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1

关键词:行为差异原因;制定措施;严格训练;学校配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12-01

俗话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见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它将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1.行为习惯差异产生的原因

班上的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文化素养,背景都各不相同,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庭成员们以自身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形成学生初期的行为习惯。

教师存在理念误区,默许差异现象。认为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人为改变不了的。这想法,实际上就默许了差距,导致差异变大。

2.明确意义,制定措施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帅",小学是以德育人的主阵地,我们把做人教育摆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对我们孩子而言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育。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还记得1988年世界若贝尔奖荣获者在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把好东西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饭前洗手,做错事要表越示歉意......"由此可见,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越早越好。

2.1 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自从进校门开始,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在这间不足60平米的房间,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别人想法的习惯;善于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与人合作,自评互评的习惯……

2.2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应该渗透于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如:举止文明的习惯(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懂得感恩的习惯: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讲究卫生的习惯(班上有很多学生是隔代抚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实在有点差。没有干净卫生的场所,又怎能让同学们享受阳光雨露呢?我利用晨会课、班队活动课,对同学们进行行为疏导,讲一讲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以让我们健康,让我们幸福!干净整洁的教室,优雅美丽的环境,可以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愉悦无比!),遵章守纪的习惯……

3.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溺爱式","军阀式"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行不通的,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只要目标确立,就要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对学生点滴进步要做出及时,正确的表扬,竖立他们改进自身不良行为习惯的信心。对于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要及时指出,并要求其改正,矫正。

4.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外一个样。 一位教育家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5+2=0"的教育感叹让许多教育者感到无所适从,5天的学校教育,抵挡不了2天周末带给学生的影响。因此,不仅仅是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更多的要求是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行为的滋生,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督促下,要求学生做到:物品摆放整齐;不睡懒觉;吃东西时懂得与长辈,朋友分享……

参考文献:

[1] 牟宗斌,薛和平. 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23)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2

一、明确方向,强化行为习惯养成

行为注意理论认为,不管是良好行为还是错误行为都是幼儿在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交往的时候习得的,当幼儿与成人或同伴交往时,他们得到了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应答别人及对别人做出反应,于是幼儿就做出那些在他们看来符合他人期望的行为,这时已经有了良好行为的倾向,但有时模仿对象选择不良时,就会产生不良行为,如:“看到别人书包掉地上了,跑过去踢得远远的,有时撕书来折飞机,碰到不顺心的事,拿起笔就在小朋友的书上画,这些行为不能迁就,否则容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但是责骂和惩罚等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游玩的良好行为需要通过不断训练才能完成,我们在帮助幼儿改变不良行为时,需考虑每个孩子个性特点。及时为他们的行为改变方向。

每次在孩子游戏的时候我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们每次去活动区游戏时,都会把所有的玩具摆出来,他们玩的兴致很高。当老师叫孩子们收玩具时,孩子们一听到老师的信号,就会加快整理玩具的速度,可是有的孩子为了动作快,不顾一切的把玩具扔进玩具篮里,有的甚至不收拾好玩具就从活动区里出来了。此时我及时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收拾活动中去,叫住不整理玩具就走的小朋友,并在以后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拿放玩具,不断地引导孩子们玩玩具时,你用什么就拿什么,不用的就送回去,不要拿很多,不要乱摆乱放,教会孩子一些整理图书、玩具的方法。在孩子们第一次打开油画棒时,就示范和提醒用一种颜色的笔就拿一支笔,用完放回原处,这样笔就不丢掉,收起来也很方便。随着老师及时的指明行为方向,孩子们很快学到本领,养成了良好的收放玩具、学具等良好习惯。

二、环境熏陶,树立行为学习榜样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在孩子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常会听孩子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要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需要幼儿帮忙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上各种各样的食物图,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孩子。在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心中。

三、家园合作,促进行为习惯形成

家长和孩子饮食起居共同生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长期,全天候的,没有假期的老师,共同的生活,非常有利于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家庭环境的不良设置有可能引发幼儿的不良行为,完全抵消了幼儿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以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班的谢奕轩经常性的对小朋友出现“暴力”行为,例如,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在玩飞盘,芯芯跑着去捡飞盘,轩轩伸出一条腿,芯芯被绊倒;就餐时,小朋友在安静就餐,突然,可怡说:“老师,轩轩把他的菜扔到我碗里!”轩轩:“我不喜欢吃。” 轩轩我行我素自我约束能力差自尊心强,以前,我采用的是正面的教育形式。他做错事情了对他讲道理、换角度思维等方式来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现状来看收效不大。

为此我找到了他的舅舅谈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各种行为,并了解孩子家庭生活环境。轩轩和舅舅、舅妈、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平时都是外公外婆照顾孩子,外公外婆非常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顺着他,爸爸因为出车祸不在了,妈妈长期在外边做生意不在家,感到对孩子关心不多,回到家也是对孩子呵护备至,即使孩子有错也不忍心去批评,导致孩子骄横跋扈,遇事稍不顺心就发脾气乱仍东西来发泄他的不满。

针对这种情况,就和家长进行交流,从良好行为培养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使家长重审对孩子的教育,明白在孩子教育中的偏差。家园达成了教育的共识,同步对孩子采取一些新的教育的尝试。如:1.对他行为的“默视”。 当他在课间常常会制造一些自我表现、体现自我的机会,如:无缘无故的发出各种声音、不会倾听别人讲话随时插嘴、集体活动时我行我素等等。老师对他的这些行为采取不理不睬的教育形式,让他自我冷静。2.适时的鼓励。对他好的行为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励他逐步的向好的方向发展。3.张扬优势。轩轩虽然调皮,但只要是他喜欢的事情,做起来非常投入。他兴趣广泛,并且好胜心强。我运用轩轩的这些优势让他照顾班里的自然角,让他当老师的小助手协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发挥了他的特点又约束了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一举两得。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3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养成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88-01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幼儿是人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抓好幼儿时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神圣而伟大的职责。俗话所谓“五岁成习,六十亦然”,意思是说习惯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一旦形成以后就终身很难改变了。因此一个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他一生永恒的财富。

一、从多方面抓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如:教育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生活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生活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如厕等很多细小的工作。别看这些微不足道的活动,但却是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催化剂。抓好这些细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因此我们注重从细节抓起。

一是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习惯是从小就开始建立的,通过教育陶冶直到渐渐地养成,最后才成为习惯终生不忘。现在大部分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长辈都十分溺爱,从小就养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娇生惯养的坏习惯,生活处理能力相当差。当前少年儿童主要存在的不良习惯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喜欢依赖别人。其次是任性,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再次是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被动学习。

二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1.在游戏时,发现有的幼儿不爱护玩具、各种游戏材料,经常发现玩具及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大部分幼儿不收拾玩具、材料,活动区中乱七八糟,不干净、不整齐、不美观。2.在进餐时,往往刚玩完游戏,手不知道摸了哪些地方,有时候会很脏,不洗手就开始吃,有些幼儿甚至直接用手来抓。而且有的孩子挑食,偏食,吃多了零食就不吃正餐。有时甚至还需要家长老师来喂。3.在睡觉时,不知道自己脱衣服,如果不帮他(她)脱,就不睡觉。睡觉起来随地小便。4.在学习时,往往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

三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让幼儿知道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幼儿,由于手――口动作频繁,更易将不洁的东西吃进体内而生病。提出: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要求。

四是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表扬幼儿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养成一种好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儿童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养成好习惯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是不断与坏习惯较量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要多强调。

一是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表扬幼儿。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点滴进步,多鼓励表扬。在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中,还应注意运用适当的语言。

二是建立科学的训练程序。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的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也有限,在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和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步骤;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养成幼儿做事有条理、守时有序的好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成人耐心、细心的培育与强化。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为21天,关键在前三天,特别重视的是前一个月。遵循这个规律,努力做好“抓关键前三天、巩固一星期、坚持一个月”。

三、家园合作,坚持“习惯养成的一致性”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形成合力。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是迅速变化的重要时期,小学养成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农村小学教育环境比较差,教育条件也相对落后。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培养不够重视,他们往往文化水平和素质不高,他们的不良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养成。如何改进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值得我们思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原因

我认为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原因有两个。其一,家庭教育。农村学生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留守学生越来越多,无人管教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即使父母在家闲暇时也只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无暇教育孩子。农村家庭的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能出人头地就是有出息,其他的也就无所谓了,有的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这些思想是农村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其二,我校教育工作失误。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升学竞争和考试压力的环境影响,虽然我校知道德育和行为养成的重要性,但是农村学校为了在成绩上能够赶超城区学校只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忽略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农村学校教师也存在只要学生成绩好就是对学校和家长最好回报的思想,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也就没有下足功夫,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一些坏的行为习惯,却无人管理。其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学生虽然最多接触的是家庭和学校。但社会给他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一定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不良h境。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对社会有着一颗好奇的心,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崇拜金钱、过度消费、自私自利等等会让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些社会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不小于家庭和学校。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家庭教育作用。家庭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要为孩子作出榜样,孩子好奇心盛,爱模仿,家长务必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不希望孩子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例如,要孩子举止文明,自己就不可言行粗暴;要孩子穿着整洁,自己就不可衣冠不整;要孩子读书学习,自己就不可打牌搓麻将。只有在家长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下,方能自觉地建立起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其次,家长要真正把孩子当成朋友,尊重他们的意见,并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要蹲着和孩子讲话,彼此拉近距离,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世界,这样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对于农村学校的家长,生计固然重要但也及不上孩子重要,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在孩子眼里父母是神圣的,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希望我们农村孩子的家长能陪着我们孩子一起成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益终生。

2.教师的教育作用。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和教师在一起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走进学校、教室,只要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讲桌也清理干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在农村学校班主任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也许忽略了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但是班主任不能。我们的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遵守纪律、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德、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的自觉性不强但是学习能力强,所以要我们的教师时刻提醒、引导和教育。

3. 学校的教育作用。农村学校也许设施条件不是很好 但是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窗明几净,教室走廊干净。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随地吐痰或乱扔纸屑,管理规范,学生自然不会乱刻乱画,教室物品摆放整齐,学生物品也会摆放得整齐有序等等。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宣传橱窗,如板报、名言警句等等,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学习。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这些守则常记学生心中。利用晨会和周国旗下讲话宣传好的典型有针对性启发性地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养成习惯,产生效果。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教育,所以要家校一致,形成合力。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我校经常对那些行为习惯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问题一起商讨解决方法,通过家校联系,这些孩子已慢慢的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然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学校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需要家长细心教育。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庭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4.社会教育作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农村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社会很多好奇的行为会进行模仿、练习,我们家长和学校教师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学生有自己明确的行为习惯准则,在生活、学习中时刻用这些准则来约束自己。遵守法律法规,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提高道德意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组织环保行动,让学生去城市体验环卫工人的伟大和艰辛,从小树立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可以利用暑假实践活动带农村学生去城镇卖报,让孩子知道爸妈挣钱的艰辛,养成不浪费的习惯;组织小朋友到社区福利院关心孤寡老人,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给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表扬节目等。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总之,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教育中才能养成,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5

[关键词]:农村住宿生 宿舍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一、农村住宿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养成的一种教育模式。”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住宿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农村住宿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点尝试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从初一至初三在校住宿生约占60%。因为许多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在家里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部分住宿生品德行为、学习、卫生习惯较差。要使他们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付出很多的辛勤劳动才能渐渐养成。我认为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日常行为有章可循

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

为了更好地规范住宿生的行为,我校根据实际制订了《住宿生日常行为规范》、《宿舍管理制度》、《文明寝室评比制度》、《住宿学生训诫》,《中学生礼仪常规》等规章制度张挂在墙上,要求学生时时对照守则和公约,事事从我做起,争做文明学生。制度内容基本包括了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

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校从初一新生入学着手,每一新学年对初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就是校纪校规的学习。主要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使学生行为有规可行,按章操作。这对我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思想上的重视。住宿生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学校里,这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我认为应抓好下面几方面:

1.严格作息制度,确保学习时间

俗话说:“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工作和学习”。为了使学生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我坚持每天早上比学生稍提前起床,然后到学生宿舍检查学生起床情况,给学生做好早起的表率。在营养早餐就餐期间,我深入同学们中间,及时了解出勤情况和他们的身体状况。中午午饭后,坚持不定期查看教室和寝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晚自习后督促他们按时就寝。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深入住宿生,了解掌握住宿生的动态,因人而异地激发住宿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初一年级大部分住宿生刚来时无法适应学校的要求,经过教师们的一番努力,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了课前不预习,作业不规范、不按时完成,课堂不发言,课后不复习等不良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住宿生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学校里,除了上课、晚自修等学习时间和晚上的休息时间以外,还有较多的课外时间。我校经常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住宿生球类比赛,成立各类艺术社团等,让住宿生们在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增加才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个人素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文明社会的要求。农村学生的卫生意识不太高,不论是个人卫生习惯还是公共卫生,做得都不太好。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我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中,对住宿生的宿舍卫生要求做到保持门、窗及墙壁的干净、整洁,做到无污迹、无灰尘、无手印脚印;地面干净,无纸屑、果皮等杂物,地面粘有的杂物要及时清除,走廊不存放垃圾、污水;宿舍坚持每天打扫二次;按规定轮流值扫、擦洗,每一扇门、每一块玻璃,都有直接责任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宿舍卫生间要求做到便后冲洗并用清洁剂不定期清洗。按照规定的方法折叠被子,要求寄宿生规范整理各种生活用具。我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检查宿舍内务情况。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我实行宿舍日志,让每天的值日生把宿舍卫生情况做记录,要求每个宿舍在星期日晚对上周宿舍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宿舍存在的问题作出整改方案。对做到好的宿舍及时表扬。

开展个人卫生检查也是促进学习良好卫生行为养成的一个重要措施。日常生活中,我特别留意孩子们的仪容仪表,发现男生头发长了就提醒及时理好头发,发现女生有留长指甲的就暗示她及时修剪。我还亲自为孩子们折叠衣物,在给他们指导的同时也树立了榜样,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常抓不懈。为了使我们农村的孩子们在将来能以高素质的形象面对生活,让我们对农村住宿生的养成教育天天坚持,常抓不懈吧!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6

一 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主题对园所环境进行创设,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环境,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

在环境创设上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寸草木都言情。如从主题墙装饰、功能区设置到各区域的操作材料投放,都要注重注入养成教育内容。活动室主题墙上“团结友爱”“快乐家园”等装饰画激励孩子们互帮互助;各类区角上的“请用文明语”“请”“对不起!”“谢谢!”等,提示孩子们使用文明语言;盥洗室墙壁上也有“节约每一滴水”“不推也不挤”“我会提裤子”等提示语,提示幼儿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们受到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启发。

这些无处不在的环境熏陶,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自然内化,推进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

二 开展多种活动,推进行为习惯的培养

1.在一日活动中渗透习惯培养教育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习惯养成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如为帮助幼儿学习和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设计“一句好听的话”活动;为了帮助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开展“我要这样做”等主题活动。在“我要这样做”活动中,孩子知道就餐前要主动洗手,吃过的果皮能马上送到垃圾桶,上床前能主动把鞋子摆放整齐……这样,从幼儿的年龄、身心特点出发,通过一些实际的体验来进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2.在节日活动中挖掘习惯培养教育

充分挖掘节日活动中教育的元素,将习惯养成教育分解落实到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

从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出发:利用多种教育方法,将个人活动、集体活动、园内参观、家中生活实践和日常学习生活等各种活动形式相互配合。如妇女节亲子活动,“我当妈妈”的游戏中,让孩子和妈妈互换角色,要求孩子为妈妈穿衣服、系扣子。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从而知道感恩。“五一”劳动节组织幼儿参观食堂,让孩子们懂得尊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地球日的“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关注、爱护周围的环境等。

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健康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3.整合活动形式深化习惯培养教育

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引导教师注重开展整合活动,创新教育形式。如开展互助献爱心活动,让幼儿从小就知道友爱,知道关心他人;设立不同的习惯养成教育评比栏:“礼貌之星”“助人之星”“我爱干净之星”等,通过评比幼儿能自觉约束自己,从而逐渐让幼儿在一种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善于总结,积累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

幼儿园要善于总结,通过多项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积累一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作为深化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工作的切实依据。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鼓励法、游戏角色扮演法、环境教育法等。如运用实例榜样法、游戏角色扮演法以表扬、奖励的手段启发幼儿改掉坏习惯,要比旧式的说服教育法更有效。针对幼儿个体差异的特点,适时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益于孩子的一生。

三 家园共育,优化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让家长成为幼儿行为教育的榜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家长要以身作则。如生活习惯方面,要定时作息、讲文明礼貌。如家长要指点孩子把垃圾放进垃圾桶,不乱扔垃圾,自己要言行一致。同时,多做情感表扬少做物质性奖励,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家庭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

2.让家长成为养成教育的课外教师

通过定期给家长培训、宣传关于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端正与更新家教观念,使幼儿在离园后,各种行为习惯也能得到持续的培养和巩固。如召开参与式家长会,指导家长在家教中不足的地方,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去培养自己孩子的良好习惯,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开展优秀家庭经验交流活动,用实际例子现身说法介绍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的经验,以点带面;组织问题答疑,针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困惑答疑。通过交流,让家长转变为“课外教师”的角色。

3.让家长成为孩子习惯养成的监督者