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逻辑思维缜密的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逻辑思维缜密的表现范文1
一、排除数学语言障碍,为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数学基础知识是思考的依据,不熟悉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形成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将是一句空话.而数学语言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初中数学中出现了很多小学里没出现过的数学语言,再加上初中数学概念比小学严谨、抽象,不少初中生难以适应这个阶段的学习,一些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数学语言,只会机械地背诵,导致学习基础知识时碰到困难,解题时推理无据,不严谨.
初中生数学语言学习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数学语言理解障碍,数学语言转化障碍,数学语言表达障碍.数学语言理解障碍是指初中生不能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比如“对边”,“互为相反数”,“任意非零整数”,“直线AB经过一点C”,“有且只有”等.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的感性材料,这决定了他们学习数学语言时,只能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循环渐进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用具体的模型,学生熟悉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比如:讲解“平行线”概念时,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铁路上两条铁轨是笔直延伸,都在同一平面内,而且处处隔得一样远,所以永不相交;教室里窗的左右边框也有同样的特点.又比如,讲解“两点之间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命题时,教师可以把一个图钉固定在黑板上,在图钉上系上一条细线,将细线拉紧,绕图钉左右上下旋转,这时再用另一个图钉把这条细线上某点固定住,则细线就不能动了.先通过具体例于对数学语言描述的对象进行感知,学生会理解更透彻、牢固.此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定义,命题等中数学语言的含义,对某些语言要“咬文嚼字”.数学语言转换障碍是指学生对于不同表达形式表征同一数学语言时,或者在同一种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的内部进行转换时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符号语言、图像语言和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产生障碍.比如:对三角形高的定义中的文字语言“顶点到……垂线段……”,不能转换为图像语言,导致了记住概念后却依旧不会作出三角形的高;不[ lunwen.1KEJIAN.com]能将“不小于”转化为“大于或等于”等.为克服学生这一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多练习、多动手,比如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将数学语言和图形结合起来;能将定义、定理、命题等翻译成符号语言;能将实际问题中的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等.数学语言表达障碍主要表现为学生不能正确或全面地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可分为口头表达障碍和书面表达障碍.针对口头表达障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回答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多鼓励、表扬.针对书面表达障碍,教师可通过具体例题的解答书写过程演示,让学生体会如何将心中所想转换为清楚的数学语言;教师也可以给出解答同一道数学题的几种不同书面表达,让学生比较哪种表达更清楚,哪种表达有误,不全面,有歧义.
二、排除“推理不严”,做到推理有据
小学阶段的数学结论主要靠观察,经验获得,再加上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对直观图形依赖性太强,导致了初中生往往凭观察和经验创造出一些“想当然”的结论.比如,在解有关三角形的题目时,如果题目中的三角形看起来两腰相等,学生会凭观察直接把题中的三角形当成等腰三角形,并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求解.同时,初中生往往认识不到证明的必要性,他们困惑:为什么还要证明能直接观察出的结论?
考虑到初中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要消除这种思维习惯,教师只能逐步培养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跟学生强调证明的重要性.比如,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折纸,拼角,度量等方式提出猜想后,可以先用几何画板验证猜想,同时展示出不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内角和,直观形象地体现出三角形数目之多.这时再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显然三角形是罗列不完的,那么,我们能只对一个给定的三角形动手探究就得到普遍结论吗?但即使我们对每个三角形都进行验证,我们能否全部验证完呢?此时,学生就会意识到凭实际操作是行不通的,迫切想知道解决的办法,教师再引入“数学证明”的定义,方法,作用.然后,再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示范,学生就会初步认识到证明的意义.其次,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了解推理证明的方法、要求,做到推理有据.对例题的选择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的原则,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判定时,在遵循教材学习顺序的基础上,先只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条件,证明某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可要求学生在证明某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再证明另一个四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先只要求不必添加辅助线的,再要求需要作辅助线才能求解的题目.这种由简到繁、逐步过渡的方法能让学生便于接受.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画图要有依据,不能把任意三角形画成等腰三角形,把矩形画成正方形.此外,在讲解题目时,教师要深入分析每一步证明的已知是什么,结论是什么,用了什么定理、公理.细致剖析证明过程,让学生明确逻辑推理的步骤,减少对图形的依赖,能避免学生思维混乱,形成清晰的思维层次,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排除“思维不缜密”,周密思考问题
由于小学的数学学习缺乏思维缜密的训练,到了初中后,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逻辑思维不缜密.比如:初中生习惯在非负数[ lunwen.1KEJIAN.com]范围内讨论问题,容易忽视字母取负数的情况.这是由于初中数学中引入了字母,用抽象的字母代替具体的数值.而小学生接触到的数都是取定的自然数,受此影响.又比如:在解答“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35°,则其余各角的度数为多少?”这道题时,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误解:把题意中的内角只当做顶角(或底角),导致出现漏解.
逻辑思维缜密的表现范文2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教育 理性分析能力
一、价值观和价值观教育
马克思曾指出:“价值是人在把成为满足他们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进行估价,赋予他们以价值或使他们具有价值属性。”①价值实际上是探寻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个人的需要的满足和满足的程度。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价值的界定和评价。它包括目标和评判标准两个方面。
从学校教育层面说,价值观是学生的精神支柱,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深层次问题,加强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就学生本身而言,不同的价值观往往引领个人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从社会层面看,价值观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社会风气往往受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因此,良好的价值观教育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作出巨大贡献。
二、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机遇挑战。
1.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条件下多元文化对价值观教育带来冲击。在当前全球化平台上,各种价值观处于相互冲突,交流和融合的状态,任何一种价值观都不能自称绝对正确,这无疑将增大价值观教育的难度和辨识度。
其次,现有的价值观教育滞后。迄今为止,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仍然局限于传统的“两课”教育。教学方式也是“教师中心”的课堂灌输,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很少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有实战经验的辅导员因为各项琐碎的日常工作被无形地排斥在这个教育体系之外,使得整个教育缺少实践社会责任教育。
最后,社会转型使得价值观冲突加剧。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不断地冲击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新的理论支撑点,那么,随着大学生越来越强的自主意识,以及越来越宽的信息接收渠道,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就会慢慢地失去原有的教育作用。
2.价值观教育的机遇
首先,社会意识的多元化有利于教育理念在价值观层面上的整合和更新。任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是因时而异。价值观教育的理念应该在与于其他理念教育的交流和融合中获得发展。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价值观教育理念和方法若想获得效能上的提高,势必要吸收各方面的理论信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其次,当代社会环境非常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更加务实的价值观。改革开放后,人们意识和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主流价值由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强调个人无条件服从集体的观念转变为强调人和社会发展的并行性。这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务实价值观的形成,避免出现言行不一的负面教育结果。
最后,新的技术和理念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实践方法和理论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价值观教育运用了以往任何时候都不能比拟的技术和理念。这些新的技术和理念的正确运用,势必能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效能。
三、价值观中理性分析能力的地位和作用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应对价值观教育在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做法是强调理性分析能力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事实上,理性往往指在一种在不受到成见和感情因素的干扰下进行的缜密的,基于逻辑等思维工具的缜密性思考。这种缜密性思考的能力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同样,理性也应该是社会个体价值判断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韦伯将理性分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价值理性在事先的价值体系上决定选择行为,而工具理性则在既有的目标下选择最有效的手段。②相应地,心理学家罗克奇也将价值观分为“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③
理性作为人类共有的分析能力和选择能力,同时对价值的内涵和度量发挥决定性作用。一方面,理性通过对一定客观条件下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价值具体所指。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价值进行比较,理性可以通过缜密的计算对各种价值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大小进行排序。
1.理性分析能力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面对多元化的信息来源,理性分析能力保证大学生做出正确选择。这种选择过程往往是通过使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思维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完成的。因此,缜密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在当前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方面。一方面,理性能够保证大学生基于自身的主体地位对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进行综合性判断,在工具理性层面有效地避免行动上的盲动性和盲从性,从而在思想和认识上抵制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理性能够保证大学生通过独立,综合分析和效用排序,树立积极、正确的三观,在价值理性层面努力通过追求正确的目标而使自己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
大学生处于人生可塑性非常强的关键时期,自控力和分辨力不强,各种心理活动相互交织,情绪容易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其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2.价值观中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
高校价值观教育应该对现有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强调知识灌输和思想引导的同等重要作用。并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多重视教育客体的主体性作用。具体的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能够为青年大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培养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看清各种错误的观点方法的本质,用缜密的思维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准确、深刻的认识。
其次,应该在价值观教育中,通过鼓励学生理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中确立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在价值观形成的青年阶段,正视社会现实,理性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对于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意义重大。
再次,高校应该着重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主要包括青年大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加重逻辑思维方法教育在大学课程和考评体系中的权重,在教学理念上更多地重视引导学生在不带任何感情因素的情况下冷静凭借自己的理性分析遇到的各种问题。
最后,高校应建立更加科学的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高校应该改变以往单纯注重实体性知识的评价取向,更多重视考核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他们在价值观形成和选择与理性分析相互结合的水平。
总之,大学生处于人生中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为了保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应该重视价值观教育并从源头入手以应对新时期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培养大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在价值观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为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成效,高校应该在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通过提高大学生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正确选择信息、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加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通过努力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2.
②雷瑟(Ritzer,G)著.马康庄,陈信木译.《社会学理论》台北:台湾巨流图书,1988:237-238.
逻辑思维缜密的表现范文3
【关键词】 导学案 引入 英语写作
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从高一开始便进行系统、严格地训练,到高考时便可收获丰盛的果实。我校从2010年便开始通过使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预习,我们也将导学案引入了英语写作的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导学案编写中针对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校高中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不如意,不能完美地表达写作主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逻辑思维不缜密
这个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审题不细致,导致要点遗漏,另一方面表现在由于受到语言知识的限制,学生无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导致文章中出现逻辑混乱、幼稚甚至错误的表达。
1.2 掌握句型结构不够
常常出现中式英语,即所谓的Chinglish。
1.3 语法错误较多
主要是时态使用混乱,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有时态的概念。
2. 导学案编写中相应的举措
2.1 导学案的重要部分是“课前自学”
即设计一个“自我诊断”环节,列出学生在写作时常见的问题,如:审题不细致,有时错误理解写作要求;有时遗漏要点;时态使用混乱; 词汇缺乏,常常不知道要用什么词进行表达;常常对中文意思进行逐词翻译,而忽略了英语句型的运用;对于英语句型,学生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句型运用单一,不能使用较复杂的句式;句型有时出现逻辑不合理现象;不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时忘记大小写的规范使用。
课前自学的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自我体检”,找到自己的主要问题,从而清楚地认识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己重点要关注的是什么。
2.2 导学案的重点指导部分是“课堂学习”,这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第一个步骤是“改一改,记一记”,在导学案中列举了老师平时收集的学生在写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错误句型,要求学生改正,并背诵正确的句子。如:I enjoy popular music and collecting stamps.在这句中,学生们没有意识到句子的平衡,忽略了“and”的并列用法,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该句改成:I enjoy listening to popular music and collecting stamps.还有,学生经常这样描述:Go into the park. Go straight. Cross the street. Turn left. 这些祈使句让人看得不知所云,这是因为学生对如何使句子连贯还不清楚,这时非常需要教师相机点拨,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这样修改:After you enter the park in the main gate, you can walk straight till you come to a street. Then turn left.。还有,学生总这样写:I’m interested in the game and won the first place last month.当我指出学生有错误时,学生还振振有词说他写的没错,我继续指出句子有逻辑错误,时态的不一致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应该改为:I was interested in the game and won the first place last month.由于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出现最多的句型错误是写中式英语。经过这一部分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对自身英语写作中句型问题起到决定性的指导和帮助。
2.3 导学案中对英语写作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是“美文打造”这一环节
通过前面导学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找到了自己写作中的问题,并且通过老师指导解决了问题,句子也疏通了,紧接着下来就是“美文打造”了。学生在前面的步骤中,渐渐找到了自信,眼见就要成功,自然兴致盎然,此时教师趁机引导:如何将已有资源变为优秀作文?同时,教师给出过渡词汇,指导学生打造优美段落,直至成文。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发展中的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使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达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八级或九级的写作目标,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必须是长期的、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写作技能培养。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山东省临沂市教研室. 高中英语新课标教学理论与实务[M]. 重庆出版社, 2006.
逻辑思维缜密的表现范文4
1.问题分析能力
问题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问题快速的分析,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最终给出问题的求解结果。针对初中学生要能够解决课本上的问题,并且形成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快速的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已知和求解问题。
2.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大脑的思考分析相应的过程,并进行问题的演绎,分析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对比出最优的解决办法。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现在对数字的运算缜密性,能够对图形、函数和公式有着敏感的认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初中数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其综合能力,提高其学习能力,从而保证其在社会中有良好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进措施如下:
1.倡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采用理解式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相应的规范,尤其是在第一节自主学习课中,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在课前设计好相应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让学生闭上课本,进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留出时间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
2.鼓励合作学习
在学生时代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老师进行积极地沟通,合作学习就能满足该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进行组队合作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课程设计方面,主要以习题教学为主,习题设计中应选解题方法灵活的,具备多种解题方法的题目,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例如,在几何证明题讲解中,设计多种解法,让学生从边长、角度和相似的角度进行求解,从而形成灵活解题的习惯。
3.兴趣引导教学
兴趣引导教学就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课堂的专注度,能够让学生更加用心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将兴趣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聚精会神,与教师的思维同步,从而高效率地提升学习能力。
4.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创新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在课堂上要保持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得到解放,能够积极的思考问题,并提出新的想法。例如,利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用摆火柴图形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效果。
5.强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表现强化教学技术,具体包括:讲述行为方面,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讲述内容的“取”与“舍,讲述融入情感,表达对数学美的欣赏;演示行为方面,区分三种演示行为的适用范围,合理预设演示行为,加强板书行为的操作技巧的训练,设计合理的板书演示;提问行为方面,认真观察与反思,把握时机运用探问和追问的策略,激发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学生的长时思考,提高课堂观察与反思能力,加强对提问的研究和学习。
6.专业化的习题设计
习题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己完成习题就可以起到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设计习题中,不能盲目的直接布置课后作业,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习题设计。同时,还应针对习题教学进行专门的设计,从精审题意、分析特征、纵横联系、寻求方法几方面出发,研究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7.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成绩
逻辑思维缜密的表现范文5
【关键词】:入门 逻辑思维 想象 基础
我们在学习了平面几何之后,对于立体几何的进一步学习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二维平面跨度到三维空间是立体几何的起始阶段,要从平面几何的思维定式之中释放出来,避免对其学习形成阻碍。要大力培养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用以加深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
一、 从基础探究抓起
基本的公理、概念、定理以及公式是立体几何的基础性知识。立体几何部分的核心内容就是公理、概念、定理以及公式,也是基础性探究的起点,更是判断推理以及逻辑思维拓展的有力依据,是更准确的完成试题解析的基本条件。基础性的探究应懂得认知规律,有理有据,严谨实用。这样不但可以正确的理解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又可以培养自身探究和钻研的进取精神,这在立体几何的基础学习中,是比较重要的。
二、 系统的完成平面观念向空间思维转换的过程
1. 借助图形以及外部条件,使想象力从平面延伸到空间
作图、识图是几何学习的辅助方式之一,需要由正确的空间想像来完成。所以,懂得丰富识图能力和空间意识,是培养立体几何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我们研究的平面几何中,图形往往是呈现在一个平整的版图上,与实物无异。立体几何则不同,它所研究的是三维立体空间中的图形,当表现在2维平面上之时,难免会出现失真,与最初的实物有所差别,例如:平面直观立体图形直角不“直”,角度倾斜误差等。最初的学习,对识别这一类直观图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多用模型、立体实物加深抽象思维概念,对立体图形形成空间形象的整体把握。其次,通过一些描绘的或是示意的草图,来加深空间观念的形成,使立体图形具体化。再次,要探究立体图形的组成及其性质,更深入的了解其内部构造以及特点。还有就是,充分利用好已知条件,通过理解以及作图工具,将空间图形完整的表现出来。例如:两条异面直线,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表达:
作图与理解是不可分割的,作图做的越真实细致,理解起来就越轻松,识别也容易一些。
2. 要培养思维观念,从平面几何的简单理解上升到空间中去
从平面几何跨度到立体几何,无疑是从平面逾越到空间中去。在还没有完全摆脱掉2维平面的束缚之前,接受三维空间的知识往往是有一定困难的。比如:我们很容易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等。接触立体几何之后,就会理解为什么要不断的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了。相同的问题,当我们提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之时,很容易受到之前概念的干扰,但是少了“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基础性条件,问题的答案也就多出了两种可能,异面或者相交。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正方体吗,或者实物课桌等外部辅助条件,来加以诠释,帮助思维尽快进入空间模式。
3.通过对比的方法,仔细分辨出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区别,进而完成空间转化。
比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或者相交。而在空间之中,两条直线不相交但也未必会平行。在同一平面内,过其中一点,只能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是垂直的。而在空间中,过其中一点,可以引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可以将平面分成两个部分。而在空间中,一条直线是将空间分成两个空间部分。还有,角与二面角的区别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他们彼此联系密切、息息相关。懂得将二者进行专业的对比与区分,就是思维扩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进一步巩固。
三.如何全面培养逻辑推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作为一门思维缜密的学科,想要完整的进行问题探究解决具体事例,需要层次分明、心思细腻、有理有据。有效的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首先是要掌握有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比如:立体几何入门,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点与面,分为点在面内和点不在面内;点与线,点在线上和点不在线上;线与线,两直线互相平行、两直线相交(垂直)、两直线异面;面与面,两平面平行、两平面相交(垂直);线与面,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接触立体几何的起步阶段,就要结构严谨,切忌逻辑混乱,准确并且熟练的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其中就是进行逻辑推理的有效凭据。
在立体几何中,所谓空间想象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理解、观察以及创造力和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比如:在基本了解集合中平面、直线、空间状况的结构、组成及性质的情况下,不借助任何外部条件,靠空间想象来完成思维空间的基础草图,并且可以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内在联系,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想象空间。借助图形,来钻研思考客观事物的位置关系以及存在状况,并且可以完整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够根据立体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等,创造出符合条件的几何图形。无论什么方法,都是要用以扎实的作图和识图能力作为基础的,当然单靠这一点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制约条件,比如:技巧、熟练度、概念掌握等等各个方面相互配合,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立体几何基础知识的巩固是通往更深层次解决剖析问题的探究过程之一。要想为接下来的深层钻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要重视立体几何的入门学习。我们要重视那些看似简单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不仅仅要理解还要熟练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同时,对基础性的问题探究,必须有理有据,做到结构严谨,认真仔细。全面的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充分的掌握立体几何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真正做好立体几何的入门学习。
参考文献:
[1]汤希龙.立体几何入门要学数学方法[J].高中数学教与学
[2]王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立体几何教学谈起[J].教育科研
逻辑思维缜密的表现范文6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成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55-01
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数学成绩开始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据调查,这种现象在各个初中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也已经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障碍。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在新课改下如何寻求科学的对策,有效地帮助数学学习困难生“脱贫致富”,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关键问题,也是目前初中教师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内在的意志力、学习意识,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一)数学本身
数学与其他学科比,最大的特征是抽象,逻辑性强,这也是“学困生”最怕的。而学生中有的属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思维层次低;有的先天不足,很多问题总参不透、理解不了。数学强调的是严谨、缜密,这样有的学生恰恰在这个方面缺乏毅力、缺乏信心,对数学问题总不能细致分析,老是考虑不周、漏洞多。缺乏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意志力,这样长久下去,学生便逐渐产生怕数学,对数学没有兴趣,从而就逐渐放弃了数学。
(二)学生自身
首先,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分不清哪个概念是研究两个图形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概念是研究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更不会画图形的对称性。其次,学困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程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问,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最后,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也比较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教师教学方式
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 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和自主探索等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怎样才能使的人生有意义,怎样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每周数学课利用两三次课课前机会花三五分钟与学生讲故事,主要包括科学家的故事,人生哲理故事,例如在引入无理数时,讲用生命来捍卫真理的希伯特的故事。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
(二)加强与“学困生”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加强与学困生的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困生的友谊,从内心去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信任他们,热情辅导,真诚帮助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经常抽时间与学生谈谈天,聊一聊家务,谈一谈数学,讲一讲学习数学的方法,与学生打成一片。使“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在一次交流中有一位学生竟说 “再不学好数学,真对不起老师。”
(三)强化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花费工夫虽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表现在知识匮乏和知识间的联系弱。教师不仅要为他们补知识,多帮助他们养成多动脑、多动手的习惯,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而且还要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要让“学困生”开口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从中看出他们知识的盲点和思路的误区,找准“病”根,从而对症下药。努力让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使之“做”出兴趣,“做”出方法,“做”出学好数学的习惯,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与技巧的回忆、模仿和复制。
(四)对“学困生”多用激励性语言,实施成功教育
“学困生” 由于在学习上屡遭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学习不好,思想压抑,导致思维不够灵活,他们比其他同学更需要老师的激励。当“学困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要全盘否定,而应挖出正确的一面进行肯定,激励并启发他去修正错误;当“学困生”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对他表示赞许,“有进步!”,激励他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当“学困生”灰心失意时,教师要及时从思想上对他进行疏导,激励他重树信心,勇敢面对困难,“你真行!”,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