此外,无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学生,大家对学分互认的认知依然欠缺,一系列深层、细致的问题还尚未得到解决。

四、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对策

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是我国国家教育战略目标,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作为两类较为特殊的教育类型,能够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搭建提供样板和案例。结合“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入推进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探索,需重点解决以下若干问题:

1.深化学分互认的理论探索

对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来说,教与学过程的相对分离导致其课程的表现形式、实施方式以及学分衡量与认定方式等均与传统课程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已有学分互认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研讨适合远程教育的课程学分互认标准及规则,能够有效指导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学分互认实践。

2.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

相比西方及日本、韩国等,无论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远程教育,我国在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分银行的建设等方面等都相对落后。学分银行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有效衔接各类教育,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推动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进程。由于教育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教育体制的复杂性,目前多数的探索并未突破地区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先期引领并切实推动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探索,可为我国国家学分银行的构建提供坚实基础。

3.构建学分互认的操作规程

明确、规范的操作规程是学分互认得以在实践中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学分互认能够持续、稳定开展的必要条件。在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中,需要转变目前单一、个别化的校际实践思路,探索开展学分互认的稳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包括学分认证标准开发流程、学习者业务办理流程、认证单位业务办理流程等。

4.建立学分互认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