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利用规划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范文1

以服务于我区经济建设为根本出发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原则,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二、工作任务

分析研究城镇、村庄存量集约土地利用潜力,科学确定全区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和加强耕地保护为重点。进行人口、耕地和各类农业用地需求预测,搞好与相关规划部门的衔接,确定城镇、村庄用地控制范围规模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用地指标,同时把矿产资源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纳入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确定年和年的专项规划用地项目,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用地保障。变更详查成果基础上,更新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件,绘制区级(125000镇级(125000村级(110000土地利用规划图件,形成修编后的规划大纲、规划方案、规划文本、专题报告等各项文字成果及电子图件,报上级政府审核、批复。

三、规划时限与规划范围

(一)规划时限

以年为规划目标年,本次规划修编以年为规划基期。以年为近期目标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修编采用区、镇二级规划同步开展的方式进行。按照市里的安排。

1.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为本区行政管辖范围。

2.区负责编制区、镇二级规划。

3.包括:发改局、农业、旅游、环保、计生、交通、统计、规划、体育、卫生、畜牧、教育、公安等。全区国民经济各部门专项土地利用规划。

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1.前期准备工作

结合区实际,组织成立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专题研究内容、项目,落实经费和办公地点,召开全区动员大会。

2.调查研究、用地预测

采取上下结合方式,根据《区规划修编工作方案》要求。区镇同步开展,由区政府统一组织部署,国土分局牵头,搞好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衔接。各部门要进行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确定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经区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拟定规划期内全区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各类用地的规模,空间布局建设用地控制范围等。提出有代表性的专题报告和部门用地计划。编制专题土地利用规划报告,作为新一轮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3.规划修编前期成果

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各部门用地计划的前提下。编写规划修编大纲,编制修编前期准备工作报告、现行规划实施评价报告、土地利用规划重大问题研究报告及五大专题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后,聘请专家审定,上报上级政府。

五、成果要求

组织今后规划期内实施指导全区土地利用的依据和准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是新一轮规划意图与决策的体现。规划修编主要成果包括:主件、附件、规划依据等有关资料图件。

主件:

(一)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文体

(二)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

(三)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图

(四)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

(五)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成果

附件:

(一)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保有量研究

(二)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三)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范文2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 实践环节 教学模式 仿真实验

一、前言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并能够独立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建设者。当前,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迈入到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而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人才的全新要求,要求大学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从课程教学上来说,在传授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创新性和适应性能力的培养,并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利用仿真实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是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这一改革环节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仿真实验就是创建一个可视化的实验操作环境,其中每个可视化仿真物体代表一种实验仪器或设备,通过操作这些虚拟的实验仪器或设备进行各种复杂的实验,达到理想实验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基于WEB的仿真实验实际上就是一种远程仿真实验,它作为一种融合仿真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全新教学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

《土地利用规划》是高校面向土地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测绘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该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具备规划设计能力,而规划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撰写规划报告、编制图集、构建数据库3项基本技能上,因此实验是其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然而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规划文本撰写知识的传授,而轻规划制图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建库的训练,加上抽象的理论概念无法通过实验平台加以综合认识理解,使学生学习上很难提高兴趣,这对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实验的过程、方法都是很不利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不同的虚拟现实环境条件下对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可取得因目前实验条件欠缺和高昂的实验数据费用直接试验无法取得的数据和结果,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实验教学上这方面的缺憾。为此,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就基于仿真实验平台设计的《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的创新谈一些思考与认识,也为进一步探索新型的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教学方法提供思路。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涉及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第二是课程实践应用数据库的建设。其中,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有南京农业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土地利用规划学”(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土地利用规划学”(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土地利用规划”(2006年);河北农业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土地利用规划”(2005年);南京农业大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图”,华中农业大学“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数据库”,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处理与规划制图”等网络课程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该课程精品系列建设建立了课程支撑网站,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各课题组根据有效地利用科研工作中购买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处理后建立适合教学的数据库和土地利用遥感影像信息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缺乏土地利用规划遥感影像数据而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和应用进行专业学习的问题,实现了网络资源库共享。本科生可根据学习进度,自主选择不同区域的土地遥感影像进行规划建库和制图实习,碰到学习难点,可利用互联网提供的网络链接、导航、搜索,深入钻研或广泛阅读相关知识,将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实习和网络自学逐步理解与消化,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建库的方法与规划制图技术的应用。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目前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集中于网络课程和专业数据库的建设方面,而在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目前尚且不足。根据资料收集结果发现,目前专门针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方面,目前尚且只有刘金花,郑新奇,杨忠学等人进行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讨,但主要从实验课、课程设计、实践基地、毕业设计4个环节,分析了如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报告编写、规划图件编制等规划设计能力,但对于如何开展实施以及操作性未能涉及。

三、课程实践环节教学中的创新改革认识

仿真实验就是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仿真或虚构某些情境,供学生观察、操纵、建构影像特征,使他们获得体验或有所发现。而该仿真实验平台的设计融合了Internet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为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虚拟现实学习之辅助平台。因此,创新探索基于仿真实验平台设计的《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环节教学模式,可完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处理与规划制图”的动态模拟和仿真效果,较好地解决在土地规划遥感数据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土地规划制图课程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动态模拟实验和自主学习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一)改革思路

针对目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如重教学(实验)内容,轻自主学习的环境设计和平台,缺乏激发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出如下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①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在传统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增加仿真实验内容。借助于仿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构课程教学模拟仿真平台,设计虚构的实验情境。大量的模拟、仿真实验启发引导式地供学生观察、操纵模拟实验,并启发学生去思考,以使他们获得体验或有所发现达到创新思维训练。

②改革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师单一教学模式下增加设计实时沟通的平台。以此实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针对目前的CAI课件的单调性,利用仿真技术实现土地规划制图的动态仿真效果,实现规划实验的动态模拟和演示,达到在虚拟环境中的真实性、可观性和可操作性;

③改革传统固定的教学组织模式,增加自主实验设计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避免单一的分组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个性化学习中,充分发挥实验学习目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④加强课程实验方法的训练和结果的自主论证及论证说明。

(二)具体内容

根据当前教学中实验与实践课的流程,在实验仿真平台里安排模拟实验、演示实验、管理实验报告,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等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土地遥感图像处理。模拟实验平台设计,即利用ENVI遥感软件动态模拟土地遥感图像处理处理的全过程,包括土地影像的几何校正和增强处理;

②土地规划数据建库。在土地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土地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即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建立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矢量数据库;

③土地规划制图技术专题应用。引入空间信息技术,运用MapGIS、ArcGIS、SuperMAP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实验,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传统作业方法与现代技术手段的融合,从平面的、手工的规划向立体的、空间的数字规划发展与应用。

④学生教师交流平台。包括采用电子邮件、BBS、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充分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

⑤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包括参考文献、资源、网址、案例的提供等相关内容。

(三)改革效果与目标

①教学模式的转变。打破原来固定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向动态的、实用的模式转变;利用网络模拟教学平台,实现从“一对多”向“一对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②把现有的教学性实践转变为探究性实验。通过增加自主实验设计平台,实现新型的互动式和开放型实验模式。

③把课内实验转变为课内外结合的实验。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和实验设计平台,实现课内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

四、结语

创新探索基于仿真实验平台设计的《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环节教学模式,以此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其效果远大于由老师规定让学生按部就班去完成实验。利用仿真虚拟平台,为学生创造条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较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的余地。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对提高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开辟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建立一条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渠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氛围和平台,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与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江龙,李大军.土地利用规划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4):115-117.

[2]付梅臣,王金满,王广军,等.“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7,(3):88-92.

[3]张大良,吕浩雪.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3,(9):6-7.

[4]敖登高娃,巴雅尔.《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5):99-101.

[5]刘金花,郑新奇,杨忠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环节教学模式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77-6279.

[6]李瑞华,林华,樊良新,等.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5):121-122.

[7]骆东奇,邱继勤,罗光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6):137-141.

[8]俞晓莹,黄梅,李秀莲.基于WEB 的遥感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59-61.

[9]叶汉侠,夏静芬,林建原,等.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64-66.

[10]郁舒.我国网络教学平台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发展与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6,(11):115-118.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范文3

土地利用规划是人们开发利用土地的行为管理指南,其以人为本理念,就是从规划的修编到实施,“人”应当贯穿始终,体现人性化、人文化和人的参与程度,反映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具体来说,这种科学的规划理念应该包括:(1)充分体现对公民权利和利益的保护,体现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2)公众对规划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发言权。首先,规划区的公众应该对当地的发展现状、变化及今后该区域的规划方向和思路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对区域的规划方案形成一个认知度。其次,公众从行为上对规划方案作出反应,当地居民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以及不同利益集团在规划中的价值取向,向规划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3)公众应广泛参与规划过程。因为广大公众对自身生活的环境非常了解,同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环境极为关注,单纯的依靠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制定的规划方案难免会与实地的情况发生偏差,影响规划的实施。而将公众引入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促进规划师和公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和满意度。

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往往过多地追求经济的增长,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外延式和粗放式土地利用模式,消极后果也逐步显现:耕地面积大幅减缩,粮食安全成为核心问题;土地的生态效益被忽视,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超出了环境容量的承受范围,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新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得以解决,然而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规划理念,土地的低效配置在所难免。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正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而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这就要求我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也必须引入并强化这种规划理念,使该轮的土地规划特点鲜明、立意独特并且能够行之有效。笔者认为,土地利用规划中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的定位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公众参与的土地规划

在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土地利用规划规程中有关公众参与的解释是,同规划区有关的公民亲自参与规划过程,而不是只对已定决策做出反应。可见,规划的公众参与不仅包括了参与范围、参与人员、互动过程及参与结果,更重要的它不是一种事后的参与,而是贯穿在整个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其最终是让具有法律效率的规划文件成为社会各阶层在谋求自身利益时必须遵守的共同“契约”。

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还处于初级阶段,即完全被动接受阶段。规划部门只是将规划方案通过运用展览、街头宣传、新闻媒体、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以激发公众的参与愿望、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和城市发展的前景及一些相关的政策。显然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可喜的是,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我国的公众参与正在由完全的被动式参与逐步转为受约束的尝试阶段。公众开始主动反映现实问题,其中包括揭示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某些内容中存在的潜在矛盾和复杂的利益冲突以及某些不公平现象,并提出好的建议。公众参与受到政府的鼓励,但尚缺乏完善的法制约束,公众参与的方式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和完善。

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规划

在 1987年4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人类的发展,应该“在不危及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之后,在 1992年 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使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应用。可持续发展可以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永久发展,强调的是代际间资源公平分配和利用的观念,包含了深刻的“以人为本”理念。反映在土地利用规划上,则是要求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的各项规划,使有限的土地能够持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简言之,就是达到土地供需的持续平衡。我国当前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在继续加强耕地保护力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战略要求,应当说,这是通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对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后代人留下开发资源的空间,体现土地资源代际间的公平。所以,新一轮土地规划应当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体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布局规划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秉承传统文脉的土地规划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些特殊形态的用地,尤其是古文化用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固有的民俗风情,经过提炼、沉淀形成了这些地方独特的地域功能和传统文脉特色,且往往体现在建筑物形式、土地布局和当地社群生活中。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藏。

现实中,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和追求现代化,追求土地的经济效益,将原来的古文化用地转变为商服用地,使传统文化遗存遭到严重破坏,违背了以人文本的规划理念。因此,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尤其是对旅游城市和古镇用地做规划时,应该注重保留地方特色,保持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用地布局,充分认识和考虑人们对传统文脉的浓厚情感,使土地的布局更加人性化。

绿色生态的土地规划

随着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由第一轮的“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提升到第二轮的“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生态环境”,可以看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度在不断加深。现代都市市民都喜欢自己的居住区或周围有大片林木或草坪绿地,宽敞的城市绿地和高绿化覆盖率是“生态城市”和“环保城市”的代名词。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范文4

关键词:土地资源 违规用地 土地管理

中图分类号:D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构建国内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的必要性

2012年9月份,南方农村报一则名为《汕头数十亩耕地变豪华家祠 举报多年不倒》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闻内容显示:“当地原村支书张瑞发自2006年以来,以修建企业为名,非法占用基本农田数十亩,严重危害了村民的合法土地权益”。这是继2011年“云南石林高尔夫球场非法占地”、“ 河北香河圈占农地”等又一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据《2012年上半年国土资源有关统计数据》(引自国土部网站)统计:“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6.81万公顷,同比增长27.5%。而同时,上半年,全国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2.94万件,涉及土地面积1.18万公顷,其中耕地0.43万公顷,同比分别下降2.3%、36.5%和31.7%。关于土地违法查处情况,具体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53万件,涉及土地面积1.00万公顷,其中耕地0.35万公顷,同比分别下降1.7%、35.2%和26.2%。全国土地违法结案1.03万件,涉及土地面积0.89万公顷,其中耕地0.32万公顷,同比分别下降11.3%、30.2%和16.5%;收缴土地面积445.4公顷,罚没款5.2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2.2%和31.8%。全国共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2760件,同比增长1.5%,罚没款1.3亿元。全国有313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可见,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问题依然严峻,已经严重威胁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甚至可能引发其他的民事和刑事案件,亟需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减少土地违法情况的发生。

二、国内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的构建

针对上文提到的2012年全国土地违法违规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国内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进行构建,具体建议如下:

(一)实行土地编码制度

土地编码制度目前已在四川、广西、辽宁、天津等试行,试行的效果也证明了土地编号制度对土地利用规划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实行严格的土地编码制度,就是要以土地为基础,对土地这种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确保每块土地都有“身份”可对,另外将所有编码土地共享至土地利用规划系统当中,就能够及时快捷地找到相关土地的信息,包括土地的使用情况,以及是否被违法买卖等,真正做到实时全程监管土地,实现土地的信息化和社会化。实行土地编码制度,相当于建立土地信息的档案,今后如何利用土地以及利用的情况都能够实时被监督,不仅对监督土地的买卖经营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也能够方便相关部门对违法行为的进行及时调查和纠正,保证我国农业用地不受违法侵害。

(二)集体土地的确权发证

截止至2012年年底,全国范围内所有农村集体土地将实现所有权确认,做到全面覆盖到每个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上。据笔者了解,城市市区的土地是国家所有,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是部分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农民集体享有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笔者认为,集体土地的确权发证,一是要严格遵守《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以及相关规定,务必查清楚所有土地的权属、界址和使用途径等;二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证书应用管理,推广“以证管地”的制度;三是在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时候,在完成土地的登记和发证之后,方可办理征地手续,然后凭土地所有证和使用证获得赔偿;四是确权登记流转于市场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做到产权清楚,无纠纷,而没有经过确权登记的集体建设用地禁止在市场流转;五是集体农用地即便流转,其所有性质和土地用途也不会改变,在确权登记工作中一定要明确,保证农村承包土地的利益不受侵害。

(三)土地市场建月度报告制度

房地产市场调控,包括房价的调控与地方土地市场是息息相关的,为了更好地进行调控,地方的所有土地出让情况,务必通过检测监管系统及时报备国务院。宏观的市场经济具有复杂性,从而增加了房地产各级市场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报备的土地信息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笔者建议市、县要建立土地市场月度报告制度,将所在地区的所有土地市场变化情况每月上报国务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问题是关乎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性问题,在每年上升的违法违规用地案件当中,都不乏国家竭力调控的措施,然而要想根除这个问题,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笔者认为,在逐步纠正土地管理问题的过程中,务必采取立体的土地监管模式,一方面要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另一方面要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改善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条件,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范文5

关键词 规划调整 实施评估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与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其在土地调控指标体系、管制分区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加强对本轮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与调整。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往往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而规划的严肃性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具有严格的限制。据此,国土资源部先后下发文件《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必须就修改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等进行评估,组织专家论证,依法组织听证,并向社会公示。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经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开展规划修改。凡涉及改变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改变约束性指标,调整重大布局等原则性修改,必须经规划原批准机关批准,同时各省国土资源厅相继出台技术指导文件,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技术指导。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

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一般思路是首先构建实施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数学的方法分别计算出各指标数值,最后根据权重和各指标分值综合计算得到该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总分值。根据研究思路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方法主要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但传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中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往往是定性为主,单一用数理统计进行分析。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评估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逐步转变为多元关注的分析方法。除此之外,目前的规划实施评估还引入了定位分析技术,将GIS软件与土地利用实施评估进行有效结合,从空间上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多角度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指标,运用数学模型分别计算各指标数值,从多元定量方法入手,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2.1评估指标选择

根据卧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等最新统计数据,结合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导,从规划指标执行、规划实施效益的实现以及规划实施后土地利用程度和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估,选取规划主要指标实施情况、用地结构与布局情况、用地节约集约程度、规划实施情况和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5个评估目标、耕地保有量目标实现程度等22个子目标(见表1)。

表1:卧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因素因子及权重

2.2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权重应依据评价目标、评价指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影响程度来确定。评价目标、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在0~1之间,每个目标对应下一层分值指标的权重之和都应为1。一般情况下,确定权重主要依据特尔菲测定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几种方法。本次卧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评价选用特尔菲测定法来确定总体评价及评价目标指标权重。其测算方法是首先对各因素进行多轮次的专家打分,并按下式计算权重值:

其中wi =1

式中:c――评估分值

Wi――第i个评估因素作用权重值

di――第i个评估因素作用分值

由此计算得到本次规划实施评估各因素因子的权重如表1所示。

2.3 指标计算

考虑土地规划评估的系统性,评估指标覆盖面较广,因此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作为土地规划实施评估的模型。具体公式为:

其中wi =1

式中:c――评估分值

Wi――第i个评估因素作用权重值

di――第i个评估因素作用分值

由于各评估指标反映不同的评估内容,有不同的评估标准和量纲,相互之间不能直接比较,需通过标准化将其转化为可比量纲。

为了更直观地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水平,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状况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较差和很差六类,对应的综合评价分值归类标准见表2:

卧龙镇土地规划实施定量评价结果为80.55分,规划实施情况良好。为了找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具体分析。

3.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思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主要是针对目前正在实施的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而进行的一项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的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方法及评估思路尚存在一定的问题。

3.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依据不明确

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虽然受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估的限制,即在调整前必须先通过规划实施评估,但是却没有明确的限制因素,虽然通过定量的规划实施评估可以得到该地区规划实施情况的好坏,但这种好坏不能作为是否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依据。而当前的实际操作是很多地方将这种规划实施评估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一部分,不能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起到规范限制的作用。

3.2规划评估指标与规划调整内容不一致

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主要是对目前规划实施情况的指标测算及分析,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过程中,往往是对规划布局的调整,规划的各项指标很少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这种评估跟实际的调整联系并不密切。

参考文献

[1] 杜金锋,冯长春.当前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主要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10).

[2] 田帅,刘秀华.量化模型用于动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范文6

[关键词] 农业;土地;规划;意义

土地规划主要强调合理“利用”和“管理”包括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及各类用地的具体的合理利用,强调农业利用,农业利用规划是土地规划的主体。

一、土地规划的意义

1.为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提供保证

农业的战略地位有所忽略,投入减少,生产资料涨价,农民负担加重,一些地方领导对农业的领导有所放松,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受到挫折;耕地锐减,出现了开发区热,圈地热,盲目性大,土地占用失控;农业结构不合理(弃粮种果、花、草等),环境污染严重(不断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土地利用规划以符合法律的形式将各类用地合理地分开,并加以保护。

2.满足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经济越发展,越要搞好土地的客观调控,越需要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单方面强调保护耕地,不追求发展是不行的。如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必须强。新疆与沿海差距很大,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必须要有发展的空间,以便抓住机遇求发展,必须协调好“吃饭”与“建设”二者的关系。不能将耕地都保护起来。

3.满足合理配置优化土地资源组合的需要

国情省情都说明: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耕地资源更是缺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一系列专题报告研究,搞清土地资源的特点,发展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如通过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即可知有多少可宜农、宜林、宜牧。

4.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土地的划拨、出入和使用,都必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进行,以加强宏观调控。随着市场经济建立,实施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建立了土地使用市场,运用计划控制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没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哪些土地该进入市场,就没有依据,就会造成客观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